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雨 說(鄭愁予)教案
雨 說(鄭愁予)
教者:張其海
教學目的:
1、學會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2、學習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注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擇好語氣和語調,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首詩。
2、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徵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方法:誦讀感悟法、聯想想像法、評析欣賞法、探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還記得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在中華詩歌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代詩,她們吸收了幾千年詩詞深邃的神韻,借鑒了外國詩藝自由的腳步,感受著新時代清新的氣息,裝點了中國乃至世界詩壇的盛裝。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的魅力。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圃( ) 錮( ) 滯( ) 喑啞( ) 嚷( )
蓑( ) 笠( ) 膏( ) 聳( ) 繞( )
襁褓( )
2、解釋下列詞語:
(1)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2)寒淺:初春時淡淡的余寒。
(3)留滯:停滯,不流通。
(4)喑啞:嗓子干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
(6)蓑衣:用草或棕製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潤如油膏: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塗抹的一樣。
(8)安息:安靜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長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後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
語調:如第一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關愛;第五節可讀得歡快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八節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九節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停頓: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種子」
重音:如「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記著,你們嘴裡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點的詞要重讀。
三、作者簡介: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於山東省。台灣當代詩人。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1954年考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並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體,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於詩集》、《刺綉的歌謠》等。在台灣詩壇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在「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時,鄭愁予始終堅持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准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現代的。他的詩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可在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他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作為現代派的一員,鄭愁予 以其對中國傳統精神和藝術品味的繼承,迥然有別於西化的「現代」。
四、講授新課: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名詩《春夜喜雨》,回憶一下這首詩中杜甫抒發的感情。(這首詩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的。詩中描寫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
2、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雨說》中詩人從雨中獲得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借春雨的述說抒發了詩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幸福成長。由此贊美中國傳統的「一切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副標題起什麼作用?這一首詩的副標「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對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題旨有什麼幫助?
--副標題:新聞報道中多行標題的一部分,又稱輔題或子題。寫在正題的後邊,用以補充或說明正題,對中心進行提示。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一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如《有的人》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其實這首詩就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的創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鮮明的愛憎,贊頌魯迅先生自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
《雨說》這首詩的副標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它提示了讀者,詩人寫作本首詩歌的出發點是為中國的廣大兒童們。詩人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中國人傳統的人文思想是「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下一代」,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
4、朗讀課文,找一找詩中「雨」說了什麼話?這些話集中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雨」說她來了;她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雨」說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這些話表達了中國的長者們為了讓兒童們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幸福的長大,他們願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價。
五、小結:
近來我們學了不少的詩,都是新詩。所謂「新詩」世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後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們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詞格律的限制,採用了比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更直接反映了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它與社會發展的潮流相適應,逐漸成為詩歌的主流。學習詩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讀,在理解詩意後,更應當運用朗讀的一些要領和技巧反復詠唱,朗讀成誦。詩的語言有別於其他文體,大量的名詩,其語言更是經過詩人千錘百煉方給於確定,記憶於心,對於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大有幫助。因此期望同學們注意朗讀成誦。
六、作業
1、朗誦全詩。
2、討論完成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二、繼續分析詩歌:
1、這首詩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請給詩分段並歸納段意。
--根據這首詩雨的行蹤,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雨前。寫春雨來前大地蕭條,也因大地蕭條,雨才來探訪大地。
第二部分:(第2、3、4、5節)雨中。寫春雨來臨,大地更新,春雨的來 臨為大地帶來了歡樂。
第三部分:(第6、7、8節)雨教。寫春雨告知兒童自己曾在笑中長大,教兒童要勇敢面對生活、幸福成長。
第四部分:(第9節)雨息。寫春雨向兒童們表達自己的最大心願是看到兒童們自由地笑,幸福成長。
2.按朗讀要求讀一讀詩,想一想這首詩詩人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裡?
--這首詩詩人運用了擬人化修辭手法,整首詩擬人。把春雨當作人來描寫,賦予春雨人的動作與思維。把詩人抽象地希望兒童們幸福成長的願望,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
如詩的開頭寫大地蕭條,用擬人化寫景物,雖沒有明白地說,沒有雨,造成了荒涼。但「小溪漸漸暗啞歌不成調了」讓人明白沒有雨,沒有水的後果是嚴重的。抽象的思想通過了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擬人的方法得到實現。
又如第5節的詩完全是照應了第1節「田圃」、「牧場」「魚塘」「小溪」雨前、雨後不同的景象,讓我們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後的喜。可見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讓這首詩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容易讓人接受詩人的忠告:「只有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而詩最後「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不是作者由衷的願望嗎?創造一切可能,讓兒童們幸福地無憂無慮的成長。
3、讀一讀第7、8兩節,這其中的「笑」你是怎樣理解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兩節詩,雖是「春雨教兒童二樣事」,但內容只有一樣,即「教你們勇敢地笑」。不同的是:
第7節詩人通過景物描寫,通過物對雨的態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條兒」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這擬人逼真,風雨中的柳樹長得更瀟灑;而一石獅,石獅流的不是淚,那分明是雨水呀,風雨中石獅也多了一種樂趣;雨中的飛燕,傾斜那靈巧的軀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種喜慶、勇敢的身姿,可見詩人透過雨,教給兒童們的是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只有這樣,樂對人生,才能幸福成長。
而第8節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這里的「笑」仍然是教兒童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兒童是大地的主人,兒童是未來。只要我們的廣大兒童勇敢面對生活,樂對人生,我們的國家,民族就有希望。這是詩人殷切的希望。
4、想一想,這首詩與艾青《黎明的通知》在擬人化手法運用上有什麼異同。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化手法。這一點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類似。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全詩以「黎明」為說話者,而鄭愁予的《雨說》,全詩以春雨為說話者。不同的是艾詩主要是「黎明」讓詩人轉告人們它的通知,而鄭詩則用「雨」直接與兒童對話,表情達意罷了。
5、說一說,這首詩除了擬人手法外,作者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增強詩歌的感染力?
--除了擬人外,作者還用了比喻、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比喻:如:「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排比:如。「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反復:如:「雨說:我來了……」「雨說:…,」
三、作業:
廣泛閱讀現代、當代詩詞,以拓寬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