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比較兩位奇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的語言。社會調查,搜集民間類似「刷子李」和「泥人張」之類的奇人趣事。
2.自主學習質疑提問明確探究學習問題;分組合作探究學習比較兩位奇人的異同;學慣用津味朗讀課文,體會語言風格。
3.了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培養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比較兩位奇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2.比較作者描寫兩位奇人時採用的不同寫作手法;品味本文語言上的何獨到之處是本課的兩個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質疑提問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明代奇巧的雕刻家王叔遠能把一枚長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現了蘇軾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妙!奇絕!《口技》中口技藝人逼真的火景表演,能使在座的賓客「奮袖出臂,兩股戰張,幾欲先走。」奇妙!奇絕!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位高人,他們就是馮驥才《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張」。
2.質疑提問。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問題一、「刷子李」和「泥人張」各自奇在何處?
問題二、「刷子李」和「泥人張」的奇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
問題三、在寫兩位奇人時,作者分別採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問題四、品味本文語言上有何獨到之處?
二、合作探究,學習文章
1.分組探究,比較奇人。
(1)「刷子李」奇在:著裝奇——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對沒有一個白點。規矩奇——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手藝奇——刷子李一舉刷子,就賽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雲雲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總結:「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藝出眾,技藝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為自己設立的近乎苛刻的「從業標准」更是奇崛之極。他以這樣的標准使自己遠遠超越了同吃這一碗飯的同行,使自己成為高山仰止的偶像。
「泥人張」奇在:手藝奇——台下看戲,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來的泥人和台上的人一模一樣。出招奇——鞋泥捏頭像;賤賣海張五。
總結:而「泥人張」則是另一種風格。他沉穩、干練,面對他人羞辱鎮定自若,喜怒不形於色。他胸有成算,後發制人。面對無端侮辱,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予以還擊,一招制敵。
(2)請同學們比較兩位俗世奇人,他們的奇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
相同點藝高人膽大。刷子李為自己設立了近乎苛刻的「從業標准」在奇中顯絕;泥人張在靜默中用智慧、膽量和技藝掙得自己的尊嚴。他們最大的相同點都是有高超的技藝,身懷絕技。不同點:刷子李以技服人,「刷子李」其實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領。大膽的「承諾」,充滿自信,豪氣干雲。同時又心細如發,對於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泥人張以智取勝。這是一位個性內斂、應對從容的奇人,恰與「刷子李」形成鮮明的對比。
2.比較寫法:作者在塑造兩位奇人形象時分別採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作者在寫刷子李時採用層層渲染,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來刻畫人物。如,正面描寫泥人張的著裝、規矩以先聲奪人的方式給我們樹立了一個闖盪天津碼頭的奇人形象。後更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從一個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腳上有一白點:師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後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個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敘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作者寫泥人張時採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來刻畫人物:三言兩語介紹泥人張後,便切入正題,這是一場人格的較量,也是智力的較量。面對海張五的挑釁,人們都等著看泥人張怎樣「回報」。於是,故事有了懸念。而泥人張的回報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臉狂氣」的海張五頭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張五接著又侮辱起泥人張的手藝──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對此,泥人張居然毫無反應,但事後的「回報」更令人叫絕──次日,街市小雜貨攤上擺出了一二百個「海張五」泥像,並大書「賤賣」等字。泥人張一言不發而妙招制勝。兩個懸念,兩場較量,突出了泥人張的技藝,更突出了泥人張的智慧。
3.總結分析,體會感情。
刷子李、泥人張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們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於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稱之最為恰當不過。兩篇短文都以兩位手藝人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對這兩位奇人,在文中作者寫道:「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度。
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
文中的這幾句話從兩個方面旗幟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態度:一、手藝人必須有本領;二、有了本領才能有自己的尊嚴。
三、朗讀文章,品析語言
本文的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並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請你從以下幾句話中任選一句話,仔細朗讀品析,不妨試著用津味來品讀一下,揣摩這些語言所表達出來的韻味。
教師展示以下語句: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站著。(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麼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麼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麼作用?)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誇張了?你怎樣理解這種誇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裡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你怎麼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錶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選句子,朗讀品析。然後請學生站起來,個別朗讀自己挑選的句子,並回答問題。
討論後明確: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站著。
朗讀指導:朗讀時對於「絕活」,「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詞語應該重讀,應讀得響亮,有底氣,讀出得意風光的味道。而對於「吃素,發蔫,靠邊站著」等詞語則應該用降調,應該讀出沒落、受窘的情狀,還應該表現出「碼頭」對他們不屑一顧的神情。另外,還不妨輔以一定的手勢動作以增強表達效果。
語言含義分析:這是一個對仗工整的對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兩種人做了一番鮮明的對比。有比較才有高下,一組對比就傳神刻畫出了「天津碼頭」上「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作者運用這樣的對比句突出體現了他對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指的是天津衛「碼頭」的生存規則,這是經過長期社會選擇而形成的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強者風光弱者受窘的規則。「地地道道」強調的是這條鐵的法則所具有的廣泛性、徹底性──貨真價實,毫不通融,毫無迴旋餘地。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這種誇張其實是在突出「泥人張」的技藝超凡絕倫,遠遠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寫「技藝高超,眾人莫能望其項背」,文字就過於平板。而作者運用這樣強烈的誇張後,就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裡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這一個「找」字源於海張五的「找樂子」,「找」者,尋覓是也。海張五拿「泥人張」取笑找樂,「泥人張」便「找到」他「找樂」時的丑態並捏進了「泥人」中。一個「找」字,看出了「泥人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智,還看出了「海張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換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張」一方的行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還擊」和「機智應對」了。
在品析語言的基礎上,請同學們思考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獨到之處?
學生討論後明確:①首先是濃郁的「天津」風味:「要哪沒哪」「就賽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個泥團兒砍過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華。②其次,語言極具造型能力:「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一句對稱工
整,有對比,有比喻、誇張,將天津衛碼頭上的世風描寫得淋漓盡致。
再看寫刷子李刷牆的一段文字: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晃來,悠然晃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賽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這哪是刷牆,簡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的風采。幾句簡單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紙上。
又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頭像後,「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戳」字看出了泥人張內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真是無可更易的一個字眼。
③此外,全文語句短小精粹,活潑幽默,又大有單口相聲的風味。
四、課外拓展,社會調查
近年來,作者馮驥才致力於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上,完成從文藝家向這樣的「社會活動家」的角色轉換。對馮驥才觸動最大的是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後開始的大規模舊城改造,他發現很多城市都破壞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變成了一個樣子。馮驥才認為,工業文明正在逐漸代替農耕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原有農耕文明建構下的非常龐大的民間文化就即將散失,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先進的發達國家都開始對自己的民間文化進行搶救,但目前,我們整個知識界的自覺還不夠,加之我國民間文化始終處於自生自滅狀態,沒有人關心,不搶救就真的會消失。
馮驥才負責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要對包括漢族在內56個民族所遺存的所有的民間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間文學,做一個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馮驥才一再強調,搶救中國民間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保存某種形式,而是為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與精神,對於世界文化來說,東方成果也是一個尚未被開發的礦藏,所以也是未來需要我們重點去探尋的。靠著馮驥才執著地呼籲和奔走,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古老文化的價值。
請同學們在課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搜集本地區民間文化遺產,並做好記錄工作。然後以「拯救民間文化遺產」為主題,寫一份調查報告。
五、板書設計
俗世奇人
馮驥才
技奇: 藝高人膽大 智高贏尊嚴
寫奇: 側面描寫 設置懸念
❷ 《說屏》的教案
15.說屏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相關知識。 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3、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5、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重點難點: 1、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學情分析: 課前准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 2、教師製作課件。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輕松走入「屏世界」 1、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古代的屏並配樂欣賞。(觀後感受,引出屏的話題。) 2、用《口技》中的句子引出屏的作用。要求學生說說屏的作用,初步感知屏。 3、導語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細心積累生字詞。(投影:識記) wéi cāng tuī qì 帷幕 傖俗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麗的春光。韶:美 誠:這里是「果真」的意思。 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無益地耗費勞力。__徒勞__ 2.恰當,恰如其分。__得體__ 3.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_因地制宜_ 4、果真如此。誠如是 三、示範朗讀了解屏。(視頻朗讀,學生聽讀、賞讀並勾劃關於介紹屏的知識的句子或段落) 四、深情美讀說說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 竹屏等。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五、大膽實踐介紹屏 根據文中關於屏的知識,用以下的形式說話。 △假如時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風店的老闆, a、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b、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的注意點? c、你將進購什麼特點的屏風,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明確要點:a、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b、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c、屏的主要特點:功能與美感相結合,造型輕巧,色彩不傖俗,繪畫富有詩意。 六、用心感受作者情 速讀課文,勾劃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和作用。 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投影全詩)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後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牡丹亭》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小結: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3、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4、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七、發揮想像設計屏(投影:作創意性引導) 請發揮你的想像,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並為它取一個合適的名字。 舉例:錦上添花 事事如意 胸有成竹 難得糊塗 八、拓展延伸尋找屏 拋磚引玉 朗讀積累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 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 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九、深入挖掘來尋根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也孕育了一代代中國人,每一個中國人的身心中都留下了傳統文化的烙印,每一件傳統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椅子、床、窗、土炕、中國結、陶器、木雕、剪紙、戲曲等。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讓中華文化 十、課外閱讀長技能 1、記誦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❸ 觀舞記的教案
《觀舞記》
教材分析
《觀舞記》是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依次是《社戲》《安塞腰鼓》《竹影》《觀舞記》《口技》。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及由此生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
教學重點:1、學習作家冰心的寫作手法,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
2、體會卡拉瑪姐妹「飛動的美」是緣於內心的;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卡拉瑪姐妹舞蹈美的奧秘。
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的時候有較好的基礎,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通過一個半學期的培養,班級中已經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的良好學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利用小組教學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1、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2、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3、教師注意課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4、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使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 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做,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貫穿課堂始終。對學生多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學好語文更有信心。
課前准備
1、 學生准備
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提出對於課文不理解的地方。
2、 教師准備
有目的地布置學生預習;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收集有關印度舞蹈的資料;製作《觀舞記》課件。
教學實錄
一、 導入 新課
1、以一段東方歌舞團舞蹈演員表演的印度舞錄象導入 。
【提示:注意觀察舞蹈演員的動作、服裝等方面,看完後用自己的話來形容這段舞蹈】
生①:這種舞蹈的動作十分優美、歡快,三位演員的動作整齊劃一,十分和諧,加上身上的服飾的配合,顯得更加動人。
生②:舞蹈者的動作最具有特點的地方,便是她們靈活的手臂了!手臂在空中舞動,時而優柔婉轉,表現出一種柔和;時而剛勁有力,表現出一種生機。
2、指出:講的都很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看過這段舞蹈,而單憑這兩段描繪,我們還是很難相象出印度舞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的語言在這樣的舞蹈面前顯得有些空洞。
引發問題:如何將這段舞蹈描繪得栩栩如生呢?
3、引入課題:——《觀舞記》
二、再次感知課文以及語基檢測
自由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在課前都已經作了較好的預習,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兩位同學,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三、欣賞與品讀
【讓學生對課文的重點部分,即12—18小節進行重點研讀】
提出問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段話?為什麼?
生①:我最喜歡文中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及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卡拉瑪的外貌和衣飾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好的。但是,卡拉瑪也沒有忽略舞蹈的靈魂——動作。她優美的動作與鈴聲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說「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既然如此,我們對卡拉瑪舞蹈的美,還有什麼質疑嗎?
生②:「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的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
這一段是一個排比句,用「花開瓣顫的蓮花」,「疾走驚躍的小鹿」,「高視闊步的孔雀」等比喻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特點,以及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藝。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她們的由衷的贊美。
❹ 求語文七年級課文 口技 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
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
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
之作,形式近於搜奇志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
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
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
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
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
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
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三、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於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餵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並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後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並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後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4.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並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
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
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
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
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
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e B.jao
2.曳屋許許聲()
Axu Bhu
3.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i3 Bji1
4.盆器傾側()
Aqing3Bqing1
(二)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含義。
婦撫兒乳() 眾妙畢備()
兒含乳啼() 以為妙絕()
以為妙絕() 手有百指()
3.群響畢絕()指其一端()
滿坐寂然()
眾賓團坐()
(三)選擇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1.賓客意少舒()
A.賓客的意見很少舒心的。
B.賓客的情緒稍微放鬆了些。
C.賓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賓客的心情漸漸舒暢。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A.於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捲起袖子,
露出手臂。
B.於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C.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
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附譯文)
京城裡有一個善於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
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這位表演口技的
藝人坐在帷幕中,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
木。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
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裡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
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
也被吵醒。妻子手拍著孩子,給他餵奶。孩子口裡含著乳頭還是哭,婦
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哼著哄他睡覺。床上的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呼
嘯如叨地說個不停,就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哄孩子的
哼哼聲,小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聲,大孩子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
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
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
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妻子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有一
會兒停一會兒。微微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地尋找東西吃,盆碗等器物打
翻的聲音,妻子在夢中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些,
把身子稍稍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著:「失火啦!」丈夫起來大叫,妻子也起來大
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那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
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籲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
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
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體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
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一隻手上有上百
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
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
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捲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
直科,幾乎都想爭先恐後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掉帷幕一看,裡面仍只有一
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本罷了
❺ 口技教案
http://www..com/s?wd=%BF%DA%BC%BC%BD%CC%B0%B8&cl=3
❻ 逍遙游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為」句式的特點,歸納「志、圖、名、置、窮」五個詞語的義項。
3.理清思路,背誦第1段,並理解本文想像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重點
歸納五個多義詞「志、圖、名、置、窮」義項,理解本文想像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難點
莊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莊子思想,熟讀課文,理清思路,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閡,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也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今天,我們學習《逍遙游》一課,來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二、莊子及莊子思想簡介
結合注釋①教師補充
投影:
莊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屬於道家學派。他繼承老子順其自然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無可奈何的叫「命」,不可違離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憑它的擺布。他的思想相當復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事嫉俗,痛恨黑暗現實,楚威王重金聘他為相而遭拒絕;富於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斗爭。他的人生觀很消極,帶有濃厚的悲觀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三、熟讀課文
1.聽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投影生字難詞,通過做練習的形式,來強化掌握。
投影:
根據漢語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並給加點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雲
(2)海運則將 ()於南冥
(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5)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闕()()者
(6) ()與學鳩笑之曰
(7)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8)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9)適百里者,宿 ()糧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國者
(13)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14)彼且惡()乎待哉?
學生看課本,查閱工具書,思考,回答。
明確: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學朗讀課文,檢查掌握字詞的情況,如有問題,師生及時糾正。
4.教師做朗讀提示。
第一段:「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要把選擇問句的語氣讀出來。「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句中「且夫」是發語詞,讀「夫」時可稍拉長一些,「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也」後停頓一下,千萬注意,「也」作為語氣詞應放在上半句尾,即「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下文如有類似情況,朗讀方法相同。
第二段,應重讀「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辯也」中「小」「大」「辯」。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為發語詞,朗讀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應讀得乾脆而響亮。
5.各自讀課文,藉助注釋理解課文。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標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組其他成員提問,幫助自己解決。教師巡視中可參與小組的活動。
6.學生齊讀課文。
四、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提問: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遊自得的意思。
(那我們看看作者用眾多的比喻所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遊自得呢?)
提問: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寫鯤鵬之大?(要求學生能合書回答。)
明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提問:形體碩大無比的鯤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里如何說?(學生看書思考,合書回答。)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問: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麼?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提問: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提問:蜩與學鳩怎樣嘲笑大鵬南飛,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提問: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說明什麼?(學生討論)
明確:照樣說明它們也非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教師對第1段稍加點撥,帶領學生背第1段。
學生齊背第1段。
提問: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師點評:在五彩繽紛,變換無窮的大千世界裡,有動物、有植物、有雲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佔時間,所佔空間,大者大,小者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
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第3段。
提問:這一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人說明什麼?
明確:同樣說明兩人也還未逍遙。
提問: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適什麼?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也只有課文最後提到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最後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回顧,歸納寫作方法,先破後立,從而明確莊子散文善用比喻、想像奇特的特點。
由學生概括、歸納、最後再由教師明確。
齊背第2段,齊讀第2、3段。
五、布置作業
熟背課文,做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文言知識,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莊子散文風格,並對本課小結。
[教學步驟]一、檢查學生熟背課文情況
1.單獨背、齊背
2.小組比賽
二、分類歸納總結文言知識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寫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辯 (4)而征一國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氣之辯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譯成現代漢語,並掌握其用法。
奚以……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辯」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辯」通「變」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哪用得著高飛九萬里再往南去呢?
3.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三。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志
例句出處釋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志向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逍遙游》記述、記載
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記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標記、做標記
(2)名
例句出處釋義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逍遙游》名稱、名字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命名、起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游》聲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說出、指出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名義
(3)圖
例句出處釋義
而後乃今將圖南《逍遙游》圖謀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地圖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謀劃、籌劃
乃強起扶杖,執圖諧寺後《促織》圖畫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鄭伯克段於鄢》謀取、設法對付
(4)置
例句出處釋義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逍遙游》放上、安放
鄭人有且置履者《鄭人買履》購置、添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放棄、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肅公翱事》擺、設
(5)窮
例句出處釋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游》盡、止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訓儉示康》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走到頭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不得志,與「達」相對
三、比較
教師將《秋水》與課文比較,進一步體會莊子散文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等特點。
四、小結
同學們,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斛源泉,隨地湧出,汪洋恣肆,機趣橫生,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但是,莊子本人所表現出來的放盪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是不可取的,《逍遙游》中的思想,是沒落階級不滿現實的一種自我超脫的空想,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目的。我們當代中國的青年,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於面對現實,勇於挑戰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閱讀《庖丁解牛》,完成下面題目。
1.讀後了解莊子所講的人生處世哲學。
2.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❼ 口技教案
一、學習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驚嘆我過古代口技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
3、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認讀、理解、鑒賞與評價等能力
二、教學設想
1、本文雖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點詞語的前提上,藉助注釋學生不難通讀全文,而且較容易被口技藝人帶入奇妙的聲音世界。
2、通過自讀→討論→點撥式的教學方法,抓住重點問題:即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區別與各自的作用。
3、運用表演的方法進一步了解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醒木一響,老師上場」(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學會的注意)同學們,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麼人會用到這種醒木?……升堂斷案的縣官,那叫驚堂木。古代藝人表演用到的開場道具,例如說書的,還有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預習所得。
(1)字
(2)詞:歸納一下文中表示「一會兒」的時間副詞
(3)全文內容摘要
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三個場面:
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 (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夢 (第3自然段)
火起後眾人的驚亂惶恐 (第4自然段)
(4)一句話說出你讀後感受
為口技藝術的魅力所折服
驚嘆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梳理課文
緊接著預習交流環節的第4進行提問:
作者是怎樣表現口技者高超技藝的?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技藝高超的證據來(三分鍾)
找出以後,小組討論,看看自己找出來的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討論以後,交流結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藝高(正面)如果我們採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找出其中一個字來說明技藝高,應該是哪個字?
明確:「善」,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四個「一「,極力渲染道具之簡單,以襯托後面所介紹的藝人技藝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階段的表演(正面描寫——「遙聞……眾妙必備」
「遙聞」,說明聲音之遠,「欠伸」、「囈語」則在近前,表明了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現了事情發生在深夜,人們熟睡之後,「犬吠」烘託了夜深人靜的氣氛,也成為一家人醒來的緣由。接著便寫一家四口人逐次醒來,孩子哭鬧,大人餵奶,呵斥的聲音,摹寫了由一種聲音的表演轉到幾種聲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鳴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摹寫五種聲音,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寫)「夫鼾聲起……夢中咳嗽」
寫一家人醒後又入睡的過程,把聽眾由喧鬧聲引入夜深人靜的境界。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生活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表演效果(從側面表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寫)
前兩句先寫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應,接著便把聲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變成眾多人,表現了火勢發展之迅猛,然而又對火場中的聲音作了集中的描寫。「中間」「又夾」說明了許多聲音相互攙雜。
觀眾表現(側面)「於是……幾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觀眾表現,五個「一」連用,與開頭照應(側面描寫)
4、假若把文中這些側面描寫的部分去掉,同學們看,好不好?
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感染力。
5、文中的這些側面描寫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文中的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場面表演中觀眾的反應 「伸頸」「側目」,聽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嘆」對表演者的贊賞,進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說明觀眾融入情境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已完全進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
二是首尾兩段對道具和氣氛的描寫。
6、拓展訓練
(1)你會模仿小動物(如鳥、貓、雞、鴨子等)、樂器或其他事物的聲音嗎?
7、作業:練筆: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寫你所看過的一段精彩演出。
❽ 急求中班語言《森林裡的動物》教案
希望這篇教案對你有幫助,後附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森林裡的動物
【活動背景】
大多數幼兒對動物特別感興趣,他們在書上、動畫片里或故事中都聽過很多有關動物的故事,積累了一些有關動物的知識,因此,我選擇了講述動物的這一主題。在活動中,主要通過讓幼兒聽錄音,辨別不同動物的叫聲,產生談論動物的願望,談論森林裡的動物;然後通過有重點地傾聽和教師有層次地提問,引導幼兒集中地比較深入地用一段話講述某一種動物,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大膽地、清楚連貫地講述能力的目的。
【活動目標】
1、仔細聽辨出錄音中各種動物的叫聲,想像發出不同叫聲的動物形象。
2、能大膽地、生動形象地描述動物的叫聲、形象及動態。
3、在集體活動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主動發言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聽說能力及幼兒大膽地清楚連貫地講述能力和想像能力。
【活動准備】
1、錄有森林裡動物叫聲的磁帶一盒。制帶的方法可以是:從口技表演錄音中選擇或從電視片中錄取,甚至可到動物園實錄。注意動物的叫聲不必太多,可選擇幾種性情溫和的小動物,如小鳥、松鼠、小鹿、小馬等,再選擇幾種兇猛的野獸,如老虎、獅子、熊、狼等,應注意所選的動物要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
2、錄音機一台。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錄音。
在放錄音之前,要求幼兒仔細辨別這些聲音是哪些動物發出的,確認這些動物的名稱。聽完一遍錄音之後,讓幼兒說說錄音裡面有哪些動物的叫聲。遇有爭議的,可讓幼兒再次聽錄音進行分辯,做出正確判斷。
2、第二遍完整放錄音,聽後要求幼兒說說森林裡有哪些動物?這些動物的叫聲是怎麼樣的?它們的叫聲給人什麼樣的感覺?讓幼兒根據要求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講述,充分發表個人見解。
3、教師選擇錄音中的某一段,例如老虎或獅子,讓幼兒重點聽這種動物的叫聲,然後指導幼兒根據錄音描述某種動物的叫聲和形象特徵。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1)老虎的叫聲和別的動物有什麼區別?可以用什麼樣的詞來形容它的叫聲?
(2)聽老虎的叫聲時,我們好象看到老虎在什麼地方,它是什麼樣子的?
(3)聽著老虎的叫聲,你覺得老虎正要干什麼?什麼事情可能會發生?
在幼兒對這些問題重點討論並講述後,教師可以就幼兒的講述做歸納總結,也可以示範性的講述。
4、在上述重點討論分析並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幼兒理清描述動物的叫聲及動物形象特徵的思路。接下來讓幼兒試著用這樣的思路去講述錄音中的其它動物。可以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小組講一種動物。最後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在集體面前講述。
教師再放一遍錄音,請各組的幼兒代表按錄音動物出現的次序,描述動物的叫聲、形象特徵和活動特徵,最後形成較完整的「森林裡的動物」的講述內容。
【教學反思】
動物是孩子很感興趣又有比較豐富生活經驗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動物,他們喜歡模仿動物的叫聲走路的樣子,樂於談論動物的生活習性。因此,森林裡的動物這個內容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有重點有層次地傾聽,由談論動物的叫聲逐步過渡到想像與叫聲有關的情節,並想像講述自己編的故事。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孩子們輕松地談論著自己感興趣的動物。(來源: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