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泊船瓜洲》的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
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搜索」優秀教學案例評選
教案設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1課時
3,課前准備:
(1)讓學生預習《泊船瓜洲》,了解古詩大意。
(2)自學詩句中的多音字,結合課後注釋,體會古典詩歌的特點。
(3)在網路中搜索「王安石」,了解宋代詩人王安石生平及寫作背景。
(4)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二、 教學課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
2、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所表達濃郁的思鄉情感。
3、激發小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資料的習慣。
三、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這首古詩立意含蓄悠遠,情景交融,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眷戀和熱愛。據說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赴京任職,途經瓜洲寫下了這首詩。後兩句詩感慨仕途險惡,表達的是再次赴京任職之際,對自己的前途滿懷擔憂。《泊船瓜洲》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僅隔著一條長江,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瓜洲之時,望著波濤起伏的揚子江,想到離京口並不遙遠的江寧,心中不禁泛起了濃濃的思鄉愁緒。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感受古典詩歌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1、領悟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體會詩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復雜情感。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1、在網路中搜索《泊船瓜洲》課件以及相關資料,並對其進行選擇、整理,製作成PPT課件用於課堂教學。
2、讓學生課前查閱有關王安石的資料。
課前用網路在網上搜索《泊船瓜洲》的相關教學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然後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網路搜索找到課文的朗讀視頻,用網路在網上搜索下載有關王安石的視頻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上的直觀感受。讓同學們對作者所處的寫作背景產生切身體驗。使之更為適合課堂使用。
四、 教學方法
1、 創設情境法:
教學本首詩,我准備通過音樂導入創設情境,畫出京口、南京、瓜洲的地理位置再現寫作情境,配樂朗誦、情景再現、語言引導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能切身體會的情境,使學生在思鄉的情境中感悟與誦讀。
2、 以讀代講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閱讀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體會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情感。
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歌曲《中國的月亮》(石順義作詞)
哪裡月不圓,何處月無光,
我卻深深地愛著你,中國的月亮。
自古月是故鄉明,
你深深的愛,你甜甜的情,
總珍藏在我的心上。
【網路搜索】音樂和歌詞:http://mp3..com/m?f=ms&rf=idx&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6%D0%B9%FA%B5%C4%D4%C2%C1%C1&lm=0
師:大家看這首歌詞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景物是什麼?(是明月)古往今來,有多少在外漂泊的思念家鄉的遊子啊,把思鄉的情緒託付給空中的明月。下面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王安石,把明月化作思鄉的詩句。
(大屏幕出示——生齊讀詩題)
二、解釋詩題,了解詩人王安石。
1、導語: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與明月有關的名詩。
【網路搜索】有關明月的詩句:http://..com/question/98428292.html
2、板書:泊船瓜洲。(出示多媒體)
3、讀古詩從題目開始,就應該入情入境,再讀題目。
4、解題。
(1)這首詩是作者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做官,旅途上經過了——?(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是江蘇揚州市的一個小鎮,位於揚州市古運河下游與長江交匯處。古時候是長江中的沙洲,現在已經與江岸連成一片。
【網路搜索】瓜洲:http://ke..com/view/859444.htm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楓橋夜泊》《泊秦淮》《絕句》等,在本詩題中為何意?出示多媒體。
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唐)杜甫
2、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
4、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唐)張繼
(3)說說自己理解題目的意思。
5、它的作者是誰呢?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北宋著名的詩人王安石。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了解的王安石。
6、出示多媒體。(師讀)
王安石(1021—1080)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領導變法,但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1074年王安石辭去宰相職務,任江寧知府。1075年春,宋神宗二次任用王安石為宰相。他兩次辭職,皇帝都未批准。迫於壓力和無奈,王安石只好勉強上任。北上京城途經瓜洲時,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網路搜索】王安石生平簡介:http://ke..com/view/2515.htm
三、讀出詩韻,明確詩意
(一)初讀古詩。
1、學習古詩首先要把詩讀准確,《泊船瓜洲》這首詩當中有好幾個多音字,請同學們找出來。(生讀詩)
2、指名一生說出多音字—泊、間、只、數、重、綠、還。
3、古詩的體裁:絕句每首詩4句,每一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絕。
4、請你看一看詩句結尾四個字的讀音有什麼規律?(間、山、岸、還)押an韻。
4、學生自由讀古詩,教師播放朗讀視頻。(出示多媒體):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網路搜索】古詩朗讀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b3aYAPmFRE/
5、指名讀,齊讀。說一說自己讀詩時怎樣停頓?
(二)學習前兩行詩句。
1、學習古詩要明白詩的大意,但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詩人的感情。請看前兩個詩句。
2、出示多媒體: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學生齊讀)
3、「京口瓜洲一水間」是什麼意思?「一水」指的是什麼?「間」是什麼意思?
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詩句的意思。
4、詩句中出現了幾個地名?(畫圖標出地理位置)
【網路地圖】南京、京口、瓜洲地理位置:http://map..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7%8E%8B%E5%AE%89%E7%9F%B3
5、指名讀。齊讀這兩句詩,說說鍾山在什麼地方?「數重山」是什麼意思啊?這一行詩連起來怎麼解釋?
6、從「一、只、數」可以看出什麼?(詩人離自己的家鄉很近)京口就在對岸,可以清楚地看見,那麼鍾山與詩人什麼關系?
7、剛才我們理解了這兩句詩,那麼我們該怎樣朗讀呢?
8、看誰讀的路程最近。(故鄉離自己已經有300里、100里、10里、就在眼前)
9、師反復引讀這兩句詩:南京這個地方和王安石有著難舍難分的情緣,王安石的青年時代都是在南京度過的,他曾經三次擔任南京的知府,他兩度從京城辭官後,也都是居住在南京這個地方,詩人曾經在這里發奮讀書,為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奮斗;詩人在這里教學授徒,曾經留下了千古流傳的著作;詩人在這里曾經大刀闊斧的改革,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幸福。孩子們,南京對於王安石來說,難道僅僅是一個居住地嗎?
【網路搜索】王安石與南京密切關系:http://finance.ifeng.com/city/csrwz/20090409/524499.shtml
10、齊讀這兩句詩。
(三)學習後兩句詩句。
1、出示多媒體: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學生齊讀)
2、說說這兩句詩中哪個字難理解?「綠」字是什麼意思?第三句詩連起來怎麼解釋?怎樣說可以把詩句解釋得更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給揚子江兩岸披上了綠裝)
3、第三句中用的最好的字是哪一個?(綠)
4、據說王安石寫這首詩的時候,曾經換了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綠」字,現在請你選一個字替換「綠」字,再讀一讀,比較哪一個字更好,為什麼?(多媒體出示詩句填空:春風又( )江南岸)
5、關於「綠」字還有出處。看課後補充資料,出示多媒體: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閑。(唐代)丘為《題農父廬舍》選自《全唐詩》第129卷46首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唐代)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
【網路搜索】帶有「綠」字的詩句 http://..com/question/114890645.html
6、請你選一個字改詩句,在讀一讀,比較哪一個字更好。
7、第四句的「還」字是什麼意思?(歸還、回家)「又」字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詩人離開家鄉的時間很長----。前兩句詩說詩人離家距離很近,應該還家,後兩句說詩人離家時間很---,更該還家。
8、把「明月」換成「月亮」行不行?(明月是圓圓的,代表著團圓,明字更夠突出作者思念家鄉的感情,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讓我們一起懷著思念家鄉的感情朗讀這兩句詩。(學生解釋詩句)
9、請你回憶一下,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明月的詩句。(生交流)
10、出示大屏幕,展示詩句。
師:這是何時的明月呢?這是三國時期曹植筆下的明月: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曹植
師:這是何時的明月呢?這是唐代李白筆下的明月: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李白
師:這是何時的明月呢?這是宋代蘇軾筆下的明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蘇軾
師:一年又一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就這樣一輪明月牽動著他鄉的遊子們。於是,當今的石順義在歌中這樣寫明月——;三國時期的曹植這樣寫明月——;宋代的蘇軾這樣寫明月——(教師引讀)
11、詩人天空那輪金黃的明月,想著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故鄉。
【網路搜索】http://cai.ruiwen.com/html_doc/55596.htm
12、指名學生讀這首詩。學生齊讀。
四、進入詩境,體悟詩情
1、大家明白了詩意,從「明月」這個詞,我們知道詩人寫作的時間是?
2、在這明月之夜,詩人站在船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放音樂,學生交流、寫話)學生用幾句話把自己的想像寫下來。
【網路搜索】古箏音樂:http://mp3..com/m?ie=utf-8&f=3&rf=top-oldsong&tn=mp3&ct=134217728&lf=&rn=&word=%E5%B9%B3%E6%B9%96%E7%A7%8B%E6%9C%88&lm=-1&oq=pinghu&rsp=0
4、請同學們看一下我發的補充資料,看完以後說一說你又了解了什麼?(生讀、回答)
5、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本來作者被皇帝重用是件好事,可是擺在他前面的,是一條充滿艱辛和危險的路啊!所以,他擔心,這一去呀,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在他泊船瓜洲的時候,心裡充滿了憂愁和傷感。現在,我們再來讀,感受就不一樣了。 (生齊讀)
6、明月照他鄉,他鄉望明月,所謂明月千里寄相思。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王安石把自己的愁緒寄託給明月。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王安石,走近那長江岸邊的明月吧。配樂背誦《泊船瓜洲》。
【網路搜索】古箏音樂:http://mp3..com/m?ie=utf-8&f=3&rf=top-oldsong&tn=mp3&ct=134217728&lf=&rn=&word=%E5%B9%B3%E6%B9%96%E7%A7%8B%E6%9C%88&lm=-1&oq=pinghu&rsp=0
7、下課。
附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王安石)
詩韻 詩意 詩情
京口 瓜州 一水間
鍾山 數重山
又「綠」 照我還
思鄉心切
【網路搜索】《泊船瓜洲》板書設計:http://..com/question/71898580.html
六、 教學反思
《泊船瓜洲》這篇古典詩歌,情景交融,簡單的詩句中包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寫得很有特色。我在備課和教學的歷程中感受頗多,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文學真實與生活真實:
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升華,它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現象進行藝術加工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所以文學與生活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因此文學真實不能可以違背生活真實,否則讀者也難以接受,只有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文學真實,才能帶給讀者審美的享受。語文教學中,由於古典詩歌距離現在生活時代久遠,含義、語法等都有很大差異,且內容簡單,理解困難。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理解錯位,對體會詩歌的內涵與情感產生阻隔。
在教學《泊船瓜洲》時,在理解「鍾山只隔數重山」時,我讓學生同桌交流討論「數重山」是幾座山,還是許多座山?有的學生認為:鍾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為:鍾山與瓜洲隔著許多座大山。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分歧,我先讓學生各自闡明觀點,展開辯論,結果同學們爭論得面紅耳赤,勝負難分。最後我讓他們聯繫上一句「一水間」,提出問題引導:為什麼寬闊的長江在作者的眼中僅僅是「一水」之隔?為什麼作者詩中「又綠江南岸」,而不是江北岸呢?他們稍作議論,便爭先恐後地說:「因為作者馬上就要到京城任宰相,遠離親人和家鄉,此時勾起了作者悠悠的思鄉之情。」
對於文學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區別,經同學們這么身臨其境的推想,詩歌的理解便變得迎刃而解了。而學生將保持這種高昂的情緒,順利學完此詩,這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二、教材挖掘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是教師的舞台,只有課前充分挖掘好教材,利用好課堂這個舞台,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教學的籌劃就像花園里的園丁,只有園丁們精心護理,因地制宜的籌劃,才能有新穎別致的風景。而古詩教學進入詩境、體悟詩情是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要求的目標。一般的公開教學很少看到教師們涉足,為什麼一些教師畏懼詩詞教學呢?教學名家的「觀摩課」與普通教師的「常態課」究竟有多少距離呢?我想在努力地尋求一個突破口。
古典詩詞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好感情,融入了作者對於審美的獨特感受。詩無達詁,讀者對於文本的理解會因為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感悟和體驗,因此在古詩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適時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努力使學生的理解貼近作者的實際思想。王安石詩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國傳統的思鄉的意象,我抓住這一意象做足文章,課前導入就播放歌曲《中國的月亮》,石順義作詞:哪裡月不圓,何處月無光,我卻深深地愛著你,中國的月亮。自古月是故鄉明,你深深的愛,你甜甜的情,總珍藏在我的心上。然後又選用不同時代的明月詩句:然後又選用不同時代的明月詩句: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曹植。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李白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蘇軾
讓學生知道「明月」往往是在外漂泊的遊子思鄉的寄託,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來理解詩歌的情感。
另外關於「綠」字,我採用不同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首先我讓學生找一個合適的字來代替「綠」字,學生先後找到十多個動詞,可謂五花八門,令台下聽課的教師們稱奇。然後讓大家說說這個「綠」字的好處,是春天勃勃生機的象徵。再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腦海中春天的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逐步加深理解。接下來讓學生看課後補充資料,出示多媒體: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閑。(唐代)丘為《題農父廬舍》選自《全唐詩》第129卷46首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唐代)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
細心的學生會發現老師出示的詩句和書後的詩句「又綠湖上出」有一點差異。這是我在備課時發現,並查閱大量的資料得到的結果,我乘機告訴學生學習時要多動腦筋,要敢於懷疑權威的精神。
三、教學負擔與專業成長:
明末教育家王夫之在他的《四書訓義》中指出:「教者因人才不齊,而教之多術。」開課教師要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在駕馭課堂上才可能做到應對自如。的確,公開教學任務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正常教學,畢竟需要自己下一番功夫來認真對待,因此有的教師便推辭,覺得開課己是一種負擔,不願意去啃這根骨頭。當然我也有過這種考慮,通過這次課堂教學,原本不太熟悉powerpoint的軟體製作,後來只有逼迫著自己去做課件,經過多次的請教和修改幻燈內容,我基本掌握了powerpoint的軟體製作,受益匪淺。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在研磨教材教法的經歷中,常會有許多的靈感。通過備課、開課、研討活動,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上又有新的突破。特別是和同事與專家的討論,更是一種教學觀念和理念上的一個洗禮。我希望能把自己所積累的教學經驗理論化,做一些課題研究,進一步升華,以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自己的在歷練中也不知不覺地促進了專業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是一項緩慢而美好的事業,我將會在這條漫長的路上,爭取去做一名有底蘊、有情懷、有思想的語文教師。
七、 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 安徽省 學校: 濉溪縣實驗小學 姓名: 趙遠利
職稱: 小學高級教師
通訊地址:安徽省濉溪縣實驗小學
本人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學歷,獲教育碩士和美學雙碩士學位,淮北市骨幹教師,淮北市提名名師,《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特約研究員、教研新星,安徽省散文家協會會員,主持或參與國家、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多次,所撰寫的幾十篇教學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並有多篇獲國家、省市級獎項,平時治學嚴謹,勤於探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優勢。相信本人在「網路」的輔助下,能夠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得有聲有色。
2. 古詩《泊船瓜洲》的拼音讀法(帶音調)
《泊船瓜洲》的拼音讀法:
1、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間 ,
2、zhōng shān zhǐ gé shù chóng shān
鍾 山 只 隔 數 重 山 。
3、chūn fēng yòu lǜ jiāng nán àn
春 風 又 綠 江 南 岸 ,
4、míng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uán
明 月 何 時 照 我 還 ?
3. 泊船瓜洲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泊船瓜洲》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專後,望著僅僅一江屬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地思念和愛戀.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鍾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
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3)泊船瓜洲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王安石作這首詩時, 「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了十幾個字,最後才定為「綠」字。南宋人洪邁《容齋續筆》卷八對此有具體的記載: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因為這個記載,也因為後人的廣為稱道,「綠」字的使用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講究修辭煉字的範例。
4. 求視頻:小學古詩三百首講座視頻
1.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 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李白《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玉樹和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17.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5.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7.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8.李紳《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紳《憫農》(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1.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43.李商隱《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4.羅隱《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5.胡令《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8.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二):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59.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朱熹《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葉紹《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64.翁卷《鄉村四月》:
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66.王冕《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67.於謙《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8.鄭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9.袁枚《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70.龔自真《己亥雜詩》:
5. 古詩泊船瓜洲的拼音(帶音調)
泊船瓜洲王安石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間 ,
zhōng shān zhǐ gé shù chóng shān
鍾 山 只 隔 數 重 山 .
chūn fēng yòu lǜ jiāng nán àn
春 風 又 綠 江 南 岸 ,
míng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uán
明 月 何 時 照 我 還
(5)泊船瓜洲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鍾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
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離開那丑惡,腐朽的地方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
情寓於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煉。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在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這個字,曾試過滿,過等字,但最後還是把這個字改成了「綠」。
6. 泊船瓜洲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評:依據新課程標准,突出語文實踐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准備上課。回憶已學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古朗月行》、《靜夜思》、《楓橋夜泊》……
2.認識課題。
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大家首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泊」字。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師:誰能根據課前的資料搜集說說「瓜洲」在什麼地方?
生:「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師:「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說把船停靠在瓜洲岸邊。課前你們搜集了哪些關於這首詩的背景資料,我們來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生:……
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師:我們已經學過好多古詩了,你打算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師:先要——
生:讀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議、背、寫」)
師:我們就按這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序與方法,使而後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二、讀詩
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自由輕聲讀詩,注意讀准字音。
(學生自由試讀)
2.正音。討論並讀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間(jiān jiàn),
鍾山只隔數(shù 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hái huán)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代文難理解,但由於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准、讀通。正音是關鍵。餘下的在讀中自悟,稍作點撥,理解內容就容易多了】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師范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盡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生:(齊聲)好!
師:(配音范讀)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評: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徵求意見,注重了對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在你們想干什麼?
生:(大部分)背書!
師:背書就背書。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評:教師根據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2.匯報背誦結果。
師:誰願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師:(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餘下的幾位同學與老師一道背誦:《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評:班級學生人數多,課堂個體背誦涉及面又小,面向全體不好操作。以上這個片斷值得借鑒】
四、議議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
師:通過誦讀,你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四人一組交流,再結合你手邊的資料討論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呢?還有哪些詞句讀不懂嗎?在學習片上寫下你的收獲和疑惑。時間10分鍾。
(10分鍾後全班交流學習收獲)
師: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生:老師,我知道了「間」,在這里讀作jiàn ,是「間隔」的意思。
生:老師,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京口」 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鍾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鍾山」的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學生上黑板試畫圖)
◎ 鍾山
△△△△
◎ 京口
~~~~~~~~~~~~~~~~
~~~~~~~~~~~~~~~~
◎ 瓜洲
師: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生:請問老師,「還」是什麼意思?
師:老師提供資料讓你們自己選擇判斷。
(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屏幕展示以下內容。
〈1〉 數重:幾層。
〈2〉 綠:吹綠了。
〈3〉 還:①指歸還。②指的是返回。
(學生對照詩句討論後選擇了第二種解釋)
師:還有什麼弄不懂的字詞嗎?誰能按書上注釋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說說詩的大意呢?
(說說全詩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匯報說。)
2、體會詩的情感,簡筆勾畫。
師:讀到這兒,你知道詩人的寫作目的了嗎?
生: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師:詩中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種思鄉的情緒呢?
生:「鍾山只隔數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又綠」可以看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在作詩過程中曾九過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像,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 「過」字。
生:還可以用「來」。
師:詩的第三句繼續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詩人為什麼選作「綠」字呢?
生:「綠」字寫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綠色,寫出了顏色的美,表達詩人對家鄉的熱愛,襯托出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師:「綠」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評: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五、畫畫
1、啟發。
師: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我們再體會一下,詩人寫出了一江之隔的幾個地點,還展示了春的新綠,月的皎潔。色澤鮮明,多麼美麗啊!在你們頭腦里,一定能畫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現在,你想做些什麼?
生:我想用彩筆來畫畫看。
生:我想寫一寫,把這首詩默寫出來。
師:好的,請選擇你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寫字時,書寫要工整。畫畫時注意自己筆下的景物特點,加點彩色最好。待會將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好嗎?
生:好。
2.全班同學安靜地寫畫。
3.反饋。
師:寫完的同學上來將作品投影放大給大家欣賞,最好做些介紹。
生:(操作展示儀放大作業)我畫的是一輪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綠,幾重高山。詩人站在瓜洲岸邊,仰望明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同上)我豎著寫詩,大人寫詩都是這樣寫的,大家覺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評:課堂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展現兒童的天性。讓成功的體驗內化為繼續學習與發展的動力】
六、延伸
1.補充寫王安石的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泊船瓜洲》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寫的詩。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新編了幾首印發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
(全班同學或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2.自由點擊課件資料深入學習。
師:老師的課件內有這幾首詩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台自己點擊。
(幾位同學主動上台點擊課件相關內容,瀏覽討論)
【評: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下課了,老師將一張軟盤寄放在班長處,讓家有電腦又有興趣的同學借回家自學。
總評:
這節課根據新課程標准引導學生參與讀、講、背、寫的語文實踐,體現了三點。
1.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本質所決定的,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於學習中,才能保證落實主體地位。這節課從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時間上給予保證,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節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寫;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掌握學習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始與學生商定學習方法,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課後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2.面向全體,著眼發展。教者尊重每個學生,讓全班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學生在課內點擊課件資料自學,回家通過軟盤自學,溝通了課內課外,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實了思想教育內容。這節課力求通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感悟內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國文化遺產的豐富,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感情。
7. 《泊船瓜洲》中的「間」應如何讀
《泊船瓜洲》中的「間」應讀作jiān,是間隔之意。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鍾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
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離開那丑惡,腐朽的地方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
情寓於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煉。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在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這個字,曾試過滿,過等字,但最後還是把這個字改成了「綠」。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