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心裡教學

心裡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5 00:20:00

❶ 教育學和心裡學怎麼背背什麼

這肯定是要背的 最主要的是理解記憶 你可以買一本一本通之類的 多看看重點 然後做真題 模擬題 多練習

❷ 線上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心裡情緒輔導

線上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的輔導。就得針對的學生的要求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❸ 如何抓住學生心裡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很多人認為老師只要熟悉教材就能上好課,其實不然。作為現代的教師應當要著重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還要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教學設計,有針對性的把知識教給學生。那該如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呢?以下是我教學幾年來總結出來的一些淺見。1、分析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好奇作為學生思維的先導,是中學生思維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成功的起點,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進行引發和激勵。如:在講解乘方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折五十次後有多高?」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因為他們想不到會有教師說的那麼高),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2、抓住學生「善疑」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 新課改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 創新人才的產生,需要十分自由、寬松地探討問題的環境。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有時要故意留點疑問,布設陷井,讓學生發現矛盾,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例如設計問題「你可知道我們學校旗桿多高嗎?你用什麼辦法測量?」我們教師要鼓勵大膽質疑,保護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哪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多數是幼稚、無價值的,甚至是荒唐的,教師要耐心地傾聽、認真解答,讓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即使他們的問題看起來荒誕可笑,或者遠離現實,也值得表達、研討,與人分享。然後再逐漸引導學生掌握提出有價值問題的正確方法。3、關注學生「愛動」的心理特點,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及動手能力。 中學生獲得新知識常要藉助具體的實際經驗作為支柱,好動是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表現,設計探索性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實驗素養。比如在講數學幾何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手工操作,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自我的奇思妙想的空間,使學生從學數學到做數學到玩數學,帶來學習態度上的變化,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再到創造性學習,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根據學生「爭勝」的心理特點,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學習的意識。 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多年教學工作中,我比較注意抓住學生爭強好勝這一心理特點。例如一節課後,我通常布置一道思考題,哪一位學生第一個解決問題就能從我處領取一小獎品,以此來激勵他們積極思考、探索問題。5、利用學生「喜玩」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新。 玩是中學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對知識的預見和選擇,注重知識結構層次的調整,讓學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創新。例如:通過做一個摸棋子游戲來引出必然事件,隨機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這里有三個盒子,每個盒子里都裝著二十個圍棋子,它們除了顏色有黑、白之分外別無區別。我們讓學生隨機摸出棋子,看看有哪些可能性。這樣在他們玩的同時學到了知識。

❹ 心理規律對職業教育教學有哪些啟示

淺論心理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實踐中,其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有效的心理溝通是教師成功教學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什麼,這對抓住學生的心理、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非常必要。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這樣更有利於和學生增進了解、互相溝通,這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告訴學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學目的和想法,同時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安排的看法和意見,及時和他們保持交流、交換意見,調動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計劃能夠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心理溝通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要關心愛護學生,教師首先要有愛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任何一個遠離父母、家庭,來校讀書的學生,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上、精神上都特別渴望得到關懷與愛護,尤其是當他們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這種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強烈。所以教師需要用愛心來溫暖學生、感化學生。
2.教師在教學過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使之認知活動、情緒和情感活動及意志活動都處於積極的狀態。讓學生動手操作,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不是像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課堂上雖然很安靜,看似都在認真聽講,但學生心裡究竟在想什麼,有沒有跟上教師的思路,教師都無從把握,更不用說學生學會與否。教師在授課當中,應該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為學生為主體,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去,體會學習的樂趣和參與的樂趣。
3.要利用注意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一起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積極狀態,是形成高級心理活動的條件。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快樂的學習。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度試輪番交替地出現。一是運用無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有關的刺激物特點組織學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因素。如教室的布置,有的學校教室在開學初,把教堂布置的「花枝招展」,有的教師的服飾、發型過於耀眼,有的直觀教具過早顯示,這些因素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把對學習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因素上面來,從而忽視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的因素。如教學方法避免呆板,教學形式多樣化,利用多媒體教學等。二是運用有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讓學生明確為什麼學習,每部分學習內容的具體要求是什麼,採取具體措施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三是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當學生保持一段時間高度緊張的有意注意後,教學要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由有意注意轉為無意注意,在課程結尾時,教師在總結本次課目標的時候,要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後布置作業和預習。
通過教育心理學在課堂教學過程的應用,能夠較好地完成了各學科的教學任務,而且,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確立教師的可信度,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
----------------------------這個我們的論文,雖然不完全是你要的答案,但是看完你可以自己總結一下。

❺ 桑代克對心裡教育學的作用是什麼

桑代克對教育心理學主要貢獻:
(1)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2)借用大量生物學和生理學的概念來建立他的聯想主義心理學說。其結論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實驗的基礎上的,這使他的理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為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3)發展了古典聯想主義心理學。他的學習心理學是以「聯結」一詞貫穿始終的,所以他自稱為「聯結主義者」。其聯結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強調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不講觀念之間的聯想或聯結。因此將完全客觀的參照系與他的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他所提出的學習規律在提法上也與早期聯想主義心理學者有所不同。 主要缺點表現在: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具有機械性。他只注意人的外部行為,為了研究這種行為把它分解成最簡單的要素,即刺激—反應單元。但是他忽視了對心理元素和意識的研究。
毫無疑問,桑代克是心理學發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盡管他的很多見解引起人們的爭論和反駁,但是他的學習理論在心理學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些觀點,特別是他的效果律一直是人們爭論的一個主題,至今仍有人為驗證效果律和強化的作用,而埋頭進行細致的實驗研究工作。雖然在桑代克之後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學習理論和模式,但他對動物和人類學習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在心理學史上的影響是不可抹殺的。

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生平簡介
桑代克(Edward LeeThorndike,1874—1949)1874年8月31日出生於美國麻省,父親本來是律師,後來當了牧師。作為一個孩子,其貌不揚,生性害羞、孤獨,只有在學習中才能找到樂趣,也特別有學習的天賦,高中的成績一直處在前一二名。1891年,踏上了康涅狄格州米德爾頓的衛斯理大學,主修英文。1895年畢業時,獲得了50年來最高的平均成績。在他的自傳中寫道,在上大學三年級以前他不記得「聽說過或見過心理學這個詞」,當時他必須選一門必修課。在讀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之後,他才對心理學感興趣。他去哈佛繼續研究生工作,計劃學習英語、哲學和心理學,可是,聽了詹姆斯的兩次課之後,他就完全迷住最後一門課程了。
1896年,他在哈佛獲得另一個文學學士學位,1897年獲碩士學位。盡管對詹姆斯非常尊敬,他卻選擇了一個非常沒有詹姆斯特色的課題「雞的直覺及智力行為」。在後來的生活中,他說,當初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滿足獲取學分和畢業文憑的需要……當時明顯沒有對動物的特別興趣」。當時詹姆斯不再搞實驗心理學,但他同意了這個選題,並把他家地下室里的一塊地方提供給沒有足夠大實驗室的桑代克作動物試驗。
1898年,桑代克追求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未果(後來桑代克與這位女士終成眷屬),時值哥倫比亞大學聘請他為大學評議員,提供給他獎學金,他帶著兩只受過最好訓練的小雞到了紐約,在這個研究起來更方便的地方繼續完成博士學位。指導教師是詹姆斯·麥克金·卡特爾,當時這位教授正在進行通過人體測驗來測量智力的研究。桑代克盡管後來也進行過精神測驗,但為了完成博士論文,他只得繼續進行自己的動物學習研究。他完成了他著名的迷籠研究,因此獲得博士學位。
桑代克在1899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的一位心理學講師,根據卡特爾的建議,桑代克把他的動物研究技術應用於兒童及年輕人,之後他越來越多的用人做測試對象,並把大量時間花在人類學習、教育心理測驗等領域。除了用一年的時間去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西部保留地大學做教員之外,他成果頗豐的一生中的其餘時間都是在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度過的。在他的學術生涯中,他共出五百零七種書、專論和學術論文,這創紀錄的成就,後來的心理學家,可能除了皮亞傑之外,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這一富有成果的生命於1949年8月9日只差幾個星期就到他七十五歲生日的時刻結束了。

❻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不同於一般學科的教學,因為它的教學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的知識,而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能夠從活動中懂得認識與了解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性,進而能夠主動的去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因此,根據這樣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有: 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生的感知、想像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一)閱讀和聽故事
教師通過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和有針對性的讀物,或者自己開辟和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欄。在課堂上安排讀書討論和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或講述一些有意義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與行動的態度,促進自我人格的發展。
(二)認知改變
教師通過質疑、暗示和說服等等方法,來改變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觀點,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積極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種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然後通過觀察、體驗,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其的作用就是於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可以顯露當事人行為、個性上的弱點與矛盾之處;給當事人宣洩壓抑的情緒提供了機會;讓其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使其從中學會合理而有效的行為方式。而作為觀眾的學生雖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對扮演者發生認同作用。
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集體的角色扮演。
其主要步驟是:設定目標,確定情境;輔導教師對角色扮演作解釋,排除學生各種
顧慮;輔導教師指導學生發展情節,准備劇本,設定角色,分派角色;演劇時,教師可

作指導示範,也可扮一個角色;事後分析討論,表達感受。
2、個別形式的角色扮演。
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自己,輔導教師扮演他的父母、同學、朋友等。
3、讓學生輪換扮演兩個角色。
與之打交道的另一個角色是用空椅子子代替。讓學生練習同想像中的坐在空椅子子上的人物說話。
4、固定角色扮演。
讓學生按照輔導教師為他撰寫的草稿,扮演與自己原來性格不同的角色。如學生原來是被動的,就讓他扮演主動的角色。在兩周時間中,學生每天必須細讀扮演草稿三次,並在日常生活中按角色身分去說、想、做,去同他人打交道。
運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則:
1、假如學生明顯地表現出害怕,不要勉強讓他們扮演,而是分給他們一些其它任務,直到他們自動參與。
2、鼓勵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學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現出的意義和感覺,而不是學生表演得多麼好。創造一種非批判的氣氛,使學生有信心,喜歡表達他們自己。
4、應使課堂氣氛活躍,非表演同學積極關注表演者,給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勵。
榜樣引導法:
教師利用學生有很強的模仿特點,讓他們通過榜樣行為的觀察,使自身受到強化,模仿榜樣的言行,從而實現受教育的目的。榜樣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符號性的(通過
傳播媒介來呈現的榜樣)。使用榜樣引導法的原則:
1、榜樣的選取必須是可親、可敬、可信並與學習者有較大相似性。
2、榜樣行為的展現應是漸進的。
3、呈現榜樣的同時,最好配以講評,突出模仿行為。

4、為學生模仿行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膽模仿。
5、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強化模仿行為。
常用的榜樣引導法:
1、參觀、訪問。參觀工廠、農村、公園、學校等,走訪工人、農民和優秀學生,聽其言,觀其行,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強烈願望並從身邊做起,加強自身修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如,走進公園看到許多人都主動把果皮、紙屑扔進垃圾箱,不踐踏草坪,教師趁勢提示,提高學生的模仿傾向。可以說有目的地參觀訪問只是榜樣學習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模仿身邊的榜樣,從日常生活做起。由於榜樣是活生生的,學生較易保持注意力,所以此方法適合於小學各年級。從教育內容說,較適合個性塑造,美感形成,良好行為
習慣的養成等。
2、媒體教學
充分利用科技教學手段,通過傳播媒介來呈現榜樣(傳播媒介有圖片、幻燈、錄音、錄像、電影、卡通片、文字說明等等),學生觀察榜樣,進行模仿學習。這種榜樣比真實榜樣更能突出要求模仿的行為,因為教師能夠事先做精細的安排,而且比真實的榜樣更安全,真實的榜樣是不受嚴格限制的,是富於變化的。又由於媒體榜樣可反復使用,所以在心理教育上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式。實踐證明,「百部愛國主義影視片教育」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於這種教學方式教育性兼容藝術性,形象生動有趣,頗受學生歡迎,可對不同年級學生施教,教學內容可涵蓋多個方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所有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對
某一專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群體進行研討的學習方法。這種方
法可以集思廣益,溝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通常可以用到心理健康教
育課程中的集體討論的方式有:

❼ 語文教學心理與教材教法的區別

淺析中學語文心理教育與教法改革
2011-07-10 00:09閱讀:12

yxlw861
博主很神秘,什麼也沒有留下~
關注

-
摘要:近年來,在人們愈來愈重視教育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愈來愈多的關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近成為一項新的課題。本文分析了加強中學語文心裡教育的措施,又討論了中學韻文心理教育教法的改革措施,旨在為廣大中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教法改革
語文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靈成長以及心理健康。筆者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同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筆者認為,中學語文心理教育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應該加強中學語文心理教育,並通過教法改革,提高語文心理教育的質量。
一、加強中學語文心理教育的措施
1、提高重視程度。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心理教育,在完成語文教學的同時,通過現有教學設施,加強心理教育,消除學生在心理上的障礙。
2、語文教學中適時滲透心理教育。
中學語文心理教育和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教學是不同的,因而教師在課堂上一來不要板著面孔,二來不要只是枯燥的說教,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於語文課文的內容,針對當前學生現有的心理問題,適時進行點撥,在學生看來這是無意的,並且會自然地接受這些教育。長此以往,一定會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讓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健康。
3、結合語文教學,聯系生 活實際,加強心理教育。
在中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例如,同學之間鬧僵了、成績下降了、班級幹部受到同學的批評或辱罵、被同學或老師錯怪了等等,這時,教師就應該通過語文教學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用健康的心理、平常的心態來對待這些突如其來的、難以接受的事實。
4、持之以恆,逐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現階段,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各種各樣,有時候治好了這種心理疾病,又產生了那種心理疾病,與此同時,所學的語文知識也不斷增加,也就是心理教育的內容不斷增加,因此,教師只要堅持不懈,就會使學生的心理隨著語文學習的深入而健康成長。通過語文教學來教育學生的心理並不是剛剛興起的教學方式,但是,當前語文心理教育卻顯得更為突出與迫切。雖然,中學開設了心理教育方面的課程,也有許多相關的教材,然而,這些都難以滿足當前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教師應該加強語文心理教育,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獲得健康的心理,也使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健康心理下變得更完美。
5、以人為本,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語文蘊含著中華民族個性,承載著我我數幾千年的優秀文化,極富文化內涵,極具人文精神,所以,在中學語文心理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作用,將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結合在一起,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感情的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6、培養學生的人格。
第一,將中學語文教材中具有的大量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起來,

❽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的策略有:
一、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工作是立足於課堂而面向學生一生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懂得自己不僅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身心發展的主體,還是自主學習設計的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並建立「當下」意識,當堂的知識當堂完成,當天的知識當天完成,當周的知識當周完成,不拖踏,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思想基礎。教學中,有這種認識才能有這種效果。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這種信心,改革教法,竭誠為主體服務。每堂課「精講、精練、精總結」,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活動運用。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信心是進取的保障。要做好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不但要做好課上的功夫,更要做好課前的准備,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走進學生中,做好學生的朋友與引路人。
二、以自身為榜樣,創設巨大的精神力量
「教師的人格和感受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超強的教育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由於教師職業的示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該是這種人。」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是深愛教育事業,人格高尚、知識淵博、真誠樂觀、積極向上,集一切優點於一身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所教的學生必然也是熱愛學習、品德高尚、肯於鑽研、樂觀開朗的。相反,一個厭倦而失望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往往是沒有生氣和無精打採的。

三、以情感來感染,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腦科學研究越來越多的成果表明:情感在人類學習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與認識並不是對立的兩個過程,而應當理解為兩個並行的過程,它們以特殊的方式聯系在一起,都是腦神經整體功能的體現。」「情感在一個人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司職情緒的大腦相關組織激素蛋白質的分泌,進而影響人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健康的情感能有效激發學習的熱情,消極的情感便會阻礙學習的進行。」
課堂上,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教師的情緒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起情緒上的共鳴。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學會抓住開課前的幾分鍾,以精彩的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步步深入,以情感人,創設最優的教學情境,進而達到最佳的學習交流狀態。閱讀中,師生精神亢奮,與作者達到認識上的溝通、理解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鳴;練習中,學生積極活躍、主動探索,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應將情感滲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時刻激起學生的共鳴。在良好的情境中,教師應掌握好教學節奏,使教學活動有張有弛,避免學生長時間的興奮或抑制而感到疲勞。
四、以情趣為魅力,形成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法,對於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從學生心理出發,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帶著積極、愉快的情緒去學習。在面對同樣的課型時,教師應同中求異,帶著飽滿、真摯的情感講課,使語言形象生動、風趣幽默、抑揚頓挫,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變化教學手段,以新鮮的刺激使學生保持興趣和注意力。如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豐富教學內容,創設藝術情趣,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CAI具有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強大的音樂效果和智能性的啟發誘導功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認知心理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以團隊為建制,開展探究與競賽
學習中,學生們難免會受到挫折,結成團隊可以相互鼓勵,克服軟弱、懶惰,實現共同進步。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所任班級學生學習情況,按學生學業成績或能力水平的高低搭配分組,結成團隊。每個團隊應有自己的名子、口號、奮斗目標、共同志趣,有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自己的隊報,榮譽簿等。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團隊精神、文化建設,促使團隊成員互助互勉、互相督促、共同進步。教師可把學生按團隊分組分座,使學生便於開展探究、討論、檢查與幫助。教師可把學習的任務、目標落實到團隊,實行組長負責,由組長進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落實檢查,教師隨時抽查。
有了有力的團隊,教師還應想方設法把團隊的凝聚力、內驅力激發起來,使團隊成為有活力、有生氣、有效率的「活」的團隊。教學中,教師可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引進競爭,在知識探究、檢查等方面進行比賽,促進學生團隊的成長與學習效率的提高。

六、以活動為重點,調動學生參與的動力
任何一門學科除了具有知識價值外,還具有能力價值、品格價值和方法價值。在這四項基本價值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是學科教學的中心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除把時間大部分交給學生練習、研討,還要組織起學生團隊活動。以學生活動為重點,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在教學中,可把教學過程的各環節變為學生活動的形式,如把課前預習檢查變為課前熱身,進行小組競答;把課文朗讀變為朗誦競賽、情境朗讀或角色表演;把課文分析變為合作探究、小先生解疑;把當堂檢測變為學生互考、小組競賽、趁熱打鐵等形式。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以良好的心態努力投入學習,互助共進,促進學習的高效進行。

七、以激勵為原則,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激勵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以激勵的教育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驅力,從而把教師的教育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便會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期間,受激勵的程度愈高,學習的動力愈大,且有長期的正向效應,無激勵的或被歧視的則成績難以提高。」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激勵」,形成機制,這是提高學生成績的一項重要措施。
根據內容型激勵理論,教師應當盡可能滿足學生高層次的心理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給學生以更高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而精彩時,教師可帶頭鼓掌,或予表揚;當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甚至犯錯誤時,教師給予「高一格」的評價,或運用「蹬門檻」效應給學生提供保證能回答正確的機會,激勵原則告訴我們「成功是成功之父」。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八、以方法為手段,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課堂教學過程是個科學的教學活動過程。拿一般的教學過程來說要經過:「預習測評——合作探究——達標反饋——學習小結——拓展延伸」幾個環節。這就經過對知識的「學習——應用——總結——再應用」的這樣循環提高的過程。但在課堂上,許多教師不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探究、自覺合作,所以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在實踐中,教師要促使教學過程科學嚴謹,符合學習規律;積極創設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各環節都能達到最好效果,使學生心理輕松愉悅、情緒高漲,積極合作、勇於探索,腦力激盪、課堂氣氛活躍。
總之,教學實踐中,我們不但要掌握科學教學的過程方法,還要掌握營造氛圍、激發情趣、鼓勵暗示、科學學習等方法。教師不但要「授之以漁」,使學生會尋找水源;更要使學生學會主動開發水源、利用水源,學會合作共事、探究發現。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九、以問題為中心,訓練思維,培養自學能力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問題、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以問題為中心,就是因為「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教學中,教師要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不但要學會自己設計問題,還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使學生能不斷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不應把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解決教師個人設計的問題上,更要激發起學生提問質疑的興趣,使教學活動在質疑中開始,又在質疑中結束。
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水平,養成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好習慣,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學會做一「磚」,拋出的目的在於引出「美玉」。切不可自做美玉,本末倒置。

❾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但是每次講課都不盡如人意,心裡感覺非常不好,怎樣才能讓自己不要有這樣內疚的想法!

只要用心去教授課程了,就對得起自己了,不要內疚,當你對新生事物熟悉了就會好起來的,另外要多學習,看看別的同事怎麼上課的,借鑒加自己理解慢慢上手就好了

閱讀全文

與心裡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