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大班教案科學探索靈巧的小手該怎麼寫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認識,探索圖形間的變化與關系。 2、學習使用剪刀,會沿著邊線剪出圖形。 二、活動重點: 探索圖形間的變化與關系。 三、活動准備: 1、大手帕一塊。 2、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0《靈巧的手》。 3、剪刀人手一把。 四、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 1、教師出示單色手帕。這是一塊手帕,它是什麼形狀的?下面我用這塊手帕來變魔術。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正方形的手帕橫對折。正方形的手帕變成了什麼形狀? 3、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正方形的手帕斜對折。正方形的手帕又變成了什麼形狀? 4、請個別幼兒嘗試將正方形變成其他形狀。 (二)、剪剪折折 1、請幼兒翻到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0《靈巧的手》,告訴幼兒:請用你的小手剪一剪、折一折,讓正方形紙來個大變身,看看都變成了什麼形狀。 2、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沿著實線將正方形的外輪廓剪下來。然後,把減下來的正方形按照虛線折一折,說說正方形變成了什麼圖形。 3、幼兒將折好的圖形剪開,數一數一個大圖形變成了幾個小圖形。
❷ 我們的小手真靈巧教案要規范
活動准備
教學課件,音樂磁帶(高人走和矮人走,找朋友),幼兒操作材專料
屬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游戲尋找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
活動目標
探索兩個物體和三個物體比高矮的方法。
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正確的比高矮的方法。
通過與朋友之間比高矮,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❸ 小班小手動一動語言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生活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說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裡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的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鍛煉幼兒的小手靈活性。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幼兒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數的認、讀,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會認,會讀,這5個數。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數的含義,數的認、讀,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會認、會讀這5個數。
活動准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
5、數字兒歌磁帶。
6、自製數字箱三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認識數字1、2、3
1、教師組織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長長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寬寬窄窄,胖胖瘦瘦,咕嚕咕嚕1,咕嚕咕嚕2,咕嚕咕嚕3,我們大家一起玩。」
2、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
兒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浮水上,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揚,5像秤鉤秤東西,6像口哨能吹響,7像鐮刀割小麥,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盛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像歌曲里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小朋友觀察數字形狀)
3、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麼,感知字形
4、感知數字1、2、3
分別請出大數字寶寶1、2、3(出示數字大卡片),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5、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個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並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6、游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說出數量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❹ 小班音樂《干凈的小手》教案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專:教案(教學設屬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❺ 幼兒園《有趣的小手》教案怎麼寫
1.設計思路:托班上學期的(2歲半)幼兒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期,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區別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著很大的興趣,並對五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個跟老師念兒歌並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體驗活動的快樂。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教師的教學起著引導的作用。以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訓練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雙手能很靈活的做各種動作。 培養幼兒喜歡游戲,積極的運用想像力,去創編手指動作。 3.活動准備:A、空間准備:一個寬敞、明亮、干凈的教室里。B、幼兒經驗的准備:對手部的各個手指的名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4.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訓練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協調能力。 難點:雙手能靈活的做各種手指的動作。 二、說教法學法 整個游戲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科學、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發展手部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示範法:此游戲活動的示範為教師完整的示範一次,然後再和幼兒一起作。 游戲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游戲法。「有趣的小手」游戲,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游戲中進行,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滿幻想的、充滿創造的游戲中去掌握知識、感知快樂的情緒,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三、游戲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首先叫幼兒伸出小手,並提問「你們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的每個手指叫什麼名字嗎?那小手可以做游戲嗎?」一開始以游戲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面要展開的游戲做准備。 2.老師先做一次完整的示範。 3.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坐好,把兩只手放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面向幼兒。教師問:誰的小手最干凈?幼兒同樣把兩只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一邊念著兒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問:誰的小手最干凈?幼兒同樣把兩只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說:我的小手最干凈。然後,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十個巧寶寶,(幼兒兩只小手伸出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向前,然後轉向後。) 團結又友好;(兩手相握。) 生活在一起,(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依次相對。) 誰都離不了。(兩手交叉相握。) 白天做事情,(兩手五指伸開,手心相對。) 晚上休息好。(雙手交叉放在肩上。) 大拇指睡了,(雙手手心向外,大拇指彎曲。) 食指睡了,(食指彎曲。) 中指睡了,(中指彎曲。) 無名指睡了,(無名指彎曲。) 你睡了,我也睡了。(小指彎曲,兩拳相對。)大家都睡了。(兩拳互相有節奏地對擊二次。接著,幼兒兩拳相對,放在臉的一側,幼兒閉上雙眼作睡覺狀。) 叮鈴鈴,叮鈴鈴,天亮了,起床了。(幼兒睜開眼睛,兩拳相對的放在胸前。) 小指醒了,(小指伸開。) 無名指醒了,(無名指伸開。) 中指醒了,(中指伸開。) 食指醒了,(食指伸開。) 你醒了,我也醒了,大家都醒了。(拇指伸開。伸伸手,做剛睡醒的樣子) 十個好兄弟,(兩手心相對。) 團結一條心。(有節奏的拍手三下。) 4.結束。讓幼兒自己再做一次,然後叫幼兒回家記得做給家人看,並和家人一起做此游戲。 在此游戲活動中,我始終要體現的是,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與引導者,是環境的創設者,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