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學化學 教學方法有哪些2015
究實驗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設計原則、內容及意義
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強調在實踐教學中要運用探究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媒體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對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
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具體案例:
開放性實驗探究:金屬鈉與稀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物探究
3.1引入問題
通過《鹼金屬元素》的學習以及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學生掌握了鈉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了解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及反應產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活潑性質非常強的鈉與硫酸銅溶液作用時,會得到什麼產物?部分同學根據鈉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的知識,毫不猶豫地任務鈉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也有部分同學會產生疑問:鈉是先給水反應,還是先把銅置換出來呢?這時,通過教師引導,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點」。
3.2猜想與假設
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全班同學的猜想和假設主要為兩大類。一是鈉先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生成產物問單質銅的紅色沉澱和硫酸鈉溶液;二是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3.3提出實驗方案
因為探究課題的開放性強,學生各個小組提出的實驗方案五花八門。總結起來,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綠豆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洗干煤油後,加入一大試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試管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其中有的實驗小組,為了驗證實驗中有氫氣產生,還添加了其他實驗裝備。有代表性的兩類為:一是用導管將氣體導入灼熱的氧化銅試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頂端套一氣球。
⑵ 過氧化鈉與水或教案
一、課標分析
以金屬知識內容的學習為線索,通過閱讀、查閱資料、反思、討論和概括等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及信息加工等能力。通過知識的比較、歸納,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二、教材分析
鹼金屬化合物是高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鈉是鹼金屬元素的典型代表,而過氧化鈉是一種重要的鈉的化合物,學過過氧化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以後其他鹼金屬元素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也有利於本章知識的系統掌握。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能夠更容易地接受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可以進行對比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為什麼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是氧氣而非氫氣,如何驗證。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 過氧化鈉的氧化還原反應, 掌握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 並了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 掌握過氧化鈉與氧化鈉的區別與聯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探索精神 使學生會主動地學習化學。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原理及實驗驗證的設計。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六、教學策略
首先,由初中白磷在熱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是否能夠「由水生火」,讓學生出現認知沖突,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認真看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並讓學生輕輕觸摸試管壁,通過這一過程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現感官學習。讓學生共同討論有現象可推出過氧化鈉與水是如何反應的,並提出疑問,生成的氣體是氧氣還是氫氣,提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實驗驗證後,讓學生自己推斷出化學反應方程式,自主學習。再回顧燃燒的條件,根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現象,提供葯品和儀器,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以水生火」的實驗,最終選出最可行的方案,並由該組成員上台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自己思考和動手的同時,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
七、教學用具
葯品:過氧化鈉 ,蒸餾水 ,酚酞試劑 ,衛生香。
儀器:試管 ,葯勺 ,膠頭滴管。
⑶ 求中學階段的化學教材教法,教師考試用的
中學化學教師招聘教材教法與教案
命題熱點聚焦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學習新理論、把握新課標、運用新教法、處理新教材的水平及能力。著重考查考生對教材的備課、教學方法研究、教材分析、教學設計的實際教學情況等。試題中,簡單題約佔30%,中難題約佔50%,較難題約佔20%。
第一講 化學教學的目標與原則
一、化學教學的目標
1.了解化學知識與技能,並學習這些知識技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2.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
3.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科學探索興趣,有堅持真理、勇於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人類社會的責任感。
4.了解科學與技術、經濟和社會的互動作用,認識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全球觀念。
二、化學教學的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現代教學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知識結論和學習過程同樣重要。保證學生有效自主的學習活動,其要點是要保證化學教學過程為師生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雙邊活動過程,讓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統一起來,改變由教師一味主宰課堂教學的情況。自主學習,強調的是自主,即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教師的責任是創設問題情景,提供學習材料和背景,激發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己去思考、議論、嘗試、總結、驗證等等。一句話,不要讓學生完全被動地去接受,而是要主動地去尋求,不要讓學生完全地被告知,而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理解、去把握。
(二)探究性原則
教學過程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能力。在學習的階段,知識的把握是有限的,而能力的提高是學生持續發展的根本。過去,一般認為能力包括記憶、理解、運用等,而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學生的能力還包括動手實踐能力、創造和發散思維能力、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能力等等。所以探究性原則在化學教學中日益顯現出其重要性。
(四)實踐性原則
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因此,注重化學教學的實踐性,加強化學知識的應用性,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新教材教學內容中增加了許多聯系實際的內容,並補充有「閱讀材料」「生活中小實驗」等;隨著新科技的發展,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增加,包括有環境保護、新能源、新材料、食物、保健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更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實驗。如,在金屬鋁的教學中,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鋁製品,開展一定的社會調查,來熟悉鋁的性質和用途。而對廢棄鋁製品的回收和處理,是當今社會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開展討論,提出積極建議,讓廢氣鋁製品能加以重新利用,對環保作出有益的推動。在教材中,聯系實際的內容舉不勝舉,可以說,每一段內容都是聯系實際的好教材,關鍵看教師是否有聯系實際的能力,還化學於生活中的真面目。實踐性原則注重的是實踐,在實踐中化學知識得以有效的應用,而同時也可增加各學科知識的交叉和滲透的機會,是學生將知識綜合運用,得到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鍛煉。
(五)層次性原則
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素質都得到提高也是化學教學的主要任務。由於心理、生理、家庭、社會等條件的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中,教師應在層次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理解學生的差異性,加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教育。
第二講 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自學指導,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自學指導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列出自學提綱,提出目標要求,經過學生力所能及的探索(閱讀教材、分析、總結、概括等)自主地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從心理學角度看,這種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知、情、意、行有機結合,共同投入的心理操作過程。
二、討論評議,變單向傳授為多向傳輸
討論評議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是討論的策劃者和組織者,要精心地安排討論的全過程,巧妙設疑,提出論點。即從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出發,找到討論的契機。可以讓學生與教師爭論:教師提出論點,由學生思考,反駁,教師與學生一起不斷地改進、引申、深化,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發展、深入。也可讓學生之間產生爭論: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設想結論或解法,在學生間出現不同意見時,討論自然地展開了。教師再在各種觀點間進行溝通、比較,擇優汰劣,去偽存真。這種討論的過程能使師生、學生之間的思維不斷地趨於同步,但要處理好獨立思考與討論的關系,每個論點的提出都盡可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切不可信口開河,不假思索,思考與討論要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三、設境質疑,變「正確無誤"為順乎自然
化學的發生、發展過程是動態的、探索性的。化學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深入到他們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去,鼓勵他們探索、爭論、發明、創造。要把公理化編寫的教材還原為生動活潑的化學創造思維活動,因此不必追求思維的一次成功。有些教師備課認真,在課堂上告訴學生的往往是最佳的思維途徑,最簡捷的思維方法,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因為我們告訴學生的只是成功的思維。如果我們向學生介紹成功的路是怎樣走來的,將會破除學生對化學思維的神秘感,更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教會學生思維方法。若要如此,就要允許出現思維的歧誤,有時甚至可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探索,對各種可能的思路進行研究、辨析,對正、反兩方面相互比較,從而加深對正面事物的理解。允許犯錯誤也是對學生求異思維的保護和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符合思維規律的教學過程應該是:設疑一起疑一思疑一釋疑的過程,而從思疑到釋疑不是一帆風順的。
實際上,對失敗思路的分析過程不僅僅是為了找到舍棄的依據,而且有著更深層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確思路得以產生的「母機」,錯誤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隨著正確認識的產生,導致正確思路的出現;其二,對各種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維,可使解題方法不斷優化,在培養發散思維的同時增強了思維的深刻性。通過失敗原因的探討、失敗思維過程的反思,提高了思維的監控能力。長期堅持,對提高思維的准確性和靈活性,學會合理地調整思維方向都是很有作用的。當然,藉助歧路分析還可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優化心理素質,這也應引起重視。
四、嘗試發現,變灌輸結論為暴露過程
發現學習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學習是發現者運用本人的智慧或物質材料獲得知識的學習,即學習者對信息進行操作、組織和轉化,以得到新信息時所發生的學習。發現學習是由學生參與探索、參與發現的學習過程,對激發熱情、激活思維,強化創造力有顯著的作用,要進行發現學習,就需要創設發現的情境,也就是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化學問題的提出和發現的過程進行合理、科學的處理(並不是機械重復當年科學家的發現過程,而是選擇最符合認識規律、適應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能力的發現過程)後展示給學生,使其親身經歷科學發現過程,體驗研究成功的喜悅,我們常可用下列方法設計發現過程:
第一,設計猜想過程,從特殊到一般。通過對特例的觀察促使對一般情形下的結論的猜測,進而獲得
發現。如對每個主族元素性質或每類有機物性質的學習,教材都是採用讓學生由個別物質進行研究從其性質去猜想該類物質所具有的共性。學習鹼金屬一族的性質,是先抓住了對鈉的仔細研究;學習鹵素的性質,是先抓住對氯的研究;在學習烷烴、烯烴、炔烴等這類物質的共性時,分別是從甲烷、乙烯、乙炔著手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從而引導學生猜想結構的特點與這類物質個性、共性的關系。
第二,設計實驗過程,從感性到理性。以實驗操作獲得的結果為感性材料,通過理性、邏輯的再認識,激發起科學的猜想。
第三,設計邏輯推理過程,從舊知到新知。運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設計發現過程,使新舊知識得到順利的同化。
第四,設計類比情境,從熟悉到陌生。所謂類比是由研究對象A聯想到與它有某種類似或相關的對象B的思維過程。類比情境的設置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其創造性的發現。
第五,設計運動過程,從靜態到動態。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是永恆的,絕對的,靜止是暫時的,相對的,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從錯綜復雜的運動、變化中抓住暫時的、靜止的瞬間,去發現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探求規律,在變化中實現聯系、轉化。
第六,設計矛盾沖突,化疑惑為頓悟。物質世界的矛盾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矛盾的不斷產生才致科學的不斷發展,化學教學也是如此,新知識往往是在解決原有認知結構與新問題的矛盾沖突中產的。如參加化學反應的是分子、原子、離子等一些微粒,單個的分子、原子、離子極其微小,肉眼看不見,平稱不出,但是我們研究化學反應時,所取用的物質常常是多少克或多少毫升。物質的克數和毫升數數量龐大的微粒集體。怎樣把單個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跟很大數量的微粒集體、可稱量的物質之間系起來呢?於是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就應運而生,讓學生又掌握了一種新的物理量。
五、歸類總結,變零星積累為「整體集裝」
平時教學總是以單個知識點逐步進行的,因而學生也就以零星積累的方式接受和存貯知識,致遺忘率高、教學效率低。教學實踐證明,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板塊結構,從而以「整集裝」的方式存儲於記憶之中,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比如,用類比的方法,由一例到一類,再由一類到多類,進而將多類加以統一,並盡可能地擴大類的外延,使有內在關系的內容歸類於統一的模式之中。又如,對系列問題進行歸納、概括,提取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用方法和思想加以統攝,使學生方法論的高度加以掌握。也可用圖表建立知識的立體結構網路,或運用變式教學形成知識的鏈式結構,等等。
附:經典教案
試管知識及實驗操作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試管實驗的基本操作。
2.能熟練掌握中學有關試管的實驗題型及解答技巧。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有關試管實驗的基本操作。
【教學難點】
對試管的使用操作熟練掌握。更要掌握涉及試管的綜合實驗題的分析與作答技巧。
【復習指導】
一、試管的規格
試管的大小一般是用管外徑與管長的乘積來規定,常用的主要有10mm×100mm、12mm×100;15mm×150mm、18mm×180mm、20mm×200 mm以及32mm×200mm等。因此,試管的大小並不是固定的。
【練習1】先選擇填空?再簡要說明作此選擇的理由。
(1)某試管內裝有約占其容積1/10的溶液,則溶液的體積是( )。
A.約1mL B.約3mL C.無法判斷
【答案】C。因為題目並沒有指明試管的大小規格(mL)。
(2)擬在燒杯中於加熱條件下配製某溶液50mL,應選擇的燒杯是( )。
A.400mL燒杯 B.250mL燒杯 C.100mL燒杯 D.50mL燒杯
【答案】C。因為加熱時,選用燒杯的容積應比所配溶液的體積大一倍為最佳選擇。
二、試管的主要用途有
1.可用於少量物質的溶解(可振盪促溶);
2.可組裝成除雜用的洗氣瓶(圖1);
3.做少量物質的反應器(圖2左、圖3左、及圖4);
4.收集少量氣體(圖2右、圖3右);
5.與長頸漏斗組裝成簡易的啟普發生器(圖5)。
三、使用試管時的注意事項
1.試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熱,但加熱前要保持外壁乾燥。且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試管炸裂。
2.手拿試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另外兩指握成拳)。三指應捏持在距離試管口大約1/3處。振盪試管時,要用腕力甩動試管,使得試管底部振動。但手臂不得搖動。
3.給試管里的固體或者液體加熱時,均應先對試管進行預熱。待試管均勻受熱後,再把燈焰(外焰部分)固定在盛有固體的部位加熱。這樣能夠使固體葯品充分受熱,以利於反應的順利進行。而對於液體,則要小心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下部,並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以防止暴沸(也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4.凡加熱試管的實驗,為避免試管里液體沸騰噴出傷人,試管口切不可朝向自己或他人。
5.夾持試管時,試管夾應從試管底部套入並夾持在離管口約1/3處(或中上部),這樣在加熱時可防止燒壞試管夾。手握試管夾長柄,短柄在上,大拇指不要捏短柄,防止不小心拇指按動短柄,打開試管夾,致使試管脫落而打破。在整個加熱過程中,不要使試管跟燈芯接觸,以免試管炸裂。實驗結束後,仍要從試管底部取出試管夾。
6.加熱盛有液體的試管時,試管應與實驗桌面成4°角,以使試管受熱面積增大。但加熱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試管中液體的體積不得超過試管容積的1/3。
7.加熱盛有固體的試管(圖3),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這樣做可以防止試管口處的冷凝水迴流至加熱的試管底部而使其炸裂。
8.在實驗室製取並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當氣體收集完畢後,一定要先撤導氣管,然後再撤酒精燈。否則,會使冷水沿著導氣管進入到熱的試管內,引起試管炸裂。
9.實驗完畢後,應及時地將試管刷洗干凈,並放在試管架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
10.向試管內加入液體時,可以用滴取法或傾倒法。
(1)滴取法: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要用到膠頭滴管。膠頭滴管有常用滴管(圖6)和胖肚滴管(圖7,這種滴管為滴瓶專用,滴瓶如圖8)兩種。
使用常用滴管吸取試液時,應先捏癟橡膠帽,擠出其中的空氣,再把滴管伸入試液中吸取。使用胖肚滴管吸取試液時,要先將滴管提出液面,擠出膠頭中的空氣,再把滴管伸入試液中吸取。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均應垂直懸空地放在試管口上方(圖9),膠頭滴管的管口絕對不能伸入試管內,防止滴管碰到試管內壁,沾上其他試劑而被污染。常用滴管使用後要及時用水洗凈。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後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必用水沖洗。
(2)傾倒法:①液體葯品通常盛在細口瓶里。取用的時候,要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然後一手拿起瓶子,標簽向著手心。以免倒完葯品後,殘留在瓶口的葯液流下來腐蝕標簽(圖10)。
②試管略傾斜,瓶口要緊挨試管口,把液體緩緩地倒入試管。
③試管內加入固體時,可以用葯匙或鑷子。
a.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時,為避免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應先使試管傾斜,把盛有葯品的葯匙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葯品全部落到底部。或將試管水平放置,把固體粉末放在折疊成槽狀的紙條上,然後送入試管管底,將試管直立起來後,取出紙條。
b.往試管里裝入塊狀固體葯品(如大理石、鋅粒等)時,需先用鑷子取出。把這些塊狀的葯品或密度較大的金屬顆粒放入試管中時,應該先把試管橫放,把葯品或金屬顆粒放入試管。然後,再把試管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葯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試管。強調:取用葯品應嚴格按照實驗說明規定的用量,如果實驗里沒有說明用量,就應該用最少量:液體通常用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練習2】下列圖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答案】A
【練習3】下列關於試管的使用及操作中錯誤的是( )。
A.給試管里的固體或液體加熱時,試管外壁的水都必須擦乾
B.為方便起見,最好手拿試管放在燈焰上對試管中的葯品進行加熱
C.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應不時地移動試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傷人
D.實驗室加熱氯酸鉀制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發生倒吸時,立即松開試管口處的橡膠塞
【答案】B
【練習4】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答案】AD
【練習5】用膠頭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試劑,下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將膠頭滴管伸人到試劑瓶中,然後用手指捏緊膠頭滴管的橡膠帽,趕走滴管中的空氣
B.向試管中滴加試劑時,將滴管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的正上方,將試劑滴下
C.取液後的滴管要保持橡膠帽在上,不可以平放或倒置
D.除滴瓶上的滴管外,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
【答案】A
【練習6】下列實驗操作中,儀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 )。
①制備Fe(OH)2,用膠頭滴管將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②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的長頸漏斗;
③分餾石油時控制溫度所用的溫度計;
④用水吸收氨氣時的導管口;
⑤向試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④⑤ B.②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練習7】下面是實驗室製取氨氣的裝置和選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
【答案】AC
【練習8】下列有關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用葯匙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固體
B.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
C.給盛有2/3體積液體的試管加熱
D.傾倒液體時試劑瓶標簽朝向手心
【答案】C
【練習9】下列實驗操作與事故處理中錯誤的是( )。
A.使用水銀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水浴溫度時,不慎打破水銀球,用滴管將水銀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殘余的溫度計插入裝有硫粉的廣口瓶中
B用試管夾從試管底由下往上夾住距試管口約1/3處,手持試管夾長柄末端加熱
C.制備乙酸乙酯時,將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濃硫酸中
D.把玻璃管插入橡膠塞孔時,用厚布護手,緊握用水濕潤的玻管插人端,緩慢旋進孔中
【答案】C
經典真題回顧
一、名詞解釋
化學教學方法
【答案】
化學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中學化學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
二、簡答題
啟發式教學的本質特徵是什麼?運用啟發式教學有哪些要點?
【答案】
啟發式教學的本質特徵是要學生主動進行認識和訓練活動,並要求這種活動過程是符合學生認知和能力的發展規律的。運用要點有:(1)使學生具有最佳學習心理,即孔子所說的「憤悱」,也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教師要選用最佳教學方式,即孔子說的「啟發」,也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即孔子的「舉一反三」,也就是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智力。高分同步強化訓練
高分同步強化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 B.討論法 C.演示法 D.練習法
【答案】C
【解析】
在本題的解答過程中,有的考生容易錯選為實驗法,因此要特別注意區分二者的含義。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當堂示範或採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實驗法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或模擬的特定條件下,排除各種干擾,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二、多項選擇題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 )。
A.觀察能力 B.動手實驗能力
C.抽象識記能力 D.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
【答案】ABD
【解析】抽象識記能力不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主要培養的能力,實驗有利於提高形象識記能力。因此C項不正確。
三、論述題
化學教學中如何設計教法?
【答案】教法的設計,是指在教學設計中,應根據學科的不同領域、專題或單元、章節的難易、學生水平的高低、知識內容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法時,應注重體現下列思路:
(1)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觀點,變「指揮者」為「引導者」。從學生的角度,採用多種教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一般可作如下設計:1.引導學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安排學習程序,制訂學習計劃。2.引導學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探究知識。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基礎、習慣和能力,去讀、想、做、說、議、操作等自主活動,獨立搜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整合知識、信息等,進而得到科學結論。3.引導學生自我調控。思考如何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尋找學習差距,考慮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法,以促進目標的達成。4.引導學生自我激勵。思考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勵自己戰勝困難,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
(2)要重視學生的層次性差異。如何使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有所提高,最基本的一條准則,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課堂教學的准確定位是保障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學好的關鍵。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想辦法積極創設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機會,如設計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的環節,以便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設計分層次的問題練習和作業,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難易適中,梯度明顯的問題、練習或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學業成就評價方法,以增強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信心。
(3)要注重聯系實際。在教學設計中,以教材知識為線索,加強更直觀的實驗教學,聯系社會各方面實際內容,特別是以學生身邊的實際材料或學生熟知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來引導、啟發學生,不僅有利於解決、理解書面知識,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例如:講解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入手,如以探究「葡萄糖酸亞鐵糖漿」中是否含有Fe 2+為明線,Fe 2+ 、Fe 3+的性質及相互轉化為暗線。著力設置層次不同的教學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大膽推測、自主設計、相互探討、動手體驗、合作分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思考化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別忘記選我為最佳哦!
⑷ 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主要有哪些具體方法
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設計原則、內容及意義
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強調在實踐教學中要運用探究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媒體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對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
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具體案例:
開放性實驗探究:金屬鈉與稀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物探究
3.1引入問題
通過《鹼金屬元素》的學習以及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學生掌握了鈉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了解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及反應產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活潑性質非常強的鈉與硫酸銅溶液作用時,會得到什麼產物?部分同學根據鈉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的知識,毫不猶豫地任務鈉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也有部分同學會產生疑問:鈉是先給水反應,還是先把銅置換出來呢?這時,通過教師引導,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點」。
3.2猜想與假設
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全班同學的猜想和假設主要為兩大類。一是鈉先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生成產物問單質銅的紅色沉澱和硫酸鈉溶液;二是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3.3提出實驗方案
因為探究課題的開放性強,學生各個小組提出的實驗方案五花八門。總結起來,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綠豆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洗干煤油後,加入一大試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試管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其中有的實驗小組,為了驗證實驗中有氫氣產生,還添加了其他實驗裝備。有代表性的兩類為:一是用導管將氣體導入灼熱的氧化銅試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頂端套一氣球。
3.4實驗探究,實驗現象
通過分組實驗,同學們主要得到了如下幾種實現象。
項目
人數
猜想與假設
預測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
9組(32人)
生成氫氧化銅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4組(16人)
生成氫氧化銅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3組(12人)
置換出銅
生成紅色的氧化銅沉澱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
3.5解釋交流
當學生完成了實驗探究之後,互相協作交流,最後得出結論。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首先是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蘭色的氫氧化銅沉澱。部分實驗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有黑色的固體物質為氧化銅。學生交流討論後,認為,金屬與水反應是劇烈的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使部分氫氧化銅分解產生黑色的氧化固體。那麼為什麼鈉會先和水反應呢?對於這個問題,有2個學生在實驗報告提出由於硫酸銅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銅離子大,此時相當於生成了水合硫酸銅,銅離子被水分子包圍,因此鈉先與水接觸反應。
3.6教師評價
通過探究性實驗,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實驗的過程及現象,對產生現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結實。通過批閱學生實驗報告發現,同組成員論記錄一欄大部分學生未填寫,說明學生合作討論意識還比較薄弱和不善於記錄學生在自我評價部分寫道:「說實話,我比較喜歡實驗,更喜歡從實驗中發現特情況去研究,當然,做實驗自己的切記要細心,實驗很多東西是無法挽回,象這引起的損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實驗操作規范,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就能培養一個人的實驗興趣,找出實驗方法」;「這次實驗不僅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能讓我們自己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能提高我們的興趣實驗操作比較強,知識基礎比較好,對實驗很有興趣,實驗方法還要進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實驗的機會」;「我認為實驗中,我們體現的動手能力差,而且從實驗結果看,我的思維能力還不夠周全,基礎不夠扎實;通過這次實驗,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課外知識,還讓我體驗到對客觀事實要嚴謹對待」,等等。學生的自我評價表明,所有學生都表示實驗興趣濃厚,建議以後多提供機會。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知識基礎較好,學生普遍對自己的實驗操作及實驗方法評較教低。同組成員評價部分,學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較好」,沒有層次性,彼此間評價較高,跟自我評價部分相矛盾。因此,學生對相互評價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態度,評價失真。
4 結語
回首探究性實驗教學所經歷的歷史擅變和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清醒的認識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在當前化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所承載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的基本過程;全面認識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基本方法、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團隊精神、形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結合案例從認識論的角度,解釋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提出化學教學認識問題、認識科學探究過程、為學生掌握化學科學知識,檢驗化學理論和驗證化學假說提供化學實驗事實依據等發面所具有的認識論功能。
展望未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研究將逐漸「精細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將越來越豐富,它將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將成為高中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塊沃土。隨著經濟的發展,化學實驗儀器、設備和條件日趨完善,相信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前景將越來越美好。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沉澱中夾雜黑色固體,並有氫氣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