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反饋教學藝術

反饋教學藝術

發布時間:2021-02-18 19:40:22

㈠ 教師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教師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要經歷四個階段:

1、模仿階段

模仿是教師進行教學藝術活動的最初萌芽階段,也是教師教學藝術實踐活動的起點。開始從事教學工作的新教師,一般來說由於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和獨立教學工作的能力,所以習慣或被迫模仿自己所敬佩的名師或周圍同事的教學設計方式、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往往是從搬用或套用他人成功教學模式、教學經驗開始。

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較為顯著的特點是模仿性成分較多,而沒有或缺乏有個性的獨立性成分。這些教師對教學的規律還處於了解和初步認識階段。他們在教學活動中還是處於一種比較被動的狀態。

這一階段的教師在准備教學工作中對教學參考資料和集體備課活動具有依賴性,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處理方法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比較單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將自我注意力集中於自己如何正確、清楚地向學生呈現教材內容上,很少有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

而在教師這種模仿性教學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基本是處於被動接受式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階段的教師,他們對教學藝術的探索,還僅僅處於萌芽和自發狀態,他們需要外界給予的刺激,來誘導教師步入新一階段。

新教師在教學的模仿階段停滯期的長短,主要取決於他的模仿的態度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教師在教學的開始階段,積極的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師自身不能消極地停留在這一水平上。模仿性教學隨著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教師應積極思考和不斷吸收他人的成功經驗。

教師自身的獨立思考、獨立處理教學中的相關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在課堂教學的自立因素和能力也不斷增強。教師對教學獨立性的積極追求和努力實踐,促使其課堂教學水平開始向高一個層次躍進。

2、獨立教學階段

伴隨著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師教學自立意識與自立能力的增強,教師的課堂教學逐步由模仿教學進入到獨立性工作階段。獨立性教學是教師形成教學藝術風格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教學藝術形成與發展過程的關鍵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開始不再受他人教學模式的影響和束縛,對教學的主觀能動性開始占據主導地位。這一階段的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特點,獨立地設計教學過程,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能夠獨立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堂教學開始呈現出比較鮮明的節奏感。教師開始有意識地研究課堂教學藝術,有意識地實施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有意識地關注學生在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信息。

並努力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注意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這一階段,教師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探索尋找個性特徵與教學藝術的結合點,通過積極的思考、領悟、體驗,逐步將他人的優秀經驗有機地吸收,並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特徵之中。

3、創造性教學階段

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和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在這一階段教師已經具備較強的能力,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展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教學藝術進入了個性化的發展階段。

教師在不斷地突破自己,不斷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創造性教學階段,教師追求最佳的教與學效果;教學內容的銜接、教學節奏的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設計都努力體現新穎獨特的創新。

教師有意識地研究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規律與心理活動特徵,有效地利用直接或間接的教學信息反饋,充分地利用情感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力爭通過教學活動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4、風格教學階段

教師的教學藝術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著獨特穩定的表現,教師的教學藝術呈現出濃厚的個性化風格,在教學中經常反復表現出來的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標志著他的教學風格的形成。這種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風格的形成。

形成自己獨特教學藝術風格的教師,其教學活動能與教學自身規律和學生學習的內在規律相吻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藝術風格,能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環境,進入自由充分的發揮狀態。

教師由模仿教學到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藝術風格的實踐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向上躍進的,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內在素質、主觀追求與不斷地開拓創新,這是決定教師在某一階段「停滯期」長短的最主要的因素。

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修養和教學研究活動,是不斷提高自身課堂教學風格水平的重要途徑。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特點,學習、研究和吸收他人的優秀經驗,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充實和提高自己,才能將教學藝術做到長青不衰。

(1)反饋教學藝術擴展閱讀:

教學風格的主要類型

1、理智型

這種風格主要表現在:教師講課深入淺出,條理清楚,層層剖析,環環相扣,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課堂教學過程。

學生通過聽教師精闢的講授,不僅學到知識,受到思維訓練,還將被教師嚴謹治學的態度所熏陶和感染,學會冷靜、獨立地去思考問題。雖然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不苟言笑,但內心卻充滿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對人的理智能力發展的執著追求。

2、自然型

這種風格特點是,教師講課親切自然,樸素無華,沒有矯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來,細細誘導,師生在一種平等、協作、和諧的氣氛下,進行默默的雙向交流,將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融於簡朴、真實的情景之中,學生在靜靜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獲得知識。

教師雖然講課聲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猶如春雨滲入學生心田,潤物細無聲,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恬靜安寧的感受。

3、情感型

這種教學風格表現在教師講課情緒飽滿,把對科學文化的熱愛和追求融於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之中,充滿著對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賴。

講到動情處,往往情緒高漲,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師生之間在理解溝通的前提下,共同營造出一種渴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烈氣氛,學生在這樣的教師引導下,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訓練價值,還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價值。

4、幽默型

這類風格所體現的最突出特點是,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開啟智慧之門;一種恰如其分的幽默,引起學生會心的微笑,如飲一杯清新的甘泉,給人以回味的留戀。

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時穿插於講述中,給學生以啟迪和警醒。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於學習,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獲得人生的啟迪,獲得心智的訓練,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主動思考。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體積極意識將得到充分發揮。

5、技巧型

此種風格在於,教師精於教學的技巧,充滿機智,各種教學方法技巧可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恰到好處。並不帶有絲毫雕琢的痕跡。如將多媒體等引入課堂,整個課堂結構有如思維程序,過渡自然,組織嚴密,搭配合理,有條不紊。講解、分析、論證思路清晰。

提問、討論、練習,針對學生實際,充分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透徹了解,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和對教材知識重、難點的准確把握。對於學生掌握知識而言,這是一種追求高效率的教學風格。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定義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或所要達到的標准。

二、教學目標的功能

一是導學——確定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學習基礎等,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二是導教——確定教師將採取的教學步驟,教學環節以及每個步驟或環節將採取的教學活動,指導教師有條理地去完成教學計劃或任務;

三是導測量——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學習要求或水平,為教師本人及教育監督者提供檢測的標准和依據。

三、教學目標中包含的理念

1、兒童意識:教育要知性情

2、標准意識「學習」與「學會」有著本質的區別。

學習就要有方法的引導,引導學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會到會,由不能到能。

「學會」則是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具備應該具備的能力。

正確是要求朗讀時用普通話讀准每個字的字音,吐字清楚、聲音響亮,盡可能沒有錯字、別字、添字、漏字,不重復、不唱讀;

流利是要求朗讀時語氣比較連貫,能讀出句逗和段落之間的停頓,節奏自然,速度適當;

有感情是要求朗讀時通過輕重、抑揚、停頓等變化,把所閱讀文本的感情傳達出來,能讀出陳述、感嘆、疑問等不同語氣,同時有主體的感情參與其中。

第一學段「學慣用」是強調老師的指導、示範、是學習朗讀的過程。

第二學段「用」強調 的是使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的實踐過程,裡面已包含培養相關習慣的意思。

第三學段「能用」強調能力的達成度,要求基本達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水平。

默讀:起始階段「學習」默讀方法,再要求「初步學會」這種方法,然後是默讀有速度,養成習慣。「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這是默讀的具體要求,由第一學段移至第二學段,作為初步學會默讀的一個具體標志。

識字教學的「學會」 和「認識」標准也是不一樣的。識字應該達到「四會」。方智范、崔巒認為「四會」指的是「會讀、會寫、會講、會用」。

㈡ 如何通過教學信息反饋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但靜觀課堂的這些變化,師生互動更多地有其形式而無實質。」縱觀當前課堂,教師課堂無效提問現象較為突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淺顯瑣碎問題過多,沒有方向性。
(二)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於形式,用優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
(三)提出的問題不科學,或太淺,或太難,或可有可無,無層次感,無坡度。
(四)候答時間過短,學生無法充分思維。
(五)教師評價枯燥,無法給予針對性的反饋。
二、什麼是有效的提問
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出具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使問題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效的課堂提問成為搭建課堂教學活動的腳手架。
三、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一)讀透教材,巧設問題
教師在問題設計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學內容,透徹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問題。具體來說,問題設計要注意:1.置問於教材的關鍵處。2.置問於教材的疑難處。3.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為學習指引方向,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二)優化課堂問題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六性」,即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整體性、深刻性和開放性。
1.創設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才能引導學生在擬人化的世界或者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2.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它?可以觀察這個平行四邊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
3.設置層次清晰、又具整體性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後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設計深刻性問題,促進思維拓展。學生中不良習慣的表徵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數學科,他們往往熱衷於大題、難題,疏忽對小題的思考與研究。為此,教師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並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這樣的素材其實很多,例如一條線段上取兩個點,則可以得到幾條線段?取n個點呢?如果把線段換成角呢?又如三條兩兩相交的公路,要建一個加油站,使加油站與三條公路距離相等,請你選點,你有幾種選法?等等。
5.設計開放性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認識結構的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學六年級「數的整除」的復習課「在2、4、5、8、12中,你認為哪個數與眾不同」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問題,檢索已有知識,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實現「再創造」做好了充分准備。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調動起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活起來了,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合理運用等待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學會使用等待這種技巧。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後,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學生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思考時間;二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也應該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詳細說明、斟酌、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而不至於打斷他們的思路。
研究表明,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如果只給學生一、二秒的時間去思考問題,並在學生還沒有想好時就重復問題或請另外的學生回答,其結果是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失去了信心,減少了學生的思維,從而達不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師使用了等待這種技巧,學生在答問中就會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1.學生會做出更長的回答,他們回答問題的語句數量會隨著回答問題時間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會有更多的學生自願回答問題,一些學業失敗者回答問題的次數也會增加;3.學生的回答會更具有分析性、創造性和評價性,並且學生還會出示更多的論據,在提出論據之前或之後也都會對推理過程進行說明;4.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象有所減少;5.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明顯增強等等。
沉默是金,合理的等待激發了學生的思考,並且使更多的學生形成了對更多問題的答案。
四、合理反饋激勵,促進提問升華
問題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這僅是成功的一半,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樣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饋,或是給予激勵,又或是給予學生加以引導,仍然很重要。
(一)加強引導技巧的優化,提高提問實效
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設計得十分巧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收不到應有的啟發思考、發展思維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後,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進行了引導,但「啟而不當」、「啟不得法」。只有「啟而得當」、「啟而得法」,課堂提問才不流於形式,才能落到實處。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優化對策:
1.鋪路架橋。當學生由於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影響思維暫時受阻,無法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鋪路架橋予以疏導。當有些問題因為難度太大,學生一時無法講清時,教師要適時架梯子,在終結性問題的前面,補充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
2.引向、指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時會出現「東拉葫蘆西扯瓢」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適時地給學生引向、指津。
(二)合理激勵,提高積極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效率,其提問的實效性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首先要信任、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賞識激勵每個學生。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學生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至於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並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學生答題正確了,教師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樣」、「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語言予以贊賞。
有效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動態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靈敏性。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在課堂提問中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使課堂提問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腳手架!

㈢ 什麼是教學藝術

(詞條解釋)

㈣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強化教學反思能力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有成功的體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對教師來說都是財富,關鍵在於是否作認真的總結,並進行分析研究。
教學反思中,教師找出教學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查漏補缺,調整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長期堅持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寫教學反思還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中積累的教學火花、典型教例、教學一得,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探索教學規律、撰寫教研論文不可缺少的資料。

教師應把握教學的反思過程
1、記成功的經驗。當教師上完一堂經自己精心准備的課後,應對自己的課做出客觀的分析,肯定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成功經驗。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精彩的片段。
如:新穎精彩的導言、恰當的比喻、簡明的板書、巧妙的設問、教學難點的順利突破、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成功的臨場發揮、瞬間產生的靈感、直觀教具的合理使用、現代化電教手段的運用以及配合本節教材補充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生動性和富有說服力的教學事例等等。這些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用具使用等方面獨到之處,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因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都有很大的用處。
2、記教學中失敗之處及其原因。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課後冷靜思考、仔細查找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及時總結並作好記錄,成為以後所應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彌補和解決,並在以後教學時改進和糾正,避免在以後的教學中重蹈覆轍,達到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效果。
3、記學生在課堂上反映的問題。有些疑難問題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遇到的,有些是通過課堂提問、練習等形式反饋出來的。
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問題可拓寬師生的思路,促使頓悟的發現,有的問題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縱深,這就是教學相長。
另一方面,由學生的提問可以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學生提出的疑問往往是教師沒有講清楚或被忽略的問題。
4、記學生的思維及進步情況。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在各年齡段的思維特點、對事物的認識程度、認識觀點、思維能力等。
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受學生歡迎,學法指導是否到位,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作好記錄。這些都是以後教師教學的第一手參考材料,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5、記錄再教設計。教師上完課後,根據教學體會以及學生反饋的信息,靜心沉思。看一下教法上有沒有創新、知識點上有哪些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特點、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進行再教設計。
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循環反復的反思過程會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收益。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當然也是每一位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總之,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堅持及時寫教學反思。培養反思意識,通過發現問題、自我學習,積累素材,嘗試研究、經驗論證、互相交流等過程,循序漸進,逐步培養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教學反思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㈤ 如何評價教師講課的藝術

教師教學藝術十八條

1、教學態度與精神風貌

教學態度積極,時間觀念強(早侯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課),課前准備充分。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有人格魅力和較高的學識水平;工作狀態下的儀表、體態、禮儀等適宜,授課過程中有熱情、有激情等。

2、教學設計與實施效果

有自主創新意識和水平,課時教案體現整體性和聯系性,銜接過渡、首尾照應等體現了內在邏輯關系,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准確。

3、知識整合與重組技巧

突出最關鍵、最有價值、最近發展區知識的教學;體現學科內與跨學科的知識組合遷移及其縱橫聯系,引領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識,聯系實際,形成新認識,聯系實踐,生成新學識。提煉主幹知識,清晰地構建知識結構。

4、學習方式與能力培養

在課堂上重視自主、合作、探究三大主要學習方式的運用,和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自主發展、自我選擇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5、學生情感教育與培養

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良好,情感目標的設計恰當、實施得當並且成度要高,有利於學生生命的成長。

6、課堂語言特色與藝術

指令性、指導性、過渡性語言以及開課詞、結課語等,准確恰當,語言人文,生動形象、優美風趣、詼諧幽默,富有詩意,擁有機智和激情,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富有時代感等;學科專業性語言特點突出;肢體語言,表情語言,符號語言等運用恰當得體。

7、課堂組織技巧與管理藝術

小組合作學習中活動與組織形式有效規范,課堂規則和程序執行的有效,體現較好的課堂教學調控管理的機制與教學機智。

8、導入內容選擇與情境設計

教學中的導入形式新穎有趣且具有原創意識;教學情境設計能激活興奮點,激發興趣點,激勵自信心,激起求知慾望。

9、教學手段選擇與使用效果

應做好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相結合。電教手段該用則用,不能為用而用,防止形式化和單一平面型的多媒體課件,防止「人灌」變成「電灌」。

10、講授方式、時間與效率

原則上體現「精講」和「多活動」。落實「三講三不講」,即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 學生自己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間。

11、提問設計與處理技巧

在教學中應設計出設計恰當的記憶性、理解性、應用性或評價性的課堂提問的問題,並體現發問、提問、追問、善問等對問題的處理技巧。

12、課堂小結、延伸設計與處理

課堂小結及延伸設計與處理應做到:師生共同完成或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能簡明扼要、提綱挈領、承上啟下、提煉升華。

13、課時板書設計與展示水平

教學課時板書圖文並茂、動靜結合、賞心悅目、整潔規范。

14、反饋矯正技能與效果

教學反饋及時恰當、形式多樣、准確全面,矯正舉一反三、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分類點撥、個性化強。

15、共同完成與因材施教落實力度

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體現教學公平。共性與個性、一般與特殊的關系處理,特殊學生的特殊問題的處理和特殊需要的滿足等。

16、評價多元化與准確*

以激勵性評價為主,評價主體要多元,注重評價用語(態勢語如點頭、微笑等)及方式的適當性、多樣性和含蓄性。

17、教學三維目標設計與達成度

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教學的達成程度高。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教學目標融為一體並得到充分體現。

18、課堂自我反思與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能即時反省與變通,能恰當處理課堂進程中發生的意外行為,能充分有效利用課堂教學中生成的教學資源。

㈥ 教學藝術是什麼意思

教學藝術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內表情、動作、心理活動、容圖象組織、調控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教學活動。

教學藝術特點:

  1. 教學藝術具有形象性,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來達到教學目的。

  2. 教學藝術具有情感性,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是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

  3. 教學藝術具有審美性,教學設計美、教態美、教學語言美、教學過程美、教學意境美、教學機智美、教學風格美、教師人格美等既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最終目的,又使教學具有了審美價值。

  4. 教學藝術具有表演性,機智幽默的語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笑話等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學寓於娛樂之中。

  5. 教學藝術具有創造性,教學的新穎性、靈活性能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使教師具有吸引學生的獨特魅力。

㈦ 關於教學藝術論幾個問題 希望學教育學的高手來解答

一、教學藝術的功能,指的是教學藝術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 ①高效果功能:指教學藝術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多的知識,並充分發展其認識能力的作用。A、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藝術水平高的教師往往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運用富有創造性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的教學內容,為什麼有的教師的教學能引人入勝,有的教師的教學卻使人昏昏欲睡呢?恐怕就在於方法的創造性與靈活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別。內容一樣,對象不同,其他各方面的條件不同,因而用於傳授相同內容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B、能有效地「因材施教」一個班有四五十個學生,教師能否因材施教,既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體現一個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高低的一個測量器。大凡藝術水平高的教師,往往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興趣、能力、知識水平的實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運用適合於每個學生自身特點的方法,使每個學生的長處、優勢、才能得以充分發揮。C、有效地減少教學信息的損失首先,能有效地尋求「最佳剩餘度」剩餘度=一堂課的信息總量—教學信息量=非教學信息量(教學輔導信息、無用信息等)教學中,存在著兩種現象,一是剩餘度過少,教師為能在極少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過分強調「高效率」,只考慮擴大教學信息量的傳授,減少了一些必要的重復、提醒、及一些生動的實例。結果是教師語言壓縮到象電報一樣「精煉」,極少「剩餘度」。學生聽得乾燥無味,實際效率也不可能高。一是說書式教學,這種教學,生動有餘,學生所獲真實有用的教學信息量甚少,「剩餘度」過大,水分過多,也不足取。為此,必須尋求教學的最佳剩餘度,使教學既生動有趣,又避免重復繁瑣。這本身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其次,可減少錯誤,避免信息量損失。在傳遞教學信息的過程中,如出現錯誤,整個教學系統的信息量就會減少,因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僅如此,一個經常出錯的教師,不只是當時使教學信息量減少,且在後繼的教學中,即使其講解是正確的,基正確性往往會受到懷疑,從而使學生接受到的有效信息減少。以往的錯誤越多,減少的信息量就越大。②高激勵功:指教學藝術具有明顯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作用。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存在著兩種方式,一種是外部激勵,由外在的刺激因素,如獎勵、表揚及物質刺激所引發的動機,另一類則是來自學習過程的內部刺激因素,如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就會產生對學習的進一步需求。兩種動機的誘發作用都是必要的,但兩者的功能有所不同,外部激勵會因外部的刺激而消失,內部激勵則會不斷地得到加強。教學藝術水平高的教師,往往注意兩種不同動機的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兩者作用定期更替,使外部激發作用轉化為學習過程的內部作用,使學生真正生動活潑的學習。如魏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從方法入手,使學生會學、善學。美國的布魯姆、布姆納強調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③審美功能:指教學藝術能引起學生的美感,進而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凈化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學藝術把科學美與藝術美嫁接,產生一種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美,融語言、造型、視聽藝術於一爐,引起學生的美感,以美引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激發他們的審美情感,鍵全他們的審美判斷力,進而發展他們的審美創造力。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學法。四、"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1)依據教學的具體的目的、任務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信息方面的、認知技能方面、情感態度方面的。每一方面目標的實現,都需要與該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予以保證。如:知識信息方面——選擇講授、講解。認知技能方面——可選擇練習實驗法。情感態度方面——情景陶冶、欣賞法等。2)依據學科及其內容特點:學科:語文、外語——講讀法物理、化學講——演示,實驗法數學——講解、練習學科內容:如外語,對話、課文——聽說語法——講解3)依據學生的特點:心理的特點: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的心理特點也不同,適用於他們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若一項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完全新的,可用講解法;若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包含有與新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概念,可採用談話、發現、討論等方法。4)依據教師自身的素質條件5)依據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6)依據各種方法的職能,適用范圍和條件五、不正常。生搬教參、抄襲教案:即教案既不考慮學生的實際,也不考慮自己的實際,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強,教師上課發揮的餘地不大。六、如何提高教學藝術?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
五個基本功即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天天保養一個好嗓子,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
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
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
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必須具有「一桶水對付一碗水」的本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
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光有淵博的知識,如果沒有精湛的教學技藝,也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
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對此,筆者認為,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否則,教師搞好教學就是紙上談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
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
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
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
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的講課能直接震撼學生的心靈,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優雅、親切的姿態,熾熱、動人的情感,清楚、漂亮的板書,准確、恰當的講評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以激勵學生求實、求真、求善、求美。
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九、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數學教學為例。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它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必須更加強調形象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善於運用嚴密的邏輯武器,而且還善於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法寶,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論與形象融為一體,完成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數學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於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七、試分析當前影響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一、教學動機與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使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也就要充分調動個方面的心理素質。比較而言,在動機因素尤為重要的是教師的成就心理和期待心理。

(一)、教師的成就心理

成就動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並力求達到成功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研究表明,個體追求成功動機的強弱,是以對成功概率的估計和對自己工作能力挑戰度為轉移的。

教師的成就心理是由強烈的心理需要產生的,幾乎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上作出一番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成就心理使教師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動機,這使他們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全力以赴組織課堂教學。這種成就心理還使教師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即使課堂中出現偶發事件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千方百計的使課堂教學沿著預定的目標發展;即使課堂教學遇到某些困難和曲折,他們也會想方設法排除困難和干擾,使課堂教學沿著正軌前進。所以說,教師的成就心理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師的期待心理

期待意指自己對未來結果的預先性認知。教師的期待,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很有影響,在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成為學生學習動機的來源。教師的期待心理是對待學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具體表現在向教學目標的接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回答等,教師則以期望和等待的心理處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期待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積極作用:1.對教師來講,這種期待心理實際上是基於對學生的尊重和相信形成的。2.教師的期待心理運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處理中,給學生以思考和迴旋的餘地,既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緊張,又可以促使學生的積極思維。3.教師的期待心理使學生感到一種信任,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期待心理,優秀教師都很注重期待心理的運用。

教師的職業動機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基本動力,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學生,對教育學生產生極大的熱情,對學生產生強烈的義務感,才能發揮教師的巨大潛力。奧蘇伯爾指出:「影響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最重要的個性特徵,乃是他們對學生智慧發展個人承擔的義務達到何種程度。大家一致同意,這是教師專業動機的一個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一個教師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學生的智慧得以發展,還是不過做出了教學上一般的、形式的姿態而已。」

二、教師的情感與教學過程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主要心理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使認識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的情感必然成為課堂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

1、 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情感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教師情感的最大特點是對學生的愛。他把自己對事業的愛遷移到學生身上,既對學生嚴格要求,又給予溫情厚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平等的,教師的這種良好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凡是得到教師愛護、幫助的學生,必然尊敬和喜愛老師,在心理上同教師有了親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甚至經常訓斥、懲罰學生,就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和不滿情緒,往往使學生對學習抱應付甚至放棄的態度。因此,教師要使教學獲得成功,不僅要注意自己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使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這樣就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2、 教師的情感決定著課堂的心理氣氛

課堂心理氣氛是指課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具有綜合作用。在其它情況相同的條件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受課堂氣氛的影響。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產生快樂的情感,反之,則感到壓抑、痛苦。對課堂氣氛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情感。有的教師無視自己的情感對課堂氣氛的影響,常常是平淡無味地照本宣科,學生則漫不經心地聽課,這種死氣沉沉、令人窒息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必差。有的教師過分強調嚴師出高徒,勢必出現對學生採取簡單粗暴的作法,造成課堂氣氛緊張,學生感到壓抑,教學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滿愛,以贏得學生對教師加倍的愛,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 教師的情感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教師的教學必須熱情飽滿,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學習,使智力得到發展。因為學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只有當學生愉快地、積極地並能採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時,才有利於智力的發展。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教學的教育性。教師不是教學機器,不可能純客觀地進行道德說教,對學生的教育必然是老師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實流露,只有教師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用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意去教育學生,以情動情,以心感心地去達到教育目的。

4、 教師的情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動力

教師對學生、教育事業和所教學科的熱愛,是他工作的巨大動力。他會如飢似渴地豐富自己的知識,認真地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難萬難,也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優秀教師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教師的情感對教學的成敗有重大的影響,教師必須注重情感的修養。

三、教師品質與教學效果

研究表明,在達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識水平後,影響教學效果的往往是教師的個性品質,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個性品質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良好個性品質的教師是學生效法的楷模,而學生的個性品質又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變數。

第二,教師的個性品質影響著學生智力的發展,影響學生學習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有利於創設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愉快的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教學效果就好。

自我意識是個性的自我調節系統,教師能夠意識到自己職業的價值,意識到教師工作的崇高,就會產生自豪感、光榮感、責任感,就會克服困難,自我奉獻。教師必須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剖析、自我心理鑒定。教師必須要有正確的自我體驗,體驗自己工作的愉快和光榮,勇於和學生交往,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在工作中就能自我調節、自我監督,不斷地克服工作中的缺點和困難,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課堂管理與教學效果

班級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教學的基本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是提高整個教學質量的一個主要環節,搞好課堂教學管理,有助於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教師的自我管理

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主要是管理學生。其實,搞好課堂教學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教師的自我管理。教師在課堂上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著管理學生的水平,一個教師課堂上不能清醒自覺地進行自我管理,那就不可能管理好學生,其教學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學生管理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和組織者,教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只有把學生組織好、管理好,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進行,才能完成教學與教育的任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與教育科學理論,組織好對學生的管理,那種課堂上只管教不管學的教師,其教學效果一定很差。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維持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學生畢竟是學生,還不成熟,他們能否遵守紀律常以外部條件為轉移。學生在課堂上的紀律表現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以及師生關系有密切聯系。因此,當班級出現紀律問題時,不應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教師還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進自己的教學管理措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

(三)、信息管理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傳遞信息,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無論是信息的傳遞與接受,都要求可靠性和高效率性。知識、信息離開一定的載體就無法貯存和傳送,因此,除了主要管理知識信息外,還必須考慮信息載體,如教材、直觀教具等的管理使用。信息管理中必須同時考慮信息內容與信息傳送形式兩個方面。

總之,課堂教學管理的任務就是要科學地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處理好師生關系,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尤其是生動活躍的教學心理氣氛,這樣才能有利於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五、師生關系與教學效果

師生關系既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又是一種特定的「心理交流」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因為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其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准確性,而且取決於學生是否確信並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學水平基本相同的教師,可以因為師生關系的不同而教學效果迥異。如果師生關系緊張、惡化,教師就無法順利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良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其顯著的特點是師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賴,教師具有較高的威信。教師不僅要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主導地位,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既要充滿愛,又要嚴格要求。總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通過交往形成的師生關系,盡管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由教師決定的。

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有的烙印甚至是終生的痕跡。受尊敬的教師,學生總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樣,產生向教師學習的心理傾向,因而對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樂於接受,並容易轉化為內心的需要和願望。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智力,也易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學生的進步和對教師日益增長的要求,又成為鼓舞和推動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動力。這不僅使教師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實,而且認識到自己生存的價值,更加熱愛學生。如此良性循環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反饋教學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