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漁父教案課件

漁父教案課件

發布時間:2021-02-16 00:58:20

❶ 誰能幫我找一下人教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8課三國鼎立的教案!急求!!!!!

第18課三國鼎立

◎彭志文主講◎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過本課的學習,提高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同時,通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描述的情節的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文學創作的分辨能力。

通過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歷史作用。通過對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教材分析和教學計劃】

一、重點和難點本課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本課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戰:公元200年發生的官渡之戰,是割據北方的曹操和袁紹兩個軍閥之間為控制北方地區進行的重要戰役。袁紹的實力優於曹操,但曹操順應人民希望安定的願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勢力迅速壯大。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處於有利的地位。經濟上,採取了恢復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能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發生的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官渡之戰以後,曹操陸續消滅一些軍事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此時,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是為了乘勝消滅江東的孫權和依附荊州勢力的劉備,統一全國。劉備採納諸葛亮的建議,聯合江東的孫權。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這場戰役使曹、劉、孫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從三方面分析;第一,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第二,曹操的驕傲自滿情緒;第三,孫劉聯軍正確的戰術。最根本的是,當時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曹操統一北方後,北方的社會經濟尚未得到恢復和發展;劉備還沒有自己鞏固的地盤,孫權的江東也剛剛在開發之中。無論統一的經濟基礎,還是能夠完成統一的力量對比條件,都尚未成熟。這是最根本的一點。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戰以後,曹操被迫退據北方,重新積蓄力量;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得到兩湖大部分地區,後來又得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曹操的兒子曹丕在洛陽,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劉備和孫權也先後稱帝、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過渡階段。並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採取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這就為日後的統一準備了物質條件。

【學法指導】

1.學習本節內容時,引導學生要注意將歷史的真實情況和自己以前從小說或電視劇中了解到的有關三國的故事進行比較,分辨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經過藝術加工了的。

2.透過現象看本質。本節課許多歷史現象,要引導學生分析歷史現象背後所反映的本質的東西。如:袁紹的一個謀士許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紹和曹操對人才的不同態度,也反映了曹操善於抓住人心的特點。再聯繫到曹操恢復北方經濟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勝人一籌的政治家品格。

3.分清主要與次要。學生在分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勝敗原因時,會發現許許多多的因素。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可讓學生對諸多因素進行比較,看看是哪個因素決定著其他因素,找出這個決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戰爭勝敗的最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動畫影片導入的方式。

1. 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之間的戰爭,袁紹是採取攻勢的一方。他進攻的目的是直搗許都,劫奪漢獻帝,企圖通過進攻曹操心臟而迫使曹操中途堵截,最後達到消滅曹操的目的。袁紹當時有「精兵十萬,騎萬匹」(《後漢書_袁紹列傳》)。曹操的軍隊最多不超過三四萬人。200年初,袁紹大軍開到黃河北岸黎陽,從這里派大將顏良率軍渡過黃河,包圍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曹操採取聲東擊西之計,領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紹中計,大軍西調,准備堵擊曹軍。曹操卻立即調頭東向,率輕騎前往白馬解圍。顏良被殺,袁軍幾乎全軍覆沒。袁紹不接受教訓,下令全軍渡黃河,直撲延津。曹操一邊撤退,一邊故意將輜重丟棄路上,引誘袁軍四散搶奪,趁機反擊,打敗袁軍。袁紹另一員大將文丑被殺。白馬、延津二戰,是官渡之戰的前哨戰。鑒於敵強我弱的形勢沒有根本改變,曹操決定誘敵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線設防。袁紹自恃兵多糧足,自延津南下。雙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糧缺,應該速戰。在得到袁紹軍糧在烏巢的確切消息後,曹操親自帶領5000步騎兵,打袁軍旗號,穿袁軍服裝,夜行軍混過一道道袁軍防線,直插官渡東北方、袁軍之後的烏巢,將袁紹軍糧全部燒光。袁軍人心動搖,不戰而亂。曹操全軍進擊,大獲全勝。黃河以南袁軍7萬人全軍覆沒,袁紹丟棄大批珍寶,只帶800騎兵渡過黃河。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袁紹從此一蹶不振。

分析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少勝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再適當加以引導,歸納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當時的歷史條件對戰爭勝負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2.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主要的割據勢力還有長江下游的孫權,長江中游的劉表(及劉備),長江上游(益州)的劉璋。曹操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全國。其時劉表病死。劉表少子劉琮繼父職,背劉備降曹。劉備處境極其困難。劉備自樊城(圖中襄陽)敗退到樊口,兵力只有一萬多人。曹軍,包括新收降的荊州水軍,總數二十多萬人。劉備派諸葛亮東下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見孫權,要求聯合抗曹。孫權在曹兵壓境的生死存亡關頭,決定抵抗,派周瑜率領三萬人,沿江西進,聯合劉備抗曹。周瑜指揮軍隊,初戰赤壁,就打敗了曹軍先頭部隊。曹軍從赤壁(長江南岸)退到北岸烏林。雙方在赤壁、烏林一帶隔江對峙。曹軍有明顯弱點:北兵不服水土,發生疾病;北兵多不習水戰,所有船艦都以繩索連結一起;曹操本人又驕傲大意。周瑜利用曹軍弱點,派大將黃蓋詐降。曹操輕信,登上戰船,等待黃蓋來降。時值初冬,東南風驟起。黃蓋率領十艘大船,上面裝滿乾柴、浸透油脂,外面用布幔蓋好,後邊掛上靈便的小船,順風直撲曹軍水寨。黃蓋和吳軍跳上小船,配合後邊跟進的吳軍進攻。剎那間,風大火猛,不但曹軍水寨變成一片火海,就是岸上的陸寨也被風火燒著。結果,曹軍遭到慘敗。曹操率領少數敗軍退回北方,一時無力兼並孫、劉兩家。孫權繼續據有江東,勢力還有所發展。劉備也乘機佔有了荊州(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並進而奪取了劉璋的益州(今四川)。從而形成了曹、孫、劉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3.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戰役。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一時無力南下,便向關西(潼關或函谷關以西地區)方面發展勢力。劉備在荊州站住了腳,得以向益州地區進軍。孫權在江東的統治進一步穩固,便向嶺南地區擴張勢力。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222年,孫權也稱王,國號吳,後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最後形成。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國鼎立形勢圖》以外,可再歸納、概括三國鼎立的重大歷史事件,設計兩幅「三國鼎立」圖,向學生展示。圖如下:4.講述三國統治者注意發展社會生產時,應突出強調魏國的水利、蜀國的絲織業和吳國的造船業,尤其是吳國派船隊到達夷洲等。不需要增加其他資料,以免增加學生負擔。

問題探究動腦筋1.右邊是明朝人畫的有關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幅畫。根據你平時知道的三國故事,看看畫中的人物都是誰?他們去做什麼?這里還有個成語故事,誰能說得出來?

畫中的三個騎馬者是劉備、張飛、關羽,後面還跟著一個挑著擔子的隨從。他們是去拜訪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這個成語故事就叫作「三顧茅廬」。

2.請您想一想,交戰雙方的兵力對比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唯一因素嗎?為什麼?

人心的向背,戰爭的性質,地形的利用是否合理,天氣狀況是否對戰爭有利,將領的決策與指揮得當與否,軍隊是否英勇善戰,武器的優劣等,都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

3.老人說:「古人說,孫劉聯軍能在赤壁大敗曹軍,是『天實為之』。因為那時曹軍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東風,這都是天意。」小孩說:「不對!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慣南方生活,容易得傳染病,這不是天意。」你怎麼看?那晚恰好又刮東風是怎麼回事?

古人所說的「天實為之」,把孫劉聯軍戰勝曹軍歸結為天意,那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赤壁之戰當晚颳起東風,為孫劉聯軍火攻曹軍,提供了方便條件,這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驕傲輕敵,麻痹大意,加上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傳染病,這就埋下失敗的禍根。因此,曹軍的失敗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相作用的結果,而必然性占據主導的地位,是導致曹軍大敗的主要原因。

活動與探究1.找一找:右邊的地圖上有錯嗎?如果有,看誰能把錯都找出來!

圖上所標魏國「曹操稱帝,221年,長安」,錯了,應改為「曹丕稱帝,220年,洛陽」;蜀國「諸葛亮稱王,220年」,也錯了,應改為「劉備稱帝,221年」;吳國「孫權稱帝」,應改為「孫權稱王,都城「赤壁」也不對。

2.比一比:右邊是根據《三國志》等史書整理出來的一些數據:……(1)將有關數據填入三國實力對比表。(2)根據表的統計,三國中哪一國的實力最強?哪一國的實力最弱?

(表略)

魏國實力最強,蜀國實力最弱。

3.看圖分析。

(1) 從畫像上看,諸葛亮的年齡大。(2)文藝作品從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發,可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進行虛構。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與歷史的實際情況往往會不一樣。

❷ 屈原列傳 課件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屈原列傳《史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列傳(節選)》譯文

屈原,名平,是楚國王族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辭令。對內同懷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楚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為官,想爭得楚懷王的寵信,內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派屈平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平起草還沒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奪取,屈平不給。上官大夫就在懷王面前講屈平的壞話,說:「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沒有誰不知道的。每當一項法令制度定出來,屈平就誇耀他的功勞,認為『除了我就沒有誰能制定得出來』。」懷王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平。

屈平痛心懷王耳聽是非不清,讒言和諂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惡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為朝廷所容,因此憂愁深思,寫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們處境艱難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勞累、辛苦、疲倦、困憊時,沒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慘、驚懼時,沒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盡忠心和智慧來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離間,可以說是處境非常艱難了。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平作《離騷》是由怨憤引起的吧。他遠古稱頌帝嚳,近古稱道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周武王,用這些來諷刺楚國當時的政事。他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治亂的規律,無不透徹明白。他的文筆簡約,他的言辭含蓄,他的志趣高潔,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辭表達平常的事物,但含義卻很重大;列舉的事例雖近在眼前,但表達的意思卻極為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超脫於塵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個潔白乾凈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們推論他的這種志趣,即使同日月爭光也是可以的。

屈平已經被免去官職,後來秦國想攻打齊國,齊國跟楚國合縱親善,秦惠王很擔心,就叫張儀假裝離開秦國,給楚王奉獻厚禮,呈獻信物,表示願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合縱親善,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絕交,秦願意奉獻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地方。」楚懷王心貪而聽信了張儀的話,就同齊國絕交了,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騙楚使說:「我與楚王約定只割讓六里的地方,沒有聽說有六百里。」楚國的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楚國告訴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討伐秦國。秦國出兵迎擊楚軍,在丹水和淅水一帶把楚軍打得大敗,殺八萬人,俘虜楚國大將屈匄,於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土地。楚懷王於是全部發動國家的軍隊,深入到秦國境內進攻秦軍,在藍田展開了激戰。魏國聽到了這個消息,乘機偷襲楚國,一直到達鄧縣一帶。楚軍懼怕,從秦國撤退回來。而齊國終究因為憤恨楚王而不救助楚國,楚國處境極為艱難。

第二年,秦國割讓漢中一帶的地方給楚國來講和。楚王說:「不願意得地方,願意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了說:「用一個張儀抵漢中地方,請您讓我到楚國去。」到了楚國,又用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權的大臣靳尚,讓他在懷王的寵姬鄭袖的面前編造謊言。懷王居然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候,屈平已被懷王疏遠,不再在原來的職位上,出使到了齊國;回到楚國以後,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後悔,派人追趕張儀,沒追上。

在這以後,諸侯聯合起來攻打楚國,把楚國打得大敗,殺了楚國的大將唐眛。

這時秦昭王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晤。懷王想去,屈平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麼能斷絕同秦國的友好關系呢!」懷王終於去了。進入武關,秦國埋伏軍隊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來強求楚國割讓土地。懷王非常氣憤,不答應。逃跑到趙國,趙國拒不收留。又到秦國,終於死在秦國,後來才弄回來葬在楚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用他的弟弟子蘭做令尹。

楚國人抱怨子蘭,因為他勸說懷王到秦國去卻沒有回來;屈平始終憎恨子蘭,雖然被流放,仍眷戀楚國,惦記懷王,沒有忘記楚國和懷王,希望返回朝廷,盼望懷王能幡然醒悟,世俗的陋習能全部革除。他愛護國君、振興楚國而一反楚國衰弱局面的意願,在《離騷》這篇詩歌中再三表露出來。但是終究沒有辦法,所以不能回到朝廷。終於由此看出懷王終究沒有悔悟。

一個國君無論他是愚昧還是聰明,賢能還是不賢能,沒有不想尋求忠臣、任用賢良來輔佐自己的;可是亡國破家的事件一個連著一個,而聖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國家卻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過,也許就是因為人君所認為的忠臣並不是真正忠誠,所認為的賢臣並不是真正賢明啊。懷王因為不知道忠臣的區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平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果,軍隊遭挫敗,國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這就是懷王不了解人所招來的禍患啊。

令尹子蘭聽說屈原憎恨他,非常憤怒,終於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的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很惱怒,把他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散著頭發,在水邊一面行走一面吟唱,臉色憔悴,身體和相貌都像乾枯的樹木一樣。有個漁父見到,便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里?」屈原說:「整個社會都污濁,我一人潔凈;眾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那聰明通達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而能夠跟世俗一道轉移。整個社會渾濁,為什麼不順應潮流去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昏醉,為什麼不一起吃點酒糟、飲點薄酒呢?為什麼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完頭發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上的塵土。作為一個人,又有誰願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臟物的污染呢?寧可跳進江水,葬身在魚腹之中,又怎能拿高潔的品德,去蒙受濁世的污垢呢?」他就作了《懷沙》賦。於是懷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一班人,都愛好文辭而以善於作賦被人稱贊;然而他們都只效法屈原的說話得體、善於應酬的一面,始終不能像屈原那樣敢於直言相諫。此後楚國的領土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滅了。

❸ 誰有《漁夫的故事》的完整教學設計

32* 漁夫的故事
教學目標
1.認識個生字。能正確讀「規矩、膽瓶、笑逐顏開、金幣、自言自語、披頭散發、堡壘、鐵叉、違背、解救、無惡不作、榮華富貴、倒霉、恩將仇報、起誓、簡短、口吻、下流無恥」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復述課文內容。
4.了解民間故事情節曲折的特點,學會從人物語言、心理描寫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學會從人物語言、心理描寫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本單元前幾篇課文,把我們引人了故事長廊。今天,我們再次閱讀精彩的神話故事 《漁夫的故事》,從中去獲得收獲。
2.齊讀課題。
二、明確閱讀要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默讀導語,用「——」畫出閱讀要求。師課件展示。
2.要求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給家人聽,根據以往閱讀的方法,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1)自主閱讀。
(2)四人小組內互講。
(3)選代表全班講。
三、自學生字詞、多音字。
1.四人小組交流生字音形及詞義。
2.讀小黑板上的生字詞(齊讀、抽讀、去掉音節讀)。
3.讀多音字。
sa撒網 sai塞車
撒 塞
sa撒種 sai塞北
四、梳理情節。
1.漁夫心理變化的句子,用一個詞概括。
漁夫在打魚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經歷了一次最嚴峻的人生考驗。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生死做關的困難,漁夫的心理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討論,並領會情節的曲折性。
生:漁夫先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撒網,撈到一個可賣十塊金幣的膽瓶,解決了生計問題而高興。當他遇到了凶惡的魔鬼,內心無比害怕之後,又鎮定下來,按自已的計劃騙魔鬼上鉤,這里他應是自信的。最後,漁夫處置凶暴的魔鬼的態度非常果斷,堅決不受魔鬼的誘惑。
五、研習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個性。
提示:你現在正扮演誰?縮短本人與文中角色的差距。
2.表演:漁夫與魔鬼斗爭的過程。
3.評議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現如何?
生:我覺得「漁夫」在與「魔鬼」說話時,應該用顫抖的聲音表示自己的害怕,並且加上表情動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哆嗦等;最後與瓶中的魔鬼說話時,應十分果斷,沒有絲毫的猶豫,要有斬釘截鐵的感覺。
4.概括人物性格:從漁夫和魔鬼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有什麼不同的性格? (學生討論,板書)
六、想像描述。
1.「假如漁夫在第三個世紀救了魔鬼」,請據此設計一段話。(學生構思)
2.學生交流,選取典型例子,評議哪一例更加合理。
七、深入探討。
1.出示多媒體閱讀要求:認真默讀課文,看看在比自已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為什麼這樣做?漁夫用什麼救了自己?
2.默讀思考(給一定的讀書時間,教師與生探討)。
3.四人小組討論(要求:組長管理,教師參與)。
4.集體討論,充分發表意見。
漁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戰勝了魔鬼。(板書)
5.讀第3意義段。
八、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表演、評議、想像,認識了漁夫這一勞動人民的代表勇敢、機智、誠實的性格,並領會了民間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的特點。
九、讀《東郭先生和狼》,認識魔鬼的本性。
課外拓展:
l.回去任講一個故事給家人聽。
2.讀《一千零一夜》。
板書設計:
32*漁夫的故事
漁夫 捕魚撈到黃銅膽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殺漁夫 恩將仇報
漁夫 引誘魔鬼入瓶 用智慧戰勝魔鬼

閱讀全文

與漁父教案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