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為什麼而活著公開課教案
我為什麼而活著公開課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回一個答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② 我為什麼而活著:我為何而生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版.(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權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③ 《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麼而活著」進行探討。2、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步驟: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導語設計「我為什麼而活著?」古往今來,人類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復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皓首窮經,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你又為什麼而活著?
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2、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政論家。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西方稱為「網路全書式的作家」。二、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我愛因斯坦1、一學生朗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讀,正音正字,初步感知。2、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3、自我研讀課文,思考問題:(1)作者一生有幾種追求?分別是什麼?(2)概括說出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3)作者尋求知識體現在對哪些領域的追求?(4)指出作者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明確:追求愛情:「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羅素追求知識——「網路全書式的作家」羅素平均每天寫作三千多字,一生著書71種,著述涉及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尤以哲學、數學最有成就。20世紀初,取得了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中立一元論為現代西方哲學某些流派開一代先河。羅素於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同情苦難——保衛和平的戰士羅素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多次發表聲明和演講。二戰期間,還因為反戰坐了六個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羅素、愛因斯坦和各國科學家發起了禁核簽名運動。1961年,為反對美國政府發展核武器,89歲高齡的羅素偕夫人到英國國防部門前靜坐示威,結果被判兩個月的監禁。1964年創立羅素和平基金會。4、探究性思考(1)思考:作者是怎樣把這三種激情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羅素的人格是怎樣的?我們大家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要點:「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
。追求愛情,是因為那裡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追求知識是因為他願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獻給人類,這一切都源於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本文在平淡質朴的敘述中,充分顯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2)師生共同討論文中難以理解的句子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像颶風一樣」說明激情的無比強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難,「瀕臨絕望的邊緣」指的是作者渴望減輕這些苦難但是無能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的語言含蓄生動。5、再讀課文,進一步感受羅素崇高而偉大的人格。要求:讀得從容、激奮;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著追求,對人類和平與安寧的莫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6、
總結:羅素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懷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的胸懷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可看作羅素生活的宣言書,這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三、學生列舉古今中外具有崇高博大胸懷的偉大人物。教師展示圖片投影:《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艾伯特·史懷哲: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我們必須認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而我們和所有的生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認知指引了我們心靈和宇宙的關系。阿拉法特:「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四、生活的激情,討論:我要怎樣活著?五、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周國平:《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的、有效率的社會。六、布置作業課外閱讀:讀本上羅素散文《論老之將至》。
④ 我為什麼而活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的形復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制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⑤ 《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11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作者 英國 羅素
課文分析
《我為什麼而活著》是世紀著名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羅素的一篇思想隨筆文章短小精練,層次分明,充滿了理性的力量,字里行間飽含著巨大的激情,呈現出羅素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其中對人類的拳拳關愛之情,尤其令人感動,是一篇極好的德育素材但由於是譯文,文中又蘊含著許多含蓄的語句,所以不可避免地給學生深入領會文章內涵帶來一定難度,但如果一味地糾纏於文章語言,限於一點,就束縛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且不免枯燥於是把設計的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透過字面意義去領略作者的博大胸懷,激發學生積極向上,追求崇高境界的層面上此外,教學中學生能動地組織語言,表述個人觀點,模仿課文寫作等途徑也可相應地提高學生的說、寫能力
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高中一年多全面性學習的鍛煉與積淀,在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全面性與深刻性方面已有了較大提高,但也有部分同學好於面子,不願發言如果教師設計引導得法,師生頻率一致,便可激起同學們討論與表達的熱情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重點賞析個別語句,掌握文學語言技巧
2.學習文章句式、結構,提高仿寫技能
能力目標
1.提取、分析文中重點語句,以培養閱讀能力
2.闡釋、評價羅素人生觀,表達個人人生觀,提高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懷
2.激勵自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設計理念
就本課而言,難點不在整體理解文意上,而在於疏通個別晦澀文句以深入體悟作者思想,這就要學生多交流、多討論教師也應因勢利導,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及有感情地范讀感染大家,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在課程進度中方向性問題的設置上要注重啟發性、探究性,努力讓每一位同學都動起來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而不是將其思維局限於某點給學生提供展現個性思維的空間舞台,最終從課文遷移到現實,從羅素回歸到學生自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猴子是因為思考「生命」這個問題而變成人的嗎?什麼情況下時候可愛的動物們會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呢?——在童話世界中當所有的動物都具備思考和表達能力並且語言相通的時候
當然,童話世界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問與我們共存與世的其他生命,雖然它們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生命的存在和傳承,但他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這個的問題只能由人類來回答不僅因為語言的隔膜,更因為只有人類會深入思考的生命,而且會一直思考下去記得帕斯卡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8226; 人不過是一根蘆葦,在自然界中最脆弱,但它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8226; ——(法)帕斯卡(Pascal)
&8226;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與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於僅懂生存
&8226;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人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人類是多麼渺小柔弱,但人卻不斷地追尋存在的意義,總是會一直思考三個問題,「我從何而來,我為何而生,我去往何處?」只要人類的生命不息,這樣的追問就不會停止這三個問題是人類永恆的哲學命題,就是這份思考的心靈的光芒,讓我們可以超越死亡,與永恆的宇宙對話
大家能說出先哲們的一些關於生命思考的答案嗎?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第二個生的問題問題
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想過這個問題,而且可能在每一個不同的年齡都會有不同答案你們是否還記得自己最早在什麼時候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在什麼樣的情景下開始思考的呢?當時有沒有怎樣的答案呢
生的思考很可能源自生的困惑或者死的觸動在我們幼小的生命中的某一天突然明白死的意義開始,我們就會思考生命記得我在1988年上從廣播中聽到14歲的四川石棉縣少年賴寧在撲救森林大火中犧牲的事,那時我就開始思考發現原來沒有生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獲得比我們長久的存在,原來世間萬物,所有有生命的,一定會死亡消失,原來生命僅有一次,時間永不停留永不回轉,生命脆弱而珍貴正如史鐵生所說:
&8226;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史鐵生
我們也往往因為這樣的思考學會了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學會放下那顆高傲、孤獨和不可侵犯的心,學會與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和平相處,相知相愛但是生命是何等多姿多彩,生命沒有唯一的答案,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應怎樣渡過我們的一生但是我們有幸可以傾聽一位大師他自己關於生存意義的思考
二、作者介紹
這位大師就是羅素(出示羅素像)
伯特蘭&8226;羅素(1872—1970),英國20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現當代思想文化巨人,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稱為「網路全書式文學家」
在多個領域(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均有著述,被譽為「網路全書式的作家」
1.良好的家庭教育
兩度出任英國首相的祖父著的《貴族名冊》中記載了這個貴族世家:伯特蘭&8226;羅素的家譜中找不出一個平頭百姓,他的母親凱特&8226;斯坦利(Stanley Kate)是1066年法國入侵者的後裔,其先祖因在博思沃斯原野戰役中的功績被封為伯爵他的父親安伯利勛爵(Amberley)是一位在國會為通過《改革法案》而呼籲吶喊並終得成為維多利亞喉舌的第一代羅素伯爵之子
篤信宗教,主張自由主義觀點的祖母
祖父大量藏書及家庭教師的多國語言
2.反對戰爭、反對獨裁
反對一戰入獄(1918)
熱烈歡迎十月革命的成功
支持裁軍靜坐被判監禁(1961)
晚年致力禁核運動,創立和平基金會
3.輝煌的交往
1895年同倍倍爾、李卜克內西來往
1920年在莫斯科見到列寧
1920年到北京演講並向梁啟超介紹蘇俄
1955年和愛因斯坦一起簽名主張禁核
4.追求和平、支持核裁軍
1955年起草禁核聲明送各國科學家簽名
1958年組織核裁軍運動
5.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為何而生」,羅素以其一生的探索和實踐對這一問題作出了最單純而又最強烈的回答本文即是他寫的一篇思想隨筆
三、課文解讀
現在我們來感受他動人的文筆中深邃的思想聽錄音,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對與生命他有哪些追求注意文章的結構特點
1.本文結構——對高考作文結構模式的借鑒意義
明確結構:先總後分再總議論式的隨筆一般有四種結構模式,即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和總分式
總——分——總
開頭總提,中間三段對第一段內容進行具體闡述,最後總結
2.討論歸納作者一生有哪幾種追求,這些追求中哪一種是他最執著而又最痛苦的?
一是對純真愛情的渴望,
二是對無窮知識的追求,
三是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
而第三種追求才是作者最執著而又最痛苦的(為什麼)
3.試概括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
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首先愛情能帶來狂喜;——愛情不僅是快樂之源,它的喪失也是痛苦之源愛情之所以被人稱頌,還因為它能給所有最美的事物帶來更高的價值,如音樂、高山日出、皓月當空的大海一個從來沒有和他喜愛的女子一起享受過好事物的人,便不能充分體會出這些事物所具有的無窮魅力
其次愛情能使人擺脫孤寂——在於強調愛情給予人類的巨大安慰和力量,「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
第三在愛的結合中能見到天堂的縮影——告訴我們愛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體驗羅素心中的愛情是聖潔高尚,無私的,愛情教會了他寬容,愛,和感受生命中一切的美,讓他的生命進入一種美好的境界
4.作者追求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分為幾大類?第三段最後一句的「這方面」指的是什麼?
一是渴望了解人的心靈——人類世界
一是渴望知道星星為什麼閃閃發光——自然科學
一是試圖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會知識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
5.世界的苦難有哪些?
自然災害:火山,地震,2004印度洋大海嘯,前一陣子美國的颶風,中國的SARS,世界性的禽流感等等,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多少有些脆弱,有些無能為力
人為苦難:戰爭,疾病,貧窮,痛苦,孤寂,飢餓,等等多少可以避免
這些苦難有源自人類對其他生命的漠視,有源自人性自私狂妄的私慾貪念野心等這樣的人為痛苦尤其令羅素不堪忍受,他他面對:
飢餓的兒童,被壓迫被折磨者,孤苦無依的老人,充滿孤寂、貧窮和痛苦的整個世界充滿不可遏止的同情
現實的世界使羅素痛苦,他希望減輕這些痛苦,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二戰時,1918年,羅素曾經發表反對戰爭的演講,被英國政府逮捕,地第一次飽嘗了鐵窗的滋味1961年,已89歲高齡的他又因參加了反對政府的靜坐,又一次身陷囹圄就在逝世的當天,他還在為以阿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而憂心沖沖
羅素是之痛苦不是為一己之痛他深沉的痛苦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6.試分析作者追求愛情追求知識和同情人類苦難的內涵與關系
1)他2歲喪母親,4歲喪父,是一個從小失去父母之愛的孩子,一生坎坷,命運多舛,正因為失去,明白渴望的強烈,他敏感而多情的心靈更能夠深刻感受處於苦難中人類不幸的痛苦,當他從愛情中感受到人類之愛的美好和強烈之後,更堅定了他對人類始終不逾的關愛,如張愛玲所說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他說,愛情不僅是快樂之源,它的喪失也是痛苦之源其次,愛情之所以被人稱頌,還因為它能給所有最美的事物帶來更高的價值,如音樂、高山日出、皓月當空的大海一個從來沒有和他喜愛的女子一起享受過美好事物的人,便不能充分體會出這些事物所具有的無窮魅力
愛的聖潔高尚催生了他對美的感受,對生命的熱愛,追求愛情讓他的人生進入了極其美好的境界那是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那裡是一切真善美的存在,那也是人類理想的境地
2)我生來並不幸福那時候,我最喜歡聽的聖歌是:「厭倦塵世,我肩頭重負罪孽」5歲時,我曾想到,如果我能活到70歲,那我到現在才捱過我全部生命的十四分之一,我覺得面前漫長的無聊生涯簡直難以忍受青春時代,我厭惡生活,一度徘徊於自殺的邊緣;而我之所以終於抑制了自盡的念頭,只是因為想多學些數學現在,相反地,我熱愛生活;幾乎可以這么說,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生活更加熱愛了
他一生孜孜不卷的追求,他一生著書71種,論文幾千篇,涉及哲學、數學、科學、社會學、政治、歷史、宗教等諸方面,享有「網路全書」式思想家之稱
他之所以這樣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是因為知識拯救了他,引領他進入美好的理想境界,他用畢生投入知識的海洋創造更多的知識,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貢獻給人類,可以幫助人類擺脫苦難
他追求愛情,追求知識,這一切都來源於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人民於水火之中而且,文章最後寫到「這就是我的一生,我值得為它而活著
同情人類苦難是作者渴望愛情,追求知識的真正動力
板書:
三種追求的內在聯系是什麼呢
&8226; 1他感受到愛的幸福&8226; 他傳播愛,渴望人類走進愛的天堂
&8226; 2知識拯救了他&8226; 他用一生所得智慧拯救苦難中的人類
7.談談你對下列句子的理解
(1) 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 ,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解析:使用的是比喻 修辭;這種修辭特點生動形象;創設的情景是我象茫茫大海上一隻浮萍被狂風吹來吹去;
「深深的苦海」是人生之艱難「肆意」,說明激情之強烈對我命運的主宰是我一生奮斗不息的精神動力絕望的邊緣是生之苦難是追求之執著而不可的痛苦,是渴望救贖人類而無能為力的痛苦這三種感情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2)愛情與知識的可能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
——在將近一百年的生命中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他不是一位案頭書生,他身上流淌著伯特蘭&8226;家族的滾燙的血液,「強烈的誓為國家盡忠效力的家族責任感」,在強烈的政治熱情下,他成了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看見了所有的苦難
他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直到逝世的當天,還在為中東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於他對人類苦難的同情
他為他所信仰的支配他一生的三種強烈的感情,表達了他對人類和平與安寧的莫大關心,其洋溢在字里行間的博受精神熠熠生輝,令人肅然起敬
8.對羅素的人生評價及啟迪
他睿智,他博大精深;
他渴望知識、追求真理;
他充滿溫情、多姿多彩;
他的胸懷充滿了正義與良知,為了拯救人類苦難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顧……
這就是羅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獻給了整個人類他多想再活一次,再為人類奉獻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滿懷著對他的崇敬之情,沿著他老人家的足跡走下去吧,為了人類的和平與幸福,為了生活在我們周圍人都能過上快樂生活而獻出自己的一點微薄力量吧!
四、小結
生命的意義是因各自對生命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那些堅強勇敢的人都會以自己一生的生命來詮釋自己的理解,於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個偉大的英雄,一段段不朽的傳說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別人他生在世間的價值我們可以明白這樣一類人生的意義梵谷、貝多芬、林肯、馬丁路得金同時,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平凡的人,在我們的想像中他們如同一群苦行僧,可是沒有人的生命會追求痛苦,如果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世間是沒有苦行僧的,那麼是怎樣虔誠的信仰召喚著他們呢?是什麼溫暖他們漫長孤獨而艱難的行走旅程的呢?是愛的收獲是渴望的目光朴實真誠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和愛,這就是行走者的動力源泉,因為被認可,被尊重因為自己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而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的價值,這就是行走的原因
現在你們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嗎?每個學生可以真誠的回答,
在愛中,每個人都愉快地接受愛,又自然而然地奉獻愛;由於這種相互幸福的存在,每個人便會覺得世界其樂無窮
五、作業:生命本沒有意義沒有人會替你確定人生的意義,但如果你無法確定人生的意義,你將一輩子活在無意義狀態裡面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區別的,每一人生階段也有所不同少年時期追求什麼?中年時期追求什麼?老年時候又追求什麼?
⑥ 高二語文羅素《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設計
《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把握文章的結構,體會羅素隨筆簡潔而又富有哲理的特點。
2、能力目標: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對人生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羅素的生平及其積極崇高的人生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觀,對「我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命題產生自己的思考。
教學難點:在閱讀中品味本文語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帶有的理性色彩。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人生之於宇宙,是何其短暫的一瞬;人生之於歲月,是一個何其匆匆的過客。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在這短暫的一生里,我們又將做些什麼呢?「我為什麼而活著?」這是一個拷問過無數智者心靈的命題。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呢?在上這篇課文之前,請大家閉上你的眼睛,想想蒼茫浩瀚的宇宙,想想這十七八年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為什麼而活著?
(學生閉目沉思2分鍾)
二、推進新課師:哪位同學介紹一下,你是為什麼而活著的?
生:我為了我的父母而活著,從小到大,我的父母含辛茹苦照顧我的學習和生活。與我的幸福相比,他們是那樣的辛勞,是那樣的偉大。所以我為了我的父母而活著,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回報我的父母。
師:你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思考了這個問題,具有很現實的意義。你的生命承擔了一分責任,同時你又是幸福的。
生:我為了自己而活著。
師:為自己而活著的人,其人生並不一定都有崇高的價值和意義。你能再進一步說說「為了自己」的含義嗎?
生:為了自己的幸福快樂、生活的目標——就是我的理想……
師:為了別人的幸福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想你的理想一定也是高遠的。
生:我的父母都是農民。每年水稻都會面臨許多病蟲害,讓他們在田間勞作辛苦備嘗。如果有一種技術讓水稻不再有病蟲害,那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啊!我的理想並不一定能實現,但是無論它能否實現,我都會盡力地去做。
師:孟子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一種博愛和對人類的同情。你愛你的父母,也憐憫所有的農民。雖然實現你的理想一件很艱巨的事,但我相信通過你的不懈努力,終有一天你會成功的。
……
剛才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為什麼而活著,下面我們來看看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板書:我為什麼而活著)
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同學們去查找一下羅素的相關資料,下面哪位同學向大家介紹一下羅素?
生:羅素(1827~970),英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學、數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學、宗教等科學領域都有很大的建樹。他一生寫過70多本專著,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被視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網路全書式文學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
師:很好。這位同學詳細介紹了羅素的一些資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是從哪個方面向我們展開介紹的呢?
生:成就方面。
師:他一生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識的結果。除了知識成就方面,還有沒有同學找到其他方面的資料呢?(學生默然)
我這里也整理了一份羅素的資料,讀給大家聽聽,希望大家在聽的時候,思考一下我是從幾個方面介紹羅素的。(師讀羅素的資料)
師:請問我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羅素的?
生:三個方面,先介紹了羅素的愛情,再介紹了羅素的知識和成就、最後介紹了羅素追求和平反對戰爭。
師:很正確。羅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熱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識的一生,是捍衛和平、對人類的苦難充滿同情、關愛的一生,這樣的一生,也當然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一生。《我為什麼而活著》這篇文章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的體現。我介紹羅素的時候用了總分總的形式,同學們看看這篇文章採用了什麼結構?
生:文章也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師:下面請同學們用2分鍾的時間瀏覽全文,思考一下羅素究竟是為什麼而活著,並且用簡潔的語言將之概括出來。
生: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同情苦難。
師:羅素為什麼渴望愛情呢?
生:它帶給人狂喜,它可以解除孤寂,愛情的結合使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
師:那麼羅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呢?
生:渴望了解人的心靈,希望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想知道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師:作者在這里用詩意的語言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哪位同學能用概括性的語言表述出來呢?
生:應該指的是人類自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師:很正確。作者除了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外,還同情人類的一切苦難。文章在第一段就講到: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我們說,有追求應該是幸福的,作者為什麼說苦海和絕望呢?
生:盡管羅素對人類苦難抱一顆同情之心,但同時他面對這些苦難時深感自己的無能為力。這種同情心給他帶來不安和痛苦,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老師剛才在介紹羅素的時候就提到了這一點。
師:很好。文中第四段說到: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總把我帶回塵世。這句話寫出了追求愛情、知識和同情苦難的聯系。同學們討論一下,並思考它們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系?
(學生討論,交流)
師:(總結)渴望愛情、追求知識是理想,而同情苦難則是現實。渴望愛情、追求知識是為了自己,同情苦難則是為了他人。對人類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愛情和知識的真正動力。從這里也體現出一個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只有對人類心存憐憫,愛情才能純潔和崇高,知識才能更好地奉獻給人類。當這個社會不再需要同情和憐憫的時候,這個世界將是多麼和諧、繁榮和美好。
盡管這樣的人生帶給作者不安和痛苦,乃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羅素對這樣的人生卻深感幸福——「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或一次。」
從這里,我們看見了人作為人的偉大之處,看到了羅素這種緣於人類良知的悲憫情懷和博大真誠的人類之愛。
人生境界有大有小,像羅素這樣的人生境界就是大境界。我們是不是該對「人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和感悟呢?
下面我給出三個人物:司馬遷、屈原、真的猛士,同學們先花2分鍾時間討論一下他們的人生價值和意義,以「人為什麼而活著」為話題,以「人生短暫,猶如一個匆匆過客」為開頭,寫一篇不少於80字的短文,短文必須包括所給出的人物,並且體現出你對人生價值的認識和思考。
(學生討論、寫作,寫完以後學生自讀、交流)
師:大家都談了自己的感悟,也體現出各自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和思考。老師也寫了一篇文字,僅供大家參考。(師讀)
三、課堂小結
師:作家畢淑敏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盧梭也說過: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有意義的人生、有價值的人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只有確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們的人生才不會無為和虛度。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收獲。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閉上你的眼睛,回顧一下這節課,在這45分鍾里,你獲得了什麼?
(學生閉目思考)
生: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無論成功與否,這樣的人生都是有意義的。
生:人生短暫,人在這個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的價值,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生:我覺得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很容易,關鍵是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能不能持之以恆,為這個目標奮斗不息。
四、布置作業:
師:剛才同學們談了自己的收獲,我感到很欣慰。目標的實現在於平時的努力。一生既是漫長又是短暫的,它像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里,我們祝福也堅信同學們都會欣賞到人生最美麗的風景。
課後請同學們以「我的人生風景」為題,寫一篇隨筆,作為這一周的小作文。(提示:這里的人生可以是整個人生,也可以是人生的某段旅程。)
五、下課
附:
一、羅素資料:
出生於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一生追求知識、追求真理。
羅素追求愛情,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他愛過不止一個女性,經歷過幾次婚姻的變故,但他始終是真誠的。
羅素一生著書71種,論文幾千篇,在哲學、數學、政治、歷史、宗教、社會學等方面,皆有極大的建樹,享有「網路全書式思想家」之稱。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網路全書式文學家」 。
羅素的文學作品並不多,他的文學成就並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但人們愛屋及烏,於1950年把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他,理由是「表彰他捍衛了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樣而意義重大。」
羅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對戰爭,曾2次因反戰而入獄。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因參與核裁軍的遊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薩特還成立了民間法庭——「羅素法庭」,揭露美國的戰爭罪行。
羅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熱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識的一生,是捍衛和平、對人類的苦難充滿同情、關愛的一生,這樣的一生,也當然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一生。
二、板書設計:
我 為 什 么 而 活 著
羅素
渴望愛情
追求知識
同情苦難
解除孤寂
看見天堂縮影
人類自身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飢餓的兒童
無助的老人
孤寂貧窮痛苦的世界
(分)
這就是
我的一生
(總)
被折磨的受害者
情澎湃、熱情浪漫
不息求索、追求知識
捍衛和平、同情關愛
帶來狂喜
三、寫作範例
人生短暫,猶如一個匆匆過客。有多少人被埋在了歷史的荒漠,有多少人卻選擇了永生。
司馬遷隱忍苟活,窮盡畢生心血,終於寫出了煌煌巨著《史記》。他的「苟活」,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完美實現。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面對國難,毅然赴身湘流,他雖然死了,卻告訴什麼另一種活的方式。
魯迅筆下的真的猛士,為了民族存亡,視死如歸,他們無論生與死,都讓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我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不能平平庸庸、渾渾噩噩地活著。我們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價值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