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閱讀課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同步拓展第五課《雞媽媽的新房子》 閱讀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交流閱讀感受,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2、通過指導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獲得課外閱讀的學習方法。
3、讓學生了解閱讀途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積累語言,從而達到教學延伸的目的。
閱讀重點:
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兒童歌曲唱片、學生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
課前閱讀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老鷹抓小雞》歌曲。會唱的同學拍手跟著唱。
老師問:這首歌寫了什麼動物?(老鷹抓小雞)
對你們真棒,這節課讓我們走進童話,閱讀描寫雞媽媽的文章。
二、學習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1、談話導入:
這節課,老師帶大家走進童話城堡:出示課題:走進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前言、目錄。
出示故事書,打開前言。老師講解:從前言可以知道書的大致內容。你們接著看目錄,目錄下面是故事的題目。目錄里的故事在幾頁,我們一看就會知道。
3、推薦童話作品:《雞媽媽的新房子》
這節課老師就帶同學們走進童話故事《雞媽媽的新房子》板書課題。
(1)小學閱讀課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低年級閱讀教學課堂,「一問一答」 的碎片化教學方式仍占較大比例。學生在教師的細碎問題里亦步亦趨,學的時間和空間緊促、狹窄,這樣的教學不僅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於他們思維、情感、審美等的發展。採用問題化教學,則把「學」的責任和任務都移交回學生讓「學」真正地在課堂里發生。
問題化教學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類型豐富、質量優良的有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集) 來貫穿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發展高級思維技能,實現其對課程內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
低年級閱讀課,識字寫字、流暢朗讀、理解積累、語言運用等涉及的知識點會比較多。因而,低年級閱讀的問題化教學,我們可以定位為圍繞兩三個主問題,引導學生和文本、教師、編者之間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這兩三個主問題的設計,必須是優質的、具有統領性的,讓教學環節簡明又富有張力。
❷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反思_鮑當洪
學完了這篇富有啟迪的小詩後,為了把學生進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實踐中版得到提升,成為權能力和習慣。課後我特別布置這樣的作業:「學習了這首小詩,我覺得同學們也長大了許多,為了證明我們長大了,你們想對媽媽、爸爸、老師、同學說些什麼呢?回家後,把你的心理話說給媽媽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個勇敢、歡快、自立、自強的人。」
❸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內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容」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❹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怎麼寫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
1.繼承與創新。我們應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決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誦讀,重積累,重書面表達,這種教學方法源遠流長,自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於忽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兩者並不排斥,應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重視讀和背,但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讀出意味情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以學生主體性、開放式和愉快式積累為主,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
2.發散與集中。崔巒老師說:「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老師應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來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忽視求同、集中,會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我們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確應不斷激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但決不能偏廢必要的集中,忽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忘記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差異,倡導多元,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標之上的。惟有在正確的價值取向下,將學生的認識偏差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才能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實現價值取向與獨特體驗的統一。
3.質疑與應對。質疑不只在量的多少,更在質的水平上。因此,老 師不能僅滿足於學生敢質疑,還得教學生會質疑。這就需要老師在組織學生質疑的同時,必須注意適當的應對——老師應選擇有價值的問題來引領學生閱讀和思考。何謂「有價值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是老師從學生實際、年段實際、文本實際等方面出發,分清主次,刪繁就簡,幫助學生真正找到學習的「切入口」問題。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明白,質疑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提出的;這樣的問題,能激起學生學習的願望;這樣的問題,能教會學生質疑的思維方式。決不能面對學生的質疑,聽之任之,不置可否。
4.探究與接受。我們認為,兩者不可偏廢。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學方式,當不當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本身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不到的地方,老師應當通過適時點撥、啟發,甚至是直接講授告訴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學生都通過探究來獲得所有的知識。
5.分組與合作。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並不是讓學生孤立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也並不等於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互動、同位交流、全班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生與集體間的、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是共同學習的夥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應,其標準是「三看」: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
6.誦讀與訓練。學生誦讀,讀中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但不是全部。學生誦讀,不應忽視教師的方法指導,不應忽視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揣摩,規律發現;學生誦讀,不應忽視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誦讀,還必須兼顧說寫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閱讀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7.文本與拓展。我們必須認識到,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准編寫的,體現了基本的教學要求,仍是教學的重要憑借,必須要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我們也應當看到,老師和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忽略教材的內容、要求,忽視對課文的研讀,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或過多安排與語文學習關系不大的活動,其後果勢必導致師生對文本,對教學內容本身的忽視。何況,現在學生所缺乏的,並不是搜集資料的能力,而恰恰是處理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同時,必須立足於課內,立足於教材本身,對開發課外資源要統攬全局,有長遠的打算。
❺ 如何激發在小學閱讀興趣 教學反思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煉,是治學與科學研究的起點。而小學生正處於人生的起步時期,渴望允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靠的是老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閱讀。而《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如何使小學生的閱讀達到預期的要求,關鍵是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快樂的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閱讀體驗的基礎。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創設情境,激發慾望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創設良好的情景,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麼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慾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草原》這課時,由於這課文比較長,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播放了歌曲《童年》,隨著音樂的響起,學生彷彿進入了快樂的童年生活,再通過老師的范讀,對文章的把握融入到了閱讀的情感之中,欣賞學生的閱讀可以說是一中美的享受。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讓學生有了閱讀的要求,而不是用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二、激情范讀
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范讀,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文章之中,用朗朗的讀書聲去表達對人物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把握,興趣盎然地去閱讀,去感悟。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時,這篇課文前三段的第一句話都是感嘆句,老師要滿懷激情、有聲有色地讀出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的依依不捨之情,老師讀完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朗讀文章,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加。再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五個壯士把敵引上絕路。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人民群眾的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還有五位壯士跳崖時呼喊發出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當教師用激昂的語氣范讀完。同學們早已被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深深感染了,自己完全變為一名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一切的紅軍戰士。教師因勢利導:發出你的號召。誰能像五位壯士那樣為了與敵人抗戰到底為了體現你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學生的閱讀興趣猛然提高,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一個個小班長,小壯士發出了自己的號召。那種語氣,那種情感,絕不亞於老師的范讀水平。
三、構思巧妙,豐富形式堅持以讀為本
,引導學生學會讀書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
也就是說以讀代講,組織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學習,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篇課文的教學,如果自始至終讓學生運用單一的閱讀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很可能產生厭倦的感覺,但在教學中,運用形式豐富的閱讀方法進行教學,那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得到極大的發揮。如在教學《橋》一課中,通過學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當咆哮的洪水襲來時,一位普通的老黨員冒著生命危險,沉著、果斷地指揮一百多名村民有秩序地過橋並要求黨員排在後面,他的兒子也是黨員,他大義凜然,不徇私情,最後他和兒子卻被洪水沖走。老師就可以運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做人的深刻道理。我採取了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小組分角色比賽朗讀、帶頭飾表演讀、小組挑戰讀等閱讀方式,最後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我採取了全班齊讀的方法進行處理。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閱讀中,保持最高的學習積極性,在競爭中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開展活動,提高興趣
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僅靠課內文章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大課外閱讀的數量。在沒有動力的前提下,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沒有足夠的興趣是做不到的,大多數學生不能做到持之以恆。為此,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利用周一班會時間,組織了古詩文誦讀、散文詩朗誦、故事大王、笑話大王、謎語大王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比賽活動。在我們學校的閱覽室,有我們學生自發捐贈的各種課外書籍,為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基礎和保障。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比賽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現在,教室里少了追逐打鬧的身影,更多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在各種閱讀大王稱號的激勵下,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閱讀屬於自己的課外讀物。
五、開闊視野,拓展延伸
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
提高語文能力,
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
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
不是補課,
不是增加作業量,
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
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因此,每月舉行一次讀書摘錄展示會活動,活動形式有學生自行確定,以小組為單位可以寫讀書心得,可以出一期壁報,也可以展示摘錄筆記本內容;摘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有好詞佳句、名篇名段、名言警句、四字成語、科學知識、小笑話、小謎語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大量閱讀,
豐富語言積累。
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刻意的要求,而要滲透於教學的每一環節之中,滲透於教學的點點滴滴。只有教師在教學中,善於用發現的眼光,著眼於教學的角角落落,用心靈去啟迪,用真情去感化,相信學生的閱讀興趣會更加濃厚。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走進書的海洋,在書海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更應該讓閱讀為學生營造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讓幸福常駐學生的心靈。也就是說,讀書,讓學生成長。
❻ 如何激發在小學閱讀興趣教學反思
一、提供學習誘因
兒童步入小學就意味著從現實的雙向對話進入一個較多的與文字元號單向獨白的神奇
世界。從此
,
閱讀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如何實現這種
轉變,
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的問題。
筆者認為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定要提供許多的
學習誘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這是由於小學生思維能力相對低下
,
再加上貪玩好動
,
對讀書不可能頃刻間就產生
「如飢似渴」
的感覺
,
作為教師必須循循善誘
,
逐步培養他們的興
趣。在教學中
,
筆者常常開展一些活動
,
使學生在活動中接收更多的信息
,
從而激發學習的興
趣。
(
1
)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我們語文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廣泛涉獵大量的刊物,
一是能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
二是能及時發現並推薦優秀的適合於學生的作品給他們,
有效
地擴大他們
的閱讀面。
其次要動員學生盡量多讀一些學生刊物,
提高語文素質,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讓學
生把自己讀到的好文章推薦給全校同學。
再次還可指導學生每讀到一篇好文章後就在筆記本
上寫一個簡明的閱讀提要,在以後回顧時,這就是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此外,採取以下一
些措施:把教室環境布置得富有
「書香氣」
,建立班級圖書角
,
並及時更換其中的圖書,組建
閱讀合作會
,
由興趣相投的三四人組成讀寫組、讀畫組或讀演組等一起進行閱讀活動
......
能進一步在班級中創造更好的閱讀氛圍。
(
2
)安排好閱讀時間。小學生時間觀念不強
,
往
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課余時間。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立晨讀、午讀時間
,
專門用於學
生的閱讀
(當然,
教師應提前為學生創造更好的閱讀條件,
如幫學生借閱適合他們年齡階段
的圖書資料等)
,這個過程中,要以學生自由閱讀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有時候,老師也可
以抽一點時間和學生一起閱讀
,
取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
3
)激起學生閱讀學習的內在需要。
代爾·卡耐基說:
「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影響人,就是提到他們的需要,並讓他們知道
怎樣去獲得。
」有研究表明
,
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興趣、原有的情感與生活積累被調動、
被喚醒
,
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
,
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要使閱讀的材料真正讓學生感興
趣,
首先得注意選擇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讀物,
內容偏深或偏淺都無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可以這樣操作:
多傾聽孩子讀書
,
多表揚喜愛看書的孩子
,
多向孩子朗
讀、推薦好書。此外,多舉辦「故事會」
,這尤其對小學生是很實用的提高其閱讀興趣的活
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要在講故事的活動中表現得好,出了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外,最
重要的便是要儲備較多的「故事素材」
,而「」的儲備就得學生有較多的閱讀(尤其是課外
閱讀)
。學生一旦從平時的閱讀中獲得較多的「故事素材」
,並成功的運用到所講的故事中,
他(她)便會體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激起閱讀的興趣。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
心理學家認為情景是對人體有直接刺激作用,
有一定的生物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的具體環
境。
情境在激發人的某中情感方面有著特定的作用。
例如,
在公園里看到的小橋流水與在大
自然的山間所看到的流水是有很大區別的。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
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
引起學生情感體驗,
幫助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
促進
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發展,
提高教學效率。
情境教學是從教學需要出發,
教師依據教材
創設以形象為主體、
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
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達到最佳
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呢?總的說來,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
親切感人的語言,
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
事件與景物,
或藉助現代
媒體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來增強教學的情境性。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
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
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
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
點燃其思
維的火花,
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
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
果。具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用這樣的五步教學法:創設情境、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師生互動、寫作訓練。
(
1
)創設情境
在平時的教學中,
可以藉助現代媒體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
如在
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筆者先在課前精心地製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
用了故事導入法,
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
然後用幻燈片出示鳥
的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
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
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
生學習之門。營造這樣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了學生思維的功能。
這樣,
一定的教學情境和文本內容便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比只單純地接觸文本,
更能激發學
生閱讀教材文本的興趣。
(
2
)感情朗讀
「書聲朗朗」
,這時形容讀書的情景,尤其是語文這種學科,如果缺少了朗讀這一重要
的教學手段,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因而,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朗
讀的基本技巧,讓學生多朗讀,善於朗讀,喜歡朗讀,這一點,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是
非常重要的。
小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是不高的,
他們學習時,
更多的是喜歡一種感性的形式
進行的。朗讀,首先要聲音清楚,這時其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帶有一定的
感情色彩朗讀課文。
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要善於指導,
如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字中表達的思
想感情,在朗讀過程中,一點感情色彩不帶,或者帶了過於濃厚的感情色彩都是不恰當的。
總之,朗讀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獲得課文內容的主要途徑。
(
3
)激發情感
兒童的情感非常易於被激起,
一旦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
那他們對客觀世界的
認識會更豐富,更為深刻,更為主動。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尤其對那些富含強烈思想
感情的文章,
教師要善於把自己對於教材的感受和對於生活的情感體驗傳達給學生,
使學生
的思想認識與情感的體驗聯系在一起,
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比如
《買火柴的小女孩》
中,第一次劃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火爐,教師可以體會到小女孩需要溫暖,怎樣把這種情
感體驗傳達給學生呢?就要引導學生一步步從火爐聯想到光和熱,
聯想到可以使人暖和,
再
達到情感的共鳴:小女孩是需要溫暖啊!使學生真正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期盼。
(
4
)師生互動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
師生之間在課堂教學中是一種互為主體的關系。
師生互為主體的課
堂教學,
更能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充滿對智慧的挑戰。
小組合作學習是引發互動的一
個有效策略。
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
互相啟發,
共同探索,
建立師生、
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
這種多向交流,可以產生思維的「碰撞」
,加深學生各自原有的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這樣
的教學也使教師在與學生思維的「碰撞」中,形成新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從而,使教學真正
成為一種師生互動生成新的經驗的過程。
在課堂上,學生自主體悟,學生自己思考,討論並
得出結論,並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教師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