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型課堂教學的介紹
教師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特長,從課件製作到板書設計,從課堂活動到重難點處理,各顯神通,各盡所能,同樣一節課,通過不同的方式讓老師們講授的風格各異,異彩紛呈。
『貳』 如何上好微型課
它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但課的基本環節如導入、開講、總結,板書、練習、作業,組織教學、評價等要素,在組織者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都應該有。實際上,微型課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教師的活動安排是作為假設來進行的,由下面的評委教師來判斷這個問題及活動的可行性。
二、微型課的基本意義
由於微型課內容上的具體,時間上的短少,所以它更能表現出一個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學素養,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賽教活動中,並且它對於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是微型課的基本意義。
三、微型課的注意事項:
1、要注重導入環節
微型課時間短,不允許在導入環節花費過多時間,但不管採用那種方法,都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關聯,並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
2、要重視講授線索
盡管說所有的課都要求講授線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課的講授中,更要求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顯露出來的是內容的主幹,剪掉的是可有可無的舉例、證明這些側枝旁葉。為了講授重點內容,往往需要羅列論據,那麼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而簡,為此在選擇論據時要做充分的考慮,力求論據的充分,准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
3、收尾要快捷
一節課的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內容要點的歸納、指出和強調,目的使得講授內容的進一步突出。好的總結往往給一節優質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微型課的小結中,因為前面的重點內容的講授佔用了較多的時間,此處的要求必須乾脆利落。
4、要區別微型課與說課
5、要心中有學生
在微型課的上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題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6、要有板書
微型課時間有限,但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但要注意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7、講述人語言要准確,簡明
語言的准確簡明是教學基本功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在微型課中由於受時間的限制,語言的准確簡明顯得更為突出重要。
『叄』 怎樣講好微型課
上好微型課的基本要求
1.切入課題要迅速
由於微型課教學時間短,切入課題必須迅速。不能在導入環節上「繞圈子」,要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2.講授線索要清晰
在微型課的講授中,要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著重進行主幹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教師語言要得體
在微型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後,教師的講解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教師語言在要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准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4.課堂板書要簡約
微型課也要講究板書,板書內容要精心設計,文字量要恰到好處,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會造成表意不清。板書要做到精煉、完整、美觀,要能看出整個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教學程序,能給聽課者一個完整、直觀的印象。
5.課後小結要快捷
在微型課的結尾,一定要對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提綱挈領的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
『肆』 什麼叫微型課堂
微型課就是比正常課時間長度短、教學容量小的課。微型課上課時間一般只內有20分鍾,容其中15分鍾用於上課,5分鍾用於答辯評委的現場提問;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教學形式簡單,一般沒有學生,只是面對評委授課;教學性質上,具有甄別評估功能。微型課現場抽取課題,在規定時間內(1小時)現場備課,現場授課。微型課屬於「經濟實用」型課,它對教學場地等要求不多,能夠在有限的簡短時間內,對眾多人員的教學能力分別作出甄別與評估,為教師招聘、資格認定、能力評估等工作提供較為快捷實用的可靠依據。
『伍』 微課程和微型課程的區別是什麼
微課程和微型課程的區別是:微課程是受終身學習需求和「微時代」發展所催化的產物,人們希望藉助移動技術和設備,在任何時間、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微型課程是針對當時學校教育中課程教學時間長、規模大的弊端而提出的。
『陸』 沒有學生怎麼上微型課
微型課的具體過程和常規課堂教學是一樣的,也就是教師在講台上把教學過程進行展示,期間包括老師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再現。只不過由於沒有學生,老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後,假設學生已經完成了,教師只需要將下一個教學環節繼續展示下去。也因為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期間學生答疑或活動的時間是節約下來的,所以15—20分鍾是足夠了。
微型課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再現,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是一個沒有學生實際參與的檢驗過程,而由評委老師來判斷上課老師的教學過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板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准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在微型課的結尾,一定要有小結,用二三分鍾時間對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微型課的小結,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在注重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
微型課的關鍵在於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
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教師在微型課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提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家評委做出判斷。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微型課 網路 上寫的很詳細,上面對微型課的特點、環節、注意事項、如何上好微型課都有詳細介紹。我覺得寫網路的人應該是一個有經驗的前輩。
『柒』 試講中說課和微型教學有什麼區別
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課與說課等同起來。
說課專是說一篇課文屬(或一節課、一個單元)該怎樣教和為什麼要這樣教。可見,說課是對課程的理解、備課的解說、上課的反思。
微型課,是在有限時間內,教師通過口語、形體語和各教學技能與組織形式的展示而進行的一種教學形式。再者,講課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讀、講、議、練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說課則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
『捌』 什麼是微型課
微型課就是比正常課時間長度短、教學容量小的課。微型課上課時間一般只有20分鍾,其中專15分鍾用於屬上課,5分鍾用於答辯評委的現場提問;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教學形式簡單,一般沒有學生,只是面對評委授課;教學性質上,具有甄別評估功能。微型課現場抽取課題,在規定時間內(1小時)現場備課,現場授課。微型課屬於「經濟實用」型課,它對教學場地等要求不多,能夠在有限的簡短時間內,對眾多人員的教學能力分別作出甄別與評估,為教師招聘、資格認定、能力評估等工作提供較為快捷實用的可靠依據。
『玖』 微型課的課程特點
微型課的來具體過程和常規課自堂教學是一樣的,也就是教師在講台上把教學過程進行展示,期間包括老師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再現。只不過由於沒有學生,老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後,假設學生已經完成了,教師只需要將下一個教學環節繼續展示下去。也因為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節約了常規課堂中學生答疑或活動的時間,所以15—20分鍾足夠了。
微型課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再現,與常規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是一個沒有學生實際參與的檢驗過程,而由評委老師來判斷上課老師的教學過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而微型課是在上課,從導入到新授,從提問到點撥,從歸納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實,只是比實際上課少了學生的表現。
在微型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後,教師的講解水平就倍受評委的關注。教師語言在要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准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拾』 什麼是微型課及其特徵
一、「微課」的概念和組成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二、「微課」的主要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鍾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鍾。因此,相對於傳統的40或45分鍾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路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於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徵。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於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並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三、 微課的分類
1、按照課堂教學方法來分類。根據李秉德教授對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於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的可操作性,筆者初步將 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