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少兒舞蹈《從前有座山》的動作分解教學視頻,急急急!謝謝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B27kUMbXjg/
㈡ 數學課上如何培養有趣的課堂教學
愉悅教學課堂 培養學生興趣
——淺談小學數學如何開展愉快教學
古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在古代的教育宗師就不乏樂學的主張。而在當今,教育學家們更是總結了讓學生「學中求樂,樂而好學;玩中求樂,樂而發展;美中求樂,樂而創造。」的教學思路。
筆者多年的教學發現,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普遍不濃,認為數學過於生硬,枯燥無味,高深莫測。特別是到高年級,更是望「數」生畏。因而,小學數學推行愉快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更是義不容辭。何謂「愉快教學」呢?《小學教學新模式典型課例.愉快教學》是這樣定義的:它是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創設各種愉快教學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使師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斷言:「所有智育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也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目的之一。課堂實施「愉快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愉悅心情下積極獲取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小學數學該如何開展愉快教學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 創設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實行教學民主
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是師生間、生生間、師生與社會間平等參與學習、探究、發明、創造和競爭的過程。教學民主是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條件。筆者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1)從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教學。這對愉快教學是很重要的。
(2)對學生充滿愛心,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並給予及時的、真誠的幫助。從而讓學生體會老師對他(她)的關心,增強學習興趣。
(3)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接納學生提出的各種觀點和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教師的思想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往往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老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的想法,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4)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與過失。在每一學月後,讓學生對教師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充分融入其中,對自己的不足,及時改進。
(二)優化課堂語言
教師優美的語言能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在教學時,充分運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情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若再對教學語言進行精心的設計,力求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富有激情、邏輯性強、語調抑揚頓挫,那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學生喜歡的動畫故事講演,貼近學生生活實踐、扣人心弦的講述,琅琅上口的兒歌,惟妙惟肖的體態語展示,語調的高低不一等,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循環小數》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給小和尚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同學們邊聽邊笑,有同學說:「老師,這故事講不完哦。」我順勢引導:「對,這個故事講到明天也講不完。這就是循環。」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循環,精神出來了,學習興趣倍增了。
(三)發揮臨場機智
課堂中的臨場機智是教師良好教學素質的體現,而較高的臨場教學機智是維持良好教學氛圍的必要條件。課堂上有時會發生意料不到的偶發事件,如個別學生不守紀律,學生間發生矛盾沖突,教師干預不當發生頂撞,學生回答跟教師預想的不同等。這時,教師必須保持冷靜,迅速判斷情況,捕捉時機,及時掌握分寸,對症下葯或隨機應變,化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使課堂氣氛得以恢復。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教學效果出發,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包裝,將愉快觀念充分溶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課開始——引人入勝
精心設計好新課的開始,讓學生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無疑是這一課成功的關鍵一步,也能讓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導入這一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1、聯系實際引入。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結合「神六飛天」中飛行員身上的中國標志,引入課題。
2、利用電化手段引入。在一年級新生入學第一課時,電腦出示一隻蝴蝶:「歡迎來到電腦王國,我是電腦王國的蝴蝶公主。今天,我要帶大家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數學世界。」
3、兒歌引入。在教學「湊十法」時,讓學生接兒歌:你拍一,我拍(9),我們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遵守紀律人人誇……
4、聯系舊知引入。這樣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充滿好奇和飽含興趣地想進入後面的學習中。
(二)課進行——情趣盎然
通過激趣引入,學生進入積極學習狀態後,精心安排情趣盎然的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收到愉快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在電腦屏幕上拼了3個不同的長方形,隱去拼成的長方形的方格線,推動學生進一步思考3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各自的長、寬的關系,從而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教學相遇問題時,為了加強理解「相向而行」、「相反方向行走」、「同時同地出發」易混淆的數學語言時,我讓學生上台表演。這樣既加強了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差,加強操作,既能吸引學生,又能很好地將知識從直觀到抽象。在討論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讓學生通過畫、剪、移、拼,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得出面積公式。
(三)課結束——餘味無窮
愉快教學課堂講究餘味無窮的課堂教學環境,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每一堂課的結束前,要讓學生仍保持濃厚的興趣,統攬課堂要領,使結束與開場前後銜接,成為新舊知識的紐帶,把整個教學過程聯系起來。可採取讓學生自己談收獲等方式。
三、合理評價
學生對教師給自己的評價是很重視的,而合理的評價更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重視,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憐悅的心情下激發新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要不吝嗇表揚,多給學生鼓勵性評價。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手勢,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甚至影響他的終身。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以一把尺子來評價所有的學生。只有多用幾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學生充滿自信,學習興趣也就自然上去了。在哈佛大學每年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對成績A類的學生說:祝賀你們以優異成績從哈佛畢業,相信在未來的十年中,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將從你們中間誕生。對成績B類的學生說:祝賀你們以優秀的成績從哈佛畢業,相信在未來的十年中,回到哈佛來損資助學的企業家裡有你們的身影。對成績C類的學生說:祝賀你們以合格的成績從哈佛畢業,相信在未來的十年中,你們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在這三類評價中,都表達了一個意思:哈佛以你們為驕傲。哈佛的故事,也許離我們很遠,但其中的思想對我們有所啟示。
四、巧用電化手段
在愉快教學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電化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電化手段的功能具體表現在:
1、再現情境。動態的畫面、逼真的聲音,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壓縮時空。不同時間、地點的事件,濃縮在一段畫面中,呈現在教師和學生眼前,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展示「直觀—抽象」過程。應用電化手段,解決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使學生更易理解。
4、變靜為動。讓靜態畫面產生動感,以突出或強調認識的對象或比較的內容,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重點語句的處理。
㈢ 教學論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有效的導入能扣住學生的心弦,燃起智慧的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能生疑激趣,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本文從導入的方法談談導入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導入 生疑激趣 寓學於樂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教學過程開始的導入環節是至關重要的。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優秀教師都十分重視一堂課的導入,他們或舊知復習,溫故知新;或直觀操作,強化感知;或設置懸念,扣人心弦;或猜謎游戲,寓學於樂;或奇趣故事,妙趣橫生……無不殫思竭慮,追求卓越。
1.舊知導入,溫故知新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前後知識聯系十分緊密,教學時,可以安排一些與新知學習有關的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引進新知作鋪墊,形成正遷移。例如,六年級在教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可先出示一道復習題「朝陽小學五年級有學生140人,其中男生佔11/20,男生有多少人?」學生解答後,即把「55%」覆蓋在「11/20」上,從而得到課本上的例題,再引導學生把例題同復習題進行對比分析:把「11/20」換成「55%」題目的意思有沒有改變?然後讓學生計算。這樣設計抓住了新舊知識的「生長點」, 能化生為熟,化難為易,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直觀操作,強化感知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動手操作實踐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以感性經驗為基礎。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可提供粉筆盒、煙盒、磚塊等實物讓學生感知,使他們對長方體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又如,教圓周率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測量若干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的周長和直徑,並計算出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由此引出圓周率的概念。
3.設置懸念,扣人心弦
心理學表明,兒童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遇到矛盾時,對問題產生懸念,大腦便會出現特有的興奮。於是,他們會積極思考,千方百計地探索其中的奧秘,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以懸念作為挑逗學生好奇的觸發點,可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時可以這樣導入:讓學生把准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用量角器量出其中的任意兩個角的度數,老師馬上能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再量角驗證,果真都對,這時,學生都會心生疑惑:老師真的有神法嗎?老師便抓住學生這種迫切想知道其中奧秘的心理,說「學了今天的內容後,你們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出示課題)。這樣導入學生必然興趣盎然,專心致志,收到良好的效果。
4.猜謎游戲,寓學於樂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游戲是最重要的教育,它的確是兒童時期意見原則性大事。」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小學生好動、喜歡猜謎語、做游戲,導入時可以創設一種游戲情境,使學生心情愉悅,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高高興興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領悟數學知識的樂趣。例如,在給學生講授「1」或「0」的認識之前可以分別口述如下兩個謎語:「橫看像支尺,豎看像根棒,年齡它最小,大哥它來當。」(打一數字)「像個蛋,不是蛋,說它圓,不大圓,說它沒有它也有,成千上萬連成串。」(打一數字)又如,在講《可能性》這一課時,可以設計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導入新課:請兩個同學上台進行游戲,其他的同學記錄這兩個同學各自勝負情況,讓學生感受到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這一游戲活動,寓學於樂,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新課的最佳狀態,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身心潛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愉快,可謂一舉多得。
5.奇趣故事,妙趣橫生
兒童喜歡聽故事和富於幻想,在新課教學中可以把某些數學知識編成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寓教於樂,引起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例如,在講授《循環小數》時可以用一個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簡短詼諧的故事導入新課: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這樣導入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這個故事永遠也講不完,體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即「循環」。這樣的故事,能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使他們精神飽滿地參與到這一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來。
6.聯系生活,情境激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當學習的材料來自於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從直接的生活經驗與背景中,親身體驗情境中的問題。例如,一位老師在講「圓的認識」之前畫了一輛彩色自行車的掛圖。教師將掛圖上自行車的兩個車輪用白紙蓋住貼在黑板上,問學生:「這幅圖上畫的是什麼?」「是自行車!」「老師送給你要不要呀?」「要!」教師把遮蓋車輪的紙扯開,學生笑了。「你們為什麼笑呀?」「兩個輪子是正方形的,這樣的自行車騎不動。」教師再把正方形車輪扯開,學生又笑了。「你們為什麼又發笑呀?」「兩個輪子是橢圓形的,這樣的自行車騎上去會跌倒。」最後教師把橢圓形的車輪扯下,一輛美麗的自行車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問:「這樣的自行車行嗎?為什麼車輪是圓形的呢?學了今天的知識後你就會知道了。」這樣以生活經驗作引子導入新課,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
有效的導入能扣住學生的心弦,燃起智慧的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能生疑激趣,引人入勝,輝映全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課的類型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導入環節,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做到導之有序,導之有法,導之有理,導之有度
㈣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才能更好地教學。老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一節課的開始,老師以一個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讓同學們對這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把生活中的感性認識轉化為數學上的理性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三角形穩定性」的教學中,老師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自行車的三角架很穩定,再讓學生親手做各種三角形的模型,親身體會它的穩定性。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教師應該用新穎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舉一個教學實例,在上循環小數一課時,老師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個故事,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由此引入循環,學生聽了都笑了。老師讓同學們接著往下講,同學們就很熟練地講了起來,但是一會就累了,他們發現這個故事沒有盡頭。此時老師對同學們說:「在數學中有一種數與這個故事非常的相似,也是沒有盡頭的,大家想認識它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老師用一個故事將循環小數引入了課堂,讓學生對循環小數產生了好奇心,輕松地將學生帶入課堂。再舉一個例子:在學習比例尺一課時,老師先給大家播放了一段大家熟知的視頻,就是我國航天員楊利偉出倉時向大家揮手的視頻,並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五星紅旗和聯合國國旗的畫面。老師告訴大家,那兩幅旗都是很小的,寬度都是10厘米,然後讓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一條10厘米的線條,一會學生就完成了任務。老師告訴同學們:這是畫的1:1的比例。接著又說:我們的飛船離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老師讓同學們在本子上畫一條300千米的線段,但是同學們都沒有動手畫,因為根本就不能畫,有一個同學說可以將300千米縮小成30厘米。老師由此引入比例尺,輕松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在實踐中提升學生自我價值。
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既符合學生的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又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新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教師為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時空,而且更容易使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梯形面積的計算中,我讓學生想一想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選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否拼成我們所學過的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拼成平行四邊形後,觀察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關系;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操作,將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由此聯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肯定與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有關,引起對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關系的觀察研究,提出猜想,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轉化前後四邊形的形狀、底和高的關系進行觀察和討論。不僅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問題、觀察事物的方法,而且在操作感知和討論中充分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不僅理解和掌握了知識,而且了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使個體潛能得到開發,而且在相互啟發下,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學生在參與操作和觀察、討論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學習活動中,在問題的關鍵處、難點處讓學生討論,通過對某些問題的討論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如上例,在學生通過操作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後,讓學生充分討論:「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系?梯形面積怎樣計算?」由於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存在差異,在討論中,學生相互啟發,認識更全面,思維更嚴密。同時,同學們既取長補短,又體現自我價值;既在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使認知結構在相互作用下得到完善,又培養了聽取他人意見的良好品質和團結協作精神。
在教學改革中,教師應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上,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構建知識,在構建中形成技能,這樣的教學才會更有效。
㈤ 數學如何進行情境教學設計
摘要:構建教學情境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智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每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構建 情境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獲得高效,必須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用有效教學情境構建高效課堂也是新課改推進中人們的一大發現。因為它不僅能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新授知識以更合理方式呈現給學生,達到啟迪學生思維、促其質疑問難、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目的。但近年來,有些教師對情境認識出現偏激,課堂追求「花哨」,學生活動之後雖「娛樂四起」,但實效甚微,達不到應有效果。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有效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構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構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這應是教學初衷。因為情境創設目的之一就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能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有求知若渴的感覺與沖動。為達到如此目的,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新知巧妙融入一定情境中,讓情境具有趣味性,在成為知識載體的同時,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啟發性,能促其學生思考。
二、構建富有生活味的教學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數學的產生決定了數學學習的途徑。新課標也要求數學教學回歸本原,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數學、做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必須創設具有「生活味」的教學情境,讓數學知識在生活的外衣下回歸到學生生活經驗中,使學生在「似曾相識」中增強學習興趣,增強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如我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實物,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有什麼共同點,並組織討論、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徵,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開放式的活動情境,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學完這節課後,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
三、構建具有問題性教學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和諧」,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巧妙地寓於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在他們思想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創設的問題情境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點燃思維的火花。有效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對學生的認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培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教學《循環小數》一課時,我通過一個簡短詼諧的小故事創設情境,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上課開始,我讓學生聽一段配樂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學生聽著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笑著關閉錄音,說:「哪位同學能接著往下講?」全班學生人人舉手,都要求講,我請一位學生來講,學生講了一會兒停了,我問他:「怎麼不講了?」生說:「這個故事講不完。」我對著全班學生說:「這個故事講不完嗎?」學生齊答:「講不完!」「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故事總是不斷地重復說這幾句話。」「說得好!在數學王國里,就有一種小數,小數部分的數字也會像這個故事裡幾句話一樣,不斷地重復出現。同學們想認識它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循環小數」。通過設置情境,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初步感知了「無限」、「不斷」、「重復」等概念中重點詞的含義,起到了分散教學難點的作用,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構建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
探究性教學是新課標極其推崇的,它作為傳統接受式教學「對立面」而發展起來的。創設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就是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通過自學、發現、探究、總結等環節,體驗知識探索的快樂。這個過程能使學生思維更為敏捷,迸發創新火花。推行探究性學習,教師根據需要創設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間,不拘泥於教材,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9+2」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的起始階段。首先指導學生用湊十法,然後用語言描述使用湊十法的過程,最後同桌交流探討「9+2」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8+3」、「7+4」、「6+5」等同類題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創新思維得到開拓。
總之,情境構建的方法很多,其有效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這需要我們教師創新設計,基於教材實際、學生實際、自身實際,合理預設教學情境,讓課堂在趣味性、生活性、問題性、發展性的情境中得以升華,學生得到惠及,數學素養得以提升發展。
㈥ 怎樣教學「循環小數」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33-34頁。
課 題:循環小數
教學目的:
1、學生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掌握循環小數的兩種表示法,會判斷循環小數。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索規律的能力。
3、學生感受數學的美與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
教學重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判斷除得的商是循環小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入復習主題
1、故事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同學們願意聽聽嗎?)在聽故事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聽老師講之後看你能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什麼規律?
師: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
師:你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麼規律?(這個故事總是在依次不斷地重復同一個內容。)
師:不錯,大家已經發現這個故事的一個特點了。板書:依次不斷地重復
師:誰能根據這個特點接著老師的故事繼續往下講?(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復的故事。)
(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講不完。)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照這樣不斷重復地一直講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們要講多少遍?(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循環、無限。)
生:要講很多很多遍。
生:要講無數遍。
師:像這樣講的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才講的遍數呢?
生:是有限的。
2、舉實例,引入主題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現象。)
師:在生活中你們遇到過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循環現象嗎?誰能舉例說一說?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環。
(2)、白天與黑夜的循環。
(3)、周一至周日的循環。
(4)、1月到12月的循環。
(5)、鍾表從1走到12的循環。
……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實在數學中也存在著這樣有趣的現象。在數學王國里,就有這么一位特殊的小數朋友——循環小數。(板書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再次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循環小數。
二、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0.75÷2.5= 28÷18=
78.6÷11= 1.5÷7=
1、個別演版
2、講評,統計作對人數。問個別學生計算錯在哪裡?(目的:學生要養成認真計算的好習慣,做題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3、觀察你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你有什麼想對同學和老師說的嗎?(小組討論,個別發言)
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剛才的小發現來完成下面的判斷題。
三、判斷對錯。(對的在括弧里打√ ,錯的在括弧里打×)
(1)、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 )
(2)、9.66666是循環小數。 ( )
(3)、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 無限小數也是循環小數 。 ( )
(4)、循環小數8.3742742…也可以寫成8.3742。 ( )
(5)、7.80=7.8 ( )
講評:(1)、強調重點字詞。
(2)、是5位小數,是有限小數,不是循環小數。
(3)、前半句對,後半句不對,無限小數不但包含循環小數,還包含無限不循環小數。這句話如何說正確?在本冊書的學習中,還有哪兩個數學概念的關系也是這樣的?
(4)、讓學生明確循環小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一般寫法,一種是簡便寫法。
(5)、個別學生上台展示自己比大小的方法:先寫成一般形式,再比大小。
你的方法真不錯,那就讓我們利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練習。
四、比大小
1、 0.33 0.3 1.23 1.233 1.45 1.45
2、 從大到小排列
0.6 0.6 0.606 0.60… 0.06
(1)、學生獨立完成。
(2)、個別演版,把自己比的方法展示出來。
(3)、統計做對的人數,個別說說自己的錯因。
提醒學生注意: 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要用「>」連起來。
比的結果里要寫題目里給的原數。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思、說和做,解決了許多問題,那就讓我們來互相說說這一節課學習的感受吧!
生:我知道小數按照小數部分的位數可以分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的一種。
生:我知道循環小數就是數字在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有規律的無限的重復。
生:我們在寫一個循環小數時,雖然在小數部分只寫了幾個數字,但是後面的省略號表示這是千軍萬馬,浩浩盪盪的。
生:我感覺循環小數是一望無際的。
生:我覺得循環小數的簡記的方法最神奇,小數部分頭上的小圓點最神奇了,好象孫悟空頭上的毫毛,拔下來立刻變成無數個數字
同學們的表述太精彩了!接下來,讓我們放鬆一下:請欣賞美麗的圖案。
師:這些圖案都是利用循環小數這一現象設計出來的。你能利用今天學習循環小數的現象也設計一種好看的花邊
嗎?
六、布置作業:
你能利用今天學習循環小數的現象設計一種花邊?
㈦ 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怎樣使用趣味語言
一、小學生學習數學是有難度的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的特點。
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鑒於數學高度抽象性與小學兒童思維有很大具體形象性的矛盾,所以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困難的。對部分學生來說,會造成數學學習心理障礙,覺得學數學「苦不堪言」。
二、「趣味語言」對於解決數學學科抽象和小學生抽象思維不夠發達這一矛盾的意義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於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安全感,活躍課堂氣氛。能彌補數學教學內容的枯燥、呆板,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三、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語言盡量有趣味性
1.打比方
(1)教學口十口=10時,教師這樣比方:「『兩個窗戶後面藏著』許多神奇的數,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看誰找得多,誰的本領大?」當學生無序說出各種答案之後、教師又比方說:「誰能像體育老師一樣給這些算式排排隊?」
(2)針對學生經常出現算完豎式而忘了寫橫式得數的現象,教師就這樣提醒學生:「做豎式計算,就像到菜市場買菜,做完豎式相當於買好菜,最後寫全橫式上的得數相當於把菜帶回家,大家可千萬別只顧買菜卻不把菜帶回家。」
2.貼近生活的描述
(1)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右手力氣大,小數點向右移動,就擴大;左手力氣小,小數點向左移動就縮小。
(2)「那我有個問題:這個「0」可夠孤單的呀!你們正數沒有0,你們負數也沒有0!那這樣說,0算正數,還是負數?
(3)學習「乘法分配律」時,一部分學生會寫成(37 42)×2=37×2 42,常常把42忘記乘2。老師引導:括弧裡面的數是姐妹倆,括弧外面的這個數是媽媽,姐姐愛媽媽,妹妹也愛媽媽,所以姐妹倆見到媽媽都要擁抱。
(4)課本上有要孩子填寫的()和□,「括弧先生」和「方框先生」的美名讓孩子們在有親近感的同時,還有責任感。可是千萬要認真做題,填錯了,「括弧先生」和「方框先生」可要拉肚子了。學習圖畫和表格應用題,孩子們熱心地稱「?」為「問號先生」。
3.利用語文資源
(1)《循環小數》的導入: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講了兩遍後)你們也可以講嗎?
(2)《平行與垂直》提問:「古詩中『大漠孤煙直』和『兩岸青山相對出』分別描述了一種數學現象,發揮一下你們的想像力,你們想到了什麼?」
4.幽默的調侃
(1)同學們,今天大家的課桌上既有筷子又有碗,但老師不是請同學們來吃飯的,我想請同學們一起做一個夾玻璃球的小游戲。
(2)發現學生東張西望,提醒「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還可以提示點名:×同志,×大人,×英雄,×大俠,而不直呼其名。
發現學生打瞌睡,問「你夢見吃什麼了?味道怎樣?」
5.用反證處理學生的錯誤
(1)生:我覺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該讓哪位主罰,??師:按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罰點球的成績是罰一個球,可踢飛了。我的失球數是1,最小,那個點球倒該我去罰了不成?
(2)在練習長度單位時,男教師出了一題:「老師的身高為1.7( )」。一位學生不假思索地搶答:「1.7厘米」。教師怒道:「我在你眼裡竟如此渺小。我可是一個大丈夫啊!」
6.借題發揮
(1)老師讓學生用折紙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個學生卻折出了1/4,老師並沒有責罵她,而是借題發揮,積極地評價了這個學生:老師要感謝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創意了!你不僅想到了用折紙的方法可以表示1/2,還超前學會了如何表示1/4,真不錯!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學學她?來,動手試試你們還能表示出哪些分數?這里巧妙地化解了學生的尷尬,也激勵了其他學生。
(2)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正當師生討論激烈時,突然一個學生舉手說:「我要小便。」全班鬨堂大笑。「你去!」「小朋友,我們一起在心裡默默地數,看這位小朋友去了幾分幾秒?」
7.故意用錯單位
放學回家,馬小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飯桌上吃飯,可一不小心咬到一顆石子,馬小哈那顆1平方米的大門牙,被磕掉了,鮮血直流,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醫院跑!哈哈哈,你信嗎?
8.講故事
教學一題多種解時,老師可給學生講故事:從前,在一村子裡有個叫山娃的兒童為地主放羊,山娃很聰明,地主想苛扣他的工錢,便出了一道自認為很難的題(出示應用題)讓山娃做出來,每做出一種解法給三個月的工錢,山娃不僅得到了應得的一年的工錢,還多得了三個月工錢,你來試試看,能得到多少工錢?
9.換數學題中的主人公為學生熟悉的人
如一道關於納稅的問題,隨著工資的變化稅率不同,且要分好幾檔算應繳納的稅,另外,題目敘述的數量關系也非一目瞭然,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理解分析能力。老師一開場就說:「今天我要告訴同學們一個關於你們班主任張老師的秘密。」學生一聽,全都眼神炯炯地盯著筆者問:「什麼秘密?」老師不緊不慢地出示了這道題,說:「秘密就在題中,只要大家讀懂這道題就可以根據題中提供的張老師的納稅情況算出她每月的工資了!」此話一出,學生熱情高漲,教學效果很好。
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語言注意事項
趣味性不是單純的說笑話、找幽默、漫無邊際地矯揉造作,要緊緊圍繞一節課的中心,設計富有哲理的趣味性語言,調節有利於教學的課堂氣氛。讓我們不斷地發現、學習和積累,恰當、自如的運用好趣味語言。讓數學課堂既有趣味性,又有數學學科性和必要的深度,讓數學課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