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23魯迅《雪》的教案!火速需要!謝謝~
雪 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景物描寫的特點。
2.理解文章語言的深層含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奩(Iian2)
灼灼(zhuo2) 嘻笑(xi1) 褪盡(tui4)
朔方(shuo4) 凜冽(lin3lie4)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見識廣博。
凜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
消釋:消溶。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則「如粉」、「如沙」,隨著旋風蓬勃奮飛。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本文文字精闢,蘊含豐富,需要細細品讀。
教師藉助多媒體電腦,演示江南的雪,北國的雪,讓學生感受漫天..,《雪》寫於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於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詩二十三篇,也是魯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懷與進行對敵斗爭的記錄。本文也是魯迅當時內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現。
初步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體會。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討論、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抒發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寫朔方的雪,表現了對冷酷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劃分兩個層次?
明確:
第一層(第一自然段),描寫充滿生機的江南柔雪。
第二層(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情景。
提問:第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以飽蘸深情的彩筆,繪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畫。作者從四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國的雨和「單調」來反襯雪花的「燦爛」。
二是直接寫雪的質地、顏色,「滋潤美艷」,猶如充滿青春的壯健少女的皮膚。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別細寫了花的不同種類、多樣形狀和各種顏色,襯托雪的美麗。在數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紅、深黃、自中隱青和草的冷綠,映襯雪的潔白,使柔雪顯得更為明艷。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著」,「嗡嗡地鬧著」。這一「飛」一「鬧」煞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里,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彷彿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提問: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 。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t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種、熱鬧、有趣。雪羅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於寒夜的襲擊,終於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麼」。這里,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六、小結
第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在苦寂中,作者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朗讀課文。
聽寫詞語:博識、消釋、褪盡、凜冽、嘻笑、朔方。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第4至6段,思考:這部分可分為哪兩個層次?
明確:
第二部分可概括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四自然段),寫朔方飛雪的磅礴氣勢。
第二層(第五至六自然段),寫朔方飛雪的精神。
提問: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麼寫法來描繪朔方飛雪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四自然段與上文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點,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產生了內在聯系。第四自然段開頭用「但是」這個轉折詞巧妙地轉到對朔方飛雪的描寫,並表明朔方的飛雪和滋潤美艷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這里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惡劣的環境下,朔方飛雪並不安於孤獨凄涼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里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語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我們從朔方飛雪沖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於太空的壯舉,自然聯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斗爭,作者借朔方飛雪奮飛的情景,抒發他那不畏艱險,渴望戰斗的豪情。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後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最後兩段,作者從雪與雨的關繫上,進一步深化朔方飛雪蓬勃奮飛的意境,與篇首相呼應。嚴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變成雪,但雪不屈於嚴寒。「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旋轉、升騰。這里包含的詩人的感情,是對寒冷環境的反抗,也是對不屈的、斗爭的品格的歌頌,有荷戟獨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戰斗的倔強精神。魯迅在孤獨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同凜冽的嚴冬一樣的社會勇猛奮戰的激情。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託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蓄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雖流露孤軍奮戰的心緒與深受黑暗的重壓之感,但主導思想是積極的、戰斗的。
三、理解語句含義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弧里的問題。 、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麼?)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麼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1題,這里以「暖國的雨」的單調襯託了江南雪花的嬌艷明媚,同
時對「暖國的雨」提出問題,又為後文寫朔方飛雪埋下伏筆,反襯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題,作者贊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它蘊含著「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不僅說明了江南雪花的特點,也表露了作者對江南柔雪充滿懷念與喜愛的感情。
第3題,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贊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贊頌朔方的飛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這個結尾耐人尋味。
四、學習文章寫法
引導學生談自己讀了這篇散文詩後的體會,互相交流。
明確: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詩,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於對景物的描繪中。行文雖然也流露出一種孤寂的情緒,但是掩蓋不住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寫法特點:①景物描寫由點及面,由靜到動,逐漸展開。②強烈的對比手法,使記憶中的江南雪野生氣勃勃的景象襯托出空曠寂寞、荒涼寒冷的現實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訓練
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麼游戲?試寫二段文字描述出來。沒有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像作文。
學生完成之後,互相交流,教師加以評價。
六、小結
<雪>是<野草>中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一篇。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並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作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因為「朔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體現了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⑵ 沁園春 雪 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達到了哪些目標
問題設計遵復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制則,力圖使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提問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層次感。上闋圍繞「為什麼寫景產生了壯美的效果」一問展開,下闋則以對比為支點,融評價歷史人物與理解「風流人物」內涵於一體。
⑶ 哪個給我《濟南的冬天》的教學方案 搞快!!急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倫敦 寬敞 水藻 濟南 貯蓄 鑲 響晴 溫晴 安適 秀氣
綠萍 澄清 空靈 水墨畫 藍汪汪
2.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響晴 喚醒 空靈 境界 慈善 貯蓄 狹窄 澄清 設若 寬敞 著落
二、能力目標
1.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的方法。
2.體會本文准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三、情感目標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思路結構
《濟南的冬天》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用了三段文字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像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來寫,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情。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概括以上所寫,與開頭「寶地」相呼應並扣題。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寫濟南的天氣。第二部分(2-結尾)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為過渡段。
三、情景交融的寫法
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
作者對濟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寫景物時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時又直接抒發感情。閱讀時應當細心揣摩,體會意境,並注意那些直接抒發感情的語句。如: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
還有一些虛實結合的句子,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著作者的喜愛之情,閱讀時也要注意體會。
四、清新朴實的語言
本文語言清新朴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
文中詞語的運用十分講究,如寫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說濟南的山坡上有小村莊用的是「卧」一詞,恰當地渲染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寫「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一個「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語言是那麼清新朴實,好似拉家常一般,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但又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語,如「準保暖和」、「著落」、「幹啥」等,富有生活氣息,並且帶有老北京的語言色彩。
五、比喻與擬人手法的運用
文章較多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六、預習指導教學方法建議
可以採用「畫面再現法」。很多文質兼美的選文如畫一般,預習時可讓學生用畫筆再現課文的內容。若能畫出來,學生對課文也就理解了。預習《濟南的冬天》,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畫出「小山雪景」。
七、誦讀訓練教學方法建議
在誦讀訓練中,要指導學生把握好語勢。語勢是聲情表達時的自然態度的流露,有時還伴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具有渲染氣氛、強化語感色彩功用。在課堂上要多進行情境描繪,把學生帶入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境界中,啟發他們體會感情,再指導表情朗讀,更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創意說明: 古人雲: 學貴有疑。
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有研究,才會有答案。能提出問題,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語文課,就應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應是展示學生個性的平台。由於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教師可先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然後提取有價值的問題經過討論而逐個突破。
教學步驟:
一、導語(配樂,顯示相關圖片)
濟南的美麗來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還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繞郭。
若是講富麗堂皇,濟南遠不及北京;講山海名勝,也比不上青島;況且,它雖然是個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與漢口那樣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穩立在中國文化之上,一個不以跳舞和開香檳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這里,自自然然會感到一些平淡和可愛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東任教達7 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稱山東為「第二故鄉」,他曾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濟南的冬天》。今天,讓我們走進《濟南的冬天》( 屏顯標題) 。
二、聽錄音,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 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 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於哪個方面?
4. 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請你各用一個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顯示: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晴———有山有水( 理想境界) :
山:山形( 小搖籃) ; 山色( 花衣) ;城外遠山(水墨畫) 。
水:暖、綠、清。
總結:老舍先生寫濟南,未寫眾多的風景名勝,而是緊緊抓住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去寫山、寫水。
三、自由朗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四、學生提出質疑,教師歸類整理,重點討論以下可能提到的問題:
1. 為什麼拿「倫敦」「北平」與「濟南」相比? 2.「濟南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 3. 為什麼把小山比作「小搖籃」? 4. 為什麼說冬天是「慈善」的? 5.「最妙的是下
點小雪呀」, 「妙」在哪裡? 為什麼是下小雪? 6. 為什麼把城外遠山比作「小水墨畫」? 7. 結尾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與題目「濟南的冬天」的說法不一致?
五、課堂討論。
六、語言品析:
1. 再次朗讀課文,點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要求讀出感情,並說明為什麼喜歡?
2.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
結束語:冬去春來,大自然總是向人們展示她無窮的魅力,願同學們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身邊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圍繞「朗讀—品讀—背讀」三個環節設計。沒有充分朗讀,便品不出味道;品不出味道,背誦也便成了死記硬背,成了學生的負擔。這個教案,教學流程簡單,內涵豐富。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法,不如說是一種閱讀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一點閱讀方法比教學知識重要得多。
教學步驟: (說明:上課之前,可預先讓同學們通過圖書、網路等查找資料,了解有關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
一、導入:
1. 請同學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 老師從網上下載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聽錄音,要求: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明白文章蘊含的感情。
三、跟讀,朗讀,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四、交流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 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 是個寶地。(足見對其珍愛)
2.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溫馨感躍然紙上)
3.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帶水紋的花衣。
4. 那些小山太秀氣!
(以上3 、4 兩句,嬌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種喜愛不言自明。)
5. 這是一張小水墨畫! (簡單的色彩, 深厚的意蘊, 在作者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富於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 水也不忍得凍上。(「以我觀物,萬物皆著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 自上而下, 全是那麼清亮..藍水晶! (水天一色, 晶瑩剔透,充滿生機!)
8.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點題,但卻讓人體會出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感覺,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回味。)
五、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是從陸軍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讀〈濟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啟示。換一種讀法,讓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體會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悅。這種方式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再創造的快樂。
教學步驟:
一、在充分預習、朗讀之後,緊扣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特點來梳理文章。文章寫濟南,未寫一處有名的景點,而是通過三個畫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邊讀邊討論,完成:
小山搖籃圖:
1. 理想的境界。
2. 山們:低聲地說。(慈善如娘親)
3. 人們:臉上含笑。
雪後初晴圖:
1. 矮松:好像日本看護婦。
2. 山們:穿上花衣。(可愛似少女)
3. 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
空靈水晶圖:
1. 水藻:終身貯著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2. 水:不忍得凍上。
3. 垂柳:照個影兒。
4. 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藍汪汪。
除此以外,你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整理課文內容結構嗎?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 學著課文的寫法,將你感受最深的特點描述出來。
[資料整合平台]
1. 作者簡介:老捨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37 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極大的國際影響。1946 年赴美講學。1949 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他勤奮創作,不僅有長篇小說,還寫了大量的戲劇、散文、詩歌、曲藝作品, 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 年被迫害致死。
2. 冬 天
我們很喜歡,我們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橋。溪岸邊有梅樹,有桃樹。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魚,結成一群一群,游來游去。我們很喜歡,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
現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積雪。松樹林的松枝上,有積雪。村莊的屋頂,鋪著雪,村邊的稻草垛上,鋪著雪。
溪上的橋,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橋。溪中的石,好像一塊一塊白玉堆疊在那裡。站在橋上,站在岸邊,看見我們村裡溪流,有多麼好看。呵,溪水中照著山的雪影,樹的雪影,橋的雪影;溪水中照著村莊的雪影, 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著一個雪的世界。
使用建議: 可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閱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思考:
1. 本文多次用到「反復」的修辭手法,請舉出一例,說說運用反復這一修辭手法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2. 本文寫的也是冬天,但在寫法上與《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創意說明: 古人雲: 學貴有疑。
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有研究,才會有答案。能提出問題,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語文課,就應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應是展示學生個性的平台。由於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教師可先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然後提取有價值的問題經過討論而逐個突破。
教學步驟:
一、導語(配樂,顯示相關圖片)
濟南的美麗來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還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繞郭。
若是講富麗堂皇,濟南遠不及北京;講山海名勝,也比不上青島;況且,它雖然是個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與漢口那樣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穩立在中國文化之上,一個不以跳舞和開香檳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這里,自自然然會感到一些平淡和可愛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東任教達7 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稱山東為「第二故鄉」,他曾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濟南的冬天》。今天,讓我們走進《濟南的冬天》( 屏顯標題) 。
二、聽錄音,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 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 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於哪個方面?
4. 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請你各用一個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顯示: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晴———有山有水( 理想境界) :
山:山形( 小搖籃) ; 山色( 花衣) ;城外遠山(水墨畫) 。
水:暖、綠、清。
總結:老舍先生寫濟南,未寫眾多的風景名勝,而是緊緊抓住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去寫山、寫水。
三、自由朗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四、學生提出質疑,教師歸類整理,重點討論以下可能提到的問題:
1. 為什麼拿「倫敦」「北平」與「濟南」相比? 2.「濟南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 3. 為什麼把小山比作「小搖籃」? 4. 為什麼說冬天是「慈善」的? 5.「最妙的是下
點小雪呀」, 「妙」在哪裡? 為什麼是下小雪? 6. 為什麼把城外遠山比作「小水墨畫」? 7. 結尾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與題目「濟南的冬天」的說法不一致?
五、課堂討論。
六、語言品析:
1. 再次朗讀課文,點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要求讀出感情,並說明為什麼喜歡?
2.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
結束語:冬去春來,大自然總是向人們展示她無窮的魅力,願同學們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身邊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圍繞「朗讀—品讀—背讀」三個環節設計。沒有充分朗讀,便品不出味道;品不出味道,背誦也便成了死記硬背,成了學生的負擔。這個教案,教學流程簡單,內涵豐富。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法,不如說是一種閱讀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一點閱讀方法比教學知識重要得多。
教學步驟: (說明:上課之前,可預先讓同學們通過圖書、網路等查找資料,了解有關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
一、導入:
1. 請同學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 老師從網上下載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聽錄音,要求: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明白文章蘊含的感情。
三、跟讀,朗讀,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四、交流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 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 是個寶地。(足見對其珍愛)
2.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溫馨感躍然紙上)
3.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帶水紋的花衣。
4. 那些小山太秀氣!
(以上3 、4 兩句,嬌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種喜愛不言自明。)
5. 這是一張小水墨畫! (簡單的色彩, 深厚的意蘊, 在作者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富於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 水也不忍得凍上。(「以我觀物,萬物皆著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 自上而下, 全是那麼清亮..藍水晶! (水天一色, 晶瑩剔透,充滿生機!)
8.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點題,但卻讓人體會出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感覺,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回味。)
五、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是從陸軍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讀〈濟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啟示。換一種讀法,讓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體會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悅。這種方式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再創造的快樂。
教學步驟:
一、在充分預習、朗讀之後,緊扣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特點來梳理文章。文章寫濟南,未寫一處有名的景點,而是通過三個畫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邊讀邊討論,完成:
小山搖籃圖:
1. 理想的境界。
2. 山們:低聲地說。(慈善如娘親)
3. 人們:臉上含笑。
雪後初晴圖:
1. 矮松:好像日本看護婦。
2. 山們:穿上花衣。(可愛似少女)
3. 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
空靈水晶圖:
1. 水藻:終身貯著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2. 水:不忍得凍上。
3. 垂柳:照個影兒。
4. 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藍汪汪。
除此以外,你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整理課文內容結構嗎?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 學著課文的寫法,將你感受最深的特點描述出來。
[資料整合平台]
1. 作者簡介:老捨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37 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極大的國際影響。1946 年赴美講學。1949 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他勤奮創作,不僅有長篇小說,還寫了大量的戲劇、散文、詩歌、曲藝作品, 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 年被迫害致死。
2. 冬 天
我們很喜歡,我們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橋。溪岸邊有梅樹,有桃樹。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魚,結成一群一群,游來游去。我們很喜歡,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
現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積雪。松樹林的松枝上,有積雪。村莊的屋頂,鋪著雪,村邊的稻草垛上,鋪著雪。
溪上的橋,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橋。溪中的石,好像一塊一塊白玉堆疊在那裡。站在橋上,站在岸邊,看見我們村裡溪流,有多麼好看。呵,溪水中照著山的雪影,樹的雪影,橋的雪影;溪水中照著村莊的雪影, 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著一個雪的世界。
使用建議: 可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閱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思考:
1. 本文多次用到「反復」的修辭手法,請舉出一例,說說運用反復這一修辭手法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2. 本文寫的也是冬天,但在寫法上與《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教學目標 :
1、流暢、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形象化語言描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准備 :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初步疏通字詞,較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藉助網路和一切資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了解濟南的基本情況。
3、准備朗讀錄音磁帶和幻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說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總而言之,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二、朗讀感知。
出示課題及教學目標。
1、播放范讀錄音 要求:
1)聽准字音
2)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組朗讀課文
其餘小組學生冥想(盡可能多的根據朗讀再現畫面)。
3、討論,感知全文
1)濟南為何「真是算個寶地」?
明確:濟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後,給人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澈的。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確: 陽光朗照 溫靜
冬天的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綠 清澄
3)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適」的?請講述理由。
明確:暖和安適:
a. 濟南三面環山,
b.「放在小搖籃里」
c. 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
d.水是不結冰的,清澈透明
e.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4)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明確: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贊美之情。
四、自由朗讀課文(或課文部分章節)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老舍先生為了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心設計了景物構圖,通過形象的語言,層層展現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讀課文第3節——5節
思考: 這3小節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順序布局構圖的?
2、朗讀下面的語句並比較它們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乙:山坡上,小雪覆蓋不勻,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C.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了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3、讀下面的語句,揣摩紅色字詞的妙處。
山坡上卧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
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4、小結:我們繪景時,要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合理的順序(角度),通過極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修飾語、限制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來狀寫客觀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對客觀之景要經過內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觀的情感,使客觀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著重強調寫景時不能修辭、詞藻等簡單堆積)。
5、朗讀第3——5小節
6、從3——5節中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仿寫它。
7、小結仿寫的注意點:
a、符合句式要求,
b、運用相同修辭手法
c、盡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寫出來
8、片段練習:描寫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寫的五個注意點。
二、比較閱讀
1、 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的異同
同:抓住特徵,安排較好的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異:《春》還從多種角度來描寫, 另描寫的內容不同
2、 比較《濟南的冬天》與賈平凹的《冬景》異同
同:抓住冬天季節的特徵,營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寫。
異:《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合。《冬影》多細節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
三、作業
鑒賞自讀課文37課《雪》第5節,分析作者如何構圖和描寫冬景的。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 舍
總特點 溫暖安適
無風 北平朔風(寒)
響晴 倫敦重霧(暗)
溫晴 熱帶毒日(熱)
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 溫靜
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綠 清澄
⑷ 以雪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終於下雪了,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雪片像一個個小精靈在空中跳舞,地上也漸漸地積存了厚厚的雪。我心想去打雪仗,可又想現在正值學期末,馬上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豈敢放心思去玩雪呢!
果然,下課後,沒有一個同學下樓,都站在走廊上痴痴地望著雪,一副沒精打採的樣子。「大課間,要玩雪就下去玩唄。」校長突然說了這句話。「真的?」校長微笑著點點頭。「玩雪去噢!」同學們歡呼起來。是啊,都是孩子,怎麼會不愛雪?
頓時,教學樓下熱鬧起來了,雪球亂飛著!乘旁邊的劉以寧同學沒反映過來,我團了一個雪球隨手向她扔去,雪球准確地命中目標。她嗷嗷叫著,轉過身來大吼:「好呀!敢砸我?」,隨手也做了一個雪球,用力向我扔來,真有一股不砸中我決不罷休的氣勢。雪球向我飛來……「哼,想砸到我,沒門!」我暗想。「近了,近了!」,看到雪球來了,我輕輕一側身子,雪球從身邊擦過,「好險!」我心裡一驚,但還是佯裝膽大地向她喊:「砸呀,你砸不到我。來呀!來呀!」我又沖她作了一個鬼臉。這下她可怒了,一連向我投來好幾個雪球。這次我可沒那麼幸運,頭頂、胸口、屁股,身上好幾處被擊中!雪花紛紛揚揚地從我頭頂飄落!我呆了,瞪著眼睛傻看著。猛然間我像是醒悟了,抓了一大把雪,向她沖去。「快跑,再不跑就人工降雪嘍!」我邊跑邊喊。她見我沖來了,撒腿就跑,一時間大呼小叫著:「天哪,救命呀,垃圾桶(我的外號)殺人啦!」我不顧一切地沖上去,「本小姐要砸你,誰也管不了!」說話間,手中的雪也就拋了出去。見狀,她卻不跑了,要改被動為主動,一彎腰捧起地上的雪向我迎戰。頃刻間,我倆都成了「雪人」!
兩個雪人對望著,又「咯咯咯」地對笑著,好開心!突然我感覺身上像是被砸了。「可惡!」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芋頭(蔡宇童)砸的。再一看,全校人幾乎都在雪地里激戰。玩得正開心,站在二樓上的同學,利用主席台上的雪,居高臨下,對我們樓下發起攻擊。我們樓下的人,也毫不客氣,滾雪球向他們還擊。頓時,樓上樓下混戰成一片,空中不時有雪球呼嘯掠過,陣陣歡笑在校園上空回盪。
「啊呀!」,忽然有人尖叫起來。原來,是何天翔不知從哪弄了一個籃球大的雪球,向樓上的阮國棟炮擊。雪球炸開了,阮國棟一身是雪,可愛而又可笑。他拿起雪球正欲還擊,卻被樓下乘人之危的一顆顆雪團子砸得暈頭轉向,分不清東西南北。他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在上面大叫「你們敢上來!你們敢上來!」回答他的是更多的雪球和一片片歡呼聲。
在一片歡笑聲中,校園的上空響起了美妙的旋律(音樂鈴),上課了。
今天,我們度過了以雪為伴的大課間,忘卻煩惱的大課間。身上的雪涼涼的,每個人的心頭卻是熱呼呼的。
⑸ 魯迅筆下的雪與《朝霞短笛》寫法有什麼相似
《雪》公開課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凜冽、升騰」等詞語。
⑵掌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標:
⑴反復誦讀,領會本文內蘊豐富、清新優美的語言。
⑵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⑶理解作者的情感邏輯,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
3、德育目標:
品味文章內涵,體察作者廣博的胸襟和堅強的鬥志。培養初步的自然觀賞和藝術欣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清新,格調明麗,在兩幅不同情調的雪景圖的渲染中蘊含著對獨立與張揚個性精神的贊頌。引導同學在反復朗讀中掌握課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邏輯,品味、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探究引申法:
課文「化景物為情思」,溫潤的江南雪景和壯美的朔方飛雪象徵和寄託了作者的情感取向。可引導同學聯系《野草》集中描寫自然景緻的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對比品味作品的深層內涵。
【教具准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布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充沛誦讀,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合作研討,更深品味深層內涵。賞析、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播放名曲《塞北的雪》)
同學們,紛紛揚揚的飛雪不只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結情思的華彩美文。1924年歲暮北京的一場落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記里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的文字,18天之後,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多媒體展示北國雪景)
同學們,冬日裡最使人感動的莫過於落雪,那紛飛的雪花,凝聚著春霧夏雨秋露的情愫。飄飄灑灑,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銀裝素裹,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讓我們隨聲吟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盡享這自然恩賜的愜意(師生合樂吟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還有他那廣博的胸襟。(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徵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實際社會的抗爭。語言俏奇瑰麗,意象玄妙奇美。
(投影)野草題辭
三、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感情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詞,體會語氣。
2、同學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描繪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飛雪的鮮明景緻。
3、教師指名同學誦讀課文的兩幅畫面,考慮:
(投影逐條顯示)
⑴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的特點。
⑵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潤美艷特質的?
⑶落雪使冬天無味的百草園顯現出兩樣,雪地捕鳥的描寫生動傳神。而本文寫雪羅漢,更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形象,那麼其中蘊蓄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⑷作者筆下的朔方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象,那麼它有著怎樣的個性精神?作者贊頌的「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同學考慮後回答,教師明確:
⑴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⑵「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兩個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虛一實,令人發生無限遐思。
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斕,明艷秀麗的。雪野中潔白的背景下,寶珠山茶的血紅,單瓣梅花的白中隱青,磬口蠟梅花的深黃,雜草的冷綠以和雪羅漢的「潔白」「明艷」「閃閃生光」與博識人們眼中單調的暖國的雨相對比。
⑶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徵。集中體現了江南雪「滋潤美艷」的特質。生動描寫之中滲透著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同時又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
⑷作者著力從三維空間進行立體描繪,以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當的氣勢:「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彌漫太空」的飛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不只自身「升騰」「旋轉」「絢爛地生光」,且使整個「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寥寥數筆盡現北國飛雪的壯美和獨立張揚的個性精神。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文中還被表示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4、同學配樂朗讀全文。
四、深層研讀,品味內涵
1、同學集體朗讀全文:
提示:女同學誦讀寫江南雪的前三語段,盡現其溫婉恬靜的美感。男同學誦讀寫北國雪的後三語段,讀出雄渾峻偉的氣勢。
2、合作研討:
文章在江南與北方雪景的對比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銜接兩者之間嵌入一個「但是」的意味是什麼?
同學小組討論,教師提示助讀資料:
(投影)
(魯迅)之所以要呼喚自然本性的野性與愛,正是為了給人間的實際戰斗注入生命的活力。魯迅宣稱,他「對於自然美,自恨並無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動」,卻念念不忘記載著人間奮斗歷史的「遺跡」。魯迅實質上是一個社會感與歷史感都極強的思想鬥士,離開了社會人生的自然和自然美,對於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贊賞自然和自然美,完全著眼於從中發現社會和發現自身。
從這樣的審美觀點動身,魯迅喜愛的自然美是:「人們和天然苦鬥而成的景物」,即從中可以發現社會和人生斗爭精神的深沉雄大、壯闊古拙的力的美。在《野草》里,魯迅也曾描繪過江南明麗的風光,但總的說來,他「並無敏感」,直截了當地表示:「我不愛江南。秀氣是秀氣的,但小氣。」他批評杭州的風景「顯得小家子氣,氣派不大」,以為「北方風景,是偉大的,倘不至於日見其荒涼,實較適於居住」。(錢理群《心靈的探尋》)
「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身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魯迅語)
同學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明確: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示出來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獨寂寞之中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鬥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於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豪放的挑戰者。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譽的還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最為形象地體現了魯迅看重的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
奮飛之際,北方的雪似乎也有點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這種寂寞,更凸現出堅守自身的可貴,這也是魯迅不同於一般作家的地方:甘於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
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轉折處嵌入一個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是魯迅獨特語言風格的體現。
3、同學自由誦讀全文,品味、積累文中的精妙語句。
4、延伸拓展:
請同學閱讀選自柯藍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詩《雪》,試比較在寫法上與課文有什麼相同之處。
(投影)
雪
雪花來了。漫天遍野地來了。
從最高的地方落下來。從最純真、最凈白的地方落下來,落到每一個角落,落在一切的上面……
雪花,你總是在一切上面的。你總是最潔白的。誰損害你,把你弄臟了,你就溶化了,流著淚走開了。
雪花呵。我看你有一顆心:
有一顆把一切黑暗變白的心。
有一顆把一切不平都填平的心。
有一顆要把一切都包藏在你懷里的心。
你雖然如此寒冷,也還有一顆知道溫暖的心……
同學積極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教師歸結:
課文的抒情場景圍繞南方和北方的雪的對比展開。雪的形象,是詩人往昔青年時代和當前的他的隱喻。升騰著的朔方的雪,也是魯迅的精魂——奮斗的,向上的,閃光的。而柯藍的《雪》則讓我們看到了冰冷的雪也有一顆把黑暗變白,把一切不平填平,把一切都包藏在懷里的美好、溫暖的心靈。
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通過展示具有美感的細節,在運動狀態的表示中發明一種美的意境,使作品意蘊豐富深遠。
⑹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講解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邊塞詩。
2.掌握詩歌朗讀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理解詩歌的內容。
4.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容。
2.品味詩歌意境。
教學方法:聽讀、譯讀、品讀、比讀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引標:學生說說有關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二.展標:教師用投影片出示學習目標
三.達標:
(一)了解作者:教師投影作者資料
(二)聽讀--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停頓和節奏
(三)譯讀--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解題。
2.學生朗讀詩歌,並根據題解劃分層次。
3.男女生分別朗讀詩歌的兩部分,並在小組內討論詩歌大意,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難懂的詩句。
(四)品讀--教師引導學生鑒賞詩歌佳句
1.教師抽生朗讀全詩。
2.學生小組內討論自己認為詩歌中寫的最好的句子,在班上發言它的好處。
3.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其中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體會詩歌的意境,上句體現了邊塞詩的豪放風格,下句體現了送別的惆悵心情。
(五)比讀--體會邊塞詩
1.教師出示邊塞詩的有關資料,學生朗讀。
2.再出示兩首有代表性的邊塞詩。
3.學生討論詩歌的思想內容。教師適當點撥。
四.測標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幾道本課的練習,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師生小結:
1.說說有關邊塞詩的知識。
2.總結如何鑒賞詩歌佳句。
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詠雪圖: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別圖:不見 空留--惆悵
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邊境戰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並體驗到邊塞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和新奇獨特的自然風光,形成了盛唐邊塞詩派,岑參就是盛唐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也成為邊塞詩的名篇佳作。
全詩共十八句,正如詩題所示,按內容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部分,即「詠雪」(前十句)和「送別」(後八句)。開頭兩句,突出了邊塞的氣候特徵:北風掃盪,草木摧折,八月飛雪。一個「即」字,表明這里與內地相比,冬天來得格外早,不免使人驚異。接著,詩人發揮神奇的想像,將北風看作春風,將雪花比作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何等新奇,格調多麼豪邁!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下面兩句詩仍追逐著雪花來寫,不過情景一轉,由戶外寫到室內。雪花飄進珠簾,沾濕羅帷,輕柔而浪漫,還真有幾分梨花的神韻。但「狐裘不暖錦衾薄」的嚴酷現實也提醒人們,伴隨著雪花的到來,寒冷也悄悄地跟進,在考驗人們的毅力和耐心。後面兩句詩就接著寫到:「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這是從軍旅生活方面寫天氣的寒冷。將軍不能彎弓,不能披戰衣,怎麼帶兵打仗呢?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類顯得這樣的無助和無奈。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兩句是過渡性的,將視線又轉向「外景」,以百丈堅冰點綴大的環境,以萬里愁雲引出送別的氣氛。下面寫送別的場面,簡略而有情味。「胡琴琵琶與羌笛」,這種純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樂器齊鳴和響,給邊塞的軍中宴飲增添了幾分蒼涼悲壯的豪氣。天色已晚,暮雪紛紛,紅旗不卷,「歸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但詩人卻拋開了離愁別緒,以高昂的格調收束全篇。結尾四句,形成頂針,內容接續,如行雲流水,畫出一幅空曠寂寥的雪中送別圖景。「雪滿天山」令人凄迷,「山迴路轉」使人惆悵,而雪地上的馬蹄印跡,又把送別的思念延伸到遠方。這個「開放式」的結尾,給人以無盡的遐思。
⑺ 語文練習冊七下的沁園春 雪的課內閱讀短文
1、沁園春 雪
知識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 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補充資料〕
〔頓失滔滔〕這里指黃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滾滾的波浪。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rào饒)〕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外衣,格外嬌媚。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里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一五六——前八七),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佔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佔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鵰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2、雨說
——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教學目標
1.學習擬人、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2.理清詩人的創作思路和詩歌的結構,體會詩歌形象的逐層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現。
3.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准字音,讀出停頓。
4.通過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5.通過學習詩作,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
(第一課時)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而詩人鄭愁予的寸卻獲得了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
1作家簡介
鄭愁予是台灣詩人,本名鄭文韜(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
童年時他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抗戰期間,他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逃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舛9年隨家人去台灣,一面學習,一面寫作,並受到紀弦的賞識,1955年他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提問學生「雨說」它在詩中出現了幾次。以此引導學生理出詩作結構,並和學生一起為詩作的四個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節) 雨的到來
b.第二部分:(四至五節) 雨的邀請
c.第三部分:(六至八節) 雨的來意
d.第四部分:(九節) 雨的祝福
4.提問:詩作是第幾人稱寫作?是什麼修辭手法?
是第一人稱寫作,是擬人的修辭手法。題目是「雨說」,因此全詩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敘述,直接抒情。
5.提問:在第一節到第五節中出現過哪些景物?
合作討論,找出第一節到第五節出現的景物:田圃、牧場、魚塘、小溪。
6.說明詩作開篇點題,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來,第一節描繪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涼,種子禁錮;牧場枯黃,牛羊絕跡;魚塘低淺,游魚缺水;小溪乾涸,水落石出。
在教師的講解中,想像缺少雨水滋潤的大地的景象,體會春雨來臨所帶來的生命氣息。
7.概括出詩中雨到來之後大地的景象。
合作討論,概括雨來臨後大地復甦的景象:田圃泥土潤如油膏,牧場新苗添綠,池塘魚兒歡騰,溪水叮咚流淌。
8、齊讀第1-5節
提問:雨讓大地生氣勃勃,那麼在詩人筆下,雨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來描述。
可以結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內容。
回答提問:視覺上,「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表現雨的細密;聽覺上,「走得很輕,而且溫聲 細語的」,表現雨的淅瀝;觸覺上,「親一親」,表現雨的輕柔……
(第2課時) 教學步驟
1.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作,可選擇集體、個別、自由朗讀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讀准;停頓要恰當,句子的層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來到,為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提問:雨的家鄉在哪裡?它是怎麼長大的?
雨的家鄉在遙遠的地方,它是在「自雲的襁褓中笑著長大的」。認真聽教師的講解,領會「白雲」和「笑著」的深刻含義。(白雲是自由的象徵,雨在白雲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長。)
3.提問:雨做了這一切,它的來意是什麼?
它的來意是「教你們勇敢地笑」。引導並點明寓意:雨希望孩子們能夠沖破束縛,自由自在、快樂地生活。
4.講解並提問:第三部分描寫了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旗子見到春雨後「笑」的場面,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柳條兒「笑彎了腰」,石獅子「笑出了淚」,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嘩啦啦地響」。
5.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這句話?
雨的到來給萬物帶來歡笑,雨是自由和快樂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們能夠勇敢地用笑聲表達出追求幸福、快樂的願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問:最後一節詩中哪些詞句暗示了雨的命運?
「不再回去」、「快樂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運。
7.提問:雨的祝福是什麼?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們「吃著蘋果擦著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講解詩歌的寓意:
詩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現實,賦予雨以象徵意義——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孩子們帶來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本課總結
本詩於1979年創作的自由體新詩。全詩共九節,以題目「雨說」開篇,並通過「雨說」的反復,貫穿詩篇,形成前後呼應的結構。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說話能力,採用第一人稱與兒童對話,塑造了~個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的形象。全詩洋溢著輕松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通過這首詩作的學習,大家應該初步了解自由體新詩的特點,感受到詩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對現代性創作技巧的把握。
作業:
1、 熟讀並朗誦詩歌。
2、 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3、星星變奏曲
教學目標: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暗喻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題解與導入
大家都學過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像,寫了熱鬧自由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後期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作者江河,是變革時代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的「朦朧詩」運動的主將之一。
(放錄音帶)
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著光明,象徵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為什麼題為《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五、練習: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練習二:
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這是將「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形成類比聯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景象與綴滿繁星的景象類比,使人意會到令人嚮往的詩一般的生活境界。
3、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4、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
濟 慈
教學目標: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這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注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託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並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 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
⑻ 中國石拱橋 點擊答案
盧溝橋在中國以及世界橋梁建築史上的重要地位
②「幾乎」表示差不多的意思,版強調了橋面平坦的程度權
③准確的說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數量
7、歷史悠久(分布廣泛)
5、①歷史悠久②結構精巧④形式優美
6、①說明趙州橋一
1,給予高度評價,推薦、2節與第3節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說明順序,第9節寫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是按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
11、
3、5、4、2、1
望採納\,強調樸素。
推崇、古樸,強調在樸素中要有古代的風格,質朴,將好的人、事、物介紹出去
惟妙惟肖,描寫模仿逼真,並使讀者有具體的感受
8、排比,擬人,對好的人、事、物很重視、有力證明趙州橋巧妙絕倫的高超施工技術,突出趙州橋造型優美和四周景色配合的十分和諧。
9、c
10、課文第1、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生動的展現石獅子栩栩如生各具情態,進而突出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點,巧妙絕倫,將設計達到極好的境界
2、看語文書
3、①舉例子②列數字③作比較
二
4
⑼ 小學語文課文《第一場雪》的課文標注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生字、新詞,積累描寫下雪時和雪後景色的詞語。
(二)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三)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凜冽」、「彤雲密布」、「粉妝玉砌」、「毛茸茸」、「諺語」等詞語的意思。
(二)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學習了課文《林海》,學完後,你理解了什麼?(作者通過自己細致的觀察,抓住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展開合理的想像,景物描寫和聯想結合起來,並運用抒情、議論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峻青寫的一篇文章《第一場雪》。這篇文章是從峻青寫的《瑞雪圖》中節選的,它既寫了實在的景物,又有自己的聯想,語言文字非常優美。
(二)簡單介紹本文的時代背景。
本文寫於1962年。1960年至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欠收,國民經濟遭到了暫時的困難。人們是多麼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這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裡無比喜悅,寫下了這篇散文。文章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大雪,講述了「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讓我們共同來欣賞課文。
(三)聽課文錄音。注意本文的寫作順序。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
(1)「彤雲」,指什麼雲?(下雪前密布的陰雲。)
(2)「諺語」,什麼叫諺語?本課的諺語是哪句話?(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的話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課諺語是「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瑞雪兆豐年」中「兆」是什麼意思?
(預先顯示。)
(4)什麼是「俗話」?(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話。這種話簡練而形象,大多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瑞雪兆豐年」就是一句俗話。)
(5)「粉妝玉砌」是什麼意思?(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後一片白色的世界。)
(6)「簌」與「籟」,進行讀音、字形、字義的比較。
2.填寫課後練習第一題。(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後〉——聯想)。
(五)默讀課文。分小組議論課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引導學生將內容相近的自然段歸納在一起,按文章脈胳將內容分為兩部分:下第一場雪的經過及聯想;也可以按時間順序分為四段: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後→下雪的好處。)
(六)指三名同學,分別朗讀雪前、雪中、雪後這部分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按時間順序寫的。)畫出課文中表示時間及其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有了明顯變化的詞語。(可用投影儀顯示)
前些天——陽春三月 昨天一早——驟然變冷
中午——凜冽寒風 下午——呼呼地刮
黃昏——鵝毛大雪
開始——伴著小雨 不久——大片雪花
一會——地面白了 夜裡——壓斷枯枝
今晨——天放晴了
小結:作者這樣寫,既顯示了由晴到陰、由暖到冷、由雨到雪氣候的驟然變化,又明顯地可以看出是按時間順序來描寫第一場雪的。文章的層次清楚。
(七)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層次。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了解雪天的美麗景色,懂得瑞雪兆豐年的道理。
(二)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雪中、雪後的美麗景色,懂得瑞雪兆豐年的道理。
(二)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三、教學過程
(一)聽寫字、詞。
彤雲 凜冽 寒流 棉被 粉妝玉砌
飄落 諺語 寂靜 瑞雪 兆豐年
(二)讓學生再一次聽課文錄音。注意作者對「雪中」、「雪後」景色的描寫。
(三)討論、交流。
1.自己讀「雪中」的描寫。畫出課文中描寫雪花在空中飛舞的樣子和形狀的詞語。(寫雪是「紛紛揚揚」的,雪花是「大片大片」的,是從空中「飄落」下來的。)畫出描寫雪花「聲」的詞、句。(寫夜裡下雪,雪花是「簌簌地」往下落,「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偶爾咯吱一聲響。」)
2.讀「雪後」的美景。
(1)「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是什麼意思?(用白粉裝飾,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後一片白色的世界。這是一個十分生動的形容。)
(2)作者是怎樣描寫無風時和有風時的雪景的?(「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這是雪後無風時的雪景。有風時則是「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3)說說你覺得作者這樣描寫雪後的景色美嗎?為什麼?(作者這樣描寫雪後的景色很美。寫無風時,白雪落在「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變成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落在「冬夏常青」的松柏上;則變成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兒」。多美的景象。寫有風時,「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都變成了「玉屑似的」「雪末兒」,在陽光下,顯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雪後的美景。)
(四)學生有感情地再次讀課文。(引導學生,細細地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例如下面的句子:
「嗬!好大的雪啊!」寫出作者驚喜的心情。
「山川、河流……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喜悅、贊美這第一場大雪的思想感情。……)
小結: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景物描寫得越美,越生動,感情就抒發得越真摯,越充分。
(五)齊讀第二部分課文。
1.「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是什麼意思?(「瑞雪」,是指吉祥、應時的好雪。「兆」,預示。「瑞雪兆豐年」是說這場雪下得很好,很是時候,預示著來年是個豐收年。)它的科學根據是什麼?(作者從三個方面說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