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最後一課教案設計

最後一課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2 03:30:53

A. 小學語文最後一課教案模板

學習目標:

一、 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二、 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 了解小說的要素,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四、 理解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賞析精彩語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態 、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2、勾畫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義及作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小說的要素,整體感知課文。

2、 理解關鍵的語句,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說——《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麼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對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應征入伍,後來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 《最後以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二、檢查「自主學習卡片」

1、解決疑難字詞 詫異 懊悔 鑰匙 懲罰 郝叟 祈禱 哽住 挾著戒尺 踱來踱去

2、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學生相互討論本課的三要素 交流、明確:

人物: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韓麥爾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情節:開端 上學路上(1~6)

發展 上課 (7~23)第一層:(7~10)上課前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11~16)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上「最後一課」後,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的人對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17~23)寫上「最後一課」的動人情景。

高潮和結局 下課 (24~29)

環境:自然環境 天氣、畫眉、草地 (反映出小弗郎士無憂無慮、純真幼稚的心理狀態為以後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轉變作了鋪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愛國主義的主題。)

社會環境 布告牌、普魯士兵出操、收操 (點明了「最後一課」發生的背景)

三、師生合作學習

1、學生勾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相關句子,找幾句加以品味。

體會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

討論、交流

2、結合「探究·練習一」理解小弗郎士這一人物形象

學生自由朗讀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3、探究: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4、 《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像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四、深入探究: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揣摩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2、賞析精彩的語段。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二、 師生合作學習新課。

1、 仔細讀7-10段,學生勾畫出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異乎尋常句子,體會其作用。

2、 細讀第11段,討論:(1)韓麥爾先生的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討論後明確:前一個「最後」表現了他沉痛而憤慨的心情,後一個「最後」提出了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

(2)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是「又柔和又嚴肅」,對誰柔和?為什麼嚴肅?

討論後明確:韓麥爾先生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所以態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個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嚴肅」。

三、 精讀20-22三小節,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1、 找出20小節中含義深的句子,加以品味:

(1)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2) 這可憐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2、 韓麥爾先生在他的字帖上都寫上「法蘭西」、「阿爾薩斯」,用意是什麼?

3、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4、 找出21小節中表現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5、 怎樣理解「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好象那也算是法國字。」

6、 找出22小節中的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討論、交流

四、師生共同賞析結尾(24-29節),齊讀後思考以下問題:

1、 文中三處破析號的作用是什麼?

2、 「鍾聲」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為什麼還要寫普魯士兵的號聲?

3、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能否刪去,為什麼?

4、 寫粉筆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韓麥爾為什麼「使出全身力量」?

5、 為什麼韓麥爾競至於「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

6、 用這樣的動作描寫作結尾,好在哪裡?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五、討論完成「探究·練習三、四」。

六、小結全文。

七、探究:

讀完這篇小說,同學們會有許多想法:是不是小說沒有寫完呢?為什麼小說寫到這兒就結束了呢?先讓學生明確:小說寫到這里結束,正是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聯想,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然後啟發學生設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後一課,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學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練和布告牌)時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為題,續寫《最後一課》

B. 我想要一份都德《最後一課》的完整教案。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回以及戰爭的無情。 重點、難點: 1.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 小說的要素。 3.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學習過程】一. 背景介紹:《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鍾」。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二. 作者簡介: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說文體簡介: 1. 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3. 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和環境。 4. 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5. 刻畫人物的方法: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 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四. 課文分析:(一)通讀全篇後簡要地說出本篇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明確:這篇小說中出現的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普魯士士兵。其中,韓麥爾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明確:從故事情節來看:這篇小說可分為課前、上課、下課三個部分,也可分為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布散學四個部分。 (二)最後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明確: 平 日 上 課最 後 一 課 氣 氛 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安安靜靜,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樣。 學 生 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 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平時「我」遲到會遭老師的責罵今天遲到,老師卻很溫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時老師穿戴一般今天老師穿著只在督學來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禮服。 後 排板 凳 一向空著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個個看來都很憂愁。 (三)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明確:課文第1-6 段中分別有這樣的描寫: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 「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 這些描寫的作用是: ① 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② 普魯士士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暗示了時代背景。 ③ 許多人圍觀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麼事卻未直接寫出;這使讀者產生懸念,吸引讀者急於讀下去。 (四)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明確: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按上學路上、上課、散學的順序來安排情節。共分為四個大部分。第一部分:(1-6)故事的開端。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第二部分:(7-23)故事的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悲憤地宣布「最後一課」的結束。 (五)小弗郞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麼變化?找出描寫其心理變化的語句。明確:小弗郞士的轉變在全篇反映得很明顯:從天真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熱愛法語;從無憂無慮的幼稚——熱愛祖國;從不懂事、害怕老師——留戀、理解、同情、敬愛老師。小弗郎士心情變化:快樂—激憤——難過——懊悔——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對老師的愛戴。韓麥爾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被無辜趕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對老師深切地敬愛,同時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六)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明確:韓麥爾先生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熱愛自己工作的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 (七)小說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能夠反映人物當時的什麼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明確:作者善於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 韓麥爾 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 1. 語言: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明確:小說通過先生在「最後一課」上所講的話,表現了他對祖國、對祖國語言、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祖國兒童深厚的愛和無限的希望,以及對國土淪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 動作、神態: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明確:小說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激動、沉痛、依戀、悲憤的心情,表現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明確小說人物的分析方法: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 (八)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1. 為什麼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3. 為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確: 1. 明天永遠沒完,拖的結果是連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卻已經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 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不會忘記恢復國土,爭取自由,所以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3. 小弗郎士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覺地努力學習,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九)品味語言。 1. 讀24-29節。問題:①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里說明了什麼?②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該怎樣讀?③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麼?明確: ① 說明大家感覺這最後一堂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到時間了。 ② 從語言形式上看,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應以悲憤的感情拖長。從內容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復雜心情。 ③ 在最後分手時有很多話要講,但激動得說不出來,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這兩個字表示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這是韓麥爾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五. 總結課文 1. 歸納中心思想文章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 寫作特點: ① 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② 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心理活動。 ③ 通過環境描寫襯託人物思想轉變,暗示時代背景 3. 分段第一部分1~6,寫我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第二部分7~23,寫韓麥爾先生講授 最後一課 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第三部分24~29寫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的精神.

C. 最後一課的課題分析 思路

哽(gě) 賺(zhuàn)錢 踱(ó)步 懲罰(chéng fá)
祈禱(qí dǎo) 詫(chà)異 鑰匙(yào shi) 郝叟(hǎo sǒu)
挾(xié)著 強(qiǎng)迫 字帖(tiè)
祈禱:信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詫異:驚奇。
《最後一課》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都德,他是法國19世紀下半期著名的小說家。《最後一課》是他的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感。

3. 重點、難點:
(1)《最後一課》表現人物性格有哪些方法?
小說中人物的性格是在情節發展中通過語言、動作、外貌和心理活動逐步展示出來的。小說通過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既交待了時代背景又表達了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文章寫韓麥爾先生語言的地方還有很多都貫穿了愛國主義這根紅線。此外文章還寫了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著重寫了他的衣著「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對最後一節法語課的重視和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最後一課》怎樣描寫小弗郎士的?
《最後一課》多次對小弗郎士的心理進行描寫,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變化:想逃學——約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剝奪學法語的權利——懊悔沒能好好學法語——專心聽講。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前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師,這種感情的變化來自韓麥爾先生的教育和影響,也來自小鎮上的人們對小弗郎士無聲的教育。透過小弗郎士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國人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 重點語句的理解
閱讀下列幾段描寫韓麥爾先生的文字,回答問題。
(1)韓麥爾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這是什麼描寫?為什麼他在上最後一課時也穿戴呢?)
解答:這是對人物的服飾描寫(也叫衣著的描寫,都屬於外貌描寫中的一部分)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盛裝,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麼?鑰匙比喻什麼?怎樣理解全句的含義?)
解答:這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掌握祖國語言的重要性。「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統治和封鎖。
「鑰匙」比喻法語。
全句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這么高大。」
(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鍾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為什麼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解答:鍾聲、號聲宣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了時間到了,從此將和法語告別。「慘白」是內心痛苦的表情,是對失去祖國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國而痛苦的心情。「覺得……高大」是對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
(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舉止和表情?)
解答:先生的舉止(動作描寫)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表情(神態描寫)表明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謂破,就是解釋或補充說明。所謂折,就是語意轉換遞進,跳躍或轉折,說話意思中斷,引申出有聲音延長,副標題的前後等。
例句: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解釋說明)
(2)窗外又傳來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解釋說明)
(3)「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聲音延長,說未說完)
(4)「散學了,——你們走吧。」(話題轉換)
學習本文: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一、字
1、查字典給下列字注音:
踱 ( ) 挾 ( ) 郝叟( )
捂 ( ) 懊悔( ) 懲罰( )
賺錢( ) 鑰匙( ) 祈禱( )
哽 ( ) 督學( ) 膝頭( )

2、查字典辨析多音多義字:
┍ ┍ ┍
帖┤ 強┤ 結┤
┕ ┕ ┕

二、解釋詞語:
宛轉:①(說話)溫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②(歌聲、鳴聲等)抑揚動聽。也可寫作「婉轉」。本文中的意思是②。
詫異:驚奇。
祈禱: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願望的一種儀式。

三、本文內容
(一)關於課題
文章的題目是「最後一課」,意思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的一堂法語課。這標題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蘊含了悲愴氣氛和悲憤的情緒,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關於本文人物
韓麥爾先生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從地位看,他擔任最後一課的教學工作,精心安排了語法、習字、歷史等課內容,在課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沒有了他,這最後一課就不存在了。從作者意圖看,主要從他身上體現愛國主義的偉大感情。作者從服裝、動作、表情,特別是極富感情色彩、含意深刻的語言,多方位地刻畫他。而小弗郎士僅是個線索人物,一切都是透過他的眼看、耳聽來寫的。作者主要寫他的心理變化,表現他在愛國感情的感召下不斷覺悟成熟。他的變化完全是來說明最後一課的教育作用,來烘托、陪襯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如果缺了小弗郎士,最後一課照樣進行,而缺了韓麥爾先生卻沒有了最後一課。
(三)關於故事情節
1、本文情節簡單但很動人的原因是什麼?
主題動人。愛國主義感情歷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崇高偉大的感情,極易感動人。
選材集中,角度新穎。反對異國統治、熱愛祖國是一個重大題材,而作者卻不寫普法戰爭全貌,也不寫法國社會形勢,只選了一個小學校里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來寫,時間集中、矛盾鮮明,概括力強。表面上是教法語還是教德語的事,實際是愛國還是投降的嚴肅問題。表面上是教師、學生和淪陷前的鎮長、郵遞員及村民來上最後一課,實際上他們所代表的是法國各階層人民。因此,雖只一節課,但卻精彩地反映了法國人民反抗異國統治的整個事件。愛國感情最常見的是表現在對侵略者的仇恨上,而此文作者卻從人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這個角度上來表現愛國感情,很新穎。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就是濃縮的對祖國的愛。
文章的起筆和收筆都很適當,恰到好處。寫一堂課從何處下筆?作者選了小弗郎士不願上學並遲到做起點。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一下子就提出了矛盾,他將怎樣上這最後一課?結果會如何?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②舍棄了接到通知後老師的心情,怎麼准備這最後一課以及清早大家進教室等繁瑣的過程,使文章緊湊,省筆。結尾就在韓麥爾先生用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奮筆疾書「法蘭西萬歲」的高潮中結束。用韓麥爾先生悲痛的身影及身後黑板上醒目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字組成一幅永不屈服的圖畫,留給人回味的餘地。
2、理解下列句子
①「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兩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第一句是寫景:一是鳥鳴林綠的美景;另一個是異國佔領者肆意踐踏的景象。因此盡管風和日麗,並不給人輕快的美感,反而使人沉重壓抑。這筆景物描寫使故事從一開始就籠罩著悲劇氣氛。第二句話是寫「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無憂無慮、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災難。 這是為後邊寫他覺悟成熟做鋪墊,以顯示最後一課的巨大教育作用。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什麼樣的心理?
表現覺悟了的小弗郎士強烈的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慾望。
③「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為什麼他忘不了?他永遠忘不了的是什麼?
這最後一課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贊美所反映出的對祖國的愛,對學生們語重心長的告誡;村民前來聽課的動人情景;亡了國的人不準學祖國語言的羞辱,這些都是他永遠忘不了的。
④「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請你按韓麥爾先生當時的思想狀況,把在此句沒說出來的話補寫出來。
韓麥爾先生由於痛苦和悲憤,話斷斷續續地說不出來。如果說出來,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見你們了。」「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要永遠做真正的法蘭西人。」
⑤「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亡了國,當了奴隸,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斗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所以說這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四)這篇小說的中心是什麼?作者是通過哪些材料來表現中心意思的?
通過對最後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以韓麥爾先生為代表的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後所表現出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
作者通過①上學路上小弗郎士看到天氣暖和、晴朗,畫眉鳥在林邊宛轉歌唱,普魯士士兵在操練,布告牌前站著許多人。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沉悶的社會環境形成鮮明對比,暗示美好的國土淪喪,法蘭西民族遭遇不幸;②格外安靜的教室,身穿禮服、神色庄嚴的老師,用顫抖的手翻著破舊的初級課本的鎮上的人們,這一切說明人們內心極度悲憤,並說明法國人民不甘被奴役,對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深摯的眷戀與熱愛;③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貫穿全文始終。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歸納為:貪玩不愛學習——看到教室中種種不尋常情景後感到吃驚——知道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後萬分難過——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深深懊悔——對課本,對老師戀戀不舍——明白了學好祖國語言的深刻意義——理解老師,仇恨侵略者;④表現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一個普普通通的祖國語言(母語)教師的職業和國家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的。

D. 《最後一課》教案

學習目標:

一、 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二、 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 了解小說的要素,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四、 理解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賞析精彩語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態 、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2、勾畫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義及作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小說的要素,整體感知課文。

2、 理解關鍵的語句,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說——《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麼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對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應征入伍,後來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 《最後以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二、檢查「自主學習卡片」

1、解決疑難字詞 詫異 懊悔 鑰匙 懲罰 郝叟 祈禱 哽住 挾著戒尺 踱來踱去

2、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學生相互討論本課的三要素 交流、明確:

人物: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韓麥爾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情節:開端 上學路上(1~6)

發展 上課 (7~23)第一層:(7~10)上課前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11~16)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上「最後一課」後,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的人對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17~23)寫上「最後一課」的動人情景。

高潮和結局 下課 (24~29)

環境:自然環境 天氣、畫眉、草地 (反映出小弗郎士無憂無慮、純真幼稚的心理狀態為以後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轉變作了鋪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愛國主義的主題。)

社會環境 布告牌、普魯士兵出操、收操 (點明了「最後一課」發生的背景)

三、師生合作學習

1、學生勾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相關句子,找幾句加以品味。

體會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

討論、交流

2、結合「探究·練習一」理解小弗郎士這一人物形象

學生自由朗讀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3、探究: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4、 《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像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四、深入探究: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揣摩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2、賞析精彩的語段。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二、 師生合作學習新課。

1、 仔細讀7-10段,學生勾畫出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異乎尋常句子,體會其作用。

2、 細讀第11段,討論:(1)韓麥爾先生的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討論後明確:前一個「最後」表現了他沉痛而憤慨的心情,後一個「最後」提出了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

(2)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是「又柔和又嚴肅」,對誰柔和?為什麼嚴肅?

討論後明確:韓麥爾先生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所以態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個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嚴肅」。

三、 精讀20-22三小節,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1、 找出20小節中含義深的句子,加以品味:

(1)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2) 這可憐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2、 韓麥爾先生在他的字帖上都寫上「法蘭西」、「阿爾薩斯」,用意是什麼?

3、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4、 找出21小節中表現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5、 怎樣理解「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好象那也算是法國字。」

6、 找出22小節中的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討論、交流

四、師生共同賞析結尾(24-29節),齊讀後思考以下問題:

1、 文中三處破析號的作用是什麼?

2、 「鍾聲」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為什麼還要寫普魯士兵的號聲?

3、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能否刪去,為什麼?

4、 寫粉筆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韓麥爾為什麼「使出全身力量」?

5、 為什麼韓麥爾競至於「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

6、 用這樣的動作描寫作結尾,好在哪裡?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五、討論完成「探究·練習三、四」。

六、小結全文。

七、探究:

讀完這篇小說,同學們會有許多想法:是不是小說沒有寫完呢?為什麼小說寫到這兒就結束了呢?先讓學生明確:小說寫到這里結束,正是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聯想,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然後啟發學生設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後一課,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學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練和布告牌)時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為題,續寫《最後一課》

E. 最後一課教案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說——《最後一

是最後一課吧?
這篇文章本身就有問題。。。
要知道阿爾薩斯省以前本來專就是德國的領土,屬真實的歷史是在公元400年前這里住的阿拉曼人,阿拉曼人講阿拉曼尼語,這是一種德語的方言。。
法國後來侵略了這個地方,應該算是強迫當地人說古法語的。。。
在法語版的維基網路裡面,阿爾薩斯省的第一語言是:alémanique(瑞士德語)
所以這篇文章可以算是瞎扯了。。。

F. 最後一課教案

有關尊嚴的名●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艾琳·卡瑟
●民無信不立。
——孔子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贊揚。
——裴多菲
●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
——斯賓諾莎
●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西塞羅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
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
誠信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訂戶,是不誠實與懦弱 ————高爾基
隱瞞真實,就是騙自己。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說話,一言為定。
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
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繆稱訓》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謊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羅素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麼呢? ————哈代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真誠與朴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紙包不住火,錯誤是隱瞞不了的。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言有關尊嚴的名言

G. 最後一課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

3、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朴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准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准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准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發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發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為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於: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教後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導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著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閱讀全文

與最後一課教案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