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要論述課堂教學藝術有哪些特徵
①、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專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屬,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②、教學計劃是實施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計劃以計劃和布局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③、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④、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與教育技術密切相關,其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㈡ 關於教學藝術論幾個問題 希望學教育學的高手來解答
一、教學藝術的功能,指的是教學藝術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 ①高效果功能:指教學藝術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多的知識,並充分發展其認識能力的作用。A、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藝術水平高的教師往往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運用富有創造性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的教學內容,為什麼有的教師的教學能引人入勝,有的教師的教學卻使人昏昏欲睡呢?恐怕就在於方法的創造性與靈活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別。內容一樣,對象不同,其他各方面的條件不同,因而用於傳授相同內容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B、能有效地「因材施教」一個班有四五十個學生,教師能否因材施教,既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體現一個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高低的一個測量器。大凡藝術水平高的教師,往往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興趣、能力、知識水平的實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運用適合於每個學生自身特點的方法,使每個學生的長處、優勢、才能得以充分發揮。C、有效地減少教學信息的損失首先,能有效地尋求「最佳剩餘度」剩餘度=一堂課的信息總量—教學信息量=非教學信息量(教學輔導信息、無用信息等)教學中,存在著兩種現象,一是剩餘度過少,教師為能在極少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過分強調「高效率」,只考慮擴大教學信息量的傳授,減少了一些必要的重復、提醒、及一些生動的實例。結果是教師語言壓縮到象電報一樣「精煉」,極少「剩餘度」。學生聽得乾燥無味,實際效率也不可能高。一是說書式教學,這種教學,生動有餘,學生所獲真實有用的教學信息量甚少,「剩餘度」過大,水分過多,也不足取。為此,必須尋求教學的最佳剩餘度,使教學既生動有趣,又避免重復繁瑣。這本身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其次,可減少錯誤,避免信息量損失。在傳遞教學信息的過程中,如出現錯誤,整個教學系統的信息量就會減少,因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僅如此,一個經常出錯的教師,不只是當時使教學信息量減少,且在後繼的教學中,即使其講解是正確的,基正確性往往會受到懷疑,從而使學生接受到的有效信息減少。以往的錯誤越多,減少的信息量就越大。②高激勵功:指教學藝術具有明顯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作用。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存在著兩種方式,一種是外部激勵,由外在的刺激因素,如獎勵、表揚及物質刺激所引發的動機,另一類則是來自學習過程的內部刺激因素,如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就會產生對學習的進一步需求。兩種動機的誘發作用都是必要的,但兩者的功能有所不同,外部激勵會因外部的刺激而消失,內部激勵則會不斷地得到加強。教學藝術水平高的教師,往往注意兩種不同動機的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兩者作用定期更替,使外部激發作用轉化為學習過程的內部作用,使學生真正生動活潑的學習。如魏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從方法入手,使學生會學、善學。美國的布魯姆、布姆納強調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③審美功能:指教學藝術能引起學生的美感,進而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凈化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學藝術把科學美與藝術美嫁接,產生一種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美,融語言、造型、視聽藝術於一爐,引起學生的美感,以美引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激發他們的審美情感,鍵全他們的審美判斷力,進而發展他們的審美創造力。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學法。四、"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1)依據教學的具體的目的、任務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信息方面的、認知技能方面、情感態度方面的。每一方面目標的實現,都需要與該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予以保證。如:知識信息方面——選擇講授、講解。認知技能方面——可選擇練習實驗法。情感態度方面——情景陶冶、欣賞法等。2)依據學科及其內容特點:學科:語文、外語——講讀法物理、化學講——演示,實驗法數學——講解、練習學科內容:如外語,對話、課文——聽說語法——講解3)依據學生的特點:心理的特點: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的心理特點也不同,適用於他們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若一項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完全新的,可用講解法;若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包含有與新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概念,可採用談話、發現、討論等方法。4)依據教師自身的素質條件5)依據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6)依據各種方法的職能,適用范圍和條件五、不正常。生搬教參、抄襲教案:即教案既不考慮學生的實際,也不考慮自己的實際,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強,教師上課發揮的餘地不大。六、如何提高教學藝術?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
五個基本功即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天天保養一個好嗓子,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
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
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
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必須具有「一桶水對付一碗水」的本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
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光有淵博的知識,如果沒有精湛的教學技藝,也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
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對此,筆者認為,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否則,教師搞好教學就是紙上談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
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
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
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
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的講課能直接震撼學生的心靈,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優雅、親切的姿態,熾熱、動人的情感,清楚、漂亮的板書,准確、恰當的講評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以激勵學生求實、求真、求善、求美。
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九、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數學教學為例。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它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必須更加強調形象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善於運用嚴密的邏輯武器,而且還善於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法寶,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論與形象融為一體,完成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數學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於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七、試分析當前影響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一、教學動機與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使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也就要充分調動個方面的心理素質。比較而言,在動機因素尤為重要的是教師的成就心理和期待心理。
(一)、教師的成就心理
成就動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並力求達到成功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研究表明,個體追求成功動機的強弱,是以對成功概率的估計和對自己工作能力挑戰度為轉移的。
教師的成就心理是由強烈的心理需要產生的,幾乎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上作出一番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成就心理使教師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動機,這使他們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全力以赴組織課堂教學。這種成就心理還使教師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即使課堂中出現偶發事件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千方百計的使課堂教學沿著預定的目標發展;即使課堂教學遇到某些困難和曲折,他們也會想方設法排除困難和干擾,使課堂教學沿著正軌前進。所以說,教師的成就心理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師的期待心理
期待意指自己對未來結果的預先性認知。教師的期待,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很有影響,在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成為學生學習動機的來源。教師的期待心理是對待學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具體表現在向教學目標的接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回答等,教師則以期望和等待的心理處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期待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積極作用:1.對教師來講,這種期待心理實際上是基於對學生的尊重和相信形成的。2.教師的期待心理運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處理中,給學生以思考和迴旋的餘地,既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緊張,又可以促使學生的積極思維。3.教師的期待心理使學生感到一種信任,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期待心理,優秀教師都很注重期待心理的運用。
教師的職業動機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基本動力,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學生,對教育學生產生極大的熱情,對學生產生強烈的義務感,才能發揮教師的巨大潛力。奧蘇伯爾指出:「影響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最重要的個性特徵,乃是他們對學生智慧發展個人承擔的義務達到何種程度。大家一致同意,這是教師專業動機的一個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一個教師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學生的智慧得以發展,還是不過做出了教學上一般的、形式的姿態而已。」
二、教師的情感與教學過程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主要心理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使認識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的情感必然成為課堂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
1、 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情感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教師情感的最大特點是對學生的愛。他把自己對事業的愛遷移到學生身上,既對學生嚴格要求,又給予溫情厚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平等的,教師的這種良好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凡是得到教師愛護、幫助的學生,必然尊敬和喜愛老師,在心理上同教師有了親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甚至經常訓斥、懲罰學生,就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和不滿情緒,往往使學生對學習抱應付甚至放棄的態度。因此,教師要使教學獲得成功,不僅要注意自己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使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這樣就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2、 教師的情感決定著課堂的心理氣氛
課堂心理氣氛是指課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具有綜合作用。在其它情況相同的條件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受課堂氣氛的影響。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產生快樂的情感,反之,則感到壓抑、痛苦。對課堂氣氛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情感。有的教師無視自己的情感對課堂氣氛的影響,常常是平淡無味地照本宣科,學生則漫不經心地聽課,這種死氣沉沉、令人窒息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必差。有的教師過分強調嚴師出高徒,勢必出現對學生採取簡單粗暴的作法,造成課堂氣氛緊張,學生感到壓抑,教學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滿愛,以贏得學生對教師加倍的愛,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 教師的情感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教師的教學必須熱情飽滿,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學習,使智力得到發展。因為學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只有當學生愉快地、積極地並能採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時,才有利於智力的發展。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教學的教育性。教師不是教學機器,不可能純客觀地進行道德說教,對學生的教育必然是老師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實流露,只有教師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用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意去教育學生,以情動情,以心感心地去達到教育目的。
4、 教師的情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動力
教師對學生、教育事業和所教學科的熱愛,是他工作的巨大動力。他會如飢似渴地豐富自己的知識,認真地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難萬難,也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優秀教師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教師的情感對教學的成敗有重大的影響,教師必須注重情感的修養。
三、教師品質與教學效果
研究表明,在達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識水平後,影響教學效果的往往是教師的個性品質,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個性品質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良好個性品質的教師是學生效法的楷模,而學生的個性品質又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變數。
第二,教師的個性品質影響著學生智力的發展,影響學生學習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有利於創設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愉快的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教學效果就好。
自我意識是個性的自我調節系統,教師能夠意識到自己職業的價值,意識到教師工作的崇高,就會產生自豪感、光榮感、責任感,就會克服困難,自我奉獻。教師必須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剖析、自我心理鑒定。教師必須要有正確的自我體驗,體驗自己工作的愉快和光榮,勇於和學生交往,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在工作中就能自我調節、自我監督,不斷地克服工作中的缺點和困難,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課堂管理與教學效果
班級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教學的基本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是提高整個教學質量的一個主要環節,搞好課堂教學管理,有助於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教師的自我管理
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主要是管理學生。其實,搞好課堂教學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教師的自我管理。教師在課堂上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著管理學生的水平,一個教師課堂上不能清醒自覺地進行自我管理,那就不可能管理好學生,其教學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學生管理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和組織者,教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只有把學生組織好、管理好,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進行,才能完成教學與教育的任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與教育科學理論,組織好對學生的管理,那種課堂上只管教不管學的教師,其教學效果一定很差。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維持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學生畢竟是學生,還不成熟,他們能否遵守紀律常以外部條件為轉移。學生在課堂上的紀律表現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以及師生關系有密切聯系。因此,當班級出現紀律問題時,不應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教師還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進自己的教學管理措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
(三)、信息管理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傳遞信息,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無論是信息的傳遞與接受,都要求可靠性和高效率性。知識、信息離開一定的載體就無法貯存和傳送,因此,除了主要管理知識信息外,還必須考慮信息載體,如教材、直觀教具等的管理使用。信息管理中必須同時考慮信息內容與信息傳送形式兩個方面。
總之,課堂教學管理的任務就是要科學地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處理好師生關系,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尤其是生動活躍的教學心理氣氛,這樣才能有利於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五、師生關系與教學效果
師生關系既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又是一種特定的「心理交流」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因為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其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准確性,而且取決於學生是否確信並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學水平基本相同的教師,可以因為師生關系的不同而教學效果迥異。如果師生關系緊張、惡化,教師就無法順利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良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其顯著的特點是師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賴,教師具有較高的威信。教師不僅要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主導地位,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既要充滿愛,又要嚴格要求。總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通過交往形成的師生關系,盡管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由教師決定的。
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有的烙印甚至是終生的痕跡。受尊敬的教師,學生總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樣,產生向教師學習的心理傾向,因而對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樂於接受,並容易轉化為內心的需要和願望。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智力,也易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學生的進步和對教師日益增長的要求,又成為鼓舞和推動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動力。這不僅使教師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實,而且認識到自己生存的價值,更加熱愛學生。如此良性循環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條件。
㈢ 論如何加強教師教學藝術修養
因此,重視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學藝術?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五個「一」基本功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以數學為例,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九、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數學教學為例。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它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必須更加強調形象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善於運用嚴密的邏輯武器,而且還善於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法寶,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論與形象融為一體,完成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數學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於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掌握難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如在教學過程中故意製造懸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十、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仍以數學教學為例,對於講授《高等數學》,許多教師認為不能離開傳統的「黑板」方式,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優勢已越來越明顯。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教學過程,而且能使課堂由靜變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的傳統教法。如傳統教學手段只能提供靜止的畫面,對運動、抽象的畫面或過程則難以表現。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㈣ 教學藝術的認識和應用論文 1000字以上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歷程
摘要]教學藝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人們對它的認識存在著一個歷史過程。在西方,關於教學藝術的認
識從昆體良就開始了,到誇美紐斯有了一個飛躍,而在20世紀50年代「教學是科學,還是藝術」的爭
論中,教學藝術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在中國,雖然古代教育家也講究教學的藝術,但對教學藝術的自
覺認識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迄今也有了積極的成果。
[關鍵詞]教學藝術;教學理論
如果我們默認了教學藝術的事實,按照求知的
次序,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教學藝術是什麼。
在哲學上,這是一個本體論問題,回答了這一問題,
我們關於教學藝術的討論就有了必要的基礎,教學
藝術的理論思考,往往也是從這里開始的,因為回
避了這一問題,一個人將無法走出常識性思維。然
而,在意料之中的是人們關於教學藝術的理解,因
人的視閾不同,並沒有一個最終的共識,這也是教
學藝術話題仍具有吸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對
教學藝術的理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還是走進
關於教學藝術思考的歷史之中。
一、在西方
一般認為,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首先使
用了「教學藝術」這一概念,根據是他在1632年出
版的《大教學論》一書中開門見山地指出:「《大教
學論》,它闡明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
術」[1],他還在這本書的「致意讀者」中指出「教學
論(didactic)是指教學的藝術」[2]。實際上,關於教
學藝術的自覺思考,最早可以從1世紀時古羅馬教
育家昆體良那裡看到。昆體良是誇美紐斯之前最偉
大的教學法學者,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教育思想
和教育經驗的集大成者,他的12卷巨著《雄辯術原
理》,是整個古羅馬時代唯一系統論述年青一代的教
育的著作。在《雄辯術原理》中,昆體良就把教學
(雄辯)和藝術聯系起來,並對兩者關系進行了思考。
昆體良明確地提出了一個問題———「雄辯術究竟
是不是一門藝術」,並對此進行了理性的思考。他當
然認為雄辯術是一門藝術。他引用了克林提斯給藝
術的定義:藝術就是經由確定的途徑亦即通過有次
序的方法以達到目的的能力,進而說到:「如果同意
這個定義,那就誰也不能否認,在好的演說中,是
有這種方法和次序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同意幾
乎得到人們普遍贊同的定義,說藝術存在於一致配
合以達到某種有益目的的理解力之中,那麼我們就
能指明,所有這些特徵,雄辯術全都具有。」[3]對於
藝術本身的理解是具有歷史性的,但昆體良對於雄
辯術是一門藝術的論證是邏輯的、理性的。這一點
在誇美紐斯那裡是沒有的。那麼雄辯術和教學有什
么關系呢?的確應該說明,昆體良的教育是培養雄
辯家的教育,雄辯術則是雄辯家的核心的本領。但
是在昆體良看來,教師也是需要具有雄辯術的。他
認為,在教學中,方法是最重要的。「常常有這樣的
情形,最有學問的人的教學往往比別人的教學更加
易懂,更加明白。明白是雄辯術的最大特徵。……愈
是雄辯術水平低下的人,愈是教的晦澀難懂。」[4]實
際上,在昆體良那裡,更為可貴的是他對於藝術的
分類性理解。他陳述了三種藝術的類型,一是純理
論的藝術,它以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為基礎,不要
求有行動,只要理解它所研究的問題就可以了,天
文學就屬於此類;二是實踐的藝術,與行動息息相
關,它的目的就是行動,這個目的在行動中才能實
現,所以一旦行動完成,就大功告成了,舞蹈屬於
此類;三是生產性的藝術,通過完成某種可見的任
務以產生某種結果並達到其目的,繪畫屬於此類
昆體良沒有直接論述教學藝術的類型,但他對於藝
術的認識,同樣是可貴的。
昆體良之後,誇美紐斯無疑是教學藝術思考上
的重要人物。他指出了「《大教學論》,它闡明把一
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又指出「我們這
本《大教學論》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並找出一種
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
多學;使學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
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5]。表面看來
誇美紐斯好像是把教學藝術等同為教學的方法,實
際上,教學藝術並不指代任何具體的教學方法,它
所指代的就是理想的教學自身。質言之,教學藝術
就是教學。在這一點上,誇美紐斯已經超越了他的
前輩昆體良。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誇美紐斯不
㈤ 教學藝術的歷史
關於教學是一門藝術的認識,追溯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一)教學藝術思想的歷史發展
(二)教學藝術局限於技藝技巧的偏差
(三)教學藝術論的研究現狀
二、「科學主義」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偏差 赫爾巴特
三、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科學:求真 共性 普遍 可復制 藝術:創新 個性 特殊 不可復制
(一)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的歷史考察
(二)教學過程中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內在統一的邏輯發展可分三個層次:經驗性教學——科學性教學——藝術性教學。
(三)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辯證統一的理論邏輯
首先,科學與人文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側面,分工合作的整體。
其次,客觀世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秩序或規律:精確的、嚴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需要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去把握這個世界,這就是科學和藝術。
再次,教育活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類實踐活動,即教育活動的對象是人。教學包括感情和人的價值。
㈥ 論語中有沒有教學藝術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學藝術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孔子本人並沒有提出這一名稱,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學經驗時,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稱。實施因材施教原則的關鍵在於對學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確掌握學生的特點。孔子十分注意觀察、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特長、優缺點了如指掌。然後,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和教學,對於學生所問的同一問題,常因發問者的個性、需要而給予不同的問答。如《論語?先進》載: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另外,孔子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孔子還允許或鼓勵學生有不同的專長。在他的學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但孔子在培養學生個性方面,還是傾向於培養「恭敬」,「溫和」的個性。 2.啟發誘導孔子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他認為掌握知識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領會的過程,因此他在教學實踐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問題。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啟發一詞也由此而來。宋代朱熹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就是說只有當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誘導、引發,「開其意」,「達其辭」。「憤」、「悱」站在教師的角度講是啟發的契機條件,「舉一反三」是啟發的結果。站在學生角度看「憤」、「悱」是能「思」,「舉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啟之待時,因勢而利導,「引而不發,躍如也。」 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孔子認為,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他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教師要做不失言的智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發展思維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正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善於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之高強。 3.學思結合孔子一向強調學思結合,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空泛而不實。這種見解符合人的認識規律,已初步揭示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孔子強調學的重要性,反對思而不學。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這說明學習是思考的基礎,離開學習去思考,其結果必然徒勞無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學而不思。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主張事事處處都應運用思考,極力反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孔子的學有方向,先是學德,次是學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與行結合,思與社會生活結合。學,不是漫無邊際的學;思,不是漫無邊際的思。學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領悟孔子學思結合的真諦。 4.學以致用孔子很強調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也就是說,盡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去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據《雍也》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意思是說他的學生有的果斷,有的通達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於治理政事會有什麼困難呢?孔子培養學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推行其政治抱負,訓練學生能夠出仕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注意學用結合、言行相符。 5.學而時習 孔子在《論語》的第一句話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意思是說,學習了,然後再經常溫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快樂與滿足,不也令人喜悅么? 孔子還說:「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涉及到新舊知識關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孔子認為學習靠多聞多見,去偽存真。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論語?述而》),多聽多看,廣於見聞,即認真學習,對於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去做,只是謹慎地說已經明白的道理,做已經明白的事情,就可以減少怨尤和造成遺憾。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復地學習實踐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融會貫通了,便可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從已知探未知。故,學而時習之。 6.誠實謙虛孔子認為知識問題來不得虛偽和驕傲,他有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要求學生具備實事求是的態度。他還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認為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傳播,這是對道德的背棄。孔子反對「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的求學態度,本來沒有,卻裝著有,本來空虛,卻裝著充實,這是不好的。他主張「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不憑空猜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當對問題的研究還不充分,沒有把握做判斷時,應當存疑,不可想當然。要做誠實的人,持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孔子提倡謙虛好問。他本人做到了「每事問」(《論語?八佾》),認為這是求知的重要方法。他要求學生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主張「三人行,必有我師」(《論語?述而》),在孔子的教導下,他的學生們大多能做到謙虛好問。《論語》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教育遺產,書中所記載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經驗非常豐富,認真研讀《論語》,溫習具有方法論因素的格言警語,從「先聖」的教育思想中獲取營養,對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教學藝術都不無裨益。
㈦ 我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性的
武漢化工學院辜國來傑源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有時,我把一門課看成一部電影,把一節課視為影片中的一場,自己則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演員。有時我又將一門課當作一組藝術的建築群來看待,我則是塑造它們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我想,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堂課當作藝術品來塑造,那麼對於學生來說,帶來的是樂趣和享受,而得到的將是更多的知識、智慧和技能。藝術品的誕生,出自周密的設計和精心的製作。一堂好課,來源於教師認真備課和出色的講授。而課堂結構設計,則是講好一節課的基礎。一、搞好課堂結構設計、講究課堂結構藝術1.總體設計。講課、重要的是講。講,就是講道理。因此,總體設計的第一步,應是找出所講授內容的內在聯系。然後,把它們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起來。這個思路將成為貫穿一堂課始終的紅線。有紅線貫穿的課,學生聽起來會感到系統性、邏輯性強。他們得到的不再是材料的羅列,而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的規律性。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的將是明確的概念、分明的線索、清晰的輪廓。例如,跳汰選礦原理,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為正確的全面的理論,許多理論還處於假說階段。
㈧ 淺談如何提高教學藝術
因此,重視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學藝術? 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 五個「一」基本功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 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 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 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 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以數學為例,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 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 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 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 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 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九、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數學教學為例。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它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必須更加強調形象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善於運用嚴密的邏輯武器,而且還善於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法寶,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論與形象融為一體,完成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數學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於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掌握難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如在教學過程中故意製造懸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 十、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 仍以數學教學為例,對於講授《高等數學》,許多教師認為不能離開傳統的「黑板」方式,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優勢已越來越明顯。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教學過程,而且能使課堂由靜變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的傳統教法。如傳統教學手段只能提供靜止的畫面,對運動、抽象的畫面或過程則難以表現。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㈨ 林立君:《聲樂教學藝術論》
http://you.video.sina.com.cn/gechangdecuiyong
㈩ 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的意義
針對課堂教學的藝術抄研究主要有以下2點意義:
1.為藝術化教學積累經驗,探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學手段。
2.深化對藝術教育方法的理論研究內涵,使教師和學生在藝術化的氛圍中得到成長。
如果滿意請及時採納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