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蒙氏小班教案排隊走教案
案例是一個實際復情境的描制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Ⅱ 幼兒小班數學《三隻豬排排隊》教學教案
活動意圖
生活中幼兒缺乏對物體特徵的了解,因此,給物體排列的隨意性比較強,為此,特意設計了「排排隊」的數學活動,幫助幼兒感知物體的規律,並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遷移AB的規律排列經驗,學習看標記嘗試進行ABB的規律排列。
2、通過自主探索、看標記的方式嘗試將不同物體按規律交替排序。
3、樂於迎接挑戰,體驗成功感,感知規律的多樣性。
活動准備:
小貓、小狗圖片;黑色、白色圓點做的規律標記;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排列好的小貓小狗圖片,遷移AB規律排列經驗,學習看標記。
師:看,誰來了?(小貓、小狗)
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要出去玩了,他們怎樣排的?
有標記也像小貓小狗這樣排隊了,可是我找不到是哪個了?你們能幫我找找嗎?
總結:這個標記也像小貓小狗那樣一個一個有規律的交替排隊的。
2、嘗試看標記進行ABB排列。
師:這個標記跟剛才的標記有什麼不一樣?(一個黑點,兩個白點的有規律排列。)
誰能看這個標記幫小貓小狗重新有規律的交替排隊?
3、小組操作,看標記排列。
第一組:看標記及有預設的部分AB排列(大小)。
第二組:開花,看標記AB排列。
第三組:看標記有預設部分ABB排列(大小)。
第四組:搭高樓,看標記ABB排列(顏色)。
第五組:看標記ABB排列(種類)
5、小結
6、結束:到教室外找一找按規律排列的東西。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數學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利用生活中常見事物,由淺入深逐步進入題,由此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數學《排排隊》是一節按規律排隊的活動。讓孩子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操作的樂趣。
對於第一次接觸按規律排隊。通常孩子們都感覺比較困難。基於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排隊對於孩子們比較貼近他們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讓孩子們親身參與,感受排序是有規律的。在後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是在一種輕松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對按規律排隊掌握也比較好。
Ⅲ 小班科學《排一排》教案是什麼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圖形排列的規律,並進行ABAB間隔模式的排列。
2.能仔細觀察排列的規律,清晰的進行表達。
3.對排序活動感興趣,願意並積極的參加操作活動。
活動准備:
穿好的積木珠子教具、不同顏色積木(小動物積木)
Ⅳ 幼兒園小班科學排一排教案劉東梅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圖形間隔排序的規律。 2、會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序。 3、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及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小朋友已會按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備:ppt、圖形寶寶、三角形和圓形貼紙。 重點難點: 1.在教師引導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2.按一定順序排序。 活動過程: 一、導入ppt,激發幼兒興趣。 二、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1、火車已經開到我們班裡啦,圖形寶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出來跟我們班的小朋友認識了,我們一起睜大眼睛看一看。 2哪個圖形寶寶來啦?出示圓形圖形.來了幾個.(1個) 3、教師邊放圓形邊說:圓形寶寶請你排在小花後面,圓形寶寶後面跟著誰?同時出示三角形圖片。三角形寶寶請你排在紅線上,三角形寶寶後面跟著…….出示圓形 4、圓形寶寶請你跟緊三角形後面,圓形後面會跟著誰呢?你們猜會是誰?(三角形) 5、圓形和三角形寶寶怎麼排排隊的呀?(一個跟著一個) 6、一個跟著一個,誰跟著誰呀,三角形跟著誰呀,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嗎?(伸出小手說) 7、誰排在最前面呀,圓形後面跟著誰呀,教師指幼兒念完,教師繼續念空位的圖形,哎呀,糟了,還有兩個寶寶掉隊了,我得趕緊把它找回來。 8、手拿圓形和三角形,這兩個調皮的寶寶,一起跑出來了,誰能幫助它們呀,像前面的圓形寶寶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的排。 9、請幼兒來操作,並集體檢查。 三、.游戲"什麼圖形不見了" 1、記住它們怎麼排排隊的嗎?小眼睛遮住,不許偷看哦,師將圓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藏起來了? 2、集體檢查,跟著幼兒找一找,邊指邊念。我們一起把它喊回來好嗎?圓形寶寶快回來? 3、小眼睛閉起來,請一幼兒將圖形寶寶藏好,哎呀,這次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不見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把它喊回來,集體檢查。 四、開火車游戲 五、結束活動 師:圖形寶寶今天跟我們小朋友玩的可開心了,你們開心嗎?它們要回家休息了,我們跟圖形寶寶們揮揮手說再見吧!
Ⅳ 小班上冊大家一起來排隊教案
活動目標:
1、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排隊的基本行為規則,感受集體活動中秩序的重要性。
2、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3、了解每月的11日是"自覺排隊日",自覺維護秩序生活的美好。
活動准備:
課件、視頻、水彩筆、繪畫紙、板凳、桌子、泡沫地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自行拿凳子擺半圓座位,教師一旁觀察幼兒拿取擺放凳子時的秩序。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拿板凳時,特別擔心,害怕小朋友拿取椅子時碰傷其他小朋友。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拿板凳才不容易發生意外碰撞事故?
幼兒討論如何避免。
二、基本部分
(一)新聞播報,視覺體驗
1、出示課件,播放視頻。
教師:這里是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塔,可是在這座美麗的大城市裡卻發生了一幕慘劇。(播放視頻「上海外灘踩踏事件」)
2、播放視頻「昆明明通小學踩踏事件」。
教師:圖片上的這些爸爸媽媽為什麼哭的這么傷心?他們的孩子哪裡去了?
3、討論:踩踏事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危害?為什麼會發生踩踏事件?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
(二)情景體驗:游戲《乘坐電梯》
教師:老師原本以為這些踩踏事件離我們很遠,可是有一次在乘坐電梯的時候,那種擁擠的感覺忽然就讓我想到了這一幕。那天當電梯到了一樓,電梯門一打開,黑壓壓的人群不等我走出電梯就一擁而進。最後我是從很小的縫隙中使了很大的勁才擠出來。請小朋友幫忙解決如何安全上下電梯?
引導幼兒知道在電梯門兩側有序排隊,兩隊中間留有空隙,方便電梯里的人出行。
游戲玩法:四張拼接的泡沫地墊代表電梯,兩個小朋友充當電梯的兩扇門。部分小朋友站在「電梯」裡面,部分幼兒扮演等電梯的乘客。引導幼兒有序的排隊站在電梯門兩側。老師發出「叮咚」的聲音,表示電梯到了一樓。電梯門打開(兩名扮演電梯門的幼兒先拉手並肩站立,然後松開手各向外側移動兩步,表示門開了)乘客先下後上。
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三)結合生活,鞏固認知
1、出示圖片,了解生活環境中的排隊規則
幼兒園里:排隊喝水、排隊下樓、排隊出行……
社會中:超市排隊收銀、排隊上下車……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為什麼要排隊?說一說不遵守秩序不排隊會出現什麼後果?
2、「找茬」游戲
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找出並改正圖中的錯誤做法,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鞏固深化對自覺排隊的認知。
(四)了解"自覺排隊日"
出示兩隊孩子排隊的圖片,介紹自覺排隊日來歷:每月的11日為自覺排隊日,意為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
三、結束部分
情景體驗: 爭當排隊日宣傳員。
在領取紙筆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自覺的去進行排隊,內化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製作「自覺排隊」宣傳畫。
延伸部分:將「自覺排隊」宣傳畫布置在幼兒園各個環境中。讓環境「說話」,讓「自覺排隊」成為一種習慣。
活動小結:
本次的教育教學活動,結合幼兒平時的生活經驗來開展,進一步體現《指南》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活動內容挖掘身邊的新聞事件當做教育素材;活動的組織從單純的說教中走出來;活動方式從形式多樣的觀看錄像、情景體驗過渡到生活實踐的操作。以體驗為先,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幼兒參與性高,興趣點濃厚。
《綱要》中所倡導的「社會活動要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在這次的評優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給孩子們創設了「實踐、體驗」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自主、開放的活動中成長著、收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