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說明文教學方法

說明文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1-02-15 10:05:17

1. 如何教學說明文

凡事物都有共性,但也各具個性。這種個性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另一事物的標志。如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和北京附近的盧溝橋,同是我國著名的古代石拱橋,都有石砌的拱,都有石欄雕刻,它們之間相同或者類似的地方自然很多,但《中國石拱橋》一文,卻抓住了足以顯示它們各自特色的方面: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大拱由二十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盧溝橋「由十一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十一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這樣寫,著眼於兩座橋的不同特徵,將它們各自的形體、結構、藝術風格說明得一目瞭然。盡管各類說明文的內容、形式千差萬別,但指導學生領會怎樣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是說明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 一是以空間為序。凡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等的文章常採取這種寫法,或從上到下,或由近及遠,或從前到後,或由外而內,或中間開花向四周輻射,隨著空間位置的轉移有次序地一一說明。例如《核舟記》,在開頭總說之後,便依中艙、船頭、船背一個個部位次第說來,頭緒清晰。《看雲識天氣》則根據雲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從上到下逐層說明,有條不紊地表述了雲的形態變化與天氣陰晴雨雪的關系。 二是以時間的先後為序。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或步驟常採用這種寫法。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以時間的先後為序,介紹了我國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從書籍的雛形———甲骨文一直到現在縮微圖書。 三是以邏輯關系為序。介紹比較復雜的事物和現象,以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往往採用這種寫法。一般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進行說明。例如《萬紫千紅的花》,說明了花的特徵、花色和昆蟲的關系,花和人們的關系,這種先後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安排的。又如《大自然的語言》,按「緯度」、「經度」、「高下」、「古今」的次序來說明物候現象出現的因素,按照的便是從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 分析課文篇章結構,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說明層次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教師通過不同課文採用的不同說明順序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方面的規律性。 說明文通常運用的說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為了把事物的本質特徵概括出來,給讀者以明確的概念,運用下定義的方法。如《統籌方法》一文中對統籌方法下了這樣的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有些事物包含的內容廣,涉及的范圍大,要分別從幾個方面來說明,採用「分 類」的說明方法。例如《看雲識天氣》,按雲層的高低厚薄,說明雲分成卷雲、 卷積雲、積雲、高積雲、卷層雲、高層雲等。 有的需要結合分類運用「例舉」的方法。例如《中國石拱橋》在對單拱石橋和聯拱石橋分類說明時,分別舉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證,使讀者得以明確了解。 有的事物無法觸摸,難以具體說明,常採用「比較」的方法。例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在說明人類語言的特徵時,將人與猩猩、鸚鵡作比較,突出了人類語言的特徵。 有的事物變化較大,或者活動過程較長,則運用「記述」的方法來說明。例如《大自然的語言》開頭一節,就是通過記述溫帶和亞熱帶區域生物一年四季的生長變化,說明了大自然中生物的活動和氣候演變的關系的。 多數說明文還經常運用「數字」說明的方法,如《核舟記》末尾一節,「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這一番數字的說明用得極好,「曾不盈寸」的桃核雕制的小舟上竟刻出這么多的東西,足見技藝的奇巧,很有說服力。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多種說明方法時,要著重使學生領會,不論採用哪種方法,目的全在於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為更有效地說明事物的性質和特徵服務。從而,要求學生在習作中根據文章具體內容的說明需要,學會選用不同的說明方法。 第四,在說明文的教學中,還必須循序漸進地組織好寫作訓練。如當初中學生還搞不清記敘文和說明文的不同樣式的時候,可以通過兩類課文的對比,明確說明文的文體要求,然後進行「一題兩作」的練習。用同一個題目,先作一篇記敘文,再作一篇說明文,讓學生自己對照,以鞏固對說明文的基本認識。學生說明事物往往不得要領,表面化,不完整,那就著重對照課文中由表及裡地抓住事物本質准確說明的範例,引導學生對被說明的對象作仔細的觀察、識別、概括、判斷。舉例來說,寫《雙肩書包》不僅要寫出它的外形、構造,而且能說明雙肩背的書包對於少年兒童健康發育的益處,寫出這一改進的意義。寫《茶壺》,不僅要介紹它的質地和造型,還要寫出壺把的位置、壺嘴的高度與使用方便的關系,說明其設計的合理性等等。這樣做,使學生學會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解決說明的准確性、科學性的問題。當學生寫說明文有中心模糊、頭緒混亂的毛病時,可以從課文選材精當、邏輯性強的突出範例中得到借鑒,懂得說明文也必須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必須講求合乎邏輯的說明順序。例如寫《校園》,可以寫的方面很多,或者寫它的合理布局,或者寫它的美麗壯觀,或者寫它的變遷歷史,或者寫它的發展規劃等等。首先要確定文章以什麼為中心,再選好足以說明這個中心的材料,然後,或以進入校園的路徑為線索,或以主要建築物定方位,或按變遷發展的歷史排先後,有條有理地組織說明層次。總之,說明文的寫作訓練,必須貫穿始終層層強調。另外,每次作文都要突出一個重點要求,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統籌安排,反復訓練,以求過關。

2. 初中說明文教學的幾種方法及作用

長期以來,說明文教學不受重視,甚至被忽略,這是因為說明文一般平平實實,缺乏形象性。老師上課時,再那麼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幾塊骨頭讓學生啃,結果學生只能由被動應付變為厭學說明文。另外,中學寫作教學對說明文的練習也不夠重視,以致不少寫作能手雖能寫出好的記敘文和議論文,卻寫不出像樣的說明文。就目前三種基本文體教學來看,說明文教學是最為薄弱的環節。那麼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
從高初中說明文的內容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蟬》、《眼睛與仿生學》、《語言的演變》、《中國石拱橋》、《死海不死》、《機器人》、《大自然的語言》等等。這些文章既有豐富的知識,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發人們的興趣。不僅給人以經驗和智慧,而且給人以啟迪和開拓。因此,說明文教學筆者認為決不能舍棄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知識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讓學生感受知識理趣的機會,而應該是讓學生在吸收課文原有知識養料的同時,觸類旁通適當地或介紹或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興趣。那麼,這樣的說明文教學不但能上得扎實生動,而且對於豐富學生知識,開拓學生視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於是,筆者在說明文教學中,運用下面四種教法,來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
一、運用激發情趣的方法導入課文。
倘若每節說明文教學一開始就能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學生就不會覺得學說明文是一種負擔,教學效果則會好些。不久前,筆者上法布爾的《蟬》,課上介紹了蟬的知識,說蟬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詩中常見的寓體,還是治病的良葯;再由科學家研究蟬的目的,講到人類與昆蟲的關系,介紹了仿生學、鳥兒與飛機、鯨與輪船、蜜蜂與建築、車輪子與螺旋狀……還介紹了作者之所以被譽為「昆蟲世界的荷馬」,這與他長期對各種昆蟲的觀察研究是分不開的。同時,筆者還介紹了觀察的要求和作法,又舉了習作中不善觀察不作思考而鬧出的種種笑話。這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在教《蜘蛛》一課時,讓學生猜謎:「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提飛來將。」謎面有趣簡單,學生很快就猜著了。接著再提兩個問題,蜘蛛以什麼為生?它是怎樣吐絲的?因為蜘蛛是學生所熟悉的動物,所以他們的積極性很快地調動起來了,連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也紛紛議論開了,課堂頓時輕松活躍起來了。筆者一般是採用想像、聯想、列圖、猜謎和成語等較有情趣的方法來導入課文,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
二、注意課堂教學的生發,要開拓與課文有聯系的知識。
因為中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東西,就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學生對學習說明文最厭煩的是老調重彈,所謂「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這些套話,他們一點就熟了,何需我們老師喋喋不休!於是筆者就採用了生發和拓寬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上《眼睛與仿生學》這一課,在理清該文說明順序、結構和方法的基礎上,介紹了仿生學的知識:在科學技術上,仿生學的產生主要是得到了動物某些特性的啟示。現代高精尖的科學技術,如飛機、潛艇、雷達、超聲波等無一不是從鳥的翅膀,魚的流線形,蝙蝠的特異功能研究中得到啟示而發明出來的,同時還溫習了初中課文《松鼠》。學生興趣盎然,思路也開闊了。課後,筆者乾脆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在了解某種動植物習性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一篇與仿生學有關的科幻式小品文。學生的習作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寫綠色與偽裝學的,有寫跳蚤與生物戰的,其中有個學生參考了課文《蟬》中蟬的習性,寫了題為《蟬與音響學》,設想了要發明一種像蟬一樣大小卻能發出無限大聲音的袖珍放音機。內容雖近乎荒誕,但卻妙趣橫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並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三、課內教學與課外研究相結合。
比如筆者教《向沙漠進軍》這一課,在課堂上先引導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為利」的主題,即以此作為點,並印發《綠化沙漠開發沙漠》的通訊報道(《文匯報》1994年3月14日)作為參考,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化害為利」的重要性,進而指導學生課後尋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態平衡、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資料。要求學生聯系本地實際,以《談××公害及治理》為題,著重說明一至二種影響生活和生產的公害以及化害為利的情況。由於這樣的教學內容既出自課本又超出課本,往往帶有基礎性、新鮮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學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個個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後來筆者還為此開了專題報告會。四、結合課文,參照比較,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比如筆者教《死海不死》這篇科技小品,讓學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變遷,使他們對海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筆者趁熱打鐵,印發了與課文相關的文章《未來海底世界》(選自《中學生之友》)這篇融科學性、文藝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小品文與課文放在一起閱讀,在內容上與課文互為補充,寫法上又可以參照比較,讓學生在學過的課文知識的基礎上,比較這類文章的異同,這樣不但能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知識的情況,而且對豐富學生知識,開闊視野,培養能力,啟迪思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因所比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勝,這也就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
從上述四點教法可以看出,它們在教學上有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初步概括為下列三點:
第一,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效率。這四種方法,都是以說明文的知識性、趣味性來激發學生興趣為著眼點,這要就要求老師對每篇說明文教學給予精心設計,巧妙構思。它在結合講析說明順序--說明對象--說明方法的基礎上擴展教學內容。它既能提高學生思考、研究、想像和讀寫的訓練效率,還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創造性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快樂。
第二,有利於養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這四種方法是依據說明文的知識性、趣味性的特點而設計施教的,它能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作更好的發現:或把課內所學的知識用於新環境,形成能力;或者通過某種變式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既獲得課內知識,又領會怎樣獲得更新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第三,能從學生的心理實際考慮。依照說明文的知識理趣來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說明文過程中感到新鮮和富有新意,並能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適度地「點」「面」相聯,以此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沉浸在求知氛圍中,使課內課外氣氛活躍,使學生精神振奮。

3. 如何讓說明文教學變得靈動高效

如何讓說明文教學變得靈動高效
說明文要教什麼?如何確定它的教學內容?以前,教師們最熟悉的教學內容就是:明對象,抓特徵,講方法,理順序,語言准。
參加了「國培」,聽了王漫老師「初中說明文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我對過去說明文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在過去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總是先把說明文的相關知識拋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利用這些知識去套用、去閱讀說明文,這就使說明文閱讀教學變得枯燥乏味,不能把它的文本內容及相關知識有效地教給學生。如何提高說明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說明文教學課堂變得靈動而高效呢?
一、挖掘說明文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說明文相對於文學作品來說內容枯燥,即使是文藝性說明文,它也沒有小說那樣動人的情節,沒有散文那樣優美的意境,沒有詩歌那樣和諧的韻律,因此學生對說明文大多沒有多大的學習熱情。要讓說明文閱讀教學變得靈動而高效,首先就要善於挖掘說明文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確實,好的導入語就像唱戲的開台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上課伊始,學生的思維一般處於鬆散狀態,有的徘徊於上節課的疑慮中,有的則沉浸在課間的娛樂中……如果此時教師結合文章,以一個新鮮、恰當的內容來導入,就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視頻《故宮博物院》,播放結束後,請大家略談感受。然後適時引入:「這么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的故宮,我想大家和我一樣都想到實地一睹她的風采吧,那麼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跟隨我們的『免費導游』黃傳惕仔細游覽這昔日的皇家禁地紫禁城,步入《故宮博物院》。」這個導入設計利用多媒體展示視頻,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大體的感知,獲得美的享受,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再如,教學阿西莫夫的《短文兩篇》,課前我先介紹恐龍的知識,用幻燈片放映各種恐龍的圖片,然後引導學生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這些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還可以通過自製(或購置)一些實物、模型、動
植物標本、掛圖、表格等教具來輔助教學。通過教具來輔助教學能使教學過程新穎獨特,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我先出示一幅教學掛圖,讓學生自己先說說趙州橋的結構。在學生明白「拱」是怎樣的形狀後,又啟發他們准確表述一個大拱與四個小拱的關系。待學生說出「四個小拱在一個大拱的兩側上方」,「大拱兩側的上方各有兩個小拱」,「四個小拱在一個大拱的兩側」等答案後,又通過圖示、比較,終於有的學生得出了「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的准確表述。最後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印證。這樣,學生學得有興趣,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在反復比較中感受到揣摩語言的樂趣。
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善於挖掘文章的閃光點,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說明文是一種負擔,教學效果就會更有效。
二、提示方法,有效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文體,必然有其自身的規律,閱讀說明文自然也有其規律可循,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給學生一把打開說明文閱讀的金鑰匙,這樣才能提高說明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王漫老師在「初中說明文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中,明確表明說明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技能。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學《蘇州園林》一課時,我先教給學生在閱讀說明文時經常用到的「圈點批畫法」,即圈點關鍵詞語,批註說明方法,勾畫關鍵句子。
「圈」是對文中關鍵詞語進行圈記、點示。在閱讀中,可將銜接各段的連接性詞語、體現事物特徵的關鍵詞語、限制修飾性詞語進行圈點,一來可以強化記憶,二來比較醒目,便於做題時前後聯系,分析問題。
「批」是對說明文中運用到說明方法的句子進行批註。具體做法是:在閱讀時隨時發現運用到的說明方法,隨時在相應頁面的右邊簡單批出說明方法,這樣可在做題時迅速找到相對應的答案,減少回讀,還可以很快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准確說明事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畫」是對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勾畫。可勾畫的語句往往是首括句、尾結句、過渡性語句、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勾畫這些語句往往有助於很快地分析說明的順序,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等。
然後我讓學生用「圈點批畫法」通讀全文,進行圈點批畫。我巡查圈點批畫的情況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自己畫出了各段的中心句。如: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4. 科技說明文的教學辦法

一、要突破讀寫結合的傳統教學模式,建立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章熊在1998年10月份舉行的「21世紀青年語文教師發展戰略座談會」上發言說:「長期以來我們習慣的是『讀寫結合』,它是為寫作服務的,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發展了,需求發生了變化,閱讀學誕生了。在閱讀學的發展過程中,讀者的作用越來越引起重視,所以到了本世紀下半葉,閱讀學又稱『解釋學』。每個讀者都必然也有權利按自己的方式去解釋作品。」「閱讀教學中允許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釋,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中學語文教學》1998年12期第7頁)章熊先生的這番話值得我們思考,它深刻地指出了新時期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在,即混淆了閱讀與寫作的本質屬性,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本位。從現代閱讀觀來看,所謂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言語和其他書面符號中獲得意義的行為過程,它要求讀者運用信息學、語用學原理迅速准確地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獲取最重要的信息,並對獲取的信息加以處理,是一個輸碼——編碼——解碼的過程。在以往(或現在)的閱讀教學中,眾多老師十分重視讀寫結合。如教《景泰藍的製作》一文,分析完景泰藍製作的六個步驟後,教師隨即結合實際,大談「凍米糖的製作」「熏魚的製作」之類的寫作,並要求學生當堂仿寫成文。一堂課,既有讀又有寫,讀中仿寫,寫中思讀,似乎是完美的結合。但事實是讀不深讀不細,寫不像寫不真,兩敗俱傷。在科技說明文閱讀教學中,樹立閱讀課就是理解分析材料、篩選提煉信息這樣的觀念,消除一直以來運用的讀寫結合教學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真正確立閱讀教學的本位,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個性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系統,閱讀教學有其獨特的任務,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具備優良的閱讀品質,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根據《考試說明》和高考題目的分析,在科技說明文閱讀教學中,目前應當著重提高學生的速讀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篩選能力。其中,速讀能力是基礎性能力,分析能力是中介性能力,概括能力是高一級能力,而篩選能力則為科技說明文閱讀的終端性能力。這幾種能力一旦具備,那麼對一般科技說明文的閱讀將不成問題。
三、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信息學和閱讀學告訴我們,作者——文本——讀者是構成一個完整書面交際過程的三個基本要素。作者是發出交際信息的一方,文本是交際信息的載體,而讀者是接收和處理交際信息的另一方。從閱讀中的讀者心智活動過程來說,接收和處理是相互聯系、交互作用的;為了更快速更有效地處理,就必須有一定量和一定質的接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讀者即我們學生在接收和處理信息時是無法讓別人替代的。教師只能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獲得大量信息,豐富知識儲備,以提高他們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平時就要非常重視①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科技讀物,不斷汲取科技新知識,如《新華文摘》《科技日報》《數字化生存》《21世紀社會的新趨勢——知識經濟》等書刊;②加強課外實踐活動,擴大學生的科技視野,如參加科技博物館、製作科技小作品,撰寫科技小論文,聆聽最新科技學術報告等。這樣,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相結合,一改以往語文課堂信息反饋的單一化而形成龐大的多元信息反饋網路,才能真正提高科技說明文的閱讀效率。

5. 如何營造說明文教學濃濃的語文味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效回的教學方法.
3、教師答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語文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語文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6. 如何有效地進行說明文課堂教學

因為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很多語文老師往往僅就內容做點分析,或者先把說明文的相關知識拋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利用這些知識去套用、去閱讀,這就致使我們的說明文閱讀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說明文的文本內容及相關知識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去。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使說明文教學變得鮮活靈動,藉以提高說明文閱讀教學效率呢?通過此次對《初中說明文教學策略》課程的培訓學習,我覺得提高說明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可從以下一些方面進行努力:
1、趣味導入,激發興趣。說明文相對於文學作品來說,內容枯燥,即使是文藝性說明文,它也沒有小說那樣有動人的情節,沒有散文那樣優美的意境,沒有詩歌那樣有和諧的韻律,因此學生對說明文大多沒有多大的學習熱情,因此課堂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顯得尤為重要。
2、緊扣文本,探尋規律。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文體,必然有其自身的規律,閱讀說明文自然也有其規律可循,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給學生方法,給學生一把打開說明文閱讀的金鑰匙,然而文章千變萬化,沒有一種規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依據文本特點進行教學,根據文本特點,點示一些方法,探尋一點規律。就讓學生在找——讀——品的過程中,感受了說明文中打比方說明方法的妙處,用刪除比較法,讓學生領悟到舉例子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3、抓住對象,學習方法。說明方法是說明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如何進行說明文教學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在平時的說明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讓學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們往往沒有作深入的思考。這是我們教學的錯漏點,應該加以改正。我以為要弄清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弄清說明方法與說明對象之間的關系,並思考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說明方法?有時候一個地方綜合使用幾種說明方法時,還要考慮為什麼要綜合使用幾種說明方法?還能不能用別的說明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4、依據文本,學習語言。任何文體的閱讀教學,都離不開語言教學。人教社孟苓荃老師曾經這樣說過:「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只是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半,還要繼續下一半的理解過程,即對文章的形式和語言形式的理解過程。閱讀教學,只有把理解課文和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理解課文和語言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中的閱讀。」說明文語言教學應如何進行?這要依據文本自身的特點,決定語言教學的側重點。抓住文中關鍵詞語進行刪改比較,讓學生體會到了說明語言的准確性。並展開想像,從而體味本文語言的詩意美及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5、靈動機智,生成課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學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是靈動機智的,這樣才能在「教學預設」的基礎上生成靈動的課堂。

7. 說明文教學

有的,有的

閱讀全文

與說明文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