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腰鼓舞教學基本動作

腰鼓舞教學基本動作

發布時間:2021-02-15 18:30:01

『壹』 腰鼓打法

腰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剛勁激昂,剽悍豪放,威猛有力,舞姿飄逸等特點。腰鼓手錶演講究「六勁」,即表演起來有股猛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轉身有股猛勁,跳躍有股虎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在足勁。動作規律概括起來有跑、跳、扭、轉、蹬、閃、跺、搖、跨、昂、躍、快等構成要素。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動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軟腰等。

腰鼓是與舞蹈、武術、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等有機結合的多維性藝術。也是一種獨特舞蹈,它不受時間、地點和場合限制,可以在行進中、廣場上、舞台上表演,且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嗩吶長號伴奏下的腰鼓更是有莊重、渾厚和悠遠的情感震撼。

腰鼓從打法上分文鼓和武鼓。文鼓以扭為主,以打為輔,重在抒情,通過動作和表情將內心喜悅心情表現出來;武鼓以打、踢、跨、跺等為主,動作難度大、要求高,運動量大,具有動作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安塞腰鼓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武鼓中,隊形務求整齊一致,快收猛放、變化神速。動作務求剛健有力,自然大方,歡快流暢,有剛有柔,剛柔相濟,充分體現腰鼓的內在氣質和外在美觀。

從黃土高原上打出來的腰鼓充分展示了安塞人堅忍不撥,頑強拼搏,威武不屈的強烈意志和對生活豁達樂觀、質朴向上的品格風貌。

『貳』 《安塞腰鼓》

這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1.生命的激昂和宣洩

「一群茂騰騰的後生」,「朴實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後生」,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輝耀眼,「茂騰騰」地沸騰著生命的激情;年輕的生命「朴實」,不做作不招搖不浮耀,像「高粱」一樣無華而茁壯,自然健康;這樣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樣的生命奔騰踴躍於「黃土高原上」,古老的溝壑、縱橫的土地,承載著這樣年輕熱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給予他們宣洩的形式。

2.羈止不住的力量

充溢著生命力量的「後生」們,「神情沉穩而安靜」,生命在積蓄激情,等待爆發。果然,他們「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生命的熱情一旦被釋放出來,就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擋得住力量的噴涌。來了:「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人已經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單純的生命的載體、力量的載體,只有宣洩宣洩再宣洩,噴射噴射再噴射,人與生命合一,與力量合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些旋轉的生命噴湧出的火熱的力量灼熱了周圍的一切。生命如雷霆萬鈞如山崩地裂壓頂而來,使一切都變得渺小,天地間只有生命的能量呼嘯不已,「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這樣的生命、這樣的力量,又有誰想束縛又有誰能羈絆呢?生命化成「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偉大、雄渾、激昂、粗獷,也許有點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壞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還有什麼比這樣的力量更可貴更激動人心更讓人嘆為觀止呢?——「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他們的動作不會像舞台上的舞蹈那麼精緻、整齊、富有韻律,但是他們的力量卻撲面而來,「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面對這樣的生命、這樣的力量,人們會怎樣呢?——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蠻橫,但是它會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洩在天地間,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蒼白憔悴,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3.原始的能量

作者把這種生命的宣洩,力量的噴發賦予了「黃土高原」「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義的。「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相比黃土高原,作者卻覺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然後再次感慨「除了黃土高原,哪裡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作者為什麼對黃土高原情有獨鍾?在作者看來,黃土高原的人「朴實」「沉穩」「安靜」,他們還保存著生命的「元氣」,相比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蘊藏著原始的生命,積蓄著騷動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經流逝了許多許多,改變了許多許多。

4.寫作特點

這篇文章,內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1)鏗鏘的短句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如「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無不鏗鏘激昂。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3)疾猛的節奏

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關 於 練 習

一、反復朗讀全文。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文章的韻律和節奏。

二、說說你對「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段話的理解。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生命和力量的表現。

參見「課文說明」。

三、本文大量運用排比,包括句子內部、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加以說明,並說說排比對表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本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參見「課文說明」。

四、品味並說明下列語句的意義。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1.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也許很多人認為,黃土地的農民已經被歲月的風霜、土地的貧瘠折磨得喪失了生氣。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江南的流水已經消散了生命的「元氣」,已經沒有承載這樣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3.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人們已經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動所沸騰,當腰鼓「戛然而止」時,人們已經不習慣這樣寂靜、冷清的世界了。

4.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教 學 建 議

一、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洩這一中心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二、要圍繞生命的勃發來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和江南的議論,不要作無謂的爭執。

三、可以結合第一單元的《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內容,作對比閱讀。

●有 關 資 料

一、作者簡介

劉成章,1937年生,陝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二、《我讀劉成章》

和成章從未謀面,只有不多的書信往來。作品倒是讀過一些。他是很「大器」的。其筆下的「散文」本身確有大氣象、大境界——像是蒼蒼茫茫的黃土高原;像是旋風、驟雨般的安塞腰鼓!這里,我來略「讀」其人其文。

劉成章「出道」很早:還在上高一時,他的一束新詩(共九首)就被選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詩選」之中——就這樣,他戴著「詩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壇。以後他又由「詩人」變為「詞人」,迷上了歌詞寫作;再後來他成了專業劇作者。他轉向寫「散文」乃是「新時期」以後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時他已滿45歲),正所謂「人到中年」了,他卻開始「中年變法」:從此「專寫散文」了!他這種自「詩」起步,而「歌詞」,而「戲劇」,最後落腳於「散文」的創作軌跡,鑄就和成全了他。他後來曾說:一個人的「突出才華」到底在哪兒?常常連自己都認識不清。沒法子,只好多「嘗試」幾種藝術形式(嘗試的過程就是認識和發現的過程),才能最後摸清自己藝術「細胞」之所在。他在「嘗試」了上述多種藝術形式之後說:「看來,我更適宜於搞散文創作」;「不過,我從前寫詩、寫歌詞、寫劇本的功夫,也沒有白費,它們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場。」這話是真的。他後寫的「散文」的確是從他原先的詩、詞、戲的精神沃野上茂騰騰地「再生」起來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內在神髓的「化用」。它給他所寫的「散文」帶來了一股生機和新意!

他寫得最多、最好的一類散文是所謂「風情——神韻散文」。最早發表的《轉九曲》,雖鼓舞、激勵過他,使其跨出了「中年變法」的關鍵一步;但回頭去看它不無遺憾:這不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葉葉、大背頭、巧媳婦等)有「編織」痕跡,似有意為之;而且篇末點睛處還讓人讀出了「楊朔味兒」,落入窠臼,說明它在藝術上還未能全然自立。照我自忖:他在1985年(被文藝界稱為「觀念年」)大開悟性,藝術感覺陡然開竅,《老黃風記》《高跟鞋,響過綏德街頭》等已頗見精彩。你瞧《老黃風記》,寫得多棒!它還在山那邊呢(少說也有十來里吧),還沒刮過來,可它的「威勢」卻已讓人感到了。它一來,你再瞅吧:「大片大片的莊稼,倒伏於地。飛鳥撞死在山岩上。雞飛狗跳牆。」天呢?成噸成噸的土和沙,揚得四處都是。天空登時晦暗起來,太陽「變得就像泡在渾黃河水裡的一隻破盆兒」。人呢?「像被一隻巨手搡著,站不住,走不穩,身不由己,五臟六腑都被搖亂,像雞蛋亂了黃兒。」陝北刮的這「老黃風」——又叫「黑小子風」「兒馬風」「叫驢風」——這特有的「雄性之風」,真讓「章娃」這支筆給寫「絕」了!寫「風」當然也是為了寫「人」,寫人的「精神」。當老黃風肆虐橫行、狂奔亂跑、不可一世時,你再看那些漢子、婆姨們,他們卻是那麼鎮定自若、處變不驚、談笑風生!這才是內外相符、表裡相映的真正的「陝北魂魄」!看罷此文當知:陝北這方寶地,其「自然環境」是雄渾剛健、野性大氣的;其「人文精神」更是樂觀幽默、豪氣勃發的。此文的結尾:「它不像漚爛了的紅袖章么?」真可謂「神來之筆」矣!《高跟鞋,響過綏德街頭》,寫最古老的陝北小城,在而今卻現出最現代的一道靚麗風景。寫「地域風情」而能點染出「時代特色」,此文可謂著例。這之後,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類散文又躍上一個新高度。《安塞腰鼓》的氣魄是震撼人的。如果說賈平凹的《秦腔》是他從「秦腔」里發現並寫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徵」的話,那麼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從「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聲中發現並攫出了陝北人的元氣和神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陝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蘊的詩性禮贊。這之後,他在1988年所寫的《山峁》一文把這種詩性筆墨又推進一步——它簡直就是一首意韻優美的散文詩。《山峁》在頌贊陝北地貌、風情的同時,把山川和人物,傳說和現實有機地統一並結合了起來。讀罷《山峁》掩卷而思,恍然有悟:原來山峁的高大奇偉,恰在於它是一顆質朴而高貴的靈魂所幻化!1994年他又寫出了堪稱此類散文壓卷之作的《扛椽樹》,使這種「風情——神韻散文」在當代散文史上領異標新、大放光芒。這篇作品的氣魄之大、境界之高,依我的陋見確系前無古人!「扛椽樹」,實為一種陝北柳。但柳而不媚,蓬勃向上,每根枝條皆可做椽,每棵樹可砍六七十根,「生了砍,砍了生,往復無窮。」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獻累加起來,每棵樹都是一片森林!顯然,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壯的奉獻!劉成章發現了「扛椽樹」,同時也就發現了自己。他寫這柳孤寂地等待了千萬年,「太平洋水深萬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及至相見,作者以大潑墨、大寫意的筆法,自由揮灑,淋漓酣暢,盡情盡興。《扛椽樹》的精神解放度、心靈自由度、文筆灑脫度都是一流的。

「陝北生來陝北長,因為你魂牽這地方」——就「寫陝北」來說,怕誰也寫不過劉成章了。他寫陝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詩意的土,有靈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攏。這就攫住了陝北的「魂」,也顯出了他散文的「精氣神兒」!不僅《老黃風記》《安塞腰鼓》《山峁》和《扛椽樹》等是真正的「藝術散文」,令人讀之難忘;即或像《米脂賦》《陝北剪紙》《望秦俑》和《黃土寫意》等隨心走筆的短章散作,在藝術上亦可權備一格。我想,只此陝北「風情——神韻散文」的大獲成功,「章娃」即可無悔無怨矣!

更何況他還寫有一些袒露自我的抒情散文。不過,這類作品數量並不算多,影響也不如上述那類作品大。其中《老虎鞋》寫得最早,是寫自己剛剛出生在過「滿月」時第一次穿上「老虎鞋」的故事。敘述「主體」當時是那樣地小,故事純系後來「聽說」且在「轉述」時費盡心力,但讀起來仍感到虛而不實;「同媽媽」(劉志丹的夫人同桂榮)的特意突出,對「我」的主體地位也是一種削弱。比較起來繼後的《壓轎》就好得多了:它寫的是「我」六七歲時的一段舊事——因跟著改嫁的母親到了新家而失去了作為男孩「壓轎」的權利。在情緒遭壓抑、心靈受傷害的痛苦關口,一個比「我」大十歲名叫秦娟的姑娘許下願來:她結婚時保證請「我」去壓轎。其後果然如約,救治了「我」的一樁心病。《壓轎》在「文體」上無可挑剔——還可以包括《老虎鞋》《我們像珠珠蛋蛋的時候》等,它們都帶有某種「自傳性」和「兒童性」(適宜兒童、少年閱讀),我看這些記寫「童年舊事」的篇什不妨以「自傳散文」視之。再拓寬一點說,我覺得《三隻雛鳥》似亦可算在裡面:它寫他的三個孩子,是「俯視」,骨肉親情,盡在其中。再拓寬點說,《在古老的土地上》似亦可包容在內。它是寫「我」和「母親」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關系的,用「仰視」,實乃一篇動情的「母親頌」!上述這些散文,再算上《草色吶喊連綿的鮮碧》《我似雲霧山峰》《火葫蘆》《洗衣的感覺》《域外親情》等,在表現深層而真實的「自我」方面——從藝術上看,實在是並不那麼「到位」的。他倒是有一些很深刻的認識,如他曾說:(寫散文應)「勿忘我」;「哪章得『我』哪章新」!從寫出獨屬於「我」的東西(比如那些陝北「風情——神韻散文」)這一點說,他是做到了;從強化「自我」意識、表現「主體」深層人性這一點說,他卻又做得並不很夠。這有些奇怪。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怕有兩點:一是其思想深處恐存有「大我」和「小我」的矛盾(像他這樣受「十七年」教育出來的人大多如此),其往往對「小我」取迴避、淡化態度;二是他自己的身世、經歷及其心理都較復雜,有一些還頗為「難說」。其實,這都不是問題。如能以「說真話」「寫真象」的勇氣捅開那層窗戶紙的話,他那獨特的「自我」心靈反而更能深刻地映照這時代的現實生活,它反倒可能是卓爾不群的。天賜良機,莫失莫棄!

他當然也還有一些別的散文,有的還很精彩,如《記小貓》《野物啟示》《壺口瀑布》《去看好婆姨》等,這里就無須多說了。

(劉錫慶,摘自1999年10月5日《文藝報》第116期)

三、《安塞腰鼓》賞析

這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並非只是單純地在作為人類生命力量的一個載體、一種象徵;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這樣,作者自然要傾注下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一歌二頌難以盡致,則有三歌之、三頌之。

在作者筆下,幾乎分不出哪是形式與內容,哪又是客體與主體,兩者真正地獲得了無間的統一。

不取拖沓累贅、沉悶疲軟的長型句式,而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復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

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圍環境的回響上,多方位地渲染著它的奇特效應。

自始至終採用行進的、動態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並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著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

——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安塞腰鼓,是屬於黃土高原的。惟有生存於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創造出此等奇觀,也才能憑借它而釋放其內蓄的偉力。作者是陝西人,從其描寫中,可以看到他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與傾心愛戀。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寫得酣暢淋漓,曲盡其妙。

這一篇,與喬良的《高原,我的中國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喬良的作品,是對中華民族性格特徵的總體性的把握,那麼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則是把它對象化和具體化。讀者能把兩篇作品一並閱讀,相互比照,必將更深切地體察到我們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現。

(金梅,選自《中國散文鑒賞文庫?當代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四、《安塞腰鼓》賞析

樂器往往是用來製造氣勢、渲染氣氛、表達感情的,它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有「西洋」和「民族」之分類,更因構造和「玩」的方式的不同而有管樂、弦樂、打擊樂等不同叫法,演奏出來的效果當然也是大不相同的。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另外一點也頗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結合必須達到這樣的高度。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這一特點,把對人和鼓的描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和盤托出。

一開始,人是靜的,靜得像一株株朴實的高粱。風吹葉動正襯托出他們的靜。鼓也一樣,「獃獃地」,「似乎從來也不曾響過」。這黃土高原上百十個以高粱為背景的鼓者是註定了要有一場不同凡響的表演的!

忽然之間就爆發了,爆炸了。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來營造這「壯闊」「豪放」「火烈」的陣勢:「驟雨」「旋風」「亂蛙」「火花」「斗虎」。腰鼓改變了人們的感覺,引發了人們的聯想,而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復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復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反復」不是「重復」,不是相同詞、句、段的兩次以上的簡單出現。在《安塞腰鼓》里,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

「好一個安塞腰鼓」為全篇確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澤、氛圍和主要的精神走向,無論上、下文怎樣搖曳、生發、詞采飛揚,都不會走得太遠,這是作文常規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內涵」也在這里:「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兩個緊密相連的段落是流動於所有動作、情景、章句里的不變的靈魂,以後的每一次感嘆和議論都不曾離開它。

請注意以下幾個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激情……」一段里,「陣痛的發生和排解……」一句表達的是對改革開放以後,祖國走進新時代的振奮和自豪之情;「除了黃土高原,哪裡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可以理解為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輝煌的歷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創輝煌的堅實前提和基礎;四個「愈捶愈烈」領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現起到了深化主題、熱化感情、增強力度的作用。

開頭是靜悄悄的,結尾也靜成了「另一個星球」,這種猛然爆發和戛然而止的安排顯然別是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體部分因為首尾的安靜變得更加火紅、熱鬧、氣勢沖天了。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僅僅感受一下也行,這節奏、氣勢、色彩,這生命力旺盛的後生,這純粹的閱讀的快感。

『叄』 幼兒園腰鼓的基本動作

一、起跳步:(中速) 要求:右臂從體前伸直向上,鼓棒與地面平行。右腿成九十度,跳得越高越好。 二、大纏腰:(快速) (1)雙腿跳起直分,落下時成弓步,右臂起跳時從體前伸直向上,同時搖頭。 (2)右腳在原地踏一步,左腳吸在右小腿上,雙手後擊鼓。 (3)左腳向正前方踏出一步,右手擊鼓,左手甩綢。 (4)右腿伸直向上跳起,落下時吸左腳(手勢同二) (5)左腳向後踏一步,同時轉身(從左邊轉),雙手從右往上甩出。 (6)過檔,右手從褪下打擊鼓面{且不可彎腰,曲腿} (7)右腳落下時轉向前方跳一下,雙手自然下垂。 (8)雙腿跳成左前右後直叉。 (9)雙手在體側甩動四次,跳起並腳,曲腿彎腰。 (10)雙手自然下垂圓圈,並腳向上甩綢。 三、交叉跪打:(面對面)(中速) (1)一四同大纏腰,(5)左腳向前踏出一步,雙手從右往上甩綢。 (6)過檔 (7)同上 (8)雙腿跳落下時成右腿直跪左腿叉(學生 腳對腳) (9)雙手在 體側甩動四次,前爬後仰。 (10)跳起並腳曲 腿,彎腰右轉一圈。 四、大豐收(慢速) (1)起跳雙手從右向左平畫圓,雙腿落地成左前右後弓步,上身與地面平行低頭。 (2)後撤一步,變為右前左後弓步,雙手從左向右平畫圓甩出,上身同(一) (3)左腳向上跨一步,雙手自然垂在體側。 (4)向上跳起,右腿成90度,同時雙手向上甩綢。 五、十字梅花(中速) (交叉跪打) 六、擦背(中速)(面對面) (1)左腳向左跨跳一步,同時吸右腳於左小腿,搖頭,再向左踢出右腳,雙手從 胸前打開成左外高,右內低姿勢。 (2)相反方向,出右腳(同上) (3)左腳向對方踏出一步,同時吸、右腳打四下鼓。 (4)右腳向下方踏出成右弓步,同時背對背,左手 擊鼓,右手高舉過頭頂。 (5)--(8)換方向。 (9)彎腰曲腿從右方轉一圈,打四下鼓,到達對方位置。 (10)並腳向上甩綢。 七、盤龍記(快速) (1)到(7)同大纏腰。 (8)跳起落下成左弓步右跪姿勢。 (9)雙手在體側甩兩次綢。 (10)站起轉身並腳甩綢。 八、軟纏腰(慢速)(面對面) 特點:搖頭晃腦,扭腰擺胯。 (1)到(6)動作同交叉跪打,只是要扭腰擺胯,並搖頭,而且所有跳改為跨步。 (7)右腿落地跳一下,不轉身。 (8)成左弓步跪姿勢。 (9)--(10)同交叉跪打。 九、錦上添花(中速) (1)起跳步 (2)打四下鼓,兩人面看,同時喊嗨 (3)打四下鼓 (4)起跳,左腳落地,右腿向右跪出,同時左手向左上方伸出,右手向右下方伸 出。 十、十字步(中速) 特點:要有腳緊抓地面的感覺。 (1)右腳腳後跟踮起,同時吸左腳。右手迅速從前向後鼓棒朝下繞頭一周,擊鼓一 下,左腳向右踏出,身體朝向右側方。 (2)右腳向前方他出,曲腿,搖頭,在右手各擊鼓一下。 (3)左腳向左後方踏出,曲腿搖頭。 (4)右腳向後方踏出同上。

『肆』 腰鼓舞好日子 動作

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搏擊著。。。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伍』 怎樣打腰鼓

1、打腰鼓的方法:

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

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2、打腰鼓的技巧:

腰鼓舞亦稱「打腰鼓」,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於陝北一帶的民間舞蹈,多在年節喜慶時演出,有時也插入秧歌隊伍中,隨著秧歌隊邊敲邊舞。解放後幾乎遍及全國。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省內各地,為集體舞。

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各半,並配有雙鑔和軍鼓軍號數人。腰鼓手男者頭上帶打布,上身穿白色或綠色對襟褂,下身穿彩褲,腰扎帶,面畫簡妝,一副英武之像。

女者頂頭巾,身著綵衣。所用腰鼓長約1尺左右,直徑5寸,表演時,腰鼓系於鼓手腰上。鼓手手執鼓槌,左右開弓,時而擊邊,時而擊面,同時變換各種隊形,並表演跑、跳、蹦、丟單叉、丟雙叉等技巧。

(5)腰鼓舞教學基本動作擴展閱讀:

腰鼓的風格特徵: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情不自禁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都要有股子「蠻」勁。節奏歡快,難度較大,代表了腰鼓粗獷豪爽、剛勁潑辣的風格。

4、擊鼓轉身是腰鼓表演的關鍵。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動作必有轉身,轉身時必須要猛,特別是做騰空跳躍落地蹲,邊轉身、邊起步的一套動作組合時,必須在固定的節拍里,運用迅速地猛勁才能完成動作的變化與連接。

5、動律形態復雜,跳躍幅度較大。表演隨著節奏的加快,腳步便開始復雜的踢踏跳躍,並加大身體左右擺動的幅度。如做「馬步蹬腿」、「連身轉」、「馬步跳躍」等動作時,舞者運用弓步向後連跳兩次,然後左腿大步前跨,右腿發力蹬地而起,勢若龍騰虎躍,顯示出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

『陸』 小學生的腰鼓有哪些打法

腰鼓有以下幾種打法: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情不自禁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

(6)腰鼓舞教學基本動作擴展閱讀

腰鼓奏法變化繁多,如「中國」、「止點」、「流水」、「緊三錘」等。鼓點與動作結合的技法則有「鳳凰三點頭」、「老虎大洗臉」、「雞啄米」、「馬步大纏腰」等。民間腰鼓隊在喜慶節日里表演腰鼓舞,可多達數百人,往往分成兩個隊,具有競賽性質,以增加歡騰熱烈的氣氛。

『柒』 腰鼓舞是哪個族的

漢族的

『捌』 關於打腰鼓的視屏或資料。

打腰鼓打腰鼓也是春節鬧秧歌時表演的一個節目。據說,聞名全國的安塞腰鼓,最早還是佳縣、橫山等地的移民帶到那裡後流傳開來的。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取豪奪。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目錄

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後也在杭州流行。表演時,每人左腰挎一個尺半長之圓形小鼓,雙手執系彩
打腰鼓
綢的鼓捶一對,邊行進,邊擊鼓,有正擊、順擊、倒擊、胯下擊等各種擊鼓花樣。腰鼓隊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達數百人,隊伍龐大,動作齊整,花樣翻新,綵綢飛舞,鼓聲震天,十分壯觀。現已成為各種集會上的廣場集體文娛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娛樂、鍛煉身體的活動。 腰鼓源自戰鼓。據說2000多年前,當時戍守邊疆的士卒,手持刀槍,身背著鼓,在與敵人短兵相接的時候,便擂起鼓,藉急促的鼓聲,砥士兵殺敵之氣。此後,從摯鼓殺敵逐漸演變成為由軍樂隊模擬征戰時各種廝殺動作的即興表演;至今陝北的無腰鼓,論在舞步還是在摯鼓時所造成的氣氛,都有著昔日的影子。 杭州民間新興集體舞蹈。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後也在杭州流行。表演時,每人左腰挎一個尺半長之圓形小鼓,雙手執系綵綢的鼓捶一對,邊行進,邊擊鼓,有正擊、順擊、倒擊、胯下擊等各種擊鼓花樣。腰鼓隊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達數百人,隊伍龐大,動作齊整,花樣翻新,綵綢飛舞,鼓聲震天,十分壯觀。現已成為各種集會上的廣場集體文娛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娛樂、鍛煉身體的活動。編輯本段表演紀實
由於橫山縣地處陝北的邊陲,對外交通不便,外界的影響較小,所以腰鼓原始粗獷的氣息也得到
打腰鼓
了保留。大漢們穿上陝北特有的碎花背心,大紅褲子,頭扎「白羊肚毛巾」,臉面經過濃抹艷塗;而身邊的腰鼓卻沒有添上顏色,原本的樹紋都森然可見。雖然,設備單是簡不過了,可是,後生打起腰鼓來卻特別起勁,像是要把年來生活的喜與悲,全在這些天盡情地發泄出來。農歷正月初七「人日」發,鏤鼓一向,嗩吶一吹,腰鼓隊就迅速地集合起來,過年幾天帶來的卻又將逝去的歡騰高潮再次被掀起,腰鼓隊在「傘頭」(隊長)演帶領下,表著邊打邊走的「路鼓」,沿門子拜年去。步伐不羈黃土飛揚竟高及人身,拜訪完村裡每戶後,意尤未盡、 情緒高漲的後生們,來到村口的寬敞的坡地上,表演起「場地鼓」。但見「傘頭」手中的「指揮棒」又一轉,嗩吶手馬上吹奏起音樂來;後生們粗如蟒蛇般的胳膊,拿著鼓槌紛紛敲摯扎在腰間的木鼓。每下摯鼓的動作,都是那樣飽滿,深沉有力,好像要把鼓皮敲穿才肯罷手似的。剎那間,密如驟雨的鼓聲,咚咚地響個沒完,像是搶著登陸的波濤,洶涌地撲向彼岸。站在這緣,只感到沙礫在微微戰栗,大地彷彿有了陌生的騷動但是這一輪急促的鼓聲,還不過是打腰鼓的熱身運動,後生們渾然忘情的步伐,才夠看頭,有的後生猛然一跳,然後在落地前的一瞬間,一邊打腰鼓,一邊腳面一扭,好像踢足球似的,使勁地往地下一踢,翻起地上的黃土,竟高及人身其他的隊員,冷眼一看,民不甘示弱,紛紛騰空躍起;頓時,鼓聲震耳,黃沙紛紛揚揚,彌漫著個天空,看上去果然氣勢懾人。比試後,有的後生隨著節奏的抑揚,雙腿在地上前後挪動,在地上留下凌凌亂亂的腳印;有的後生扭動身軀,腳板力向前滑行,地上劃出一道長紋,像是給壓路機壓過似的。跳著跳著,到最後,後生眼裡似乎連
打腰鼓
觀眾也不存在,他們逕自沉醉在舞步中,隨著心靈波動,廣袤的黃土地上跳出不羈的步伐。一切靜止下來,揚起的黃土徐徐降下,沾在後生一身一臉的汗珠上,後生屯時成了個黃黃的「土人」,但是個個都是笑容滿面,大陣仗拉開一兩里路。 安塞腰鼓的演出,陣容龐大為它的特色,甚至可有上千人參加表演;有時幾個腰鼓隊連在一起,竟能拉開一兩里路。舞者的裝束以模仿古代將士的素色便服為主,或黃或紅的包頭,與黃土的背景,襯托得人分明是。安塞腰鼓主要是掌握胳膊能否配合自如,然後隨心所欲地發揮起鼓點的節奏,往往一場腰鼓下來,邊氣壯如牛的小夥子也要癱軟在地上。安塞腰鼓表演可分兩種,即路鼓和場地鼓,與橫山縣腰鼓差不多,但場地鼓變化較少,主要是「十字大纏身」、「單腿盍耳」、「連身轉」、「馬步纏」等打法,光看這些名堂,已可猜想安塞腰鼓難度之高,動作之狂勁了。舞者裝飾有商周特色,洛川腰鼓風格迥然不同,被譽為中國最原始的扭扎式戰士舞蹈。洛川腰鼓稱為蹩鼓,鼓的大小與洗面盆相當,鼓槌細長,敲摯有力,鼓聲分外宏亮。舞者一律束胸,穿純白純黃底色的衣服,用白、黃方巾裹頭,背插四面小旗,戰袍呈三角形,全身衣物均用商周青銅器圖案裝飾;有的演員腰間束一寬板皮帶,上懸數顆拳頭大銅鈴,打扮威武,猛然看去,竟似京劇戲目中的武將。在表演時候,「蹩鼓」被綁在舞者腰間,由於鼓大、槌長,所以表演者動作幅度很大,要具有較大的彈跳能力,才能跳得好。「蹩鼓」的場南表演主要是布方陣,布成各種古代作戰陣形,而場上鑼鼓咚咚,鐃鈸鏘鏘,充滿著戰斗的氣氛,看得人們瞠目結舌。編輯本段鍛煉作用
有的辦公族由於長期從事伏案工作,漸漸患上了腰痛。可以練練這套健腎強體的簡易操--拳打「腰鼓
打腰鼓
」。 其做法:兩腳分站與肩寬,以脊椎為豎軸,肩隨臀部扭轉帶動兩臂雙拳,右拳打左腰眼,左拳擊右腰眼,交替進行。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可用手背、空拳、實拳擊打。 亦可分靜打和動打:靜打站立不動腳,宜在室內進行,上身彎90度擊打效果更佳;動打宜在室外晨練時進行,又可分走打、跑打、跳打,若身體條件允許,還可倒走打、倒跑打、倒跳打。擊打部位不僅只限腰部,可上移至背部極限處。編輯本段推廣情況
在新疆阿拉山口邊境農場九十團子女學校里,2008年11月,1500多名師生舉辦了一場腰鼓比賽
打腰鼓
,小小紅色腰鼓讓孩子們的冬天變得快樂有趣起來。據了解,這項活動在這所學校已經開展了兩年多。腰鼓源於陝西安塞,該校在選取課外活動項目時,把能長期堅持而又有趣、易於學生接受的活動內容篩選出來。安塞腰鼓打起來時,動作活潑可愛,運動量大,能表達個性,深受學生的喜愛,成了這個學校的陽光體育活動項目。 重慶巴渝民間文化藝術協會與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合作,將中老年喜歡的腰鼓搬上講台。2007年06月12日,第一階段培訓結束的學生在該院進行了打腰鼓匯報演出,贏得滿堂彩。該院老師稱,學生畢業後就業方向主要是物業公司、社區管理等,因此,學習打腰鼓是一項很實用的文藝技能。巴渝民間文化藝術協會會長董桂濤稱,打腰鼓走進課堂,通過教學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民間文化,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嘗試。編輯本段相關
《黃土地》里那一千多人表演腰鼓的大場面,在粗獷雄壯的鑼鼓聲中,那些腰鼓手揮
打腰鼓
舞鼓槌一扭一跳的舞姿、那在舞步下黃土飛揚的畫面叫人忘不了別開生面的黃土高原。親臨現場體味到這漢民族源遠流長的士「勁舞特別是橫山縣的腰鼓,由於古味更濃,令人更加難忘。

『玖』 腰鼓舞的介紹

腰鼓舞是中國廣泛流行的漢族民間舞蹈,起源於古代的戰鼓。解放前流行於山西陝北專一帶,解放後屬腰鼓舞遍及全國城鎮農村,群眾稱「打腰鼓」。腰鼓舞屬集體舞蹈,用於歡慶、熱烈的場面,表達人們歡欣鼓舞的心情和漢族勞動人民的英雄氣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間掛一隻橢圓形小鼓,雙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紅綢,邊打邊舞,鼓點變化豐富,節奏強烈,舞步多變化,能走出各種復雜美妙的圖案。腰鼓隊少則四至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時情緒熱烈,動作健壯,隊列整齊,氣勢浩大。

『拾』 腰鼓的打法:系法,基本鼓點,基本步子

1、腰鼓的系法

將鼓帶掛於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在右腰處扎老蝴蝶結。

2、鼓棒的持法

雙手各專執一棰,屬右手:大拇指朝鼓棰頂住鼓棒,小手指穿過鼓棒,另三指自然捏住鼓棒,手心成握球狀;左手:小指朝鼓棰穿過鼓棒,其餘手指同右手持法。

腰鼓的基本鼓點是不變的,節奏歡快,永遠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出示:╳ 0 ╳ 0 ╳ ╳ 0 ╳ 0

3、基本步法——原地踏步

「轉四方」步法。一至九小節打法相同。

第九小節身子下蹲,第十至十三小節:身體隨鼓點上下起伏,第十四至十六小節打法也相同,最後一下身體向左轉一個方向。如此反復四遍回到原方向。

拓展資料:

腰鼓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被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閱讀全文

與腰鼓舞教學基本動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