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絕句教案幼兒園

絕句教案幼兒園

發布時間:2021-02-18 12:42:05

㈠ 幼兒園《夏日絕句》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1、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學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學生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課前准備 通過閱讀、上網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流程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鵰英雄傳》片段 (盪氣回腸的音樂,激烈殘酷的戰爭場面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由於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爭之苦,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了解了一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學生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並向大家介紹。 如學生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 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於一個具有文化傳統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混後婚後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於金陵,李清照隻身逃難,幾年後轉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治一百多年後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為「靖康之變」百姓覺得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後,宋欽宗的弟弟趙構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 (由於本課涉及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布置學生收集資料,並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學生理解全詩大有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沉迷於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4、請 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麼?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學生討論後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傑;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討論後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麼人?李清照為什麼「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傑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後,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餘處,最後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傑,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麼?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多媒體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後,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麼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麼……」 (詩句內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後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麼要寫這首詩。)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

㈡ 絕句杜甫1幼兒小班教案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詩人經過一段較長時的東川漂流,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將所見所感,隨意收入詩篇,四首絕句一揮而就,是杜詩中寓情於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為著名,曾作為唐詩名篇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絕句四首 杜甫 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兩個黃鸝鳴翠柳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其二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其四 葯條葯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一)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鬱郁蔥蔥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看到園中即將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二) 原想築個魚梁忽然烏雲蓋住了急流,隨後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也許這青溪裡面早有蛟龍居住,築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三)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四) 葯草的枝葉長得鬱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乾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賞析 (一) 第一首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的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都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這就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了。 (二) 第二首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借「欲作魚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魚梁」也。因為「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雲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杜詩詳注》卷十三引)對此解說,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是為公所愚也」。他說:「須知『蛟龍,之想,只從『雲覆、『雨寒,生出,值雲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為這首詩「為作魚梁而賦,而自況不凡」,則未免有點牽強。其實,這首詩並非什麼「自況」,只是流露出詩人對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擔心情緒。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實含意。詩人覺得自己在草堂盡管心境淡泊,無所奢求,但仍難保不測。詩中謂溪下有墳龍,時興雲雨,固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卻也十分形象化,隱隱可以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這也正是詩人當時「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狀態。 (三) 這組詩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此詩兩兩對杖,寫法非常精緻考究,讀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雕琢,十分自然流暢。把讀者由眼前景觀引向廣遠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之中,引入對歷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黃鸝、翠柳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青天給人以平靜、安適的感覺。「鳴」字表現了鳥兒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現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翠、白、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人歡快自在的心情。詩句有聲有色,意境優美,對仗工整。一個「含」字,表明詩人是憑窗遠眺,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這兩句表現出詩人心情的舒暢和喜悅。「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雲「千秋雪」。「東吳」,三國時孫權在今江蘇南京定都建國,國號為吳,也稱東吳。這里借指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千秋雪」言時間之久,「萬里船」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何等開闊!這兩句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境界開闊,情志高遠。在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拓寬了廣度,使得全詩的立意一下子卓爾不群,既有杜詩一貫的深沉厚重,又舒暢開闊,實為千古名句。 蘇軾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黃鸝、翠柳、白鷺、青天、江水、雪山,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畫的中心是幾棵翠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歌唱;畫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鷺映於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峰巔猶是經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著遠方來的船隻。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開闊,出語雄健。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每句詩都是一幅畫,又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四) 第四首詩為葯圃而賦。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葯,故有『種葯扶衰病,之句。」(《杜詩詳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前兩句寫葯圃景色,種葯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後兩句雖也是寫葯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葯物出土,發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葯物生長於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葯用植物形態學的認識;但就葯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註:「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浦起龍亦說:「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於見知矣。」可以參看,以見杜甫雖因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雲」,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㈢ 幼兒園大班語言,古詩,尋隱者不遇,絕句怎麼寫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 2、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萌發對祖國的美好河山的喜愛。 二、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19頁。 2、掛圖《絕句》。 3、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 四、活動難點: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 五、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啟發幼兒講述畫面內容,學習古詩。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啟發幼兒描述畫面內容。 (2)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用古詩的第一句話進行概括,學習相關字詞。 3、完整地欣賞古詩。 (1)這四副圖連起來就變成了一首優美的詩,題目叫《絕句》,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錄音,幼兒欣賞,進一步學習古詩《絕句》。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 4、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古詩。 5、簡要介紹古詩的作者--杜甫。 六、教學反思: 學習古詩《絕句》時,我請兩位會念的幼兒當小老師,孩子們都學得特別認真,始終關注兩位"小老師",沒幾遍孩子們都會背了。學會後,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要當"小老師",我滿足了小朋友的願望。對於孩子來說,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是多麼神聖與偉大,而在實踐中他們又有了切身的體會。此後,孩子們學詩的興趣日益濃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臉上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作為老師又何樂不為之呢?

㈣ 有沒有會教課寫教案的阿 (絕句古詩)中班的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絕句》

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

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

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































的含義。

活動准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

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

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

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

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畫出這兩句的意思,

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

後兩句採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





窗含西嶺千秋雪



。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

從窗戶里向外望去,

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幼兒用手勢當作



小窗





,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



小窗戶



里了。



2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







;門外

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

老師示範朗誦並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

教師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停靠。

5.

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

從哪裡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餘下全文>>

㈤ 古詩《絕句》教案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絕句》

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
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
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















的含義。

活動准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
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
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
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
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畫出這兩句的意思,
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
後兩句採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


窗含西嶺千秋雪

。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
從窗戶里向外望去,
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幼兒用手勢當作

小窗


,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

小窗戶

里了。


2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



;門外
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
老師示範朗誦並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
教師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停靠。

5.
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

從哪裡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㈥ 幼兒園夏日絕句古詩教案該怎樣寫

有沒有好點的公開課教案呢查看更多的資料幫助請搜索
→726電影網←4Kj25Uy

閱讀全文

與絕句教案幼兒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