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李鎮西教學視頻

李鎮西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11 14:01:31

㈠ 求視頻:李鎮西《一碗清湯蕎麥面》課堂實錄教學視頻

李鎮西的教學視頻比較少,實錄多些

㈡ 李鎮西:語文學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語文課

李節:您的課為什麼會吸引學生?您的公開課與日常課有區別嗎?李鎮西:曾經有學生畢業後給我來信,這樣評價我的課:「自然,真誠,有懸念,有感染力。」我接受這個評價。因為這的確是我課堂的特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上公開課也要刻意准備的,總想著要「出彩」「出新」,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十多年裡,我盡量讓公開課常態化。舉重若輕,行雲流水,是我追求的課堂教學境界——無論是公開課還是日常上課。所謂「舉重若輕」,是指教師的內在功底以及對教材的處理藝術。這里的「重」,指的是教師本人的文化儲備和課文固有的文化內涵;「輕」指的是深入淺出的教學。備課時,教師應該盡可能深入地鑽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精神內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內涵;但是在課堂上,則要盡可能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將課文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打通,讓他們輕松地感悟課文內容。任何脫離學生實際而讓學生不知所雲的「精彩講解」「深刻分析」,都不過是教師「舉重若重」的自言自語。所謂「行雲流水」,是指駕馭課堂教學環節、流程、節奏等的藝術。語文課有多種上法,不能定於一尊,但我追求一種自然、瀟灑與「隨意」。如果把語文課比作畫國畫,那麼有人喜歡畫工筆畫——追求課堂的精巧,甚至對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在課前都精心設計因而胸有成竹,對這樣的老師我充滿敬意。但我不願意畫工筆畫,而更願意「大寫意」,願意課堂上有一些「突發情況」——這最能激發我即興發揮的教學靈感;不要把課堂填得太滿,留一些空間給學生,留一些空白給自己。教學的流程隨課堂現場的情況而自然推進,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融為一體,教師和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同時也走進課文的深處。李節:有不少公開課的設計非常講究,每個環節甚至每一分鍾都做精心安排,往往讓人覺得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您怎麼看待這種課及其影響?李鎮西:我特別反感這種「完美」而虛假的公開課。多年來的各種公開課已經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那就是一堂優質的公開課必須是「完美」的。為了這個「完美」,公開課就成了「集體智慧的結晶」;為了這個「完美」,公開課就越來越變成了「無懈可擊」的表演;為了這個「完美」,公開課就越來越講究「精雕細刻」的形式;為了這個「完美」,公開課便越來越成了各種「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這樣的公開課的確很「完美」,但也很虛假。這一方面有違教師道德,另一方面等於是公開地對學生進行作假示範!這樣虛假得「完美無瑕」的公開課至今還在不停地演示著,這究竟給我們的語文教育帶來了什麼後果,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而已。特別是「借班上課」的公開課,教師的設計更精細,更精密,因為要掌握「主動權」啊!成功教學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如果是在本班上課,一般來說這是不成問題的。但如果是「借班上課」,授課教師很難在一堂課上與素不相識的學生「水乳交融」。不管教師多麼「機智」,最後都是想方設法把學生置於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內;學生不管在課堂上多麼熱鬧,顯得多麼有「主體性」,其實他們或多或少或明顯或隱約地都成了教師表演的道具。當然,這也怪不得教師。試想:連「知己知彼」(在教學上就是師生互相了解)這個起碼的要求都達不到

㈢ 我們為什麼需要李鎮西

——讀《李鎮西教育全集》無論如何,李鎮西註定是中國基礎教育界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對於基礎教育界,李鎮西不只是一個人,他是考察中國教育的一個標本,描繪教師教育生活的一幅全息圖,展示你我精神生活的一個縮影。人生就像一張蜘蛛網,聯系著方方面面。不過李鎮西這張網絕對與眾不同。他的教育故事上至「那一代」的思想求索,下至「新生代」的教育訴求;上至人大代表對課程改革的總體規劃,下至普通校長對學校教學的精細化引領。他的身份極為特殊,作為校長,他在武侯實驗學校大刀闊斧地推動新教育實驗改革;作為2個班的班主任,他具體而微的制定著班級公約,創造性地推動班集體建設;作為普通的語文老師,他還下班給學生上課,幾天不見,學生們就惦記著他們的「大朋友了」……毋庸諱言,現在的學生很苦,教師很累,教育很危險。在這樣的教育生態下,李鎮西卻能夠帶領著他的老師和孩子,堅持「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奉行著「讓他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進而獲得了一種充盈的幸福,這簡直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因此,我們與其說是在呼喚李鎮西,不如說是在呼喚對自我的拯救。光明日報出版社的12卷本《李鎮西教育作品》,全方位的展示了李鎮西是如何煉成的。其中既有李鎮西未來班超驗性的教育實驗;又有李鎮西生活化的課堂求索;既有李鎮西的思想發展史,又有李鎮西的教育演講錄;既有李鎮西的閱讀史,又有李鎮西的精神發育史,還有李鎮西的從教履歷。這套書,完整的回答了。或者說,閱讀這套圖書,究竟能夠給各類教師帶來什麼。一、新教師發展需要指南針李鎮西在《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一文里寫道:「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的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的工作,並從中體會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的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得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對青年教師來說,情感和激情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思考。青年教師的思考力也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理性思考,結合實際反思。在這個方面,李鎮西能夠提供最切身的借鑒。李鎮西的班主任工作,給人的感覺就是手把手在教導你。方法、步驟、跟蹤、反思,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是活潑潑地,散發著泥土氣息。他的教育案例,涵蓋了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而且每個領域都不是淺嘗輒止,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李老師在每一個案例的反思中,都有理論支撐,都有行動描述,都有實踐反思,構成了一幅有目標、有方法、有縱深的經典案例庫。在語文教學上,李鎮西主張語文教學生活化。通過創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把教學活動變成師生間的真實交往,因此,他的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獨創性在於: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質上就是語文教學本身的生活化。李老師的「三讀」:「讀出問題,讀出感悟,讀出自己」,實質上是引導學生,靈魂在場,面對真實的困難,能夠真誠分享的教育幸福生活。這樣的教學實踐,能夠給新教師提供最切實的幫助,使其知道自己在教什麼內容,運用什麼教學策略,採用何種教學方法,經過什麼教學路徑,最後用「我」來建構,達成臨時性的共識。二、老教師需要擺脫職業倦怠感很多老教師獲得高級職稱之後,殘存的工作激情消失殆盡,年復一年的職業倦怠感襲來,他們得過且過,混一天日子撞一天鍾,很多老教師甚至連撞鍾也懶得撞了,直接申請到圖書館里等待退休。其實,當老教師做出這樣選擇的時候,內心裡也是痛苦的。作為教師,如果愧對學生,或者為學生瞧不起,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但是,他們就是提不起工作熱情,擺脫不了職業倦怠感。於是,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面對學生,減少愧疚感,這就是他們想方設法逃避到圖書館的原因。這個時候,閱讀李鎮西就顯得更為重要。李鎮西如何擁抱激情,如何戰勝職業倦怠感,如何贏得尊嚴和幸福感。在李鎮西的書中有詳細的描述。在我看來,他至少有三味葯。第一味葯是永葆童心。李鎮西認為,童心比愛心更重要,童心意味著理想、純正、熱情、好奇、良知,愛心更多的是來自童心。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就是因為他永葆純真,拒絕「成熟」,有一顆永不更改的童心。直到最後一次站在課堂上,他依然懷著一顆純潔的童心,因而能與孩子心靈相通,因而能走進孩子心靈,從而獲得巨大的精神慰藉。第二味葯是和孩子互相編織。人的生命是一個不斷書寫的故事,每個人都是自己敘事的書寫者。對老師而言,學生構成了自己生命敘事的重要他人;對學生而言,老師也構成自己生命敘事的重要他人。師生在共同生活中,構築相同的精神底色,擁有相同的心靈密碼,彼此編織,互相書寫。師生的生活和精神生命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彼此生命的一部分。李鎮西老師說:「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老師,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因為我是語文老師,這便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而這花開的聲音,不僅是學生青春綻放的樂章,也是我生命流淌的旋律。」這是對師生生命不斷編織最美的描述,擁有如此豐富的精神生活,何以會產生職業倦怠感?第三味葯是不斷創新。單調就會乏味,重復就會厭煩。這正是職業倦怠感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解決職業倦怠感,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工作也是新的,每一天都要有懸念,都要有驚喜,這就需要我們杜絕懶惰和懈怠心理,不斷創新。李鎮西老師說:「我所有的教案都沒有重復過,哪怕同一篇課文,我也不會參照以前的教案,我把教授我的每一篇課文都當做我的「第一次」。我總以為教育是創造出來的,決不能拿著一張舊船票,重復昨天的故事……」教育永遠是在不滿現實、改造現實和創造現實中前進的。一個有作為的教師永遠能夠突破困境、超越現實。有人在學校工作了一輩子,實際上只當了一天老師,因為他每一天都是一樣的。有人做了一年教育,卻實實在在當了300天老師,因為他每一天都充滿創造。李鎮西說得好:如果你能夠驕傲的說,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你就能戰勝職業倦怠感。三、優秀教師需要專業成長地圖。對於有志在教育上闖出一些名堂的老師,學習李鎮西就更為重要。在黑暗中摸索的他們,首先需要確定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處在什麼發展期;他們需要指引,下一步究竟怎麼走,需要讀那些原點書籍;他們還需要洞悉自己的瓶頸,這些瓶頸如何突破等等。李鎮西老師30年的教育實踐,猶如一張清晰的專業發展地圖,能給骨幹教師們最清晰地指引。對照這樣的專業發展地圖,成功之路一目瞭然,清清楚楚。能夠讓優秀教師多找到一些自信,少走一些彎路。比如李鎮西的閱讀史,他讀了那些書,這些書對他的思想發育有什麼影響。李鎮西如何從浪漫閱讀,轉向精確閱讀,進而綜合性的閱讀。李鎮西如何從一個文青轉化為一個思想者。比如李鎮西的教育思想發展史,李鎮西如何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思想,如何把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轉化為自己的教育實踐;李鎮西如何學習杜威,如何從杜威身上汲取營養,拉開了中國《民主與愛心》教育的序幕。還有李鎮西班主任工作中的問題研究意識,對象研究意識,類型研究意義。李鎮西老師說:「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在探索。我帶的每一個班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題。最早的『未來班』,是我的教育處女作,顯然不完善,於是在第二個「未來班」便有了許多改進;接下來,第三個班,我著力研究『青春期教育』,後來的班,我先後研究『集體主義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公民教育』……三十年過去了,我的班主任歷程有著清晰的足印,見證著我的成長與成績。」應該說,這是另一個層面的教學相長。骨幹教師會在李鎮西的全息地圖中,找到自己的教育困惑,並尋找到靈驗的妙方,未必能包治百病;但一定能夠強身健體,那簡直是一定的。四、卓越教師需要精神同盟。普魯斯特說:「我曾經長久地凝視著一株開花的李子樹,貪婪地留戀著其中的真理。」是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信念和價值觀,以免自己身陷塵囂之中,隨波逐流而內心惶恐。卓越教師更是如此,他們往往是孤獨的,光靠周伯通式的左右互搏是不行的,他們需要結成精神同盟,互相取暖。在李鎮西老師身上,我看到卓越教師的精神世界的兩大特質,並看到通過特質的吸引,一大堆老師聚集在李鎮西老師的周圍,形成了一種精神同盟。其一是信仰和價值觀。信仰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為未來奠基。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培養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永遠在現實中創造可能,致力於培養走向未來的人。其二是平凡和樸素最美。這也是卓越教師尋找尺碼相同的人最重要的標志之一。李鎮西的偉大,在於平凡中的偉大,或者就是一種平民創造的偉大。錢夢龍老師說得好,「人人都可以學李鎮西,但人人都成不了李鎮西。」李鎮西的成功在於日積月累,水滴石穿。到今天,李老師還保存著他初中的作文;做了20多年班主任,李老師記下了班級數不清有意義的事情,保存了絕大多數和學生還有家長的談話,還記載下女兒成長的每一段經歷,為女兒提供了兩代人日記的道德長跑。李鎮西也許稱不上中國教師第一人,但在積累材料方面,李老師絕對是中國教師的典範。如果,你能做到這些的話,我敢大膽的說,你就能做李鎮西,最起碼能做最好的自己。恩格斯說,「凡能思考的,前人皆已思考,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李鎮西老師的原創不多;但他的意義在於,對很多重要的經典他都進行了重新思考,並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這是另一個向度的創造。什麼叫絕招,把普通的招式練到了極致,就是絕招。李鎮西的成功,還常常讓我聯想到中國的革命,陳毅說,淮海大戰的勝利,是人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還有人說,中國革命的成功,是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來的,而李老師,卻用自己平凡的實踐和愛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也推動了中國很多教師精神面貌的更新。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李鎮西只有一個,我們也無需成為李鎮西;但我們學習李鎮西,並呼喚成為李鎮西式的教育幸福老師。這也許就是的全部意義。

㈣ 聽李鎮西《如何轉化後進生》有感

下面就觀看這次講座談談我的一些收獲。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滿懸念,後進生成就一個名師」,這是李鎮西老師的觀點。李鎮西老師從家庭、學校、個人這三個原因分析後進生產生的三大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長的行為和家庭的離異又成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可見,後進生的產生根源在家庭。生活在這樣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學校後,又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各種壞習慣的養成,長期受到老師同學的冷落、辱罵和歧視,能不後進嗎?多麼發人深思的問題呀。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理解後進生,明白轉化後進生是一個反復而漫長的過程,僅想通過幾次教育即可轉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第二,轉化後進生的一些技巧。一是要多找後進生談心,講究一個「磨」字。因為轉化後進生是一個反反復復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教師除了口頭的交流,還可以通過書信交流等方式和後進生進行交流。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李鎮西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點非常好的方法。例如,讓後進生寫自我評價,讓他帶回給家長看;讓一個幫助他的同學寫他的紀律表現;多聯系家長,以表揚鼓勵為主;在課余時間帶後進生遊玩,讓對方走近教師;通過集體評議,利用集體的力量,評出進步最大、感動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問法;讓學生每天寫「精神搏鬥」,通過日記走近後進生的心靈;讓學生做班幹部;作文評選法;推薦一本好書等。 第三,轉化後進生應該注意幾個的問題。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感情傾斜,讓後進生從內心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好,從而喚醒其向上的信心,這非常重要。這要求教師做到,相信他是一個好學生,相信他是一個有「缺點「的好學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鎮西老師在他的教學實踐中,很善於利於集體的輿論力量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告訴學生「你對了」或者「你錯了」,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李鎮西老師多次強調轉化後進生的「反復性」,可見過程的漫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對於日常教學,我們可以對後進生可採用降低要求的做法,使他能夠找到一點成就感,滿足他一次次的虛榮心,這樣才能激發他學習的慾望,從而激發他向上的信心。

㈤ 我是個小學語文老師,剛參加工作。想要自學 ,像竇貴梅,於永正,李鎮西等名師的教學視頻在哪裡能下載或

那你直接在網路搜於永正的教學視屏

㈥ 李鎮西:怎樣當好班主任

如何做好班主任

一、做好班主任要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

我們班主任時常教育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在考試的時候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我覺得首先我們班主任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才能感染我們的學生,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老師們都認為班主任工作很辛苦,的確如此,我也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每天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不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讓班主任處理。平常說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等等,我覺的如果老師沒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這些很難長期保持下去,開始階段還算不錯,時間一長,牢騷、情緒等等都帶到工作中去了。同時自己的心情也好不到那裡去,感覺負擔重、壓力大、好辛苦,這樣管理好班級是很困難的。那如何使班主任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呢?

1、既然我們擔任了班主任工作,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想辦法管理好班級,這是我們自己的本質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2、平常為了管理好班級,想辦法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我們班主任的確花了很多時間,在這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也感覺到了管理好班級後的喜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這也是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如果班裡存在問題,沒有想辦法去解決,對我們自身來說也失去了很多提高自己管理班級能力的機會。

3、好心態來自個人修養,個人修養包括思想意識、文化層次、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學無止境,用心感悟,汲取營養。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上崗,生存壓力增大,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需要我們自己適時調整情緒,遇事要能想得開,看得開,不要鑽牛角尖,做人做事要胸懷坦盪,學會縱向比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喜歡這句話,要學會寬容,天寬容了雲霧,於是擁有了神采。心態好吃什麼都有滋有味,每天日子過得很愜意,惡劣的心態比疾病可怕,吃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有精神才會有情趣,才會熱愛生活。情緒低落,沒有了精神,人就會萎靡不振,沒有精神的生命是空虛的,是脆弱的。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就會永遠奮發向上,信心百倍,精神抖擻,生命就不會衰老,也就能夠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克服遇到的困難。所以,希望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活得輕松,活得愉快,活得精。

「心態決定一切」,這是一句千古不變的人生哲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許我們將會面臨很多的問題,遇到很多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所不能左右的,而我們能夠左右的,唯有我們自己的心態。問題和困難其實並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卻是我們內心的黯淡和凄涼。因此,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采;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戰勝心靈中那個貌似強大的敵人;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二、教育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嚴謹的學習生活習慣。

還記得每次考試後有些同學感覺考的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會做的題目沒有拿分。這一點我們班主任體會很深。我在高一(9)班期中考試的時候統計過,這些分數很可觀。為什麼會做的題目沒有拿分,主要是因為我們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是個人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嚴謹的學習生活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方面,也是為學生將來養成嚴謹的治學精神打好基礎的重要內容。一個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是很難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的。

1、讓學生科學地了解自己,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

我們常說「知人為聰,知己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難。我們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科學地了解自己。如外向型的學生,性格開朗,倔強,很簡單的問題不懂時,也不怕別人笑話,能直率地提出來,及時求得解決。但是學習上不求甚解,鑽研不深入。內向型的學生,善於思考,對不懂的問題有不斷探索的精神。這類學生自尊心太強,不大願意暴露自己的缺點,不太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要幫助指導學生在科學地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長處,主動克服自己的短處。

2、我覺得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關鍵在於狠抓平時的細節,我相信「親其師、信其道」,我堅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例如:在升旗儀式時,我從來都是肅立站好;再如:我在要求學生穿著校服時,非常注意自己衣著的端莊,處處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還認識到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的分寸,教育要適時、適度。

3、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鼓勵,愛更是一種觸及靈魂的教育過程。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愛心是做不到的。實踐證明:過分的表揚會使學生盲目自信、唯我獨尊,必然會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對學生過分嚴厲,易使學生自暴自棄、不思進取,養成性格上的盲從和固執。只有「嚴」「愛」相濟,才能體現出對學生真正關愛。比如上課時特別注意麵向全體學生,對他們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給予每位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機會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採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有一種成就感。當學生出現問題後,我們班主任正確的教導,即使批評他,也讓他感覺到這是班主任對他的關心。

總之,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還不只是這些。作為班主任應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實到實處、細處。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我們的班主任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會做得更好,實現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我們的學生就會自尊、自立、自律、自強。

㈦ 李鎮西一共寫過多少本書每本書的名字是什麼

李鎮西有十二篇著作,主要有《青春期悄悄話――給中學生100封信》、《愛心版與教育――素權質教育探索手記》、《從批判走向建設――語文教育手記》、《走進心靈――民主教育手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李鎮西教育論文隨筆選》、《風中蘆葦在思索――李鎮西教育隨筆選》,《花開的聲音》,《教有所思》以及最新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長》,《做最好的老師》,《用心靈贏得心靈——李鎮西教育演講錄》。

至於語文課堂教學,可以考慮《從批判走向建設》

㈧ 李鎮西有意識的與女兒聊愛情話題,是在女兒什麼哪個學習時間

應該是初中的學習階段

閱讀全文

與李鎮西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