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必修3「程序框圖及順序結構」的教案或說課稿或視頻
是演算法的一種,又叫流程圖,是有一些規定的圖形和流程線組成,用來描述演算法的圖形。
程序框圖中,圓角長方形表示起、止框,平行四邊形表示輸入、輸出框,長方形表示處理框、執行框,用於賦值、計算,菱形表示判斷框,成立寫是或Y,不成立則寫否或N。
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結構,也是最基本的結構,循環結構必然包含條件結構. 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演算法的基本結構,無論怎樣復雜的邏輯結構,都可以通過它們來表達.
(1)三者的共同特點
①只有一個入口;
②只有一個出口. 菱形判斷框有兩個出口,而條件結構只有一個出口,不要將菱形框的出口和條件結構的出口混為一談;
③結構內的每一部分都有機會被執行到. 即對每一個框來說都應當有一條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通過它;
④結構內不存在死循環. 在程序框圖中不允許有死循環出現.
(2)三者的比較
①順序結構在程序框圖中的體現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下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
②條件結構在程序框圖中是用判斷框來表示,判斷框內寫上條件,兩個出口分別對應著條件滿足和條件不滿足時所執行的不同指令;
③循環結構在程序框圖中是利用判斷框來表示,判斷框內寫上條件,兩個出口分別對應著條件成立和條件不成立時所執行的不同指令,其中一個要指向循環體,然後再從循環體回到判斷框的入口處.
(3)三者各自的特點
①順序結構的特點是:演算法按照書寫順序執行;
②條件結構的特點是:演算法中需要進行判斷,判斷的結果決定後面的步驟;
③循環結構的三個要素:循環變數、循環體和循環終止條件.
(4)條件結構與循環結構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循環結構有重復性,條件結構具有選擇性、不重復;
聯系:循環結構中必定包含一個條件結構,用以判斷循環的條件.
網路里有圖片
畫程序框圖不用代碼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112943.html?wtp=tt
❷ 小學數學如何進行結構化教學教案
(一)連續性准則
連續性准則要求教師從系統論的整體性原理出發,將教學的內容分解成相互聯系的知識點,從已有的知識基礎拓展學習未知的知識,從基礎理論知識逐步推進到知識應用。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原有知識體系基礎上形成更大知識體系,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這些知識的產生背景和實際應用價值。
比如:在進行小數教學設計的時候,將數作為一個系統,以學生已經掌握的整數為起點,從小數的意義開始,小數的讀法、小數的寫法,小數的大小的比較、小數的計算方法、小數的計算性質等,引導學生通過與整數相關知識的聯系和對比來學習小數的知識。
(二)關聯性准則
關聯性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分析問題時,尋找具有聯系的因素和條件,通過關聯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關聯性主要包括內容關聯性、數學方法關聯性、數學教學活動關聯性。以內容關聯性為例,其重點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是否將課程的知識與知識之間關聯性搭建聯系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比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時,首先引入三角形的面積,接著再引出四邊形的面積(包括特殊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和一般的四邊形),最後再組織學生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討論。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該從系統論角度出發,將多邊形作為一個大的系統,三角形和四邊形等均為多邊形的子系統。先引導學生從兩個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四邊形、三個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五邊形,以此類推,讓學生思考一下多邊形由幾個三角形組成,進而思考求多邊形面積是不是可以轉化到求三角形的面積,將問題系統化、簡單化。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具體、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有利於學生思維逐漸發散,知識體系逐漸統一,促進學生結構化學習。
(三)循環性准則
教學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學習也是如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從系統論的整體性和目的性出發,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針對數學知識的循環,讓學生聯系自身學習情況,將各類知識加以分類,提煉、升華其所用的知識和方法。
以練習循環和總結部分為例,教師設計出各種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應用之間的循環練習,總結歸納並熟練應用到實際生活。比如:教材單元後面都有小節,小節與小節之間有知識循環,每一年級的數學知識有總結,最後針對小學數學還有一個大的總結。教師基於系統論的基本思想實施結構化教學,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深入解讀教學准則,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明晰學生學習起點的基礎上,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