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火山噴發教案

火山噴發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4 20:30:28

A. 防地質災害教案

高中地理地質災害教案

一、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教材中主要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授課時教師首先可由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防治地質災害」引入新課,並指出地質災害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威脅,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它的挑戰,應使學生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教師介紹主要地質災害的特點時,可指導學生讀圖4.53,圖4.55,圖4.58,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通過圖4.54,圖4.56,圖4.57,使學生對地質災害的破壞性形成直觀印象。對於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如地震和火山的分類),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自學。另外,還要聯系初中所學知識加以理解。
二、在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節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繫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
講述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時,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培養學生運用動態的、聯系的觀點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教師可舉例說明地質災害三個方面的關聯性。例如,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從而說明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講完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可隨即安排學生做課後活動第1~2題,以達到鞏固和反饋的目的。
三、教材最後講述地質災害的防禦。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也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
「地質災害的防禦」內容比較簡單,可引導學生自學,教師可補充地震前兆、地震防禦措施等有關知識,引導學生閱讀課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工程」,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另外,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然災害的發生,關鍵是樹立預防為主,加強監測、預報的觀念,以求防災、減災、免災。

B. 高中語文《致橡樹》教案

《致像樹》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 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3、 掌握《致像樹》的象徵手法
二、 教學重點
1、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 掌握《致像樹》的象徵手法
三、 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
在前面幾節課里,我們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優秀的詩篇,領略到了偉人的萬丈豪情和徐志摩傷感的悠悠別情,今天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另外一種人生最美麗的感情——愛情。今天呢,我們請到了一位嘉賓與我們共同討論這種神秘感情,她就是中國非常優秀的女詩人——舒婷,看看今天我們會從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口裡聽到什麼樣的愛情宣言呢?
二、作者介紹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出生,福建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發表詩歌。現在為中國作協福建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桅船》詩集(中國作協第一屆1979—1982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她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她是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
三、引出朦朧詩介紹:
朦朧詩產生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內容含蓄雋永,形式虛實相生,它往往藉助象徵、比喻等手法,創造一種朦朧的藝術形象或意境,從而誘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人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致橡樹》,是舒婷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可以說是朦朧詩的代表之作。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四、詩歌欣賞
1、 在學習詩歌之前,請同學們先討論一下「愛情是什麼?」
前人的愛情語錄:
前蘇聯·伊薩可夫斯基:愛情——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
前蘇聯·尤·留里科夫:愛情不僅能給人帶來光明,而且也帶來黑暗,不僅使人們感到振奮,也使人們感到壓抑;
英國·莎士比亞: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永遠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亞:偉大的愛情能使最平庸的人變得敏銳、勇於獻身、充滿信心;
法·莫里哀:愛情是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
前蘇聯·留里科夫:幸福的愛情能使一天等於一年,而使一年等於長生不老。愛情能使人變成神,使人長生不老。
那麼,愛情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先來聽聽舒婷是怎麼說的。
2、 全班朗讀全文,初步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愛情觀。
同學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師生共同明確:
否定了一方攀附、單方痴戀、一味奉獻三種世俗的愛情觀。三個字「絕不學」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態度。指出愛情必須是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關系。
3、 縱觀全詩,可發現舒婷的這首《致像樹》分為上下兩節,請同學們劃分出上下兩層。
明確:一層:開頭至「不,這些都還不夠」
二層:「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結尾
劃分原因:一層:是詩人宣告一篇戰斗書,宣告自己不願成為男性附庸。
從感情上看,一層是升調。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彷彿吐盡千年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掙脫,是戰斗,詩人以一個勇敢的鬥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激奮,向上的。
二層:詩人對自己的愛情觀確立,這一層是詩人感情抒發平緩的,詩人以女性溫情,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了自己內心夢想,象小溪流水,如一木棉在清風中搖曳。
4、請男生朗讀詩歌第一層,要求其他同學在聽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在詩歌的第一層中,所要否定的愛情觀。
歸納明確:作者否定了三種傳統的愛情觀: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於不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的愛情。
其次,痴情的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歌曲的鳥兒。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痴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願飛出橡樹的庇護,不願飛向屬於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這是一種「只知依附」的愛情。
第三,泉源、險峰、日光和春雨。
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大多屬被贊美的對象,詩人在這里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認同。因為它們為了橡樹的蓬勃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結予,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的愛情。
小結:以上三種都是傳統的「世俗的愛情」,都是以犧牲一方為前提的。傳統的愛情觀顯示愛的雙方的結合,並不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往往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結合的雙方也往往是主導和從屬、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失去了愛的本質。作者是持否定、批駁的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痴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
那麼,作者嚮往的愛情觀是什麼樣的呢?
5、請女生朗讀詩歌第二層,要求其他同學在聽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在詩歌的第二層中,所嚮往和提倡的愛情觀。
師生就「愛的雙方應保持怎樣的關系,具有怎樣的形象和內涵」 共同討論,尋求並達成共識: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雙方必須平等獨立;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雙方必須相互默契,心有靈犀,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為知己。
雙方的形象和內涵: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象徵男性——偉岸挺拔,剛強不屈,鋒芒銳利,具有陽剛氣概;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徵女性——健康活潑,美麗動人,深沉博大,堅韌不屈,具有柔韌氣質。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雙方必須禍福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雙方在獨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榮辱與共。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不僅愛你偉岸挺拔的身軀,愛你的容貌、氣質、才華成就;更愛你今生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
這就是作者嚮往的愛情觀,這就是偉大的愛情,這就是堅貞的愛情。
小結:
舒婷的《致橡樹》不像常見的愛情詩那樣直抒胸臆,用火熱的詩句表達對愛的焦灼和渴望,或對意中人的熱烈追求與贊美,或抒發失意的愛情帶給自己的悲苦與煎熬。它跳出一般愛情的窠臼,擺脫情網中人的意亂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照愛情,對愛情的本質進行了一番理性的考問與判斷。詩中理想愛情中的男女雙方應是互愛著的,女性熱烈的愛應該得到男性積極的響應;它即不該是女性的一廂情願,如鳥兒之對橡樹;也不該是女性對男性單向、忘我的愛的奉獻,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無動於衷地享有,如山泉、險峰、日光、春雨之對橡樹。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並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以此共同強健愛的紐帶,使雙方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終身相依,共度人生,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的愛情才是鮮活、圓滿的,這種本真的愛情,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嚮往和追求。
第二課時
導語: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舒婷的《致橡樹》,在將這首詩分為兩節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今天我們將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來理解這首詩。
(續上一課時)
6、由我們剛才對詩歌的討論可以看出詩人的這種愛情觀具有極強的現代人文性,這些觀點在我們現在看來可能一點都不新鮮,但是我們聯系一下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就會發現其實並不這么簡單,詩人是發國人之未發,寫國人之未寫。
這首詩寫於1977年3月27日,發表於1979年《詩刊》第4期。20多年前的中國,十年浩劫剛剛結束,人們思想上的樊籬還沒有徹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視,人的尊嚴遭到肆無忌憚的踐踏。愛情,這一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現象,在十年動亂中更是遭到貶低甚至扼殺。當時不少詩文中所描寫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沒有其它的「慾望」,「愛情」這一「資產階級的感情」更是與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詩人也毫不畏懼地把她的觸角伸向人性的各個領域,對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細致的觀察和體驗。在打破了思維上的清規戒律之後,詩人勇敢地表現了對血肉豐滿、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詩中大膽地描寫了對愛情的渴望,以及愛情生活中的各種體驗和情狀。這首詩集中表現了作者理想中純潔熱烈而以高尚的愛情。這是作者的愛情宣言,這是一個經歷了血與火洗禮的中國當代女性對愛情的不懈追求。這首詩抒寫的不是個人狹小感情圈子的纏綿悱惻和朝花夕月,它的新穎獨特,為新時期詩歌中的愛情描寫吹進了一股清風。
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展現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的一部分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們也試圖反抗,改變這不公正命運帶給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慘的結局告終。她們中的另一部分不僅喪失了做個「人」的權利,只能像一種依附品從屬於男性社會,而且她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無疑加濃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女詩人作為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出沉重的嘆息。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應該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正是女性的內在美成熟之美的體現。
同時本詩還可以理解為女性的獨立宣言;如果將詩中的「愛」由男女之愛推而廣之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愛,本詩還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應該是單獨的個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獨立的,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相互依存,應該建立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系。詩人在詩中呼籲了女性的自我完善,使人們認識到了幾千年來男尊女卑思想意識的危害性,從而弘揚了一種民主的意識。
7、學習本詩的特點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詩歌之所以採用整體象徵,也由於詩人的構思意圖不一定把作品題旨局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1)象徵手法和比喻的修辭方法。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同時在詩中,詩人還設立了一系列的象徵意象來表達她的愛情觀,比如: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這些都象徵了世俗的愛情觀。
縱觀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主要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另外還運用了比喻、排比、對偶、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那麼運用象徵和比喻能起到什麼作用?
象徵是通過某一具體事物(即象徵物)來表現與之有某種聯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徵義),從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
運用象徵和比喻能使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含蓄雋永(板書),意味生長。這些象徵物和喻體在詩歌中又稱為意象。所謂「意象」即「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象」是指客觀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詩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觸發,「象」是「意」的載體,二者水乳交融,互為依託。
本文運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說本文的意象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疊加式的。(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銅枝鐵干,刀劍戟,紅碩的花朵,沉重的嘆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風雷、霹靂,霧靄、流嵐、虹霓)
問題一:象徵女性陰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絲,蒲葦,水,比方有一首歌里這樣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從傳統意象來看,好像水更能表現出女人的陰柔之美,作者為什麼單單用木棉來象徵女性?
同學們討論後歸納明確:水雖然能表現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繞山走,給人的感覺總有點依賴之感,缺乏獨立性;而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橡樹站在一起,平等獨立,又不失女性的溫柔之美。
問題二:理解詩中「土地」的意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請同學們討論,「土地」在這里代表了什麼?
歸納明確:「土地」是偉大的愛情的真正堅貞之處。詩人用「土地」來寄寓自己的情感,這里我們可以對土地有無限豐富的想像理解。它是不定的意象,絕不僅僅只是祖國和事業,當把它與外在身軀相比,我們可見到土地是內在的品質是「根」是心靈靈魂能夠相握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才是偉大的愛情,愛你,不僅愛你偉岸挺拔的身軀,愛你的容貌、氣質、才華成就;更愛你今生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和你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可見,「土地」可以理解為一切內在精神領域的東西,可以有對祖國、故鄉、母親、事業的愛,更有對其人生追求的愛。由此,我們就理解了詩人所追求的理想的愛情觀,在這些意象特徵美的解讀中,我們也完整地解讀了這首詩歌的情感內涵及主題。
(2)語言特點
對偶:詩歌語言形式的核心。
本詩繼承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大量運用整齊勻稱的語言對應形式,1—3,4—6,7,8,9,10有嚴謹,有寬泛。
《致橡樹》的語言生動形象,蘊涵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詩節句式由長變短,語氣由平緩變得急促,詩人的情感體驗越來越強烈。女詩人對幾千年來男女不平等現象冷靜思考,希望在愛情上能夠獨立、平等,這種情感被壓抑了幾千年,現在似火山爆發,噴薄而出,其情感激昂澎湃,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似錢塘之潮,一浪高過一浪,推向高潮,這是發自內心的宣告,也是反思後的吶喊,所以詩人最後喊出:不,這些都還不夠!
8、初步認識朦朧詩
舒婷作為「朦朧詩」派的主將之一,她的詩風細膩而沉靜,哀婉而堅強。現在我們再來欣賞幾首朦朧詩,體會其特點。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投影片)
同學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這首隻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欽贊。作者用意象、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們可以體會到,在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頑強求索的精神。
「小巷
小巷/又彎又長
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投影片)
同學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詩人選擇了三個簡單的意象,構成了一個象徵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我」拿著鑰匙在尋找自己的房間,也即尋找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彎又長」的,「牆」是「厚厚的」,要尋找,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我」是堅定的,「我」在頑強地敲著,過走過敲。而「我」又並非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不是都在終生尋找嗎!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投影片)
同學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這是一種錯覺。詩人在瞬間產生的錯覺中悟出一種深意:人與自然(雲象徵自然)是和諧的,人與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五、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舒婷的《致橡樹》,理解了她的愛情觀,並且也明白了,愛,並不是狹隘的愛對方偉岸的身軀,容貌和才華,還要愛他的理想,他的追求,愛生活,愛祖國,這才是真正的愛情。同時我們也初步了解了以舒婷為代表的朦朧詩的一些特點,有助於以後同學們對詩歌的閱讀欣賞。
六、 布置作業
1、 背誦全詩。
2、 完成一篇讀後感《讀〈致橡樹〉》,字數不限。

\

C.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演示

第三單元 宇宙
1、地球的衛星——月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過程與方法:
1、 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2、 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
2、 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3、 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徵製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學難點】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錄像資料、書籍等
學生准備: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顆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是地球的衛星。)
2、有關月球的詩歌、神話故事有許多,誰能背一首詩或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
(請幾位同學講故事或者背詩:《嫦娥奔月》、《玉兔搗葯》、《吳剛伐桂》等故事;《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嫦娥》(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軍行》(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談話:從這些故事和詩歌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月球。那麼,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球的衛星——月球》。
(板書課題)
4、閱讀課本第46頁中的插圖,說說在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發生了哪些變化?
(梳理板書: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5、討論:從這些工具的發展過程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6、師:對這些工具,你有沒有補充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
7、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
(預設: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數據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
二、製作我的「月球卡」
1、師: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月球的信息,你們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組內將課前收集的月球資料按照教師給定的方法進行交流和分類整理,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輪流發言;發言者要說明信息的來源;有沖突的地方要記下來,然後分類整理。)
3、各組派一名代表,匯報交流本組收集到的信息。
4、師:從剛才匯報的情況看,同學們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月球的運動;二是月球的基本情況和相關數據;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關人類登月的故事。
5、下面請大家根據各組交流的情況,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製作,將有關的信息填寫在活動記錄中。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中的「月球卡」製作,根據自己或小組內的月球資料,選擇所需要的信息,製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結:通過製作「月球卡」,我們發現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很多方面與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課外進行「月球卡」的展示評價活動。
2、在討論中產生的分歧是否已經解決? 請大家課後繼續搜集更多的有關月球的資料。
板書設計: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一、對月球的探索歷程:
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二、製作月球卡:
月球的運動、基本數據、地形特點、人類登月故事等
2、月相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並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2、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用於貼月相的掛圖、月相成因示意圖、月相變化的課件、皮球、電燈(瓦數大的)。
學生准備:圓紙片、剪刀、活動記錄等。
【教學過程】
一、畫月相
1、創設情境,引出月相話題:
同學們,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有陰晴圓缺」的詞句,看來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月球有圓缺變化的情況,說說你曾經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
2、講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過的月相畫下來嗎?
(教師給每個學生幾張相同大小的圓紙片,請學生在紙上畫月相,然後把它們剪下來。)
4、讓幾位學生把畫月相的紙片貼在黑板上,全班觀察分析。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見到這樣的月相,為什麼?
5、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並且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的正誤。
6、說說這些月相分別是什麼時候能看到的?
二、給月相排序
1、請每位學生再畫一個月相,並剪下來。
2、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農歷什麼時候的?
3、(出示一組標有時間的圓圈的掛圖)你能把剪下來的月相准確地貼在上面的圓圈裡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測時間,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貼上月相。)
4、觀察黑板上的掛圖上貼出的許多月相,小組討論並交流:有什麼發現?有什麼問題?
5、教師出示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圖,讓學生們討論:你們認為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麼規律?你們認為下半月的月相將如何變化?
6、小結: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
(其他的說法也正確:1、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初二向左彎,初八右半邊明亮,十五月圓,二十二左半邊明亮,二十八向右彎(記憶訣竅:「殘」字拼音第一個字母「C」的形狀)。2、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3、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三、模擬月相變化
1、設疑:月相的變化是月球的形狀在變化嗎?是伴隨著月球的什麼運動發生變化的?
2、小組內討論交流:能否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月相變化?用什麼來模擬,怎樣模擬?
3、可參照課本第49頁進行模擬實驗,觀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樣嗎?亮面朝向一樣嗎?
(或者在教室里准備一盞瓦數大的電燈,用這盞燈當作太陽,學生自己當作地球,用皮球當作月球;把「月球」舉在空中,使「陽光」照到「月球」上,觀察此時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麼形狀;然後使「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麼變化?)
(模擬實驗成功的關鍵在於:用來模擬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體,它的明亮一面始終向著「太陽」。即「月球」圍繞「地球」轉動一周時,它只自轉了一周。)
4、提問: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你有什麼發現?
5、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月相的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關,不是因為月球的形狀在發生變化。)
6、播放月相變化的課件,鞏固並小結: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
(解釋: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對比一下,我們前面排序時所貼的月相,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四、觀察白天的月相
1、談話:在給月相排序和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能否得到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為什麼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
3、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
(教師教學時應確認一點:如果自己的教學時間在農歷的上半月,請引導學生在傍晚觀察;反之,則應在清晨觀察。從農歷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來越晚,因此在清晨觀察比較合適。)
4、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5、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6、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麼辦?
7、說說你們認為在觀察過程中,還會有什麼問題或困難存在?
五、課外拓展:
1、動腦筋:今年春節晚上,某商店被盜。第二天,公安人員審詢了最有嫌疑的兩個嫌疑犯張三和李四。張三說:「昨晚十點鍾,借著月光我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李四說:「十點的時候,我正在家裡睡覺。」請你幫助公安人員判斷,誰最有可能是罪犯,為什麼?
(答案:張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為春節是正月初一,根本沒有月亮,可李四說他借著月光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是在撒謊,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學後的傍晚時分和上午上學前的清晨時分進行觀察,並記錄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著農歷變,初一初二看不見,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邊,到了十五滿月圓,以後月相逐漸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見。)
板書設計:

2、月相變化
一、規律: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
二、成因: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3、我們來造「環形山」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2、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過程與方法:
1、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並提出有根據的推測。
2、根據現象推測環形山的成因,學習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造性地用多種方法造「環形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實驗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夠大膽地想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學重點】通過造「環形山」的體驗活動,探究環形山的成因。
【教學難點】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並提出有根據的推測。
【教學准備】
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
模擬環形山成因的實驗材料: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捲尺等。
【教學過程】
一、月球上的環形山。
1、談話激趣:古人用肉眼觀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陰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樹,現在人們已經能近距離觀察月球了,讓我們來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麼樣的?
2、(教師出示環形山圖片),這是一張宇航員近距離拍攝下來的月球圖片,從中你們觀察到了什麼?
3、學生匯報觀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徵。
4、提問:為什麼人們將月球上的山脈稱為環形山?
5、進一步分析圖片,說說這些環形山有何特點?
6、教師補充有關環形山的資料。
7、小結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二、製造「環形山」。
1、提出:我們來造「環形山」好嗎?
2、討論:怎樣人工製作月球上的「環形山」模型?用什麼方法?這個方法的根據是什麼?
3、集體交流,並作出判斷: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
4、制訂造「環形山」的計劃:選擇哪些模擬實驗的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的哪些環境?如何做好這個實驗,才能使造出來的「環形山」和月球上環形山的特點比較符合?
5、根據自己設定的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製造「環形山」。
(實驗方法:1、噴水法:將注射器連接膠管並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2、撞擊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觀察現象並記錄……)
6、評價學生造好的「環形山」,主要從相似性方面評價。
(說明:學生模擬實驗的環形山應體現出和圖片中的環形山類似的特點:分布隨機、大小和深淺不一等。)
三、提出環形山成因的假說。
1、交流:你們小組是用什麼方法來造「環形山」的?在造「環形山」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2、說說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擬出月球上的環形山。
3、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推測的理由是什麼?在你的假設中,有哪些是需要進一步去尋找證據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來證實自己的推測嗎?
5、對學生的假說進行評價。
四、閱讀有關環形山成因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對環形山的成因進行了大膽的推測,下面我們看看科學家提出了哪些假說?他們用了哪些證據來支持假說?有哪些證據是我們模擬實驗中沒有注意到的?
2、學生閱讀課本52頁環形山的成因資料(或播放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

3、思考:你們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測嗎?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麼?
板書設計:

3、我們來造「環形山」
一、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二、成因:火山噴發說、撞擊說(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4、日食和月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
3、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夠大膽地想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意識到模擬實驗與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識到天文現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教學難點】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學准備】
有關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電筒、觀察記錄表;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日食發生的過程及特點。
1、設疑激趣: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月相變化,知道月球的圓缺變化是在一個月內發生的,可是有時在一個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圓缺變化的全過程,你們看過嗎?這叫什麼現象?
(板書「月食」)
太陽是否有時也會有圓缺現象?(出示日食發生過程的圖片)這叫什麼現象?
(板書「日食」)
你們聽說過日食和月食嗎?關於日食和月食你有什麼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課題板書)
2、講述:我們先來研究日食發生的過程及特點。
3、(播放日食發生的過程錄像)討論並交流:日食發生過程有什麼特點?從這些特點中你有何推想?
4、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整理並適時補充日食發生過程的一些其他事實性資料。
5、小結日食發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1)太陽被一個物體擋住了;(2)擋光的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3)擋光的物體是運動著的;(4)擋光的物體看上去和太陽差不多大;(4)地球、擋光物體和太陽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
6、提出問題:根據日食的特點,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麼形成的?
(分析過程預設:(1)太陽被遮擋的部分邊緣是弧形的,說明擋光的天體是圓的。(2)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與太陽一般大小(3)太陽被遮擋的部分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綜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
二、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
1、剛才有同學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樣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證實我們的推測?
2、分小組設計模擬實驗的計劃,設計時注意:
(1)用什麼實驗材料來做這樣一個模擬實驗?
(2)如何做實驗
?
(3)在實驗中估計會出現哪些現象?
(4)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能說明日食發生了?
3、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一生用手電筒代表太陽,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用玻璃球繞乒乓球轉動一周表示月球繞地球一周,看看在什麼情況下看不見太陽。
(模擬實驗要注意:所用的擋光物體要比被擋光物體小;擋光物體是運動的;擋光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這一過程中,並不一定就會發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轉到電筒光和乒乓球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並且三者之間的距離合適時,保證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時,才會發生「日食」現象。)
4、交流:(1)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2)哪些現象可以說明發生了日食?(3)這時太陽、月球、地球各處於何種位置?(4)在什麼情況下不會發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
(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閱讀課本54頁日食的成因。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們從圖中還有什麼發現?
(1、發生日食時,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時看到,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據自己對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斷日食總是發生在農歷初一(朔)。)
5、過渡:那麼月食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國有天狗吃月亮的傳說。在印度,某些部落認為月食是一條龍吞食了月球,幸運的是有一個英雄砍掉了龍的頭,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現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談話:請同學們推測一下月食發生的原因。月食發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學生思考推測。
(預設: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月食現象。)
3、用模擬實驗加以證實。
4、你能將月食發生的示意圖畫出來嗎?(學生嘗試畫出月食成因示意圖。)
5、根據示意圖說說月食的成因。
6、討論:月食發生在農歷的什麼時候?
(月食總是發生在農歷十五(望))
六、總結拓展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獲?比如對模擬實驗有何認識?
2、思考:為什麼有日環食現象而沒有月環食現象?
(月食發生時,月球運行進地球的陰影中。由於地球在月球軌道處的投影總比月球大,所以月環食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板書設計:

4、日食和月食
日食(農歷的初一前後)——月球居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月食(農歷的十五前後)——地球居於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5、太陽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過程與方法:
1、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
2、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並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收集和整理資料,並進行交流,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2、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3、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並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
【教學難點】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據表、八個鐵絲製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師事先考察製作太陽系模型的室外場地。
學生准備: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的資料,小組內先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太陽系。
1、提出問題: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那麼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動呢?
2、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有關太陽系資料的收集,現在讓我們來開個有關太陽系的交流會,請各組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資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展示。說說:
觀察;

http://www..com/s?wd=%C1%F9%C4%EA%BC%B6%CF%C2%B2%E1%BF%C6%D1%A7%BD%CC%B0%B8%D1%DD%CA%BE

http://wenku..com/view/9641531655270722192ef743.html

http://wenku..com/view/e7f7b223bcd126fff7050b7c.html

http://www..com/s?ie=utf-8&bs=%E5%85%AD%E5%B9%B4%E7%BA%A7%E4%B8%8B%E5%86%8C%E7%A7%91%E5%AD%A6%E6%95%99%E6%A1%88%E6%BC%94%E7%A4%BA&f=8&rsv_bp=1&wd=%E5%85%AD%E5%B9%B4%E7%BA%A7%E4%B8%8B%E5%86%8C%E7%A7%91%E5%AD%A6%E6%95%99%E6%A1%88%E6%BC%94%E7%A4%BA%E5%AE%87%E5%AE%99&rsv_sug3=6&rsv_sug1=5&rsv_sug4=352&inputT=1503

求採納!O(∩_∩)O謝謝。。。(*^__^*) 嘻嘻……

D. 作文教學教案《勇氣》

[作文教學教案《勇氣》]作文教學《勇氣》 一導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 師:圖中的英雄人物還認識嗎? 生:董存瑞和邱少雲 師:誰能講講他們的故事? 學生講故事 導語: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邱少雲為了保護整個部隊的潛伏工作,在烈火中紋絲不動,要做出這偉大的舉動就必須有勇氣,作文教學教案《勇氣》。什麼是勇氣呢? 二詮釋勇氣 在現實生活中,勇氣是你有兩塊糖卻能留一塊到明天;勇氣是和別人吵架後你先去講和;勇氣是你有一大秘密卻答應誰也不說;勇氣是犯了錯要會改正,勇氣是心裡想著再來一次;勇氣是從頭開始;勇氣是堅持自己的夢想;勇氣是有必要時問聲好,勇氣是奉獻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別人…勇氣是閃亮在你不經意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以\"勇氣\"為話題作文 三:寫作指南 明確\"勇氣\"是可大可小的。大到為國家名族的解放事業視死如歸,大到面對兇殘的歹毒大義凜然。小到嬰孩離開媽媽的手邁出第一步,一個人在漆黑的夜晚穿過小巷不需要勇氣嗎?課堂上能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問不也是一種勇氣嗎?可見勇氣不是大人物的專利品,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勇氣。 勇氣和勇敢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勇氣是潛伏於人內心的一座活火山,而\"勇敢\"卻是這座火山噴發後的壯麗奇觀,是一種外在的表現,所以我們會說:\"一個人很勇敢\"但卻不會說一個人很勇氣。既然勇氣是人內在的一種品質,那麼些勇氣就應重在寫人物的心理 寫話題作文無論以什麼樣的文體出現,記敘文也好議論文也好,有個充實的內容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把我們平時觀察積累的材料在腦海里梳理一遍,什麼樣的材料最能體現主題呢?我們不要求寫出偉人的豐功偉績,一件小事也能打動人心,作文指導《作文教學教案《勇氣》》。 四技巧點撥 作文以\"談勇氣\"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提綱一:主體部分採用\"並列式\" 提出總論點:勇氣是一種可貴的精神,--論證:分論點(1)勇氣是開拓進取的前提;分論點(2)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法寶;分論點(3)勇氣是事業成功的的保證--提出希望: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培養自己的勇氣。 提綱二:主體部分採用\"對照式\" 詮釋勇氣提出觀點: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勇氣---論證:真面論證,有勇氣才能戰勝困難,有勇氣才能取得成功;反面論證沒有勇氣就難以成事,只會導致無所作為--引申總結:勇氣很可貴,為人不可無勇氣。 提綱三:主體部分採用層遞式 引出話題,提出中心論點:勇氣是一種可貴的精神---論證:分論點1,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武器,是事業成功的保證;分論點2,勇氣還是頂住歪風邪氣的重要支柱--引申強調;勇氣在今天仍是一種重要的精神。 提綱四:文章總體上採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式 詮釋\"勇氣\",提出勇氣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是什麼)為什麼說勇氣很可貴;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武器;勇氣是事業成功的保證(為什麼)--怎樣培養自己的勇氣;努力學習提高認識水平,樹立遠大理想;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發揚拼搏進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做起(怎麼做)〔作文教學教案《勇氣》〕【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E. 幼兒園優質課火山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因為孩子們通過電視了解到近期冰島火山噴發,相互之間談論的興趣很高,再結合本學期我班教材,設計了這樣一節課,通過一個小實驗深入淺出的向幼兒講解火山噴發這個復雜的問題,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學習了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及勇於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噴發的原因、過程及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3、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火山噴發的過程和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難點、火山噴發的原因。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鉛筆、托盤。 2、氣球一個、火山模型、紅色色粉、蘇打粉、白醋、湯匙兩個、吸管一個。 3、教學課件、電腦、投影儀、音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 在大山的家族裡,有一個脾氣特別暴躁的傢伙名叫火山,你們看,他又發脾氣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 2、提問、小朋友看見發生了什麼事情? 3、提問、為什麼火山會噴發呢? 幼兒自由發言 總結:地殼下的岩漿受到地球內部巨大壓力,當遇到地殼比較薄的地方就沖破地殼噴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噴發。(一邊講解一邊用氣球演示原理) 4、火山噴發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再次播放課件) 請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小結、火山噴發時,首先噴發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氣體,然後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塊,緊接著岩漿噴出並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後熔岩冷卻,火山漸漸平息。(出示四幅圖片) 5、請小朋友將四幅圖片按照火山噴發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序。 6、提問、火山噴發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呢?(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觀察並舉手回答。 7、小結、火山活動對人類有不好的影響也有好的影響。火山活動噴出的有毒氣體對人類及動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火山灰會覆蓋大片的房屋莊稼,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熾熱的熔岩會引發大火,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火山活動會形成新的陸地;火山活動會促成鑽石等稀有礦產的形成。(邊出示圖片邊小結) 三、結束部分 請一位幼兒和老師一起演示火山噴發的實驗。 四、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時,幼兒親自體驗火山噴發的實驗。 教學反思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在於課件的准備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對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不足之處在於對課件的應用不夠熟練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導致後邊的幼兒看不清楚,還需改進,在語言引導的科學性上還要多加學習。

閱讀全文

與火山噴發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