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5 09:57:00

① 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和「如何教」

教什麼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依據課程標准、學情分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可操作與可檢測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具體、集中,具有提升學生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人文熏陶的價值。

如何教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1體現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方法的培養;
2.突出學生的言語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3.關注學生的個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價值取向。

學域

如何學
【學習狀態、
參與程度】

1.注意狀態:集中、持續;
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
3.思維狀態:積極、主動;
4.情感狀態:自然、自控。
「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

學習效果
【目標達成、
素養提升】

1.有效達成預設教學目標;
2.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方法、審美、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過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

下面僅就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什麼」和「如何教」,結合本次教學展示會上的課例談談個人的粗淺體會。
一、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
無論是作為研究者,還是作為聽課教師,我們審視、評價一節閱讀課,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教師「教什麼」(教學內容)是否明確、具體、合宜。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也就是過於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對於教師「教什麼」,也就是更加關鍵的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建設,卻一直處於茫然、模糊的狀態,從而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 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將自己讀懂的內容等同於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同時,很多閱讀教學還處在閱讀理解(即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的層次,很少對於每篇課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
我認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一)寫了什麼
這里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閱讀教學中在課文內容、主旨方面完成五個任務:1.理解課文的內容;2.習得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3.感悟課文表達的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的感情;5.受到審美的熏陶感染。
(二)怎麼寫的
如果說「寫了什麼」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怎麼寫的」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回到語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走一個來回」。當前很多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寫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僅僅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小部分任務,因為閱讀教學的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各種語言形式在准確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逐步習得語言運用的規律,最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怎麼寫的」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詞語:重點詞句的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詞語;
2.句式:課文中出現的具有遷移作用的或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
3.寫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構段的方式,課文開頭、結尾、過渡的方法;
4.標點:准確使用的標點,意味深長的標點,異乎尋常使用的標點。
(三)學會閱讀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近年來,語文界對於國際學生評價(PISA)、國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於在閱讀教學中應進行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教學已經形成共識。人們普遍認同的比較適合小學語文閱讀的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
那麼,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呢?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1.依據學情實際:包括你所教這個班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學生是否接觸過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的課文,學生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類課文,還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提高,等等。
2.依據文本特點:這裡面又包括兩點,一是文體特點,比如教學寫事的記敘文,就要關注事情發展的敘述過程;教學小說,就要引導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學寓言,就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寓意等。二是語言特點,比如作者准確的用詞、多變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寫法、一反常規的標點等。
3.依據課標要求: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是不同學段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是對於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很有幫助的。例如對於詞語的教學要求,課程標准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依據不同學段的要求,確定具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內容。
二、閱讀教學「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首先明確「教什麼」,再考慮「如何教」,而且根據很多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往往幾乎在明確了「教什麼」的同時,「如何教」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順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設計。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著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應該首先做的功課一定是文本細讀,而且是全身心地「潛心會本文」,然後要從文本中跳出來,將自己的身份和視角從一名成熟的閱讀者轉換為一名處在閱讀學習階段的不成熟的閱讀者——學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能讀懂什麼?可能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閱讀中會出現的閱讀障礙是由於背景知識的欠缺,還是閱讀策略的缺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語文運用方面應該習得、駐留哪些知識、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應該得到哪些體悟和感染?等等。
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教」,現在廣大教師從認識和理念上都比較一致地認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次「精英杯」教學展示會的16節課為我們研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行為層面,應該如何落實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生動的課例。下面,我想僅就與閱讀教學「如何教」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結合正反兩方面的課例略陳己見。
(一)要正確認識與恰當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理解」
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解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應絕對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也不應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課文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有的課文,含義比較深刻,時代背景遠離學生,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的課文在教學時就應適當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爺爺的壓歲錢》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過男生、女生分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時爺爺說的話,不斷加深感悟爺爺的良苦用心。
當前閱讀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是過於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導致月底教學的效益不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例如《「美極了」與「糟透了」》,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這樣的課文就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過多糾纏,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多用在體會、練讀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簡明、簡單
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許多參加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師往往力求把課設計得有新意。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很多,教師設計得很費力,課堂上師生都很忙亂,每個環節看似都走了一遍,但總覺得哪個環節都不扎實。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個季節的構段方式相似的特點,先帶領學生學習春天這部分內容,並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描寫春天小興安嶺的思路:季節——樹木——其他景物。接著,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另外三個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的語文訓練,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
(三)閱讀教學要體現文體意識
之所以很多閱讀教學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顧不同文體的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從文體的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的特點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執教《楊子榮打虎》時,根據課文的小說(節選)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品讀重語段中的場面描寫,體會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對於刻畫楊子榮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從而認識楊子榮具有的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上即事》時,則突出了意境的創設與體會,重點進行誦讀訓練,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閱讀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目前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的現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教師的提問設計僅僅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學習實際。而在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教學《故鄉的蘆葦》一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是: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動筆畫一畫,再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學《莫高窟》時,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麼等,教師順勢展開教學。這就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出發(而非從教師的設計出發),也使教師的問題設計具有了整體性和較高的思維價值,同時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提供了空間。
(五)語言形式的學習與運用要真正成為閱讀教學重要內容
1.注重正音等語文基本訓練。
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普遍重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而且採用了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哈爾威船長》時,教師出示了「奔」的兩個讀音:bēn bèn 。同時出示了詞典中對這兩個讀音的解釋。接著,出示了課文中含有這兩個讀音的句子,引導學生正確地予以區分。
2.詞句學習的方法要靈活。
無論是初讀課文後集中認讀詞語,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語詞語的品味,都體現了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視。因為詞語不僅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小學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
除了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外,在教學《莫高窟》學習「惟妙惟肖」和《故鄉的蘆葦》學習「紡織娘」等詞語的時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詞語,效果較好。學習《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同時出示三個句子:①先頭部隊的戰士殺向敵人。②先頭部隊的戰士勇猛地殺向敵人。③先頭部隊的戰士如猛虎下山,殺向敵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效果更形象,更生動。
3.朗讀訓練的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深切地體會課文內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及學情實際,確定每課時具體集中的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在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籠統地寫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這樣一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一位教師根據課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學生朗讀時將其中「淙淙」要讀得輕一些。還有教學《月光曲》,教師也提示學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中的「霎」讀得輕一些、虛一些,以表達出當時的意境。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就是准確而具體的。
每節課的朗讀訓練目標也不宜過多,教師要重視訓練的扎實。尤其是當學生反復朗讀也讀不出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讓學生通過每節課的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有所提高。
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的語用訓練。
閱讀教學中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語用訓練,對於具有較高語用訓練價值的語言文字要從多個角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例如針對《莫高窟》描寫飛天的這部分文字,有兩位教師是這樣設計語用訓練的:
(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個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
(2)朗讀訓練,讀出畫面;
(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
(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
一位教師出示: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圍坐一起,( );有的( ),( )。
一位教師展示了另外三幅飛天的圖片,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 ),有的( )。
5.閱讀教學要關注語言表達的學習與訓練。
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要倡導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我理解就是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之外,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爺爺的壓歲錢》臨近結尾時,讓學生以「感謝你」為題,寫一寫對親人感謝的話。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是安排的想像、拓展表達練習,也應與課文的內容或表達有某種相關;同時要避免為寫而寫的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學生制宜,注重實效。
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
在本次教學展示會上,一位教師教學《楊子榮打虎》時,運用折線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進行復述訓練。一位教師執教《拐彎兒處的回頭》圍繞「父愛」這一主題在一節課中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①用《不一樣的爸爸》這一繪本的朗讀導入;②教給學生用串聯關鍵詞的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學會運用朗讀評價的閱讀方法;④延伸閱讀,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
這兩節課對於目前閱讀教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教學策略和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帶給與會的教師很多啟發。

② 莫高窟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是過渡句,承上啟下,同時也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③ 跪求語文研究性學習報告

《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 課 題 實 驗 報 告 連雲港師專第一附屬小學
郭 楠
222006

一、研究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術界已經對研究性學習作了有益的探索。許多國家和地區展開了對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在課程界定、目標內容、設計實施、評價等方面提供了文本資料。我校「九五」省級課題《小學生自主發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圓滿結題。學校在教科研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學校省級「十五」課題「培養小學生研究型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已確定。而在占學生在校所有課時25%以上的語文學科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意識,使他們敢於並善於獨立學習,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研究型思維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於是我於2002年8月確定了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2002年9月該課題被列入學校「十五」規劃課題。 二、研究過程 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遵循實踐—總結—再實踐的原則,先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搞研究性學習實踐,再歸納實踐的策略,再投入實踐,收集例案。 1、激發動機,使學生願學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 2、指導學法,使學生會學 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在教學中要以思維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依據教材去探究、發現,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 (1)課前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有利於獲得對新知識的初步感性認識,做好學習的思想准備,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在新課的教學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達到進行研究性學習目的。 (2)課中引導學生參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切,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 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討,獨立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設問質疑,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態度,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外實踐,提高學生能力 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應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內與課外,局限在小課堂里的語文學習是不完備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深入實際生活,引進最新信息,到寬廣天地里去吮吸,探究、發現、創造。 三、案例舉隅 以《莫高窟》一課(第二課時)為例,學習這一課,學生採用了分組學習、討論、匯報等形式。 1、激趣導入: 我有一個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覽,他聽說我們要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想請同學們給他做個導游,行不行? 2、學習課文 (1)第二節(出示彩塑多媒體)欣賞 自輕聲讀第二節,想想哪些詞用的好?為什麼? 指導朗讀 (2)第三節壁畫,找一找這一節哪些地方寫的美? 用「有……有……有……還有」指圖說話。 (3)第四節 自學、談一談學會了什麼?有何體會? 3、導游介紹 (1)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 (2)選擇圖作介紹,互相質疑,提高導游質量。 四、評價 這一課時的教學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習和活動結合,老師和學生相協作。 五、結論 通過研究,課文課堂學習形式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平等,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的研讀中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既理解體悟到語言文字蘊涵的美,又能創造性地理解。學習興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學習空間由課內到課外,由小課堂到大語文良性發展。 六、存在問題 課題的實施,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激發了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科研水平的願望。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的不斷調整授課年級,使實驗不能較連貫進行,沒能取得較佳效果。

④ s版六年級語文歸類復習計劃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和默讀課文,了解茶聖陸羽的傳奇事跡和精神品質。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幫助學生認識「煎、吭、祿、茶」,會寫「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聲、如火如荼」等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去品讀理解文本,進而了解茶聖陸羽的傳奇事跡和精神品質。
三、教學准備:
查找關於中國茶文化及陸羽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讀
上課前老師想和大家聊聊你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名人。學生暢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礎上(課件出示陸羽的畫像),讓學生猜猜這位名人是誰?相機引出課題教師板書:陸羽與《茶經》(師板書,生書空,同時講解「陸」字的右邊「擊」字書寫時注意的地方)
齊讀課題,讀後質疑:1.陸羽與《茶經》有什麼關系?2.為什麼以此為題?學生以課前准備簡要交流有關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名人,看看從文中我們又會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讀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快速瀏覽全文,想想:①文章是以什麼順序來寫的?
②文章從什麼話題談到陸羽?
③文中主要寫了陸羽的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辨別江水、撰寫《茶經》、推廣茶藝)
(三)再讀課文,理解詞語
1.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字音讀准。
3.詞語個性化朗讀,要求:按自己理解的詞義來朗讀。
4.對於個別較難的詞語給予解釋。
5.通過理解「茶」和「荼」的詞義,幫助學生區別
6.指導「荼」的寫法。
7.引導學生通過字義來區別「荼「的兩種讀音。
「荼「(tu)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古書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古同「荼」,塗炭。
「荼」(shu)①玉板,古朝會時所執。②同「舒」,舒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是按總——分的順序來行文的,從茶鄉想到陸羽總起引出後面的三個事例(辨別江水、撰寫《茶經》、推廣茶藝),以此來表現陸羽。這節課我們接著在作者暢達的語言中去品讀、去感悟。
二、細讀品味
1.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思考: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哪些語句寫到了陸羽?(2、3句)能用一句話概括嗎?(陸羽是唐朝復州竟陵郡人,是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被人稱為「茶聖」。)
默讀第四句話,想想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銜接,引出後文)
2.辨別江水
(1)自由讀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寫陸羽辨別江水這件事?(2-8自然段)
(2)學生分角色朗讀,想像當時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從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陸羽精通茶藝)
文中哪些語句具體地表現了陸羽精通茶藝?
課件出示:
(軍士取來水後,陸羽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輕輕地掂了掂水,說:「這水是臨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陸羽沒有吭聲,默默地將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時,他又用勺子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
(3)陸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來,難怪軍士不由衷的感嘆:「陸先生,您真是神了!」(師生齊讀這句話)
(4)質疑:為什麼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來?
引導生結合學習鏈接理解
3.拒絕做官,撰寫《茶經》
(1)快速瀏覽,找找哪些段落寫了這件事?(9-11自然段)
(2)出示自學提示:
①陸羽為什麼要寫《茶經》?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部書的?讀到這里你有什麼感受?
②為了寫《茶經》,陸羽做了寫什麼?花了多長時間?讀到這里你又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學,劃詞句,作批註。)
(3)小組交流,共同研討。
(4)討論交流,①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兩個「毫不……」(一是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二是他為推廣茶藝,決心寫人們不屑於寫的「閑書」時毫不動搖。)體會陸羽的志向遠大,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陸羽的高尚人品。
課件出示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感受陸羽的人品: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熱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中載有陸羽一首詩,正體現了它的品格。
不羨黃金磊,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來。
②引導學生抓住「二十一歲」,「十六年」,「三十二州」兩個「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歲」等數據來體會陸羽為撰寫《茶經》作出了無悔的選擇,投入了巨大的熱情,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才終於完成這部經典著作。
師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段落,然後劃記相關詞語,並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感受。
③利用所查資料補充介紹(學習11段)
《茶經》是怎樣一部書?有何價值?
在反饋基礎上,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在七千餘字的著作中,凡栽茶、採茶、制茶、飲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寫到了。他寫工具和器皿的運用,不僅說明了技術問題,而且也說明了文化的演變和區別。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制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書,除茶法外,凡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以後茶書皆本於此。
4.推廣茶藝(12自然段)
自由讀,思考:陸羽推廣茶藝產生了哪些影響?
(邊讀邊劃,作批註。)
引導生抓住「如火如荼」和兩個「也日益……」所在語句來體會。

第三課時
一、練讀拓展:
1.完成課後題二:陸羽為什麼會被人尊稱為「茶聖「?
陸羽在親自調查和實踐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完成創始之作《茶經》。因此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2.瀏覽全文找出文中的三個遞進復句,劃出來,並在旁邊批註每一個復句在文中的作用。
3.反饋: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啟下,概述陸羽特點。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經》的內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藝的影響。
4.課文為什麼以此為題?
5.有關《茶經》的小貼士。
《茶經》分三卷十節,約7000字。卷上:一之源,講茶的起源、形狀、功用、名稱、品質;二之具,談採茶制茶的用具,如採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論述茶的種類和採制方法。卷中:四之器,敘述煮茶、飲茶的器皿,即24種飲茶用具,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講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品第;六之飲,講飲茶的風俗,即陳述唐代以前的飲茶歷史;七之事,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葯效等;八之出,將唐代全國茶區的分布歸納為山南(荊州之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區,並談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分析採茶、制茶用具可依當時環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圖,教人用絹素寫茶經,陳諸座隅,目擊而存。
二、布置作業:
布置課外閱讀有關茶文化的文章

附:
板書設計:
22. 陸羽與《茶經》

由茶鄉想到陸羽

辨別江水精通茶藝

撰寫《茶經》人品高尚、志向遠大

推廣茶藝甘於奉獻

23敦煌壁畫
教學目標
1.知道敦煌莫高庫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為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而驕傲。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在詞語中正確認識讀多音字「佛」;能正確讀寫並理解16個新詞語。
3.能照樣子用「不僅……還……」造句;能抓住重點詞語縮寫句子;能按照課文給句子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4.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課文內容回答有關問題;能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們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學情況。
1.標自然段、圈生字、劃新詞。
2.說說每個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第二自然段,簡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第三、四、五自然段,有面、有點地具體描寫了敦煌壁畫的艷麗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結構是:總寫——分述。)
3.學習生字、新詞。
A、容易錯的字:尊——遵奏——揍、湊
B、多音字:佛(佛像)、(彷彿)
C、詞語:亭台樓閣——亭子、平台、樓房、高閣(四周開窗可憑高遠眺望的樓),泛指風景區或庭園里的各種建築物。
舒展——伸展。
(三)作業指導
1.抄寫生字;2.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第一自然段。總寫「莫高窟」。
重點詞語:世界聞名。藝術寶庫。
具體寫法:用數字說明。
(二)第二自然段。簡要地介紹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證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三)學習第3——5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語言總的寫了壁畫的內容:勞動、藝術表演。
2.第4自然段。重點段。著重描寫了一幅畫。重點詞:艷麗多姿。
這一段哪些句子寫出了敦煌壁畫的「艷麗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現內容。
重點句:「其中一個……」比較下列句子:
A、她提起腿,伸出兩臂,把琵琶舉到腦後撥琴弦。
B、她輕提著腿,舒展兩臂,把琵琶高高地舉到腦後,撥動琴弦。
3、第五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感受。比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二)作業指導:
1.《練習冊》作業。
2.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24編鍾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課文內容,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2、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了解編鍾的知識,學習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提升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的情感,贊美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詞;抓住編鍾的主要特點體會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學准備:
查閱編鍾資料及相關圖片,製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樂器入手,分別給學生出示現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幾種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缶、古箏,讓學生聽音觀形,從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讀通讀順的要求,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然後,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解決疑難的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思考匯報
這一次仍然採用朗讀地方法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流利,並把讀懂的關於編鍾的知識畫出來,進行簡單的匯報。
四、創設情境分析領悟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009年世界郵展要在洛陽舉行,會迎來中外許多遊客。假如有外國人看到了東周王城博物館內陳列的編鍾,他最想知道什麼?
2、轉換角色,設問采訪
教師以記者身份采訪學生,讓學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編鍾和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的角度說出最想知道的,趁機讓學生以此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問題1、編鍾是干什麼用的?
問題2、編鍾是用什麼鑄造的?它完整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問題3、編鍾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
問題4、編鍾演奏的音樂好聽嗎?能不能聽一下?
……
3、熟讀課文,回答問題
讓學生針對問題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答案,並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4、為了滿足外賓想聽一聽編鍾演奏的願望,讓學生結合課文第5自然段製作一份曾侯乙編鍾演奏音樂會的節目單,包括音樂會時間和宣傳詞,從中升華感情。
5、播放編鍾演奏的音樂,然後讓學生站在外賓、國人等不同的角度談一談心中的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贊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進的工藝。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閱資料,了解中國古代的其他樂器,選擇一種抓住其特點完成一篇小練筆,進行簡單的介紹,在全班匯報。

25竊讀記
學習目標
a.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支撐、傾盆大雨、飢腸轆轆」等詞語.
b.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c.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教學過程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自學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第一課時
直奔「竊讀」.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知道「竊讀」可以換成一個什麼詞?(偷讀),你知道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
2.整體感知課文.
a.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b.認讀生字詞.
c.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准,句子是否讀通順.
d.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我」因無錢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看書.)
品味「竊讀」,感受渴望
1.邊默讀課文邊用「_____」劃出描寫「我」是怎樣「竊讀」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匯報.)
2.重點品讀文中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
a.「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
(1)畫出句中表示動作的詞.
(2)感悟形象: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1)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2)「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表現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
(3)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4)結合生活體驗,相機指導朗讀.
c.「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1)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麼?(一般人物的神態和內心是一致的,從神態描寫可以看出心理活動,可這句話中,神態和內心是不一致的.)
(2)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突出了作者酷愛讀書已經達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讀升華:你能把自己對「竊讀」的理解與感悟讀出來嗎?生讀,師評:同學們的朗讀,把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孩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竊讀」時,「我」的心理有一種怎樣的感受嗎?
3.自主品讀「竊讀」的滋味.
a.課件出示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b.從課文中找到有關語句,自主交流:「我」為何快樂,又懼怕什麼?
c.相機指導朗讀.
深悟「竊讀」,回歸整體
觀察課文插圖,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書店「竊讀」,在你的眼裡,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生答.)確實是這樣,她為了讀書可以忍受飢腸轆轆、腿酸腳木,為了讀書可以連跑幾家書店才看完一本書,為了讀書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讓我們再次讀好課文,共同品味「竊讀」的「快樂」與「懼怕」.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導人: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我」是怎樣「竊讀」的,請同學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文.
3.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麼原因鼓勵「我」竊讀.
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a.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b.交流課前搜集的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匯報交流.
3.總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麼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回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
2.嘗試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26理想的風箏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疑點
結尾句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准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裡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製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麼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後感。

27校園交響詩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散文。課文以「校園交響詩」為題,描繪了校園中多彩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學生對培養哺育自己的學校的深厚感情。「交響詩」是指只有一個樂章的交響曲,常取材於富有詩意的文學作品,是標題音樂的一種。課題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點出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富有詩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標題的形式從五個方面寫得。文中五個小標題「蜂巢」「鳥島」「花瓣」「噴泉」「樹根」也都是從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繪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選編本文的目的:通過學習使即將結束小學生活的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激發學生對曾經哺育自己成長的學校、老師及所有的工作人員的熱愛、感激之情,從而不辜負他們對自己的辛勤培養與殷切期望;感悟課文以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感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時如何採用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的,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學會7個會認字和6個會寫字;掌握「汲取、儲積、恬靜、花瓣、砌磚、豐碩、碩果累累、書聲琅琅、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等詞語。

三、教學建議
關於「理解感悟」
本文從課題到小標題到課文中的許多語句,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課文內容所描寫的都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在教學中重點應該放在「朗讀——感悟」上,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進入角色,和文章的作者、文中的「我們」一起融入美好的校園生活,回顧、享受在童年的校園生活中的快樂、甜蜜,領悟在校園生活中得到的關愛,汲取的營養;懂得學校、老師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和無限希望。同時提供朗讀、背誦,很好的體味並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

⑤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何困惑如何定位如何實施

教什麼【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依據課程標准、學情分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可操作與可檢測的教學目標;2.教學內容具體、集中,具有提升學生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人文熏陶的價值。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1體現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方法的培養;2.突出學生的言語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3.關注學生的個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價值取向。學域如何學【學習狀態、參與程度】1.注意狀態:集中、持續;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3.思維狀態:積極、主動;4.情感狀態:自然、自控。「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學習效果【目標達成、素養提升】1.有效達成預設教學目標;2.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方法、審美、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過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下面僅就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什麼」和「如何教」,結合本次教學展示會上的課例談談個人的粗淺體會。一、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無論是作為研究者,還是作為聽課教師,我們審視、評價一節閱讀課,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教師「教什麼」(教學內容)是否明確、具體、合宜。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也就是過於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對於教師「教什麼」,也就是更加關鍵的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建設,卻一直處於茫然、模糊的狀態,從而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將自己讀懂的內容等同於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同時,很多閱讀教學還處在閱讀理解(即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的層次,很少對於每篇課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我認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寫了什麼這里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閱讀教學中在課文內容、主旨方面完成五個任務:1.理解課文的內容;2.習得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3.感悟課文表達的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的感情;5.受到審美的熏陶感染。(二)怎麼寫的如果說「寫了什麼」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怎麼寫的」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回到語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走一個來回」。當前很多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寫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僅僅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小部分任務,因為閱讀教學的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各種語言形式在准確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逐步習得語言運用的規律,最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怎麼寫的」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詞語:重點詞句的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詞語;2.句式:課文中出現的具有遷移作用的或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3.寫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構段的方式,課文開頭、結尾、過渡的方法;4.標點:准確使用的標點,意味深長的標點,異乎尋常使用的標點。(三)學會閱讀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近年來,語文界對於國際學生評價(PISA)、國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於在閱讀教學中應進行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教學已經形成共識。人們普遍認同的比較適合小學語文閱讀的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那麼,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呢?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1.依據學情實際:包括你所教這個班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學生是否接觸過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的課文,學生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類課文,還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提高,等等。2.依據文本特點:這裡面又包括兩點,一是文體特點,比如教學寫事的記敘文,就要關注事情發展的敘述過程;教學小說,就要引導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學寓言,就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寓意等。二是語言特點,比如作者准確的用詞、多變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寫法、一反常規的標點等。3.依據課標要求: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是不同學段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是對於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很有幫助的。例如對於詞語的教學要求,課程標准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依據不同學段的要求,確定具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內容。二、閱讀教學「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首先明確「教什麼」,再考慮「如何教」,而且根據很多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往往幾乎在明確了「教什麼」的同時,「如何教」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順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設計。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著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應該首先做的功課一定是文本細讀,而且是全身心地「潛心會本文」,然後要從文本中跳出來,將自己的身份和視角從一名成熟的閱讀者轉換為一名處在閱讀學習階段的不成熟的閱讀者——學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能讀懂什麼?可能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閱讀中會出現的閱讀障礙是由於背景知識的欠缺,還是閱讀策略的缺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語文運用方面應該習得、駐留哪些知識、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應該得到哪些體悟和感染?等等。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教」,現在廣大教師從認識和理念上都比較一致地認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次「精英杯」教學展示會的16節課為我們研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行為層面,應該如何落實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生動的課例。下面,我想僅就與閱讀教學「如何教」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結合正反兩方面的課例略陳己見。(一)要正確認識與恰當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理解」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解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應絕對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也不應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課文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有的課文,含義比較深刻,時代背景遠離學生,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的課文在教學時就應適當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爺爺的壓歲錢》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過男生、女生分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時爺爺說的話,不斷加深感悟爺爺的良苦用心。當前閱讀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是過於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導致月底教學的效益不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例如《「美極了」與「糟透了」》,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這樣的課文就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過多糾纏,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多用在體會、練讀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簡明、簡單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許多參加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師往往力求把課設計得有新意。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很多,教師設計得很費力,課堂上師生都很忙亂,每個環節看似都走了一遍,但總覺得哪個環節都不扎實。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個季節的構段方式相似的特點,先帶領學生學習春天這部分內容,並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描寫春天小興安嶺的思路:季節——樹木——其他景物。接著,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另外三個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的語文訓練,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三)閱讀教學要體現文體意識之所以很多閱讀教學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顧不同文體的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從文體的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的特點教學。例如教師執教《楊子榮打虎》時,根據課文的小說(節選)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品讀重語段中的場面描寫,體會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對於刻畫楊子榮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從而認識楊子榮具有的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上即事》時,則突出了意境的創設與體會,重點進行誦讀訓練,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四)閱讀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目前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的現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教師的提問設計僅僅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學習實際。而在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教學《故鄉的蘆葦》一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是: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動筆畫一畫,再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學《莫高窟》時,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麼等,教師順勢教學。這就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出發(而非從教師的設計出發),也使教師的問題設計具有了整體性和較高的思維價值,同時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提供了空間。(五)語言形式的學習與運用要真正成為閱讀教學重要內容1.注重正音等語文基本訓練。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普遍重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而且採用了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哈爾威船長》時,教師出示了「奔」的兩個讀音:bēnbèn。同時出示了詞典中對這兩個讀音的解釋。接著,出示了課文中含有這兩個讀音的句子,引導學生正確地予以區分。2.詞句學習的方法要靈活。無論是初讀課文後集中認讀詞語,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語詞語的品味,都體現了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視。因為詞語不僅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小學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除了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外,在教學《莫高窟》學習「惟妙惟肖」和《故鄉的蘆葦》學習「紡織娘」等詞語的時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詞語,效果較好。學習《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同時出示三個句子:①先頭部隊的戰士殺向敵人。②先頭部隊的戰士勇猛地殺向敵人。③先頭部隊的戰士如猛虎下山,殺向敵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效果更形象,更生動。3.朗讀訓練的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深切地體會課文內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及學情實際,確定每課時具體集中的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在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籠統地寫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這樣一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一位教師根據課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學生朗讀時將其中「淙淙」要讀得輕一些。還有教學《月光曲》,教師也提示學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中的「霎」讀得輕一些、虛一些,以表達出當時的意境。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就是准確而具體的。每節課的朗讀訓練目標也不宜過多,教師要重視訓練的扎實。尤其是當學生反復朗讀也讀不出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讓學生通過每節課的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有所提高。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的語用訓練。閱讀教學中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語用訓練,對於具有較高語用訓練價值的語言文字要從多個角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例如針對《莫高窟》描寫飛天的這部分文字,有兩位教師是這樣設計語用訓練的:(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個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2)朗讀訓練,讀出畫面;(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一位教師出示:有的手握短笛,();有的圍坐一起,();有的(),()。一位教師展示了另外三幅飛天的圖片,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有的()。5.閱讀教學要關注語言表達的學習與訓練。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要倡導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我理解就是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之外,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爺爺的壓歲錢》臨近結尾時,讓學生以「感謝你」為題,寫一寫對親人感謝的話。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是安排的想像、拓展表達練習,也應與課文的內容或表達有某種相關;同時要避免為寫而寫的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學生制宜,注重實效。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在本次教學展示會上,一位教師教學《楊子榮打虎》時,運用折線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進行復述訓練。一位教師執教《拐彎兒處的回頭》圍繞「父愛」這一主題在一節課中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①用《不一樣的爸爸》這一繪本的朗讀導入;②教給學生用串聯關鍵詞的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學會運用朗讀評價的閱讀方法;④延伸閱讀,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兩節課對於目前閱讀教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教學策略和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帶給與會的教師很多啟發。

⑥ 怎樣進行高中散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散文單元教學設計思考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改變教學中機械、呆板、繁瑣的教學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位,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真正成為學生實際的學習材料,尋找久已失去的語文樂趣。
第三冊第三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淚珠與珍珠》。
四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並有高妙的藝術性,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值得認真誦讀和鑒賞。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沒有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詩歌那樣動人的韻調節律;它所寫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瑣碎見聞,點滴感思,構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筆而書。學生在預習時反映對這些課文毫無感覺,現在的學生對小說和詩歌都很麻木,讓他們愛上散文,確是難上加難。
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感嘆:「越美的文章越難上。」對於教材提供的文情並茂的散文佳作,怎麼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發、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這是一個難題,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在這個單元散文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
散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創設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激發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本。
1、「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如《故都的秋》的導入:請同學們想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繪抒寫秋景的?比如說,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繪秋景的?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繪秋景的?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又是如何描繪秋天的生機的?」隨著這一串提示,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背誦了一首又一首的詩文,喚起了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千姿百態的秋景彷彿就呈現在眼前,這時再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朗誦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開講:利用課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圖片資料(佛像、壁畫、曲子詞等),告訴學生這只是敦煌文化的滄海一粟,讓他們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個現狀「中國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從外國博物館購買膠卷」,在學生感到詫異時提出「誰之過」,使學生產生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對這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我們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靜觀」這一環節,讓班德瑞的音樂縈繞始終,營造出悠閑、恬靜的氛圍,教師深情范讀,再讓學生自由讀,在音樂中邊聽邊聯想,邊讀邊品味,無需多講解,學生可以在音樂聲中聯想、想像,化靜為動、虛實結合,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文字的內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與文章相關的事件、歷史背景、時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如《記念劉和珍君》上課之前布置學生閱讀讀本中的朱自清的《執政府大屠殺記》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讓學生了解「三一八」慘案,了解劉和珍這個人,對於我們解讀《記念劉和珍君》,有很大的幫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學中,介紹郁達夫生平經歷,知人論世,通過對背景的了解,學生感受到郁達夫特別的人生經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對《故都的秋》一文的影響,很容易沉浸到「清、靜、悲涼」的氣氛中,與作品產生共鳴。
二、品味語言
散文本來就是文學語言的範本,課本所選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璣、聲情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豐富的美感。古羅馬文藝批評家郎吉弩斯說過:「就真正的意義來說,好的文辭就是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藝術美尤顯必要。
本單元學習課文語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誦讀、默讀、抄寫、批註、選詞、填詞、仿句、改句等。
如《記念劉和珍君》可用改寫、比較的方法來揣摩語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為例,可以把這一段的虛詞去掉讓學生朗讀,再讀原文,一對比,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雖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內涵相差甚遠,從而體會到大師語言的精深之處。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圖後,可採用反復品讀批註式――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愛、覺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復誦讀、體會、勾畫、批註,把這些句子、語段標劃下來,作評點,寫感悟,然後全班交流,以賞析的形式深入課文,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提升性指導。
如《道士塔》,可以設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單獨成詩的句子,例「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一個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等,反復誦讀。通過尋找散文中的詩句來體會本文語言詩化的特點。
三、鑒賞情感
人們一貫認為,散文是作者個人的自敘傳,也就是說在散文中最能見到作者的本來面目、真實面目。所以鑒賞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內涵、來由和線索,發現作者的獨特的情懷、抱負和氣質。
深入文本,發揮想像,換位思考,是深入體會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徑。
「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怎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唯有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學生從一個旁觀的毫不相關的角色引導成與作品之中的人物、內容息息相連的角色,才能深切意會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假設:「如果「微笑」「和藹」的劉和珍是你同學和朋友,她去請願被殺害,還要受誣蔑,你內心會有怎樣感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魯迅的悲憤之情。
同樣是《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在教學最後設計這樣一個討論題:請以劉和珍、魯迅和一個現代人的身份來思考請願的意義。學生討論後認為:
劉和珍:「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民族沒有自由、獨立的情況下,何談個人的生命價值和自由追求,請願在當時有積極作用,值得。
魯迅:請願對於人類歷史的進步來講是無謂的犧牲,但在當時可以激勵民眾。
現代人:應當改進運動的方式,使生命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討論中,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換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
如《故都的秋》中設計「如果是讓你來寫故都的秋,你會寫些什麼?作者為何不寫故都的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寫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見的景物?」體會郁達夫平民意識,憂郁而優美的情懷,獨特的生活感受、興趣愛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學中可以設計這兩個自讀思考、討論題: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誰,是王道士,中國官員,還是洋人?如果你是他們,在當時,你會怎麼做?
2、如果給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時空攔下車隊,敦煌的文物你將讓它走向何方?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不難發現作者思想情感的復雜性,不難體會浸透在文中的歷史意識、文化氣息和愛國精神。
如《淚珠與珍珠》教學中可以設計:
1、 這些眼淚分別為什麼而流?
2、 結合你的感受和親身經歷,談談對書中這些眼淚的看法。
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交流彼此心聲,讀懂文中幾種淚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懷鄉之情和深邃的愛心。
以上是我在這個單元教學中一點粗淺嘗試和一些具體的做法。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⑦ 語文研究性學習報告 誦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 課題實驗報告 連雲港師專第一附屬小學 郭 楠 222006 一、研究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術界已經對研究性學習作了有益的探索。許多國家和地區展開了對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在課程界定、目標內容、設計實施、評價等方面提供了文本資料。我校「九五」省級課題《小學生自主發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圓滿結題。學校在教科研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學校省級「十五」課題「培養小學生研究型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已確定。而在占學生在校所有課時25%以上的語文學科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意識,使他們敢於並善於獨立學習,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研究型思維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於是我於2002年8月確定了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2002年9月該課題被列入學校「十五」規劃課題。 二、研究過程 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遵循實踐—總結—再實踐的原則,先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搞研究性學習實踐,再歸納實踐的策略,再投入實踐,收集例案。 1、激發動機,使學生願學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 2、指導學法,使學生會學 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在教學中要以思維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依據教材去探究、發現,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 (1)課前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有利於獲得對新知識的初步感性認識,做好學習的思想准備,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在新課的教學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達到進行研究性學習目的。 (2)課中引導學生參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切,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 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討,獨立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設問質疑,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態度,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外實踐,提高學生能力 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應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內與課外,局限在小課堂里的語文學習是不完備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深入實際生活,引進最新信息,到寬廣天地里去吮吸,探究、發現、創造。 三、案例舉隅 以《莫高窟》一課(第二課時)為例,學習這一課,學生採用了分組學習、討論、匯報等形式。 1、激趣導入: 我有一個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覽,他聽說我們要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想請同學們給他做個導游,行不行? 2、學習課文 (1)第二節(出示彩塑多媒體)欣賞 自輕聲讀第二節,想想哪些詞用的好?為什麼? 指導朗讀 (2)第三節壁畫,找一找這一節哪些地方寫的美? 用「有……有……有……還有」指圖說話。 (3)第四節 自學、談一談學會了什麼?有何體會? 3、導游介紹 (1)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 (2)選擇圖作介紹,互相質疑,提高導游質量。 四、評價 這一課時的教學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習和活動結合,老師和學生相協作。 五、結論 通過研究,課文課堂學習形式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平等,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的研讀中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既理解體悟到語言文字蘊涵的美,又能創造性地理解。學習興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學習空間由課內到課外,由小課堂到大語文良性發展。 六、存在問題 課題的實施,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激發了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科研水平的願望。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的不斷調整授課年級,使實驗不能較連貫進行,沒能取得較佳效果。

希望採納

⑧ 三年級莫高窟 教學設計 怎樣基於學情的教學設計

目標正確就是指復制定的教學目制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