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對中醫針灸如何看待
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它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經絡、腧穴、針灸方法、臨床治療、針灸醫經醫籍、實驗針灸等部分。 針灸具有適應證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數千年來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針灸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及醫學家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剖造和發展起來的一種醫學。歷史悠久,其起源已難稽考,但從文獻記載、出土文物、社會發展規律等方面探索,遠在文字創造前即已萌芽。 根據《靈樞·九針十二原》說:「余欲勿使被毒葯,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可知針的前身是砭石。《說文解字·》記載:「砭,以石刺病也。」《山海經·東山經》:「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弗箴石」。郭璞注曰:「可以為砥(砭)針治痛腫者」。這是砭術的較早記載。古人生活於洪荒大地,與鷙鳥猛獸相搏食,不能無病。一且患病,除祈禱鬼神外,往往會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撫摩,捶擊體表某一部位,有時竟使疾病獲得緩解。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1963年,內蒙古自治區多倫旗頭道窪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一根磨製的石針,據鑒定,認為是針法的原始工具砭石。因此,砭石的起源,可遠溯到距今一萬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甚至可能更早些。 隨著冶金術的發明,針具也得到不斷地改進,至《內經》著作年代,才由古代的石針、骨針、竹針而改變為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等金屬制針,代替砭石之法直到現在改進為不銹鋼針。1978年,在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樹林召公杜的出土文物中首次發現一根「青銅砭針」。 1968年在河北藁城發掘的西漢劉勝墓,內有金制、銀制醫針九根。製作頗為精細,證明了金屬制針的不斷進步。 灸法的產生是在火的發現與使用以後,人們發現身體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或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從各種樹枝施灸發晨到艾灸,形成了灸法。《素問·異法方宜論》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即指此言,隨著後世醫學的進步發展為多種多樣的灸法。 由於針灸用具、材料的逐步改革,擴大了針灸治療的范圍,提高了治療效果,有力地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針灸學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973年在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兩種古代經脈的著作,即「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其中敘述了十一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及灸法治療。經初步考證,其著作年代早於《黃帝內經》,經絡學說的早期面貌於此可見一斑。 《黃帝內經》對經絡、腧穴、針灸方法以及適應證、禁忌證等,都作了此較詳細的論述,其中尤以《靈樞》所載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有系統,故《靈樞》又稱「針經」。可見當時針灸學已經比較成熟,為後世針灸學術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除《靈樞》外首推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作者參考《內經》、《明堂孔穴治要》,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依照頭、面、胸、腹、背等都位記述腑穴,在《內經》的基礎上發展和確定了349個腧穴的位置、主治及操作,介紹了針灸手法、宜忌和常見病的治療。這是繼《內經》之後針灸學的又一次總結,在針灸發展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東晉葛洪著《後備急方》所錄針灸醫方109條,其中99條是灸方,引起了人們對灸法的重視,使灸法與針法一樣得到了發展。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明了「阿是穴」的取法和應用,並繪制了「明堂三人圖」,分別把人體正面、背面及側面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用不同顏色繪出,尤其值得推崇的是提出灸法預防疾病的方法,為預防醫學作出了貢獻。 此後王燾在其所著的《外台秘要》中,全面介紹了灸法,為推廣灸法起到積極作用。隋唐設「太醫署」,掌管醫學教育,針灸成為其中一個專門學科,內設針博士、針助教、針師等從事教學工作,足見當時對針灸的重視。北宋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敘述了經絡、腧穴等內容,並考證了354個腧穴,全書曾刻在石碑上,樹立於汴京(今河南開封),供學習針灸者拓印和閱讀。次年,還設計鑄造了兩座銅人,是我國最早的針灸模型,對辨認經穴與教學起了很大作用。元代滑伯仁認為任督二脈雖屬奇經,但有專穴,宜與十二經並論,總結為十四經,著《十四經發揮》,系統闡述了經絡的循行路線和有關腑穴,對後人研究經脈很有裨益。明代是針灸學發展昌盛的朝代。楊繼洲以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為基礎,匯集了歷代針灸著作,並結合實踐經驗撰寫了《針灸大成》,內容豐富,是繼《內經》、《甲乙經》之後對針灸學的又一次總結。直到今天它仍是學習針灸的主要參考著作。當時還有陳會的《神應經》、徐風的《針灸大全》,高武的《針灸聚英發揮》,汪機的《針灸問對》、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等,蔚為大觀,諸家各有所長,形成不同流派,相互爭鳴,促進了針灸的發展。到了清代雖然也有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刺灸心法》及廖潤鴻的《針灸集成》等書問世,但很少新義,至清代末葉,針灸乃走向衰落。 流傳幾千年的針灸醫學雖然不斷有所發展,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其速度比較緩慢,特別是清朝統治階級因拘於封建禮教,於1822年竟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謬理由,下令停止太醫院使用針灸,廢止針灸科,一般「儒醫」也注重湯葯輕針灸。鴉片戰爭失敗以後,帝國主義入侵,在各地設立教會醫院和醫學院校,排斥、攻擊中國醫葯學,使中醫事業包括針灸學更趨衰落,幾至一蹶不振。然而由於針灸經濟、方便、有效,深受勞動人民的歡迎,盡管國民黨政府力圖扼殺,但在民間,仍得到應用與流傳。同時各地有志之士,創辦學社、學校,培養人才,為發揚針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黨的中醫政策的實施,祖國醫學獲得了新生,帶來了針灸事業的復興與繁榮。全國各地先後成立了中醫學院、中醫院,設置了針灸專業和專科,並建立了專門研究機構,使針灸在教學、醫療和科研等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十多年來編撰出版了大量針灸著作。全國高等醫葯院校使用了統一的針灸教材,開展了對《內經》《難經》《甲乙經》《針灸大成》的校釋工作,在全國各報刊發表的針灸論文資料不下萬篇。為學習針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大大豐富了針灸醫學的內容。 針灸的臨床工作有較大的進展,治療病種不斷擴大。臨床實踐表明,針灸對內、外、婦、兒等科300多種病症的治療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對其中100種左右的病症有較好或很好的療效。針灸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膽道結石、細菌性痢疾等,不但用科學的方法肯定了療效,而且用現代生理學、生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闡明其作用原理,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六十年代以來,我國醫學界採用針刺麻醉,成功地進行了多種外科手術,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內容,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普遍重視,推動了針灸醫學的發展。 近年通過多學科的大協作,深入研究了針灸治病原理。證明針灸對機體各系統功能有調整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針灸鎮痛原理的研究已深入到神經細胞、電生理學和神經遞質如腦腓肽等分子生化學水平。 經絡的研究經過大量普查,不僅肯定了循經感傳的客觀存在,而且從循經感傳現象出現的規律,客觀指標及測定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經絡實質的探討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同時,不少地區還開展了對針刺手法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初步的成績。 幾千年來,針灸醫學不僅對我國人民的保健事業起過重大的作用,而且很早就流傳到國外,對其他一些國家的醫療保健事業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約在公元六世紀,針灸醫學傳入朝鮮,並以《針灸甲乙經》等書為教材。公元562年,我國吳人知聰攜帶《明堂圖》、《針灸甲乙經》到日本。公元701年,日本在醫學教育中開始設置針灸科,至今還開辦針灸大專學校,深受日本人士的歡迎。公元十七世紀末葉,針灸又傳到了歐洲。有些國家除設有針灸專科外,還成立了研究針灸醫學的專門機構,並多次召開國際針灸學術會議。我國一些省市設立了國際針灸培訓基地,為世界各國培訓了大批針灸醫生。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針灸醫療、科研和教育。世界衛生組織還向世界各國推薦針灸治療43種疾病。1987年11月經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在北京召開了世界針灸聯合會的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我國獨特的針灸醫學已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產生積極的廣泛的影晌
B. 針灸教學都有哪些手段呢如何准確找准穴位呢
1.中醫理論.2.理論結合實踐.3.針灸臨床.
人體經絡,經脈線路,穴位分部,穴位深淺,人體各部尺寸的標准。
經脈的奇經八脈。奇穴。
針灸理論很多,學會針灸方法最為關鍵。
C. 今天在古玩地攤買了一套 針灸大成 不知價值怎麼樣
清代的翻刻本,目前市場價格大約二三百元一冊,價格適中,很有收藏潛力。7月14日,姬女士將珍藏多年的祖傳醫書古籍首次拿出展示,書畫鑒定家將其中的《針灸大成》鑒定為珍貴的醫學古籍,具備一定的文物價值,更具有醫學實用價值,為我國古代醫學古籍瑰寶。
老宅地下埋藏古籍
當日上午,姬女士拿出了20餘冊線裝醫學古籍,有清代光緒年間的《驗方新編全書》18卷、《白喉治法忘表抉微》、《叔和脈訣》,《御篡醫宗金鑒外科》,《醫林改錯》,《本草備要》、《婦人良方全集》等。沈陽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沈廣傑認定,這些醫學古籍的印製年代,均為清代光緒年間之後,為石印本。姬女士介紹說,她家祖輩經營葯鋪,這些醫學古籍都是她家祖傳的。
1980年,她家動遷拆除平房時,在屋裡鋪地磚頭下面挖出一個壇子,裡面用油紙包裹著這些醫學古籍。姬女士便將這些醫學古籍珍藏起來。
專家喜見《針灸大成》
在眾多醫學古籍中,沈陽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沈廣傑,認出了醫學古籍瑰寶《針灸大成》10卷,該醫學古籍封面上,還印有「內附銅人明堂全圖」字樣。《針灸大成》扉頁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鐫」、「會稽章廷珪」、「經余堂梓行印」等字樣。該書由趙文炳作序;目錄有周身穴點陣圖、針道源流、刺熱刺虐論、奇病論等,並附有「針灸銅人」全圖。
沈廣傑介紹說,姬女士珍藏的《針灸大成》,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會稽章廷珪重修該書的刻本,於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經余堂梓行重新印製。「針灸銅人」是古代醫學教具,《針灸大成》是詮釋「針灸銅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書,具備一定的文物價值,更具有醫學價值。史料記載,「針灸銅人」是古代供針灸教學用的以青銅澆鑄而成的人體經絡腧穴模型,始於北宋天聖年間,明、清兩代也曾製作,對經絡腧穴直觀教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針灸大成》記載的針灸穴位,與明代「針灸銅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楊繼洲與《針灸大成》
書畫鑒定專家沈廣傑介紹說,《針灸大成》的作者為楊繼洲,他是明代著名針灸醫家。據《中國醫籍考》卷二十二載,楊繼洲家學淵源,其祖父楊益曾任太醫院太醫,聲望很高。楊繼洲一生行醫40多年,治病時常常針葯並重。《針灸大成》總結了明代以前我國針灸的主要學術經驗,尤其是收載了眾多的針灸歌賦;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稱和位置,並附以全身圖和局部圖;闡述了歷代針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歸納,如「楊氏補瀉十二法」等;記載了各種病證的配穴處方和治療驗案。
《針灸大成》是我國針灸學的一次重要總結,也是明代以來至今流傳最廣的蜚聲針壇的歷史名著,是目前最受歡迎、知名度最高的針灸專著之一。如今,《針灸大成》已有50種版本,並有日、法、德等多種譯本,堪稱我國古代醫學古籍瑰寶。
D. 學針灸要注意什麼手法
需要注意:(一)熟記經穴:經是經絡,是人體氣血流行的道路。穴是孔穴,是針灸施術的部位。如果不把經絡和穴位摸清,就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開始學習,首先要把經絡行走的路線和分布情況弄清楚,然後把常用的經穴記住,再結合人體實際點穴,反復學習,自然就能熟記了。 基礎課程:經絡學 腧穴學 (二)熟練操作:針灸的一般操作技術,除練指力以外,如提插、捻轉等手法,切指與駢指進針法,以及如何掌握針刺深淺和進針的方向等,都要熟練以後,才能運用自如。 練針的方法(三)辨證處方:除了認識穴位和熟練操作外,更重要的還要懂得辨證處處方的規律。換句話說,就是要依據各種不同的證候,而採用適當的穴位進行治療,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至於如何來辯證處方,則要學習一些中醫的基礎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等。
針灸作為中醫的一部分,它脫離不了整個中醫的理論體系,如果你只是想學點皮毛,那麼可以只看針灸方面的書,比如《針灸學》教材、《楊甲三取穴法》、《針灸大成》之類,還有《馬丹陽天星12穴》、《玉龍賦》、《標優賦》等歌訣。學完這些你只能治好別人都能治好的病和書上描述過的病,要想兵來將擋,還得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診斷學。
針灸的理論是和中醫的經絡學相聯系,所以並沒有非常清晰的科學解釋,但穴位的功能是在古人的不斷實踐中確定的,所以它又是有憑據的、有療效的。
學習針灸要記住穴位、刺法(點,平等)、深度,以及是否可灸(針和灸是兩種),就可以了。學習穴位的時候自己刺自己,酸麻脹為准確。熟記其位置、對應病症,以及穿刺等多穴並用的方法,就可以自針自糾。
什麼是針灸
針灸其實是針法和灸法的合成。所謂的針法指的就是使用特定的毫針,然後再人體的穴位中刺入來治療疾病;而灸法則是燃燒艾絨,然後熏著特殊穴位的皮膚以治療疾病。
針灸的主要使用工具就是針了,這里的針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綉花針,在外觀和組成成分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針灸主要使用的就是毫針。
針灸的作用
1、疏通人體經絡
按照中醫的說法,人體中含有眾多的經絡,支撐起人體的日常動作。所以說,經絡對於人體非常的重要。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絡,幫助其恢復順暢並且正常工作,這也是針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如果人體內經絡不暢,那麼氣血的運行就會受到阻礙,所以容易出現身體疼痛、關節麻木、腫脹等現象。
2、調和陰陽
除了疏通人體經絡的作用之外,針灸的作用還包括的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這也是針灸、中醫的最終目的了。身體不舒服出現疾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人體出現陰陽失衡,針灸可以有效的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
3、扶正祛邪
所謂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們人體中原本就擁有的機體正氣,祛除掉導致身體出現疾病的病邪。
針灸方法
針灸方法有很多,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針灸方法出現。除了傳統的針灸方法如拔罐、艾灸等等,也有很多的現代針灸方法的加入,越來越豐富了針灸方法的大家庭。
1、傳統針灸方法
傳統的針灸方法有很多,除了使用毫針刺法之外,例如一些拔罐、艾灸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A、毫針刺法
所謂毫針刺法,指的就是通過針灸所特有的毫針,刺入特定的穴位進行治療,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
B、其他刺法
針灸的刺法除了毫針之外還有其他的很多刺法,例如常見的火針刺法、芒針刺法、三棱針刺法等等。
C、拔罐法
拔罐法從古時候開始就已經有了,不僅效果驚人,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拔罐法主要是排除拔罐中含有的空氣,並且讓他形成負壓,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析出、治療疾病了。
D、梅花針療法
梅花針療法並不是說使用形狀似梅花的針來進行針灸,而是指用五根或者七根的針來進行針灸。
E、艾灸
艾灸是針灸方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艾灸的方法也是很多的,常見的就有艾條灸、溫針灸和艾條灸等等。其中艾條灸就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溫和灸、雀啄灸和熨熱灸,往下仍有分支。艾灸的治療方法和其他的針灸方法應該分別出來,但是他們目的都是統一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2、現代針灸方法
現代針灸方法並不僅僅局限於是用毫針或者艾灸等這些工具,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聲波點針法、微波針法、激光照射法、穴位注射法等等各種現代針灸方法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闊。
其實,無論是傳統針灸方法還是現代針灸方法,都是沒有貴賤、主次之分,只要是能夠令病人減少痛苦,那麼都是值得使用的。
針灸注意事項
針灸雖然能夠令我們有效的解除疾病的困擾,但並不是說這種保健治療方法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為了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以下的一些針灸注意事項一定要牢記在心哦!
1、在身體過於疲憊,精神高度緊張和飢餓的時候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2、年老體弱者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最好選擇卧位,因為這樣更加容易選擇穴位;
3、女性在懷孕的時候進行針灸力道一定要輕柔,並且一些能夠引起女性宮縮的穴位千萬不要進行針灸,常見的這類穴位有合谷、三陰交、昆侖等等;
4、如果給小孩進行針灸,孩子哭鬧不配合的時候,千萬不要留針,除非必要;
5、嬰幼兒進行針灸的時候,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的穴位千萬不能夠施針;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7、皮膚出現感染、腫瘤等等部位不能夠進行針灸;
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選擇針灸的穴位、施針的角度和深度有著特別的講究,例如腸粘連患者的腹部等等;
9、針灸注意事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針灸要看疾病種類,應該根據病情來選擇針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療手段。
針灸並不是萬能的,雖然它能夠治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但是仍舊有些疾病是針灸無法治療或者是不能夠達到最好治療效果的。所以,在平時我們可以將針灸作為一種保健的手段;在出現疾病的時候我們要選擇適當的針灸方法或者是其他醫療手段,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
E. 針灸大成的現存版本
2006年7月14日,姬女士將珍藏多年的祖傳醫書古籍首次拿出展示,書畫鑒定回家將其中的《針灸大答成》鑒定為珍貴的醫學古籍,具備一定的文物價值,更具有醫學實用價值,為我國古代醫學古籍瑰寶。
在眾多醫學古籍中,沈陽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沈廣傑,認出了醫學古籍瑰寶《針灸大成》10卷,該醫學古籍封面上,還印有「內附銅人明堂全圖」字樣。《針灸大成》扉頁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鐫」、「會稽章廷珪」、「經余堂梓行印」等字樣。該書由趙文炳作序;目錄有周身穴點陣圖、針道源流、刺熱刺虐論、奇病論等,並附有「針灸銅人」全圖。
沈廣傑介紹說,姬女士珍藏的《針灸大成》,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會稽章廷珪重修該書的刻本,於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經余堂梓行重新印製。「針灸銅人」是古代醫學教具,《針灸大成》是詮釋「針灸銅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書,具備一定的文物價值,更具有醫學價值。史料記載,「針灸銅人」是古代供針灸教學用的以青銅澆鑄而成的人體經絡腧穴模型,始於北宋天聖年間,明、清兩代也曾製作,對經絡腧穴直觀教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針灸大成》記載的針灸穴位,與明代「針灸銅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F. 中醫自學針灸穴位的參考書籍,要比較專業的
如果完全沒有相關知識:
倪海廈先生的《人紀》教學錄像《針灸篇》可以作為入門版用。40個小時的內容權,整個做了一個又實用又概括的串講,聽完之後會有一個整體的映像,也必然會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
標准教程應該是 明代楊繼洲 著 《針灸大成》——需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礎(絕對專業)。
小兒的推拿針灸是另外一套 你可以參考任何一本《小兒推拿學》,避免廣告嫌疑,你可以在當當網等大型網店搜索關鍵詞,看看評價選擇。
周楣聲先生的《灸繩》《針鐸》也是必讀之書,常備案頭,必有所獲。
承淡盦先生的系列書籍也都可以參考,將葯方與針灸配合的方法他解釋得很透徹。
周爾晉先生的著作也可參考,雖然不算專業,但是效果不比專業的差。
既然是自學,就應該博覽眾長!
G. 《針灸大成》那個版本的比較好誰看過鬼穀子的書
《針灸大成》來-現存版本2006年7月源14日,姬女士將珍藏多年的祖傳醫書古籍首次拿出展示,書畫鑒定家將其中的《針灸大成》鑒定為珍貴的醫學古籍,具備一定的文物價值,更具有醫學實用價值,為我國古代醫學古籍瑰寶。 在眾多醫學古籍中,沈陽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沈廣傑,認出了醫學古籍瑰寶《針灸大成》10卷,該醫學古籍封面上,還印有「內附銅人明堂全圖」字樣。《針灸大成》扉頁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鐫」、「會稽章廷珪」、「經余堂梓行印」等字樣。該書由趙文炳作序;目錄有周身穴點陣圖、針道源流、刺熱刺虐論、奇病論等,並附有「針灸銅人」全圖。 沈廣傑介紹說,姬女士珍藏的《針灸大成》,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會稽章廷珪重修該書的刻本,於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經余堂梓行重新印製。「針灸銅人」是古代醫學教具,《針灸大成》是詮釋「針灸銅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書,具備一定的文物價值,更具有醫學價值。史料記載,「針灸銅人」是古代供針灸教學用的以青銅澆鑄而成的人體經絡腧穴模型,始於北宋天聖年間,明、清兩代也曾製作,對經絡腧穴直觀教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針灸大成》記載的針灸穴位,與明代「針灸銅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H. 針灸的發展歷史
針灸學起源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葯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銹鋼針。
相傳,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嘗百葯而制九針」(東漢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嘗草制砭」(南宋羅泌記載於《路史》)。砭就是砭石,即華夏民族最早的針灸。灸法的起源與火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火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系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針灸大成(光緒木刻)
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匯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歷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盡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葯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
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明確提倡西醫學習和應用針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開設針灸門診,開創了針灸正式進入綜合性醫院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制定了中醫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中醫事業,使針灸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衛生部壚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即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隨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針灸的研究、醫療、教學機構,從此以後《針灸學》列入了中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絕大多數中醫院校開設了針灸專業,針灸人才輩出。
40多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翻印、點校、注釋了一大批古代針灸書籍,結合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針灸學術專著和論文,還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並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創立了「針刺麻醉」。
針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單純儀在文獻的整理,還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觀察,並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制、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
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I. 倪海廈老師針灸教學視頻90集 下載
倪海廈,男,國際旅遊文化發展研究會醫師,被喻為當代少見的【命、相、卜、山、醫】內五術容兼備之曠世奇人。倪海廈研究中醫達30年之久,並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項。
1、倪醫師除診療、中葯方劑研發,並盼將畢生絕學傳承,1994年完成「天紀」。「天紀」運用易經的原理來解釋宇宙之間包含天地萬物的物性,內容包含八字、紫微斗數、風水地理、面相等命理(「命、卜、相」)。
2、2004年下半年公開甄選「命、山、醫、卜、相」中「醫」(人紀)部份的關門弟子。並於2005年開始訓練「人紀」,這項工作已於2007結束,內容來自生理學的黃帝內經、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葯學的神農本草經,明朝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北派真傳的針刺手法等。
3、正進行漢朝醫聖「張仲景」傳世之作「傷寒論」英文版的翻譯工作,以期造福不懂漢字但有心學習中醫的歐美人士。
另外,並預計六十歲後,將畢生周遊列國之觀察與體會,以其天文地理知識與醫學素養,重新編寫「地理志」,俾利後生學習。
J. 中國著名針灸學專家有哪些及他們有哪些代表作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系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經發揮》,首次將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合稱為十四經脈,對後人研究經脈很有裨益。
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匯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歷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盡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葯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