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中班示範課《小蝌蚪的變化》
設計思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在這個季節里,總能看到很多小動物,小昆蟲,孩子們對這些充滿了興趣。剛好,班裡正在進行童話劇的排練,選材就是《小蝌蚪找媽媽》,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充滿了興趣,總能積極的投入表演。我想,為什麼不更深入的讓孩子們去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呢?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還可以激發他們關心小動物生長的情感。另外,考慮到目前西南大旱,乾裂的土地引人深思,因此結合這節課的內容,在最後加入了一定的節約用水知識,希望從小培養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㈡ 中班朗朗閱讀小蝌蚪的變化教案
《小蝌蚪的生長變化》教學設計 湖北省襄陽市東津新區東津中心幼兒園 朱桂榮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教育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由於孩子們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我便和孩子一起開展了此活動——《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周圍一切事物在發生著變化,小草、樹木都變綠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趁熱出來了。瞧,池塘里的小蝌蚪拖著長長的尾巴在水裡游來游去,它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媽媽。它和媽媽長得一樣嗎?在這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初步萌發愛護青蛙的意識。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難點:小蝌蚪生長的操作步驟 學生分析:我班的小朋友最喜愛聽故事,有一次,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孩子們都奇怪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呢?它們什麼時候才長得和媽媽一樣?為了幫助幼兒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我便和孩子一起開展了此活動——《小蝌蚪變青蛙》。 教學內容分析:從教學選材上來說,我的這節活動是從幼兒興趣出發的,而且是在幼兒的討論質疑中產生的。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先讓幼兒猜謎引入,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最後設計了排隊游戲的鞏固加深幼兒對蝌蚪的生長過程的理解。 教學准備: 1、資源的選擇:在自然區角的魚缸里,養數條小蝌蚪。 2、媒體的應用:自製的多媒體課件 小蝌蚪生長變化圖片 音樂 教學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徵 1、猜謎語導入:圓腦袋,長尾巴,變成蝌蚪小娃娃,游來游去找媽媽。它的媽媽是誰?它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裡的蝌蚪,並提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再看一看每隻蝌蚪是否長的一樣?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游動、尾巴) 二、觀看動畫課件,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播放蝌蚪的生長變化課件並提問: (1)從小蝌蚪變青蛙會經歷哪幾個階段? (2)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後腳? (3)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4)變成青蛙後都停在哪裡
㈢ 中班表演活動小蝌蚪找媽媽
小班 「親子講故事」 比賽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創設讓每個幼兒和家長共同表現的機會,使幼兒體驗和父母共同合作表演帶來的自信和愉悅,增進親子感情。 2、通過和孩子一起排練和表演童話故事,引導家長關注孩子語言培養的重要性,了解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的方法。 3、引導幼兒能和家長一起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表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比賽時間:4月15日下午3點 活動地點:幼兒園多功能大廳 活動人員安排: 1、場地布置:小班年級 2、活動主持:孫苗苗、張東婷 3、秩序維持:小班家委會成員 4、電腦、音響調控:李銀玲 5、現場攝影、拍照:張元元 曹蕾 6、評委:(由園領導擔任) 比賽順序:4月15日上午各班班主任統一到教研組長班級統一抽簽決定出場順序。 活動准備:
1、班級准備: (1)場地准備(要求:場地布置有舞台感;提供擴音設備)。 (2)評分表 (內容包含詳細的評分標准) 2、家長准備: 1、父母和孩子一起准備好一個親子故事表演,並准備好相關表演道具(可以自己准備,也可以尋求班級資源)。 2、各個家庭於4月12日上報親子故事名稱。 3、家長帶領孩子提前5分鍾入場准備(之前就「如何當好觀眾」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學會當文明觀眾。) 比賽規則: 1、本次活動以「親子共同表演故事」的形式開展,參賽孩子可以和一名或兩名家長共同參加表演。 2、每個家庭共同進行一個故事表演,要求每個參與的家庭成員脫稿進行完整故事表演,家庭成員之間都有角色對話和互動、時間控制在3——4分鍾(超時或時間太短酌情扣分)。 3、各個家庭表演時可播放背景音樂,加以動作造型和道具,以創造良好的表演情境,獲取良好的藝術效果。 各班級故事名稱: 小一班: 1、小兔找太陽 2、會搖尾巴的狼 3、卡尼沙的微笑
小二班: 1、小紅帽 2、小蝌蚪找媽媽 3、龜兔賽跑 小三班: 1、兔媽媽種蘿卜 2、小貓釣魚 3、小紅帽 小四班: 1、啊嗚 2、老虎拔牙 3、農夫和魚 小五班: 1、小公雞和小鴨子 2、小壁虎接尾巴 3、小馬過河 小六班: 1、小馬過河 2、小兔乖乖 3、龜兔賽跑
㈣ 小蝌蚪找媽媽是大班中班還是小班
是大班的課程,網上有很多好的教學設計。
㈤ 中班科學《快樂的小蝌蚪》公開優質課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准備:電腦一台,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若干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環境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對生活周圍的小動物,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長得是怎麼樣的,它是怎麼樣奇跡般地變成了小青蛙的?游來游去在干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有趣的蝌蚪」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小蝌蚪的認識,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觀察、講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結合《綱要》精神,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對蝌蚪觀察、了解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接納幼兒的觀點,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在此活動中通過運用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將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將抽象變為生動,將靜態變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里又多了誰?(小蝌蚪)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著什麼樣?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著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了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評析:這里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製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㈥ 幼兒園中班科學青蛙真的是蝌蚪變來的嗎
科學理論依據:
我們幼兒園的養殖角有小蝌蚪、小青蛙,在一次觀察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認為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再長出後腿,而有的孩子認為青蛙一下子就長出了四條腿。孩子們爭得不可開交,根據《綱要》以及《幼兒園課程指南》中科學領域目標與內容「讓幼兒初步了解常見的動植物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長變化規律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同時為了解答孩子們心中的疑惑,對青蛙的生長過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了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在了解青蛙的過程中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二、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青蛙以及小蝌蚪圖片、青蛙的叫聲、小蝌蚪找媽媽課件、青蛙成長過程圖、視頻音樂《小青蛙》、幼兒每人一份青蛙成長袋、青蛙頭飾)
三、活動重難點:
掌握青蛙變化過程中的6個主要過程
四、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經驗再現——欣賞故事——討論交流——游戲鞏固——音樂律動——活動延伸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與我們大家一起活動,它是誰呢?快來聽一聽吧!」
2、多媒體課件演示並播放小青蛙的叫聲,幼兒猜出小青蛙。
3、課件演示小青蛙吃害蟲的動態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提出問題,引出質疑:
1、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誰嗎?幼兒說一說。
2、多媒體課件出示蝌蚪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幼兒觀察並說出小蝌蚪的特徵。
3、出示青蛙圖片:小青蛙長得又是什麼樣子呢?幼兒說出青蛙的特徵。
4、師:真奇怪,小蝌蚪和小青蛙長的一點也不像,這是怎麼回事呢?
(三)課件演示並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是怎樣變化的?
1、多媒體課件演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引導幼兒觀察青蛙的變化過程。
㈦ 幼兒園中班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怎麼講
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活動重、難點: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准備: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提問: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整體欣賞故事情節。 四、分段欣賞故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