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可以教
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小學階段課程計劃中規定的培養目標,《新大綱》對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做了適當的調整。
(一)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
《新大綱》在第三部分「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安排」的開頭,明確提出了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概括地說可以分為三條:第一,符合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為義務教育是每個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其基本任務是使兒童、少年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不能過多,教學要求不能過高,應使全國大多數學校絕大多數學生打好必要的數學基礎,而且負擔不重。第二,要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社會需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同時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這里特別強調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很重要,因為義務教育是為培養21世紀人才打基礎的,其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就要保證是進一步學習現代科技所必需的,以不致落後於形勢的發展。例如,隨著現代計算工具的廣泛使用,就應該精簡大數目的計算和比較復雜的四則混合運算;隨著科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應適當加強百分數的實際應用。第三,注意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新大綱》明確提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和學校條件的不同,在確定必須教學的最基礎內容的同時,適當安排一些選學內容。」這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改革,既便於使全國大多數小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又有利於充分發揮條件較好的學校或班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打下更好的基礎。
此外,選擇教學內容時還注意了義務教育的整體性,使小學和初中既有分工又能很好地銜接。
(二)選擇和調整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
主要有以下幾點:
1.精簡大數目的計算和四則混合運算。如筆算加減法強調以三、四位數的為主,一般不超過五位數;筆算乘、除法以乘數、除數是兩位數的為主,一般不超過三位數乘三位數和相應的除法;珠算只學加減法,中、高年級適當加強口算。四則混合運算以二、三步的為主,一般不超過四步。降低筆算的要求,加強口算,以及在較高年級教學現代計算工具的使用,已成為世界各國小學數學教學的共同發展趨勢。《新大綱》在這方面的措施與國際改革的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2.刪去一些不十分必要的或者比較難的內容。例如,求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用處不大,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能解決約分問題就可以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初中還要學習,小學可以不教;組合圖形的面積、體積較難,初中也只出現很簡單的,也可以不教;繁分數用處不大,計算比較復雜,而且中學已刪去繁分式,故也可刪掉。
3.有些內容適當降低要求,或只列知識點,不作基本要求。例如,循環小數實際用處不大,主要是為初中學習有理數做些准備,積的變化主要是為學習小數乘法做好准備。這些《新大綱》都只列知識點,不作基本要求,也不作考試內容。此外,在低年級教學一些簡單圖形的直觀認識,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激發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興趣,因為後面還要進一步學習,所以也只列知識點,沒列入教學要求。
4.簡化應用題,加強與實際的聯系。現行大綱和教材中教學的應用題比較復雜,步數也較多,教學用的時間也較多。為了使學生容易接受,適當減輕學生負擔,《新大綱》中規定,整數、小數應用題不超過三步,分數應用題以一、兩步計算的為主,最多三步(只限比較容易的)。其次,強調培養一般的解題能力,通過1—3步應用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題的分析、解答以及檢驗的方法。這樣,即使學生遇到未見過的不大復雜的問題也能解決。此外還強調,應用題應注意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5.適當安排選學內容。主要安排有以下幾項:
(1)乘除計算的簡單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廣泛的應用,有時還可以用來檢驗筆算和用工具算的結果,看大數目是否有錯誤。近年來許多國家的小學數學增加了估算的內容。
(2)三角形的內角和。
(3)組合圖形的面積(只限兩個圖形的組合)。
(4)比較容易的四步應用題。
(5)球和球的半徑、直徑的初步認識。球是生活中常見的形體,增加球的初步認識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為學習其他學科(如初中自然地理中的認識地球)做一些准備。
(6)使用珠算較多的地區,也可以多學一些珠算。
《新大綱》中在選學內容的前面都標有「*」,並說明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考試內容。
對教學應注意的問題提得更明確,有針對性
現行大綱的第四部分對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已做了較有指導作用的說明。《新大綱》總結了近年來教改經驗,在現行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充實,使之更加明確,有針對性。特別是注意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提出了要求和建議。
2.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分別在什麼時候出台過
去師庫網找找看吧 那裡的資源很齊全,以後有其他的需要也可以去那裡找
針對現行課程結版構中科目比例失權衡的狀況,新的課程計劃分別將語文所佔的比重由原來的24%(1992年)降至20%~22%,將數學由原來的16%(1992年)降至13%一15%,並對其他傳統優勢科目所佔的比重進行了適當的下調。同時,將下調後積累下來的課時量分配給綜合實踐活動和地方與校本課程。其中,綜合實踐活動擁有了6%一8%的課時,地方與校本課程擁有了10%一12%的課時。顯然,學校課程體系中具體科目比重關系的調整折射出中國開展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即重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和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如果你是老師的話,自己去找,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比問別人好
3.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三 年 級(每周6課時來) 教學內容自 (一)數與計算 (1)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億以內的數的讀法和寫法。數的大小比較。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2)加法和減法。 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 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3)兩位數的乘、除法。 一個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另一個乘數一般不超過三位數)。積的變化。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乘法驗算。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商不變的性質。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 連乘、連除的簡便演算法。乘數接近整十、整百的簡便演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4)大數目估算。算盤或計算器的介紹。 [註:例如:估計一個劇場有多少坐位,一塊地有多少禾苗。] (5)四則混合運算。 三步計算的式題。小括弧的使用。 (6)分數的初步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讀法和寫法。看圖比較分數的大小。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4.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大綱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說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室、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五年級上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下面就這冊教材中幾個主要問題作一簡要說明,以供教師參考。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小學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系,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計意義、各自的特徵和適用范圍;進一步體會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新課標 數學核心素養有哪些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6.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區別
區別很大
7.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變遷
我國的數學教學大綱是隨著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進程而變化的,當代數學的課程是這個歷史演變的產物,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我國的第一個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誕生於1952年,名為《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它主要是根據前蘇聯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編制而成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都基本上與前蘇聯的一致,形成了新中國數學教學的基本框架,對現在影響都十分廣泛.
1955年,教育部對1952年的這個大綱草案進行了修訂,制定了《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正草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先搬後化」的原則,以前蘇聯八年級、九年級的數學課本為依據編譯了我國的數學教材. 這與我國當時學習蘇聯,和國內暫無完整教學體系的實際情況一致,致使我國後來與世界教育大潮接軌進行教學改革和教材更新帶來巨大的阻力.
1961年,通過對1955年的大綱修正草案進行修改,制定了《全日制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提出了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開始有了一點點自我的特點.
1963年,又在1961年大綱的基礎上制定了十二年制的《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 這一大綱,首次提出了「培養學生正確而迅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的要求,它結束了我國完全機械模仿外國模式的數學教育,尤其是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這三大能力的提出,使我國的基礎數學教育在世界基礎數學教育中日漸體現了強大的優勢,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民數學素養的提高. 中學數學中提出對三大能力的培養,使中學數學教學有了自己的目標,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慢慢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它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止今乃至將來的一段時期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十年動亂後,1977年10月恢復了中斷多年的高考招生考試. 1978年,通過對過去的反思並以當時的國情適當吸收先進國家的數學教學的經驗,根據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精簡、增加、滲透」的「六字」方針,制定了《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1983年,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的背景下,制定了《數學教學大綱》. 這份大綱,提出了基本和較高的兩種教學要求. 在基本要求中又設立了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了甲種本和乙種本兩種教材.
按照「降低難度、減輕學生負擔,要求明確具體」的原則,1987年制定了《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 這一大綱屬於過渡性大綱,將1983年增加確定的多數必學內容改為選學內容. 高考只考必學內容,它使選學內容形同虛設. 但這一大綱,明確提出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概念,教學中要求使學生學好「雙基」,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
1990年,在調整數學教學計劃的要求下,國家教委頒布了《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改稿)》. 這份大綱,把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任務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1996年,為了與九年制義務教育銜接,制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本)數學》,於1997年秋季在「兩省一市」試驗中試用. 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分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選修分選修Ⅰ和選修Ⅱ,選修Ⅰ供文科學生使用,選修Ⅱ供理科學生使用,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都為高考考試內容. 這分大綱,首次提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增設了「教學測試與評估」項目的要求. 這一大綱的出台,對我國的數學課程建設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有力地推動了數學教育教學的改革.
2000年,在「兩省一市」試驗的基礎上,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大綱中首次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它基本完成了由大綱至課程標準的准備工作,也進一步推動著數學教育教學的改革.
我國的數學教學大綱的制定,使數學教育形成了注重系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教學,並以掌握知識與技能和訓練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使我國的基礎數學教育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長期領先於國際水平. 但是,以往的數學教學,也存在著嚴重的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多方面的問題,制約了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的創造性. 基於這些問題,通過研究當今發達國家的數學情況,並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於2003年正式頒了《普通數學課程標准(實驗)》,使我國的數學教育理念更加與國際接軌,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新課題.
不成你去101學習輔導答疑網問問,最近一個月正在搞活動,贈送金幣免費解答,那裡都是老師在線解答疑難問題滴!
8.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現在教課程標准
9.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新"在哪裡
摘要: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本)(以下簡稱"新大綱回")是在總結答多年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和兒童發展的需要,結合我國國情而逐步完善起來的.筆者通過對"新大綱"和"舊大綱"(指1992年版的大綱)中的各項內容(各年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以五年制小學為例)的比較分析,歸納出"新大綱"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