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學步驟分為哪幾個
赫爾巴特根據他的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各種觀念的頻繁活動。「興趣」、「注意」、「統覺」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他認為人們的認識過程,在興趣狀態下可產生兩種心理活動,一種是「專心」,一種是「審思」。專心是「集中於任何主題或對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其觀念活動表現為:一種觀念比較突出並對其餘觀念發揮作用,不由自主地壓制與隱蔽了其他觀念。審思是「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其觀念活動為協調、同化新舊觀念的一種統覺活動。只有通過審思活動後,那些被專心接受的新觀念與兒童原有的觀念調和起來了,才能保證兒童意識的統一性。因此,審思活動應當在專心活動之後進行。專心活動與審思活動交替進行,就構成了所謂的「精神呼吸」活動。觀念無論處於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都可以進行專心活動和審思活動。赫爾巴特依據他確定的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觀念運動的規律,將教學步驟分為「明了、聯合、系統、方法」四個主要階段。
(1)明了。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由教師傳授新教材。它要求教師在講解時應盡量明了、准確、詳細,並與兒童意識中相關的觀念(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教師主要採用提示教學,也可輔之以演示,包括實物掛圖等直觀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明了新觀念,掌握新教材。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注意教師對新教材的提示,集中精力對新的概念、教材進行鑽研,努力明了新觀念。
(2)聯系。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動態的專心活動。這種鑽研活動可使學生新掌握的觀念、教材與以往已有的觀念之間產生聯系。由於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間的聯系開始時尚不清晰,處於一種模糊狀態,學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期待,希望知道新舊觀念聯系起來所得的結果。此時教師應採用分析教學和學生進行無拘束的自由談話,引起統覺過程,使新舊知識產生聯合。
(3)系統。經過聯合階段後,學生的新舊觀念,新舊知識已經產生了聯系,但是還不系統,需要一種靜止的審思活動。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新舊觀念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並尋求結論、規律。這時學生心理上的特徵是探究。教師可採用綜合教學,通過新舊教材對比聯系,將知識形成概念、定義、定理。
(4)方法。學生對觀念體系的進一步深思,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這時學生會產生把系統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要求,其心理特徵是行動。教師可以採用練習法,指導學生通過練習、作業等方式將所領會的教材應用於實際,並發展邏輯地進行思維的技能。
以上關於教學四階段的觀點即赫爾巴特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後來他的學生加以完善和發展,將教學階段分為:(1)「預備」,即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目的的說明等。(2)「提示」,即新教材的傳授。以上兩個階段相當於「明了」階段。(3)「比較」,相當於聯合階段。(4)「總括」,相當於「系統」階段。(5)「應用」,相當於「方法」階段。赫爾巴特的「方法」一詞往往令人費解,他的門生萊茵將之改為「應用」後,更為確切地體現了赫爾巴特的原意。以上脫胎於赫爾巴特的教學五階段即構成了19世紀下半葉後風靡世界的「五段教學法」。
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學派的為五段教學法),是從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這一教學法對教學的階段劃分得很清楚,便於教師編制教案,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理論建立在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的層次進行動態分析的基礎之上,並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都據此而定,這是對裴斯泰洛齊提倡的「教育心理化」運動的有力推動。他的教學過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一些規律,是對教學論的一大貢獻。但赫爾巴特把這一教學程序形式化、機械化了。他要求無論任何學生、任何課型、任何知識都要按此階段,依次進行,這就把生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變成了刻板的公式。事實上,這一理論比較適用於班級授課制形式下,以傳授系統書本知識為主的文科中學,較適合於教師按照邏輯編排系統地教,而不適用於淺顯知識及技能科目的教學,不利於學生主動地去學。赫爾巴特重視了教學中兒童的興趣和心理特點,但這種重視是服從於以教師為中心的系統知識的傳授這一前提的。換言之,赫爾巴特重視兒童興趣及心理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師更有成效地教,而不是讓學生主動地從經驗中學。後來杜威將赫爾巴特作為傳統教育的代表,批評他的心理學是「教師心理學」,而「不是兒童心理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B. 教學過程包含哪幾個基本階段
(一)心理准備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備。如果學生頭腦中的興奮中心還沒有向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轉移或接近,或者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題毫無興趣。心理准備主要是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慾,創設一種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認知興趣。
(二)感知知識階段:感知知識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事物(物體、現象等)進行觀看、觸摸等,從而獲得必要的感性經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的基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盡量出示實物、呈現事情發生發展過程,模擬有關現場,為學生感知創造機會與條件。
(三)理解知識階段:學生怎樣才能形成科學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學生認識上的飛躍,是個復雜的過程,包括了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動腦,勤於思考,開展思維活動。
(四)鞏固知識階段:鞏固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這是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易受遺忘規律所制約,因為鞏固知識是大腦皮層上暫時神經聯系的不斷強化,如果不抓鞏固工作,暫時聯系得不到強化,就會產生遺忘。
(五)運用知識階段:即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各種課業中,用實踐檢驗知識,通過反復的練習活動使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這個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練習素材,練習題目不要過難,也不要過易,過難不利於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過易會使學生感到沒意思。練習的數量也不要過大,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教學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啟動、發展、變化和結束在時間上連續展開的程序結構。人們對教學過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教學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也是心理活動過程、社會化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是認識過程、心理過程、社會化過程的復合整體。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自覺調節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展,並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C. 什麼是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指師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其時間流程。版由相互依存的教權和學兩方面構成。內部發展動力是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
儒家一般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在教師循序引導下,學生學習知識和修養道德的統一過程。為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儒家研究了學習過程中的認識因素。
孔丘有時從唯心論的先驗論出發,肯定「生而知之」,但居於主導的思想是主張「學而知之」,並把「學」、「思」、「習」、「行」四者相結合。
(3)教學過程五步驟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3、堅持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
1、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2、發展能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具有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4、教學中應該防止兩種傾向(實質教育、形式教育)
D. 教學過程方法怎麼寫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E. 教學過程包括哪些步驟
教學過程的步驟是:
一.自學指導:讓學生知道自學什麼內容,怎麼自學,達到什麼要求,如何檢測效果,需要多長時間等。教案上也就是寫基礎知識網路構建。
二.合作探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從文本中探究知識,發現問題。這一環節教師督查一定要認真,不能走過場,放任自流,對表現積極的小組和個人要進行表揚,較差的教師要進行引導、提示。教案上教師可分層次預設幾個問題。
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學、探究成果,學生思想的交流碰撞,知識的整合和質疑,最大限度地暴露問題。教案上可寫問題的答案,多預設幾種。
四.精講點拔:做典型題,找規律,寫方法。
五.當堂達標:學生做題檢測學習效果。
注意:教學過程大致包括這些環節,可以適當增減。
課堂是靈活的,很多教學事件是教師無法提前預設的,只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完成教學。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F.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6)教學過程五步驟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分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G. 教學過程中的五個基本要素
教學目標要明確 內容講述要准確 教法選用要得當 教師情感要真切 媒體輔助要恰當
H. 杜威將教學過程分為哪幾個步驟
與思維五步驟相對應,杜威認為教學過程也分為五個步驟:(1)教師為兒童提供真實的經驗情境版;(2)這種情境中權必須能夠產生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3)學習者從資料的應用和必要的觀察中產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考和假設;(4)學習者將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加以整理和排列;(5)學習者通過將設想付諸實施,並檢驗其有效性。
I. 一個完整的教學實施過程應包括幾個基本環節
四個基本環節。
1、計劃制定
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中的首要一環,應力爭做到:
(1)集思廣益,統一認識。制定教學工作計劃不應是個人行為。個別管理者閉門造車制定出來的計劃往往脫離實際。在制定計劃時應按著「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程序進行。這樣可以保證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統一認識、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作用。
(2)目標明確,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教學目標管理體制一般應該是:學校工作目標管理→教務處工作目標管理→學科組工作目標管理→備課組工作目標管理→教師個人工作目標管理。
2、實施
實施是教學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階段應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
(1)組織工作。
①建立有效的教學組織機構。即實行以年級組為基層行政組織,年級組和學科組交叉進行教學管理的體制,年級組對教育、教學實行全面管理,而學科組則主要負責組織、指導、協調、評價教師的教研工作。
②建立和健全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關教學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標准及具體規定和要求等。這對規范教學人員的行為,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教學質量可起到保證作用。
③明確規定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進程。
(2)培訓工作。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要舉辦各類教師培訓班。如新教師崗前培訓,綜合活動課實驗培訓,課程設置改革實驗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等。
(3)指導工作。即上一級教學管理者根據工作目標,管理計劃,對下一級管理者進行指導、點撥、幫助。
(4)協調工作。即教學管理者在教學工作計劃實施過程中,本著減少內耗,提高效率的原則,經常協調好教學管理系統內與外、組織與組織、組織和個人、個人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3、檢查與評價
教學檢查與評價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的中介環節。檢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工作計劃實施的進展和效果,教學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教學工作的質量分析,各級教學管理組織機構及其管理人員發揮管理職能作用的情況等等。
4、總結與處理
「總結」是對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或全過程進行分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做出結論。總結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表揚先進教師,宣傳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處理」就是把總結中得出的經驗、教訓運用於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動中。
教學管理過程中計劃、實施、檢查與評價、總結與處理四個基本環節是緊密聯系、
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一環接一環,共同構成一個有序、統一的教學管理過程。這一過程年復一年、連續不斷,周而復始。但新的教學管理周期不是對前一周期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更高意義上的一種發展--螺旋式上升。
J. 寫教案要幾個步驟
教案編抄寫的基本步驟和襲內容是:
(1)教學目標:即確定本學科教學目標在本課時中的基本要求。它可以隨時提醒教師,在教學的任何環節不要忘記使學生獲及教學目標相關的要求。
(2)教學要點:即確定本課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及知識技能所在,並規劃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策略和方法。
(3)教學用具:即教學媒體和教具的選擇。
(4)教學過程:這是教案的主體,它包括內容、步驟、方式和時間分配等。
拓展資料:
撰寫教案要打破傳統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許教案因人、因課程、因教學內容而異,倡導書寫個性化、創新性教案。同時要改變教案檢查的傳統理念和標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
教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點:
一是每次教學的基本計劃,明確本次教學的目標及教育資源的使用計劃;
二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學活動必須按教學准備有序有效實施;
三是教學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對教材、學生、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學實施的工具,教學過程中教案是參照系,可以提示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標、思路,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