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意象的作用答題模板
1、送別類(或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或敘寫別後的思念):楊柳、長亭、驛路、南浦、寒蟬、行舟、酒。
2、愁苦類(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鵑、猿啼、風霜、飛雪、苦雨、酒。
3、思鄉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亮、鴻雁、蒓羹鱸膾、雙鯉、羌笛、蟋蟀、搗衣、行舟。
4、抒懷類(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蘭、蟬、翠竹、黍離、冰雪、草木、烏鴉。
5、愛情類(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紅豆、連理枝、比翼鳥。
6、戰爭類(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投筆、長城、樓蘭、請纓、柳營、羌笛。
7、閑適類(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五柳、東籬、三徑、漁樵、山林。
(三)答題步驟
1、找出詩中描繪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或內涵;
3、指出描繪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案: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難歸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子規啼聲凄切,年復一年催人歸去,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悵、「斷腸」,足見思鄉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意指客居他鄉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歸」聲里「空低首」、「已斷腸」,表達出了思鄉難歸之情。③錦水春殘。春已殘,花飄零,黯然失色的錦水春景,烘托出思鄉難歸的惆悵。④楚天月光。異鄉夢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達了思鄉難歸之情。
B. 意象表現方法有哪些
一般通過這些意象體現這些意境;
1、 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竹:氣節 積極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2、 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三、動物類
子規:悲慘 凄惻 猿猴:哀傷 凄厲
鴻鴿::理想 追求 魚:自由 愜意
(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
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 田園生活 (瘦)馬: 奔騰 追求 漂泊
烏鴉:小人 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 傷感
四、風霜雨雪水雲類:
海:遼闊 力量 深邃 氣勢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洶涌:人生的凶險 江湖的詭譎
江水:時光的流逝 歲月的短暫 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機 活力 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殘酷 熱情 政治斗爭 掃盪惡勢力的力量 盪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 歡愉 希望 東風:春天 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 衰敗 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 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會環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 美好 環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雲:遊子 飄泊石灰
天陰:壓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歡愉 光明
五、器物類
玉:高潔 地重遊 脫俗 珍珠:美麗 無瑕 簪纓 (冠):官位 名望
六、顏色類
白:純潔 無暇 喪事 紅:熱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綠:希望 活力 和平 藍:高雅 憂郁
黃:溫暖 平和 紫:高貴 神秘
黑:黑暗 絕望 莊重 神秘 對死者的懷念 命途的多舛
七、其它類:
古人: 英雄:追慕 自愧自嘆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撻
古跡:懷舊明志 昔盛今衰 (國家) 衰敗 蕭條 (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時段
破曉:初現希望
深夜:愁思懷舊
鄉村:思歸 厭俗 田園風光 生活氣息 純撲美好 安逸寧靜
草原:遼闊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榮熱鬧 富貴奢華
仙境:飄逸 美妙潔凈 忘塵厭俗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朝陽:希望 朝氣 活力
夕陽: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熱烈 熱情奔放 惡勢力對社會、對人的摧殘
天地:人類的渺小 人生的短暫 心胸的廣闊 情感的孤獨
酒:歡悅 得意 失意 愁苦
C. 意象的類型
美學中意象的主要類型有:
①仿象:是主體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的形態創造出的意象,回它在感答性形態、具象上與對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主體有意退居幕後。
②興象:主體以客觀世界的物象為引導,給接受者提供藉以觸發情感、啟動想像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機,物象使感興得以發生,聯想得以展開,在此基礎上生成的象便是興象。如王昌齡的詩。
(1) 用超、高、遠等字來自然指向的志向的風格語
(2) 用「婉」、「玲瓏」等字來描寫纖形才氣的風格語
(3) 用「渾淪」等字來描寫詩人的情緒內容與詩語形式自然 (天然)融和的風格用語
③喻象:主體在客觀世界攝取物象,賦予其一定的象徵意義,以此種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帶有明顯的人工痕跡。
④抽象:抽象指創造主體經過自己的頭腦加工,將客體提煉、升華,舍棄具象而代用一些純粹的形式符號來喚起讀者審美情感的一種意象。
D. 意象類型有哪些
1、月亮
對月思親。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2、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3、柳樹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地方。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隋代無名氏《送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4、蟬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示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
——王沂孫《齊天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杜甫《蜀相》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姜夔《揚州慢》
6、南浦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別之所。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
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江淹《別賦》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范成大《橫塘》
7、長亭
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送別之所的專名。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菩薩蠻》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送別》
8、琴瑟
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有時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詩經·周南·關雎》
妻子好合,如鼓琴
E. 意象的分類
意象的分類
在一般的認識和理解中,意象的分類多種多樣,實際上大多都是很不合理的,一般都是說明意象所代表的含義。很多分類根本沒有起到分類的作用,只是一個簡單的表述。
在全面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中,意象主要分為兩類,自然類和人文類。
1.自然類意象
自然類意象,就是和大自然有關的意象,主要是指天然存在的一些事物。
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樹木等,都是自然類意象。自然類意象,一般是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也表達了某種情感。
關於自然類意象在古詩詞中的使用,一般用法都是固定的。
舉幾個例子:月亮,一般是是思鄉之情;柳樹,一般是送別、離別之情;紅豆,一般是相思之情;鴻雁,一般是思念之情;草,生命力強。
意象一般是固定的,但也會有不同的用法。例如,秋天,很多詩人感嘆秋天悲傷、孤寂、肅殺;實際上,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有收獲的喜悅,有萬物的成長。只要是合理正確的用法,都是可以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人文類意象
人文類意象,就是和人類有關的意象,主要是指人為創造的各種事物。
亭台樓閣、假山園林、宮殿、道路等,都是人文類意象。人文類意象,一般是贊美人類的偉大,也表達了某種情感。
關於人文類意象在古詩詞中的使用,類似於自然類意象,用法都是相似的,一般都有相對固定的意思,偶爾也會出現新的意思,只要是正確的用法,都是可以的。
舉幾個例子:亭台樓閣、假山園林,一般是指建築,精美巧妙的藝術;城牆,以萬里長城為代表,一般是指防禦;宮殿,一般是指王權富貴。
意象是什麼
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
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鑒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
在一般的認識和理解中,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意象是意思的形象;意象是形象的意思等,各種說法基本相同。
在最簡單最正確的理解中,意象就是名詞。意象本質上就是名詞,是使用在古詩詞中的名詞。意象是人們創造出來的詞語,是為了贊美古詩詞,贊美詩人。
F. 意象及含義
意像就是一句話或者一首詩裡面提到的事物!就像無邊落木蕭蕭下 中的 落木
G. 意象舉例
我們認為,意象,就其構成來說,分為簡單意象和復合意象;就其類型來說,分為具相意象和抽象意象。無論是簡單意象、復合意象,具相意象、抽象意象,都可以共同組成意象單元,而意象單元的集群,則構成文本的全部內容。
1)簡單意象:
簡單意象是最小的描述單位,也是最基礎的信息攜帶者。一般的模式是「A=A」,很難進行更深的解釋。比如:太陽,你可以為太陽一詞下定義,但就太陽本身來說,太陽就是太陽,即「A=A」。簡單意象並不等同於詞性,不受詞性的控制,但因詞性的不同,可能會衍生出不同的類型,或者出現詞性與類型間的交叉。在具相意象的范疇里,簡單意象分為及物意象、時間意象、空間意象和知覺意象,在抽象意象的范疇里,簡單意象則表現為物理意象。
我們先給出一個例子:
《弄玉》( 作者:風兒 詩昆侖 現代昆侖)
汝賜我月之盈虧
入我血,侵我骨
我便還你一生了罷
從此便入了這畫
掌間棲無盡的月光
聽落葉小唱
蝴蝶翩躚低過紅塵
青衣.花旦,菱花鏡,
心尖兒點一顆硃砂
只換場景,不換內容
轉過身來的眼波,撩起水袖瘦瘦地飛
入戲,出戲
鏡中褪了紅妝的女子
細細描摹著前生的容顏
a.及物意象:
及物意象是涉及到萬事萬物的意象,具體地說,是我們對已知事物的命名以及我們對這些命名復讀時,這些命名所呈現的意象。它的主體內容是名詞性事物,如:天、地、日、月、花、書、米、車、山、水、筆、布希、股票……我們在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它們所攜帶的信息會激活我們的經驗,因而會在大腦中出現相關的畫面或思維,這就是意象和意象的功用。有一些行為動作也屬於這個范疇:走、跑、呼嘯、哭、喊、泣、笑、佔領……代詞類的有:你、我、他、它、們、這、那、前後、左右、上下;還有表現頻率的:又、再等……只是在詩里,它們有的時候是實指,有的時候被虛化,出現替代或者轉借。在上面的例子里,汝、我、賜、月、血、骨、還、你、入、這、畫、掌、棲、硃砂、容顏等等都是。
b.時間意象:
所有和時間有關的描述或表述性文字,均可成為時間意象。如:年、月、日、時、分、秒、世紀、千年、春秋、一生、瞬間、須臾、頃刻……一些本是及物意象,因轉借也可成為時間意象,如:唐宋、戰國、秦……在上面的例子里,一生、從此、前生,都是時間意象。
空間意象:
也和許多及物意象重疊。如:江南、塞北、驛道、山裡、山外、西域……有些也是因為轉借,形成空間,如大陸、台灣、孤島、林屋……就空間意象而言,更多的是由復合意象,甚至是由意象單元來完成的。如例子里:「掌間棲無盡的月光」,它的空間感是由月和掌之間的距離來表現的,這是個意象單元;「低過紅塵」則是由復合意象來完成的。至於這兩句所形成的詩感,以及在整詩中的作用,或者和其他的句子發生的關系,是另外一回事。
c.知覺意象:
和人的知覺相關的意象,統稱為知覺意象。它包括視覺、聽覺、味覺、感覺。視覺意象有:大小、高低、方圓、長短、遠近、顏色等。還有一些對行為進行修飾和限定的,如:緩緩地、飛快地、兇猛地等等;聽覺意象有:哭泣、呻吟、唱、鳴、音樂等;味覺意象有:酸、甜、苦、辣等;感覺意象有:冷、熱、溫暖、柔軟、堅硬、圓潤、尖銳等。也有一些對行為修飾和限定的,如:熱烈地、溫柔地、幸福地、冷酷地等等。在詩里,一般地說,大都使用這些意象的引申或轉借的意義,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細分,也可以籠統地稱為知覺意象。例子里,字面上來看,這類意象的比例不是太大:唱、瘦瘦地(飛)、細細(描摹)等。
d.物理意象:
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它是事物自身規律的文字表現形式。這類文字往往不表現為可具相的形態,只說明事物間的某種聯系或關系。它有一部分由及物意象參與進來,如例子中的「盈虧」,在經濟過程中,它指的是某種結果;但在自然界里,它指的則某種規律,比如「月之盈虧」。另一部分則只表示事物間的關系:因果、假設、條件、轉折等等。如例子中的第一節:「汝賜我月之盈虧/入我血,侵我骨/我便還你一生了罷」,「汝賜我月之盈虧/入我血,侵我骨」是前提,「我便還你一生了罷」是結果;「我便還你一生」是前提,「從此便入了這畫」又成了結果。這里,「便」字就是一個物理意象。
物理意象的總量不大,但非常重要。它是建立意象單元或者意象單元集群的手段。有的時候字面上並不出現物理意象,但它本身具有的規律,一樣可以潛在地參與組織建立意象單元或單元集群,往往構成詩的脈絡。
2)復合意象:
復合意象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意象組成的大於簡單意象的基本的意象組合;如上例中「瘦瘦地飛」便是由「瘦瘦地」和「飛」兩個簡單意象組成的視覺復合意象。這里順便討論一下意象性質的轉化問題:由於觀物的角度不同,動作的使動不同,有的意象可以隨條件而變化。如「鳥飛了」,這里的「飛」,是鳥採取的行為動作,因此是及物意象;如果是「我看見鳥飛了」,對「我」來說,「鳥」和「飛」又都是眼中的意象,成了視覺意象。當然,我們並不主張把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弄得如此細碎。
二是指按照言說習慣形成的相對固定的片語,比如成語。這類例子很多,如「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大江」和「長城」雖然還可以細分為兩個簡單意象,比如「大江」是由視覺意象「大」和及物意象「江」組成,但因它只表示一個單純的事物,只給我們形成一個單純的意象,我們依然把它看作是簡單意象。但「大江」和「南北」、「長城」和「內外」就分別是由兩個簡單意象所組成的空間復合意象了。
如果說簡單意象是文本建築的最基礎的材料,那麼,復合意象則是更進一步的、功能更為突出的建築材料。它往往使得我們所獲得的獨立或孤立的意象之間,出現某種有意思的或者有意義的鏈接,使簡單意象在一個相對大的范圍內活動,產生某種動感;使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思維內視上的更具意義的畫面。如上例中的:「月之盈虧」、「入了這畫」、「落葉小唱」、「轉過身來的眼波」、「無盡的月光」、「細細描摹」等等。它的一般模式是:「A=B」、「A=B+C」、「A=B+C+……」、「A≈B」等等。
復合意象是建立在簡單意象基礎上的相對更強的表述手段,它具有比簡單意象更為強大的、可體現事物間相互影響的能力。復合意象就其功能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並置、比較、替代、轉借。
a.並置意象(即並置復合意象,下同。因為一旦進入修辭范圍,就只能是復合意象,簡單意象不具備這個功能):
並置意象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復合意象在行文過程中獲得同等地位的擺放方式。它的前提是地位的平等,相互之間沒有引領、涵蓋、從屬的關系。並置往往並非是敘述的需要(比如一下子說不清楚),而是修辭的需要:以數量和形式的重復,來強化某種意境或者主張,獲得呢喃、詠嘆或者推進的效果。如上例中的「入我血,侵我骨」就是並置意象,用「入侵」、「骨」、「血」這樣嚴重的字眼,來表現受過或者受到某種事物極為嚴重的影響。
並置並不單單使用在復合意象的並置上。作為一種手法,它也可以用在意象單元、意象單元集群,甚至段落的並置上。如:
《天下太平》(詩昆侖 現代昆侖 長弓)
從前,有一個國王
塞住自己的耳朵
說:天下太平了
後來,又有一個國王
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巴
說:天下太平了
再後來,又有一個國王
手持沾滿鮮血的利劍
說:天下太平了
他們住進墳墓之後
墓碑上都刻著
天下太平
這就是比較明顯的並置關系。前三段的形式幾乎完全一致,但它們之間沒有誰引領、涵蓋、從屬於誰的關系。但是,由「塞住自己的耳朵」,到「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巴」,再到「手持沾滿鮮血的利劍」,卻體現了行為等級的升高,事物嚴重程度和閱讀壓迫的升級。所以,並置手法的使用,並不是敘述的需要,而是修辭的需要。
一般地說來,並置手法的使用,隨著現代漢詩的演變,它的作用也在改變。並置關系往往形成反復詠嘆的效果,所以被民歌廣泛地使用,也被受到民歌影響嚴重的詩歌的廣泛使用:
如果不是鬧革命
我們翻不了身
如果不是鬧革命
我們結不了婚
《王貴與李香香》(賀敬之)
這是兩個意象單元間的並置。單元自身體現的是因果關系,其實按照行文的思路,應該是:「如果不是鬧革命/我們翻不了身;如果翻不了身/我們結不了婚。」即便是這樣,也還是並置的關系:「如果……不了;如果……不了。」但是作者把兩個連續的、遞進的因果關系,割裂開來,形成同一個因果關系,是為了突出「鬧革命」的巨大好處和「我們」對「鬧革命」的無限感激。這里,我們明顯地能看出那個年代的詩歌,受到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影響:民歌和政治話語空間。受民歌的影響,除了並置的手法外,還有韻的使用。韻的使用與否,決定的詩歌的節奏是否明顯,這將在以後的相關章節里討論。受政治話語空間的影響,是個復雜的問題,比如我們不能排除作者內心對革命的熱愛和感激,更不能輕視作者也在敞開內心世界最為柔和的部分。但是,三、四十年代,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後的大陸詩歌很多就是有韻的和分節的文章,且直白如話。但是,如果白話詩不單單是用白話文寫的「詩」,而是「詩」如白話,那麼,「詩」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無限膨脹,等同於語言和文字(比如小靳庄「造詩」運動);二是自行消亡,不覆為詩。以上各式可逆推:詩如白話,偶為之,尚無不可;作為詩質和詩境,是決不可取的。
b.比較意象:
比較,往往是指同類事物之間的量的比較,有時也引申為同一范圍內固有的不同的質的存在。所以,它既可以是同質的類比,也可以是不同質的反比。它的意義在於:既是字面排列形成的比較,也是意義上的比較。
比如: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你」,是同一事物范圍;「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是同一事物中不同的質的表現,是比較;「你」「一直看我,或者,一直看雲」,體現著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是「要麼……要麼」的比較和選擇;而「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是另一種價值模式:游移的和不肯定的。二節中的「我」(覺得)是同一個范圍,「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之間,也是同一范圍中的不同質的表現,也是比較。不同的是,它和前一節形成了類因果關系。「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是客觀的描述;「你看我時很遠/看雲時很近」是「我覺得」,是主觀感受。客觀描述和主觀感受之間,又形成了比較。由事物的表象,進入事物的內部,就是詩要完成的任務。能進一層則進一層,能進兩層則進兩層。《人間詞話》中對近體詩的所謂「更進一層」的要求,就是詩獲得質感和厚度的要求,也說明漢詩的一貫主張是反對詩的單薄或者「白話化」。下一個例子則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話的:
《一代人》(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是首著名的詩。說它著名,是因為它短,好記,所以膾炙人口。說它著名,是因為它好,直接進入了哲學的層面。但兩句之間,形成了比較意象,不同的是,是反比。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
《感覺》(顧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
第一節連續使用了四個並置意象單元,這四個意象單元間,沒有誰引領、涵蓋、從屬於誰的關系,只是以數量和形式的疊加來強化「灰色」這一壓抑的語境,並用不厭其煩(天、路、樓、雨四個簡單及物意象)來排除其他具有積極意義的色彩。二節的首句,讓「灰色」悄然演變成「死灰」,由景觀描述進入生命狀態。這里,「死灰」是對「生命」的轉借。「一個鮮紅/一個淡綠」這兩個復合意象和上節形成色彩上的比較;「孩子」,也是對新生命和希望的轉借,「在一片死灰中」和「走過兩個孩子」是以「生命」為節點的比較。這樣,通過並置意象的使用,實現了對一個方面的強化;通過比較手法的應用,實現了字面和含義的雙重矛盾的建構。所以,顧城的作品,往往表現出意韻沉於字面以下,有內涵、有厚度。這既是作者善於思考的結果,大概也是因為作者具有不幹燥、不焦灼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