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好一點的如魏書生等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實錄視頻呢最好能夠告訴我下載地址……謝謝!
方正陽光學堂
㈡ 語文教學研究專題,提供一個課堂教學案例或教學實錄,並結合這個案例或實錄,談談新課程實際背景下的個人
現在,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已從思想意識上摒棄了從前那種完全以老師為主導的,以照本宣科念講義為主的滿堂灌式的俗稱「填鴨」的教學理念、方法和行為,正積極尋求且正在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或曰嘗試教學法,或曰啟發式教學法,或曰導讀式教學法,或曰學導式教學法,等等。但無論何種說法稱謂,其本質和流程是一樣的,即首先由教師出示學習目標安排學習任務(即出示問題),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整體提示點撥或面對面的個體輔導下,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最後學生回答問題發表看法師生共同總結。
這種教學方法與從前完全以教師這為主體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相比,自然前進了實質性的一大步,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但也存在著諸多缺陷,成為制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瓶頸。
其諸多缺陷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教學方法機械單調。這種以教師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模式的教法得到認同和推廣後,教師們課課用日日用,日復一日用,年復一年用,時間久了,難免給人以千課一面單調呆板之感,嚴重違背學生接受認知的規律,使學生產生感覺疲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大打折扣。
單一教學模式完全忽略了語文閱讀教學媒介——每一篇課文的體裁、內容、深度和學習要求都不相同這一現實,沒有做到因「材」因「教材」施教,違背了語文教學規律,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物極必反,教師之中出現了不敢講尤其不敢多講的現象,當細講的不細講,當深講的不深講,害怕一不留神被扣上「填鴨」的罪名,因而影響到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系統把握,也使教師失去了示範、拓展作用和感染熏陶功能。
在單一「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既不敢多講,又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自由閱讀和積累,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視野、閱讀數量和語言積累。不能靈活機動地開展活動,進行小型寫作訓練等,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鍛煉和激活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讀完《語文教學專題研究》一書後,產生了關於語文課堂閱讀方法多樣化的幾點思考:
1、無論何種語文教學方法,無論其是怎樣地優秀,均不可能適應每一篇課文,每一班學生,每一節課。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必須因人因文因時而異,必須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走靈活多樣化道路。
2、即使是課堂閱讀教學,也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內容自定,方式自選,教師可只保留建議權,並可只起到釋疑解惑類似網路全書的作用。
3、偶爾來點兒「填鴨」,如開辦文學或語文講座,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必須的。比如用藝術的語言精彩點評一首詩詞或一篇散文,或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語文知識,類似於央視百家講壇節目,給學生以完美的示範,藝術的熏陶和系統知識的講解,也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4、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下,也應靈活多樣大膽創新,如可隨機開展活動,可將教學地點由室內改為室外,等等。
5、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課程資源,如遠程教育資源,媒體資源,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等。
這是時下最盛行的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名稱眾多,五花八門。或曰啟發式,或曰點撥式,或曰學導式,或曰導讀式,或曰問題式,或曰嘗試式,等等等等。僅從其極其相似的名稱就不難看出,萬變不離其宗,這種種說法均是換湯不換葯,其核心理念和實際教學流程模式幾乎一模一樣,在不少教師的思想觀念和實際操作中,已凝煉簡化為「示題——點撥——探究——回答」這一簡單機械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無論內容,無論對象,不厭其煩,反復使用,既不符合因「材」施教,即因教材因課文施教的原則,也不符合因「材」施教,即因學生因教學對象施教的原則,更不符合學生接受認知的規律,極易使學生產生感覺疲勞而興趣銳減。因此,急需在「教師輔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總的理念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尋求新的形式,添加新的因素,從而衍生創造出各種豐富多彩新鮮活潑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中,因文而異,因人而別,正確選擇,機動採用,從而使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常教常新,並適合每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和對象,激活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課堂中,老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靈活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2、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隨機開展活動。
3、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寫合理地寫。
4、將現實生活引入課堂閱讀教學。
5、室外閱讀教學。
6、學生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
7、針對不同的情況在不同的時機以不同的方式點撥。
8、在教師點撥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要准。
㈢ 求 魏書生的一節課 例
魏書生的一節課
有教育專家曾這樣說,一個教師或學生,如果沒有聽過魏書生的課或報告,那真是一生的遺憾。現引一節課的課堂實錄:
聽說魏書生來上示範,一大早,一間容納200人的大教室里,已經座無虛席。教室前排坐著40名初三學生,他們要聽魏書生一節高一的語文課。
「我和大家一樣,就是個普通老師。」這是魏書生的開場白,「我教書,其實教得很少,只是教學生高高興興地學習,當他們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地學習時,自主性和自信心無形中就提高了。」
盡管聽他這么說,起初仍覺得一頭霧水。你看他,既沒有教案,也不用課件,甚至連教材都不多看,憑什麼上課呢?何況他和學生又素不相識,這課堂效果會好嗎?
一上課,魏書生先不講課文,而是和學生商量:「我出一個題目,大家口頭作文,願意嗎?」「願意。」學生都挺新奇。
「好,請大家說說生活中的一個人,一想到他就來勁,就覺得樂觀向上,這就叫『精神充電』。給你們三分鍾時間,暢所欲言。」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魏書生走到他們身邊,傾聽著,詢問著。當大家安靜下來,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對自己崇敬的人,老師希望你們多讀他的傳記。有些人,你讀一輩子都讀不完,越讀越深,讀著讀著,他的人生閱歷就變成你的了。」
口頭作文過後,教室里的氣氛也活躍了。魏書生繼續和學生商量:「你們學文言文還是現代文?」「現代文。」大部分學生回答。
「那我就講文言文。」這一回,魏書生卻沒有順從「民意」,「文言文既然編入教材了,你怨它、煩它、恨它,也得學啊。人生中有很多事是你沒法自己選擇的。這時候,你只有選擇自己的態度,高高興興地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下面,請打開第四冊,翻到第18課。」
「哈哈。」學生們樂了,毫無怨言地按魏書生的指點,翻到《晏子治東阿》這篇課文。
總算言歸正傳了,魏書生還沒有講課文的意思:「老師想請教大家,學一篇文言文,第一,最應該做什麼;第二,你最喜歡做什麼?」他挑了三個學生到黑板前作答,然後讓其他學生齊讀課文。學生讀完一遍,他只是糾正了幾個讀音,並不過多講解。在品味文章前,強調了兩個特殊句式的用法。
黑板上,三個學生答案寫好了,有兩個最感興趣的是品味文章,另一個認為應該弄懂字詞句。「看來大部分學生對字詞句沒問題,老師就不多講了。」魏書生來了一招「順水推舟」,既不解釋字詞,也不逐句講解,只是在品味文章前,強調了兩個特殊句式的用法。
說是品味文章,仍然是魏書生問,學生答。大部分的問題,學生們脫口即出。碰到較難的問題,他稍作停頓,學生們小聲商量過後,很快也就有了答案。一連串的問題回答完畢,對文章的脈絡和層次,學生們已經瞭然於胸。隨即,魏書生讓大家再次齊讀課文,揣摩人物的語氣情態。這一次,學生們的聲音洪亮,情緒高漲。學習文言文居然如此簡單,這讓他們感到由衷的喜悅。
整篇課文學下來,除了幾處關鍵的點撥,魏書生絕少講解,始終在領著學生自學。看似簡單隨意,實則收放自如。只有到了篇末,他才由晏子的為人引申開去,闡明文章的微言大意:「晏子這個人,一生生活節儉,深受孔子尊重。連司馬遷也曾說過,如果晏子還活著,他情願為晏子趕車。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有這樣非常正直、善良的人,他們自覺地追求真理,追求老百姓的利益,無愧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講到這里,魏書生看了看手錶:「嗯,還有兩分鍾下課,咱們來看課後的練習題。」學生們掃了一眼,驚喜地說:「老師,我些題我們都會,不用再說了。」原來他們發覺,魏書生在學課文時著重強調的知識點,正和這些練習題一一對應著。
該下課了,魏書生意猶末盡:「老師最想告訴大家的是,晏子在那樣混亂的環境中,依然能夠獨善其身,決不同流合污。我們現在的環境多好啊,如果每個人都堅守內心的真和善,那該多麼幸福啊!」
實際上,除了做人的道理,這節課留給學生們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這節課使我知道,語文課還有更新、更活的教法和學法,除了咬文嚼字以外,我們更應深入文本,探求其中的思想啟示。」一個學生說。「一上課,老師讓我們口頭作文。這使我意識到,培養能力要從細節開始,不要忽略小的事情,一點一滴地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獲。」另一個學生說道。還有的學生從魏書生的言行中獲得感悟:「魏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很多事是自己無法選擇的,當你不得不做的時候,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愛上你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好。」
㈣ 魏書生教學方法100例
學習歸納魏書生的三種教學方法
魏書生老師在教改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中心,重觀科學與民主,創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
六步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六點。
一、定向。就是確定這一課的學習重點。例如講《桃花源記》一課,生字有哪幾個;詞,虛詞「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詞意的不同;句,這一課的省略句式比較突出,列為重點;譯,哪一段是重點。還要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里所表達的政治理想以及這種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學。學生把課文通讀一遍,逐段翻譯。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決。
三、討論。前後左右每四人為一組,把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互相討論;討論也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答題去解決。
四、答題。也是立足於由學生自己去解答疑難問題。由每個學習小組承擔回答一部分問題,如第一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難問題,第二組回答第二段。這樣,疑難之處越來越少。然後由教師回答解決剩下的疑難問題。
五、自測。根據定向指出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後的自我理解,由學生擬出一組十分鍾的自測題,由全班學生回答,自己拿出紅筆來評分,自己檢查學習效果。
六、自結。下課前,每個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口頭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學習過程和主要收獲,再不同類型的學生中選一兩名單獨總結,使學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時的反饋。
六步教學法以知、情、行、恆相互作用的規律為依據,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知,就是使學生認識求知的重要,喚起求知的慾望。情,就是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歡樂和幸福。行,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活動的方向和規則,提高效率。魏書生同志總結出的「四遍八步讀書法」包括:第一遍,跳讀。第一步記梗概,第二步記主要人、事、物或觀點。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1500字。第二遍,速讀。第三步復述內容,第四步理清結構。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1000字。第三遍,細讀。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詞句,圈點摘要,歸納中心這樣三步任務。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讀。完成第八步分析寫作特點的任務,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讀書法,旨在培養初中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 恆,就是在學習中要有恆心,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
情景教學法是其二。「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藉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像,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起到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採用「情境教學」,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一、感知——創設畫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小學語文第五冊27課《古詩二首》的「絕句」描寫了詩人杜甫的住處——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麗景色。教學時,根據這首詩的每一行寫一個景色的特點,創設出形象鮮明,色彩鮮艷,富於美感的投影片。這幅圖的景象是:兩個黃鶴在翠綠的柳林枝頭上鳴叫;一行白鷺正在蔚藍的天空中飛翔;依窗可以看見西嶺常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隻。隨著畫面的出示,教師作啟迪性的發問:作者以住處為中心,寫他屋子周圍的景色,大家仔細看看寫了哪些景色?讓學生觀察,思考。為了渲染氣氛,激發情感,藉助音樂的藝術功能,同時播放「絕句」的配樂詩朗誦錄音。隨著悠揚的樂曲聲,又操作黃鶴在柳林枝頭歡歌跳躍和一行自駕飛上藍天的復合片。這樣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學生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草堂,感受到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課文,領會感情。講讀時,抓住圖文相通之處,從圖導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加深對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讓學生產生真情實感。講演「兩個黃鸝鳴翠柳」時,教師一邊藉助生動的文學語言描述:兩只羽毛鮮艷,小巧玲瓏的黃鸝,它們在柳樹枝頭,時而輕快地跳躍,像在歡樂舞蹈,逗人有趣;時而縱情地歌唱,以彈琴奏樂,悅耳動聽。這時間學生:「詩中哪一行描寫了這種情景呢?」對話音剛落,學生齊聲回答:「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了加深對詩句的領會,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誰能用一句話把這一行意思講出來,要說得清清楚楚。一個學生說:「兩個黃鸝在柳林上唱歌。」教師肯定這位學生說得好,接著教師又提出:「誰能說得再好一點呢?另一個學生馬上說道:「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唱著悅耳、動聽的歌。」教師加以表揚:「說得真好!這個景色實在太美了。好,把這很美的景色讀出來」。隨後,教師指導學生讀好這首詩。這樣,從圖導文,啟發學生想像,逐步加深了對詩句的領會、理解。
三、深化——再現情境,豐富想像,深化感情。《古詩二首》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把壯麗的長江三峽,雄偉的氣勢用28個字寫出來了。教完講文後,教師安排了兩項練習,一是讀,二是說。教師要求學生一邊看幻燈片,一邊把它讀出來;這時,教師操作舟行三峽的投影連續片,學生邊看、邊讀,隨著投影片的遷移學生讀道: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之後,要求學生一邊看幻燈,一邊把它描述出來。一個學生隨投影片的移動,對不同的場景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早晨,離開了彷彿在雲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來,聽到兩岸不停啼叫的猿聲,輕快的小舟已經過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採用情景教學是否會削弱「雙基」教學呢?體會是:運用的得當,更有利於進行字、行、句、篇的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是在古典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收效尤甚,關鍵在於教師精心設計畫面,備好情景教學課,切忌粗製濫用,或畫蛇添足。
學導式學學法是其三。 學導式」教學法的基本結構如下:
1.學生略讀課文、講義,嘗試練習,初步體驗一下所要求的操作,發現新知識和疑難之處,反映給教師(這一步可以在上課之前的課前預習階段完成。如果每節課以45分鍾計算,也可以在這一堂課的、頭3~5分鍾進行;或者在前一次課的後面3~5分鍾進行這一步)。教師在收集了學生的疑難問題,了解了學生的預習和自學情況、初步操練的體驗之後,再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示要領,交代重點思考的問題或作出示範操作,供學生模仿。同時,可向學生提出簡明扼要的有關這一學習單元或這一堂課的基本要求(教師的這些工作內容,可用3~5分鍾進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課上利用下課之前的部分時間完成),要求學生獨立去獲取答案。
2.學生明確了這一堂課的學習目的與要求各自帶著思考題去深入自學或操練,第二次提出自己經過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領的問題或疑難之處(這些也可以在課前預習時進行),向同學請教或反映給教師(一般可用3~5分鍾時間)。
3.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前後坐位或4~6人一個小組。互相討論研究,交流心得體會,教師巡視並聽取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注意學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鍾時間)。解決不了的疑難第三次向教師提出或由教師就近隨時個別輔導答疑。這時的疑難問題已為數甚少,確實是學生經過了一定努力仍然難以獨立解決的重大難題或關鍵環節。
4.教師抓住關鍵性的重大難點和本課的教學重點,加以精講,再把學生正在掌握的知識、技能、技巧與開發智能的進展情況加以講評。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師要講清它的來源,說明它的性質,並舉例說明它們的應用。對並列的概念,可以只講清一個,以便引導學生去舉一反三。避免「抱著學生走路」。同時,交代並引導學生在課後去閱讀必要的課外參考資料,這是教師在以45分鍾為例的一節課中,集中講解重點內容,解除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示範演示的階段。這一階段一般可用10~15分鍾。如果加上在上課的開頭階段教師提示要領,交代重點思考的問題或作示範操作,提出這一節課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鍾。「學導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一節45分鍾的課上面向全體學生所佔用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鍾。主要由教師或學生分別佔用課堂時間的比例大體為四比五,也就是說,主要由學生進行獨立活動的時間一定要多於主要由教師進行引導、講授、示範的時間。同時,在教師進行引導,講解和示範的時間里,也要伴隨著每個學生的注意觀察,認真思考,記憶,想像的智力活動和簡易的模擬動作,教師也要著眼於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以盡量飽滿的情緒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去開發自己的智能。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也必然伴隨情感、意志等相應能力的發展。
5.教師有計劃、有重點、有選擇的提問,檢查學生當堂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的情況,作出必要的評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改掉錯誤,正確領會完成課後作業的要領和方法,進一步加深理解,達到記憶、鞏固和熟練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鍾時間)。
「學導式」教學法有廣泛的適應領域和適應性能,而且完全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和教學條件靈活變通的發揮效能。當然,這不是說可以把「學導式」教學法作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要採用靈活多樣的「變式」才能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採用「學導式」教學法,要經過一番逐漸過渡和師生雙方逐漸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