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顧城《遠與近》教學設計
一、文本解讀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遠和近》是一首表現特定心理和審美情趣而有些朦朧的詩,表達含蓄、精煉,而內容深刻。
第一節,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是寫「你」左顧右盼的行為。第二節是寫「我」的獨特感覺。「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從表層形式上看,這種感覺是反常的。因為你、我同處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說明我在你的視線里,雙方距離並不遙遠。而「雲」處天際,它與人的距離遙不可及。詩人透過表層形象著意揭示了一種心理距離的遠和近。人與人,雖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卻存在各種隔膜與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覺著「很遠」。而人與雲、人與大自然卻能溝通感情,因而覺得「很近」——親近、融洽。詩人運用象徵手法,表現了心理距離與物理距離的不和諧,表達了對人與人之間良好關系的追求與嚮往。
《遠與近》只有一個畫面;兩個層次:看、想(覺得);三個意象:你、我、雲。短短的二十七個字,闡述了一種美妙的、常存於我們生活中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哲理。
乍看顧城的《遠和近》,有一種特「小兒科」的感覺,甚或覺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種幼稚里的成熟、膚淺下的深刻。
本詩在形式上用半格律體,語言簡潔朴實,但在內容上卻流露出深沉的感傷情緒。
總之,小詩《遠和近》給人一種童話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謬而實際合理的現象。讀罷,「餘音繞梁」,令人回味不已。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熟讀成誦。
感知詩中「我」、「你」、「雲」的形象。
明確詩詞的基本特點,學會閱讀分析詩詞的方法,著重提高多元解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深思索詩人通過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多元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激趣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愛因斯坦嗎?他最著名的科學理論是什麼?相對論。關於相對論他有一個很幽默、通俗的解釋。
(出示幻燈片1)
如果在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覺得只坐了一分鍾;相反,如果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鍾就像一個小時。——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幽默說法
可見在時間的長與短上,人的感覺起著重要的作用。時間是如此,其實空間也是這樣。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初中學過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裡面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你們背背。
(出示幻燈片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為什麼遠隔天涯卻像是近鄰一樣呢?因為空間的距離並不能阻隔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交流,所以即使遠隔十萬八千里,也覺得近在咫尺。
可是著名戲劇家曹禺(yú)先生卻在他的作品《雷雨》的扉頁上寫了意思完全不一樣的話——「比鄰若天涯」。他為什麼這么說呢?讓我們一起回憶《雷雨》。
(出示幻燈片3)
比鄰若天涯——曹禺在《雷雨》扉頁上寫的一句話
(指著劇照)大家看,這是誰?周朴園。這個呢?魯大海。他們是什麼關系?父子,應該很親近。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呢?面對面,很近。但實際上你們感覺怎樣?像仇敵,關系很疏遠,難道這不正是「比鄰若天涯」嗎?
可見不論是時間的長與短,還是空間的遠與近,都因人的感受各有不同。今天讓我們走進朦朧詩人顧城的內心世界,看他是如何探求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本導入通過名句、對比的方式,分別展示了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時間長短的通俗例子,表現空間距離遠、心理距離近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圖畫,以及表現空間距離近、心理距離遠的《雷雨》劇照,輔以情境、啟迪思維、激發興趣、互動交流。
2、朗誦背誦。
朗誦指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yuǎn)
你看雲時很近。(jìn)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設計意圖:從直感上說,這是一首表達「你」與「我」之間特殊感情的詩,兩人的關系具有特定性。
首先從建行的特徵看,全詩僅6行,其中「你」字單佔一行,顯然有突出、強調的意思。另外我們知道,在朗讀(默讀)詩歌時,單佔一行的字會引起較長時間的停頓,這種停頓本身也是一種突出、強調:既突出「你」在全詩中的位置,也突出「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全詩6行中,有4行是兩兩對應的,只在個別地方換字。這使得「你」和「我覺得」兩行無形中形成呼應。這種呼應,既是由建行特徵引發的讀者對詩行排列的視覺感應,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暗示「我」的一切感覺(「覺得」)是以「你」為中心的。如果覺得上述解讀比較勉強的話,我們試著重新排列一下詩行: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很明顯,重新排列詩行後,詩的表義功能沒有變化,但「表情」功能則弱化了許多。
因為:(1)取消單獨占行後,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心理上,「你」和「我覺得」的呼應關系都不復存在。(2)由於單獨占行而在讀者那裡引起的對「你」,包括對「我覺得」的突出、強調作用也消失了;朗讀或默讀時的停頓時間自然也縮短了許多。
2、圖形表達
用一個幾何圖形表現你、我、雲三者的關系。
設計意圖:意象幾何學。探討一個恰當的圖形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把語文教學與幾何圖形聯系起來,讓學生理清了詩中的人物關系,為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3、帽子過渡
設計意圖:插入顧城的帽子,說據說是用半截牛仔褲做的,帽子是自己的家,老呆在家裡很安全,生氣時可以當煙囪,有人樂意往裡放錢也並不太壞——既奇妙,又有趣,自然地引出給詩文造頂帽子(題目)的環節。
4、給詩造「帽」(題目)
假如這詩是你寫的,你想用什麼做題目?
最後出示顧城《遠與近》的題目。
設計意圖:自造——合作——闡述。擬題只是一個憑借,目的在於以此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感受詩文,多元解讀詩的主旨,並通過交流分享語文學習經驗。
因為「任何學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種形式交給任何年齡的任何人。」
——《教育過程》(美)布魯納
「詩歌闡釋的豐富性,詩歌的詩意是無窮的」
5、想像填詞
「我覺得你看我時( )( )很遠/ 你看雲時( )( )很近」中添兩個詞,使所表達再明晰點,把詩的空白填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用這種方式推敲品析字詞的微妙作用。
五、總結歸納
正如泰戈爾所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便是相愛者空間上的距離。雖然遠在天涯海角,但卻像是就在身旁一樣。 「無緣對面不相逢」,這是無緣之人空間上的距離,雖在眼前,卻「生生世世不相識」;你和雲雖然「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卻期待「天上人間會相見」。
縱然千山阻,萬水隔,光陰流轉千載,也消滅不了這心靈撞擊的火花,心靈與心靈在生活中激起的共鳴!遠之為遠,近之為近,在乎一心。這心,在你,在我,也在他!
附:名句鏈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而投影到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驚喜,/轉瞬間消失了蹤影」。——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泰戈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情若是久常時,又其在朝朝暮暮?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緣對面不相逢。
同床異夢。
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盡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懷里,天空總是無窮遙遠---泰戈爾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B. 9.推敲的教案
《推敲》一課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並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學習「推敲」,根據課後習題,掌握換詞方法,學會推敲。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換詞方法,能說出相關理由,學會推敲。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推敲」導入
1、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2、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聽?先看這兩個字該怎麼寫?師生共同書寫課題。
3、指名朗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做到讀准字音,讀順句子,並知道故事主要內容的請舉手。
2、(出示詞語:和尚、驚醒、毛驢、妥帖、車輛、闖進、禮貌)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同時,想想你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有哪些不懂的?
3、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4、交流故事內容。
(板書:訪友贈詩、斟酌一字、沖撞儀仗、韓愈定「敲」)
三、體悟「妙處」
(一)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
3、簡介賈島: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後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題李凝幽居》一詩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是怎麼看出的?
2、理解重點句:
出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麼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後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3、觀察插圖(月夜驚小鳥):按順序說圖意;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和當時的環境,你看出了什麼;給這幅畫題名;拓展《題李凝幽居》。
4、一生感情朗讀,其他學生指圖體會。
(三)1、指導觀察課文題目左側的插圖:用一句話說說圖意。如果你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看到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會怎麼想,怎麼說?
2、賈島騎著毛驢又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相機理解即興、妥帖、恰當。
3、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句好,好在哪裡?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痴如醉的樣子。
4、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四)1、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麼意思?聯繫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出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3)出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麼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6、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六)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麼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四、講述故事。
1、熟讀課文。
2、提示講述順序。出示板書: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五、養成習慣。
1、鼓勵搜集古今中外文學大師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
2、交流小故事。
3、教師總結。
教材解讀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用「推」好,還是用「敲」好,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依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後,與之一起思考,並由韓愈定「敲」字,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詩人賈島苦苦吟詠、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現了他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文中繪有兩幅生動形象的畫面,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月下敲門聲驚醒了小鳥。這情景使賈島寫下了一首詩。另一幅圖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敲門、推門的動作,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嚴肅的創作態度。兩幅圖形象展現了課文主要內容。
全文分為三個意義段。第一段,引出故事主任公賈島,告訴大家幾個信息:(1)賈島是唐朝詩人(2)早年家境貧寒(3)早年賈島當了和尚。這為下面故事的展開做了准備。接著敘寫「推敲」這個故事的由來。以詩贈友——反復推敲——沖撞儀仗——確定用「敲」。最後結題。一段就一句話,說明了「推敲」一詞的現在含義正是由上面的故事引申來的。文章開頭引出人物,結尾交代由來,都為主體服務,使故事的結構更加完整。
教學中要注意:(一)感悟「推敲」的益處。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使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認識了韓愈,讓「推敲」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是推敲,其實人們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詞更加准確、傳神。(二)講將「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情節富有變化而又非常生動,文章的語言優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細節非常感人,如表現賈島的如痴如醉地創作時,抓住了「吟哦」、「比比劃劃」、「闖進」等動詞,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課後習題也有此要求。(三)養成「推敲」習慣。課文最後寫道:「後來,人們就把在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推敲』。」善於「推敲」的文學大師、名人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教學本文不能滿足於學生能夠感悟到「推敲」的好處和講講「推敲」故事,還應讓他們養成「推敲」的習慣。
C.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對事實、現象、規律性做出膚淺的理解,不要使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數學規律性時就解錯例題、應用題等。」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寫道。為了實現這一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從教學設計入手,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即內部學習起點,還要考慮外部數據信息的提供,即學習的外部資料的有效組織。只有外部資料的合理整合才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數學學習過程才會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自主發展的過程,才能讓每個學生在教學中都學有所獲。總之,進行教學設計時既要仔細剖析學習的主體――學生,也要參透外部資料的源泉――教材,只有做到二者的「雙劍合璧」,才能讓教學設計更有效。
一、剖析學生,以生定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體現在學生身上。《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之上。」因此,為了讓數學教學活動更有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實際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經驗基礎和就成為教師在教學設計前的首要研究對象。
1.分析學生已有經驗,確定有效的教學起點。美國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過:「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因此,了解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及知識經驗是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教師在教學前要通過調查和訪談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對於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學生在課上可能遇到的和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有哪些,以此確定教學設計中哪些知識應重點講解,哪些知識應略講甚至不講,找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新知識之間的連接點,也就找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教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一課前,用談話的方式了解到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對1000以內數讀寫的初步認識,會從100數到199,從200數到299,但每逢數到幾百九十九時就不知該如何數下去了,而且幾乎所有學生都知道數位順序表中百位的左邊叫千位,用學生的話說就是「千位比百位更厲害」,也就是知道計數單位「千」比「百」大。但對於「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比「百」大卻不太清楚。根據以上對學生知識經驗的了解,教學設計時我以學生熟知的「數位」知識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介紹已經學過的數位及計數單位,說說計數單位的由來(即為了滿足計數的需要,10個一變成一個十,10個十變成一個百),師追問:有10個百該怎麼計數呢?從而使學生體驗用類比的思想推導出10個「百」變成一個「千」的過程,並通過計數器的演示加深對這一結論的理解。同樣,從學生已有的對讀數、寫數的認識經驗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1000以內數的讀寫方法。最後在形式多樣的數數活動中突破幾百九十九到整百或到整千的知識難點。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才能使教學設計更合理、更有效。
2.分析學生認知規律,確定有效的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是學生再創造數學的過程,這一個過程必須由學生親自完成,教師只能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不是支配者。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認知矛盾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在交流討論中升華,為學生留出充分的思維空間。「克與千克」是二年級下冊的內容,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在數學知識層面上還是第一次接觸,沒有舊知識的銜接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外部表面性的特徵,而對於質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對質量單位還缺乏具體感知。考慮到這一點,我在教學設計時以學生感興趣的「蹺蹺板游戲」引入課題,設計了自己猜一猜和掂一掂、小組內稱一稱和找一找、集體評一評和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以自主觀察、組內操作並交流等形式,在大腦中形成「克」和「千克」的真實表象,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
二、參透教材,以書定教
新課程標准要求:數學課程內容不僅包括數學的結論,也應包括數學結論的形式過程和數學思考方法。而現行的小學教材內容雖然是諸多數學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精心選擇、反復推敲呈現出來的教學素材,但由於篇幅、載體等限制,其主要內容大都是現成的思維結果的系統表述,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考方法只是略顯端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讀懂文本、讀懂教材,有把握和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構建教學方案,確保教整體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1.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做到心中有「度」。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是整體把握教材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對小學教學標准中的總體目標、基本理念、設計思路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如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科學推理和創新思維的功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是數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小學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所有的數學活動都要在這個目標的統領下進行才有效。同時,課標中關於教學目標表述的「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經歷、體驗、探索」等詞語的具體含義也要能夠准確理解。
2.仔細閱讀教師用書,做到心中有「書」。教材中素材呈現一般比較簡潔,教師要想真正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就得仔細地研讀教師用書中的教學目標、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評價等內容。弄清教材各部分內容的形成過程,在知識網路中的位置和地位,做到心中有「書」。如此,才能在教學設計時做到游刃有餘地駕馭教材,做到既「瞻前」又「顧後」。
3.因地制宜,活用教材。教材因為編寫媒體的限制,不能把一些動態的情境表現出來。因地區、學生的差異,教材的部分情境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時,教師在設計時就應創設、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情境與問題,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教學設計。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教材上的例題多是些「各國跳水選手的得分情況」之類的學習素材,離學生生活較遠,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故我選用了本年級4個班的數學期末成績作為學生的學習素材,問:咱們班處在全年級第幾?與第一名的班級相差多少分?由於是學生們熟悉的成績問題,又與本班的榮譽有關,學生們的求知慾望很強,學習情緒高漲,都積極思考力求快點找到本班與第一名班級的差距。另外,教師還應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經驗性的加工和處理,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豐富的、有層次性的學習資料。
總之,教學過程是「教」與「學」和諧統一的過程。「教師」和「教材」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不能凌駕於「學生」和「學習」之上。教學設計只有以「以生定教」和「以書定教」這二者為基礎,雙管齊下,才能實現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D.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龍家圈鄉小學教育精品、實現高位運行;為矯正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教法輕學法、重訓練輕反饋、重進度輕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我鄉工作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准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准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准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准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准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範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一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0篇,每篇字數不少於800字,鄉、校組織展覽、交流、評比。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後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將教導處抽查和組內自查結合起來,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4.提高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課後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具體策略: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5.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具體策略: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學科全面調研和重點學科調研相結合的常規調研製度,真正切實、全面地評價學生,評價老師。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本人的評價,如通過聽課、考評、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實施建議
1、各年級組和教師根據本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有效教學專題研究,廣泛學習,統一思想,加深對實施高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2、教導處、備課組及時制訂與高效教學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常規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高效運行,確保有效教學順利推進。
3、加強教學常規考核的力度。根據縣局下發的《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中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常規管理考核,堅持月檢查考核制度,嚴格考核,與獎勵掛鉤,認真向教師反饋考核情況,促進整改提高。
4、備課組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及活動方案,進一步優化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的水準。
來源:江西教師網
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高效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從以下幾步進行:
一、把握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就是「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學內容就成為教學設計首要做的工作。
1、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包括教師所教的學生和教材。教學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要以「學習需要分析」作為起點,所以就要對學情分析。學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一般特點、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是了解學生起點能力以及原有知識經驗。可以採用自然觀察法、書面材料分析法、談話法、調查研究法、測試法等方法以及交錯運用上述方法來掌握學生的學情,在此過程中一定要講究實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學生藉以獲得知識的中介和手段。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步來研究:
⑴學習課程標准
學習課程標準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學所教學科應秉持的教學理念,清楚它的目標與要求;了解本學科的編排體系和內容安排,明白學科特點和教學建議以及對課程開發和資源利用的要求。
⑵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要達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釀蜜一樣,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⑶獲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范圍很廣,教師能獲得教學指導書、參考書、配套練習冊、相關的關盤、課件、軟體包以及網上其他人開發的有關材料,都可以輔助教師把握教材內容。
⑷抓住教材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統攝性、概括性、能舉一反三、廣泛遷移的知識,即重點。學生難於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和復雜技能,即難點。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後繼學習最有影響的知識,即關鍵點。
⑸對教材精細加工
教材的精細加工涉及對教材的靈活處理,合理安排與進一步創造性使用。教材內容的靈活處理主要是從內容質量、內容深度、內容廣度方面對教材進行取捨;給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經驗性、活動性、練習性、擴展性的材料;從順序、時間、素材等方面對教材進行調整;從教材的知識性、情趣性、操作性進行加工。
3、確定三維目標
教學設計必須根據教學學科內容的特點來確立「三維目標」將它具體化並落實於教學活動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方面。
二、制定教學策略
可以從以下四步進行:
1、安排教學程序
在安排教學程序時,應按認識活動規律展開教學過程;按「課」的類型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來確定教學的步驟;按教學模式是講授式、討論式、發現式、範例式和自學式等模式來安排教學的程序。
2、組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種類較多,無論選擇和運用何種方法,都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本學科內容特點,教學活動的規律以及教與學的情況,重視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綜合運用和優勢互補,堅持啟發式的指導思想,注意靈活機智地運用教學方法,處理好細節的變化。
3、選擇組織形式
教學的組織形式就是用什麼形式或較為穩定的關系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與學。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藉助相關的輔助教學設備,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這樣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充分、自由和全面發展。
4、設計練習作業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最優化和減輕學生負擔時,告誡人們「不要取消作業」,而是要「從一道練習作業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這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全體性、適度性、啟發性、多樣性、診斷性和補救性的作業。
三、撰寫教案
作為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工作,教學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完善之後,教學設計最終要形成實踐性的教學文本----教案。
教案撰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學情調研、教法改進、實踐反思上。
來源:江西教師網
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備好課寫好教案的基礎,更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體現教師自身教學特色和風格的重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下面就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看法,與老師們共同切磋。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E. 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龍家圈鄉小學教育精品、實現高位運行;為矯正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教法輕學法、重訓練輕反饋、重進度輕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我鄉工作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准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准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准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准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准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範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一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0篇,每篇字數不少於800字,鄉、校組織展覽、交流、評比。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後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將教導處抽查和組內自查結合起來,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4.提高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課後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具體策略: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5.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具體策略: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學科全面調研和重點學科調研相結合的常規調研製度,真正切實、全面地評價學生,評價老師。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本人的評價,如通過聽課、考評、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實施建議
1、各年級組和教師根據本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有效教學專題研究,廣泛學習,統一思想,加深對實施高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2、教導處、備課組及時制訂與高效教學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常規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高效運行,確保有效教學順利推進。
3、加強教學常規考核的力度。根據縣局下發的《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中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常規管理考核,堅持月檢查考核制度,嚴格考核,與獎勵掛鉤,認真向教師反饋考核情況,促進整改提高。
4、備課組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及活動方案,進一步優化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的水準。
來源:江西教師網
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高效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從以下幾步進行:
一、把握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就是「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學內容就成為教學設計首要做的工作。
1、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包括教師所教的學生和教材。教學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要以「學習需要分析」作為起點,所以就要對學情分析。學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一般特點、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是了解學生起點能力以及原有知識經驗。可以採用自然觀察法、書面材料分析法、談話法、調查研究法、測試法等方法以及交錯運用上述方法來掌握學生的學情,在此過程中一定要講究實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學生藉以獲得知識的中介和手段。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步來研究:
⑴學習課程標准
學習課程標準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學所教學科應秉持的教學理念,清楚它的目標與要求;了解本學科的編排體系和內容安排,明白學科特點和教學建議以及對課程開發和資源利用的要求。
⑵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要達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釀蜜一樣,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⑶獲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范圍很廣,教師能獲得教學指導書、參考書、配套練習冊、相關的關盤、課件、軟體包以及網上其他人開發的有關材料,都可以輔助教師把握教材內容。
⑷抓住教材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統攝性、概括性、能舉一反三、廣泛遷移的知識,即重點。學生難於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和復雜技能,即難點。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後繼學習最有影響的知識,即關鍵點。
⑸對教材精細加工
教材的精細加工涉及對教材的靈活處理,合理安排與進一步創造性使用。教材內容的靈活處理主要是從內容質量、內容深度、內容廣度方面對教材進行取捨;給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經驗性、活動性、練習性、擴展性的材料;從順序、時間、素材等方面對教材進行調整;從教材的知識性、情趣性、操作性進行加工。
3、確定三維目標
教學設計必須根據教學學科內容的特點來確立「三維目標」將它具體化並落實於教學活動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方面。
二、制定教學策略
可以從以下四步進行:
1、安排教學程序
在安排教學程序時,應按認識活動規律展開教學過程;按「課」的類型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來確定教學的步驟;按教學模式是講授式、討論式、發現式、範例式和自學式等模式來安排教學的程序。
2、組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種類較多,無論選擇和運用何種方法,都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本學科內容特點,教學活動的規律以及教與學的情況,重視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綜合運用和優勢互補,堅持啟發式的指導思想,注意靈活機智地運用教學方法,處理好細節的變化。
3、選擇組織形式
教學的組織形式就是用什麼形式或較為穩定的關系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與學。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藉助相關的輔助教學設備,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這樣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充分、自由和全面發展。
4、設計練習作業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最優化和減輕學生負擔時,告誡人們「不要取消作業」,而是要「從一道練習作業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這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全體性、適度性、啟發性、多樣性、診斷性和補救性的作業。
三、撰寫教案
作為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工作,教學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完善之後,教學設計最終要形成實踐性的教學文本----教案。
教案撰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學情調研、教法改進、實踐反思上。
來源:江西教師網
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備好課寫好教案的基礎,更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體現教師自身教學特色和風格的重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下面就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看法,與老師們共同切磋。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F. 如何編寫好教案的幾點思考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課時計劃。在課前教師的各項備課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其中最復雜、最細致的必備工作。一份具有科學性、教育性的好教案,堪與最精緻的藝術品相媲美。
一、編制教案的重要意義
1.寫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著學生的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這里除包含著學生怎樣學的認識活動外,還包含了教師怎樣教的認識活動。所以,在備課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或稱為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對每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確定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要明確傳授哪些科學知識;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應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哪些生物學技能;應選擇什麼樣的教具,怎樣演示教具或實驗;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一系列問題,總之,要認真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經過這樣一番深思熟慮,反復推敲之後,才寫出教案。可見,編制教案的過程,就是構思教學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上課時,教師運用適當方法,教學的技能、技巧,把教案付之實踐,這是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形成切合實際的教案,並把它付諸實踐。因此,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教師辛勤勞動的結晶。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上課不能沒有教案。
2.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進行總結和提高
一般地說,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往往不止是一個教學班,特別是對生物學教師來說更是這樣。因此,同一課題的教案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先行班通過上課的實踐,教師會發現,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有許多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課後常常要進行小結。看看這節課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合適?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了;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是否充實,信息量夠不夠;觀察實驗的內容安排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正確規范,實驗結果能否說明問題,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是否充分……等等。在這基礎上對原教案進行必要的修改或補充,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不少教師的教案,通常還設有課後分析一欄,以不斷總結和提高。
3.教案在評估教學、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教學經驗上也起重要作用
我們在開展研究課、觀摩課、評優課時,都離不開教案。作課的教師需要編制教案,供聽課人研究、學習之用;評價課堂教學時,也需要以教案為參考進行評價。在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特別是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時,也離不開對他們的教案的研究、學習,有時也可以整理、編篡他們的教案供人們學習、借鑒。老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教案選本身就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教師之間,也可以通過教案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綜上所述,教案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寫好每一節課的教案。
二、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形式和繁簡程度雖然不同,但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課題、教學目標,課的類型,教學用具(包括掛圖、模型、觀察實驗材料、儀器設備、視聽用具等),教學方法,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板書提綱,課堂練習,課後分析等。其中,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它包括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或引言),傳授新知識(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或課堂練習),布置作業(包括動手做的小實驗)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們有了不少的創新,不局限以上這幾個環節,但是對新教師來說,這幾個環節仍是教學過程中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在編寫教案時是不應缺少的。下面對這幾個環節作些簡要的敘述。
1.組織教學
這一環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主要考慮學生是否已做好了上課的准備,學慣用具是否備齊,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當然,組織教學應貫穿全課的始終,在演示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觀察實驗等都要注意組織教學。
2.復習舊知識
復習舊知識要根據新課的內容,重點和難點來確定,或者依據學生對上一節課重點內容的掌握程度來確定復習的內容。方法上可以通過提問,或通過課堂小測驗,或操作和分析一些小實驗等。也可以作為導入新課的一種形式。
3.傳授新知識
傳授新知識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創造條件,增加觀察實驗的內容,提供一些新材料供學生分析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動腦、動手,達到「學」與「思」並用,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使他們學習生物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這樣,傳授新知識已不是教師的單一講述了,而是把知識、技能、能力、科學方法訓練,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了。例如,在高中生物講到無氧呼吸時,教師設計了酵母菌的酒精發酵實驗。取一個三角燒瓶,其內裝入10%酵母培養液和5%葡萄糖溶液(比例為1∶5),再倒入少量石蠟油以隔絕空氣。燒瓶口用有孔膠塞密封,塞孔插入玻璃曲管,曲管的另一端通入裝有碳酸鈣溶液的試管中,管口亦加膠塞塞好。置該裝置於37℃溫度下,觀察實驗現象。並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結果。在這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再作補充性講述。實踐證明,通過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得出結論,這種學習新知識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知識學得活,掌握得牢,既減輕了負擔,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4.鞏固新知識
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復習與檢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鞏固新知識並不是把講授的新知識簡單地重復再現,而是抓教材內容中最重要、最關鍵內容,通過提問,或者結合直觀教具,或提出一些富於思考又聯系實際生活或生產實踐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以幫助他們掌握理論知識,並加以擴展和運用。例如,在學習了根對水分吸收這一知識後,可以提出「鹽鹼地不經改良為什麼不宜種莊稼」,「一次追肥過濃對作物生長有什麼危害」等問題加以鞏固。當然也可以通過課堂反饋練習,填寫實驗報告冊,閱讀課文等不同形式來進行。
5.布置作業
適當留些課外作業,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對高中學生來說,可以留些書面作業,或看點參考資料,分析設計一些簡單的生理實驗,作些遺傳學、生態學方面的調查等。初中學生以多留些動動手、動動腦的小觀察,小實驗為宜。例如,採集一些葉片,觀察一些小動物的生活環境,測測心率、脈搏、血壓等。總之要有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而不是加重學習負擔。
不同類型的課,有其不同的結構,教學環節有所不同。總 之,在編寫教案時,要從教師、學生、教材、教法四方面綜合考慮來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案的編制
編制教案是教師的一種辛勤勞動,每份教案都凝集著教師的心血。編制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編制教案一般可分為二大階段,一是准備階段,二是文字的編寫。
1.編寫教案前的准備
編寫前的准備工作很多,包括鑽研教學大綱,閱讀、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准備教具和實驗觀察材料,閱讀有關的教學資料等諸多方面。有的內容在本書的另幾講里已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但仍需強調一下。
(l)深入鑽研教學大綱(或稱為課程標准)
大綱是教案編寫的依據,鑽研大綱就是要了解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明確單元的知識點及認知層次,了解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內容,課時安排等。從而知道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全書中的地位,為編寫教案打下了基礎。
(2)分析教材
課前,教師在通讀教材,了解全書的知識體系及知識內在聯系的基礎上,要對本教案所涉及到的章、節教材進行精讀,並進行深入的分析,弄清本課的知識結構、層次,包括具體的知識點和認識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考慮安排哪些觀察實驗的內容,以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通過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藍圖已經形成了。
(3 )閱讀教學參考資料
教學參考資料包括與教材配套的教參;有關的報刊、雜志、書籍;中學優秀生物學教師的教改經驗或科研報告,優秀教案選;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動態或成果;國內、外應用生命科學技術在工農業、醫葯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和具體事例。廣泛閱讀和收集這些資料將會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課講得更生動、更聯系實際。但應該注意切不可在鑽研大綱、分析教材之前先忙於尋找資料,更不能利用資料去拼抄教案。
此外,對實驗課教案的編制,或有觀察實驗項目的課,還要准備好觀察實驗的材料,對實驗程序要親自操作一遍,在此基礎上才能編寫實驗教案。
2.教案的編寫
在經過認真的准備之後,通過文字加工寫成教案是編制教案的最後一步。教案的書寫形式可有多種,概括起來主要分三類:文字式、表格式和程序式。這樣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可以結合在一起。例如,文字式教案有時也插入表格,程序式教案中也有文字說明等。此外尚有其它的形式,如有的教師創造出五卡式教案等。但是,形式要服務於內容,要能夠反映出上課的過程。
(l)文字式教案
這種教案主要是運用語言文字把教學過程表示出來。它也有詳略之分。詳細的教案通常把教師在上課時要說的每一句話,要做的每一件事(如演示什麼教具,提問什麼問題,板書什麼內容……等)都按上課的進程寫出來,就象一份詳細的講稿一樣。
(2)表格式教案
這種教案主要是通過表格的形式把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分別列出,使人一目瞭然。表格的項目和形式也可以有不同,
G. 五年級課文《推敲》的教案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後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麼?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麼?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後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麼?怎麼說?
賈島說什麼?怎麼說?
演後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麼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換成「找」行嗎?為什麼?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闖」換成「走」行嗎?為什麼?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