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語文教案
http://vip18.com/e.html
有非抄常多的教案類別網站,資料很全,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王勃的《滕王閣序》全文
《滕王閣序》
【作者】王勃【朝代】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白話釋義:
這里是漢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於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楚地,連接著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間。
人中有英傑,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像霧一般羅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樣地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的英俊之才。
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傑出的友人雲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里聚會。
文壇領袖孟學士,其文采像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王將軍的武庫里,藏有像紫電、青霜一樣鋒利的寶劍。由於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經過這個著名的地方。
我年幼無知,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時當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著淡淡的雲煙,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發現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閣。
這里山巒重疊,青翠的山峰聳入雲霄。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不到地面。白鶴,野鴨停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紆曲回環之勢,雅浩的宮殿,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推開雕花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
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鍾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晴,虹消雲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
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鳴聲到衡陽之浦為止放眼遠望,胸襟剛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
像睢園竹林的聚會,這里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像鄴水贊詠蓮花,這里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音樂與飲食,文章和言語)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賢主、嘉賓)這兩個難得的條件也湊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極目遠眺,在假日里盡情歡娛。
蒼天高遠,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知道了事物的興衰成敗是有定數的。西望長安,東指吳會,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高不可攀。
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爾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懷念著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麼時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
使賈誼遭受委屈,貶於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只不過由於君子能了解時機,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
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仍覺著神清氣爽,即使身處於乾涸的主轍中,也是歡樂無比。北海雖然十分遙遠,雅浩的宮殿可以聯通;早晨雖然已經過去,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
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著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他那種窮途的哭泣!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個書生。卻無處去請纓殺敵。雖然和終軍一樣年已二十一,也有投筆從戎的志向。
我羨慕宗愨那種「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英雄氣概,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到萬里之外朝夕侍奉父親。雖然稱不上謝家的「寶樹」,但是能和賢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他的教誨;今天我僥幸地奉陪各位長者,高興地登上龍門。
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就只有撫拍著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嘆惜。既然已經遇到了鍾子期,就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麼羞愧呢?呵!名勝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逢,蘭亭宴集已為陳跡,石崇的梓澤也變成了廢墟。
讓我臨別時作了這一篇序文,承蒙這個宴會的恩賜,至於登高作賦,這只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韻字賦詩,我已寫成了四韻八句。
在座諸位施展潘岳,施展陸機一樣的才筆,各自譜寫瑰麗的詩篇吧: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想當初佩玉、鸞鈴鳴響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
悠閑的彩雲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度過幾個春秋。昔日游賞於高閣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裡去了?只有那欄桿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寫作背景:
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詞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文章賞析:
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間又平仄相對。
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抑揚頓挫,富於樂感,富於詩意。這篇序文,如「物華天寶」「俊采星馳」「紫電青霜」「鍾鳴鼎食」「青雀黃龍」「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等,都是講求辭採的典型例子。這樣,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
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㈢ 滕王閣序優秀教案 第一段有幾個典故 典故分事典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內》的要求.(2)分析每容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㈣ 滕王閣序教案
《滕王閣序》教案
【教學目的】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訓練。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2.通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徵。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預習,理解注釋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關文化知識。
2.教學可分兩個層次:對於文言文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學目標應定位於\'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上;對於有一定文言基礎的學生,可定位於\'理解、背誦、仿寫\'上,即增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課前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凄瑟,西風颯過,萬木咸荒。葦葉紛下,蕪桿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盪,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高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今天,我們的任務一是背誦這篇千古名篇;二要學寫一段文言。
(解說:同年人的成功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新奇的任務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一般只要求學生讀懂、會背,進行文言文寫作對於學生而言似乎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激情。)
二、解題
1.關於本文的寫作
《唐摭言?卷五》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關於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稷山縣)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在前往交趾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三、研習課文
1.梳通文句,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①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②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③寫歡娛宴遊引發的的人生感慨。④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2.重點突破--學會\'精加工\'。
①教師示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著,\'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渲染,以壯文氣。圖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星分翼軫......\'(空間地勢)\'台隍\'一句
\'俊彩星馳\'\'物華天寶......\'(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都督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地寫主賓盛宴。
(解說:教師精當的分析為學生的思維運作提供了一個非常直觀的操作圖式。當然,這應該建立在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後,必須對文章進行精加工--對文句的內在思路和關系進行細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誦。)
(2)學生歸納其餘各段,邊理解邊背誦。
第二部分: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並寫周圍秋景之美。\'潦水盡\'二語寫秋景;\'儼驂馬非\'四語寫自己來到滕王閣;\'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披綉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遊引發的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窮睇眄於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游於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於是緊緊相承抒發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無路請纓\'四句再說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說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說;\'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願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解說:在教師示範之後,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據,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可採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抓好這一環節。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誦就會迎刃而解。)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滕王閣序》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兩點:工整的對偶和文情並茂的\'警句\'。
(解說:本導語單刀直入,直奔主題,目的在於迅速切入本節課核心內容。一般而言,導語以簡明賅要為上。)
二、品析鑒賞
1.對偶品析
這篇文章是駢體文。文中四字為一語六字為一語的很多,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只有\'嗟乎\'\'所賴\'\'勃\'\'嗚乎\'\'雲而\'九個字),還講究字的平仄關系,所以聲調讀起來十分和諧。試就第1段看其對偶關系:不僅句與句對偶,還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詞或片語也是對偶,這叫做\'當句對\'。
(解說:張志公先生說:\'屬對練習是一種不講語法理論而實際上相當嚴密的語法訓練;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後,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詞類和造句的規律,並且用之於寫作,因為從一開始就是通過造句的實踐訓練的,而不是只從一些語法術語和抽象定義學習的......屬對是涉及方面很廣的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基礎訓練,對於培養學生讀書、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實踐,靈活地把語法、修辭、邏輯幾種訓練綜合在一起,並且跟作文密切結合起來。\'(《傳統語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人們對\'屬對\'重視得十分不夠。本設計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本文的典型特徵,從語言學習的心理規律出發,嘗試著指導學生進行文言寫作的第一步--屬對練習。當然首先是對課文中無處不在的\'對偶\'進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圖示來指導學生的仿寫。)
2.對偶句仿寫練習
①教師任意讀出課文中的上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②教師根據課文情境自出若干語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如: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見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點,誰人騰蛟起鳳;
(參考對句:都督宴上,盛友如雲;望長天之明徹;倚馬可待,王勃綉口錦心。)
(解說:練習材料出自課文,使學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學生必須動腦思考。三個句子,句式各異,基本涵蓋課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語句編制\'對偶句\'。(解說:此舉旨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並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意構思。應該在兩方面要求學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閣序》對警句的提煉,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寶天華,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華富庶;後者形象地說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有的是語句表面矛盾而意思連貫,例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就是把\'老\'和\'壯\',\'窮\'和\'堅\'這兩個對立面,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此外,如\'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東隅\'已失,則\'桑榆\'必晚,而王勃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悲觀的態度。有的是把不少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從而造成獨特的意境。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和\'萍水相逢\',在意義上本無聯系,但一旦組成對偶句後,就順理成章地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文中類似語句多多,不一一列舉。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求一律。
(解說:警句的寫作難度較大,學生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語言能力以外,還需具備較高的思維水準和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只對課文進行分析而不要求學生一一仿寫。但教師必須使學生意識到\'警句\'的特點和作用,並且能體會到\'警句\'的蘊意。可以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嘗試創造一二。)
三、布置作業
1.反復背誦課文,直至爛熟於心。
2.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寫一段有一個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說:整體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語言障礙的駢文更要重視這一環節。這一板書簡明顯示了課文四部分的主要內容,其中對第1段做了詳盡的分析。有點有面,有詳有略。)
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教案
【設計思想】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為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煉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於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凄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准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40分鍾×2)
教學方法和手段: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了解,准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一、 導入新課,檢查課前積累。
1.導入語。
2.學生活動: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跡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並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 配樂朗誦,總體感受並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1.范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並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麼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並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注意:陳述理由或反駁意見要有依據。
3.組織班級交流。
1)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2)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 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採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後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品味詩歌字里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品味名句,體會真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僵卧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四、 拓展提高:
1.回歸課文,再讀古詩四首。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為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啟發?
2.交流、點評。
五、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裡,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願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㈥ 《滕王閣序》的藝術特色
在藝術上,《滕王閣序》有以下寫作特色:
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起承轉合。一般來說,二字句用於抒情。三字句、四字句用於一個話題的開始或轉折。
六字句或七字句連用,為平實的敘述。四六句或六四句連用,為敘述或抒情的展開部分。僅有一個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頓。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轉。
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間又平仄相對。
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抑揚頓挫,富於樂感,富於詩意。這篇序文,如「物華天寶」「俊采星馳」「紫電青霜」「鍾鳴鼎食」「青雀黃龍」「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等,都是講求辭採的典型例子。這樣,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6)滕王閣序優秀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
㈦ 千古佳作《滕王閣序》,真的是王勃一氣呵成寫出來的嗎
千古佳作《滕王閣序》的確是王勃一氣呵成之下寫就,只是其後還經過了一番潤色。如果問為什麼能寫出,如果了解王勃這個人的經歷就可以明白他為什麼可以寫出這樣的千古奇文了。王勃當時雖然年幼,正處於弱冠之年,但是他天生奇才,作為一個天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不足為奇,就像愛因斯坦寫出了相對論一樣。
王勃就這樣從小頂著神童之名成長,並且文學上的造詣一直進步,也正是因為年少早慧,所以導致經歷很多。在寫滕王閣序的時候,雖然年齡還是很小,但是經歷豐富的他早就看透了很多,經歷了很多使他當時面對那個環境,思緒貫穿在筆下,積淀的深厚文筆讓他一氣呵成寫就了名傳千古的《滕王閣序》,當然其後也經過了一番潤色成為了我們今天所讀的《滕王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