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l)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願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想像。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感情朗讀。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像的合理。
(二)難點
從最後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小女孩死後為什麼嘴上帶著微笑?她真的能飛到「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嗎?
(四)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和有感情地朗讀加以深化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引導學生抓重點,悟情感,通過析詞句,議內容,領悟中心,引導感情朗讀,升華學生情感。
(二)學生活動設計
討論重難點問題,聽錄音、看投影、想像課文描述的情景,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所寫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2.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像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童話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同桌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思考:本文寫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寫的?課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生一次次幻象,最後凍死了。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具體順序: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書:賣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三)學習「賣人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大年夜,地點是街上,當時的天氣冷極了,一幅悲慘、凄涼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況的時候,著重抓住一些細節描寫。讀讀這部分內容,想想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3.交流(反饋)
a.對小女孩的鞋是細節描寫。
(說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b.課文中對女孩的頭發是細節描寫,「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麗。)
c.「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是細節描寫。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資本主義是多麼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d.「天快黑了,又下著雪」是細節描寫。
(這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4.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麼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5.總結擴展。
這一段突出描寫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慘,沒吃沒穿又冷又餓,得不到同情和幫助,我們讀了也禁不住萬分同情,那麼作者是怎麼體現出這種感情,讓我們受到強烈的震撼呢?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呢?討論交流。
(體現在:(1)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2)動用對比烘託人物;(3)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四)布置作業
l.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五)教師巡視,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了什麼幻景?(生答)
(l)自由讀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為什麼會出現火爐的幻景?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嗎?」怎麼理解?
(賣不了火柴會挨打。她不敢隨便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於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指出學法。
剛才學習這一段用的是「讀——想——讀」的方法,先讀課文,弄清寫了什麼?再抓重點詞,為什麼這樣寫?說明了什麼?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幾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景部分。
3.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 現實 幻景 說明 現實
第一次 寒冷 火爐 渴望溫暖 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第二次 飢餓 烤鵝 渴望食物 烤鵝不見了
第三次 孤獨 聖誕樹 渴望快樂 聖誕樹不見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飛走了
4.小結自學情況。
因為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聖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5.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死去」這一部分內容
1.讀後思考。
(l)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2)作者為什麼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為什麼要寫明是在大年夜凍死的呢?
(3)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幾句話。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三)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回憶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前後桌討論,總結寫法。
(1)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2)想像豐富深化中心。
3.學習表述。
這篇文章是童話,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讀了之後不覺熱淚盈眶,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感動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們討論學習一下。
(1)這四次幻想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點和具體環境為依據,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這樣是合理的,脫離了實際,憑空捏造的想像只給人虛假的感覺,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方面。
(2)詳細的刻畫,環境的襯托則是我們所要學習表述的另一個方面,文章細致的描寫(例如:小女孩的頭發、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環境的襯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憐凄涼。
對照以上兩點,用筆在書中畫出這兩方面。
(四)總結、擴展
1.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同時更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我們長在紅旗下,生在幸福中,該怎樣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2.感動之餘寫一篇讀後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理解文中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
2.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十萬火急啊~~!!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困不堪。1835年開始寫作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一個朋友寄給他一封信,信里附著三幅圖,要求他寫篇童話,以配其中一幅圖。他選擇了描繪手中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這篇童話。這是因為安徒生的母親,幼年是個討飯的孩子。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裡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來的時候,她感到餓極了。她把手伸到水裡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飢餓。最後她終於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這幅圖,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的苦難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兒是安徒生的母親。
☆原文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著,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裡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聖誕樹下。這棵聖誕樹,比她去年聖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她在牆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麼溫和,那麼慈愛。
「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難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
(一)字詞:
1.重點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帶點字的讀音:
(4)易錯易混字:
蜷(蜷縮)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給)哽(哽咽)
跚(蹣跚)櫥(櫥窗)僵(凍僵)籃(搖籃)
柵(柵欄)廚(廚房)疆(邊疆)藍(藍天)
2.詞語解釋:
精緻--質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細,講究。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搖擺擺的樣子。
慈愛--仁愛,喜愛。這個詞一般用於長者對幼者。
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舊時迷信的說法,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點理解內容: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裡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頭,在大年夜看著別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在大年夜凍餓而死了,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弧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含義:
提示:這些含義深刻難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讀課文②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聯繫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含義,也就是說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即要說明什麼?表達什麼?揭露什麼?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她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比著寫?)
提示: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發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飢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麼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麼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3)「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麼意思?)
提示:第一個幸福是指小女孩死時是在種種美妙的幻覺中度過的,是幸福的;第二個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但是社會的強烈不滿,揭露了社會的黑暗.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嚮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詞造句】
[拖鞋] 後半截沒有鞋幫的鞋。
[搖籃] 供嬰兒睡覺的傢具。形狀略像籃子,可以搖動,使嬰兒容易入睡。
[圍裙] 工作時圍在身前保護衣服或身體的東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於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本課中的哆哆嗦嗦指飢寒交迫使小女孩渾身不住地顫抖。例:寒號鳥被西北風吹得哆哆嗦嗦。
[烤鵝] 一種掛在特製的爐子里烤熟的鵝。
[聖誕樹] 聖誕節用的松樹、樅樹,樹上裝飾著小蠟燭、玩具和贈送的禮品等。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多數教會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擁有大量財產的商人。
[櫥窗] 指商店臨街的玻璃窗,用來展覽貨物的樣品。
[靈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動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身體後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課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一個人有一個靈魂,人死亡後靈魂升到天上去。
[噴香] 形容香氣非常濃厚。例:桌上的飯菜散發出噴香的熱氣。
[窮苦] 貧窮困苦。例:那時,他們一家人過著窮苦的生活。
【近義詞】
奇異(奇特)窮苦(窮困)慈愛(慈祥)
【反義詞】
飛快<緩慢> 溫暖<寒冷>
精緻<粗糙> 慈愛<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樂<痛苦>
【詞義辨析】
[溫暖溫和] 都是形容詞,都有溫度不冷也不熱之意。「溫暖」強調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適」的意味,多用於氣候、陽光等。「溫和」強調沒有冷意,可用於氣候和環境,也可用於性情、態度、言語等。
【難句講解】
1.「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這表明小女孩家裡非常窮。她自己沒有鞋,寒冬臘月出門,穿著一雙大拖鞋,就連這樣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媽媽穿的。
2.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這句話講小女孩想從許多火柴里抽出一根來,擦燃了暖暖手。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自己卻點掉一根火柴,她爸爸會打她的。她敢嗎?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挨打,終於抽出了一根。
3.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是小女孩的幻想,說明小女孩在那個現實世界中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要想「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
4.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位小女孩臨死時「嘴上帶著微笑」。人們看見了她那小小的屍體,只是淡淡地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誰也不關心她。可是作者卻深入到小女孩臨死前的心裡。她看到過許多美麗的東西,盡管那是幻象;「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間的慈愛;奶奶把她帶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懷著這樣美好的願望死去。而這些是「誰也不知道」的。
【佳句賞析】
1.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小女孩長著一頭金黃的頭發,那頭發打成可愛的卷兒披在肩上,可以看出,這是個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沒有心思去關心自己的美麗,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她卻光著頭,赤著腳,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只因為她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這樣的夜晚,也必須出來賣火柴,為家裡掙一點錢維持生活。多麼「可憐的女孩」啊!這段描寫,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
2.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於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青一塊紫一塊」、「蜷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3.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溫和的奶奶就會不見的。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這句話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
【句式變化】
一、將疑問句改成肯定句。
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沒有用。
二、縮句:
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
烤鵝冒著香氣。
【內容提要】
本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節):講在下著雪的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
第二段(第5—10節):講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1、12節):講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
【寫作特點】
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現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現實同幻覺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在鮮明的對比中使我們認識了舊制度的不公平、腐敗與丑惡。
二、課文的結尾意味深長。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時刻凍死了。她成為人們議論的對象。這個回敘性的結尾,及結尾中的「美麗」、「新年的幸福」等詞語更突出地襯托出了結局的悲慘。
學習要點提示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從理解重點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的合理想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困不堪。1835年開始寫作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一個朋友寄給他一封信,信里附著三幅圖,要求他寫篇童話,以配其中一幅圖。他選擇了描繪手中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這篇童話。這是因為安徒生的母親,幼年是個討飯的孩子。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裡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來的時候,她感到餓極了。她把手伸到水裡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飢餓。最後她終於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這幅圖,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的苦難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兒是安徒生的母親。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難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
(一)字詞:
1.重點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帶點字的讀音:
(4)易錯易混字:
蜷(蜷縮)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給)哽(哽咽)
跚(蹣跚)櫥(櫥窗)僵(凍僵)籃(搖籃)
柵(柵欄)廚(廚房)疆(邊疆)藍(藍天)
2.詞語解釋:
精緻--質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細,講究。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搖擺擺的樣子。
慈愛--仁愛,喜愛。這個詞一般用於長者對幼者。
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舊時迷信的說法,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點理解內容: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裡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頭,在大年夜看著別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在大年夜凍餓而死了,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弧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含義:
提示:這些含義深刻難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讀課文②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聯繫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含義,也就是說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即要說明什麼?表達什麼?揭露什麼?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她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比著寫?)
提示: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發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飢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麼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麼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3)「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麼意思?)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嚮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詞造句】
[拖鞋] 後半截沒有鞋幫的鞋。
[搖籃] 供嬰兒睡覺的傢具。形狀略像籃子,可以搖動,使嬰兒容易入睡。
[圍裙] 工作時圍在身前保護衣服或身體的東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於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本課中的哆哆嗦嗦指飢寒交迫使小女孩渾身不住地顫抖。例:寒號鳥被西北風吹得哆哆嗦嗦。
[烤鵝] 一種掛在特製的爐子里烤熟的鵝。
[聖誕樹] 聖誕節用的松樹、樅樹,樹上裝飾著小蠟燭、玩具和贈送的禮品等。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多數教會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擁有大量財產的商人。
[櫥窗] 指商店臨街的玻璃窗,用來展覽貨物的樣品。
[靈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動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身體後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課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一個人有一個靈魂,人死亡後靈魂升到天上去。
[噴香] 形容香氣非常濃厚。例:桌上的飯菜散發出噴香的熱氣。
[窮苦] 貧窮困苦。例:那時,他們一家人過著窮苦的生活。
【近義詞】
奇異(奇特)窮苦(窮困)慈愛(慈祥)
【反義詞】
飛快<緩慢> 溫暖<寒冷>
精緻<粗糙> 慈愛<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樂<痛苦>
【詞義辨析】
[溫暖溫和] 都是形容詞,都有溫度不冷也不熱之意。「溫暖」強調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適」的意味,多用於氣候、陽光等。「溫和」強調沒有冷意,可用於氣候和環境,也可用於性情、態度、言語等。
【難句講解】
1.「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這表明小女孩家裡非常窮。她自己沒有鞋,寒冬臘月出門,穿著一雙大拖鞋,就連這樣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媽媽穿的。
2.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這句話講小女孩想從許多火柴里抽出一根來,擦燃了暖暖手。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自己卻點掉一根火柴,她爸爸會打她的。她敢嗎?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挨打,終於抽出了一根。
3.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是小女孩的幻想,說明小女孩在那個現實世界中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要想「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
4.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位小女孩臨死時「嘴上帶著微笑」。人們看見了她那小小的屍體,只是淡淡地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誰也不關心她。可是作者卻深入到小女孩臨死前的心裡。她看到過許多美麗的東西,盡管那是幻象;「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間的慈愛;奶奶把她帶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懷著這樣美好的願望死去。而這些是「誰也不知道」的。
【佳句賞析】
1.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小女孩長著一頭金黃的頭發,那頭發打成可愛的卷兒披在肩上,可以看出,這是個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沒有心思去關心自己的美麗,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她卻光著頭,赤著腳,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只因為她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這樣的夜晚,也必須出來賣火柴,為家裡掙一點錢維持生活。多麼「可憐的女孩」啊!這段描寫,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
2.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於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青一塊紫一塊」、「蜷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3.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溫和的奶奶就會不見的。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這句話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
【句式變化】
一、將疑問句改成肯定句。
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沒有用。
二、縮句:
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
烤鵝冒著香氣。
【內容提要】
本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章法結構】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節):講在下著雪的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
第二段(第5—11節):講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節):講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
【寫作特點】
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現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現實同幻覺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在鮮明的對比中使我們認識了舊制度的不公平、腐敗與丑惡。
二、課文的結尾意味深長。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時刻凍死了。她成為人們議論的對象。這個回敘性的結尾,及結尾中的「美麗」、「新年的幸福」等詞語更突出地襯托出了結局的悲慘。
學習要點提示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從理解重點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的合理想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擴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作家。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寫了160餘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的罪惡,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如果說,小說使安徒生成名,那麼童話故事則使他永垂不朽。
2.為什麼小女孩的火柴在牆上一擦就燃起來?
我們現在用的火柴,必須把火柴頭同火柴盒上塗著的紅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來。但早年的火柴並不是這樣的,它用黃磷和硫磺做成火柴頭。黃磷的燃點很低,溫度達到60℃便能燃燒。這種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課文中的小女孩賣的就是這種火柴。由於這種火柴不太安全,已經被現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運用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等表現手法,通過有趣的情節,來說明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