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兩份初中歷史教案 急急急
第一次見到這么囧的老師耶,老師別生氣啊,你沒說哪課我找了以下2課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教學設計(初一)
一、教材分析
重點:了解炎帝黃帝的傳說,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如何區別史實與傳說。堯舜禹禪讓的實質。
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本課以古史傳說的形式對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過程作了形象的描述,它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課的「氏族部落」,啟下一單元的「國家的產生」。它是從傳說這一獨特的視角對這段遠古歷史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去理解、認識這段歷史。
二、學情分析
。本課知識屬於了解層次,可通過講故事、演課本劇、游戲、討論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組織教學。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能夠對古史傳說和史實作出初步的比較,並作出概括、判斷和解釋。
過程與方法
1.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炎帝與黃帝事跡的學習,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
2.對「堯舜禪讓」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以及環境保護意識。
四、教學理念和方式
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和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目的。(一)教學准備階段
1、製作多媒體課件
2、查閱歷史資料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炎黃子孫」 這個稱呼怎麼來的?堯舜禪讓又是怎麼回事?遠古時代的傳說將幫助我們揭開謎底。請同學們講述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
由學生分組准備,然後召開「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會: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追日、後羿射日、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
2、學習新課
1)「炎帝與黃帝」
古史傳說與史實有什麼區別呢? 如何理解「傳說」與「史實」?(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考古資料證實者為「史實」;未證實者為「傳說」。文字出現以前,歷史主要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和傳說保存和流傳下來)。
指導學生進行「傳話」游戲。(六位同學排成一行,老師用紙寫好一句話,給第一位同學,第一位同學運用手勢將這句話的意思表達給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又傳給第三位同學,依次類推,最後一位向大家說出他所理解的意思,看兩者之間的差別)。
談談傳說與歷史事實的區別:古史傳說並非純粹神話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具體史實成分。這些傳說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過程,在人類的歷史中,「文明曙光」已從傳說中產生。至於發明,不一定都是炎帝黃帝創造的,而是先民成年累月,經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並非一人短時之功,而是後人在追述他們的歷史時,將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炎帝和黃帝身上。
炎帝與黃帝的傳說有哪些? 為什麼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是怎樣走向聯合的? 炎帝與黃帝對人類作出的貢獻?龍的形象是怎麼形成的?看「貝殼堆塑的龍虎圖」(它是一種圖騰,並且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有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而成的一種綜合體。)龍是眾多部落圖騰的融合體,這也反映了華夏族形成的歷程:不同部落之間從戰爭走向聯合,進而構成了華夏族的主體。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戰爭而最終走向聯合的。其中有兩次大戰,一次是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蚩尤,另一次是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炎帝戰敗臣服,炎黃走向聯合。
2)堯舜「禪讓」
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戰爭來獲得的,但從堯開始,取得首領位置的方式卻很溫和,是通過部落民主推舉產生的。這一制度即歷史上的「禪讓」。
學生想像當時禪讓的情景,挑選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堯」和「舜」,進行對話表演,體驗什麼是禪讓。
禪讓的實質: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主要表現在:第一,新的部落聯盟首領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來的。第二,被推選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第三,禹治水成功,說明為群眾辦事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大禹治水的傳說可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可貴的工作精神。還要指出禹身分轉變直接關繫到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建立。
3)大禹治水
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後開展「大禹治水的啟示」討論競賽活動,分四組進行。可以啟發學生在環保意識、奉獻精神、堅持不懈的品質、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去談。
3、課堂小結
中華五千年文明從黃帝算起。堯舜的禪讓、大禹治水等傳說讓我們得以窺視我們祖先逐漸走向文明的一幕,被選舉為首領的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僕,我們祖先當中的這些英雄都具有著偉大的人格魅力。。
4、課堂練習:
-------------(反映中華民族雛形的形成) → ------------(國家萌芽的出現)→ ---------------(國家的產生),都是傳說時代。
5、板書設計: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炎帝和黃帝 —— 堯舜的「禪讓」 ——大禹治水
中華民族雛形的形成 —— 國家萌芽的出現 ——國家的產生
六、評價
本課知識結構比較清晰,按歷史時序先後介紹了「炎帝與黃帝」、「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傳說。炎黃二帝由爭斗到聯合,說明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殺伐爭奪而最終趨向聯合的。本課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明確,設計者根據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知識的內在聯系,圍繞著中華古代的傳說故事,創設了一系列的問題情景,在課堂教學中環環緊扣,引人入勝,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完善了知識鏈條;同時讓學生體驗民族的認同感,形成愛國主義的情感。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本課是這段大變革時期在政治上的表現,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學好本課有助於學生理解歷史的變遷,可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為以後要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本課,對於以後歷史上的動盪時期學習不利。
學情分析:
通過之前幾課歷史的學習,學生對歷史有了比較直接的概念,對於夏商西周的歷史沿革已經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實施使得周朝諸侯國林立,這些基礎知識為學生理解東周時期諸侯爭霸、戰爭不斷奠定了基礎。作為初一新生對歷史故事是十分喜愛的,本課又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源流,其中有的成語學生比較熟悉。對於不了解的故事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書籍等途徑搜集並整理。在教學中將成語故事貫穿於全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又使他們掌握查找歷史資料的途徑,讓學生課上課下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針對初一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成語故事大串聯的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競賽,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競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並掌握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三家分晉、合縱連橫的史實。
填充「春秋形勢圖」「戰國形勢圖」,並結合地圖講解有關史實,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收集、整理、敘述有關資料、成語典故,增強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課前查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生初步學會收集資料、處理資料的方法。
通過有關春秋戰國時的歷史典故,給學生創設思考問題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從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
根據史實,總結出此時的社會主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進一步明確春秋戰國時期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質疑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現
通過收集有關成語典故,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
通過爭霸戰爭的學習,明白人要興,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國要興,要有賢才、能人來治理,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針對本課內容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第一,指導學生識讀「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掌握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具體的地理位置。第二,爭霸斗爭的史實具有較大的趣味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前指導學生搜集成語典故,課堂上按小組展開成語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拓展學生視野,較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競賽中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難點: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是難點。從戰爭的性質看,「春秋無義戰」,其實質是奴隸主貴族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丁深重的災難.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爭霸戰爭中大國兼並小國,實現了區域性統一,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隸主集團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勢力的發展,它客觀上使華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些問題相對比較抽象,理論難度又比較大,特別是運用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要明白這個問題比較困難。所以諸侯稱霸的歷史作用是本課的落腳點,學好它對於後面歷史學習作了鋪墊。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作用,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學設計理念:
《歷史課程標准》中提倡:「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學習法,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在教師指導下,帶著問題,運用多種手段進行預習:如上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上網查找相關內容等。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學生能夠以探究的方式進行預習。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抓住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過組織競賽等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情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
四.教學方式:
鑒於對《歷史課程標准》的理解和對教材、學生等因素的分析,確定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課件演示為輔助手段,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有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小組互動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斷的討論、思考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這樣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有:啟發式教學、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分析歸納法,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准備階段:
教師准備:1.根據教學內容製作相關的教學課件。
2.為學生提供相關書目和網站,請同學查閱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資料。
3.預測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應對策略。
學生准備:1.預習課文,課前從媒體、網路、課外書籍中搜集春秋戰國爭霸歷史資料,搜集與之相關的成語典故。
2.自主組成歷史學習小組。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提出問題:
1.同學們還記得公元前21世紀—前770年,我國經歷了哪幾個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採取了什麼政策?
3.是不是採取分封制,西周的統治就可以長治久安了呢?
4.你認為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
【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師】歸納:世襲制使無能的人為天子,周王室的實力越來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諸侯勢力越來越大,他們想取代周天子,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劍影、戰亂不斷。在爭霸戰爭中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這段時期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段動盪歷史。
2. 學習新課:
(一)齊桓公稱霸
1.春秋五霸: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西周滅亡後建立了什麼國家呢?
【師】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你們知道春秋與戰國的起止時間嗎?為什麼把這一時期稱作「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生】看書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來源於魯國的編年體史書《春秋》;戰國—前475——前221年,當時各大諸侯國連年交戰,戰國名稱由此而來。
〖課件顯示周王勢力變化表〗
名稱 土地 兵力 財力物力人口 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轄從鎬京到洛邑方約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轄的軍隊多達14萬人以上 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東周 東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轄的土地有方約600里的土地,往後越來越少。最後只有方約百里的土地。 平王東遷後,還有3萬人。後來逐漸減少到只剩下幾千人了 直轄的人口所剩無幾,財力、物力、兵源減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諸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師】東周的統治是不穩固的,從表格的對照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發生怎樣的變化? 諸侯爭霸的實質是什麼?
【生】討論後回答,認識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國產生自行擴張領土的野心。從此,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土和霸權,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
【師】春秋初期,諸侯國有100多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不斷進行兼並戰爭,誰戰勝了就召開各諸侯國會議,迫使大家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先後起來爭霸的有五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五個人?他們是怎樣出現的?
〖課件顯示《春秋五霸形勢圖》〗
【生】回答問題:春秋五霸市相繼出現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在圖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體地理位置並填圖,益於學生掌握。(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種說法。)
2.齊桓公首霸:
【師】請同學們看圖,想像你就是齊國的國君,要想成為第一個霸主,需要做什麼工作?為什麼?
【生】回答略(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齊桓公為什麼能夠首先稱霸?(可以將此問題分為若乾子問題,減輕學習難度,突出重點)
①齊國在什麼位置,其自然環境怎麼樣?
②齊國爭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③為稱霸齊桓公採用什麼高明的手段?
④齊桓公稱霸的標志是什麼?
【生】看書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學習心得,回答老師問題。
第一,齊國在今山東北部,靠近渤海,盛產漁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優越地理位置為其稱霸爭霸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的優越地理位置是爭霸的有利條件。
第二,齊桓公善於用人,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他改革內政與軍事,發展經濟,使齊國國富兵強。管仲相齊改革成為其爭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借「尊王」之名,行「爭霸」之實,用「攘夷」積極開展對外活動,獲得諸侯國的支持,增強齊國的號召力。「尊王攘夷」口號的提出是是齊桓公成功的對外政策,也是他爭霸的有力手段。
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確立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師】歸納:〖屏幕顯示〗
〔知識拓展〕【師】看書中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它說明了什麼?你還知道有關管仲的哪些成語故事?
【生】學生認識:齊桓公重視人才,知人善任,使國家日益走向強盛,最終完成霸業。成語典故:老馬識途、管鮑之交等
(二)問鼎中原
〔過渡〕:齊桓公稱霸為諸侯國所矚目,一些大的諸侯國競相效仿,其中較典型的是晉楚爭霸。
【師】繼齊桓公之後的另一位霸主是誰?在晉楚爭霸中最著名的戰役是什麼?
【生】晉文公,城濮之戰。
【師】這場戰役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有誰能講述一下?
【生】退避之舍。(講述故事略)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退避三舍這種策略在當時有什麼作用?
【生】①體現了晉文公是信守承諾的人。他退避三舍不僅報答當年的恩情,又使晉軍贏得政治上的主動。②在軍事上也使處於劣勢的晉軍退避三舍是為了避開敵人強大的中軍,誘敵深入,然後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這是晉軍採用的有利戰術。
【師】歸納:晉文公「退避之舍」可以說是一箭雙雕,誠信、殲敵兩不誤。「城濮之戰」成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晉文公因此成就霸業。此後晉楚爭霸持續了很長時間,到了楚莊王時期打敗了晉國,做了中原霸主。
【師】看圖,啟發同學思維提出問鼎,「鼎」代表了什麼?楚莊王問鼎意味著什麼?
【生】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鼎,象徵九州。成為夏,商,西周傳國的寶物。周王朝掌著它,是作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憑證。楚國楚莊王問鼎,是挑戰王權,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師】春秋末年,江南吳越兩國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在吳越爭霸中有一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生】勾踐卧薪嘗膽,立志報仇。①我們應該學習勾踐在逆境中不放棄,克服困難,不斷進取的恆心與毅力。②學習勾踐不忘國恥發奮圖強的精神。③學習勾踐能屈能伸的人生態度。④ 認識到立志的重要性,樹立遠大理想能幫助我們實現個人抱負。
【師】歸納:國強要革新,國立須治業,國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的關鍵。所以,作為一名學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學好文化知識,掌握本領,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讀書。
(三)合縱連橫
〔過渡〕:經過春秋時期咄咄逼人的爭霸戰爭,大部分小國被兼並,最後形成七個大國對峙的局面,歷史上的「戰國」時期開始了。
1.戰國七雄
【師】 七雄並立是怎麼產生的?戰國七雄包括哪些國家?
【生】三家分晉:趙、魏、韓。〖屏幕顯示動態演變過程〗增強直觀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屏幕顯示 《戰國形勢圖》〗 (學生識別其方位並填圖,並出示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央,幫助學生掌握識記地圖要領)
2.合縱連橫
〔動腦筋〕【師】如果你是當時某一國的謀士,你會為自己的國家獻出什麼策略?假如你是秦國的最高指揮官,你希望中原地區呈現什麼景象?你會如何去統治你的國家?但是你的國民又會怎樣對付你呢?假如你是中原六國的最高領導人,面對中原的形勢,你將用什麼辦法度過難關,對付秦國?
【生】回答略,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思考問題
【師】①這一時期,各國除了使用武力外,還使用什麼樣的外交手段?
②什麼是「合縱」、「連橫」的斗爭?戰國時各國之間為什麼要進行「合縱」、「連橫」的斗爭?它們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誰?
③合縱抗秦的謀略為什麼沒有成功?(結合書本小字和課後閱讀材料分析)
【生】小組閱讀教材,小組合作討論並發言。〖屏幕顯示動態演示圖〗增強直觀。(學生指圖講解,什麼是「合縱」與「連橫」)
【師】歸納:「合縱」、「連橫」的斗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各國時而追隨秦,時而又追隨楚,反復無常,這就是什麼成語的由來?
【生】朝秦暮楚。
〔放飛思維〕:〖屏幕出示問題〗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列寧則說:「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戰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加速地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 你怎樣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學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
【生】思考問題,展開討論並回答。①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②戰爭使一些小國被大國吞並,一些疆域較大國家出現。③爭霸戰爭促使了一些國家進行改革,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師】〔學法指導〕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應注意的是:我們在評價歷史事件時,應該抱著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觀點,辯證地去看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屏幕出示答案〗(①春秋爭霸戰爭的確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春秋無義戰」。 ②但在戰爭過程中,打擊和削弱了奴隸主貴族集團,為新興地主階級的出現掃清了道路,推動社會進步;③爭霸戰爭實現了區域性局部統一。這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④大國為了爭霸,都重用人才,實行改革,出現了經濟發展、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的景象;⑤爭霸戰爭還促進了各族的大融合,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輕松時刻
【師】同學們收集了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下面我們進入成語大串聯環節。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擂台賽:按次序說出與本課相關的成語,不許重復、不能中斷。(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與增強學能合作意識)
【生】老馬識途、管鮑之交、退避三舍、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卧薪嘗膽、毛遂自薦、完璧歸趙、紙上談兵、負荊請罪等
3.課堂小結:
【師】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是什麼?
【生】動盪、變革、爭霸。
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它是我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轉變時期,在分裂中一些大國為強大不斷改革內政,又孕育了統一的因素,為後來秦統一埋下了伏筆。所以說爭霸戰爭譜寫了國家統一的序曲。
這一時期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源流。同時春秋戰國時期又是秦國在戰國末期,國力日益強盛,獨占鰲頭,擺出了咄咄逼人,無敵於天下的攻勢,是笑在最後的國家,但它是不是笑得最好的呢?欲知後世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4.課堂練習:
一.慧眼識珠: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莊王 B 宋襄公 C 齊桓公 D 晉文公
2.正式承認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
A 城濮之戰 B 葵丘之盟 C 長平之戰 D 問鼎中原
3.齊桓公發展齊國勢力的口號是:( )
A 改革內政 B 發展生產 C 尊王攘夷 D 改革軍制
4.戰國七雄中位於最南邊的國家是:( )
A 楚國 B 燕國 C 秦國 D 齊國
5.下列哪一個成語與晉文公有關:( )
A 卧薪嘗膽 B 問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馬識途
6.朝秦暮楚這一個成語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 )
A 諸侯爭霸 B 三家分晉 C 周王室衰微 D 合縱連橫
二. 對號入座:(請將下列成語與相關的歷史事件用線相連)
朝秦暮楚 相傳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
鑽木取火 城濮之戰中晉文公採用的戰略戰術
退避三舍 春秋時楚莊王數次揮師北上,打敗晉國
問鼎中原 戰國七雄為了各自利益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三.填圖樂園
請在下圖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
5.板書設計:
東周 春秋(前770—前476年)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 奴隸社會瓦解時期 ) 春秋五霸
戰國(前476—前221年)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在中間)
(封建社會形成時期) 戰國七雄
Ⅱ 教學設計詳案和教學實錄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教學設計是執教者依據對教材、學情分析而預設的教學步驟、流程及評價等回,是一種預設;而答課堂實錄是記錄師生雙邊活動的真實過程的,既有預設,也有生成.換言之,教學設計只是紙上談兵,而教學實錄則是真實的戰場實況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