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生蚝養殖網籠教學養法

生蚝養殖網籠教學養法

發布時間:2021-02-15 20:28:20

1. 生蚝的養殖技術

生蚝別名又叫牡蠣,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一、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二、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2. 生蚝怎麼養殖方法

一、插竹養殖

1、這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就是將竹子插入海底進行養殖,首先要把竹子進行處理,然後每6根竹子為一堆,整體為漏斗形狀扣在海泥上。

2、竹子長度需要控制在1.5米左右,直徑需要在10cm以上,接觸海泥的地方,需要用繩子圍繞起來進行加固,一般適合在軟泥較多、海水流動緩慢的海底養殖。

space
生蚝怎麼養殖

二、延繩養殖

1、這個是比較方便的一種養殖方式,材料為繩子與漂浮物,一般適合在比較開闊的海域養殖,而且延繩養殖對風浪的抵抗程度比較高,也適合用於外海養殖。

2、繩子兩頭需要固定在海底深處,中間可以用來養殖生蚝,中間適宜寬度為40-50米,兩邊可根據所選地址的海深,一般每隔2米放入一根繩子並配上漂浮物,繩子適宜長度為3-5米左右,平時需要經常檢查繩子是否交織在一起。

space
生蚝怎麼養殖

三、立柱養殖

1、使用水泥柱進行養殖,具有成本低、附著效果好的優勢,而且笨重不容易被海水沖動,挑選的水泥柱表面要盡量粗糙一些,高度為2米左右,直徑為30cm粗,這種規格的柱子,會使生蚝的吸附性強。

2、水泥柱在放入海底前,需要先將它放置淤泥地一段時間,這個方法被稱為養柱,能夠為剛出生的生蚝提供很好的營養成分,養柱的時候需要定時檢查,有出現傾倒的要及時扶正,水泥柱養殖適用於流速比較快的海底。

space
生蚝怎麼養殖

四、漂浮木筏養殖

1、漂浮木筏養殖的材料是用木頭與竹子扎在一起,然後搭配浮筒漂浮在海面,適宜的木筏規格為5×8米左右,規格太大會影響生蚝整體的品質與產量,規格太小所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

2、一般可用繩子將其固定在海底深處,避免隨海浪漂走,兩端之間還可以用繩子關聯,以防海底繩子斷了無法找到,兩個木筏之間的間距為20m左右,一般可選擇在風平浪靜的淺海進行養殖。

3. 生蚝養殖有幾種

牡蠣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牡蠣科。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據說全球有100多種,我國已報道的有20多種。人工養殖主要是以下4種:即近江牡蠣、褶牡蠣、密鱗牡蠣和長牡蠣。現將長牡蠣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長牡蠣也稱真牡蠣、日本真牡蠣,太平洋牡蠣自然分布於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種廣溫廣鹽性的內灣性貝類。它附著在退潮時露空的岩石或建築物上。我國自1979年引進養殖。 一、生活習性 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並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在遇到不良環境條件時,緊閉貝殼以度難關。長牡蠣為廣溫性貝類,在0-32℃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范圍內均有分布,鹽度低的海區生長快。牡蠣主要攝食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攝食無特殊的規律性,一般水溫在10-25℃時攝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攝食強度相對減弱。 二、繁殖特性 牡蠣滿1齡性腺就成熟開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種。長牡蠣為卵生型,體外受精。長牡蠣絕大部分為雌雄導體,小量為雌雄同體。性腺成熟時,雄性為乳白色,雌性為淡黃色。長牡蠣當自然海區水溫上升到16℃時性腺開始成熟,水溫達到24-25℃時為產卵盛期。在浙江省的樂清灣海區繁殖盛期為6-7月。牡蠣產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間進行。在水溫23℃時,受精卵經20-22小時發育形成D形幼蟲,在水溫23-26℃的條件下,D形幼蟲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幼蟲平均殼長可達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蟲出現眼點,這時應投放附著基,好讓幼蟲變態附著。 三、苗種生產 目前牡蠣養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兩種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過程有:親貝暫養與促熟,采 卵、孵化和選優,餌料與幼蟲培育,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稚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過程有:采苗場選擇、親貝性腺發育檢查、浮游幼蟲的採集和調查、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等工序。 四、養成:牡蠣的養殖方法較多,隨著養殖不斷發展,新的養殖方法和技術也不斷涌現。其中較常見的有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和立石養殖、垂下養殖等。其中垂下養殖又分為柵架式、延繩式和筏架式。不論是哪種養殖方法、方式,選擇養殖場地是關鍵,要根據牡蠣的生活習性和牡蠣對環境因子的要求並在其適應范圍之內來確定。此外,還要考慮工農業有害廢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種養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環。長牡蠣垂下式養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時疏散養殖密度,調節養殖水層,加固防颱、防沉(筏)等。 五、收獲:長牡蠣一般需養殖15-18個月可收獲。收獲時要考慮牡蠣軟體部的豐滿度及貯藏、運輸等因素予以進行。

4. 台山蚝的養殖方法

1.生蚝筏式養成
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區可作生蚝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生蚝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生蚝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生蚝和褶生蚝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生蚝,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厘米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米。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2)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 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平方米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千克以上。
2.生蚝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平方米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3.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生蚝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米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厘米,中後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生蚝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生蚝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平方米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厘米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4.生蚝投石養殖
用做生蚝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生蚝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生蚝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生蚝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米,排間距為0.6~1.5米。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5.生蚝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1)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米;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厘米,頂寬33~36厘米,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厘米。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6.生蚝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厘米,列與列之間距離1~2米。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
面互換,使兩面生蚝生長均勻。
7.生蚝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於褶生蚝的養殖。
8.生蚝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 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米,串間距0.5~1米。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5. 生蚝怎麼養殖

一、插竹養殖
1、這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就是將竹子插入海底進行養殖,首先要把竹子進行處理,然後每6根竹子為一堆,整體為漏斗形狀扣在海泥上。

2、竹子長度需要控制在1.5米左右,直徑需要在10cm以上,接觸海泥的地方,需要用繩子圍繞起來進行加固,一般適合在軟泥較多、海水流動緩慢的海底養殖。

二、延繩養殖
1、這個是比較方便的一種養殖方式,材料為繩子與漂浮物,一般適合在比較開闊的海域養殖,而且延繩養殖對風浪的抵抗程度比較高,也適合用於外海養殖。

2、繩子兩頭需要固定在海底深處,中間可以用來養殖生蚝,中間適宜寬度為40-50米,兩邊可根據所選地址的海深,一般每隔2米放入一根繩子並配上漂浮物,繩子適宜長度為3-5米左右,平時需要經常檢查繩子是否交織在一起。

三、立柱養殖
1、使用水泥柱進行養殖,具有成本低、附著效果好的優勢,而且笨重不容易被海水沖動,挑選的水泥柱表面要盡量粗糙一些,高度為2米左右,直徑為30cm粗,這種規格的柱子,會使生蚝的吸附性強。

2、水泥柱在放入海底前,需要先將它放置淤泥地一段時間,這個方法被稱為養柱,能夠為剛出生的生蚝提供很好的營養成分,養柱的時候需要定時檢查,有出現傾倒的要及時扶正,水泥柱養殖適用於流速比較快的海底。

四、漂浮木筏養殖
1、漂浮木筏養殖的材料是用木頭與竹子扎在一起,然後搭配浮筒漂浮在海面,適宜的木筏規格為5×8米左右,規格太大會影響生蚝整體的品質與產量,規格太小所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

2、一般可用繩子將其固定在海底深處,避免隨海浪漂走,兩端之間還可以用繩子關聯,以防海底繩子斷了無法找到,兩個木筏之間的間距為20m左右,一般可選擇在風平浪靜的淺海進行養殖。

6. 什麼是牡蠣吊繩養殖法

牡蠣吊水養殖法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該法優點是有較大抗風 浪能力。
養殖專方法:一是將固著屬蝸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
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厘米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兩貝殼之間相隔10厘米左右,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3米。

7. 誰能告訴我牡蠣飼養的方法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牡蠣養殖技術作者:coreone 提交日期:2006-3-29 19:34:00 | 分類: | 訪問量:345 ??一、牡蠣的養成方法 (一)投石養成法 此法適用於底質較硬的潮間帶和潮下帶,選用拳石或較大的石塊作附著基,均勻分散或成堆、成行在養成場里分散養成。目前該法已逐步被淘汰。 (二)水泥條養在法 此法是我國目前開展的最為廣泛的一種牡蠣養殖方法,其主要養殖技術為:待水泥條附苗結束後,正確掌握移養日期。為縮短養成期,移養工作應在10月1日以後開始,因10月1日後,海區基本無藤壺苗附著。爭取在11月底前結束。養成區應選擇在低潮區為宜,這樣能增長攝食時間。在多泥沙海區,要避開潮流過急處插養,這是因為牡蠣在漲、退潮時貝殼張開,泥沙灌入體內導致窒息死亡。 養成形式選定,硬底質可用單插式,軟塗底質宜用簇堆養成,因其可增強抗風力,避免底腳軟倒,且可節省勞力。 養成方法:排列要順潮向,行距間要開溝排水,這樣可減輕促淤和下陷。 (三)垂下養成法 垂下牡蠣養殖法是目前國內外牡蠣養殖的先進技術,且有養殖周期短、產量高等優點,是我國牡蠣養殖業的發展方向。現分別介紹如下: 1、筏式養殖法:此法適用於干潮時水深4米以上,風浪平靜的內灣。筏的結構大小因地而異,沒有統一規格,筏子通常用圓木和毛竹紮成有5×10米的,也有10×10米。每台筏用6-9個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並以錨或樁固定在海底。將已附好苗的蠣殼串、橡皮條懸掛在筏子上進行養成,也可在筏上吊掛裝有單體牡蠣的籠子進行牡蠣的籠養。 2、延繩養殖法(寧波市曾用本法養過):延繩系由1500股聚乙烯單絲絞制而成,全長96米,兩端打樁於海底,兩頭各為30米長樁纜(具體應以滿潮時水深2倍以上定樁纜長度),中間36米為浮綆,每隔1.5米縛一個直徑32厘米玻璃球,附著器吊距為橡皮條0.4米、貝殼串0.5米,一根延繩前者可吊91條、後者可吊73串。延繩間距為當地潮養的1-1.5倍。浮綆應與主流方面成50-60度偏角,形成拉流現象。該法優點是有較大抗風浪能力。 3、棚架式養殖:此法養殖海區要求潮流暢通,流速20-25厘米/秒,有適量淡水注入,海區餌料生物、水溫、鹽度等理化因子適宜牡蠣養成。養殖區域選擇在低潮區或小潮汛時能保持2-3米水深的區域,海水透明度在0.5米以上,塗面平坦,不能過軟,塗質為沙質或泥沙質。 棚架為兩行或多行對應平行的樹樁(毛竹、石均可)及水平敷設的聚乙烯繩(或毛竹)組成,標樁行順流設置,樁行中兩樁距離為3-4米,行與行之間的相對距離為1米左右,樁行長度根據養殖場地確定樁的長度,一般為3米,也可視灘塗底質軟硬而定,樁頭大部分垂直打入塗中,上端露出灘面0.6-0.8米,在樁頭的頂端,用240絲(股)以上的聚乙烯繩或毛竹把樁按行串連起來,樁行的兩端用斜樁將聚乙烯繩固定,構成一個固定的低棚架。 當采苗後40-45天,采苗達到生產要求後,將采有牡蠣苗的采苗器分散,移到低潮區的棚架上養成。將蠣殼采苗器的兩端分別吊掛在養殖棚架的聚乙烯繩或毛竹上,苗串平掛略呈拋物型,串與串之間距離20-25厘米,並行掛養,苗串最低點離灘面20厘米以上。 (四)其他養殖方式:目前國內開展的牡蠣養殖方法還有底播插灘養殖、灘塗播養等等方法。 二、養成管理 牡蠣養殖中經常性管理有:經常巡視、觀察,特別是在台風過後,應及時下海整理好附苗器,在水泥條養蠣過程中要減輕促淤和下陷,一般每月一次順簇腳耥溝扒泥。在垂下式養殖中,應及時清除附在筏上及附苗器上的雜質及過多附著物,發現殼串斷繩掉入泥中要及時掛好,特別要注意防止筏、繩被沖走,棚架倒塌,在台風季節前均要及時加固。 三、敵害及病蟲害 (一)赤潮:赤潮不僅對漁業,而且對貝類養殖業也有很大的危害性。產生赤潮的生物主要有環勾藻、光甲藻、角藻、多甲藻、夜光蟲等等。由於赤潮的侵襲而引起牡蠣的大批死亡。 (二)肉食性腹足類及其他敵害:紅螺、荔枝螺等肉食性腹足類對牡蠣的危害極為嚴重,而藤壺、海鞘、苔蘚蟲等與牡蠣爭奪附著器和食物,影響牡蠣的附著和生長;其他如鋸緣青蟹、蝦類和一些鱝科魚類對牡蠣的危害,也相當嚴重。 (三)菌類和寄生蟲:國內對牡蠣的病害和寄生蟲報道極少,國外報道的有:牡蠣的微孢子蟲寄生使牡蠣大批死亡,日本牡蠣的弧菌病。涉及牡蠣的牛普吸蟲病、六鞭毛蟲病等等。 (四)工業廢水污染及農葯污染:目前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許多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大海中,對牡蠣養殖造成極大的危害,另外因許多劇毒農葯的過量使用,農田中排出的水也會成為污染物之一。 對上述這些危害,作為養殖戶來說,在選址上應避開赤潮多發海區及農業廢水污染區,對敵害生物應加強管理,特別是在幼苗期間,更要及時清除附苗器上的敵害生物。 四、收獲 收獲:收獲季節一般在蠣肉最肥滿的冬、春季。收獲方法:在潮間帶用塊石、水泥條等養殖牡蠣,可在退潮時裝船,等潮漲運回岸上開殼取肉。垂下養殖的牡蠣,可將附苗器收回,運回岸上取肉。也可直接在船上採收牡蠣,單體牡蠣可以帶殼銷售。
——希望能幫助您,您如果滿意就採納我哦。謝謝

8. 蠣蝗養殖方法

人工養殖
1.筏式養成牡蠣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厘米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米。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2)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 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平方米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千克以上。
2.灘塗播養牡蠣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平方米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3.蠣、蝦混養牡蠣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米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厘米,中後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平方米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厘米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4.投石養殖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米,排間距為0.6~1.5米。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5.插竹養殖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1)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米;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厘米,頂寬33~36厘米,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厘米。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6.橋式養殖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厘米,列與列之間距離1~2米。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7.立石養殖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8.柵式養殖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 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米,串間距0.5~1米。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9. 生蚝怎麼養

牡蠣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牡蠣科。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據說全球有100多種,我國已報道的有20多種。人工養殖主要是以下4種:即近江牡蠣、褶牡蠣、密鱗牡蠣和長牡蠣。現將長牡蠣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長牡蠣也稱真牡蠣、日本真牡蠣,太平洋牡蠣自然分布於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種廣溫廣鹽性的內灣性貝類。它附著在退潮時露空的岩石或建築物上。我國自1979年引進養殖。

一、生活習性 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並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在遇到不良環境條件時,緊閉貝殼以度難關。長牡蠣為廣溫性貝類,在0-32℃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范圍內均有分布,鹽度低的海區生長快。牡蠣主要攝食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攝食無特殊的規律性,一般水溫在10-25℃時攝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攝食強度相對減弱。

二、繁殖特性 牡蠣滿1齡性腺就成熟開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種。長牡蠣為卵生型,體外受精。長牡蠣絕大部分為雌雄導體,小量為雌雄同體。性腺成熟時,雄性為乳白色,雌性為淡黃色。長牡蠣當自然海區水溫上升到16℃時性腺開始成熟,水溫達到24-25℃時為產卵盛期。在浙江省的樂清灣海區繁殖盛期為6-7月。牡蠣產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間進行。在水溫23℃時,受精卵經20-22小時發育形成D形幼蟲,在水溫23-26℃的條件下,D形幼蟲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幼蟲平均殼長可達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蟲出現眼點,這時應投放附著基,好讓幼蟲變態附著。

三、苗種生產 目前牡蠣養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兩種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過程有:親貝暫養與促熟,采 卵、孵化和選優,餌料與幼蟲培育,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稚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過程有:采苗場選擇、親貝性腺發育檢查、浮游幼蟲的採集和調查、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等工序。 四、養成:牡蠣的養殖方法較多,隨著養殖不斷發展,新的養殖方法和技術也不斷涌現。其中較常見的有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和立石養殖、垂下養殖等。其中垂下養殖又分為柵架式、延繩式和筏架式。不論是哪種養殖方法、方式,選擇養殖場地是關鍵,要根據牡蠣的生活習性和牡蠣對環境因子的要求並在其適應范圍之內來確定。此外,還要考慮工農業有害廢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種養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環。長牡蠣垂下式養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時疏散養殖密度,調節養殖水層,加固防颱、防沉(筏)等。 五、收獲:長牡蠣一般需養殖15-18個月可收獲。收獲時要考慮牡蠣軟體部的豐滿度及貯藏、運輸等因素予以進行。

10. 如何養殖生蚝

養成方法

(1)拋石適用於底質較硬的潮下帶和潮間帶。選用拳石或較大塊石為附著基,潮下帶排列一般是滿天星式,間距50—80厘米的行列式;還有間距40—50厘米,組距20—30厘米的梅花式。

(2)插竹適宜於流速緩、鹽度高、軟泥或泥沙底質的內灣。選用1—1.2米長小竹竿,經過防腐和防蛀處理,4—5支為一束,以85度偏角插入塗灘,與潮流方向平行,排列成人字形,間距1一1.2米。

(3)條石或水泥條有兩種排列形式,一種是單株直豎,每4株橫排成行,與海岸成垂直方向,一直延伸至低潮區下段,間距60—65厘米,行距1.2—1『3米;另一種是4—5株或7—8株搭排成簇,以防被激流沖毀,間距1—1。2米。

(4)筏式此法適用於干潮時水深4米以上、風浪平靜的內灣,筏的大小因地而異。筏子通常用圓木或毛竹紮成5米X10米或10厘米X10厘米大小,每筏用6—8個浮桶(每個直徑66厘米X115厘米,浮力390公斤),並以錨固定在海底,每一錨繩長度為滿潮水深的1.5—2倍,海區中設置筏子的密度為10:1,附著基懸掛在筏子上,吊距40厘米。

(5)延繩式有較大的抗風能力,適用於外海養殖。它採用1500絲聚乙烯捻成綆繩,全長96米,兩頭各30米為樁繩,中間36米為浮綆。浮綆上每隔1.4米綁一個玻璃浮子(直徑32厘米,浮力14公斤)。浮綆敷設與主流向或主風向成50—60度偏角,以防附著器互撞。延繩的間距,縱向排距20—30米,橫向排距40—50米。附著基可用水泥片、扇貝殼串,吊距50厘米。

(6)棚架式適用於灘塗坡度較小,千潮時水深2—3米,底質為泥或沙泥、風浪平靜的海區。在海底樹立木樁或水泥樁,上面用竹、木架設成柵架,柵架的方向與潮水流向成40—50度角,橫架或豎架的間距為50厘米,附著器的吊距為40厘米。


管理


拋石,著重於沖刷浮泥沉積,耙除積泥,通暢塗溝;插竹,條石、水泥條,著重於防止倒伏,一旦發現及時扶正,並適時倒置,使上、下生長均勻;棚架式、筏式、延繩式,著重於防止附著基互纏互撞,並定期檢查樁、纜是否牢靠。

生物敵害,如海鯽等肉食性魚類,用誘捕或圍網防除;荔枝螺等肉食性腹足類,用手捉或在繁殖期滅其卵囊;藤壺等附著生物,則要正確掌握產苗期,避免其固著;還要注意潮流暢通,防止赤潮危害。

自然災害主要是台風洪水等,若造成倒伏應及時扶正。為防止災害,可在雨季到來前,將牡蠣移至較深的海區放養。牡蠣收獲前的半年間,將其連同附著基一並移至水質肥沃、流速較大的海區進行育肥,是提高質量和增產的好措施。季節一般為冬春季。在運輸中,要注意遮日通風,防止曝曬和悶死,運輸一般用船,時間越短越好。

閱讀全文

與生蚝養殖網籠教學養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