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喀秋莎音樂教案

喀秋莎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1 08:18:21

『壹』 關於喀秋莎這首歌的來歷

《喀秋莎》是作者勃蘭切爾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1938年,張鼓峰事件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

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後,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蘇聯,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

《喀秋莎》

歌曲原唱:麗基雅·魯斯蘭諾娃

填詞: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

譜曲:馬特維·勃蘭切爾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 заводила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Про 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 орла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Про того,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Ой,ты песня,песенка девичья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Ты лети за ясным солнцем вслед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勇敢戰斗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勇敢戰斗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Пусть услышит,как она поёт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1)喀秋莎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此曲於1938年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由知名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Лидия Русланова)首次演唱。

社會影響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戰後,蘇聯當局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應該是首例。

『貳』 喀秋莎的歌曲鑒賞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回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答疆的情人的思念。這當然是一首愛情歌曲。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朴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雖然喀秋莎非常有名,但它並不如卡琳卡般屬於俄國民謠

『叄』 喀秋莎的故事

喀秋莎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不到一個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的近百萬大軍,就擊潰了前蘇聯紅軍,直逼首都莫斯科。蘇聯全國軍民緊急行動起來,男人幾乎全部奔赴前線,留守的女人匆忙搬遷到後方的工廠中製造坦武器。

1941年7月的一個黃昏,在莫斯科城裡,新編的紅軍近衛軍第三師即將開赴第聶伯河前線。士兵都是生平第一次穿上軍裝,甚至連給家人寫一封告別信的時間也沒有,就要匆忙上路,市民們傾城而出為他們送行。

送行的人群里有一群妙齡少女,她們是莫斯科一所工業學校的女學生。此時,她們站在路邊,看著行進中的同齡人,忽然唱起了一首歌——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正在行進中的近衛軍第三師全體官兵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人人眼裡含著激動的淚水,齊刷刷地向姑娘們行了個庄嚴的軍禮。在姑娘們歌聲的感染下,市民們也都高聲唱起了《喀秋莎》。在歌聲的陪伴中,年輕的近衛軍第三師全體官兵雄赳赳地走向了保家衛國的前線……

隨後,在第聶伯河阻擊德軍最精銳的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戰役中,雖然戰斗極為慘烈,但近衛軍第三師全體官兵卻高唱著《喀秋莎》,一次次沖向敵人,讓德軍不由得膽戰心驚。

阻擊任務完成後,全體官兵幾乎全部陣亡。他們英勇頑強的阻擊,給了不可一世的德軍以迎頭痛擊,更為紅軍建立保衛莫斯科的最後防線贏得了寶貴時間。

從聽到《喀秋莎》開始,近衛軍第三師全體官兵的生命只持續了短短一個月,但他們英勇殺敵的事跡,卻很快傳遍了全蘇聯。伴隨著他們事跡的,還有歌曲《喀秋莎》。

從此,《喀秋莎》便流傳開來,北到列寧格勒,南到基輔市,整個蘇聯到處都在傳唱著《喀秋莎》。

(3)喀秋莎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

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肆』 有誰能告訴我《喀秋莎》這首俄羅斯民歌的背景,在線等候!急!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分北、中、南三路夾擊蘇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近百萬大軍,橫掃了阻擋它的蘇聯紅軍部隊,長驅直入,逼近了莫斯科。

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裡,新編的紅軍近衛軍第三師倉促開赴前線。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業學校的一群女學生唱起了這首歌:「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姑娘們用這首愛情歌曲為年輕的戰士們送行,這無疑在小夥子們的心裡引發了強烈的震顫。在歌聲中,近衛軍第三師的全體官兵向唱歌的姑娘們行了庄嚴的軍禮,他們含著激動的淚水,伴著這歌聲走上了前線。幾天後,在極為慘烈的第聶伯河阻擊戰役中,這個師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
但他們畢竟狠狠打擊了號稱「飛毛腿」的德國最精銳的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為蘇軍組建保衛莫斯科的最後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喀秋莎》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勃蘭切爾,他是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按通常的規律,戰爭中最需要的是《馬賽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那樣的鼓舞士氣的鏗鏘有力的歌曲。而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伍』 求問,《喀秋莎》這首歌對俄羅斯人的影響大嘛俄羅斯人聽起來普遍會有有感受

《喀秋來莎》這首歌對俄源羅斯人的影響很大。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戰後,蘇聯當局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應該是首例。

(5)喀秋莎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喀秋莎》是作者勃蘭切爾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

1938年,張鼓峰事件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後,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蘇聯,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

『陸』 求對《喀秋莎》一詩的賞析文章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俄羅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版姑娘對離開故鄉權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朴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按通常的規律,戰爭中最需要的是《馬賽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那樣的鼓舞士氣的鏗鏘有力的歌曲。而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柒』 喀秋莎簡譜

喀秋莎簡譜如下圖:

《喀秋莎》是作者勃蘭切爾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回的,作於1938年,由民答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朴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

《喀秋莎》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這首愛情歌曲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

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捌』 請教音樂達人,《喀秋莎》是什麼調式

你這個簡譜確實是e自然小調啊,《喀秋莎》聽起來就是小調比較抒情柔合的感覺,內沒有大調輝煌雄壯的容感覺,你說的五線譜調號是G大調的調號嗎,能不能給圖片看一下。 我看到了一份五線譜,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那一份,調號是兩個降號,它已經改變調式了,變成g自然小調,所以以5結尾。

簡譜採用的是首調唱名法,不管以什麼為主音,簡譜的音階都是1234567;五線譜採用的是固定調唱名法,以哪個音為主音,音階就從哪個音開始,是固定的不可以改變,比如C大調的音階就是CDEFGAB,G大調的音階就是GABCDE#F。
譜例中的1=G,就是五線譜中的主音是G,G大調的音階是GABCDE#F,和簡譜的音階1234567對應起來,就可以看出1=G,6=e,所以是e自然小調。
降7降3是降B大調的調號,降B大調的音階是降BCD降EFGA,和簡譜的音階1234567對應起來,1=降B,6=g,所以是g自然小調。

『玖』 如何客觀評價《喀秋莎》這首歌的藝術價值

我覺得喀秋莎這首歌它的藝術價值還是挺高的,因為這首歌它的描寫特別的真實,他的專歌詞記錄的屬都是真實的畫面,會給人帶來很多感觸,也會給人帶來很多想像,我覺得這首歌的藝術價值特別高,他的歌詞寫的真的很有藝術感。

閱讀全文

與喀秋莎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