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寫學校的說明文
群賢畢至,放眼前景,羊山南麓,新舍儼然,上接高天流雲,近襯峻美崖壁,琅琅書聲,隨風而動,那是省級示範初中--齊賢鎮中學。
學校建於2001年8月,投資4000萬元,佔地85畝,總建築面積達29700平方米,在巍巍羊山峭壁的映襯下,獨樹一秀。 學校是原齊賢鎮中、央茶湖中、陶里中三校合並而成,有教師200餘人,教學班49個,學生人數2600餘人。
走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希望之星」的雕塑,雕塑周圍是一個小花壇,呈圓形,學校以其為中心呈扇形狀布局。
放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南教學樓,南教學樓高五層,位於學校中軸線上,有初一初三29間教室,後面是北教學樓,北教學樓相對南教學樓較小。
南教學樓左邊是體育館,體育館呈半圓形,一般為文藝表演或籃球比賽所用。
體育館後面是一個多功能的橢圓形操場,400米跑道環繞著寬闊的草地,綠茵茵的草皮受學校的特殊管理,男同學們在這大顯身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操場前立著高高的旗桿,五星紅旗在隨風飄揚。風停了,它便垂下來,圍住旗桿頭,好像一支紅纓槍,又像高聳的火炬。
南教學樓右邊是行政樓,行政樓後面是科技樓和實驗樓。
一所學校可分「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軟體吧!
學校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名師、培育名生、創建名校」為辦學宗旨,以「自信自強、求精求新」為校風,以「敬業勤業、開拓創新教風」為教風,以「樂學善學、主動發展」為學風,積極構築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盡力辦出學校特色……
漫步在校園的路上,茂盛的樹遮住了堪藍的天空,陽光絲絲縷縷的穿過綠葉,星星點點的落在地上,當風兒輕輕地拂過時,那星星點點的陽光在地上蹦來跳去,多像深夜閃碩的群星。
『貳』 廣州紅纓槍教學質量怎麼樣 廣州還有什麼畫室比較好的。我是即將要去廣州沖刺的。
其實這家畫室也不會差抄的,我感覺太多人了,照顧的不到。其實廣州還有很多好的畫室,廣州比較好的大畫室有:廣州一尚畫室,廣州蒙克畫室。廣州比較好的中小畫室有:廣州清華園畫室,廣州美空畫室。 大的畫室可能更有氣憤,但人太多,比較難照顧,中小畫室就比較容易照顧的到,比較容易學的到東西,
『叄』 紅纓槍怎麼耍武術呢
按照武術長槍的套路耍就是了。
網路視頻輸入「武術槍術」、「武術長槍」、「武術槍術教學」等關鍵詞就能搜到。
『肆』 如何學習學好紅纓槍 答得好我還會加分
槍稱長兵之王,利在尖,貴在長,在格鬥中具有「一寸長一存短」的優點,不但利於直扎遠取,遠距離傷敵,在防守上亦可拒敵於槍尖之外,使對方難以近身,因而形成了槍術以直扎/攔/拿/大封大劈為特長的主要攻防技法內容。
當對方有機可乘,避開槍之鋒芒而採取近身作戰時,則又因槍之而轉動不靈,造成了不利的一面,又促使槍術產生了往來穿梭/槍中夾棍/長兵短用的各種技法,以補其短和不利的一面。
這些都是由於槍的形制特徵所決定的。因而形成了槍術獨具特色的技術特點和套路演練風格。
(一)槍術的技法特點
1,持槍四平,三尖相照:由於槍長,所以必須兩手持握使用。持槍四平,三尖相照,是持槍特有的基本姿勢和技法要領。
持槍四平是指前持槍身中段,後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馬步(或半馬步)的這是一基本持槍姿勢,要求做到頭頂平,肩平,足平,槍平的技法要領。
三尖相照是指持槍時強調要求中照槍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腳尖,三尖要保持在一個直線方向上,側身直對前方,不但縮小了受敵面而且槍尖護住前方,可拒敵於槍尖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為了保證出槍攻出時子午不偏,目標准確。
持槍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個立身中正,腳下穩固,人槍合一,靈活應變的整體姿勢,有利於攻也有利於守,此姿勢又稱為中平槍。
2,持槍穩活,前管後鎖:持槍必須穩活,不穩容易脫把,不或則出槍變化不快。
前管後鎖是指在槍術運動過程中,兩手控制槍身的基本手法,握於槍身中段的前手要像管一樣握住槍桿,既能套住槍身又不使脫手,又能讓槍桿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動,成為槍的運動支點,控制槍的運動方向,隨時能自如地調節握把的松緊度和控制槍的發力;後手要像鎖一樣牢握槍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槍法,如扎/崩/劈/托/抽/拉/雲/拔等等。
3,槍扎一線,圈不過斗:槍扎一條線,此為判定扎槍技術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准,直扎遠取是槍術的優勢和特長,為槍術最主要的進攻技法。在扎槍時需沿槍身縱抽用力,使槍身直線扎出,力達槍尖,發出寸勁,達到平直而快準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攔拿圈轉乃是槍術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過斗是指在做攔/拿/圈轉槍時要嚴格以直徑不過一斗的寬度(即一個身體的寬度,約30厘米)為限,這是為了保證防守的嚴密性,不致因攔拿圈轉過寬而使對方避開槍尖近身作戰,失去長兵優勢,轉動不靈,以致受制於人。所以槍扎一線,圈不過斗,是扎槍和攔拿圈絞類槍法的重要技術標准。
4,攔拿擰轉,纏腰似鎖(索):這是指在做攔/拿一類的槍法時,需前後形成時間差擰動槍身,並使槍桿緊靠腰部發力的這是一特徵。
5,槍中夾棍,長兵短用:槍雖有一寸長一寸強之利,但要改變運動方向,變化招勢,則又是一寸難一寸之不利。槍扎一點的攻擊面很小,一旦對手避開進身,槍尖就無法發揮作用,因而產生了以槍桿/槍把當棍使用的技法,和顛提倒把/穿梭等靈活變招的長兵短用技法,以彌補槍之短處。
(二)槍術的演練風格
槍術的演練風格,是槍術套路演練過程中所呈現的運動形象特徵。
在傳統槍術的發展過程中,有兵槍/游槍/大槍/花槍之分。兵槍為作戰軍事實用的槍術,多用於馬戰/車戰/陣戰,招法簡單實用,僅以攔/拿/扎為主。游槍為游場比武之槍術,槍法較兵槍富於變化,步法遊走靈活,封劈攔拿,攻防對扎,是實用對抗性練習,花法較少。大槍是以練習功力為主的槍術,突出以練習槍的基本技法和發展功力為中心,花法也較少。花槍則是以「人前好看」「活便手足」為練習目的的一種槍術,其槍法內容豐富,變化較多,並且重身法,步法,揚槍之長也注重補槍之短。
以上各種槍術自然風格各異,這是由於它們的社會功能不同,練習目的而造成的。但由於它們的形制基本特徵是一致的,因而決定了它們的技法特徵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攔/拿/扎槍演練風格為方面也有一些共性。
槍術都以攔/拿/扎槍為主要技法,一則槍長,二則演練中纏繞滑移,靈活善變,有游龍的形象特徵,故稱槍術的演練風格為「槍如游龍」,這體現了它的共性特徵。
現代武術套路運動中槍術的風格比較接近花槍的風格,正是由於槍的實用性已消失,而槍的體育性/觀賞性/娛樂性上升為主要方面,所以在演練中注重創造完美的運動形象,在技法當中除了突出攔拿等槍術主要技法外,在變招換把,長兵短用,以利達到貫勤肢體/活動手足的一些槍術技法不斷豐富/創新,使得現代槍術的演練更加「人前好看」。
總的來說,槍術的演練風格應以突出攔拿扎槍等槍術的主要技法為主,才不失槍的本來面目。整套演練應該做到身槍合一/游活連貫/變化多端,使「槍如游龍」的形象更加生動,更加突出。
(三)槍術的技術訓練
1,槍術基本技術訓練:槍術技法按其特點和用力規律分類進行訓練,是縮短掌握槍術技法/加速槍術技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
(1) 攔/拿/圈/絞類:攔/拿/圓/絞類是槍術主要的技法內容,在槍術套路運動中佔有較大的比例,要求身械協調能力較高。
(2) 扎槍/穿槍類:此類槍法是以長著稱,充分發揮槍之優勢的進攻性槍法,以順槍身縱軸方向運動發力為共同特徵。要求用力必須與槍身縱軸一致,平直而快准。
(3) 劈/點/崩/托類:此類槍法是以用槍身橫軸向運動/驟然發力類的槍法,多以利用兩手運動的時間差/突然制動槍身的運動而發力為共性特徵。
(4) 舞花類大幅度運動槍法:此類槍法是槍身做立圓/平圓/大幅度運動的槍法,如立舞花/平舞花/雲拔槍等。
(5) 拋接類脫把運動的槍法:此類槍法需掌握好槍的重心和拋接時的運動慣性,在拋接中要求有精確的空間感和時間感,判斷槍身脫手後的運動軌跡而准確地進行接握。屬於技巧性較強的槍法。
以上五類槍法,基本包括了槍術的技術內容,而其中主要的決定槍術特點的是前三類槍法,也是相對較難掌握練好的槍法,在訓練中按其特點和規律分類練習可以事半功倍。
『伍』 長沙市有誰教學陳式太極拳
到當地的國術館詢問一下,或是尋找民間的太極協會,拜師傅,應該就可以了學習正宗的太極了.
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呵呵.
『陸』 教學活動怎樣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
最初可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貝多芬等名家的作品、梁祝、等等學生比較熟悉的作品,同時也要注意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作品,如某些電影插曲、優秀的通俗歌曲,學生原本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2、音樂的題材和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如何使學生能夠區分來並且能夠深入理解音樂表現規律呢? 我認為可以將主題、題材相同,表現形式不同的音樂、器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從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欣賞中,集中體會用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產生的不同。例如在欣賞《茉莉花》,將多種演唱形式,獨唱、男女合唱、童聲以及當代黑鴨子和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的版本先給學生進行欣賞,然後再播放不同的器樂演奏以及民樂演奏的版本,讓學生從這些不同表現形式當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3、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師和學生,教師過分依賴教材,而學生則壓抑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的遵從教師。 教師首先要改變觀念,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一種幫助學習的工具,要正確對待教材。音樂是視聽覺藝術,欣賞教學的根本方法就是傾聽,每個過程離不開。音樂存在人的感覺當中,每個人的音樂感覺都有所不同,音樂是無固定標准答案的,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思考,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像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最原始的情感體驗。要留給學生一些主體參與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例如在上《西方音樂的時代特徵古典與浪漫的追憶》欣賞《一個還自己將為我們誕生》的時候,將全班分成四個部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請他們記住自己的聲部,然後指揮他們將聲部一起唱出來,雖然只有簡單的一句,但是通過這個方式,讓他們體驗到和聲的效果和奇妙。而在欣賞《哈巴涅拉》的時候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傾聽之後用自己的方式將這段音樂給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時有同學用自己的語言很好的組織起來,表達音樂對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即興跳了一小段舞蹈等等,都很有興趣的參與。4、新課標倡導:音樂課以審美為中心,重視實踐,鼓勵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注重個性發展。 ,展示給大家自己收集的成果。這樣他們相互之間有了競爭,也更利於了解欣賞課程內容,並有助於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此外還會了解到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在競爭意識下,他們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一舉多得。三、教師方面: 要讓學喜歡愛上音樂課,除了在教學方面之外,教師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教師不能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勢來教導學生,要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換了活潑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以此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要充分的鼓勵學生大膽的自己的想法和所感悟到的東西,並且及時予以肯定,培養他們的信心。學生喜歡一位老師,就會非常認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學習課程,所以在課堂之上,要用自己的愛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面帶微笑的授課。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閃光點,創建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
『柒』 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少年行——霍去病
(未滿十八歲)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率領著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天可汗——李世民
(十七歲)
他自少年時便已是一代英雄,他文武兼備、智勇雙全.他十七歲便沖鋒陷陣、身先士卒;他十九歲便開設文學館,文采風流.他是真正使得唐朝武功輝煌、文華燦爛的那個人.由於他是中華帝王,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才是盛世唐朝的第一勇將、第一智囊、第一才子.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存勖--亂世英雄,立馬起沙陀
(十五歲)
公元 880年冬季,轉戰大半個中國的黃巢農民軍踏著一條屍骨縱橫血流成河的漫漫征途攻入唐都長安,就在公卿貴族們哀嘆「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卻食齏」的時候,有人卻在千里塞外為這天賜良機而彈冠相慶.這個人,就是亂世英雄李克用.
本姓朱邪氏的李克用是唐代沙陀族人,做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從唐太宗時就開始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邊,李克用的父親朱邪赤心因為鎮壓龐勛起義有功而被賜名為李國昌.驍勇善戰的李克用十五歲時就開始跟隨父親南征北戰,一箭雙雕的騎射功夫連韃靼人都為之折服,在軍中被譽為「飛虎子」.公元 876年,嘩變的雲州士卒殺死剋扣軍糧、用法嚴峻的雲州防禦使段文楚,擁立副將李克用為統帥.當亂兵被前來征討的唐軍擊潰之後,李克用與他甘願陪著兒子斷送仕途的父親李國昌一起率領殘部北逃韃靼避難.
一炷心香祭英魂——懷夏完淳
(十四歲)
夏完淳,這是一個極讓人緬懷的少年愛國作家.夏完淳之於明末文壇的意義,不僅在於給日益衰落的文壇帶來陽剛之氣,更重要的是他能以身作則,用十七歲的青春熱血譜寫生命的華章.閱讀夏完淳的詩文,總感覺那股英雄氣,在字句中馳騁縱橫,或讓人潸然淚下,或讓人血脈噴張.
夏完淳(1631—1647)出生於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他生而早慧,七八歲即能賦詩,十一二歲「抵掌談烽警及九邊情形,娓娓可聽」.夏完淳的早慧得益於他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賢母慈,重視教育.
明亡後,十四歲的夏完淳「揭竿報國,束發從軍」,與他的父親夏允彝、老師陳子龍等參加了抗清活動.從此,這顆熱血沸騰的心投入了國難家仇的艱難奮戰中.
『捌』 紅纓槍有哪些套路
紅纓槍是現在帶叫法一般叫花槍,是中國古代戰場和民間的主要兵器,殺傷力大。
其套內路有很多幾乎好多中容國傳統武術拳法里都有槍的練法,槍為傳說中的兵器之祖。
比較著名的套路套路有岳家槍,楊家槍,羅家槍,六合槍。。。。多不勝數
有好多網路視頻上可以搜到,祝好運
『玖』 韶關市紅纓槍的教學好嗎
我有同學在那裡補習,聽說還不錯。嚴格的老師才是好的老師。嚴師出高徒嘛。這些只是個人意見,不同的課程會遇上不同的老師,但是一般來說那些老師都是比較負責任的。希望邇可以找到合適的補習老師。
『拾』 中老年人的腦力如何保健
中老年人的記憶特徵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回憶等過程。根據記憶的內容可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和運動記憶等。根據材料在腦子里保存時間的久暫又可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保持時間為0.25~2秒,呈鮮明印象,但很快就消失)、短時記憶(保持時間為3~47秒)和長時記憶(保持時間在1分鍾以上,直至多年,甚至終生不忘)。
記憶是老年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多數的老年人感到最苦惱的是記憶力衰退,往往是隨記隨忘,對昨天學過的詩詞或新介紹的朋友的名字,今天就記不清了,有時話到嘴邊,竟遺忘了。對這種記憶力的變化是不足為怪的。況且這是屬於臨時遺忘,與永久遺忘不同,有時經過追憶或休息片刻又想起來了。當然,嚴重的就會發展成為遺忘症,它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記憶衰退,遺忘率高,這是自然規律。其原因是由於人的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和大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記憶也隨之發生變化的關系。但是變化的情況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可怕。有人經過調查後假設:如果18~36歲的人記憶能力為100%,那麼37~60歲的人的記憶力為90%,60~85歲為85%。可見,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程度並不大,為此而引起的擔心和苦惱也是沒有必要的。
老年人的瞬時記憶和年輕人相差不大,短時記憶明顯比年輕人差,那種放下東西就忘的現象往往出現在老年人身上。至於長時記憶,老年人往往對未衰退前接觸過的事物,長時記憶保持完好,而對衰退後接觸到的事物,長時記憶明顯下降。也就是說,假如有一個人70歲,他的記憶是大約50歲時衰退的,那麼50歲就是長時記憶好壞的一個分界線。例如,有的老年人能把童年時讀過的《千家詩》背誦如流,有的同志能把他小時候當兒童團員時,手拿紅纓槍、臂戴紅袖章,在村口站崗放哨,抓特務的情景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還有的同志能復述幾十年前與別人爭論時所堅持的思維邏輯順序及爭辯中說過的話,等等。而對50歲以後發生的事,則記憶沒那麼清楚了。這些都是正常的。這是老年人的記憶特徵之一。
老年人的意義識記好,機械識記不如從前。機械識記是靠機械重復方法的識記。例如記數字、牌號、人名、地名、歷史年代等。而意義識記是依靠理解的一種識記,亦即通過領會精神、融會貫通其內在的聯系來識記。老年人和年輕人相比,意義識記沒有多少區別,而機械識記老年人明顯不如年輕人。
規定時間的速度記憶衰退。老年人如果自由掌握記憶速度,那麼老年人的記憶效果和年輕人差不多。一旦要求老年人同年輕人一樣,在同一規定的短時間內記住某些內容,那麼,老年人的記憶效果就不如年輕人。
再認保持完好。再認是指一件事出現在眼前,判斷它是否感知過的過程。心理學上把能夠再認識的過程叫認知。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再認保持完好。例如,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久別重逢,一眼便可確認對方是自己的童年好友。再如。有的老年人雖然背不出一些外語單詞或古詩的句子,但是當它們出現在眼前時卻可以認識,指出這些外語單詞和古詩的意思。
如何提高記憶力
針對中老年人的記憶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樣可提高記憶力。老年人常常記不住人名、電話號碼,等等。遇到這樣的情況可在口袋裡備個小本子,隨聽隨記,以便日後翻閱查對,諺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很有道理的,還可利用對往事記憶清楚的優勢,在學習新東西時,多與過去記憶中的事物進行聯系和比較;要注意少而精,「私少則得,多則惑」,千萬不可趕速度。
記憶也有規律可循
1.明確的識記目標。心理學家的許多實驗表明,不管是長時間記憶還是短時記憶,識記的持久性都依賴於人所確定的識記任務。目標確定為「記到明天」,同確定為「永遠地」記住,其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老年人在識記有價值材料時要有決心和信心,強迫自己的腦神經長期記住它。
2.把需要識記的材料理解後進行分類、列提綱、畫表格等幫助記憶。例如,周恩來同志為了使人便於記住當時我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名稱,曾編了一首七言「詩」:「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四西兩寧青甘陝,還有內台北上天。」有的還可編成順口溜幫助記憶。
3.要調動各種感官一起來記,也就是利用耳聽、眼看、口讀、手寫,幾種感官並用。老師可採取「小表演」的方式教學,課下,學員們也可組織起來做「小表演」。這種表演不僅調動了學習者的各種感官,而且還能促進積極思維,效果比單純講解和背誦好得多。
4.及時復習。俗話說:「復習是學習之母」,「三天不念口生」。有一位教育學家打了個很好的比喻:我們應該鞏固建築物,而不是修補已經崩潰的建築物。復習是鞏固記憶的基本途徑,要通過讀、說、作、寫、想等多種途徑來提高復習效果。
5.運用與實踐。人們常說,要在游泳中學游泳,不下水是學不會游泳的。只看、只聽、而不動手,記憶效果是不會好的。
6.講究記憶衛生。這是老年人保護記憶,增強記憶的重要條件。一要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二要適當地加強營養,要有計劃,適量地吃點魚、肉、核桃仁、蛋黃等。千萬不要忌食早餐,否則上午容易處於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狀態,使精力不足,記憶困難等。三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證大腦得到充分的氧氣。四要利用最佳記憶時間。據實驗證實,人每天有4個記憶高潮:
清晨6~7點鍾,頭腦清醒,上午8~10點鍾,效率高,記憶量大,傍晚6~8點鍾,一天中記憶的最佳期。睡前1~2小時。
此外,還要戒煙戒酒,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用腦等。老年人通過有目的地加強記憶鍛煉,勤於思考,講究記憶衛生,是可以強化記憶,延緩記憶力衰退的。學習是腦細胞「體操」,愛學習和經常動腦筋的科學家、教育家、作家等的記憶力衰退是很慢的。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例子不勝枚舉:清代考古學家閻若璩,幼年讀書千遍,尚不能背誦,經過幾十年的刻苦努力,記憶力得到發展,終於完成了《古文尚書疏證》等巨著。
一般說來,即使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記憶力,也足以能應付他所從事的事業的需要。
怎樣延緩智力的衰退
首先要善於科學用腦。「用進廢退」是生物機體發展和抗衰老的一條普遍規律。凡是用腦早,肯用腦的人,大腦和智力的衰退都較慢。人的大腦皮層有140億個神經細胞,一般只開發使用了10%,還有90%尚未工作。那些經常處於緊張工作的腦細胞營養好,壽命長,不工作或長期停止工作的腦細胞衰退快,死亡率高。在智力的各種因素中,語言文字方面的智力衰退得最慢,原因就在於語言文字在各個年齡階段都經常地使用著。觀察表明,法官、教授、科學家等,每天都要與各種難題打交道,為了尋求一個正確答案,晝思夜想,絞盡腦汁,這種經常自覺的科學用腦習慣往往推遲了他們智力衰退的時間。紐約大學的學者曾對15名20歲的青年和20名平均72歲的老人進行檢查,發現他們腦部能量的利用並無差別。
其次是保持必要的社會交往,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生活活躍的老年人,往往可以長時間地提高自己的智力,而深居簡出,生活單調,無所用心的人。特別是那些一輩子沒有自己的事業,生活圈子歷來狹小的老年寡居婦女,智力衰退很快。要想延緩智力的衰退,老年人應走出家庭的小天地,與社會接觸,與人交往,及時地攝取新信息,給大腦補充提供新「營養」。
最後我們再談一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有所衰退,那麼是不是就「老而無用」、「老而無為」了呢?較近期的研究指出,在弈棋過程中,年齡和棋藝並無關系。老年棋手和年輕人同樣具有高超的棋藝。這表明,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補償因年老而引起的思維靈活性差的不足。各類科學家、作家,藝術家創造的高峰年齡大約在30~39歲之間,而可以進行創造的年齡的距離是從32歲到72歲。即使年過花甲,智力有所衰退,也仍然能做出驚人的成就。古今中外高齡人集其大成的比比皆是,如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歌德,81歲時完成了名著《浮士德》,恩格斯74歲時整理出版馬克思的《資本論》,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81歲時還取得了他自己的第1033項發明專利;達爾文70歲後才完成《植物運動能力》一書。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在70歲時編寫出《千金要方》,百歲高齡後完成了他的巨著《千金翼方》。齊白石先生90歲時還染紙丹青,作畫不息。海內外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教授一生著作累累,耄耋之年仍創作不止。
國內外這些名人的事例說明,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等於成功。一般情況下,人的智力基礎相差不是很懸殊。但在情感、意志、興趣、學習動機、目的、萬法、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卻相差甚遠。關鍵在於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質,調整志向、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
總之,一個人只要具有遠大理想,自信心強,勇於開拓,勤學不輟,有超人的意志,性格穩定,高風亮節,有強烈的愛國心和正義感,就一定會做到「老有所為」的。
老年人的智力
所謂智力,也就是指人的聰明程度,人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人的各種能力的總和。
智力分為兩類,液化智力和晶化智力。液化智力指比較直接依賴於生理結構,而不依賴於文化、知識的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如近事的記憶力、思維敏捷度、知覺操作技巧的智力機能等;晶化智力主要指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後天習得的能力,如對常識、詞彙的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人的「液化智力」機能一般在成年早期達到最高峰,以後隨年老而減退;而「晶化智力」直到五六十歲也不減退,有時還有所改善,只有在七八十歲後才略有減退。因此,那種不作具體分析,籠統地斷言「年老智必衰」,某些人甚至年未老便從心理上感到「智先衰」,不僅缺乏科學根據,而且也影響「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為」。
人的智力發展和衰退的個體差異很大。這是由於影響人的智力發展和衰退的因素是多側面、多層次的。下面主要介紹個體因素、社會和環境因素。
1.個體因素包括遺傳因素與年齡因素。人的智力是由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家斯坦萊?霍爾說:「一兩的遺傳能勝過一噸的教育。」根據標準的智力測驗發現,就一般人而言(不包括科學家,發明家等智力優異者),人的智力在20歲以前是上升時期,以後便逐漸衰退。有人曾對7歲~92歲的832人進行智力測驗,結果表明,18歲時智力達到最高點,50歲時智力下降到15歲時的程度,80歲以後智力便急速下降。
身體條件也包括在個人因素中。老年人在學習和工作中所表現出的智力衰退,有些是由於非智力因素造成,如身體器官的老化、疾病,身體虛弱等,特別是由於老年痴呆病及腦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與健康老人相比,身體有障礙的老年人智力衰退的比例是相當大的。這里重點談一下腦和神經系統老化的問題。腦的老化及其對智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腦重量的減輕。據科學估計,20歲以後,人每天要死掉上萬個腦神經細胞。70歲的人其腦重量只有其青年期的95%,80歲時減少到90%。有人估計,高齡者的腦重量如與腦重量最大的年齡層相比,大約減少50~150克。大腦皮層的萎縮和腦神經細胞的減少是導致老年大腦重量減輕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的代謝水平,核糖核酸、蛋白質、脂肪質的含量和更新率都逐漸降低,再加上神經纖維的密度逐漸減小,神經傳導速度減緩、通路逐漸失靈,從而導致腦神經機能的衰退。因此,老年人大腦皮層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減弱,記憶力下降,思維的靈活性降低,對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減弱。
關於性別因素,無論在各個年齡階段。男女的智力都是有差異的。這一問題,尚待研究。
2.社會和環境的因素。學歷、工作經驗、配偶、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人際關系都是影響智力的社會因素。
探求不同的學歷究竟會給老年期智力帶來何種影響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學歷會造成職業、社會地位和社會作用的不同。從整體來說,學歷越高,也就是說,直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由於年齡增長所造成的智力衰退的速度就越緩慢,而且,學歷所帶來的影響,在老年婦女身上反映的要比老年男性強烈。
一般認為,能繼續工作的,身心都很健康的老年人,也能維持較高的智力水平。另外,老年人過去從事何種工作,也會影響到老年人的智力。總的來看,未擔任過管理職務的普通工人及過去從事體力勞動的老年人,智力衰退的幅度就比較大。
由於老年人身心機能的下降,活動范圍往往變得狹小,與社會接觸也逐漸減少,缺乏必要的交往及信息溝通,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感、孤立感、障礙感等,多數會成為維持智力水平的不利因素。人到了老年期,智力確實有所衰退,但並非全部衰退。到底多大程度上是生理變化,有哪些是病理變化,分曉尚待研究。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