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需高一歷史(政治文明歷程)前三節課的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240
『高中歷史教案』人民版高中歷史新課程必修3教案
·高中歷史新課程必修3教案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47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川教版七年級歷史下教案全冊
·第六學習主題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一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教學目標:一、識記與理解記住隋統一全國的時間,唐太宗的姓名和年號,隋唐兩朝的都城,了解「貞觀......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28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全冊教案集
·人教八年級下全冊教案集 第 周 星期 第 課時 年 月 日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第一課 工商業......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10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從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四個方面介紹古代中國經濟。在初中已經......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757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歷史必修1全冊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從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四個方面介紹古代中國經濟。在初中已經......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104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必修三全冊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全冊教案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個歷......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88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經濟史必修(2)第五單元教學教案
·第3課《工業革命》教學教案一、教學目標 1、識記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工業革命的進程;「飛梭」;「珍妮機」瓦特改良蒸汽機;輪船與蒸汽機車的發明,工場向工廠轉變工業革命完成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34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歷史必修1全冊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1全冊教案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 中國古代史始於170萬年前,止於1840年鴉片戰爭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 ......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44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必修三全冊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全冊教案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個歷......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79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從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四個方面介紹古代中國經濟。在初中已經......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934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高一歷史教案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導語: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成為新中國的建國綱領。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00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課文導學:《中國古代史》全一冊
·課文導學:《中國古代史》全一冊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復習指要 一、總論 中國古代史在高考中所佔比例約為 25% 。這是文科考生在進入高三後所接觸的第一部分......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30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必修1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學案
·必修1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學案【課標點擊】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自主認知】 ......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71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高中歷史公開課教案 蒸汽和電的革命
·第七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歷程第3課 蒸汽和電的革命課標解讀: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難點: ......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57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歷史必修二教案 第三單元 《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一、 宏觀把握俄國十月革命後,列寧出於國內外斗爭形勢的需要,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形勢好轉後,他依據現實的需要,代以新經濟政策,希望通過減輕......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712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必修一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教材分析《課程標准》要求: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的特點。本課內容是從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關系來介紹政治制度的發展。 本課第一目「七國之亂與漢武帝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27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必修一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設計
·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設計 〔學情調查〕秦統一中國的過程以及秦統一中國後所採用的主要統治措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歷史內容。秦始皇個人既是學術界研究得比較深入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61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必修一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教材分析《課程標准》的學習要點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宗源於夏、商,分封起自西周。本課故此從夏、商講起,但重點在西周。第一目重點介紹商......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149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歷史必修1 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教學設計
·一、 設計本教學片段的教學理念 新課標強調「課程是經驗」,「學生是資源」,在教學中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從關注學生的一切出發來架設生活與教材內在聯系的橋梁,以達成學以致用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94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Ⅲ《西學東漸》教學設計
·《西學東漸》教學設計(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課 題 】說課課題: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Ⅲ 第五單元 第20課《西學東漸》。【教材背景】鴉片戰爭後,古老的東方帝......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26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歷史必修1嶽麓版教學設計 辛亥革命
·清末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清朝的「新政」和「預備立憲」;興中會、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軍事起義。 辛亥革命發生有復雜的原因,引導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理解認識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 分析20世......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52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歷史•政治文明歷程》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
·嶽麓版教材《歷史•政治文明歷程》第27課《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於《課程標准•歷史(1)》第4個專題「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215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教學設計(嶽麓版必修三..
·一 課前系統(一)《內容標准》說明 1《高中 歷史內容標准》和《初中歷史內容標准》及其比較 (1)《高中 歷史內容標准》 概述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22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歷史Ⅰ:政治文明歷程》第31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外交是國家政治活動的延續,同時也是其綜合國力的體現。本課實際上是高中《歷史課程標准(歷史Ⅰ)》第5個專題「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是高中歷史學習的重要內容。《......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65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嶽麓版必修2第9課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以歷史新課標的精神為出發點,全面准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思想,採用新穎、恰當、易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主動探......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644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教案
·課標要求: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學生能夠准確地說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幾個代表人物;中國知......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28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高中歷史教學設計 選修六 第3課 金字塔與古埃及文明
·教學設計 選修六 第3課 金字塔與古埃及文明 (一)教材分析《課程標准》要求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傑出代表.說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產生和發展中的地位,認識金字塔建築在......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33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2007屆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講義
·2007屆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講義 ——中國古代史部分華夏文明的勃興——先秦一,知識梳理: 先秦,指我國秦統一以前的漫長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繼尼羅河流域文明,兩河流域文......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215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高中中國近現代史上冊教案全集
·高中中國近現代史上冊教案全集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一節 鴉片戰爭教學目標一, 知識目標 1. 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分期及社會性質 2鴉......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83 推薦程度:
『高中歷史教案』高中中國近現代史上冊教案全集
·高中中國近現代史上冊教案全集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一節 鴉片戰爭教學目標一, 知識目標 1. 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分期及社會性質 2鴉......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566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28
2008-06-06 11:13:54 人教版《中國古代史》全冊備課資料[高中歷史教案]
人教版高三歷史(選修)中國古代史第一單元祖國歷史的開篇——先秦(一)宏觀掌控本階段是中國歷史的幼年時期,其主要特徵是中華文明基礎的初步奠定。11、奴隸社會(1)歷程:形成——夏發展——商鼎盛——西周瓦解——春秋(2)政治:夏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商強化了國家機器,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諸侯爭霸。(3)經濟:夏、商、西周生產工具尚處於金石並用時代,後期出現少量青銅工...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0:09:35 嶽麓版歷史選修一全冊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嶽麓版選修一教案(全冊)第一單元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一)第1課有文字記載的首次改革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歷史上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改革-烏魯卡基那改革的條件、大致經過、影響、結果。2.能力目標:通過對烏魯卡基那改革的學習學會分析改革產生的一般原因。3.情感目標:認識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就在不斷的改革。人類在改革中發展前進。二、教學重點:歷史上文字記載的最早...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4-02 12:24:10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三全冊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教案第一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 曠日持久的戰爭 3 同盟國集團的瓦解 4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第二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1 巴黎和會 2 凡爾賽體系與國際聯盟 3 華盛頓會議 4 維護和平的嘗試第三單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1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2 局部...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4-02 12:06:11 嶽麓版高中歷史選修3全冊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選修三)教案全集20世紀以來,時代的變化使得戰爭與和平出現了新的特點:1、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為什麼人類社會在20世紀才出現世界大戰?2、一戰後,出現了短暫的和平。二戰後,出現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3、核武器既是毀滅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約戰爭的因素。4、20世紀下半期,局部戰爭和地區性沖突不斷5、人類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運動,成為制約戰爭...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6 17:08:12 高中歷史新課程必修3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高中歷史新課程必修3教案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各有時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爭鳴,發表不同政見、彼此駁難的同時,也彼此吸收、融合,終於形成中國的傳...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6 11:09:56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全冊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全冊教案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各有時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爭鳴,發表不同政見、彼此駁難的同時,也彼此吸收、融合,終於形成中國的傳統文...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3 12:51:40 世界近現代史上冊教案(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案]
人教版世界近現代史上冊教案第一章 第一節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教學目標:(閱讀課文)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前夕歐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中國的科技發明對歐洲的社會和生產力的影響;歐洲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影響。2.通過學生自學本課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有關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過程和理論原理;加深學生對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2-28 15:29:56 人教版歷史必修1全冊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1全冊教案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國古代史始於170萬年前,止於1840年鴉片戰爭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距今約170萬年前,中國就有人類居住,進入原始社會。公元前21世紀,中國進入奴隸社會,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經過商朝的發展,西周時期,我國的奴隸社會進入繁榮階段。春秋戰國是社會大變革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2-28 15:29:00 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2全冊教案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通史概要:本專題主要從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四個方面介紹古代中國經濟。在初中已經介紹了一些基本史實,在教學中我們需要把握下列重點:一是中國古代農耕技術的發展、土地制度的演變和小農經濟的地位;二是中國古代冶金、制瓷、絲織業的發展概況和技術成果;三是中國古代歷朝商業發展的表現和特點...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18 16:51:35 《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教學設計[高中歷史教案]
高中《歷史》必修2第一單元《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教學設計一、單元內容分析:1、單元地位:本單元內容主要介紹了明代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和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具體表現。分析了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反映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和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總趨勢。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不能像西方這樣成長起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18 16:49:44 高一《古代商業的發展》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教案一、教學目標【課標要求】: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知識目標】:1、掌握我國古代各歷史時期商業發展的概況,理解商業的發展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理解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原因及其與農業、手工業的關系;3、認識和理解坊與市、交子、徽商與晉商等重要概念。認識櫃坊與飛錢...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18 16:45:16 《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教案及同步習題[高中歷史教案]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Ⅱ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1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一、課標要求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耕作方式的三個時期、原始社會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時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經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發展、特點、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會時期的國有土地和私有土地...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18 15:07:42 歷史必修1教學設計與反思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高中歷史教案]
必修1第5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設計思路:本課教學設計圍繞一條線索(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把教材分解為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產生條件、典型代表(雅典)、作用和影響、城邦衰落四個方面。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產生條件;雅典民主政治發展三部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響;古代希臘城邦衰落。2、過程與方法:問題探究,層層設問,步步深...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18 13:59:39 嶽麓版《憲章運動》教案及反思[高中歷史教案]
《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教學設計《第12課憲章運動》一、課前系統部分(一)教材分析1、課程標准簡述憲章運動要求普選權斗爭的基本史實,認識歐洲早期無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對歐洲民主化進程的影響。解讀課標:有兩個要求,掌握爭取普選權斗爭的基本史實,是一般層次的具體史實、歷史概念的記憶;在此基礎上認識斗爭對歐洲民主化進程的影響,是高層次的學科認知能力的培養。...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1:54:01 人教版中國近代史《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三節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2)使學生掌握《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理解其給中國造成的後果。(3)掌握沙俄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的史實。(4)理解並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2.能力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1:52:43 人民版歷史必修一教案 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高中歷史教案]
第一課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教學目標一、內容標准課程標准要求「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色。」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中國民主政治的特色。二...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1:51:35 人民版《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人民版)《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教學設計課標要求: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過程),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學情調查:高一學生在初中學習時已知道新中國成立以及建國初期鞏固政權的基本史實,知道從新中國成立到三大...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1:11:47 人教版選修二《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講學稿[高中歷史教案]
人教版選修二第一單元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講學稿一、課程標准:(1)了解托馬斯•阿奎那「君權神聖」和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君權神授」等君主專制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君主專制統治產生的理論基礎和歷史背景。(2)知道斯賓諾莎、洛克和盧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內容,理解民主思想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樹立支持民主、倡導進步的歷史意識。二、列舉專制統治的實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1:01:44 人教版選修1第一單元教案[高中歷史教案]
第一單元:梭倫改革本單元的地位和意義在古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區,盡管民眾對政府強烈不滿,卻從未出現過除君主制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政府體制。但雅典人卻不願忍受君主和貴族的專橫統治,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由普通公民做主的奴隸制民主國家。梭倫改革的意義不僅在於奠定了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基石,促進了雅典奴隸制文明的繁榮。它所確立的奴隸制民主政治對歐洲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形成...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06 11:00:29 高二年級歷史學科講學稿 改革迫在眉睫[高中歷史教案]
高二年級歷史學科講學稿第三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節改革迫在眉睫1教時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北魏的崛起;北魏重新同意黃河流域;宗主督護制;賦稅制度的缺陷及陝西人民起義;拓跋宏登基;馮太後培養孝文帝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理解: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統一北方的原因和影響;北魏統一北方後面臨的統治危機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運用:前秦統一北方和北魏統一...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② 如何運用歷史觀進行教學設計的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系統了解近幾年高考試題中常見的幾種重要的史觀:唯物史觀(革命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近代化)史觀、社會生活史觀。了解不同史觀的基本特徵。
過程與方法
判別史料研究所體現的史觀。
1.通過對典型的高考試題分析解讀,讓學生深入理解不同史觀在分析歷史問題時的角度和方法。
2.通過理論闡釋、問題探究、歷史比較等方法,優化知識結構,訓練學生對史料的研讀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力求使學生能在新史觀的指導下,優化知識結構,深刻把握學科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史學研究的意識和史學素養,使學生逐漸形成能依靠嚴謹的思維、開闊的視野、多元的角度去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輪復習後,學生對基礎知識已經能細化和深化,但是,當題目特別是材料分析題,突出了多時段,多內容的的融合時,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出現了知識之間的網路聯系欠缺,思路不開闊,比較分析能力較差,答題不全面的現象,不能將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上升到理論的層面,歷史素養有待提高。部分學生部適應綜合測試的題量,掌握不好答題節奏,審題不夠深入,書寫不太規范。這些現象都要通過實戰訓練,及時調整,才能勝任高考。
三、重點、難點:
重點:唯物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
難點:能用不同史觀去分析同一歷史人物,同一歷史事件,同一歷史時期
四、教學方式:
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重要史觀的解讀,史料研讀、問題探究、交流互動;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課型:高三復習課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幻燈片:孫中山先生畫像】: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這場影響中國民主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孫中山先生的身影,無疑是最為吸引我們眼光的。先生從棄醫從政,圖謀救國;到領導革命,建立共和政府;再到反對袁世凱獨裁,捍衛共和;最後能與時俱進,促成國共合作。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是為中國人追求民主與自由的一生。今天,偉人雖然早已長眠與地下,但是,我們仍深深緬懷他為國家的進步所作出的種種貢獻。
【提示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孫中山先生進行評價】:
對於偉人孫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學角度,會有不同的評價:
甲說:「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說:「他是中國現代化的光輝先驅。」
丙說:「他是移風易俗的倡導者。」
丁說:「他是有世界影響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對孫中山的評價?
⑵甲、乙、丙、丁分別主要是站在哪種史觀上對孫中山作出評價的?
【進入對史觀的學習,以教師講授為主】
(一)、重要史觀解讀
1、唯物史觀的基本特徵是:認為歷史的主體是現實的人,他們的性質和活動受制於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的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盛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表現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革命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在歷史學習時,當我們分析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最大影響時,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這一方法。
2、社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芸芸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
【指導學生回顧必修3的內容】: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3、全球史觀(整體史觀):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世界各個地區、各種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發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逐漸融合成密切聯系的全球統一體。它所關注的是整個人類和全球整體,即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
【提問:我們所學的歷史知識,哪些是影響了世界進程的】:
【學生回答】:
西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工業革命、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全球化等問題。
【提問:在考察中國歷史時,哪些重大的世界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進程的影響】
(1)新航路的開辟對中國的影響
【學生回答:世界重大事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2)幾次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3)兩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
(4)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對中國的影響
4、文明史觀: 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物質文明 漁獵採集
橫向看 政治文明 縱向看 農業文明(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精神文明 工業文明(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
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過程。
人類文明從范圍上可以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係統.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主要成就。同時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與碰撞。
5、現代化(近代化)史觀: 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就是現代化。現代化史觀重點考察的就是這一發展演變的過程。它是以科技為動力,以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為核心,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全方位的社會變革。
1.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
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 2.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
4.社會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
1.資本主義、
1.英法美是原發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
實現現代化途徑 2. 日本是傳導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
2.社會主義 3.中國是傳導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類型可以分為原發型和傳導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提問:用現代化(近代化)史觀,可以考察哪些歷史內容】:
【學生回答】:資本主的發展歷程,中國的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的發展等等
(二)、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人物」
【以提問的形式,要求學生分別對四種評價做出解釋】
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以甲說……
②、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 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③、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迫令放足、改變禮節等措施。
④、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斗爭促進了亞洲的覺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
【結合學生對四種評價做出解釋後,連線的形式解決前邊遺留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將彼此對應的用線連起來
甲說:「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乙說:「他是中國現代化的光輝先驅。」 革命史觀
丙說:「他是移風易俗的倡導者。」 現代化(近代化)史觀
丁說:「他是有世界影響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社會生活史觀
【提示學生,採用多元史觀對其他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李鴻章,甘地。
(三)、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事件」
【結合一組材料,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對某一歷史事件進行多元史觀的解讀】
【多媒體展示下列資料】:
【材料一】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將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概括為「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過程,主張以這一基本線索作為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准則。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來,有些學者注重從現代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來中國錯綜復雜的歷史,可以用「從傳統到現代」這一思路作解釋。
問題3: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影響(6分)
①(從材料一的觀點看)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勝利和中國雙半社會的結束,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②(從材料二的觀點看)新中國的建立,為現代化開辟了廣闊道路。
a.政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b.經濟:建立了新的經濟制度,為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
c.思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全面繁榮提供條件。
(四)、多元史觀解讀「歷史時期」
【多媒體展示歷史資料】:
【材料一】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將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概括為「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過程,主張以這一基本線索作為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准則。
【提出問題】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來研究中國近代史,可能會對1840—1911年間的哪些重要事件評價較高?
【學生回答】: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爭
【提出問題】:對於下列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現象,運用何種史觀會評價較高或較低?並請說明理由。
【多媒體展示下列表格】:
評價較高
評價較低
通商口岸
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
革命史觀
扶清滅洋
革命史觀
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
洋務運動
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
革命史觀
【以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為例,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史觀來解釋。】
從革命史觀——它是西方列強對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基地,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顯標記;
從現代化史觀——它是中國工業基地、技術中心、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對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發揮帶頭作用;
從整體史觀——它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使中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從文明史觀——它是中國了解和學習西方近代化工業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最早開始走向近代工業文明的地方。
【通過對通商口岸的多角度觀察,讓學生體會不同史觀觀察歷史現象的視角和方法,從而形成一種分析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的能力】
(五)、現代化(近代化)視角中的中國近現代史
【以現代化(近代化)視角看中國近代史,】從現代化(近代化)史觀的角度,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綜合審視中國近現代史。需要重點把握下列問題,如: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社會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等方面。在中國的現代化歷程中,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等事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提問的形式進行】:【多媒體展示下列表格】:
經濟
政治
文化
洋務運動
維新變法
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
八、小結: 新的史觀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題中已有明顯的滲透,現代化史觀、整體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都較明顯地影響著近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在高三的歷史復習過程中,我們應運用新史觀去引導復習,零散歷史知識有機的整合,融會貫通起來,並能舉一反三,用這一觀點去解釋其他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讓歷史學習具有時代活力,適應高考歷史試題的變化。
九、課堂練習
1、1954年,美國一個城市管理自來水的專員發現,該市自來水耗費量在某些三分鍾的時段內會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D )
A.當時汽車開始在美國普及,這三分鍾剛好是車主集中洗車的時間
B.黑客通過互聯網攻擊自來水公司的電腦系統,導致數據顯示錯誤
C.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統計數據計算錯誤
D.當時電視開始在美國普及,這三分鍾是廣告時間,大家上廁所集中用水
2、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總結說:「要確切認識西方的歷史或非西方的歷史,沒有一個包括這兩者的觀點是不行的;只有運用全球性觀點,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個時代中相互影響的程度,以及這種相互影響對決定人類歷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這里強調( D )
A.從西方的角度認識非西方的歷史 B.從非西方的角度認識西方的歷史
C.用比較的方法認識西方和非西方的歷史 D.用整體性的觀點認識西方和非西方的歷史
3、傳統史學的研究對象側重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而現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內容納入了史學研究的范疇,這一視角的轉換體現了( C)
A.生態史觀 B.全球史觀 C .社會史觀 D. 革命史觀
4.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亞諾斯指出:「正如整個世界感受斯蒂芬孫的機車、富爾頓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機槍的影響一樣,它也感受到《獨立宣言》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共產黨宣言》的影響, , , , ,斯塔夫里亞諾斯在這里說明的是( A )
A.世界各地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加強 , B.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
C.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深遠 D.科技革命對杜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板書展示:
一:幾種重要史觀 二、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人物
1.唯物史觀(革命史觀) 三、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事件
2.社會史觀: 四、多元史觀解讀歷史時期
3.全球史觀 :整體性 五、現代化視角中的中國近現代史
4.文明史觀:
1.經濟上:工業化、城市化
5.現代化史觀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通俗化
4.社會生活:平等化、世俗化
教學反思:
高考的有效復習,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准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認真研究高考命題趨勢。
關於學情:經過一輪復習之後,學生對基礎知識已經能夠細化深化,但缺乏深層次的領悟。在考試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思路不開闊,在知識的聯系、比較方面能力較差,不能將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上升到理論層面,歷史研究方法和學科素養有待提高。
關於高考: 新的史觀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題中已有明顯的滲透,從新史觀的視角命題,對歷史做出新的闡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都較明顯地影響著近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的練習,提示主幹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查漏補缺外。更應該指導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史觀的理論,運用新史觀重新審視和整合基礎主幹知識,對學生進行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的指導。本節課主要探討了最近幾年高考中出現的新史觀。包括理論闡釋、以理論整合知識、及時的強化訓練。
現代化(近代化)史觀是一個重點,讓學生理解現代化史觀的內涵,掌握這一史觀研究歷史問題的方法,能將所學過的零散歷史知識有機的整合,融會貫通起來,並能舉一反三,用這一觀點去解釋其他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適當的有針對性的解題訓練,主要是選擇典型的高考題作為例子,使學生感悟高考題的特徵,揣摩命題特點,訓練解題思維的科學性和表述的規范性,適應高考歷史試題的變化。
, , ,斯塔夫里亞諾斯在這里說明的是( A )
A.世界各地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加強 , B.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
C.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深遠 D.科技革命對杜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板書展示:
一:幾種重要史觀 二、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人物
1.唯物史觀(革命史觀) 三、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事件
2.社會史觀: 四、多元史觀解讀歷史時期
3.全球史觀 :整體性 五、現代化視角中的中國近現代史
4.文明史觀:
1.經濟上:工業化、城市化
5.現代化史觀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通俗化
4.社會生活:平等化、世俗化
教學反思:
高考的有效復習,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准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認真研究高考命題趨勢。
關於學情:經過一輪復習之後,學生對基礎知識已經能夠細化深化,但缺乏深層次的領悟。在考試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思路不開闊,在知識的聯系、比較方面能力較差,不能將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上升到理論層面,歷史研究方法和學科素養有待提高。
關於高考: 新的史觀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題中已有明顯的滲透,從新史觀的視角命題,對歷史做出新的闡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都較明顯地影響著近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的練習,提示主幹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查漏補缺外。更應該指導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史觀的理論,運用新史觀重新審視和整合基礎主幹知識,對學生進行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的指導。本節課主要探討了最近幾年高考中出現的新史觀。包括理論闡釋、以理論整合知識、及時的強化訓練。
現代化(近代化)史觀是一個重點,讓學生理解現代化史觀的內涵,掌握這一史觀研究歷史問題的方法,能將所學過的零散歷史知識有機的整合,融會貫通起來,並能舉一反三,用這一觀點去解釋其他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適當的有針對性的解題訓練,主要是選擇典型的高考題作為例子,使學生感悟高考題的特徵,揣摩命題特點,訓練解題思維的科學性和表述的規范性,適應高考歷史試題的變化。
, , ,斯塔夫里亞諾斯在這里說明的是( A )
A.世界各地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加強 , B.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
C.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深遠 D.科技革命對杜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板書展示:
一:幾種重要史觀 二、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人物
1.唯物史觀(革命史觀) 三、多元史觀解讀歷史事件
2.社會史觀: 四、多元史觀解讀歷史時期
3.全球史觀 :整體性 五、現代化視角中的中國近現代史
4.文明史觀:
1.經濟上:工業化、城市化
5.現代化史觀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通俗化
4.社會生活:平等化、世俗化
教學反思:
高考的有效復習,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准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認真研究高考命題趨勢。
關於學情:經過一輪復習之後,學生對基礎知識已經能夠細化深化,但缺乏深層次的領悟。在考試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思路不開闊,在知識的聯系、比較方面能力較差,不能將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上升到理論層面,歷史研究方法和學科素養有待提高。
關於高考: 新的史觀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題中已有明顯的滲透,從新史觀的視角命題,對歷史做出新的闡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都較明顯地影響著近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的練習,提示主幹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查漏補缺外。更應該指導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史觀的理論,運用新史觀重新審視和整合基礎主幹知識,對學生進行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的指導。本節課主要探討了最近幾年高考中出現的新史觀。包括理論闡釋、以理論整合知識、及時的強化訓練。
現代化(近代化)史觀是一個重點,讓學生理解現代化史觀的內涵,掌握這一史觀研究歷史問題的方法,能將所學過的零散歷史知識有機的整合,融會貫通起來,並能舉一反三,用這一觀點去解釋其他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適當的有針對性的解題訓練,主要是選擇典型的高考題作為例子,使學生感悟高考題的特徵,揣摩命題特點,訓練解題思維的科學性和表述的規范性,適應高考歷史試題的變化。
③ 如何細化辛亥革命一課的課程標准
【基本理念】
以「我」拉近學生與《辛 亥 革 命》一課的距離,以「我」的三種身份:親歷者、研究者、繼承者把導學案中的三個環節知識梳理、知能拓展、情感體驗緊密的聯系起來,以實現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提出的學習要點:「簡述辛 亥 革 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一、知識與能力
1.知道以下基本知識和概念:革命興起的背景、中國同盟會、革命綱領、黃花崗等武裝起義、武昌首義、中華民國成立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發展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學會結合史實分析問題的方法。 2.培養分析比較能力。
3.引導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學會概括和闡釋問題的方法。 4. 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引導學生神入歷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增強歷史學習的現實感與時效性。 3.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為理想而奮斗的頑強毅力。
【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情境體驗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從前面所學內容導入新課,承上啟下。把學生帶入這段歷史。 具體的教學環節:
(一)引導學生以親歷者的身份進行知識梳理。根據課本的三目內容,重點設計了三個問題,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的解決問題。分小組進行展示。教師結合課本教學資源,進行必要的引導,點撥必要的方法。如怎樣概括辛亥革命的過程,巧記歷史等。
(二)引導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知能拓展。第一個問題縱向比較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進而得出辛亥革命的進步性的結論。
第二個問題橫向聯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以法律來鞏固革命成果的歷史事實,培養學生結合史實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辛亥革命緊跟時代潮流,順應歷史發展的精神,樹立法為國根,民為邦本的基本理念。
第三個問題是現代人對辛亥革命的評價。引導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深刻感受辛亥革命是中國20世紀第一次歷史巨變,是中國民主進程中的里程碑。
(三)引導學生以繼承者的身份進行情感體驗。以主題班會的形式,結合材料對學生進行情感升華,使學生深刻認識為什麼要學習這段歷史,學到了什麼,學了以後怎麼做。這樣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堅定學生為偉大理想而奮斗的信念。
(四)小結。學生從兩個方面對辛亥革命進行總結,即肯定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又看到革命尚有不足之處,為下一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做鋪墊。
(五)鞏固練習。(機動處理)就做學案中的題目。
【教學反思】
(1) 如何就現有教材實現三維目標的問題。 (2) 如何處理好導學案和新學案關系的問題。 (3) 如何處理好導學案和教材關系的問題。
④ 辛亥革命的說課稿
一、教學設計
1、通過表格對比分析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的異同,通過填寫教材P46表格,知道「三民主義」的含義,從而了解孫中山先生的早期革命活動。
2、通過教師講述武昌起義爆發的故事,播放武昌起義視頻和辛亥革命新形勢圖,知道武裝起義的經過並認識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3、通過學生演板,掌握民國紀年法,加深對中華民國成立的記憶。
4、通過「人物訪談」和「歡迎國家最高領導人」兩個情劇的演繹,明白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帝制,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5、通過探尋孫中山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活動,閱讀孫中山語錄,感受偉人人格魅力,學習一代偉人愛我中華、百折不撓、不斷進取的意志品質,繼承他「振興中華」的偉業,承擔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片斷實錄
1、導入新課
2、人物采訪
3、表演歡迎主席和皇帝的儀式
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皇帝和胡錦濤主席
其餘學生扮演吉安地方官員或學生
教師扮演皇帝和主席身邊的人
三、教學反思
《辛亥革命》剛上完,我就開始在思考這次參賽的得與失。認真盤點這節參賽課,私下認為也許是以下幾點得到大賽評委的認可:
1、新課導入較新鮮巧妙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導入上我費了點心思,此次去參賽,特意穿了一套立領中山裝,切合教學主題。上課伊始,一句噓寒問暖,讓學生倍感親切,參賽課上師生間的陌生感和緊張感已削減大半。然後話題轉移到自己的著裝,談及中山裝,提到了孫中山,聯想到「辛亥革命」,簡短自然地導出了課題《辛亥革命》。在課堂上,我能感覺到這個新課導入很快吸引了學生目光,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活化」了歷史題材,使歷史課堂頓時活潑起來。後來的點評會上,評委稱此導入「設計新穎,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也強調了一個不經意的問題,即教師的形象。此次參賽告訴了我,教師不能不修邊幅,如能結合教學內容,從發型到著裝稍做講究,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獎勵設置獎出了奇效
常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教學中如何建立一套持續有效的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曾有過設置「課堂獎勵卡」的想法。但參賽時間緊迫,只好靈機一動,採用「已停止流通的一分錢紙幣」將獎勵,並將個人激勵和小組競爭相結合。後來整堂課上,同學們都爭先恐後舉手,積極大膽發言,課堂始終處在寬松、活潑、熱烈的氛圍中。這不能不說跟以上獎勵設置有很大關系。物質與積分獎勵的辦法,符合了初中學生心理特點,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自我展示、小組競賽的積極性。市教研室周萍萍老師總結發言時,說:「很高興看到有教師別出心裁地採取獎勵措施。」
但我深知,物質獎勵的舉措只是參賽課的小妙招,常態下的課堂教學,如何設計既能發揮即時性效用又能發揮延時性效用的評價辦法,有待在以後的教學中與同仁進一步探討。
3、活動表演掀起高潮
初中歷史教學,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這已成歷史教師的共識。但如何落實這些理念,並非易事。單說創設歷史情境、表演歷史短劇等活動,就大有學問。這次參賽課中的活動設置表演,我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1)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如分配角色、進入角色、退出角色,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組織,正所謂「教師搭台,學生唱戲」。教師有時退居幕後,也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讓學生隨心所欲。(2)盡量把主演的位置交給學生,把評判權交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皰。(3)活動的設置要為突出教學重點或突破教學難點服務。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否則「活動表演」變成了一場「無厘頭」的「鬧劇」。本課中的「人物采訪」和「歡迎主席和皇帝的儀式」表演中,我盡力遵循以上原則,學生也表現出極大興趣,幾乎是全班參與,表演主角的學生生龍活虎,座位上的同學喜笑顏開,使課堂氛圍高潮迭起,且學生活而不亂,動而有序,在歡聲笑語中獲得了教育,受到了啟發,鞏固了辛亥革命的重要知識,理解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與會評委點評時,稱該課「雙邊活動優」。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活動的設置需要一定創新思維,怎樣依據課本硬梆梆的幾行文字,設計出有效的活動,有時要苦思冥想,甚至絞盡腦汁,顯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但每至思考至豁然開朗境界,或見學生歡天喜地參與活動,欣喜之情不可言表。
4、教學語言不落俗套
如果說歷史教學內容象人的身體,那麼教學語言則是人的衣著打扮,人尚且「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則古樸的歷史教材內容更需不落俗套的教學語言作媒介,搭建學生心靈與歷史相通的橋梁。富有情感的語言能舒緩學生緊張疲憊情緒,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優雅別致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格調高雅的審美情趣。本課教學中,我穿插使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用語,例格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孫中山的警言等;俗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等;口語化用語:「造反就造反,你能咋的?」;「你有槍,你怕啥?」文學語言:「讓我重踏辛亥革命的道路,去追尋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革命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毫不氣餒!終於迎來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高潮。」「孫中山先生是一本讓世人讀不完的史書」「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如今,中國人民正披星戴月追趕世界先進者的足跡;中國正滿懷熱忱融入全球化的時代大潮,先生「振興中華」的百年夢想正在變成現實!你聽,世界為北京奧運的喝彩!你看,太空中我航天員的漫步!不正是中國已開始崛起的標志嗎?」以上教學語言的使用,避免了課堂語言的呆板、枯燥,使語言生動起來,有助於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教育。
當然,課堂語言的修煉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平時博覽群書、博採眾長,正如蘇霍姆林斯說的那樣:「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備一節課」。唯其如此,方能在課堂上,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教學語言的錘煉,永無止境!
綜上所述,《辛亥革命》一課的教學,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活動為主線,以評價激勵為主要動力,以情境體驗和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手段,以落實「三維目標」為追求,盡管忝獲此次比賽一等獎,但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
1、對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沒有把握好,導致該課後段略顯匆忙並拖堂2分鍾
原因有二:(1)教學設計不盡科學合理,活動設計多,頭緒紛繁;加之《辛亥革命》一課知識點、重點、難點又多,故教學時間緊迫;(2)課堂駕駛能力仍有欠缺。盡管我在該課中有個細微幾處應機處理較好,表現出一定的教學機智,但在課堂的宏觀管理上沒前瞻性。在「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教學環節中,學生積極性剛被調動,舉手發言此起彼伏,我欲罷不能,只好一一滿足,用去了較多時間。而此環節不是教學重點,應及時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不必作過深的挖掘。故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應更多地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動腦筋;在課堂教學中,應提高課堂調控管理能力,必要時適當調節教學進展速度。
2、未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或探究學習
本課以情景體驗學習、自主學習為主。盡管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學生興趣的激發,其餘課程資源的開發,缺乏深度挖掘,故課堂缺乏立體感。如何保持學生學習歷史昂揚持久的興趣?讓歷史教學更多地體現歷史學科特色?恐怕還得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狠下功夫。例如:在現有大班制條件下,如何有效開展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對我來說還是一個較陌生的課題。
3、歷史教學中的對比聯系有欠缺
例:辛亥革命與戊戌變法性質的對比;袁世凱先後在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中的表現對比;辛亥革命歷史意義與戊戌變法歷史意義的對比等,都是引導學生加強新舊知識對比(聯系)建立知識網路的好素材,但我在教學中因時間匆忙,可惜忽略過去。
⑤ 2019內蒙古教師歷史教案-《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三民主義提出的時代背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結合時代背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評價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能夠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進行概括和闡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及其對近代中國的深遠影響,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思想理論成果,樹立為祖國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三民主義的內容
【難點】
對三民主義的分析與評價。
三、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問題探究法、情境實踐教學法。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PPT演示文稿、視頻)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採用談話法導入新課:同學們,請大家看這幅關於國慶60周年的慶典儀式。每逢中國的重大節日及隆重慶典,天安門廣場都會擺放孫中山畫像,與毛主席畫像遙遙相對,據說這是建國之初,毛主席定下的規矩。為什麼毛主席要定下這樣的規矩,孫中山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貢獻讓後人如此的尊敬他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通過本課的學習來解決上述的疑惑。
(板書:第22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背景
【過渡】請大家看課本上的《時局圖》,我們知道自從鴉片戰爭中國國門被打開後,中國就陷入不斷加重的內憂外患中,面對這種情況,中國人做了哪些努力來挽救中國呢?
學生回答:統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了「戊戌變法」。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予贊揚:大家說的很好。之前的改革活動雖然失敗,但是給了後人啟示,孫中山就總結了前人經驗,尋找著更合適的救國救民方式。請大家看多媒體課件上孫中山先生早年進行革命活動的照片,大家能從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歷程中,能得到什麼歷史啟示?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創立革命理論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孫中山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
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三民主義提出的過程(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他一邊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一邊考察西方社會政治,大大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組建了中國同盟會,在同盟會上提出了三民主義。)。
(板書: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2.三民主義的內容
教師設置一個情境:如果你作為孫中山,會在主題報告中如何解釋具體內容,如果你作為會員正好在場,你會從三民主義的內容分別得到怎樣的鼓舞?請大家思考。教師適時提醒學生從民族、政治、經濟三方面去思考。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並指出民族是前提,民權是核心,民生是補充和發展。
3.對三民主義的評價
教師設置一個情境:第一刊《民報》被播散到社會,各個階層爭相閱讀,面對《民報》發刊詞中的三民主義,農民、保守勢力、資產階級以及激進勢力分別會有什麼想法?為什麼?請大家分為四組,分別代表農民、保守勢力、資產階級和激進勢力,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請每組小組代表陳述本小組的討論結果。時間為5分鍾。
教師會在學生陳述觀點後總結:三民主義具有進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三民主義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口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是由民族資產階級的局限性所決定的,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二)三民主義的實踐
【過渡】:在三民主義綱領的引導下,中國的革命事業又有了怎樣的發展呢?
請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並結合多媒體課件上的圖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用自己的話歸納三民主義的時間活動,並思考在三民主義指導下的資產階級革命活動結局如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局?
(板書:三民主義的實踐)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並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革命的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而孫中山捍衛民主共和的幾次斗爭都失敗了。說明三民主義自身具有局限性,不能指導中國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環節三: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教師用課堂問答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三民主義,分別從原因、內容及影響等方面進行知識回顧。
最後,請學生回去思考:既然三民主義不能夠完成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那中國革命該何處何從呢?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⑥ 高一歷史必修1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課堂筆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記:使學生了解或掌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共同綱領」;新中國的首都、國旗、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概況,政協的作用和職能、民主派參政的主要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誕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處理少數民族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理解: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使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運用:通過對政治協商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民族政策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辯證關系的理解能力和運用這種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成長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及為實現民主科學而奮斗的求真精神。
2、了解中國國情,感受骨肉同胞盼團圓的殷切情感,為實現祖國統一盡自己一份力量。
三、過程與方法
1、綜合運用各種類型的史料,使學生掌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分析方法。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啟發,使學生形成多角度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B重點難點
重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難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談話講述法進行。在課堂上應多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在學思中主動探求、獲得知識,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二、學情了解
本課程是在高一年級開設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一些相關內容,對教材中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建構能力,思維活躍,表現欲強。但對模塊式教學比較生疏,對問題的探究尚缺乏系統認識,對問題的理解有時容易偏激。
D教學過程
略述本章前言
【導入新課】
毛澤東「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那隻是一幕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那麼,勝利之後的建國就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前提(第一幕的准備活動),而第一幕就是創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制度),在此基礎上完善和發展民主政治(基本制度)。
【講述內容】
一、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指導學生依據導與練P126知識梳理和思維啟迪1了解有關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
(1)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南京國民政府已經垮台
(2)中國共產黨團結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開始籌建新中國的工作。 (歷史縱橫和新政協籌備會的召開)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召開:
①時、地:1949年、北平
②代表:社會各階層
1949年9月21~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六百多人,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界民主人士、各民族以及國外華僑。
【合作探究】1:指抗戰勝利後不久召開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時間?地點? 通過了什麼決議?實施了沒有?
1946.1 ;重慶;會議通過了有利於人民的決議;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和政協協議,發動了全面內戰。
(2)內容:
① 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臨時憲法)
【合作探究】2:為什麼「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導與練P126思維啟迪1)
規定了國家的性質;
規定了國家各個方面的基本方針和政策。
②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③決定了首都、國歌、國旗、紀年法
(3) 意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新中國的誕生: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4、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
(1)職能改變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成為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舞台。
主要職能: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2)發展:
(1)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受到各民主黨派的熱烈擁護。
(2)中國共產黨廣泛吸收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參政議政,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政協與民主黨派的主要職能
(1)政治協商: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人選的協商
(2)民主監督:監督國家事務的管理,以及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3)參政:民主黨派除履行上述職能外,還直接參與政權,參與國家和各級政權的事務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執行。
【合作探究】3:中共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原因
1、歷史證明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黨派的議會斗爭失敗,救國方案未能實現,
2、民主黨派最後選擇了與中共並肩戰斗,在中共領導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務,共同創建了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
3、中共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有著強大的領導與組織力量。
【合作探究】4:材料一
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為什麼要讓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呢?這是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材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 ——鄧小平
閱讀材料後回答:
(1)從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來說,「究竟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
(2)西方的政治制度體現了什麼原則?我國的政黨制度又有什麼特點?
(1)從我們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來說,我認為是多個黨存在比較好,可以互相監督,有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
(2)西方的政治制度體現了政黨競爭、三權分立的基本原則;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
中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徵
1、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2、各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親密友黨和政黨,而不是反對黨或者在野黨。
3、各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小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廣泛吸收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參政議政,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人民戰勝敵人、奪取革命和建設勝利的法寶,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特色和優點。經過幾十年的曲折發展,它正在日趨健全和完善,並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項建設事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創立
前面提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那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到底有些什麼樣的職權,這一制度是怎樣建立的?下面我們來學習有關人民代表制度的相關知識。
1、條件: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有關規定;(看書P95)
(2)隨著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大規模展開,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的時機日益成熟;
(3)在全國人民普選的基礎上;
(4)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的經驗積累。
2、確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1954年9月,、北京)
(1) 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①內容: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②影響:這就以國家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③原則: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
④性質: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 建立了新一屆國家機構。 (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劉少奇人大委員長、周恩來總理)
【合作探究】5:為什麼我國不採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歷史抉擇:
(1)從歷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國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訓)
(2)從國家性質看:人民民主專政決定了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從代表階級利益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從經濟基礎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公有制經濟基礎相適應
3、意義: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合作探究】6:為什麼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①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
②為加強人民民主制度,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礎。
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
【合作探究】7:人民代表大會制和西方資產階級議會制之間有何區別?
人民代表大會制
資產階級代議制
經濟基礎
社會主義公有制
資本主義私有制
階級本質
人民民主專政
資產階級專政
組織原則
民主集中制
君主立憲制
三權分立制
政黨活動
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
(指導學生思考P96思考題)
(1)思想來源:盧梭的「人民主權」理論
(2)「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體現在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小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發展與完善
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制定《共同綱領》(臨時憲法)。
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陷於停頓。
4、新時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發展 完善,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過渡:除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優越政治制度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下面來了解這種制度的情況。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1、原因:國情
(1)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為了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在舊中國,長期存在著嚴重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許多少數民族不被承認,境遇悲慘,有的只能躲進深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了民族歧視、民族壓迫制度,少數民族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改變。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民族問題上貫徹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
2、建立:
(1)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
(2)1954年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設立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利。
4、表現:五個省級自治區的建立和一百多個自治縣(旗)的成立
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政策:早在1946年,在陝甘寧邊區就曾先後建立過蒙、回自治區。1947年,在內蒙古地區建立了第一個省一級的內蒙古自治區。到90年代初,全國已建立了5個省級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7個自治縣(旗)。
5、意義:
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願望,實現了民族平等,也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欣賞歌曲「愛我中華」,並投影顯示歌詞)
56個兄弟,56朵花
十六個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語言 匯成一句話
愛我中華 愛我中華 愛我中華
【合作探究】8:民族區域自治與特別行政區間的區別
民族區域自治
特別行政區
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實施群體
少數民族聚居區
港澳台同胞
主要作用
各民族共同繁榮
祖國和平統一
享有權力
無高度自治權
享有高度自治權
【本課小結】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政治制度(指導學生閱讀導與練P127教材史料研究)
法律依據:《共同綱領》 《憲法》(1954年)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核心)
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E布置作業:《導與練》演練廣場
一、課後研討:為什麼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的資源分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民族地區地大物博,人口相對稀少,經濟發達程度低;漢族聚居地區,人口密度過大,經濟發達程度高於少數民族地區。在發展繁榮的過程中需要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優勢互補、互相依存,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
我國各民族之間除了語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這些方面分別照顧各民族的風俗和習慣。
各民族在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較大差別。這些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建國後政府必須充分重視少數民族的具體情況,既不可以照搬漢族地區的做法,也不能機械地把對一個民族適用的方法移植給另一個民族。
二、P97學習延伸
認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靠資產階級無法走上真正的民主憲政之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廣大人民的利益出發,才能推進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
F板書設計:略
G教學反思:
這堂課上下來,我覺得只要學生一堂課下來,還記得我國在新中國成立起來的情況下,是怎樣進行民主建設的,如果學生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內容就行了。我想我這堂課的目標是達到了。
但是這堂課主要是有關我國的制度政策等的內容,較枯燥,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理念很難體現,以後還得向這方面努力。
⑦ 如何做好九年級歷史復習的教學反思
大家知道,中考復習的基本形式是復習課,所以研究怎樣上好歷史復習課,是這次研討會的重點。上好中考復習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復習內容龐雜,應注意對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不論是單元復習課還是專題復習課都需要歷史教師在眾多的史實中找出一條主線來統領所學知識,理清線索,便於學生記憶。其次,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整理和歸納,相對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識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近年來,歷史學科中考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題靈活,聯系實際,淡化純知識、純記憶的內容,所以需要對學生學習及答題方法進行指導,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
我們給大家提供了兩節課例和一個經驗介紹,我覺得這兩節復習課上的很成功,充分體現了復習課的特點,線索清晰,知識性很強,同時也注重了趣味性,特別是進行了學習方法指導。下面,談一談我對如何上好中考歷史復習課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鑒。
一、明確中考理念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我們一定要深入研讀考綱,那裡明確規定了考試的指導思想、考試意圖和命題原則等重要內容,可以說是有關考試的總的指導思想。在認真學習考試指導思想之後,接下來,我們還要認真研究中考歷史試卷,進行試卷分析,可以說,中考歷史試卷就是一個樣本,它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考試說明,從實踐層面上告訴我們考試究竟考什麼、怎麼考。分析歷年中考試題,可以發現體現了如下幾個特點:
靈活性:即表達方式靈活,情境創設巧妙,注重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開放性:即給學生以廣泛的思維空間,答案靈活,不求唯一,注重學以致用。
綜合性:側重同類知識的歸類比較和歷史發展線索的整理。
注重考察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及文字表達等多種能力。
注重將歷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相聯系。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體現了歷史服務與現實的思想。
所以,通過對中考試卷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必須將知識教深教透,很多內容不僅要講清是什麼,還要使學生明白為什麼;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想到用什麼方式讓學生掌握,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可以說,對考試意圖和方向的研究把握是後面進行有效復習的前提。
二、深入研究課程標准中的內容標准,備好歷史復習課。
九年級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的進行,復習課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我們都知道,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歷史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只要在書上寫寫畫畫要點即可,而是對原有學習成果的鞏固和提高,是對學生中考能力的培養。所以,備好歷史復習課是能否保證課堂復習質量的關鍵。備課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深入研究課程標准之內容標準的要求,確定所要考查內容的知識要點和能力層次要求。根據課程標準的規定,列出考試的知識要點及相應的能力層次要求。關於知識的能力層次要求:哪些知識是要求識記的,哪些知識是要求理解的,哪些知識是要求運用的,大家可以閱讀歷史課程標准,其中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里重點是要弄明白要達到這些能力層次要求,對知識點的掌握究竟應達到什麼程度。
2.認真備好每節課,重點是制訂復習課的教學目標
備課中,重點應根據前面對考試要求的分析,課標的認真研讀,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復習課知識容量較大,經常要復習一個甚至兩個單元的內容,所以更需要我們理出個頭緒來,,弄明白這節課究竟應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提高哪些能力;採用什麼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要對學生進行哪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這些都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課堂復習才不至於盲目,才能是高效率的。另外,備課時,還應出好每課相應的課堂練習題,以檢測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同時通過講練結合,使學生的復習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三、具體復習建議
1.按單元進行復習
涉及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四大板塊的內容。在對這些板塊進行復習時,建議首先還是按教材中的先後順序,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
我們在進行單元復習時主要應明確每個單元的大致時間、主要歷史事件、事件相互之間的關系及體現出來的單元特徵、單元的基本線索等。大家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部分內容。例如,在開始進行一個板塊復習時,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前面的目錄部分,通過目錄,使學生了解該板塊由幾個單元構成,並通過單元標題,從整體上了解該板塊講述的主要內容,基本線索等,從總體上形成一個知識的框架。具體到各單元的復習時,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單元概述內容,通過指導學生閱讀,使其明確該單元的大致時間、發生的主要歷史事件、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構成的單元特徵、單元的基本線索等。同時通過單元概述,還可以了解到同一時期中西方不同的發展情況,便於將中外歷史進行橫向對比。最後具體到單元中每課內容的復習時,教師重點應該教給學生復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要點。例如,告訴學生要全面掌握一個歷史事件,應該從起因、經過、結果、作用或影響等方面全面了解。可以通過掌握事件發生、發展、結束過程中的主要大事來了解事件的經過等。總之,總復習時,怎樣讓學生動起來,改變教師的一言堂,保證教學目標的落實,確實需要教師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許多老師在這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取經。
最後,在單元復習的基礎上,還要將各單元的內容聯系起來,形成各板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例如通過對世界近代史各單元的復習,可以得出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線索:一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確立——發展。這也是最主要的線索;另一條線索是近代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還有一條線索就是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由於該線索內容不是考試范圍內的,老師復習時可以不用特別強調。可以說,世界近代史各單元、每節課的內容都可以被串聯到這些線索中。通過這樣的點線結合的復習,學生學到的歷史知識就不是零散的、孤立的、雜亂無章的,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了知識網路。
單元復習是中考復習中最重要的步驟,也是花費時間最多的部分,只有在單元復習時做到穩扎穩打,才能保證最終的復習質量。
2.在單元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專題復習
在單元復習學生已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專題復習,能夠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這也是中考考察的重點,比如中考試題中的簡答題、問答題主要就是考察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關於復習專題的確立,前面已經說過,許多單元就是一個專題,例如中國近代史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抗爭」、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等本身就是一個復習專題,在單元復習時已經復習過了。那麼除此之外,我們通過對歷史知識橫向聯系、縱向聯系、因果聯系、中外聯系等全面的、多方位的聯系,還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確定新的復習專題。
(1)將同一種類型的知識進行歸納比較。如英法美三大資產階級革命、近代社會兩次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三次科技革命、兩次世界大戰、二戰後歐洲與日本經濟的發展等。復習時重點是注意引導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比較,並通過對同種類型知識的比較,找出共性的、規律性的東西,更好的理解歷史現象、感知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將中外歷史上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橫向聯系比較。可以是同種類型的,如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西方跨入近代社會門檻與中國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等。也可以是同一時間的,如19世紀60——90年代中外歷史上發生的重要變革等。通過比較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更好的了解中國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
(3)同一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比較。如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美國歷史上傑出總統及其事跡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與二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等。通過這種縱向聯系比較,能夠綜合分析、認識一個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歷史。
應該指出的是,復習專題的確立,不應盲目追求大題目、多內容,主要應以考試要求和課程標准為主,不等超出一定范圍,否則,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效果也不會好,比如,選擇中美關系為專題就不夠恰當。
3.另一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通過訓練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
《考試說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導用書,要從中了解考試范圍、內容、形式、題型及其要求等情況,結合近幾年來中考試題,把握考試命題方向、難易程度,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練題形式要多樣化,包括課堂的口頭回答、書面作業、單元檢測、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題海戰術。通過講解和練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培養。練習的內容可分為基礎訓練和理解訓練兩大部分。前者採用填空、選擇、填圖、識圖、列舉等題型;後者採用材料分析、簡答題、綜合問答題、編寫大事年表等題型。而後者特別是綜合問答題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題型。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最後一個方面,就是做好解題思路方法的指導。
要針對中考的題型和要求進行專項指導。同時必須在復習當中,針對每一種題型進行分析指導,特別是解題的方法、解題思路、回答問題規范化的分析和指導。並且嚴格要求學生書寫必須工整、規范作答,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利於在考試中減少不必要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