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北師版岳陽樓記教案

北師版岳陽樓記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4 09:24:05

1. 我需要《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的比較閱讀教案

同的方面: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和情懷。《岳陽樓記》提出「後天下之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醉情山水之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是很可貴的。

異的方面:《岳陽樓記》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規勸滕子京,並勉勵自己,直抒胸臆、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磊落情懷。《醉翁亭記》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
──《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 之比較鑒賞
公元1045年(慶歷五年),北宋參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因倡議政治改革而觸動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以「朋黨專權」等莫須有罪名貶至鄧州(今河南鄧縣)。同一年,歐陽修上書為范辨誣也遭奸佞打擊,由河北轉運按察使降為滁州太守。《醉翁亭記》(以下簡稱《亭》)就是歐陽修治滁年余寫下的動人篇章。1406年,范仲淹應被貶岳州的滕子京之約,參照《洞庭晚秋圖》,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岳陽樓記》(以下簡稱《樓》)。兩位都出身貧寒,自幼喪父,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和慶歷新政中又都為引為同志,其作品《亭》、《樓》堪為北宋寫景散文的雙璧。鑒賞《亭》、《樓》二文,競相輝映:一邊是秀麗的琅琊風光,水彩畫似的,山美情溢;一邊是雄渾的洞庭波色,油畫似的,水美氣壯。
1、《亭》《樓》二文同源於「民為邦本」的儒家進步傳統,情雅品高。但《亭》袒露的是物喜心樂、忘卻己悲的豁達情懷,《樓》推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太上忘情」的情操修養。
《亭》的文眼是首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此時不超過39歲,卻屢自稱「翁」,亦幻亦真,亦夢亦醒,心明言醉。他痛心於國弱民窮,一生竭忠盡智,卻落得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下場,因此「蒼顏白發」,未老先衰,心理年齡大大超過了生理年齡。他面對「蔚然深秀」的林壑,身處「翼然臨於泉上」的小亭,呼吸著山川田野的氣息,融進滁人游眾賓歡的境界,不禁暫時忘記了無罪遭貶的個人際遇,沉浸在眾樂之中。醉翁之醉乃陶醉之「醉」,而非酗酒之「醉」。歐陽的酒量很小,「飲少輒醉」,可能與他的憂民思想有關。他目睹農民把種出的糯米交官府釀酒,豪紳之門酒香撲鼻,農民卻買糟充飢,於是愧疚不已,深深慨嘆:「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我責何由逃。」(《食糟民》)。他的目光關注著平民百姓,在醉翁亭上追隨著與民同樂,難怪在太守醉之前栩栩如生地描寫了滁人游眾賓歡的情景。山林樂,眾人樂,太守樂其樂。治滁年余,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說:「小邦為政,期年粗有所成」。又在《豐樂亭記》中說:「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
梅堯臣與歐陽修論詩時說到創作的佳境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六一詩話》)。「樂其樂」三字便蘊含著歐陽修的「言外之意」,此意便是:與民同樂。當然,封建社會是不存在桃花源的,但不念個人坎坷,追求與民同樂,這作為歐陽修的生活理想應該是無可非議的。如果把這種思想比做「秀而繁蔭」的琅琊榆,那麼那些敲骨吸髓的貪官污吏則是猥瑣的狗尾草。
歐陽修為范仲淹辨誣曾上書仁宗,誇贊范是「天下至公之賢。」範文武雙全,當年戍守西北,抵禦西夏,連敵人都說他「胸中 自有百萬甲兵」。「燕然未勒歸無計」、「將軍白發征夫淚」,就是他這段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如今他神遊在岳陽樓上,一脈河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樓》關注的是「遷客騷人」,首先肯定滕子京貶至巴陵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政績,然後把我們領進兩種截然相反的湖光水色中,時而讓我們「感極而悲」,時而讓我們「喜洋洋者」,盤馬彎弓,氣勢蓄足。正當我們觸景生情,悲悲喜喜之際,筆鋒又陡然一轉,以古仁人為榜樣,把我們從物質環境的優劣和個人的得失中 超度出來,讓我們掙脫名韁利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入忘我無私的精神境界,再以設問句引出畫龍點睛的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以此自勉與勉友,決心和不計個人榮辱不忘憂國憂民的古仁人一樣完成道德情操上的最高修養,和志同道合者一同走完人生的道路。《樓》千百年來激勵著人們以天下為己任。
2、《亭》《樓》二文都打著北宋詩人革新運動的鮮紅烙印,駢散結合,語言清新。但《亭》文代山川立言,憑美妙的音樂感見長,《樓》文澄懷觀道,以深刻的哲理美取勝。
《亭》文以「樂」貫之,化駢為散,抑揚頓挫,呈現出優美的節奏,和諧的旋律。以平聲「環」起頭,基調為仄聲韻,仄聲音節「醉」反復了六次,仄聲音節「樂」反復了十次,特別是全文403字中仄聲音節「也」反復二十一次的做法,更是新穎別致。這二十一個「也」全是助詞(相當於歌曲中的襯字),表判斷語氣的不少,如「環滁皆山也」,顯得干凈利落;表解釋語氣的最多,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樂,醒能達以文者,太守也」,這里的「也」給人一種恍然徹悟,意韻悠遠的滋味。這二十一個「也」寫盡淋漓酣暢的歡愉,情郁味醇,從容婉轉,一氣呵成。歐陽修精通音律,據說當時的歌女不需准備,拿起他填的詞倉猝間就能唱出動聽的歌。誦讀《亭》,投入之中不知不覺能產生一種搖頭晃腦的唱歌的感覺,彷彿一泓清泉,汩汩地從琅琊山流淌進我們的心田。
《樓》文多四言駢句,且多在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中,第一、五、六段則多散句。駢句排比對偶,整齊勻稱,音調鏗鏘,詞藻華美,呈現對稱美。散句無拘無束,長長短短,樸素無華,或敘述或感嘆或設問或反問,具備自然美。但對稱美也好,自然美也罷,目的不是吟賞煙霞,而是為抒寫情志服務的。梁實秋說:「一切的散文都是翻譯,把我們腦筋里的思想、情緒想像翻譯成文字」(《論散文》)。《樓》文就是這種典型的「翻譯文字」。范對政治歷史和生活現實的思考被形諸於筆墨,什麼該悲?什麼該喜?為何憂?為何樂?第五段直抒胸臆揭示出超凡脫俗的個人理解。由於北宋王朝的腐敗,民族的憂患意識在《樓》文中得到了強化。「憂」字在文中反復出現了七次,在跌宕的感情波瀾中逐步啟發讀者憂國憂民,篇末的「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反問更是發人深省。哲理精闢,但又避免了空洞說教──這就是我們在專心誦讀《樓》文之後,掩卷沉思,彷彿有種浩然之氣從心底蒸騰而上,從而靈魂得以凈化,思想得以升華的原因。
3、《亭》《樓》二文同樣都擅長抓景物特點,捕捉景物個性。但《亭》文描景繪色用的是連貫式畫面組接法,《樓》文用的是象徵堆疊式和對比式畫面組接法。
《亭》文寫四季瞄準春天的野花,夏天的繁蔭,秋天的風霜,冬天的涸泉。寫野花,讓我們聞到「幽香」;寫繁蔭,讓我們觸到清涼──「佳木」主要指獨特的琅琊榆,高大遒勁,盤根糾節,生於石罅;寫風霜,一「高」二「潔」;寫涸泉,抹去了水聲潺潺,卻把溪底石頭塊塊突現出來。春夏秋冬,時序井然,條分縷析。寫「滁人游」:「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這是中景;「傴僂提攜」──白發蒼蒼彎腰駝背的老人手柱拐杖,蹦蹦跳跳的天真孩子牽在大人手裡,吃奶的嬰兒被媽媽抱在懷里──這是由中景推出的特寫;「往來而不絕」,又拉成全景。這不就是男女老少喜游琅琊山的風光紀錄影片嗎?
《樓》文寫的不是實景,而是面對《洞庭晚秋圖》想像出來的幻想和意象,因此採用象徵堆疊式的畫面來塑造鮮明的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作者先用濃墨渲染洞庭湖黯淡陰慘的「滿目蕭然」;連綿的霪雨、怒號的陰風、排空的濁浪,白天檣傾楫摧,夜晚遙聞巫峽上的「虎嘯猿啼」,足見荒涼空曠蒼茫;繼而又重筆烘托洞庭湖明媚恬靜的「心曠神怡」:天光、碧水、沙鷗、錦鱗、芷蘭、皓月、沉璧、漁歌。白天,飛在天空的充滿活力,游在水裡的美麗無比,長在岸上的色艷味濃;夜晚,浮在水面的是碎金子一般的光芒,沉在水底的是璧玉一般的月亮,飄揚水上的是此起彼伏的歌聲,極顯燦爛歡騰寥廓。范把這兩組色彩迥然不同、對比異常強烈的景物組接在一起,產生奇崛感,造成視聽上的巨大落差,形成了強大的情感沖擊力。
總之,山光湖色心浩茫,各領風騷亭樓②范仲淹和岳陽樓的故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疾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聖(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邗溝堰,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歷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蔭」(凡官員遇慶典,文職在京四品以上,武職二品以上,送一子進國子監讀書三年,期滿錄用。)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等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歷五年(1045)貶放鄧州(即今河南南陽市轄內之鄧州市),就在此時,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想請范仲淹寫一篇記,但范仲淹在鄧州為官,不能親赴岳州,於是滕託人捎了一幅岳陽樓的畫給范仲淹,范便依此畫在遠隔千里之外的鄧州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雄文。有趣吧,想不到范仲淹還是看圖寫作文的高手呢!你的看圖寫作功底如何呢?只要把握本質,緊扣主旨,不無病呻吟,亂發感慨,真情真意地我手寫我口,則寫文章如殺一狗耳!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潁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謚文正。有《範文正公集》。他最有影響的要算是這篇《岳陽樓記》了。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為使這二個方面融為一體,作者用抒情成分再分。「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記意圖。
這一構思表現在文章風格上,就是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自然結合。上。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是他們因倡導改革政紀而被貶降職後的發憤之作,都是為表述他們雖遭貶謫卻仍存濟世安民之心的主題的散文名篇。盡管這兩篇佳作在主題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結構技巧、表述方式、語言運用等方面卻迥然不同,可謂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結構技巧有別 這兩篇佳作篇幅不長,400字左右,但卻蘊含著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見結構技巧之高超。《岳陽樓記》開頭扼要的記事,中間生動的寫景,最後精闢的說理,作者把這三者巧妙的融合,從而使得文脈結構嚴謹而不板滯,條理清晰而又有波瀾。且行文變幻跌宕,曲徑通幽,引人入勝。有時明明要酣暢淋漓的描繪一番,卻又戛然而止,另闢蹊徑。有時似乎文意已盡卻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洋洋灑灑寫的卻非要旨,也非閑筆,正兒八經道出的似正確,卻又以否定。然而《醉翁亭記》卻以「樂「字提挈全篇,環環相扣,構思精巧,開篇用長鏡頭層層推近的寫法。點出醉翁亭以後又從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照應和伏筆。細品全篇,醉字或隱或現,聯前顧後;樂字或明或暗,前伏後應,總之整篇文章以樂醉不貫通,不蔓不枝,一氣到底,形成了謹嚴而完整的藝術構架。
表述方式有別 《岳陽樓記》為闡發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思想和偉大政治報負,採用了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醉翁亭記》卻用記敘描寫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達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藉以排遣他抑鬱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同是寓情於景,然而寫景也有區別。《岳陽樓記》是通過聯想寫景,抒發了遷客騷人在「洞庭湖風雨圖」和「洞庭湖晴明圖「中的不同感受,非范公親自登樓之所見,而《醉翁亭記》則是通過醉翁記事這親聞親見,描繪滁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寫了他與民同樂的復雜情愫。
語言表述有別 《岳陽樓記》在語言上駢句結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上字短語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造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韻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文雖也有駢散結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新,僅運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也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敘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的文意層次分明,使的語感節奏起伏,使的音韻和諧悅耳。這此都給人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思的飛升。
主題深刻有別 《醉翁亭記》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世之情隱藏含在敘述描寫之中,沒有一語道破,還是在醉中寫樂,在礫中寫醉,因而才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科山水之間也的千古佳句。而《岳陽樓記》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意的。范公在比較了文人騷客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後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襟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來自勉勉人。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至理名言振聾發聵,另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

2. 如何確定《岳陽樓記》 的教學重點

教案一一、教學角度:廣博的胸襟宏大的抱負二、設計思路:1.作為千古名篇,本文不論是思想內涵還是寫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讀講解的地方。但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實際,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課堂設計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樣對教學內容進

3. 岳陽樓記 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學角度:廣博的胸襟 宏大的抱負
二、設計思路:1.作為千古名篇,本文不論是思想內涵還是寫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讀講解的地方。但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實際,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課堂設計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樣對教學內容進行斟酌取捨,做到「長文短教」,這是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本三例教案以此為設計原則,即:選擇一個恰當的「切入口」,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解讀要點,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課文字詞句的理解翻譯則主要放在課外,要求學生藉助課內外資料,進行自主學習。2.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課文的立意美為中心,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的寫作思路,重點體會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三、實施過程:
1.導入:范仲淹在本文中表達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3.研讀第5段。①學生齊讀;②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展開討論,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翻譯成現代漢語,並談談自己的理解;③理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的意思,體會其中包含的對滕子京的勸勉和對自己的鞭策這一言外之意。④理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句意,分析其中「二者」的所指,由此導入下一環節。
4.研讀第3、4段。①概括段意;②討論: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悲」的意味的詞句,翻譯品味;③討論: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喜」的意味的詞句,翻譯品味;④理解句式「登斯樓也,則有……者矣」;⑤討論:怎樣理解這兩段文字與第5段議論之間的關系?明確:這兩段景物描寫,實質是在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藉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⑥討論:這兩段的寫景抒情與第2段的景物描寫的區別與聯系。明確:第3段寫景旨在扣題,第4段寫景照應了第3段「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說法,通過表現「遷客騷人」面對悲喜兩景而產生的不同感受,引出下文的「古仁人之心」,藉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5.討論小結:①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的寫作思路;②將范仲淹的思想與今日共產黨人的思想加以比較,談談自己對范仲淹的胸襟和抱負的評價。
6.齊讀全文。
7.作業:①參考相關資料,翻譯課文;②背誦全文。

教案二
一、教學角度:工整的對句 精當的煉字
二、設計思路:《岳陽樓記》雖是一篇散文,但多用對句,且對仗工整;同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頗費心思,語言極具表現力。本例教案擬以語言為切入口,披文入情,闡幽發微,進而領略文章的主旨和內涵。
三、實施過程:
1.導入:介紹江南三大名樓及相關詩文名句,簡評名句精當、優美的語言藝術。(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黃鶴樓: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教師介紹作者,范讀課文,正音;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悟。
3.研讀第2段。①找出其中的兩組對句,體會其妙處。明確:「銜遠山,吞長江」(「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系,更使靜景富於動態美);「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運用對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為「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②齊讀第2段。
4.研讀第3段。①速讀第3段,歸納要點。②找出其中兩組對仗最為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明確:「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兩句極寫天氣的昏暗陰沉。「隱」「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為畫面增添了動感)。③快速背誦第3段。

4. 岳陽樓記教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領會全文大意,並從寫作特點上把握全書的思路。

2.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警句的作用。

3.領會文中駢散結合的句法。

(=)能力訓練點首先抓住朗讀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在朗讀中注意字音正確,停頓合理,注意語調高低抑揚,把握記誦的思路,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在反復誦讀中,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細細品味語言文字的美感。

(三)德育滲透點

深刻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四)美育滲透點

全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融為一體的結構藝術及古仁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學法引導

《岳陽樓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錄像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完成。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正確理解難詞、難句,可以通過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學。在此基礎上組織討論來完成。語言文字的美感,宜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警句的深刻內涵,宜在教師適當補充背景知識下理解。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應該如何評價,是學習的一個疑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作者所處的特定社會階段,進行正確地分析。

四、課時安排2課時五、教具學具准備錄音機、影碟機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1.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工具書自學文章,理解難詞、難句,領會文意。2.學生結合聽范讀,看碟片和自由誦讀,一邊領略岳陽樓美景,一邊感受本文語句錯落有致,富於音樂美的特點。

3.教師設計討論題,在邊讀邊議中領會文章主旨及作品把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七、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明確目標1.介紹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寫作動機。2.感受本文語言美的特點。3.理解1、2節文意。 』(二)整體感知 本文選自《範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今江蘇吳縣)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仁宗時,曾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主張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改革措施。但這些改革多少觸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以致推行不久便告失敗,他也被貶官外放。

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是唐代張說(yue4)建的。《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貶居鄧州(今河南鄧縣一帶)時,應好友滕子京的請求寫一篇散文。其時,滕子京重修是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悚(曲)篆額(用篆字書寫匾額),一時傳為「四絕」。<岳陽樓記》先略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一事,交代作記緣由,然後著力描寫「遷客騷人」登樓時的兩種不同覽物之情。(或「喜」或「悲」),由此直接過渡到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表達了不向舊勢力妥協的決心,並以此來勉勵友人,警策自己。

(三)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放「岳陽樓勝景」錄像,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2.指導朗讀。聽錄音,要求注意字音、停頓和語調的高低抑揚。

3.教師強調讀駢句的一般規律,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本文語句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極富音樂美的特點。 『

完成課後練習二。在復習駢句知識之後,強調讀駢句的規律。

相接的兩句話,字數相同,意思相對,叫做駢名,駢句以外,統稱散句。

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餘按意義劃分節奏。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必須有稍長的停頓。

4.對照注釋,運用工具書,理解1、2節文意。著重理解下列語句:

(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概括兩節大意,理解它們在全篇中的作用。

(四)總結、拓晨

本節課,著重體會了本文語言的駢散結合、凝練形象有特點。為加深認識,可以通過完成課後練習四,體會文章遣詞用字的妙處。

1.洞庭湖本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易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並領會到洞庭湖氣吞山河的壯闊景象。形成一幅生動的畫圖。波瀾也是無生命之物,用「驚」則易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並領會「春和景明」的平和氣氛。

2.說洞庭湖「氣象萬千」,可聯繫上文「銜遠山……朝暉夕陽」,領會到景物變化無窮之意。

3.「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虛寫,宜理解為登樓者在特定氛圍中所產生的幻覺。既渲染出環境的惡劣。又烘託人物的悲涼心情,可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意思。

在理解文中難詞難句,體會全文大意的基礎上,通過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本文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可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1.文中哪些段落以駢句為主?哪些段落有較多的散句?

2.本文在什麼情況下多用駢句?在什麼情況下多用散句?

3.純用駢句的語段和駢散結合的語段在朗讀時會產生哪些不同的語言效果?

小結

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散句,是相對於駢句而言,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一般地說,一篇文章中僅用幾個駢句,算不得「駢散結合」,必須使駢句達到一定的數量,才可以算得。本文首段全用散句,寫岳陽樓「大觀」,起結均用散句而中間寫景則

5. 岳陽樓記教案 巴陵勝狀是怎樣的景色

學習目標:

、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學習品味、鑒賞課文。

4、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具准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

二、學習最後一段,體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內蘊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於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並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組學習討論。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麼跟什麼有關系呢?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4)作者為什麼要議論這種也許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裡?

明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麼跟什麼有關系呢?

明確: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國家命運相關的。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明確:有。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後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並不存在。聯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麼要議論這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後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託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後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

三、理清課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課文各段之間的關系。

第一段敘事:是全文的引子,簡介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下文的寫景、議論、抒情都圍繞如何對待貶謫而展開。

第二段寫景:總寫洞庭湖的景觀,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

第三、四段寫景、抒情:分寫洞庭湖或陰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覽物」者的不同感受,為下文發表議論、申述抱負作好鋪墊。

第五段議論、申志:緊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達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

2、理清課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為第一部分,交代寫作背景、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為全文主體,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三、四段兩個排比段分寫「覽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評價作者的思想觀點和現實意義?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為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表現。他的憂君思想固然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他那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鑒和教育意義。

4、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簡介背景: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開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終於被貶謫守岳州,心裡很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過對遷客騷人登樓時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政治抱負。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能時時處處憂國憂民,這種閃爍著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對我們後人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教育。回望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的歷史,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你能從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嗎?

6. 寫一篇《岳陽樓記》的教學設計:側重於利用背景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偉大情懷。

從宜興,再次經過三個小時的顛簸,我又回到了我的狗窩窩。躺在床上,望著手中的那個蝴蝶標本,這又使我想起了化蝶園中的情景。

那段梁祝化蝶的戲劇自然聽不懂,但製作這標本的過程還是值得一提的。這是一隻黃黑交加的蝴蝶,當我打開紙包,第一眼看見它時,就油生出一種喜愛之情。我喜歡秋,而它,就像一片隨秋風飄盪的落葉,飄飄悠悠的飄進了我的夢鄉。工作人員替我小心的摘下蝴蝶的兩對翅膀,那是自然死亡的蝴蝶,它的一生註定了是為了人類,那對翅膀在自然的情況下變得硬而脆,那彷彿神聖而不可侵犯,我明知那翅膀不是我親手摘下,但每一聲清脆的聲響都如針般扎進了我的心裡,我一陣痛心,為這只可憐的蝴蝶感到惋惜。蝴蝶是在花香叢中的舞者,但在它的靈魂飛離後卻發出一陣陣微微的惡臭。工作人員在幫我貼上了一片翅膀後,我小心地拿起另一片翅膀,那種感覺很舒服,我發自內心地感嘆:「活著該多好!」在上了些膠水後,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試圖把這翅膀貼對稱,但我的手一抖,那片翅膀以優美的姿勢,滑落在了桌面上,這是生命!一旁的工作人員抓起我的手成功的把這翅膀放了上去。在貼第四片翅膀時,我已深知自己無法掌控好拿捏蝴蝶翅膀的力度,就連這最後一片翅膀也不是我親手貼上去的。我算是完工了,靜靜地望著這美麗的「蝴蝶」。這「蝴蝶」會動!我以為自己眼花,再定睛一看,這蝴蝶竟脫離了葉片。飛了起來,我被嚇傻了------

我驚醒了,並且又聽到了那令我心痛的清脆的聲音。直覺得胳膊下有東西,抬起一看,什麼也沒有!天!它竟因為我的汗液而粘在了我的胳膊上,那時我的蝴蝶標本,差點沒被我夢中扭動的胳膊撕得粉碎!

無論什麼都有被毀壞、毀滅的一天,到那時,我們無法挽回。有的說梁山伯是被馬文才打死的,那是馬文才的錯,是他輕視生命;而有的說梁山伯是病死的,但病從何來,不就是氣?與其說病死,不如說是氣死的,那是梁山伯的錯,是他胸無希望。我終於懂得了什麼是珍愛,蝴蝶不是人,但它也有尊嚴,它有權利在它死後得留完美,我們沒有權力去剝奪它的權利,珍愛自己,首先要珍愛生命,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

寫這篇文章時,我還睡意朦朧,可以說,還在「白日做夢」。我有選擇自己中學的權利,我並不願照父母的意思去考外國語中學,哪怕我有這個實力,但我不願再做一個可憐蟲,去編

閱讀全文

與北師版岳陽樓記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