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沉與浮科學教案反思

沉與浮科學教案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19 15:33:50

❶ 園本教研活動科學《快樂沉與浮》教案,觀摩反思,中心發言,小結。

9月24日,觀摩了本園李微玉老師的科學活動《沉與浮》,感覺收獲很多,作為一名對科學活動感興趣的老師,在這節活動中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本來以為科學比較簡單,但是看完這節活動的第一感覺就是科學活動很繁瑣,細節地方太多了。比如,請幼兒用毛巾擦手,提醒幼兒如何記錄,在活動中應注意的事情等,這些很小的細節如果有一點做不到,很可能就是整個活動的敗筆。這節活動環節緊緊相扣,如果有一點地方出現差錯都很難彌補,在李老師的教學過程中顯得有條不紊。

第一次知道,開展科學活動時盡量要分組活動,這樣可以讓每個幼兒都有操作探索的機會,同時,教師可以對每個幼兒進行個別化的指導,讓猜測、探索、驗證每一個環節。在座位的安排上,四張桌子各坐4名幼兒,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和活動效果。操作水缸與幼兒座位隔離,能很好的降低活動前期操作材料對幼兒的干擾,讓幼兒先與教師一同探索,而後幼兒各自到自己的水缸旁邊探索物體的沉浮,既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又能幫助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上面。

這節活動探究性很強,因此在目標的第一條寫出了活動的核心——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然後學會用一定的符號表示沉與浮並記錄,即第二條目標。同時,在輕松的探索環境下,讓幼兒親近科學,願意參與科學小實驗。

這節活動的過程很嚴謹,主要分為猜測、探索、驗證幾個環節,這也是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及形式。從引發幼兒興趣開始,幼兒的注意力一直跟隨老師,但是環節的設計又是以幼兒為主,根據幼兒的興趣一步步往前走。其中,在幼兒操作前,設計了猜測的環節,讓幼兒對不同的沉浮現象有預先的判斷,同時記錄下來,在記錄之前,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了記錄的符號及記錄方式,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科學記錄習慣,因為記錄是科學探索重要輔助手段。猜測環節既激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又為幼兒比較猜測與結果埋下了伏筆。當幼兒通過操作發現了沉浮的結果後,教師又拋出問題:你猜猜看為什麼有的會浮,有的會沉?再一次激發了幼兒猜測的興趣。

活動中,教師能與幼兒保持很親近的距離,教師不是一個指導者,而是與幼兒一起活動的引導者與支持者。教師不斷巡迴觀察,記錄並解答幼兒的問題及發現。這讓我明白了教師與幼兒之間一定要有互動。因為幼兒的個性化,在互動過程中,能幫助不同的幼兒解決問題。實驗完成會,教師沒有立即回收材料,而是繼續放在水缸里,給幼兒重復觀察的機會,鞏固了幼兒的經驗。

在科學活動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也在想,如果這節活動是我在組織,很可能出現的狀況就是混亂不堪,李老師的活動讓我明白設計活動時盡量環節緊扣,讓整個活動高結構化,這樣才能達到低控制。讓活動在輕松的環境下完成。科學活動的瑣碎細節也激勵了我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要注意細節,力求活動的完美,讓活動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❷ 沉和浮科學課教案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
2、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過程與方法:
1、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2、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
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教學難點】
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教學准備】
小組實驗一:物體7種,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小組實驗二:水槽,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實驗報告單。
小組實驗三:水槽(與實驗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
【教材處理】
本課活動內容較多,考慮到探究時間限制,故把製作潛水艇的活動略去,但本活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是很有意義的,可作為課外科技活動落實。另把「小瓶子實驗」中的裝液體改為裝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學過程】
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
1、導入:我們已經知道,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麼,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2、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3、按輕重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
(說明:兩次排列,隱含著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學意義,在本課教學中主要作為下面活動的契引,故不專門安排記錄單,僅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後把浮的物體位置上移沉的物體位置下移即可。)
4、當我們對這些物體進行比較時,為什麼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之間的關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1、引導: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科學家往往採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生作用。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准備了兩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小科學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讓學生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並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建議:為了減少教師准備材料的辛苦,此活動也可以只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類和立方體類,在完成自己組的實驗後可以跟其他小組進行交換,既可提高活動效率,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實驗一: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小球的沉浮(從重到輕排列)
小球 1號 2號 3號 4號 5號 我們的發現:

預測
結果
實驗二: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的沉浮(從小到大排列)
立方體 1號 2號 3號 4號 5號 我們的發現:

預測
結果
3、小組領材料,實驗觀察,記錄分析。
4、組織交流:從這兩組材料的實驗中,我們得出什麼結論?(第一層次: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第二層次;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第三層次:體積大、質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質量大的物體容易沉。)
5、為什麼用上節課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輕重對沉浮的影響,而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能夠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的關系?(提醒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變數控制實驗的意義和作用,體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繼續研究:
1、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應用了什麼原理呢?讓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
2、提供實驗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學生小組合作。
小瓶子沉浮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小瓶子狀態 大部分浮 小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數量
說明:沙子數量可用無、一點點、較多、裝滿來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體積的大致分數來說明。最後一列給學有餘力的小組作其他狀態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間「浮在水中」(即懸浮)狀態。
3、組織討論:這個活動改變了什麼因素,什麼因素是沒有改變的?(改變了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體積沒有改變。)
4、學生嘗試用這個實驗結論去分析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閱讀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
5、建議有興致的同學課外去製作簡易潛水艇。
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小球的沉浮 物體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
立方體的沉浮 控制變數
小瓶子的沉浮 體積大質量小易浮,體積小質量大易沉
潛水艇 應用沉浮原理

❸ 幼兒園科教教案沉與浮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小動物蓋房子,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一一對應,對於幼兒而言,通過對比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物品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中讓幼兒做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系,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系).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幼兒園小班一節數學領域的課,幼兒對動物本身很感興趣.所以本活動的主要是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一一對應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設計思路: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二、出示圖卡師幼互動
三、趣味游戲鞏固知識
四、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
2、在操作及游戲活動中,感受對應的關系.
3、樂於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活動准備:
大象、牛、兔子、刺蝟、貓、木頭、小狗、骨頭、點圖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1、出示"小狗"導入.
師: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蓋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頭,(在黑板上出示木頭隨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動怎麼辦呢?
師:小狗請來了好多小夥伴來幫忙,讓我們看看都有誰吧?(刺蝟、小花貓、小兔子、牛、大象)
小結:小狗請來了好多小夥伴來幫忙
二、出示圖卡師幼互動
1、師:小狗請來了力氣最小的小刺蝟來幫忙,一個刺蝟一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刺蝟太慢了
2、師:小狗請來了二隻小花貓來幫忙,二隻小花貓二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花貓太慢了
3、師:小狗又請來了三隻小兔子來幫忙,三隻小兔子三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兔子累壞了
4、師:小狗又請來了四隻牛來幫忙,四隻牛四根木頭,木頭太多了,牛也累壞了
5、師:小狗又請來了力氣最大的大象來幫忙,五頭大象五根木頭,終於所有的木頭都搬運完了,小狗的房子蓋好了
小結:好多小動物來幫忙,小狗的房子終於蓋好了
三、趣味游戲鞏固知識
1、小狗家族邀請小夥伴吃骨頭了,但是每一隻小狗只能吃一個骨頭
2、教師出示一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一個狗骨頭,出示二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二個狗骨頭,出示三隻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三個狗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
四、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講解操作要求
2、師:依次給小狗找到對應的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每一隻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頭了.

❹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教學反思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是整個單元教學的一個基礎。本課在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探究,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學生理解對比實驗的意義上,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對於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除了特殊的懸浮狀態),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大致能夠清楚判斷。但是,根據生活經驗所得,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重的物體下沉而輕的物體上浮。而這一表述過於簡單化,生活中不難找出與這類說法相悖的例子。
如何從這一矛盾點出發,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這是本單元面臨的問題,也是本節課開始探索的任務。從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開始,一步一步地探索,讓學生逐步明白現象背後的原因,認識到事物的規律。
於是,活動一開始,我從簡單的物品入手,出示一塊小石塊與一片樹葉,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沉浮現象。隨後,出示教科書中所舉例的七件物品,讓學生紛紛預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對於個別物品,如蘿卜、回形針、蠟燭,學生之間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大家的探究慾望升級。接下來,各小組就可以利用手頭准備的材料,大家分工協作,一一將七種物品放入水中,判斷其真實的沉浮狀態。真對這個活動,探究同學們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些物體的沉浮狀態不同,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大小、輕重、是否空心、材料……一系列的猜測一一從學生的頭腦冒出。為了順利進入今天探究的主題,我簡單引導主要研究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它的沉浮狀態真的和體積、質量有關嗎?很多同學都脫口而出告訴我是的。接著,按照教科書中提供的切割以及連接的方式,用實驗去檢驗真理,沖擊學生頭腦里原有的錯誤認識。得出由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體積(質量),它的沉浮狀態不發生改變的結論。
在課堂教學時,由於實驗材料選擇的不同及考慮的欠缺,導致產生了一些小的分歧。例如,在探究回形針的沉浮時,有一個小組產生了回形針浮著的現象。這是由於回形針很小,而由水的表面張力將之託起。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產生,讓學生觀察它們在水中沉浮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明確判斷物體沉浮的標准,同時也規定了操作的方法應該是:把物體輕輕從水面放人水裡,而不是把物體扔進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另外一個較大的分歧,則是胡蘿卜沉浮的判斷。由於事先,我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准備實驗素材。因此,學生帶來了白蘿卜還有胡蘿卜,且每個蘿卜的新鮮程度也是不一的。因此,學生在實驗的時候出現了浮、沉,甚至懸浮的現象。學生們都很困惑,為什麼同樣是蘿卜在水中會有這么多不同的狀態形式存在。這時,教師就要隨機簡單提及一下懸浮這個狀態,並告訴學生這與我們所准備蘿卜的新鮮度,內含水分的多少存在很大的關系。從而解除學生頭腦中的困惑。
總之,課堂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地方,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同的班級,會有各種不同的情況,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處理形式。但是,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❺ 幼兒園科學《什麼沉什麼浮》課後反思

沉和浮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兩種科學現象,之所以選取滲透式領域中的這個科學活動,是到了中班,孩子們觀察和探索周圍事物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能力。沉和浮是現實生活中幼兒能夠經常接觸到的現象。《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的:「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因此在活動中,我也是取材幼兒身邊比較熟悉的物品,這樣更容易幫助幼兒猜想和實驗。來進行這個科學活動《沉和浮》的探究活動。下面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反思: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三個目標:1.觀察物體放到水裡出現的沉浮現象並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徵分類。2.對沉浮現象有探索的興趣和慾望。3. 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雖然看起來是兩個活動目標,細化之後,卻有不少的認知點,如:讓幼兒學會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讓幼兒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徵分類;讓幼兒對沉浮現象產生興趣。
為了讓活動的效果更加明顯,我給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鑰匙、回形針、積木、雪花片、調羹。把原先教案中的有蓋的小玻璃瓶刪掉了。記錄表的使用,也是讓幼兒初步感知做科學實驗需要的簡單程序。培養孩子學會閱讀和整理實驗數據。感知科學實驗的嚴謹。為了達到活動目標,我把活動過程設計了四個層次1、認識沉浮;2、猜想物體的沉浮特徵;3、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4、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徵分類。
活動中,由於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原因,我在某些環節處理地還不是太好。比如:在出示物品寶寶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理解一下物品的材質,這樣對幼兒的猜測是有很大幫助的等。科學活動對 於老師和孩子來說都是需要多次探究、研討、操作、記錄等等環節來進行科學活動的,因此在本次活動可能還有很多經驗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科學活動中我會學習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彌補欠缺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沉與浮科學教案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