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比例尺教學反思

比例尺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13 02:44:22

⑴ 比和比例有關系嗎,比和比例尺有關系嗎,比例和比例尺有關系嗎它們三個息息相關嗎

比和比例的復習課計劃
主題:比和比例評論
學校段:小學高年級六個學科:數學
會議:4月26日,
地點:膠州實驗初中學校小學部
教練老師:洋河小學夏
重點研究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路,教導學生組織和檢討。
教學目標:1,復習比和比例的概念,主液比的比例,以及簡化的比例。
2,知識的應用比例,確定的平面圖形,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規模,根據規模的需求。
3,比例的練習,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數學與生活生活的緊密接觸。
4,學生疏通關系和知識之間的區別和完善的組織能力和審查。
5,進一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的意義和性質的審查,知識規模的比例。教科書第一個比較澄清的概念,比和比例,比例和分數分的聯系和區別,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程序分組到表中的比率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學習本課程學習的優點和缺點的比例和規模應用題准備後面的內容。本課程的重點是:教給學生完成明確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審查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授課對象:面對的
六年級的學生的需要的知識做一個總結,這方面的訓練,但很少在學生面前的小學的入學考試。學生的知識進行總結和精加工能力是非常低的,導致學習困難,但沒有結果輸出。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用品:幻燈片。在
教學過程:
一個進口的一幕:
科:誰比我們班的男女學生數的知識?
學生:---------。
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努力組織和審查的知識,比和比例。
(設計意圖:從關閉的,現成的材料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交流。
昨天老師安排學生重新整理和審查,讓我們先來交換。
要求:
(1)談談你放在一起在相同的位置。
(2)你錯過了全套。
(3)小組整理學生學習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請檢查網路接入,明確的要求,學生的法律依據。)
三類AC:
你和你的小的學生交流,你有什麼趕上?
(設計意圖: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弱點,提高組織能力和)
,教師和學生整理。
(1)什麼是比例是多少?例如,要談論它呢? :2:3 = 2÷3 = 23
8:12 = 8÷12 = 23
觀察這兩個可以連接由等號嗎?鏈接是什麼?
談論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
判斷:任意兩個數字(零除外)可以組成比例。
可以任意比例的兩個比例。
(3)的關系和比例,分數,除法的關系,說話比成績,司聯系和區別。
小練習:24÷()= 38 =():24 =()%
比,和鏈接不同的比例,在這方面有區別嗎?
意義。
部分。例如談話
基本性質是不一樣的。例談
比自然可以用來做什麼的?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做什麼的?
練習:謝比例:12:X = 3:4
簡化比率:0.7:0.25 =
(1噸):(250公斤)=
需求的比例:12: 3 =
想想看:需求的比例,簡化比有什麼區別?
(5)規模:
判斷:規模面積的比值。
規模的距離總是小於實際距離。的
練習
學校的圓形花壇,如下圖所示:測得的數據,計算出的實際面積?花壇。
規模:0102030米

(設計意圖: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加工方法和技術,經驗,個人的經驗,知識相互關聯的,不是孤立的最初的辯證唯物論的注意觀點教育)到
五位教師的總結整理。
(設計意圖:總結導向的方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向學生展示完成網路圖,通過對比,談論的老師和同學整理的優點和缺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方法的檢討)
7測驗。

教學反思:
教訓,我重點反映的五個主要如下:
(1)學生。合並前的學生,交流,報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的溝通學生和教學材料。
(2)的主要教科書。讓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並擴大在審查的課本與教材相結合,相得益彰。
(3)課程的基礎。嘗試在課堂上解決問題。小心課前准備學生在課前完成教師精心准備的教案,教學過程,簡潔和精練。
(4),主要是為了練習。教師邊講邊練習,練習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反映了基本的水平。
(5)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學生組織和審核的方法還不是很熟練,需要及時點撥,指導教師在課堂上的學習方法。學生不僅掌握知識的學習,並學習如何學習,這是本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
教給學生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滲透在每一個類,從長遠來看,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
比和比例練習
★想想填補填補工作
1,A 2個小時才能完成,B 3個小時才能完成,所用的時間之比B() B工作效率比(),如果兩人合作完成的的工作量工作量和B的是()比。
2,如果A×3 = B×5,則A:B =():()
3,在外側的兩個項目之一的內條目的倒數的比例為25,其他內條目()。
* 4,長為14厘米的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矩形的兩側,它們的長度的比是3:4,如果斜邊是10厘米長,那麼該高度上的斜邊()厘米。識別真假的眼睛

★機械零件為1.5毫米長,表示在圖3厘米,然後圖片(規模)

1:20 B 1 2?20:1e1:200
2,一個數的小數點移動到右邊3個,比例是多少,原來的號碼是:()

:1:3 B 3:1?1000:1 D:1:1000
★給它一個嘗試,你可以做到這一點!
從奇數編號的20數字4選出,以形成一個比率。
★努力思考,相信不打你!
圖繪制,根據規模小紅房子學校和少年宮的路線圖,知道紅色的小房子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1000米,你幫她到她家裡的計算少年宮的實際距離。

學校
小紅樓兒童宮

⑵ 如何讓學生認識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教學反思

讓學生學會反思 《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反思是指自覺地對數學認知活動進行考察、、評價、調節的過程,是學生調控學習的基礎,是認知過程中強化自我意識、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的主要形式。《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具有回顧與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以通過對解決問題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評價應關注學生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過程的意識」。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反思、進行自我反思呢? 一、提高反思熱情,使學生樂於反思。 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滲透是一條必不可少的途徑,但並不是課堂上的每時每刻都要引導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因為一個人對探究問題的體驗是有時效性的,如果教師不及時進行處理,這種經驗就會自然消退,從而失去從經驗上升到規律、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機會,這是一種最大資源浪費,所以要抓住反思契機。然後要讓學生明確自我反思能幫助自己不斷地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是以反思促發展,以反思促提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經常向學生灌輸反思的目的意義,可以激發學生對反思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受到啟示,體會到反思的好處,知道反思能使我們進一步明確對與錯,優與劣,進而有助於獲得成功。 二、指導反思方法, 使學生善於反思。 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知識的理解,而沒有經過反思所獲得的知識是膚淺的,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建構的知識接近數學知識的本質,最終達到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因此,在課堂中要積極倡導的是學習主體的理念,引導他們由靜聽轉變為主動探索,聽中有思,思中有悟,在聽講中學會捕捉引起反思的問題或具有反思性的見解。如:例如《圓的周長》一課的探究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在測量圓周長過程結束後進行一些必要的反思:如何測出圓的周長?能不能直接用直尺量?我還能想到別的方法嗎?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在學生探求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教師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周長與直徑有什麼變化?這種變化有沒有規律?如果有,變化規律是什麼?我怎樣用語言來敘述?在得出結論交流時作這樣的思考:別人的做法與我有什麼不同?哪一種更好?與正確的結論相比,還有哪些距離?主要問題在哪裡?這種反思的直接作用,可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學習更有效。也有助於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系統反思,促進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推動自我發展機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隨著自身的學習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和養成反思習慣。 在集體討論中反思。「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如教學《比例尺》中求實際距離時:我將新知識轉化為問題,分解成幾個相關聯的問題,步步遞進,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反思知識的內在,內在規律,組成學生學習內容的主線。學生憑借比例尺的意義找到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用算式解的,有用方程解。在學生詳細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後,我因勢利導,及時引導學生對照別人的解題思路進行反思:「這種解法我為什麼沒想到」,「自己只須再深入想一想就可以想到這種解法」,「這些創新解法間有什麼」等。我又讓學生觀察上面的解法,說說你喜歡哪種解法?生說:「我比較喜歡第一種解法,因為它是比例尺公式的變形,我們容易理解,解答也比較方便。」「我喜歡第二種解法,因為十分簡便,只要一步,但要求我們對比例尺的含義理解深刻。」„„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加深了學生對比例尺的理解,掌握了求實際距離的多種解法,溝通了數學知識和能力間的關系,提高了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能力。 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課堂是個出錯的地方,在我們的課堂中往往因為學生思考問題的片面或解答的粗心大意,造成學生活動或作業過程中的一些錯誤。根據教學中的經驗和調查,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會做,卻總是粗心大意在小問題上出錯;第二類是似懂非懂,亂寫一通;第三類是對題目根本不知所雲,以致無從下手。我們該怎麼處理學生的錯誤呢?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錯誤作為已經得到建立的一種認識,已建構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所以教師不可能單純依靠正面的示範和反復的練習進行簡單的「抹去」,而必須通過教師適當提問和評價,引發學生內在的「觀念沖突」,通過學生「自我否定」,即自我反思,來有效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因此,針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應結合錯誤特點巧設思辨情境、給予親和評價,引發沖突讓學生自己去剖析錯誤、反思成因,進而增進數學知識的掌握深度,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有一次,學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題:0.97÷0.12=8„„( )時,大部分學生填的是「1」,針對這一較為典型的錯誤,我把它作為一判斷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先判斷答案是否正確,接著追問:「你是怎樣發現錯誤的?」學生在富有啟發性問題的誘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種判斷錯誤的方法:①余數1與除數0.12比,余數比除數大,說明填「1」是錯誤的。②余數1與0.97被除數比,余數比被除數大,說明填「1」是錯誤的。③驗算:8×0.12+1≠0.97,說明填「1」是錯誤的。緊接著,我再帶著學生,找出正確的余數。由於計算時,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了倍,雖然商不變,但余數是被除數擴大倍計算後餘下的,所以余數也擴大了倍,正確的余數應把1縮小倍,得0.01。上面的例子中,我從學生的現實學習中選取錯例,充分挖掘錯誤中潛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反思問題,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了問題,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 三、引導學生寫反思。 當老師改完作業發還給學生後,不要急於評講,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針對做錯的題目,從兩個方面寫出反思:1、寫出當時是怎麼思考的,寫出解題方法和步驟,並對此進行質疑、探索,找到錯誤的根源;2、引導學生轉換角度重新審視問題與方法,寫出經過反思後的答案。反思可記錄在作業的空白處,也可讓學生准備單獨的「錯題記錄本」。這樣讓學生樂於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學生的反思意識才會逐步形成,反思的價值才能逐步體現。 總之,讓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自我成長,在反思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課堂上教師就要重視反思,鼓勵學生反思,並巧妙地利用反思,使學生在樂思、巧思、善思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學習,最終達成新課堂理念下的學會學習的至高境界!

⑶ 地圖的基本要素是什麼的

基本要素:比例尺,圖例,指向標。

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和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圖例,版地圖的語言,包權括各種符號和他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

指向標,指示地圖上的方向。

構成要素:

圖形要素,是地圖根據制圖的要求所表達的內容。包括注記、地學基礎。

數學要素,用來確定地學要素的空間相關位置,起著地圖內容「骨架」的要素。

輔助要素,說明地圖編制狀況及為方便地圖應用所必須提供的內容。

補充說明,以地圖、統計圖表、剖面圖、照片、文字等形式,對主題圖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補充。可根據需要配置在主要圖面的適當位置。

(3)比例尺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地圖特徵

1、由特殊的數學法則產生的可量測性。特殊的數學法則包含地圖投影、地圖比例尺和地圖定向三個方面。

2、由使用地圖語言表示事物所產生的直觀性。地圖上表示各種復雜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過地圖語言來實現的。地圖語言包括地圖符號和地圖注記兩部分。

3、由實施制圖綜合產生的一覽性。

4、地圖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

⑷ 六年級數學比例尺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39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第一節 數一數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專,並能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屬.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大數的必要性,體驗......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4482 推薦程度

⑸ 比與比例的復習教案

比和比例的復習教案
課題:比和比例的復習
學段:小學高年級 年級:六 學科:數學
授課時間:2006年4月26日
授課地點:膠州市實驗初中小學部
執教教師: 洋河小學 於霞
重點研究問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教會學生整理和復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1、復習比和比例的概念,熟練掌握解比例、求比值、化簡比的方法。
2、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通過比例的練習,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5、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內容分析:
這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是復習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比例尺的知識。教材首先把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歸納成表,通過對比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系與區別,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有哪些應用。學好本課時內容為後面學習正反比例及比例應用題作好准備。本課時的重點是: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學生綜合復習的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面對升學考試,需要把小學的知識做一歸納和總結,可是在前面學生很少受到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對知識歸納和整理的能力非常低,導致學習出現困難,出力卻不出成績。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用品: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師:誰能用比的知識說說咱們班男女同學的人數情況?
生:---------。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整理和復習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從現成的素材入手,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 小組交流。
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同學們回去進行整理和復習,下面讓我們先來相互交流一下。
要求:
(1) 向你的同位說說你整理了哪些內容。
(2) 把你遺漏的地方補充完整。
(3) 向小組內整理好的同學學習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查缺補漏, 明確要求,學生有法可依。 )
三、 班內交流:
通過你和小內同學的交流,你有什麼收獲?
(設計意圖: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四、 老師和學生一起整理。
(1) 什麼是比?能舉個例子說說嗎?如:2:3=2÷3=23
8:12=8÷12=23
觀察這兩個比,可以用等號連接嗎?連接起來就是什麼?
說說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系?
判斷:任意兩個數(零除外)都能組成比。
任意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
(3) 除了和比例有關系,還和分數、除法有關系,說說比、分數、除法的聯系和區別。
小練習:24 ÷ ( )=38 =( ):24 =( )%
比和比例有聯系也有區別,在哪些地方存在著區別?
意義不一樣。
各部分組成不一樣。舉例說說
基本性質不一樣。舉例說說
比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
練習:解比例:12 :X==3:4
化簡比:0.7:0.25=
(1噸):(250千克)=
求比值:12 :3=
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區別?
(5)比例尺:
判斷:比例尺是面積之比。
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永遠比實際距離小。
練習
學校有一個圓形花壇,如下圖:測出有關數據,計算出這個花壇的實際佔地面積。
比例尺: 0 10 20 30米

(設計意圖:本段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感受老師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教育)
五、|教師總結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總結時注重方法的指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 展示學生整理的網路圖,通過對比,說說老師和學生整理的優缺點。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復習的方法)
七、小測驗。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重點體現了五個為主:
(1) 以學生為主。學生自己先整理、交流、匯報,教師只是起著溝通學生和教材的作用。
(2) 以課本為主。在復習中,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把課本和資料有機結合,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3) 以課內為主。把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上課前認真作好准備,學生課前進行整理,教師精心准備教案,教學過程中,精講精練。
(4) 以練為主。教師邊講邊練,練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體現了基礎性、層次性。
(5) 以提高學生能力為主。學生整理和復習的方法不是很熟練,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適時點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掌握知識,而且要學會學習,這是本課時的一個重要目標。
教會學生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中不斷的滲透,長此以往,才能正提高學生的能力。
比和比例的練習題
★想一想,填一填
1一件工作,甲2小時完成,乙3小時完成,甲乙所用時間的比是(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兩人合作完成時,甲的工作量和乙的工作量的比是( )。
2、如果A × 3=B × 5 那麼A:B=( ):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為25 ,另一個內項是( )。
*4、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共長14厘米,他們的長度之比是3:4,如果斜邊長10厘米,那麼斜邊上的高是( )厘米。
★火眼金睛識真假
1、有一個機器零件長1.5毫米,在圖上表示是3厘米,那麼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1:20 B 1:2 C 20:1 D 1:200
2、一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得到的數與原數的比是:( )
A: 1:3 B 3:1 C 1000:1 D:1:1000
★試一試,你能行!
從20以內的奇數中選出4個數組成一個比例。
★努力思考,相信難不倒你!
下圖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畫出的小紅家到學校和少年宮的路線圖,知道小紅家到學校的實際路程是1000米,請你幫她算算她家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

學校
小紅家 少年宮

⑹ 人教一年級數學上冊每課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版作等活動,認識周長。權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教學難點: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法:操作演示法、引導法
學法:操作實踐法
教具:線、直尺、皮尺。
學具:樹葉、四邊形、五邊形紙卡、彩筆、直尺
教學安排:2課時

⑺ 求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面的旋轉》

開學的第一天就學習了面的旋轉,學生的表現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適應到學習中,沒有了以往的浮躁,學習熱情高漲。

面的旋轉的教學內容實際就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北師大版教材的重點不僅限於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為了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情境圖1和圖2,感受「點動成線」,通過學生用筆代替線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線動成面」,通過轉動豎立的數學書(代替一個長方形的面),感受「面動成體」。利用課件教學,非常形象直觀,學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單元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已經理解了表面的含義,為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打下了基礎。圓柱的底面積計算對於學生來說不是新知識,因此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計算側面積。課前布置學生如何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轉化後的圖形與圓柱有什麼聯系,學生預習效果很好,很快推導出了側面積計算公式,突破了難點。本節課還存在的問題:1、計算出錯多。本單元的計算都牽扯到圓周率,計算比較麻煩,出錯率高,因此讓學生背誦從1×3.14到10×3.14,提高學生計算效率。2、底面積忘記乘2,或者多算。應該讓學生在做題時,審好題,弄清題意。
第一單元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節課提示課題後,我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要解決圓柱的體積問題,可以怎麼辦?學生通過思考很快確定打算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那麼怎樣來切割呢?此時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同愛們有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經過討論得出:把圓柱的底面沿直徑分成若乾等份。在此基礎上,小組拿出學具進行了動手操作,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同學們在操作、比較中,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像、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不足之處是:由於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為了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計算圓柱的體積,在設計練習時要多動腦,花心思去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不同類型的題目。通過反思,我概括出五種類型:

1.已知圓柱底面積(s)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sh。

2.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圓柱底面直徑(d)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d/2)2h。

4.已知圓柱底面周長(c)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c÷π÷2)2h。

5.已知圓柱側面積(s側)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s側÷h÷π÷2)2h。
第一單元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圓錐的特徵,又以學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體驗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數學知識不是學生聽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動手操作更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時,我首先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深刻體會到: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明確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即v=1/3sh 。從中也體會到1/3的意義。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在師生共同參與和評價中,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教師也可以設問挑疑 ,達到了循序漸進、優化思維,推陳出新的效果,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第二單元 變化的量

「數學源於生活」,因此這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直接出示一個表格說這是我們班某某的體重變化情況,學生比較感興趣,然後問這個表中哪些量在變化?他十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然後讓學生把答案寫下來。(讓學生寫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體參與)得出結論:通過看圖表能夠看出量的變化。然後出示駱駝圖片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駱駝會想到哪些變化的量?然後出示統計圖,讓學生回答問題還是寫下來,然後進行交流。得出結論:通過看統計圖也能看出變化的量。再出示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寫一寫關系式。得出結論:看關系式也能看出變化的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變化的量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然後提出什麼是相關聯的量。直接告訴學生什麼叫相關聯的量。出示練習讓學生判斷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對練習的出示本著從身邊的例子出發。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動腦,我們的眼界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得開闊,就會有更多的發現盡收眼底。

上周講了《正比例》一課。課前學生自主確定了專家小組,教師布置預習任務,並進行輔導。我班的小組人數較多,而且學生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對專家小組又進行了詳細分工。專家小組中的四位水平較好的學生負責輔導,其他四位水平稍弱的負責課上統分,正好解決了教師計分的問題。本節課存在的問題:

1、 由於對專家小組的指導不到位,以及對小組策略的理解不夠,整節課下來專家小組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 課堂上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為主,不敢完全把學習放給學生。小組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在課下預習上了。

3、 課上教師引導不到位,學生語言表達不準確。
畫一畫這節課實際上是對正比例圖像的教學, 對於本課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提出: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根據其中的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針對課標要求和前一節課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掌握,本節課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表格-關系式-圖像來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與掌握。

對正比例圖像的學習,把它看做是理解正比例意義的一種途徑,通過分析圖像,更好的理解成正比例的兩個量之間的變化規律,進行函數思想的滲透。所以在教學時,我沒有簡單地停留在描點、連線和機械敘述等技能訓練上,而是引導學生觀察圖像、分析圖像,加深了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減少學生枯燥的學習,節省了時間。
本堂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比例的基礎上學習反比例,由於學生有了前面學習正比例的基礎,加上正比例與反比例在意義上研究的時候存在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學生在整堂課的思維上與前面學習的正比例相比有明顯的提高。

首先復習,為新知做鋪墊。復習環節出示了:兩個判斷兩種量成什麼比例和一個用正比例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練習,讓學生判斷題中有怎樣的比例關系,說出為什麼,列出數量關系等式、並解答。復習的效果是不錯的,接著為引出新知,出示了表格,學生借用上節課學習的方法,探索反比例的規律。

新知探究後,共設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是基本練習,考慮到解答反比例應用題的關鍵是根據題目中相關聯量間的變化關系,找出等量關系,讓學生獨立進行練習,了解學生掌握基本解法的程度,效果是好的。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是在題目條件上有了變化,這樣做是為了考查學生在找反比例關系對已知條件的正確使用。學生練習效果還是比較好的。第三層次是設了一道有難度的練習,練習效果不好。

這一節反比例應用題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學生掌握了基本反比例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但是還存在著不足,一是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效果不好,這里反映出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知識靈活的運用上,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上培養不夠。二是教學節奏比較慢,造成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時間少,學生之間缺少相互探討的時間。
《比例尺》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難點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在教學時,首先設計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今天早上老師從A地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到B地,可是有一隻螞蟻只用5分鍾就從A爬到B了,這是為什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出示地形圖,從地圖中找出A、B。第二步,著力於引導學生採用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自學,讓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行自學:1、什麼叫比例尺?2、怎樣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樣,培養學生嘗試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學生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解決了。第三步,提出「為什麼同一段路程,在不同的地圖上大小卻不一樣?」安排這個環節,使學生產生探究知識的慾望。第四步,安排了「學習比例尺,對我們有什麼用處?」 通過這一系列的設計,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探究,對本課的問題掌握較好,對比例尺也進行了多角度的認識,對其應用價值也進一步得到體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這幾天學習了正比例反比例,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對於「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學生理解並掌握了這種數量關系,可以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實際問題。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正反比例是來源於生活的。因此,在處理教材時,沒用教材的例子,而是舉的學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找規律,再由規律回歸生活。教學中,提供一個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的題目:「你能舉出一個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嗎?為什麼?」學生說出理由。

在教學了正比例了知識後,大部分學生都明白了如何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相關的題目時,學生出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在於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上。可是一旦教授了反比例的知識之後,學生開始混淆兩者了!不知道是把兩個量相「乘」還是相「除」!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由於學生對於「正」和「反」的理解不夠到位。

總復習 整數教學反思

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讀寫的時候,有時寫著的0不讀出來,有時又要全部讀出來,有時有寫0要讀,有些0不讀;寫數時,所有的0又都要寫下來。寫數往往會出現少讀、少寫或多讀、多寫的情況。記得學生在四年級初學時錯誤百出,怎樣才能較好地復習好這個難點呢?在復習教學中,我讓學生採用「先分級、再讀寫」的方法,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先分級、後讀寫」,就是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先將一個多位數從右往左,每4個連續數位分為一級,(最後一個數級不一定能滿足4個數位),每個數級依次叫做個級、萬級和億級,然後從高位數級起,按級讀,按級寫。具體為:
教學實踐證明,「先分級,後讀寫」是提高學生正確讀寫多位數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一旦掌握、熟悉了「先分級,後讀寫」的方法以後,形式可以從簡,有關過程可以省略,讀寫多位數的速度就會隨之提高。

總復習 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 教學反思

復習完知識點後上了一節數學習題課,處理課本和練習冊上的習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不管難的還是簡單的,我都一一道來,滿滿的寫了一黑板,臨近下課,還有幾道題沒處理完,我布置了課後完成,這時一個學生問我一道較難的數學題,看看黑板已是無從下手,於是我對同學們說:「大家都來思考一下這道題。」趁這個時間,我趕緊擦了一下黑板,擦完後,當我宣布時間到,我正要講的時候,卻有好多同學發出請求:「老師,先不要公布答案,讓我們再想想。」正說著下課鈴響了,我也不便再講了。

總復習 常見的量 教學反思

課上直接引導學生:「我們學過哪些量?它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進行整理。」課下時,學生自己根據所學過的內容簡單回憶,整理復習。由於很長時間不接觸有關量的知識,學生整理起來不很順利。然後組織學生對自己的成果小組交流、補充和完善,再將小組交流的結果展示。為了讓學生對計量單位的理解更有序、更准確,我接下來出示了一個表格,在這個表格中,我把計量單位的意義這一學生自己整理時忘記的但不是重點的知識點特別揭示給學生,使學生對此有了理論上的認識和科學的表述。那怎樣記住這么多的進率呢?在學生邊填表格的同時再次引導學生發現進率規律,避免學生死記硬背進率。同時它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內容。然後再教學本節課的另一個內容改寫。一節課下來,感到本節課

本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估算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在備課時覺得很困難,不知道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估算的意義和好處,想了想應該是更多的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到估算的好處。可是,由於平時疏忽了對估算教學的重視,學生並不是很認同估算,潛意識里還是覺得只要是牽扯到計算就一定要求的精確結果,不知是喜是憂。
總復習 運算律 教學反思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莫過於能加以運用。今天數學課是一節運算律的復習課。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簡便演算法,具備了進行簡算的能力,再進行簡算的練習無非是浪費時間或是造就「熟練工」而已。於是課的開始,提問學生,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運算律(為了運算簡便)。我請學生用字母的方式寫出簡便運算中所用的方法。時間不長,提問時,學生很快說出已經寫好的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有學生補充a+(b-c)= a+b-c、a-(b+c)= a-b+c、a-(b-c)= a-b+c以及a÷(b×c) = a÷b÷c、a÷(b÷c) =a÷b×c。

然後接著讓學生根據運算律舉出例子,並進行簡算。難點還是在於分配律。

總復習 計算與應用 教學反思

每次做題或考試後,總有一個感覺,為什麼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么差啊,通過這幾天的復習總結出了以下問題:

1、學生口、筆算能力下降。

2、計算出現兩極分化,優的更優,差的更差。

3、估算流於形式,沒有真正運用於實際。

往往學生估算只是為了估算,沒有真正聯系實際。

針對問題及產生的原因,我覺得可以採用以下策略應對:

1、通過直觀理解算理,進一步抽象成明確的演算法。

計算能力的形成可以通過以下過程,先是認識新的計算,初步直觀的了解算理;再模仿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最後通過自己的理解,形成抽象的演算法。經歷一個「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過程。雖然不用像以前一樣讓學生去死記硬背算理演算法,但是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算式去反復講說算理演算法,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2、筆算、估算相結合。

估算商的近似值、試商、估計小數乘法的結果、用估算驗算,在這些方面加強估算的運用,讓估算真正發揮作用和威力,而不僅僅停留於為估算而估算的程度。並且讓學生養成及時估算驗算的習慣。
3、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相結合。
在繼續肯定演算法多樣化的優點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某些「通法」「通則」的優點所在,並且確保每個學生理解並且會運用「通法」「通則」去進行計算。對個別差生可就讓他掌握「通法」「通則」。
4、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形成。
我們可以發現,書寫習慣好的學生計算往往就好,細心認真踏實的學生也往往計算很好。所以,要讓學生計算能力提高,在教學之外還要特別注意養成他們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認真讀題、審題、抄題、做題、驗算檢查到美觀清晰的書寫,都要進行培養。這些非知識因素會大大影響他們的計算能力或者說是計算能力的發揮。
總復習 運算的意義 教學反思
今天復習的是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對這一直感到很煩惱:如果單純地讓孩子回憶意義和法則,全部到位,一節課的時間也就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練習的時間;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會背誦法則是否表示他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了呢?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基於這樣一種考慮,今天我並沒有強求學生背誦意義法則,特別是法則,主要是結合具體的習題練習來復習。顯然,學生也更喜歡更願意通過習題來復習,而不是枯燥地背誦。
練習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整數、小數的四則計算和驗算,主要考慮這兩者的計算方法幾乎一樣,有共通性;第二層次是分數四則計算,第三層次則是估算,這是我本學期增添的內容。
在練習中,特別強調了計算中的余數處理問題,如5400÷2600,我讓學生明確計算時可以寫成54÷26,但確定余數時必需回到原式;又如70.5÷2.5,也通過同樣的道理讓學生明確余數應該結合原數確定。在課後練習中,同樣的情況,由於課中進行了練習,錯誤明顯降低,這也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前一定要認真研究習題,做到預先計劃,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方程》教學反思
教學中為避免學生的這種厭煩情緒,我對這節課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前布置作業: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等式?2、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系?3、用字母表示數時應該注意點什麼?4、列方程解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有哪些?這些純粹是概念性的敘述,讓學生在課前整理羅列並做簡單的記憶,目的在於防止課堂上出現學習障礙。

本節課設計之初,我首先把教材,教參認真的翻閱了一遍,然後在網上查閱了很多有關復習課的授課方法。於是我覺得首先應在授課形式上應用創新,激發學生課上的學習興趣,打破以往復習課沉悶的氛圍,於是我設計了課前三分鍾的「有獎競答」環節,意圖是在這一題組練習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在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基礎上小組內互相交流,這樣根據互補性原則學生對知識的整理已有了初步掌握,然後再在全班交流,交流之後用「智闖三關」的練習形式進行鞏固訓練。以小組比賽形式,通過一些填空及判斷、選擇題的練習,復習檢測學生這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進一步對這些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的參與性廣,積極性高,而且對這部分內容掌握不錯。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蘊涵著觀察、猜想、歸納的思想方法,是鍛煉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一個好素材,教材中主要是鼓勵學生探索數與數之間蘊涵的規律、實際生活中蘊涵的規律等,對於規律的探索,不僅能加深對所學的數的理解,而且為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它的方法、函數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為數學本身和其他學科發研究提供了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認知特點,創設了適合於六年級學生的數學情境,培養他們一種願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每個人想一個數記在自己心裡。然後將它加上5,再乘2、減去4、再除以2,最後減去你記在心裡的那個數。你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數呢?知道嗎?即使你不告訴我,我也猜得到!」讓學生帶著好奇的疑問去學習數學,自始自終,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並保持了旺盛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正、反比例》教學反思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有些吃力,很多學生就是通過背誦記憶的。從學習到現在的復習也已經過了一段時間,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乘法、除法之間的關系輔助學生理解,效果還可以。但是比例尺的內容還是難點,學生對公式已經掌握,但是應用卻很吃力,可能是比例尺更加抽象吧,應該更多的藉助實例幫助生理解。
《線與角》教學反思這節課上下來,發現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等概念有點模糊了,採用同學課下自己回憶,整理知識,相互補充,教師補充等方法再現知識。對於量角,學生量出的角還是有一定的誤差。接下來復習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等,總的來說,內容筆較簡單,另外及時的補充一些常見的出錯點。學生的復習效果較好。
《平面圖形》教學反思課下先讓學生自主整理了學過的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可是我在最後的整理過程中,代辦了知識整理的過程,復習時零敲碎打,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積累,結果知識沒有得到整合,學生只是把知識回憶一遍,並沒有融會貫通,構建出自己的數學體系,復習的過程變成書本知識再過濾的過程。其實這中間,有多處學生可以展現自己思維過程,進行爭論、創新、應用知識的時機,我不應該依然按「套路」引著學生一步一趨地走教案。 另外我的時間分配不恰當,所以時間不夠,學生的練習不充分,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老師認識不夠充分。
這堂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在不斷的學習中,使得我的教學和教育手段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
《立體圖形》教學反思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主要引導學生復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立體圖形的認識以及特徵,復習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教材在「回顧與交流」中提出了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和整理。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復習立體圖形的特徵,再用一定的方式驗證這些特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主要從點、面、棱等角度進行刻畫,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主要從面的角度刻畫,還可以從「展開圖」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對於特徵的驗證可以結合知識梳理過程進行。第二個問題是通過看一看,連一連,引導學生復習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進一步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圖形與測量》教學反思復習的主要內容是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度量單位的認識以及進率,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等。通過與學生一起整理、復習,學生進一步體會鞏固了圖形測量的知識,掌握了計算圖形周長、面積和體積等方法,提高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書本的「回顧與交流」提出了9個提示性的問題,我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這樣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知識更加根深蒂固
《圖形的變換》教學反思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的觀察與動手操作,並將其與想向有機進行結合。另一方面,在教學旋轉相關知識時,讓學生在描繪時一定要講清楚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方向和角度等。這部分的內容學生的錯誤率還是挺低的。
《圖形與位置》教學反思通過確定大本營的位置這一情境,鼓勵學生回顧確定位置的正確方法。要確定平面上一個物體的位置,可以用數對來確定,也可以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有參照點,這個非常重要,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落實。大本營的情境圖學生的一個難點就是要建立坐標系,大部分同學不能獨立完成,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第3題的教學,涉及到海里這個概念,先讓學生自己互相理解,然後老師介入。整節課的教學比較順暢。
《統計與概率》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自主交流和探索,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嘗試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並在相互的平議和交流中,明確統計的過程,了解各類統計圖的特點。在統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提出問題作為統計過程的一個環節,自然而然滲透到教學中,所以學生都自覺地把分析數據、提出問題作為自己的統計活動的一部分。
《可能性》教學反思通過對「摸球」、「拋圖釘」、「轉盤游戲」、「晴天雨天」等圖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師生一起梳理了小學階段所學的可能性知識。在教學第(1)題時,教師對於圖中的每個問題都進行了提問,學生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於圖(3),學生怎樣轉到紅色區域的可能性為八分之五,這個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考慮,這樣學生的思路更為廣闊,學生自己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都比較有創意。
《解決問題策略》教學反思解決問題不是單純的解數學題,二是包括提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事實解決問題的方案、直到最後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的一系列環節。它貫穿於整個數學教育之中,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機會。所以教學的重點不是說讓學生會做題目,而是使學生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某些策略。在講解書本上的題目時,讓學生不僅說出結果更要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對於不同的想法予以鼓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雞兔同籠問題復習》教學反思在上節課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反思上,我提出了應該給予學生不同的想法肯定。今天這節課,重點復習了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先給出了課堂作業本上最後一頁的練習,讓學生讀題後,進行思考,說成自己的想法。題目理解後,少數幾個同學說到了,假設都是2元硬幣,會有什麼情況。假設都是5元硬幣的話又會怎樣。其實他們提到的就使用假設法來做,當學生採用這種方法時,我在觀察,發現還有很多同學聽得似懂非懂。我就問還有沒有不同的做法,這時,有學生提到了用方程做,用畫表格的方法做,用畫圖的方法做,我覺得都非常好,給予了肯定,然後,接著完成課堂作業本最後一道題目的練習。大部分同學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題。通過多種方法的展示,匯報,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會有所加強。
《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教學反思關於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掌握得好的同學已經水平很高了,但是掌握不好的同學連最幾本的題目都不會,所以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是最難應付的。讓同學們自學了之後,獨立完成練習,然後全部由學生來講評,既使好的同學多了一次鞏固、理清思路的機會,又使剩下的同學多一次聽的機會,也許還是有些效果的。

因為手頭上只有下學期的反思,希望對你有用!

閱讀全文

與比例尺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