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常規教研活動通知
對孩子的常規活動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較好的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特別在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逐步認識理解和正確掌握這些常規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當重要的。那麼,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一日常規活動呢?
1、老師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激勵孩子:這是根據幼兒「愛模仿」的年齡特點,強化某些幼兒的正確行為,激勵其他幼兒以此為榜樣,從而教育影響幼兒的一種方法。如:最近辦理遲到的幼兒比較多,教師對准時來園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激勵其他幼兒以那些准時來園的幼兒為榜樣,准時來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幼兒更是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榜樣還可以是父母、教師,以及文藝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
2、創設合適的環境來提醒孩子:把班級的常規要求用繪畫作品、照片、圖示、文字元號等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提示幼兒遵守常規的一種方法。如:幼兒進餐後常常忘記需要做的事情,教師可以將送餐具、擦嘴、擦桌子、漱口幾件事情用照片記錄下來,展示在環境中,從而提示幼兒按順序做事。
3、採用恰當的語言去引導孩子:教師利用生動形象、幽默有趣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常規,遵守常規的方法。如:在培養小班幼兒飲水常規時,教師發現幼兒不愛喝白開水,於是便將喝水說成:「小汽車要加油嘍,加的滿滿的,才能跑得特別快。」
4、採用游戲的方法激發孩子的興趣:教師根據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用游戲的形式或採用游戲的口吻激發幼兒學習常規,把對幼兒的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內部需求,從「必須這樣」轉化為「我要這樣」。如:小班幼兒初入園時,教師利用「擊鼓傳花」的游戲來點名,鼓聲停止時,花在誰手裡,誰就起立告訴大家自己的名字。
5、教孩子兒歌和歌曲的方法幫助孩子鞏固:教育內容於朗朗上口的兒歌、美妙動聽的歌曲之中,是一些常規要求,在反復的朗誦和歌唱活動中,達到鞏固的效果。如:在培養漱口常規時,教師常帶幼兒歌唱《花花杯》,幫助幼兒掌握漱口的方法。
6、鼓勵孩子發現問題一起討論的方法:教師和幼兒針對班級常規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分析、討論、修正常規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如:戶外活動上、下樓時,幼兒大聲喧嘩、推推擠擠。教師針對這個問題和幼兒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險,共同制定上、下樓的常規要求。
7、表揚和獎勵孩子進行強化:通過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幼兒良好的行為加以強化,使幼兒感受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同時使其良好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如:有的小班幼兒初入園時總是讓老師喂飯,不肯自己動手。當教師發現幼兒逐漸能夠自己吃飯時,及時在集體面前表揚,並且送給幼兒一個小禮物,強化其良好行為。
2. 如何進行小班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
幼兒園是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版童年時光,權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與此同時,培養好幼兒良好的一日常規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一日常
1.培養幼兒良好的一日常規的方法有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建立良好的集體活動常規,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創造充分的鍛煉機會,讓幼兒多次的實踐訓練,提供模仿的榜樣示範,努力做孩子的表率,教師之間要密切配合,常規培養要持之以恆,最後一點是,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2.集體活動常規主要體現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技能的必備因素,因此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守集體活動規則。幼兒喜歡玩游戲,玩得投入時,不能控制玩的時間。針對不同的游戲提出具體的要求,並且強調沒有遵守要求帶來的後果。
3. 小班研本教研一日常規教育的教案
小班幼兒初次上幼兒園,難免會把在家裡養成的習慣帶到幼兒園,表現出沒規沒矩,想怎樣就怎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面對小班幼兒出現的種種不適應,為避免幼兒不必要的管理行為,小班老師該怎樣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呢?
一、首先小班常規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小班的常規管理如此的重要?因為,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其一,幼兒入小班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習慣相對容易;其二,小班幼兒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處於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於他律時期,這一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其三,小班常規建立好了,為以後中班、大班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如何進行小班常規管理工作
(一)小班的生活常規管理
1、打好開學工作的第一仗。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辛苦的一個階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師齊心協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會迎刃而解。為什麼這樣說呢?一般情況下,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園時會哭鬧不止,輕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嚴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個別特殊的有一個月左右。孩子在教室裡面哭,有的婆婆、媽媽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長敲門,要求進來給孩子喂飯,總之,家長們送孩子入園時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離去,面對這樣的一群孩子和家長,應該這樣做的。首先,孩子來一個抱一個,不要家長進教室,盡管家長不理解,過後一段時間再給家長解釋;然後,第一周的頭三天,不給孩子編固定的座位,孩子們肯定會到處亂跑,第四天開始,把跑的孩子,不願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連哭的孩子也是這樣,使孩子心中形成一個影象,要坐座位。
2、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的簡單的管理。小班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一方面有些膽怯,另一方面又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我們教師應該拋棄以前那種將幼兒視為成人的客觀附屬物或「小大人」的觀念,應樹立科學兒童觀。即兒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顧和保護,兒童應有主動、自由和充分活動的權力,兒童在體、智、德、美等各方面應該協調發展。教師應該是幼兒健康和安全的保護者,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引導者,既不能把幼兒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辦代替,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眾所周之,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說是一點也不會。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小班教師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怎樣突破這些難點,可以採取以下的幾種方法:
a、示範、模仿法。在運用這一方法時,改變以往單一說教的形式,以及「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戒律,採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讓幼兒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如在學習折餐巾的常規時,可採用「變魔術」的形式,先教幼兒擦完嘴巴後,再將正方形的毛巾變成長條形。請幼兒模仿教師的做法,一會兒就學會了折餐巾。再如,在進行點名這一常規上和晨間入園時,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做示範,其他幼兒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又培養了幼兒互相幫助的精神。這樣,幼兒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規。
b、兒歌的妙用。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時,經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的要領。在洗手的時候,可邊教幼兒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縫,洗手腕,看誰洗得最干凈。」洗臉時念兒歌:「小毛巾,對著揪,扯平放在手裡頭。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臉,最後洗臭鼻子,看誰洗得最干凈。」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洗臉的任務。在吃飯前,可利用餐前的時間,給幼兒念兒歌:「白米飯,香噴噴,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助小碗,大口大口吃飯飯,看誰吃得最快。」總而言之,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情況和各環節的情況,隨機編念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掌握常規環節。
c、在游戲中學習、練習。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充分利用教學游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開學初,可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自己的毛巾標記,並反復找出自己的標記,找自己的標記朋友,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自己的標記,學會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還可通過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加深幼兒對班上老師的認識,對小朋友的認識,增進與老師、小朋友的感情。再如:開學初,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後容易亂扔、亂放,如果教師包辦代替,替幼兒收拾玩具,勢必違反了《綱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作為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學習逐步進行自我的管理。就可採取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戲,當幼兒玩了玩具後,在收拾玩具時,就說:「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動作較慢,或者還想玩時,就以玩具的口吻說:「怎麼我的汽車寶寶還沒有回家呢?」這時幼兒就會很快地將玩具送回來。通過這樣反復的游戲,幼兒知道什麼玩具該送什麼地方,加深了幼兒玩具哪裡拿,哪裡放的常規習慣。
4. 對幼兒園一日常規的認識教案
一、晨間及離園活動:
1、帶手帕,衣著整潔,能高興地接受晨檢和晨練。
2、積極參加戶外活動,能和同伴友好、合作游戲。
3、離園時,能自覺整理好儀表,帶上自己的物品主動與老師同伴道別。
4、學習做值日生的工作
二、生活活動:
1、飯前、便後、手臟時能自覺洗手,洗手前將衣袖捲起,正確使用肥皂洗手,並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小便要自理,小便姿勢正確,學會拉好褲子,注意腹部保暖。
3、要養成「三凈」習慣;桌面干凈、地面干凈、身上干凈。
4、上下樓梯要靠右走,不攀爬欄桿,不在樓梯上打鬧。
5、自由飲水,不邊走邊喝水和浪費水。
三、戶外活動及自由活動:
1、體育活動前要先檢查自己的衣服、鞋帶,做好活動准備。
2、積極主動參加各種戶外活動,愛惜玩具和活動器械,有自我防護意識;在指定范圍內活動,不做危險的游戲、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
5、與同伴友好相處,不掙搶玩具、器械,懂得正確使用的方法,活動後會迅速將其分類、收拾整理好玩具。
6、自由飲水,並根據氣候及運動量的大小增減衣服。
7、愉快、精神飽滿地合著音樂節奏做操、動作到位。
四、上課:
1、認真、專心地聽講,不隨便插話並積極舉手發言,聲音響亮、態度大方。
2、勤於動手、動腦,操作活動中,取放材料有序,操作後要協助整理活動材料。
3、課後將桌椅擺放整齊。
五、游戲及區域活動:
1、要根據要求取放玩具;游戲中要與同伴友好相處,不掙搶玩具、愛護玩具;游戲時要遵守游戲規則。
2、意願選擇區角,並有序地進入區角進行活動;活動時,不影響、妨礙他人的活動。
3、游戲結束後自覺分類收拾玩具。
5. 小班一日常規教學的課題,目的,重點及方式怎麼寫
人生中最艱難的兩場考驗:等待時機到來的耐心,和面對一切際遇的勇氣。
6. 小班新學期如何培養幼兒的一日常規
常規培養的關鍵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規會顯得尤為重要,也為以後中班、大班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幼兒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喝水、進餐、睡眠、集體活動、盥洗、穿脫衣服等多個環節。良好的習慣和自理能力是從小逐漸形成的,若一開始就用錯誤的教養方式,那必然可得錯誤的動力定型,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生活常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班級常規的好壞,決定著活動開展的順利、成敗與否。那麼,如何幫小班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創設情境游戲,引導幼兒主動遵守常規的興趣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餐後散步是利於幼兒身體健康的活動,但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常有追逐跑跳現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於是,我嘗試換了種方法,對他們說:「我要變成一隻小蝸牛,背上重重的殼,誰願意當我的蝸牛寶寶呀?」幼兒特別興奮,都開始學我像小蝸牛慢慢的走著。之後,我又不斷引導他們模仿小鳥飛,小猴踩鋼絲等動作,幼兒都非常積極的參與,自然而然的養成良好的散步習慣。
因此,運用擬人的方法使「散步」轉變成了游戲,在孩子們眼裡,這不是在散步而是投入到游戲中,孩子們喜聞樂見,成效立竿見影。
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理解常規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的特點,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對於幼兒來說,幼兒沒有經歷、體驗過的事物不易理解,因此,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
如幼兒在飯前便後洗手時總是忘記擦手,尤其是到了春秋兩季,幼兒感冒生病的很多,我就以此為契機,把洗手變成了給小手洗洗澡。我說:「不擦小手,小手會感冒生病的。」由於有了關於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孩子邊擦手邊對我說:「不擦乾,小手就該咳嗽了。」還有的小朋友會提醒其他小朋友擦手,就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洗手必擦手的好習慣。
三、主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做維護常規的主人
做維護常規的主人,就要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引導幼兒發現自身的問題,引發幼兒主動討論,我們知道,想讓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讓幼兒主動思考,想讓幼兒參與常規制定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
幼兒午睡前要脫疊衣服,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疊衣服,很不衛生。我就及時抓住這一點,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兒疊?怎樣疊?由於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並要求到前面做示範。特別是「系扣或拉鎖上衣怎麼疊」的問題,有的說把扣都繫上,有的說乾脆疊起來……其中郝宇涵的主意簡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把上衣掛在椅子上,再把兩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今天中午脫衣服時,沒有勁兒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疊,所有的上衣都掛在小椅子上,並且不忘把兩袖交叉放好。
通過自己制定常規,他們的體驗是主動的、積極的、愉快的,印象深刻的,他們更懂得了去執行,遵守從而使幼兒體驗到自己是常規的小主人。看來,幼兒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
四、用教師的行為暗示孩子,促使孩子遵守常規
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老師的言行、情緒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帶動作用,而小班幼兒情緒易受感染,老師適時的行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規。
幼兒進餐時,有個別幼兒很不注意,往往餐後地上米粒很多,有的幼兒碗里吃不幹凈,看到這種情況我及時採取措施,先是下載有關貧困山區幼兒生活困苦的視頻,讓他們了解貧苦孩子的生活艱辛,糧食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孩子們珍惜糧食的良好品質。其次,我又創編情境故事,讓幼兒參與其中,提示幼兒:飯菜撒到地面上,會把地面弄臟,它會不開心的。幼兒心靈史純真、美好、善良的',這個方法很湊效,一段時間後,滿地飯菜的現象就不見了。
五、多鼓勵表揚,正面引導幼兒
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的點滴進步受到老師的贊許後,會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因為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幼兒主動地學習,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幼兒更易接受。
近日,幼兒洗手不認真,一直是不好解決的問題。道理講過了,方法教過了,最初幾天他們還洗得挺認真,時間長了就開始敷衍了事。這也不能怪幼兒,他們沒有「不好好洗手會生病,會長蛔蟲」的親身體驗,當然無法引起重視。因此,我在幼兒洗手時經常表揚那些易被幼兒直接感受到的行為:「可欣的小手又白又嫩,因此她每次都特別認真地洗手。」看麗麗小朋友洗得多仔細,過幾天他的手一定會變得更好看。「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你要是認真洗手,手上會有洗手液留下的香味,我還要在有香味的小手上給你貼上個漂亮的小貼畫。」每到此時,孩子們都主動把干凈的手伸過來讓我看,讓我聞。當小手上被貼上小貼畫時,幼兒會興奮地說:「明天,我還要認真洗手。」
六、利用家長資源,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老師想盡一切辦法培養幼兒常規,並不是只在幼兒園運用,需要家長配合、督促幼兒。比如幼兒在園養成了獨立進餐的習慣,在家時就要保持,小班的幼兒由於年齡的特殊性,家長總愛「幫助」進餐,也許是家長嫌幼兒慢,又或許是老人嬌慣,事事都想幫一把,其實那樣做等於幫倒忙,老師費勁心思培養出來的好習慣毀於家長善意的「一幫」,家長樣相信孩子,給孩子獨立完成的空間。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做有效地引導,而不是事事代辦,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吝嗇,這樣孩子會更加自信。我們對幼兒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幼兒會為了教師的贊許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這對孩子積極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
在教學工作中,能夠更好的培養幼兒常規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老師用心去做,不斷加強日常的鞏固,常規培養的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同時,要根據幼兒們現有水平,把握孩子們年齡特點是關鍵,還要注意讓幼兒成為常規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思考、主動遵守,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巧妙的運用方式、方法,相信孩子們就能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常規教育也會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