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次北固山下的優秀教案

次北固山下的優秀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3 05:25:11

1. 次北固山下教案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准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採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課後記: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2. 次北固山下的教案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准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採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課後記: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3. 《次北固山下》課件

http://www.xinyuwen.com/Soft/7s/3/2008-07-30/20071.html

4. 賞析 次北固山下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中那幾個詞用得好,可以成為煉字的典範請找出,並品味其妙處

這首詩表達的感情就抄不襲說了,單講這兩句 平 正, 闊 懸,這四個字用的最妙,風正潮才平,兩個字用的非常吻合,一個仄聲一個平聲對仗分明,潮平不是沒有潮,是柔美的潮汐,沒有跌宕起伏的感覺, 闊字,抒發胸懷,展示詩人開闊的胸懷, 最後就是懸字,也是我感覺用的最好的一個字,一個懸字馬上把我們的視角拉到遠方,懸帆孤影,靜靜的漂流在柔美的江河上,如果再有其他景色點綴該是多美的一幅畫,我不會說,只是把我的體會寫出來,這句詩體現了一個博大的胸懷,平靜正值的心胸,和當時感嘆抒發江山美得心情吧。

5. 如何根據次北固山下教學實錄寫教學設計

這是一首思鄉的來詩,可是如何體源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和欣賞詩中的景物描寫呢?古詩文是一味香醇佳釀,可如何引導學生去品嘗呢?我思考了很久。此時恰逢中秋,我心中有了主意。

在課前准備上,我布置給學生幾項任務:1、搜集古今中外以「思鄉」為主題的詩歌;2、查找一些關於「思鄉」的感人故事;3、學會唱一首遊子思鄉的歌曲。

6. 次北固山下的賞析(越短越好)

《次北固山下》此詩以准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版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權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開頭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廣為傳誦。

(6)次北固山下的優秀教案擴展閱讀:

《次北固山下》創作背景: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於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這首五律最早見於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7. 次北固山下的教學方案有哪些

最佳答案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准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採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課後記: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8. 賞析《次北固山下》

寫作特色
寓情於景,景中含理。

這是一首五律詩,頸聯被明代胡應麟贊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時序匆匆交替,這怎不讓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詩中「生」「入」用了擬人手法。是人物說理。卻在描寫景物中蘊含理趣。海日生於殘夜驅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嚴冬,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主題歸納
詩中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類型)。

詳細賞析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風平浪靜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嶽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里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詩人乘舟來到北固山下,展現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壯麗景色。殘夜將盡,旭日從水中孕育而出;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已經闖入江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

該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盪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春景和鄉思和諧交融。

總之,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的懷鄉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於一爐。全詩和諧優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閱讀全文

與次北固山下的優秀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