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束縛教學

束縛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13 09:11:33

❶ 哪些地方束縛了老師或增加了老師的負擔

最主要的是老師的經驗和能力,其次是教學理念。因此,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一要學習,二要反思。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

❷ 常用教學模式有哪些

常用的教學模式:

1

第一種「高結構/高控制」的課堂,也是我們目前最常見的課堂。教師精心備課教案設計邏輯嚴密、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教學目標清晰明確,而且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按其教案,精準精細,一步不差地引導學生,按教師設計好的思路與步驟,推進落實,這種課堂,嚴謹細密、滴水不漏, 每個時間節點都由教師嚴格掌控把握,很少有打岔及個體化的生成,不容有「浪費時間」的試錯與「胡思亂想」,學生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完成或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這一類課堂,對己有知識、結果性知識的理解掌握,對達成每一個可量化的、以知識點為基礎學習元素的預設教學目標是最有效的,是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對己有知識以短期記憶與理解為重點的教學,是最能出成果的。但是,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自主學習能力及想像創新力培養都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2

第二類課堂是「高結構/低控制」。這種課堂,雖然有精心設計、完整嚴密的教案與流程結構,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拿捏把控」的嚴謹度卻大大下降了,而學生的參與自主度大為提高,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對話分享爭辯成為這一課堂學習的常態,個性化的試錯與生成也是這一課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知識構建要素。這種模式會讓教師與學生作為學習雙主體的功能得到更平衡、更有效的聯結與融合,會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個體認知的真實體驗成為深度學習的最重要基礎。沒有教師的「低控制」,就不會有學生在課堂上的「高參與度」。

3

第三種課堂,是「低結構/高控制」的課堂,與第二種類型截然相反,教師對課堂結構與流程的設計是開放包容、主題式的。整堂課的流程結構是一個框架式的,主題項目引領,由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不斷有生成性內容、創意的開放課堂。在這類課堂中,由於沒有嚴謹細密的教學設計流程,學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探究空間,教師的掌控把握反而變得更重要了。在一個靈動寬松、給予學生發揮創造想像空間的課堂,雖然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與參與度更少束縛,但為了實現和達成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這一類課堂中,需要發揮很大的掌控主導作用,否則,課堂很可能成為低效雜亂的「一盤散沙」。

4

第四類是「低結構/低控制」的課堂,既無嚴謹縝密的設計和結構,也無教師的主導掌控,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了「隱性人」,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路徑,通過自己搜集資料、整合學習資源、尋找學習伙體、研究學習方法,讀書、實驗、梳理、反思、總結、呈現……這一類課堂,是不少創新型項目式學習過程的最好平台。這類課堂,是培養孩子自主創新力與探索實踐力、建構過程性知識的最好載體。但「低結構/低控制」並不是」無結構/無控制」,而是教師的作用與功能由「顯性」變「隱性」,學生的主體作用更為凸現,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讓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的主體能力更好地生成與發展。

總之,這四類課堂,各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前兩類課堂對己有結果性知識的學習及標准化考試有著「高效」的功能,而後兩類課堂,則對培養孩子的學習素養、想像創新、探究實踐,生成構建新知識卻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同的課堂結構其實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平台

不同的課堂結構其實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平台。這四類課堂,在我們的教學中各有其價值功能及局限,如何在教學中的不同時空、范圍、語境、條件下用好這四種不同課堂模式,讓其「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原本分而不同的四種模式,能夠融會貫通,上升為第五種能在不同學習場景中轉化自如,兼有四種模式長處優點的新課堂。這也是西外和三亞國際學校這段時間正在努力探索的「智慧課堂」。

西外的行走課程實際上也是四種課堂模式深度融合的第五種課堂的實驗探索。行走課程一開始的整體設計,縝密計劃,踩點探路,細節安排(高結構/高控制);師生共同按頂層設計行程,搜集資料,形成課題,制訂項目課題研究框架(高結構/低控制);在路上,會有很多生成的「偶遇」及「特殊」,各種驚喜意外,但師生只能在統一的指揮、調度、安排下活動 (低結構/高控制);路上及回來後,師生的感悟收獲成果,用各種形式展示呈現(低結構/低控制);在西外四類課堂融為一體的行走課程中,有學科知識、有課題研究、有社會調查、有幫困支教、有環境改造、有意志品格磨煉、也有情感人文關懷、有個人體驗、也有集體分享。這就是學生核心素養能生成的真實教育場景,也是第五類課堂生成的探索過程!

西外的中英文經典閱讀與創意寫作課程,也是在十五年一貫制的教學生態下,融合四種課堂模式的「第五元素」,在閱讀的內容選擇設計上,中英文課程組的骨幹教師們頭腦風暴、試讀反思、篩選推薦,形成了一個和其他學科跨界融合,相輔相成的有西外風格的經典閱讀體系(高結構/高控制);但是在閱讀和寫作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學習體的學情變化,遵循「閱而優則演,閱而優則寫,閱而優則創」的規律,鼓勵師生以戲劇、演講、辯論、繪本、歌詞創作、相聲段子、唱詩、有聲書甚至微信、直播等各種形式展示交流閱讀收獲(高結構/低控制);甚至我們打破了傳統教育設計中的圖書館的概念,將整個校園空間鋪設成立體流動的生態課堂。在諸如「文字窗、竹欣閣、柏拉圖之角、蘇菲的世界、奕盤、音樂港、雲教室、約翰的小屋、一米陽光、觀星台、大觀塗鴉室、百老匯」等極詩意的文化空間內,神秘的「書籃」,俯仰坐立之間的「書架」,流動的「書車」,溢滿陽光和咖啡香的「書亭」,還有如魔法屋一樣的神秘BOX,這一切讓西外校園內的自然與文化空間交相融和(低結構/高控制),成為了一所厚重亦不失靈動的「書舍」,給師生更多自主閱讀的空間和「留白」發呆的意識流時間(低結構/低控制),以「沙龍」的方式促進各個學段的師生、家校的跨界交流,讓閱讀和創寫變成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最重要的人生底色和真實的幸福。

❸ 怎樣擺脫傳統教學思想中落後因素的束縛,確立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教學新理念

創設輕松和諧、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
教師的態度能左右課堂的版氣氛,權課堂的氣氛又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而學生的情緒則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效果。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 如果師生之間心理相容感情真摯,學生對教師就會尊重,對教師的教學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教師過於嚴肅會使學生造成精神上的壓抑感,尤其對內向型學生會造成很大壓力。教師在課堂上精神飽滿、充滿自信、和藹可親的態度能疏減學生的心理壓力。當學生處於集體之中親身感受到一種輕松、愉快、親切的氣氛在師生之間洋溢的時候,他就會保持積極的情感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思維清晰、反應敏捷,獲取知識當然也就能更加迅速和有效。同時,因為他把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也願意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在每一節課開始之前,為本節課制定有效的獎勵機制,點燃學生的比賽鬥志,是活躍課堂的保證。

❹ 如何不被二輪復習束縛,學得精彩

「二輪看水平」(一輪看功夫,二輪看水平,三輪看士氣)概括了第二輪復習的思路、目標和要求。

具體地說,則是跟隨老師認真學習《新課標》和《考試說明》,認真分析高考命題方向,把握高考試題難度,確定好復習教學的重點難點,做到准確、科學、嚴密。明確「考什麼」、「怎麼考」;

二)看老師重點講解的題目類型,做到對重點心中有數;

三)看知識講解、練習檢測等內容的科學性、計劃性是否強,使模糊的清晰起來,缺漏的彌補起來,雜亂的條理起來,孤立的聯系起來,形成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

拾遺
重拾遺忘知識點

二輪復習前後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復習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准備,抓住復習的主動權。

雖然經過一輪復習後,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於一輪復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盡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橋梁
搭建知識結構橋梁

高考二輪復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梁。

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並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串線
學過的知識串成線

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串起來,使課本上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像一粒粒珍珠,散亂地堆在那裡我們是不好把握它們的,如果我們能找到一根線把它們串起來,它們就成了項鏈,隨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們都能很方便地把其他的珍珠帶起來。

在這里,貫穿前後的問題就是線,課本相關知識就是珍珠。在第二輪復習階段,我們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這些珍珠串起來的線以及把珍珠串成項鏈的能力。

所以在二期復習階段,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能力。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後知識串聯起來的相關問題,這樣的相關問題我們能找到的越多,我們對課本前後貫穿的角度越全面,我們對知識點的把握就會越准確,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越全面。

高效
提高做題效果

在第二輪復習階段,要想提高做題的效果,學生必須多思考,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怎樣思考?

1,在題目拿到手後,首先思考它屬於哪種題型。這種題型有什麼特點,審題時有哪些技巧,答題時有哪些基本要求。通過題型歸類、方法歸納,從每一個題中都有所收獲,使每一個題目都能給自己以啟發。

2,多比較。經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比較,看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識選擇和參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一定要搞清自己錯在哪裡,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理解錯誤,是題型特點沒掌握還是答題方法不熟悉。弄清問題症結在哪裡,然後下功夫解決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只關注分數,只滿足於知道這個題目答什麼,而忽視自己不該忽視的東西。

3,多總結。多關注自己在做題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注意從個性中抽象出一般的東西來,自己總結出一些對自己答題有指導性作用的方法來。從心理調節到時間分配,從閱讀習慣到答題順序,從思維模式到語言組織,在平時做題時都要注意去觀察自己有無缺陷,並注意在做題時尋找克服這些缺陷的方法。

習慣
培養科學的應試習慣

這個方法往往是理性的,習慣則帶有感性的特徵。在平時作業時,由於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性答題。但考試時尤其是高考時,由於有時間限制,特別是帶著一定的心理壓力應試,許多學生在答題時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習慣答題,許多老師平時強調的東西根本來不及想。

比如我們平時講習題時如果問學生遇到「為什麼」應該從那些角度組織答案,學生都會加答「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可是一到考試,許多學生根本想不到這一點,他往往只能機械應對,頭腦中冒出一句答一句,把「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忘到了九霄雲外,等到試卷拿到手裡看分數被扣了才又想起這句話。

所以在二輪復習階段,一定要注意把老師的要求轉化成自己的答題習慣,要形成一拿到試卷就不自覺地朝老師要求的方面去做的習慣,這樣才能真正讓平時積累起來的經驗在考場上發揮作用。

❺ 如何沖破觀念束縛,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數學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 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
1、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2、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
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准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
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二、小學數學教師應更新觀念
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
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
2、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
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真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
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了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
三、 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
1、教師要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用處不大的,而且對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與此同時,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有著廣泛應用的,而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學時要把握每一處出現時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拔高。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作棄取。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識點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
2、 教師要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課程標准中,已將計算器的應用引入教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進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腳本,能使用常見的數學教學軟體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等。在助學方面:教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實驗。例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幾何圖形變化規律,創設動畫情境等。通過實踐探索,使學生體驗數學的思維過程。教師要能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還要能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繁雜的計算,節省計算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四、在備課中體現新的理念
1.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素材。
由於教材編寫具有時代性,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根據那個年代學生的條件及當時社會對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編寫的內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時期的使用。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再好的教材經若干年也會滯後的。因此,我們手中的教材有些編排順序、准備題、例題、呈現方式及例題的情境已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了。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會樂於參與,他們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例如改變例題的敘述情節,省編義務教材第七冊第43頁的歸總應用題是先通過准備題總結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數量關系式,然後出示例題。這樣的課,用以前的眼光來看是無可非議的,就現在來講邏輯思維也是很好的。但我們所教的孩子不一樣了,他們可能對3小時抽水420噸,5小時抽水多少噸已不會感興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師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們班55人一分鍾共做多少題」?根據你自己的做題情況編一道數學題。學生四人或兩人小組討論片刻,爭相回答。有的學生說:「我一分鍾做了20道題。照這樣的效率,估計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題。」有的說:「我兩分鍾做了30道題。估計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題。」再讓他們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由於這道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實建構的,所以對例題的結構、數量關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2.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
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於運用。」這句話揭示我們,教材不是聖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備課時我們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安排最佳的呈現形式。因為,教材的編寫往往是根據知識的結構展示其發生、形成、發展的順序。而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不一定適應教材中的呈現順序及呈現方式。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時,根據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和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教材內容中的呈現方式。把用一個實物、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表示的單位"1"與用多個物體為整體表示的單位"1"的內容相對比,同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據自己的能力在小組的協助下主動參與解決問題。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經歷主動探究「分數的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並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
3.改變新課的導入方式。
現行教材中的准備題,是為新知學習鋪路搭橋。其內容一般是與本節課新知識密切相關的舊知識,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快速進入新知境界。然而,從新的教學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縮小了探索空間。加之,教材中的例題在提供答案的同時,也提供了思考過程,在出示例題的同時,就有怎樣想,它既約束了教師的思維,又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隨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由知識傳授為主轉向個性、才能的發展為主,導入階段的目標也應隨之由為知識學習作準備為主轉向情感誘導為主;由關注知識技能領域向關注發展性領域轉變。因而,強化情景創設功能,讓學生體會今天學的數學就在身邊,形成探索的慾望,
是導入階段的方向。我們備課時在關注新課導入方式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數學內容雖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學」中,可在有陽光的日子帶著學生去室外,用桿高與影長的關系,測量樹高、旗桿和周圍的物體。教學「比例尺」時,可讓學生根據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畫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建築物。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積極探索的心理需求。
五、在課堂中體現新理念
1.創設沒有精神壓抑的學習環境。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一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一過程創設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1)轉變教師的角色。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探索過程。實現由傳道、授業、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慾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例如,在學生討論、爭議不休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表一下意見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沒有精神壓抑的、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
(2)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誠於衷而行於外,應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恰當地組織教學。教師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對一個個問題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話語,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
2.創設開放式的教學過程。
由於開放式教學過程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得到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開放式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教師要盡量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更多有思維空間。
例如,我在「分數的意義」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學生們准備材料特別充分,有的自畫10個小紅旗,有的畫6隻小動物,有的畫12個三角形,畫8個小圓片,畫9個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個大圓,長方形、正方形紙、鉛筆、蛋糕、小棒、小正方塊等等),通過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有了心理准備。實踐活動中選擇的素材又是他們自己所熟悉的、喜歡的。課一開始,通過兩三分鍾對學生的了解:「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想了解哪些知識?」「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數嗎?」要求每位同學至少分一種材料,並把你的成果在小組中交流,在交流中說出操作的思維過程。在小組合作交流後(約5分鍾),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到前面與全班同學們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並在交流,爭議中解決問題。如有一位學生在演示把6支鉛筆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也可以是,這時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質疑:「為什麼和都可以?」另一位學生馬上站出來說:「因為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是2隻鉛筆,平均分成6份,2份就是,也就是2隻鉛筆。」交流時,台上學生講,台下學生不時地爭著補充、修正。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學生體驗了求得同一種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中經歷豐富的(交流合作、成功、興趣、愉悅)情感體驗。
3.設計不同層次的開放性練習題。
為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使全體學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練習題或選擇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設計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機會的開放性練習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
例如,我在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周圍事物了解的情況設計一張統計表。」這時,同學們積極地動起來了,有的自己獨立設計;有的兩、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數據。有的設計了「四(1)班財產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1)班教學用具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年級各班人數統計表」「四(1)班各組人數統計表」「中山路小學各年級統計表」「某小組家庭住址統計表」「某小區人數統計表」「四(1)班數學成績統計表」「近一周天氣變化情況統計表」等等。這樣設計的開放性練習,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又如,請你用長24cm,寬12cm的鐵板,為客戶設計一個高3cm的無蓋鐵盒。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設計了不同規格的鐵盒。在交流中講出自己的設計意圖。
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興趣。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幾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們教師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問題設計出很多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練習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❻ 怎樣擺脫傳統教學思想中落後因素的束縛,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新理念

創設輕松和諧、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
教師的態度能左右課堂的氣氛,課堂的氣氛又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而學生的情緒則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效果。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 如果師生之間心理相容感情真摯,學生對教師就會尊重,對教師的教學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教師過於嚴肅會使學生造成精神上的壓抑感,尤其對內向型學生會造成很大壓力。教師在課堂上精神飽滿、充滿自信、和藹可親的態度能疏減學生的心理壓力。當學生處於集體之中親身感受到一種輕松、愉快、親切的氣氛在師生之間洋溢的時候,他就會保持積極的情感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思維清晰、反應敏捷,獲取知識當然也就能更加迅速和有效。同時,因為他把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也願意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在每一節課開始之前,為本節課制定有效的獎勵機制,點燃學生的比賽鬥志,是活躍課堂的保證。如在上二年級下冊Unit7Is it a pear?. 這一課時,我利用低年級小朋友好奇的心理,製作了奇形怪狀的水果圖片,讓學生猜出水果的名稱。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四個小組搶答比賽。這一個活動,讓整個班都沸騰了,學生各個精神抖擻,一副誰也不服誰的表情,都想獲得這一勝利。那麼,在課堂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已學過的chant或者歌曲,讓學生隨著節奏邊練邊做,富有動感的韻律和節奏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開始學習英語的動力,也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❼ 冒險島2靈魂束縛者怎麼連招教學 高手連招技巧

冒險島2靈魂束縛者玩家評論:
這個職業定位非常尷尬,輸出勉強比奶媽高,輔回助性技能倒是比答較好用。但是誰會為了要一個不怎麼強力的輔助而浪費一個隊伍位置呢?從技能設計可以看出,N社是想把這個職業以曼荼羅解放為核心,利用BUFF技能打出各種結合性,我就來跟你們說說這個結合性有多笨!
技能1,回血技能,無CD,一次假設回100血,使用20點SP。
使用曼荼羅解放疊加四次後,每次消耗20點SP,總共消耗80點SP
在曼荼羅解放疊加層數後使用回血技能,回血量會增加!
所以此時四層曼荼羅後的技能1可以一次性回復300點血了,好開心啊,好厲害的技能啊!等等,好像哪裡不對!
技能1無CD,所以我連續按3次消耗60點SP就可以回復300點血了,但是如果先疊曼荼羅在回血,我等於總共用掉了100點SP!好TM厲害的BUFF技能,我刪了可不可以!
類似狗血的技能效果不勝枚舉,基本上都是垃圾,沒有實質上提升,所以靈魂束縛者的尷尬就在這里。一句話,這個職業不改動,就永遠只是個殘次品而已,你們自己判斷要不要玩吧。

❽ 教學如何穿內褲

很多男人都在穿內褲,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穿,其實穿內褲是為了健康,如果有些男人不穿內褲,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如果經常不穿內褲,那麼睾丸一直吊著,容易發生靜脈靜索曲張,所以內褲還是要穿的,對於這個穿三角的比較合適,因為三角內褲比較貼身,但三角的不容易散熱,平角的就好一些,利於散熱。穿三角內褲還是平角內褲,各有利弊,所以大家自己選擇吧!

內褲這個東西肯定不是古已有之的。
人為什麼穿衣服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夠我們想一陣子的了,達爾文覺得以前的猴子呀猿呀什麼的身上有毛,也都活得挺好的,根本不用穿衣服,可是有的猴子和猿身上毛不夠多,冬天就凍死了,這時候就自然選擇啦,開始淘汰了。要不你就毛足夠多,要不你就會找些樹皮啦,雜草啦,樹葉啦,獸皮什麼的擱身上。結果出來了,毛多的繼續當猴子猿,毛少的但會找東西彌補就變成人啦。後來也比較尷尬,人穿衣服穿慣了,毛就退化了,再光著身子顯然不合適了。基督徒們不這樣認為,他們說咱們人的老祖宗就倆,男的叫亞當,女的叫夏娃。上帝把他們造出來的時候他們倆光著身子好好的,後來吃了個果子再一看對方就開始不好意思了,連忙找東西現把私處捂上,就跟以前從沒看見過對方那裡一樣,咱們稱這為羞恥之心。上帝當時就嘆了口氣說哎,以後有你們受的了。後來他們倆就生了不少娃,他們的娃之間也不管近親什麼的接著生,不管是哪代哪輩,這羞恥之心是根深蒂固了。可是人的思維就比較奇怪了,他看到別人老用塊布捂著點地方,他就有想撕開看看的想法,咱們叫慾望,這個東西就是上帝最不想帶給人類的。你看,就一個穿衣服問題,都觸及到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了。人類的思維分野多明顯呀,一個物質決定論,一個形而上學。
可是以上這兩種理論卻解釋不清楚人為什麼要穿內褲:你說人是為了生存才要穿內褲的?傻子也不信啊。不管你什麼內褲,薄薄的那一層,不擋風不遮雨的;你說人是害羞才穿內褲的?傻子笑著問你傻呀?內褲,內褲,套在外褲裡面的才叫內褲呢。有人抬杠說外褲起禦寒作用,內褲起遮羞作用。我沒看到天熱的時候各國元首穿著各色的內褲會晤的呀。你看,小小一個內褲,哲學上的難題。後來有人問佛祖,佛祖說了倆字:「置答」。什麼叫置答呀?就是暫且不回答。為什麼?佛祖不好意思直說內褲,他又舉了個例子:「這如同人中了毒箭,不去想如何解毒,卻去研究弓箭發展史一樣。」佛祖的總體意思是不要瞎想,不要太執著於不確定的事情,那叫無明,是萬苦之源。那意思就是說你既然已經開始穿內褲了,管為什麼要穿干嗎呢?你要是不想穿就扔了算了,想穿的話,就想想該買什麼牌子的呀,哪種樣式的,哪種尺寸的雲雲。
好了,為了保證自己還是夠檔次的那類人,我們不去討論「為什麼」要穿內褲的問題了。我們來回答內褲是「什麼」。
內褲者,無論三角,四角,鏤空,線式……輕薄一布也。布內,繁衍之根基,快感之源泉;布外,茫茫紅塵,花花世界。一個良好的內褲使用者,善於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選擇穿與不穿內褲。內褲者,道德尺度也。
如何才是道德的?這個問題還不如問怎麼穿內褲才是合適的更形象些。
道德不是禁慾,穿內褲不是說你穿上了這輩子就別指望脫下來了。你要跟大夥兒學,大夥兒會教你,什麼時候可以脫,什麼時候必須穿,什麼時候可脫也可穿。這是個契約問題。
關於如何穿內褲的問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穿法。
日本大和民族是個比較奇怪的民族,你看他們打仗的時候燒殺搶掠呀,姦淫婦女呀,比誰都狠都殘忍,可是卻又是個最講究禮儀的民族,夫妻兩口子都要客客氣氣一天鞠無數個躬。二戰期間有個美國人寫了本書叫《菊與刀》說日本人的道德是「恥感道德」,它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做善行,要求有外人在場,至少感覺到有外人在場。在本質上屬於他律的結果。這樣的道德一方面他強調集體性,大夥都乾的我就干;另一方面它的尺度沒有基準線,隨時在變化,無論什麼樣的事情,只要自己所在集體允許的,都可以做,都是道德的。因此,想必日本人穿內褲也是別具一格的。在他們看來,內褲什麼時候穿,什麼時候脫,何處穿,何處脫都不是問題;只要大家一起就行了,走在大街上,大夥一塊脫內褲那是常有的事。不過一般的話,大家都有個信念,那就是:「內褲為天皇所賜,為天皇之榮耀而穿內褲,為天皇之榮耀而脫內褲。」
與日本人相對應的是美國人。美國是個信仰上帝的國家,美元上都有他老人家的位置。上帝說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有罪,你贖一輩子罪都贖不清的。「原罪」心態帶來的是「罪感道德」,據說是以內心的罪惡感來驅使自己行善事。這種道德對自覺的人倒是挺好,檔次比較低的人自欺其人起來你也挺沒轍的。所以美國人穿內褲也很有講究的,首先每個人的內褲一定要各式各樣,實在是同一個牌子同一個款式同一個尺寸的那也要把其中的一個弄破個洞以顯示其特殊性。這是個基礎性的活兒,然後就好辦了,大家就說既然我們的內褲各不相同,那咱們怎麼個穿法自然就不一樣了。雖然說美國人穿內褲挺自由的,其實都是有些底線的,大家心知肚明,不說而已。美國人還有個怪癖,就是喜歡去扯別國人的褲子去指導別國人怎麼穿內褲,這也許是國內沒地方發揮余熱閑出地毛病吧。所以你總會發現不穿內褲地美國人穿梭於世界各地給各國人民上穿內褲課。美國人覺得內褲為上帝所賜,自己穿不了也要先給全世界困惑如羔羊地兄弟姐妹穿以傳播福音,這就是國際主義精神地具體體現。
至於中國人怎麼穿內褲嘛,就比較復雜啦,也許當局者迷吧。老時候嘛,就是用王小波那種口氣說的:「自孔子以降」,孔夫子生下來就開始思考內褲這個跨越時空跨越地域地問題了,他是《內褲法》和《內褲法實施細則》的首位起草人。在他看來,內褲這個東西是社會的根基,人類的本質。內褲一定要穿的有規矩,有步驟。他規定,大家的內褲必須一模一樣,也不管你什麼人,高矮胖瘦的,統統化整為零。他又規定,何時、何地如何穿內褲必須按照上述兩部法律、法規施行。這樣一開始大家肯定比較郁悶啦,因為上至皇帝下至草民,大家的內褲都沒什麼心意,也夠泄氣的。後來皇帝首先不幹了,他們說法律、法規為人所定,社會變了,人變了,法律法規自然就要跟著變。因此皇帝們打著孔夫子的旗號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個穿內褲的花樣,據說孔夫子因為這個事兒多次詐屍。再後來草民也不幹了,「內褲穿法決定人,寧有種忽?」於是像什麼陳勝、吳廣啦,劉邦啦,朱元璋啦,李自成啦這些草民都不惜冒生命危險來捍衛自己的內褲選擇權,其中有的成功,變成了新的內褲獨裁者;有的失敗,到閻王殿准備新的起義。完全顛覆內褲理念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說他要打破中國幾千年來穿內褲的壓迫和被壓迫關系,那些農民起義的最後還不是成了新的壓迫者嘛?他要讓秦皇漢武稍遜風騷,他要翻天覆地憤而慷。因此毛主席在領導人民推翻了內褲壓迫的三座大山後,並沒有停止自己的理念革命,他不想當另一個李自成。他分析關鍵是要消滅掉人們心中那固有的內褲理念,關鍵之關鍵又是對付管理內褲理念的人,知識分子。建國後他欲擒故縱,讓大家對內褲問題暢所欲言,引知識分子出洞。隨後發動大革命,告訴大家,以前那些給你們設計內褲穿法的人都是臭老九,是內褲壟斷階級的狗腿子。他又告訴大家,穿不穿內褲無所謂,只要聽我的話就沒錯。大家判斷正誤的標准從內褲轉移到了一個人身上。柏拉圖在當年和蘇格拉的討論了那麼久的「什麼是正義」的時候要是有他老人家在就好了。兩千多年穿著內褲的中國人在十年內沒有了束縛,有的人還有顧忌,依然穿著內褲;有的人沒有了顧忌,光著屁股瘋跑了十年,革命結束後這些人無辜地說:「那時候,我們被逼脫下了寶貴的內褲。」再後來,對錯之分不再是一個人說了算了,可是對於如何穿內褲的問題,也就被置答了,因為那十年大家老討論內褲去了,竟然沒發現連外衣我們都快沒的穿了。大家鼓足干勁為穿上漂亮衣服而奮斗,現在我們不但有充足的衣服,還有可供選擇的餘地。可是怎麼穿內褲呢?大家都比較茫然,畢竟穿了幾千年,現在突然沒了個規則,大家比較著慌。所以有的人喊「回到孔子」,有的人喊「跟美國學習」,似乎都不適合。
在一部分人還徘徊在怎麼穿內褲問題上的同時,另一部分人就精明多了。他們果斷的採取「精神欺騙法」,自己想怎麼穿了,就能在短時間內給自己編出一個這樣穿的理由,今天這樣穿是因為這個,明天不穿是因為那個,總之他都有理;而且,就如同帶毒的植物永遠不知道自己有毒一樣,壞人,總覺得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好人;採用欺騙自我穿內褲者,永遠不覺地自己把自己給騙了,在他們看來,只有自己的內褲是穿得最合適。壞人的最大特點是一輩子從沒有覺得自己壞過,欺騙自我穿褲者的最大特點是一輩子從沒覺得自己的內褲不合適過。因此,當你不停換內褲而從來沒有對自己產生過質疑得時候,你要想想是不是被自己給涮了。
說來說去,到底時下內褲怎麼個穿法才合適,這個問題我也沒講清楚。不是我笨,不是有句話嘛,叫「實踐是檢驗一切的真理。」所以你覺得穿著現在的內褲特別扭,你把它脫了光著屁股套上外褲到外面走一走也就知道了。你問我試過沒有?嘻嘻兩聲之後我給你倆字兒:「置答。」

❾ 開放式教育好還是束縛式教育好

我的理解束縛式教育就是嚴格教育,你看下面的資料有用不
第一個問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了現在許多的青少年上網成癮,在教師和家長的嚴格控制下還是偷偷上網,有的甚至為了網費而去偷竊,如果我們的教育都成了寬松式教育,天下學生都放任自流我們該怎麼辦,對方四辯手回答
第二個問題:現在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家長和老師根本無法用談心的方式來和他們交流,寬松式的教育往往助長了這些學生叛逆的氣焰,越寬松就越不學習,對方辯手如何看待?請對方二辯手回答。
第三個問題:寬松式教育最早是源於上世紀70年代日本,當時日本推行的內容是縮減課時,增加課外時間,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報告顯示,當前日本中小學生正面臨學習能力下降的問題,寬松式教育是最直接的原因,自此在日本實施的近30年的寬松教育遭到全民的反對。對此,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釋。 你可以再上網查找日本寬松式教育的相關資料
第四個問題:傷仲永中講述仲永因為自持才高而驕傲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這裡面的深層責任難道只是在仲永身上嗎?他的老師和家長對他的後天成長並沒有嚴格教育,致使他的教育失敗,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巨大的遺憾,請問對方辯友,如果說寬松教育有利於人的成才,那麼仲永怎麼回事呢?他那麼聰明為何沒有成才?
第五個問題,個別大學開展寬松式教育,引發了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一些學生利用寬松的環境到校外做生意,有的成網癮,有的利用寬松的教育環境談戀愛,這些都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的倒退和下降,這都是源於寬松惹的禍,請問對方一辯手,寬松下如何能使得學生自我成才???
1.教師要讓學生多一些磨練,多一些挫折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意志堅強的人。
2.真正的嚴教要做到「嚴而有據」,這是「嚴」的前提。所謂的有據。就是要有法律依據,就是不能違反《教育法》、《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以及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等,這是嚴教中不能跨越的警戒線,而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則是一種違法行為。
3.教育學生要「嚴而有愛」,這是「嚴」的本職要求,也是「嚴」的出發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對自己的教育對象要有一顆誠摯的愛心,像愛護花朵一樣去澆灌它和呵護它,使它茁壯成長。一旦學生有了缺點,就要真誠地幫他改正,而嚴格要求則是一種對學生的負責精神,不是一種懲罰。
4.學生畏你「嚴」不畏你「凶」;怕你「正」不怕你「責」;聽你「理」不聽你「令」;聽你「導」不聽你「罵」;厭你「叨」不厭你「誨」;怨你「疏」不怨你「近」;服你「公」不服你「袒」;服你「能」不服你「強」。

閱讀全文

與束縛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