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協調雙語教學中兩種語言的矛盾問題
(一)教師問題是制約牧區雙語教育的瓶頸。
教育,關鍵在教師。這幾年,農村師資緊缺的問題得到普遍重視,通過實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等措施,問題開始逐步緩解。但民族地區尤其牧區的雙語教育,教師問題最為迫切和關鍵,也是長期受地方財力、編制等影響而得不到解決的難點。不少地區的學校建得寬敞明亮,卻缺乏數量足夠、質量過硬的師資,群眾描述為「有個好廚房,但缺好廚師、好飯菜」。問題主要包括:
1.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全省各地尤其是牧區普遍缺少雙語教師。據統計,全省目前教師缺編7200多人。實際需求可能還大於這個數字,如玉樹州各縣若要「兩基」標准,教師缺編3411人以上,有些小學的師生比1∶60,雜多縣師生比為1∶44,全國罕見。教師不足,導致大班現象普遍(玉樹州最多的班有127名學生)。條件最好的牧區雙語學校之一海北州西海寄校,按師生比標准,僅雙語教師就缺編34人。
2.教師隊伍結構不平衡。在教師結構上,漢語文、藏語文和數學教師為多,有關部門普查的66所民族中小學的427名專任教師中,315名為文科教師,只有157名是理科教師,且掌握兩種語言的只有41人,僅為教師總數的26.1%。音體美等課程的雙語教師寥寥無幾,多數學校根本沒有英語和信息技術「雙語」教師,「發課本、不上課」,遠離現代教育;不少學校甚至缺藏文教師(如共和縣在學校布局調整後藏文教師缺編104人)。一些課完全不上或只在部分年級上,學生從牧區轉學到城鎮,或從州縣轉學到省會,學習就無法銜接,不到高中就陸續輟學、棄學或被淘汰。一些學校視師資增減課程,因此各地各校課程不同步,牧區學生因統一考試升學而吃虧。
3.教師的專業和雙語能力差。2000年,各州民族師范統一撤銷(玉樹保留有大專部)、有的甚至改為中學,之後中小學師資來源「去專業化」而趨於多樣化。於是,有的人把教師當成求職謀生之道,考教師資格上崗聘用,卻連師范專業基礎知識都不具備,甚至不會備課;一大部分教師沒有「雙語」能力,一部分漢族教師根本不懂藏語,而另一部分藏族教師漢語水平差,在教學實踐中難以應用雙語(不管是教學語言還是輔助教學語言)開發學生智力,影響學生便捷、有效地接受知識。據專業部門調查,全省藏族中小學8,752名教師(其中專任6,510名),兼通兩種語文僅佔40%(主要是不懂藏語)。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民族中學共有56名教職工,只有35名專任教師,其中能用藏語漢語進行雙語教學的只有5名。學校布局調整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民族中學169名專任教師中,除9名藏語教師,兼通雙語的教師只有45名,僅為30%左右。在散雜居地區更為嚴重,如化隆縣雄先藏族鄉14個行政村的7所學校,嚴重缺乏藏語教師,很多學校沒有開設藏語文課,其中中心小學14個班級只有2名藏語教師。在海東的華銳、卓倉和西寧的滾本、東科爾、賽科等藏族部族聚居區,情況更為嚴重。
4.教師培訓嚴重滯後。有的地方沒有培訓資金,有的學校教師不足而派不出任課教師,多數牧區教師上崗十幾年,沒有接受過一次培訓,專業知識有限,教學觀念陳舊、僵化,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刻板、雷同,對新教材理解不深,教學輔助參考奇缺,影響教學效益。
5.教師待遇差,隊伍極不穩定:牧區人口總量小,教師評定職稱相應較難,名額受限,不少縣沒有一個特級教師,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上進心;牧區學校條件艱苦,生活單一,與現代社會幾乎隔絕。除了少數責任心強、覺悟高的,有些教師則得過且過,耽誤學生,家長意見紛紛。玉樹職業學校承擔青海民大大專班授課任務,老教師、老專家、研究生不少,教師職稱卻套用中學系列,沒有一個正教授,加上條件差、環境惡劣,骨幹教師難以留住。在玉樹全州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僅佔9%。
6.合格漢語教師嚴重缺乏。根據藏區實際,國家組織人力為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校編寫漢語教材,實行少數民族漢語水平考試等,富有科學性、時代性、前瞻性。但全省無一所高校設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專業,牧區學校缺乏漢語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教師也幾乎沒有接受過漢語教學培訓,基本上不掌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特殊性、規律性,「懂漢語教漢語」,「漢語好教漢語」,或「漢族教漢語、藏族帶雙語」的現象司空見慣。這導致牧區學生不論接受哪種模式的雙語教育,漢語水平都很差。有的學校把學生漢語能力低下的原因,歸結到非語言類課程的教學語言上,不考慮漢語教師、漢語教學、學生漢語能力培養等問題。除了共和縣民族中學曾開展過如何面向藏族學生教好漢語的觀摩課外,調研組實地調研的學校的教師中,沒有一名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合格的教師專業畢業生,小學管理層和教學層都基本上不懂「漢語教師」專業和(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區別。
7.教師對自身的要求不高。學校內部的教師管理制度不健全,獎懲不明。學校忙於應付瑣碎事情,教師管理鬆散,得過且過,導致中小學教師責任心不強,應付教學。有的教師教書幾十年沒有備課教案,更不用現代多媒體手段等。
8.對雙語教學和雙語教育缺乏科學理解和正確認識。語言學界、教育學界普遍認為「雙語教學」和「雙語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雙語教育」是指多民族國家或地區實行的運用少數民族語言和主體民族語言這兩種語言的教育,它涉及整個教育這個大系統,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制、教材改革、學制、升學、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目前,多數藏語漢語雙語學校已經跨入藏漢英三語教育階段。「雙語教學」則是指在語言課以外的其他各門非語言類課程的教學中,將兩種語文充分結合起來,分別作為主要教學語言和輔助教學語言的教學形式,它是教學語言方面的問題。而在青海多數地區和學校,對這些專業概念至今不能嚴格區分,甚至存在把雙語教學與漢語教學相混淆、把一般民族學校與雙語學校相混淆、把語言類課程的作用和非語言類教學用語的作用相混淆等怪現象,背離教育科學規律,影響了學校設置、辦學形式和農牧民子女的升學就業。
(二)辦學模式影響雙語教學的質量
以前,青海省設置的是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小而全」牧區辦學格局,學校規模偏小、辦學成本高、辦學效益低、教學質量差,教育資源浪費嚴重。2007年的青海校均規模,小學195人,初中244人,高中762人,同期西部分別為341人、939人、1,408人。2008年,農村牧區在校生小足50人的小學和教學點1037所。其中海南州,在校學生50人以下的中小學116所,51人到100人的89所,分別占該州學校總數的31.18%和23.92%。僅貴南縣就有村級小學64所,在校學生50人以下的34所,51人到100人的11所。學校布局調整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要環節。為此這兩年投入很大,2010年青海決定籌措76億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學校布局調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但這也引發了新的矛盾和問題。
1.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教學和日常管理卻難以到位。2006年以後,全省加快學校布局調整,農牧區學校從分散、小規模,迅速向集中、超規模轉型,學校學生多上千人,如西海寄校的小學生達1,140人,共和縣民族中學的初中生達2,341人,海南州第一民族高中的高中生達2,637人。共和縣調整後的13所雙語中小學,平均每校約820人,每班約52人。門源縣寄校按調整計劃,將擴建為有2,947名小學生的學校,其中僅寄宿生就將達2,564人。學校規模猛擴,但教學、食宿、安全、衛生等方面管理經驗不足,管理能力、方法等難以跟進,造成新的矛盾和困難。教師們反映:「以前是教師,現在是保姆、陪護、管理員、保安。」各地至今無學校的規模、班次和學生人數等方面的規定,沒有適合學校管理、教學水平和能力的辦學標准。
2.學校不斷集中,難以適應牧區生產生活方式。農牧區人口總量小,產業結構單一,生活方式簡單,人們居住分散,且山大溝深,成為學校布局調整的客觀基礎。學校布局調整一刀切,「州辦高中、縣辦初中、鄉辦小學、村辦學前班」,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過早離開父母、離開家庭、離開出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與家庭教育、村落社會教育和本土文化隔絕了,缺乏父母家人的感情和親情教育,在學習、思想、言行、生活等諸多方面產生不適,厭學、輟學成為常見現象,這不利於普及教育、鞏固成果。為了保證孩子「上好學」,部分牧區老人進城陪讀,成年人放牧謀生,一方面學生隔代教育、放任自流、嬌生慣養,另一方面家庭生產生活負擔增加,產生所謂的「返盲返貧」現象。海西州都蘭縣教育資源整合,三個鄉的蒙古族小學和熱水、溝里兩鄉4~6年級藏族學生撤並到縣民族中學,導致了學生輟學率明顯提高、民族學校在校生人數開始減少的直接後果。
3.各類學校隨意合並,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難以到位。有的民族學校、雙語學校與普通學校合並,合並後學校規模擴大,班級增多,生源結構復雜,學校管理單一化、成本降低,但各類班級的教學要求、教學進度、課程設置都有所不同,教案備課、考試督導等要求不同,或者學校對某些課程的偏愛、照顧各不相同,一校內部難以協調處理這些問題,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同時,由於雙語教學模式、教材用語、教師能力等不同,不同模式間的學生差距拉大,影響分班、教學和家長評價。如都蘭縣民族中學藏族、蒙古族在校生1,478人,基本上都是牧民子女,蒙文班實行「一類模式」(蒙古語為教學語言),藏文班實行「二類模式」(漢語為教學語言),而蒙文班教學效果和升學率一直優先(2009年報考大學的蒙古族學生90人、藏族學生15人,其中上線蒙古族學生50人、藏族學生6人),藏文班則進步緩慢,年級越高,人數越少。
4.缺乏科學的評估指標系統,學校布局調整和雙語教學的政策存在隨意性。根據全省規劃,到2012年,全省中小學將從2009年的2,545所調減到1,127所,[4] 調減率為54%。而這些調整,是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和領導講話來確定的,只要縣教育局、鄉村幹部群眾同意,學校就被納人調整規劃,各地幾乎沒有嚴密的、專業化的、科學的考察、論證和評審程序,工作隨意性比較強,甚至對農牧文化背景、生產生活習俗等差異,民族鄉村的特殊教育需求等未作考慮。一些民族學校、民族鄉村的合法權益和合理需求被忽略,如海北州計劃通過學校布局調整,將2009年的193所中小學調減至39所,調減率高達80%,而調整後,全州11個鄉將不存在小學,其中包括海晏縣哈勒景和門源縣皇城2個蒙古族鄉(即海北州僅有的2個蒙古族鄉將不再擁有1所小學)。同時,調整中,不同類別學校的合並、管理制度、教師配置、雙語師資准人、多語種教學特殊設備和輔助條件、班額標准、學生雙語能力測試及其分班、雙語課程和環境創設等方面,普遍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指標體系,調整可行與否、科學合理與否,皆以行政部門和投資部門的意願為依據。
5.用行政手段隨意轉換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學銜接。有些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既不注重教育環境、教學條件以及學生語言經歷和能力的差別,也不尊重現有師資隊伍的能力和實際,通過行政手段改變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學銜接。如海南州共和縣民族中學是一所規模較大的寄宿制民族中學,原有在校生650人,初中每個年級各2個班,高中每個年級各3個班,生源主要來自5個牧業鄉、4個農業鄉及縣城。其非語言類課程使用漢語授課,單設藏文課,造成來自牧業鄉小學,原本接受藏語教學的學生根本不能適應課堂用語,成績直線下降,個別學生被迫輟學的後果。這也導致了部分地區少數民族現代人才脫離本民族發展需求的問題。一類模式學生漢語水平偏低,「民考民」升學專業面窄,就業渠道狹窄;二類模式地區的學校民族語文水平低,教學質量又競爭不過周邊普通學校,升學錄取比例逐年下降。
② 大學文科類的雙語教學有什麼作用主要目的是什麼
一、大學文科類的雙語教學的作用:
1、該等科目上的詞彙大部份都是英文專,如果只用外語,屬大部份學生也未必都明白,使用母語來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所以需要用雙語教學。
2、最常見的雙語教學,比如西方歷史、理科科目等,純用母語未必能全面表達,這時候適當使用外語可以化解許多外來詞彙難以翻譯的問題。
二、大學文科類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
1、培養高水平的外語專門人材。雙語教學將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的教學活動沉浸於作為教學語言的外語或第二語言之中,造成人為的雙語現象,改善了外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有利於培養高級專業外語人才。
2、更好地傳授知識。
3、雙語教學有著既要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又要完成學科教學的雙重目標。
③ 什麼是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 :就是在課堂中 除了用母語外, 再加上另一種語言來教學內.
最常見的雙語教學 就象容 西方歷史, 理科科目等. 因為該等科目上的詞彙大部份都是英文, 純用母語(例如中文) 未必能全面表達, 但是如果只用外語, 學生也未必(大部份)都不明白. 所以就用雙語教學.
④ 2018年新疆高考理科雙語班人數多少
實在沒考慮好,我可以推薦一所——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學院,她是高職專科院校中發展得最快的一所學校,學校教學比較實用,今年決定一志願報天山了。
⑤ 喀什市內的一中、二中、六中這三個高中內哪個的教學最好尤其是雙語理科教的怎麼樣
從學校資質、學校管理、師資情況、學校成績、學校校風等方面來看,喀什二中比較好。
1、學校資質
喀什地區第二中學建校於1956年9月,是新疆解放後黨和政府在南疆創辦的第一所漢語系完全中學。1980年被命名為首批自治區級重點中學,曾先後獲得過「中央教科所外語教研實驗學校」、「自治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自治區綠色學校」、「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活動特色學校「、「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高中新課改示範校」等幾十項國家、自治區級榮譽稱號。
2、學校管理
喀什二中分校本部和新校區兩地教學,其中新校區辦學規模為5300人,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喀什二中將以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打造南疆一流的教育品牌。
3、師資情況
截止2015年4月,學校共有在崗教職工700餘人,喀什二中擁有一支愛崗敬業,默默耕耘,教學水平高,業務精,愛生如子,具有強大親和力的師資隊伍。現有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121人,全國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自治區優秀教師6人,同時有20名山東優秀援疆教師在我校支教。
4、學校成績
中考、高考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兩年高考成績躍居地區榜首,中考連續三年排名地區前列,高考上線率穩定在90%以上,從2000年到2010年共15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數十人被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等一流高校錄取。
5、學校校風
學校形成了樂學、會學、自立、自強的學風,樂教、善教、敬業、奉獻的教風,和諧、文明、嚴謹、創新的校風,凝結了寶貴的喀什二中人精神:紅柳般淳樸的品格,胡楊般堅韌的毅力,大漠般寬廣的胸懷,綠洲般和諧的人際,昆侖般博大的志向,葉河般淵長的進取精神。
⑥ 應該怎樣設置考核雙語教學效果的指標體系
本評估指標體系適用於實施雙語教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對雙語教學辦學基本條件、 教學基本規范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通過評估,引導實施雙語教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改善雙 語教學條件,規范雙語教學行為,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建立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機制。 三、本評估指標體系以學校自評為主要評估方式。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學校每學年 末自評一次,評估情況報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評估結果達到 A 等的,由地、州、市教 育行政部門組織復評和認定。 1 對於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初中的雙語教學情況分別組織評估。 四、 本評估指標體系分為三級, 有一級指標 4 個 i, (M i=1,2,3,4) 二級指標 15 個 ij, 、 (M j=1,2,…) 。 每個二級指標包含若干評估要素,共有評估要素 43 個(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 系框架表) 。 五、對每個評估要素的描述都是定性的,評估結果以等級的形式呈現,分為 A(好) 、B(較 好) 、C(合格) 、D(較差) 、E(差)五個等級。先確定每個評估要素的等級,再置換為百分制中 對應的分值。 在等級制中,每個等級對應百分制中的分值為:A(好)—95 分,B(較好)—83 分,C(合 格)—68 分,D(較差)—45 分,E(差)—15 分。 六、每個指標的評估結果和最終評估結果都以等級的形式呈現。先計算出分值(所有計算結 果保留小數點後 2 位) ,再置換為對應的等級。 二級指標的分值等於它的每個評估要素的分值乘以其權重的和;一級指標的分值等於它的每 個二級指標的分值乘以其權重的和;最終評估結果的分值等於每個一級指標的分值乘以其權重的 和。 在百分制中,將 100 分分成 5 段,對應等級制中的 5 個等級:100≥A(好)≥90,90>B(較 好)≥75,75>C(合格)≥60,60>D(較差)≥30,30>E(差)≥0。 2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框架表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框架表 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M1 雙語教學條件(0.20) (簡稱「教學條件」) 二級指標 M11 教學設備(0.35) M12 教學資源(0.35) 評估要素 1.語音播放設備(0.50) 2.計算機教室(0.50) 1.教學文件(0.15) 2.教學用書(0.30) 3.圖書報刊(0.30) 4.其它教學資源(0.25) 1.班額(0.50) 2.經費保障(0.50) 1.漢語教師(0.25) 2.語文(民)教師(0.25) 3.其他教師(0.50) 1.職業道德(0.25) 2.教師資格(0.50) 3.身體狀況(0.25) 1.測試與考核(0.30) 2.漢語表述(0.35) 3.教學效果(0.35) 1.校本培訓(0.50) 2.繼續教育(0.50) 1.領導班子(0.25) 2.規劃與計劃(0.25) 3.工作制度(0.25) 4.宣傳教育(0.25) 1.面向全體學生(0.50) 2.學生全面發展(0.50) 1.教學模式(0.30) 2.課程方案(0.35) 3.授課語言(0.35) 1.備課與教案(0.20) 2.課堂教學(0.20) 3.學生作業(0.20) 4.教學觀摩與檢查(0.20) 5.考試與評價(0.20) 1.校園環境(0.35) 2.班級環境(0.35) 3.語言環境(0.30) 1.漢語(0.50) 2.語文(民) (0.50) 1.理科課程(0.60) 2.其它課程(0.40) 1.綜合素質(0.35) 2.學業水平(0.35) 3.身體狀況(0.30) M13 其它條件(0.30) M2 雙語教師隊伍(0.25) (簡稱「教師隊伍」) M21 人員配備(0.25) M22 任職條件(0.25) M23 教學能力(0.25) M24 業務培訓(0.25) M3 雙語教學管理(0.40) (簡稱「教學管理」) M31 組織領導(0.20) M32 辦學方向(0.20) M33 課程設置(0.15) M34 教學常規(0.30) M35 環境創設(0.15) M4 雙語教學質量(0.15) (簡稱「教學質量」) M41 漢語與語文(民) (0.20) M42 其它課程(0.30) M43 畢業生情況(0.50) 3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情況匯總表 雙語教學評估情況匯總表 M(最終結果) / / M1 教學條件(0.20) M2 教師隊伍(0.25) M3 教學工作(0.40) M4 教學質量(0.15) / / / / / / 4.其它教學資源(0.25) / M13 其它條件 (0.30) 1.班額(0.50) / / / / / / / / / / / / / 4.宣傳教育(0.25) / M32 辦學方向 (0.20) 1.面向全體學生(0.50) 2.學生全面發展(0.50) / / / / / / / / / / / / / / / / / / / / 2.語文(民) (0.50) / / / / / / / M33 課程設置 (0.15) 1.教學模式(0.30) 2.課程方案(0.35) 3.授課語言(0.35) M34 教學常規(0.30)1.備課與教案(0.20) 2.課堂教學(0.20) 3.學生作業(0.20) 4.教 觀 與 查 0.20) 5.考試與評價(0.20) 學 摩 檢 ( M35 環境創設(0.15)1.校園環境(0.35) 2.班級環境(0.35) 3.語言環境(0.30) M4 教學質量(0.15) M41漢 與 文 民 ( 語 語 ( )0.20)1.漢語(0.50) 2.經費保障(0.50) / / / / / / / / / / / / / / / M1 教學條件(0.20) M11 教學設備 (0.35) 1.語音播放設備(0.50) 2.計算機教室(0.50) M12 教學資源 (0.35) 1.教學文件(0.15) 2.教學用書(0.30) 3.圖書報刊(0.30) M2 教師隊伍(0.25) M21 人員配備 (0.25) 1.漢語教師(0.25) 2.語 ( ) 師 0.25) 3.其他教師(0.50) 文 民 教 ( M22 任職條件 (0.25) 1.職業道德(0.25) 2.教師資格(0.50) 3.身體狀況(0.25) M23 教學能力 (0.25) 1.測試與考核(0.30) 2.漢語表述(0.35) 3.教學效果(0.35) M24 業務培訓 (0.25) 1.校本培訓(0.50) 2.繼續教育(0.50) M3 教學管理(0.40) M31 組織領導(0.20)1.領導班子(0.25) 2.規劃與計劃(0.25) 3.工作制度(0.25) M42 其它課程 (0.30) 1.理科課程(0.60) 2.其它課程(0.40) M42 畢 業 生 情 況 1.綜合素質(0.35) 2.學業水平(0.35) 3.身體狀況(0.30) 註:「單數行」為指標編號、名稱和權重,或評估要素編號、名稱和權重;「雙數行」 為指標或評估要素的等級和分值,等級與分值之間用「/」分隔。 4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 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 指標編號和名稱 M1 雙語教學條件 M11 教學設備 1.語音播放設備:漢語教師每人 1 台,且在 漢語課中合理使用。
⑦ 我是學理科的,但是喜歡英語,以後能學什麼啊
經濟學最適合你了。
經濟不僅需要一定的計算頭腦,與理財能力,還對你自身的專交際與口才屬有著很大的要求。正因為經濟學對人才的要求較高,所以培養率是較低的,因此造成許多就業率不高的現象。
但只要你適合這一行,將它學好並發揮出來。你將會是很吃香的。你想,只要有公司的存在,就會有經濟這方面人才的需求,而且兩還是挺大的。只不過誰都想招一個有實力的。。。。。。
好了,不多說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理科擅長文的最適合干這行,現實中像你這樣的人還蠻少的。
純手打,累死了。圖的什麼啊我?
⑧ 外國人在中國 學理科 是中文授課還是英文授課 註明 是上大學或研究生,學理科的老外~~
自然是中文。除非是專門招外國學生的學院。國家沒有那麼賤,專門給外國人開學。
⑨ 什麼叫雙語教學有什麼好處
雙語教學就是在母語教學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門非母語的課程教學;
好處(1):專雙語教學不僅能夠學習到其他民族的屬文化知識,還能夠通過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與歷史,有利於民族傳統文化的保留與發展。
好處(2):有助於智力的發展。研究表明接受雙語教育的學生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很早就能分辨出哪些信息和問題有關系,哪些信息是無關緊要的。
好處(3):有助於交流溝通和學習,多學習一門語言,有助於各民族間進行交流、增進了解,共同締造一個繁榮穩定社會的必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