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音樂游戲'幸福拍拍手'的反思
團結就是力量,通過幸福拍手歌引導孩子感受幼兒園教案大家庭的溫暖,本次活動是大家一起合作完成的,千萬注意拍手要一起。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 看哪大家一齊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跺跺腳, 看哪大家一齊跺跺腳 活動目標:邊玩邊感受,激發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願望。 活動准備:兒歌曲圖片、舞板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1、小寶寶,快快快,找椅子,坐下來。 2、拍手點頭的音樂伴奏下,老師邊念歌詞《拍手點頭》幼兒邊敲舞板進活動室。舞板寶寶快回家,小門關緊,頂呱呱。 二、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節拍: 1、看樣學樣: 老師按歌詞順序做動作,幼兒模仿。 2、看誰做得對: 老師說:請你拍手,幼兒說:我就拍手(拍肩、拍肚、拍腿等) 3、感受音樂: ①老師邊唱邊表演後問老師先做什麼動作?出示相應圖片,又做了什 么?(拍拍手、點點頭)拍手點頭以後老師又做了什麼動作?(邊做動作邊暗示:小腳走走)小腳走走轉幾圈呀?(轉一圈)介紹轉一圈(我先看著小朋友,我走呀走又看到你了老師邊說邊示範)出示相應圖片。轉彎一圈後,老師心裡怎樣呀?(高興)高興臉上就干什麼?(笑了)怎麼笑的?幼兒學笑。 ②教師邊指圖片,邊做動作。
② 幼兒園怎樣培養小班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學科,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能給人以美感,並能激發人去積極地創造美和表現美,而美感必須在感受中獲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控制力較差,對生活缺乏經驗,對音樂的理解更是沒有經驗,因此從一般情況看,讓幼兒長時間、積極主動去聽一首樂曲是非常困難的。幼兒的音樂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是幼兒教育總目標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總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呢?下面是我近幾年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教育
小班幼兒剛入園,生活和音樂經驗極少。在教學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首先,我讓幼兒去尋找生活中各種聲音,長的,短的,粗的,細的,讓幼兒來模訪,使他們明白節奏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節奏是千變萬化的。接著,我還將歌曲、舞蹈的節奏用圖表表示出來,同時教會他們學習看圖表,讓幼兒敲擊身體的各部位,或者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示相同的節奏,例如,在做律動《拍手點頭》時,我讓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除了用手和頭來做這個律動外,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或者什麼模仿動作來代替先前的動作呢?並讓每個孩子都來試一下,要求和別人做的不同,結果有的孩子拍頭,有的拍臉,有的梳頭、穿衣,還有的孩子拍屁股等。有一幼兒提議用小碗和小勺來敲打,結果,效果也挺好。孩子們通過各種嘗試,玩的可開心了,下課的時候,孩子們還嚷著「再來!再來!」
到了中、大班,我的要求逐漸提高,在進行整體教學法教打擊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幼兒看指揮分兩組、三組、五組來演奏,並配上樂器演奏,幼兒由於有了基礎,所以很快的就能掌握一首新曲子的節奏了。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和知識,創設有利的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音樂氛圍,早晨幼兒一入園就能聽到優美、輕松的曲子,在這種情況下,和幼兒的交談也會變得非常的柔和富有情調。當幼兒進行自由活動時,我會播放一些歡快動聽的曲子讓小朋友欣賞,並和小朋友一起游戲舞蹈,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從不會聽音樂、不愛聽音樂直到喜歡聽音樂,為音樂教學創造了前提條件。在幼兒園,我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的同時,還和家長配合,請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創造欣賞音樂的環境和氛圍。因為幼兒感知音樂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聽—逐漸熟悉—產生興趣—感知音樂的語言、要素—學會分析、理解—促進更深入的感受—形成對音樂終身熱愛的過程。因此,為了加深印象和體驗,好的音樂作品需要反復地聆聽,目的就是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夠經常聽到音樂的環境,使幼兒熟悉音樂作品,並通過熟悉逐漸產生熱愛,從而提高幼兒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在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去積極的表現
採用聽覺、視覺同步開放的參與形式,讓幼兒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使音樂教學活動化、游戲化。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我在選材時首先考慮的是幼兒的水平,盡量選一些能夠使幼兒接納,又適合表現的題材,並根據不同風格的題材進行相應的教學處理。例如,教幼兒欣賞舒曼的《夢幻曲》,由於該樂曲旋律舒緩,優美平靜,不適合表演,我於是用配樂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選擇了一首動聽美好的故事插進去,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聽故事。由於故事的內容和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很貼近,使幼兒很容易感受到了音樂所要表現的內涵,引起了幼兒共鳴,收到了較好效果。又如,我在教幼兒聽樂曲《水族館》時,該樂曲是很明顯的二段體曲子,第一段,柔美、飄逸,第二段節奏明顯較快。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理解這個曲子,我畫了一張圖,邊指圖邊講故事,一邊還合著音樂的順序,同時還採用游戲的形式進行表演,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水草,一組扮小魚。第一段設計成水草跳舞,讓幼兒自由表演,第二段設計成小魚與水草玩捉迷藏的游戲。當我剛放第三遍音樂的時候,孩子們已經不需要老師提示,就能區別不同的兩段音樂,這節課我運用看、聽、說、動等形式進行教學,幼兒的興趣很濃。課間的時候,他們還一邊哼著曲子一邊玩游戲呢!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創作慾望,我還根據幼兒已有的水平,為他們設計了整套音樂活動,供幼兒在戶外或課間時欣賞。在這些活動中,我注意樂曲不同風格的搭配,讓幼兒的感受和表現在這些活動中得以延伸,從而使幼兒的音樂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四、在生活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事例
我還從幼兒周圍生活現象入手,貼近幼兒生活找音樂,使音樂看得見,摸得著,更具有親切感、共鳴感,更易於接受。如在教切分節奏×××時,學生總是把握不好。我無意中發現娃哈哈的電視廣告詞正是這個節奏,而且這廣告詞幼兒耳熟能詳,於是在課堂上讓幼兒念:甜甜的|酸酸的|……然後再移植到×××上來,幼兒一學就會。此後這種節奏再也不會念錯了。
五、注重培養幼兒將音樂與其他學科相貫通的能力
將音樂教學與各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運用,充分調動幼兒的聽、想、說、動,進行綜合教學。例如:在幼兒欣賞《化蝶》的曲子時,我讓幼兒先來聽音樂,並為這首優美的曲子配了一則美麗動人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啟發幼兒用簡短的語言說說他們的感受,並說出為什麼是這種感覺。然後,引導幼兒通過想像來表演這則曲子,並提示幼兒優美纏綿的部分應該怎樣表現,激烈、高昂的部分又應該怎樣表現。重點讓幼兒在表演中突出花和蝴蝶相親相愛的感情,在活動的最後,我鼓勵小朋友用自己喜愛的色彩、線條、圖形、符號等表達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畫好後再向小朋友們講述一下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么畫?孩子們很感興趣,這節課除了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孩子們在語言、動作、美術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③ 老師應該怎樣發展小班幼兒的音樂能力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關鍵。
1.遵循年齡特點,培養參與積極性。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帶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如《小手爬》、《捏攏放開》、《拍手點頭》、《拍拍跺跺》等這些律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採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如《找小貓》。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和發展了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另外,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
2.通過節奏訓練,培養音樂興趣。
幼兒活潑好動,總是蹦蹦跳跳閑不住。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拍手、拍腿、拍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如《大鼓和小鈴》、《剪羊毛》、《加油干》,進行這類活動一定要建立一套常規,不然伴有樂器的課堂會顯得太過熱鬧。
3.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和表現力。還有,如《表情歌》、《親親》、《寶貝在哪裡》、《碰一碰》等這些歌曲還可以讓孩子給其進行創編,把自己編的唱出來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啊,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
二、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可以用這樣的提問語:「你聽到了什麼?」。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不應局限在音樂課中,應滲透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學習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
④ 如何在音樂欣賞課培養小班幼兒的想像
現代社會需要人具有創新意識,而想像力是創新的前提。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只有敢於大膽想像,想他人未能想,想他人未曾想,想他人不敢想,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對於幼兒來說,以適當的活動形式促進其想像力的發展無疑可為他們以後的創新打下基礎。那麼,什麼樣的活動適合促進小班幼兒的想像力發展呢?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韻律活動是很好的選擇之一。韻律活動是幼兒在音樂的伴隨下,有規律地做出富有韻律感、節奏感的身體動作,需要幼兒通過對音樂的感受,藉助姿體動作表達和表現想像中的情景,因而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還能促進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韻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是深受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形式。因此,我對於如何在韻律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想像力的發揮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 我發現,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在韻律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想像力。即選擇合適的律動音樂,以激發幼兒想像的熱情;啟發幼兒聯想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以拓展幼兒想像的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以鼓勵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 一、選擇合適的律動音樂,以激發幼兒想像的熱情 一首好的音樂,如果它不能吸引孩子興致盎然地傾聽,引發孩子「海闊天空」地自由遐想,就應毫不猶豫地放棄。韻律活動順利開展的第一步在於音樂的選擇能否引起小班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想像的熱情。實踐表明,這樣的律動音樂應符合三個特點:一是節奏快慢適中、旋律活潑歡快,音樂形象生動;二是旋律在重復的基礎上又有發展餘地;三是整個樂曲具有教強的情緒感染力。 幼兒韻律活動的音樂主要選自兒歌、民間音樂以及由著名作曲家合作的優秀音樂。而通過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不斷實驗與比較,我發現前兩者對小班幼兒更為適宜。這是因為,在韻律活動中為小班幼兒提供的音樂不僅要優秀,更要貼近他們的生活、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才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在設計與主題「魚」相關的韻律活動時,我就曾做了比較實驗,在活動之間先分別播放了世界名曲《水族館》和兒童歌曲《小魚游》兩首音樂給孩子們聽。結果發現,當播放《水族館》時,孩子們對音樂的注意時間保持不長,且大部分孩子沒有身體動作上的反應;而播放《小魚游》時,孩子們顯得更為興奮,似乎與音樂產生更多的共鳴,一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隨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我對這兩首音樂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從中認識到,孩子們在聽兩首音樂時的不同表現,是因為《小魚游》的旋律活潑歡快、節奏快慢適中,適合幼兒的欣賞水平,且背景音樂中有流水聲、小動物的叫聲和走路聲,使得樂麴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幼兒想像的熱情。於是我選擇了《小魚游》來開展這次韻律活動,活動中,孩子們鼓著小嘴用力地吹氣、在教師扮演的魚媽媽身邊繞來繞去,隨著旋律的變換想像著小魚在水中吹泡泡、和魚媽媽捉謎藏等情景。 韻律活動聯合了兒童的感覺和認知經驗,因而小班幼兒韻律活動音樂的選擇還要考慮其兒聽覺和記憶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如果音樂的旋律在重復的基礎上增加部分新的內容,則更容易幫助他們記住律動的節奏特點。同時,重復的節奏可以幫助幼兒不斷練習一些基本律動動作,而變化的節奏則可讓幼兒自由發揮想像,做出不同的動作。例如律動《拍手點頭》、《日常生活模仿動作》以及《找小貓》等等,這些音樂的不同小節中都有重復的旋律,多聽幾遍後孩子就很容易記住這些相同的節奏和動作。當孩子們能夠較為放鬆、自信地完成這一部分韻律活動時,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孩子理解與體驗音樂各小節中不同的旋律,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創編新的動作。此時,孩子已經對完成韻律活動具有了信心,因而想像的熱情也就很容易被激發出來了。 音樂的思維過程不同於邏輯思維過程,當兒童在韻律活動中與音樂互動時,他們不僅會建構思維的樣式,同時也經歷了新的情感體驗。音樂的節律和緊張度就如一面鏡子,會以一種直接的、非語言的和非說明的方式反映出情感的流露。因而,韻律活動的音樂還應具有較強的情緒感染性,這樣才能夠吸引小班幼兒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產生想像的熱情。考慮到這一點,我有時會選擇一些形式短小、內容集中、有強烈對比度的樂曲,以引導幼兒通過感受不同情緒的音樂展開不同的想像。例如,我將兩段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曲子組合在一起,第一段樂曲用長管演奏,旋律比較低沉,穩重,幼兒聽完後會聯想出大象、狗熊、肥豬、大獅子等十幾種動作笨重的動物;第二段樂曲由電子琴演奏,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幼兒聽完後則聯想出小魚、小鳥、蝴蝶、小天鵝等一些小巧、靈活的動物。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不同的音樂氣氛的感染,幼兒在聽音樂時大腦中會不斷浮現與音樂有關的物體形象,也就容易產生更豐富的想像。 二、啟發聯想生活經驗,拓展幼兒想像的空間 音樂教育各種流派的理論都指出,音樂教育應與幼兒每天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韻律活動更是如此。生活經驗是幼兒想像的基礎,幼兒頭腦中有豐富的表象,在身體動作時才能夠遷移已有的經驗,進行回憶、想像以及創造性地表現,因而在開展韻律活動時我們要提供問題與回憶線索,引導幼兒聯系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拓寬幼兒想像的自由空間。 小班幼兒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模仿是為創造做准備、打基礎的。在日常模仿韻律動作時盡量幫助幼兒遷移日常生活經驗。如在《梳洗》韻律活動中,我先用語言把幼兒帶入起床梳洗的情境中。「清晨,鬧鍾響了,小朋友伸伸懶腰起床了,聽,小朋友在干什麼呀?」此時,幼兒的想像空間就被打開了,聽著音樂就想起自己平時起床後在穿衣、刷牙、洗臉、梳頭的情景。我重復播放音樂,讓幼兒邊聽邊做,同時通過談話幫助幼兒安排好梳洗動作的順序,先穿衣、扣鈕扣、系鞋帶、再刷牙、洗臉,最後梳梳頭照鏡子,這樣律動《梳洗》就完成了。又如,在《拍手點頭》韻律活動時,我先教幼兒兩個動作:拍手點頭、拍手叉腰,在幼兒練習熟練後再啟發幼兒想想小手還能做什麼,然後進一步拓展到小腳能做什麼,或是引導幼兒回憶日常做的事情例如:洗臉、刷牙、開汽車等等。 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同樣需要聯繫到幼兒的生活經驗。例如,在聽《搖籃曲》時,我會引導幼兒聯想其在玩娃娃家時哄娃娃睡覺的經驗,那麼他們就會想起在玩游戲時拍娃娃、搖娃娃等許多種動作,並進行自發地表現,在哄娃娃睡覺的模仿中感受到《搖籃曲》溫馨、甜蜜的音樂氛圍。 另外,平時注意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中各種事物的觀察,也有利於他們在韻律活動中想像空間的拓展。比如在開展《小魚游》的韻律活動時,由於前期幼兒曾去海洋水族館觀賞中看到工作人員潛入水中餵食的過程,所以活動當中,我向孩子們提問,「魚寶寶們餓了怎麼辦?」然後扮演給魚兒餵食的動作,從而引起他們參觀水族館的回憶,他們就自然而然地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小魚分享食物的表情與動作。又如平日我還經常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是怎麼走路的,植物是如何生長的等等,動植物生長的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都能為幼兒提供模仿的對象,成為幼兒想像力的源泉。 三、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 節奏是兒童游戲的本能,韻律活動雖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計劃地開展的,但它更應該成為讓幼兒樂在其中的游戲。當韻律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地自主選擇角色以及道具的機會,讓幼兒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戲時,幼
⑤ 幼兒園小班音樂巧巧手的反思怎麼寫
這是一節音樂教學活動。首先我帶領小朋友復習律動《拍手點頭》,我引導幼兒聽音樂的節奏做拍手點頭的動作。接著出示小烏龜的圖片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結合歌詞內容創編一個小烏龜的故事,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故事講到小烏龜去爬山坡的時候我請幼兒自己創編進行創編,他們呀都能創編出不同的內容。 小烏龜是小朋友很喜歡的一種動物。在班級的自然角也隨處可見,剛好本次的音樂教學活動與小烏龜有關,課前我讓幼兒觀察自然角的小烏龜是怎麼樣爬的 ,幼兒很感興趣,紛紛認真仔細的觀察還討論呢,這也為我的教學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⑥ 小班歌曲拍手點頭完整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