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民族舞教學大綱

民族舞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2021-02-10 16:53:40

1. 拉丁舞的教學大綱怎麼寫啊

跳拉丁舞前的准備和要注意的三個部位
跳拉丁舞前的准備
舞者的裝束:
為了更好的體現拉丁的美感,最好選擇能使人顯得修長的露臍小上裝、低腰裙或低腰緊身褲,通常可以穿著一些萊卡面料的緊身服裝,這種面料可以在出汗時保持衣服表面乾爽,以增加舞者的表現力,也便於突出舞者的髖部動作。女孩的舞鞋以6厘米左右的高跟為宜,男孩鞋的鞋底則應平滑一些。(切忌跳舞不穿專業服裝,至少舞鞋是必需的!!這是一個習慣素質問題,否則,很難想像你可以跳好)

■ 舞者的心態:

學舞者一定要具備一個開放的心態,初學者不要膽怯。不要因為短期之內進步不大而氣餒。剛開始接觸拉丁舞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身體不那麼靈活,很機械,很僵硬,但只要你勤於操練,就會舞得自然流暢。

■學舞者的形體:

「我很胖,能跳拉丁舞嗎?」許多不了解拉丁舞的人,常有這樣的疑問。跳拉丁舞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的體形,以它為美,並將它舞得更美,這樣你才會擁有靈活而富有彈性的腰腹和動人的肢體語言。
跳拉丁舞要注意的三個身體部位
作為多民族的拉丁美洲,混雜的文化背景融合成舞蹈中表現方式的多元化。據介紹,在跳拉丁舞時,人體的狀態應分成三部分。

●上半身,尤其是肩部應巍然不動,體現了西班牙人的高貴,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體現。
●身體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應盡情地扭動,彰顯了非洲文化活潑、外向的特點。
●下半身,腿和腳的動作起源於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於此。

所以要跳好拉丁舞,必須好好體會這三個特徵,將多元化的個性融會到肢體語言中,真不是件易事

類似的就行了!

2. 中國民間舞蹈動作原理與西方芭蕾動作原理不同的原因所在

以具體動作為例,簡術我國民間舞蹈動作原理與西方芭蕾動作zt

1.漢族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贊。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發展的。

(1)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干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氂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後,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

不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躺身平轉」、「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來抒發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迴旋,帶有競技色彩。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20年代以後,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肩,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快,最後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束。

4.維族

盤子舞是維族舞中技術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區的麥西來甫民間舞蹈中的旋轉技巧可堪稱一絕。快板部分由雙人對轉發展為競技旋轉,一時間各種跪轉、空轉、掖腿立轉、平轉紛紛登場,讓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5.朝鮮族

象帽舞和長鼓舞都是朝鮮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藝性很強的舞蹈。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轉和飛舞。技巧越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舞者手中擊打著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沖鋒向前,而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後來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表演進入高潮,常作行進性的連續旋轉。技藝高超者,可轉幾十圈之多。

綜上所述,中國民間舞不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技巧「資源」 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徒手動作技巧,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這一點,從以上對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藝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見一斑。

二、中國民間舞技巧與中國古典舞技巧之關系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鑒了戲曲、武術和芭蕾等藝術門類的某些技巧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中國民間舞中的許多技藝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術、戲曲、雜技中的營養後發展形成的。尤其是漢族民間舞蹈中的許多徒手技巧動作,如飛腳、蹦子、旋子、掃蹚、撲虎、疊肩、贊步等等技巧,它們都是古典舞與民間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見,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間舞的技術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為什麼人們總是習慣把這些技巧稱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許有著先入為主的原因吧。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科建設比中國民間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而中國民間舞系至今還沒有完善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在基本功訓練上基本依賴古典舞基訓教材。所以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約定俗成地寫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實這些技巧是很難從中界定其歸屬的,只能說它們都是我們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話,那隻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應該是誰用的「早」就是誰的,而應該是誰用的「好」就是誰的,所謂用的「好」就是技巧的運用符合舞種的審美風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現的舞蹈內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三、中國民間舞技巧的定位

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他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技巧的運用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技為藝而存在,而無技的藝卻無法存在。技巧對於中國民間舞來說,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民間舞中的技巧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體現民間舞風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國民間舞這門風格性很強的舞蹈表演藝術,怎能不需要高超絕妙的技巧呢?

在全國首屆荷花杯舞蹈比賽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編導的《頂碗舞》,一舉奪得了民間舞群舞項目的金獎。這個劇目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它巧妙地運用了維族原生態民間舞盤子舞中的頂碗技巧。女演員們在表演中頭頂盛滿清水的小碗,在優美而歡快的音樂中,從容流暢地移動舞步和變化隊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風中飄盪。其高超絕妙的頂碗技巧和清新獨特的藝術風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觀眾。

去年六月,我有幸觀摩了來自西藏的大型樂舞《珠穆朗瑪》,現在回想起其中的熱巴鼓舞,仍會讓我熱血沸騰、興奮不已。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熱巴鼓舞和男子辮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的。女演員們的熱巴鼓技巧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頂鼓旋轉,還是甩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捷、利落、干凈、漂亮,引得在場觀眾一陣陣贊嘆和熱烈鼓掌。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得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美。他們甩辮擊鼓、揮灑自如,節奏由慢至快,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強烈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心醉神怡、激動振奮。

上述兩個舞蹈都是符合民間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們都是通過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運用,體現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

四、中國民間舞技巧的發展趨向1.技巧風格化

中國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質的極限展示,而中國民間舞技巧追求的是審美風格的完美體現。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韻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而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是同舞蹈風格緊密相融、難以分開的。也就是說民間舞的技巧不是純技巧,而是風格化的技巧。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發展趨向,應該是風格化技巧的強化與發展。風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間舞蹈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間舞蹈中特有的旋轉、跳躍、翻身等技巧。中國民間舞系副教授明文軍在《由廈門班畢業課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過將道具的運用往極限上發展而構成民間舞技巧的教學設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設想是科學的、可行的。我們的民間舞有許多極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發展的。比如漢族的手絹、扇子、鼓、傘、棒;藏族的熱巴鼓、辮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鮮族的長鼓、象帽等等。還有民間舞中的各類旋轉,也是風格性很強的技巧。比如維族舞蹈中的各種跪轉、夏克轉、空轉、平轉,講求快速、多姿、戛然靜止,猶如鷹隼迎風迴旋。而朝鮮族民間舞蹈中的旋轉則講求平穩,優雅,猶如仙鶴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間舞中的技巧是與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場面氣氛緊密結合的,是民間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難、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間舞中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毫無光彩。

我曾經從電視錄像中看過一些民間舞劇目,現在雖已記不起它們的名兒了。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們的「技巧性」都很強,表演中動則旋子3600,靜則控腿1800……。但這些技巧成了游離於舞者情感

和舞蹈風格之外的「無情之舉」,因而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反倒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對此而言,我比較欣賞的是雲南省歌舞團創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馬櫻花》,其熱情風趣、朴實無華的風格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個劇目也安排了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搶臉等一些技巧,但這些技巧是在演員們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緒的層層推進中恰到好處地完成的。這種情感化了的技巧,極大地豐富了舞者的藝術表現力,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

3.技巧藝術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民間舞從廣場向劇場的轉化,民間舞技巧的功能已不僅限於渲泄情感和渲染氣氛了,它將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現人物心理、營造舞台意境的藝術化方向發展。

有人說,楊麗萍表演的民間舞根本沒什麼技巧,為什麼能獲得大眾的普遍喜愛和專家的如潮好評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楊麗萍那獨特的動作語匯的運用就是民間舞的藝術化技巧的最高體現。《雀之靈》中的舞蹈造型與動態,已不同於廣場原生態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過藝術化地誇張與變形,將孔雀那高潔、超然的靈性進一步升華,創造出了一個似真似幻、虛虛實實的藝術仙境。正如於平教授所評價的那樣:「《雀之靈》的過人之處,在於它以『技』成『形』卻又不為『技』和『形』所累。當你在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時根本發現不了技巧的痕跡,因為「楊麗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識在創造『生之靈光』。在那翩躍翔舞的孔雀中,楊麗萍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興、人生悟覺、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這一舞蹈獨白充溢著恬靜的生命和諧感與堅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認為民間舞技巧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將之藝術化,讓技巧的全過程完全隱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動之中,而不「顯山露水」,刻意為之。

中國民間舞系從1987年建系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術技巧訓練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績。潘志濤教授在民間舞技巧課的建設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間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術技巧的思路,引導了民間舞技巧教材的開掘。明文軍副教授則從分析民間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從民間舞的審美風格出發,進而提出了民間舞技巧課應在突出民間舞的風格屬性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的教學思路。所謂「繼承」就是要對原生態民間舞蹈中的徒手動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進行科學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並用於教學。所謂「創新」就是在符合民間舞審美風格的前提下,大膽借鑒其他舞種,其他藝術門類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來完善中國民間舞之「玉」。他將這一教學思路貫徹在廈門班的教學實驗和教研工作中,並獲得了成功。廈門班在民間舞技巧課方面的成功經驗對中國民間舞技術技巧教學大綱的整理與完成,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3. 瑜伽教學大綱怎麼寫

有以下幾種可供參考

A 一、課程教學理念
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瑜伽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在瑜伽教學過程中,結合專項的特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享受瑜伽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運用瑜伽進行體育鍛煉及相關疾病的治療等的基本能力,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逐步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服務。

二、教學目標

瑜伽是一項新興的健身運動,通過冥想、呼吸、體位、放鬆等練習方法,來凈化和激活身體的每個細胞,促進腺體分泌平衡,改善人的整體健康,調節心理,使人們心態平和,意志堅定,身體充滿活力。

通過瑜伽的學習和實踐,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1、運動技能目:初步掌握瑜伽冥想、呼吸、體位、放鬆等練習方法,從而使練習者可以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自行練習,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生理健康目標:通過練習瑜伽,可以使人的腺體分泌趨於平衡,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糾正不良的身體姿勢,改善形體,增進健康。

3、心理健康目標:有助於排解壓力,舒緩緊張情緒,使心態平和、寬容,培養樂觀、積極向上的品質。

3、教學內容與要求

1、基礎班:介紹瑜伽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基本的瑜伽練習方法。初步掌握瑜伽呼吸和瑜伽體位,了解瑜伽冥想、瑜伽休息術等基本內容。

2、提高班:熟練掌握瑜伽呼吸,能夠獨立進行瑜伽冥想、調息和瑜伽休息術的練習。掌握較復雜,對身體有較高要求的瑜伽體位。了解瑜伽的引導方法,讓學生能夠獨立練習。

B 本課程以適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瑜伽運動項目為主。通過瑜伽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技能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健身、塑身鍛煉方法,以達到發展體能、增強體質、改善形體、陶冶情操和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的目的。

教學方法與手段

1、在技戰術教學中,堅持抓基本功的訓練,重點在技術的難點和關鍵點,運用理論講解與學生實踐訓練相結合的方法,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作用於理論。

2、主要採用講解法、示範法、參觀法進行技術學習。

3、依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運用分組練習法和重復練習法進行技術動作練習,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注重技術的教學,還加強學生獨立練習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考核要求、方式與成績評定

(一)、考核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西南科技大學考場規則》執行 。

(二)、考核方式:

1、瑜伽技術考核(佔70%)

在教學內容規定范圍內,進行分組後的學生根據所學動作選擇4個適合自己的初學者瑜伽姿勢進行考核

2、學習態度(佔30%):

(1)課堂表現(10%)

(2)出勤情況(10%)

(3)進步幅度及平時測驗(10%)

(三)、成績評定:

1、瑜伽成套動作考試,均以百分制評分。根據成套動作具體情況確定每一個瑜伽姿勢的分值,從完成質量(准確、力度、幅度)、熟練性(有無停頓、與呼吸配合)等方面酌情減分;

90--100分:能熟練掌握動作,動作伸展、有力度、幅度大、呼吸配合協調、效果好;

80---89分:能熟練掌握動作,動作伸展,但力度稍差,幅度一般、呼吸配合協調允許小錯誤動作在二次以內;

70—79分: 能熟練掌握動作,動作較伸展,但力度稍差,幅度一般、呼吸配合協調,允許小錯誤動作在三次以;

60—69分: 能熟練掌握拜動作,動作較伸展,但力度很差,幅度一般、呼吸配合比較協調,允許小錯誤動作在四次以內;

60分以下:不能獨立掌握所學動作;

2、學習態度:

(1)課堂表現10分。課堂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認真、端正,技術、技能表現進步程度。

(2)出勤情況10分。每缺勤一次扣1分,缺勤4次及4次以上者將被取消成績評定資格。

(3)進步幅度及平時測驗10分。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瑜伽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及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

希望能幫到你

4. 論述中國舞蹈的美學范疇

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國舞蹈的美學追求,也是舞蹈創作在意象營造過程中的一個具體原則,還是舞蹈鑒賞中的一個審美標 准和批評標准。

5. 舞蹈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師范司頒布的中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專科音樂專業教學大綱而編寫的教材。本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古典舞的形體訓練,中國漢、藏、蒙、維、朝等各民族民間舞蹈以及俄羅斯、西班牙、波蘭等國的代表性舞蹈。本書屬舞蹈普及讀物,讀者通過閱讀,再輔以短期的舞蹈訓練,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以上舞種的風格與特點,對表演、教學、創作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書也可供廣大舞蹈愛好者使用。

6. 求問芭蕾舞和民族舞訓練方法的不同...在線等

這是芭蕾考級學的東西,不過也包括很多芭蕾訓練的特點,看一看吧:

每一級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即:把桿訓練部分和中間訓練部分。中間動作又分為CLASSICAL(古典舞)、FREE MOVEMENT(自由動作,實際上是比較簡單的現代舞訓練)和CHARACTER(性格舞,主要是俄羅斯舞、波蘭舞和匈牙利舞)。每一級的教學重點不同,但從下往上是循序漸進、承前啟後,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初級著重訓練芭蕾基本功,即腳位、手位、方位和將來組合中所要用到的舞蹈動作元素,訓練學生逐步熟悉芭蕾術語和芭蕾技術特點,培養學生對簡單組合的協調性、准確性、控制能力和對不同音樂風格的理解和表現,並且學會在舞蹈中表現自己的自信心和溝通表現能力。動作編排及音樂根據小孩子的特點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中級開始訓練比較復雜的組合,要求學生准確理解舞蹈語匯並進行表達,學生要對不同風格的舞蹈組合、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展示,提高空間感和表演能力。有點基礎的成人可從這里開始。

高級要求學生全面綜合地理解和表現所學的芭蕾技術和技巧,舞蹈組合變得長而復雜,除了要自信地表現舞蹈內容、動作的流暢和連貫性、空間的把握等以外,還要表現出音樂要表達的情感和情緒,當然,允許不同的人對風格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可以進行不同的解釋(指用舞蹈來解釋,動作不變的情況下,作不同的細節處理,這和老師風格也有關系)。高級的另一個目的是拉近學生在業余舞蹈學習和專業舞蹈演出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在劇院里如何去欣賞芭蕾,並在平時訓練中也想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樣。

服裝和道具:

平時的服裝沒有嚴格要求。考試時服裝為短袖緊身衣(LEOTARD),顏色為統一起見老師會指定,穿粉色軟鞋,一般考試的時候都會換新鞋穿。1~5級穿白色及腳踝的短襪。6~8級要穿肉粉色天鵝絨連褲襪,中間組合CLASSICAL和FREE MOVEMENT部分穿過膝的與緊身衣顏色相配的紗裙。CHARACTER從1~8級都穿黑色布面性格舞鞋,過膝的黑色性格舞裙,裙邊有彩色鑲邊。6級以後的FREE MOVEMENT還有帶紗巾的舞蹈,顏色也與緊身衣顏色相配。初級里還有要用到簡單道具的舞蹈,不過老師會提供的。

評分標准分為三大項:技術、音樂和表演。

技術方面:如正確保持重心、保持正確的外開、全身的協調、腿在地面和空中的伸展、清晰的腳下動作、落地控制、空間把握、展示身體線條的能力、旋轉的綜合協調控制等。

音樂方面:節奏准確、表現出輕重緩急、表現音樂的風格和情緒等。

表演方面:面部、身體和動作的表現力,對舞蹈的理解和表達,舞蹈中與觀眾交流的能力等。

這是中國舞的訓練方法:
為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的進行,沒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不可避免地將導致教學的目的性,影響教學應有的成果。因此,無論教學對象是少年還是成人,是學員還是演員,教學周期是短還是長,教學活動都應該有計劃地進行。也就是說要制定教學計劃。
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是教學大綱和教材。首先,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大綱和教材並不斷深入研究,以期正確地理解本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應達到的程度。此外,教師要了解教學對象目前的專業水準、專業條件、學習方法及學習的心理狀態,使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避免執教過程中的主觀性及盲目性。在上述條件的基礎上,教師還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教學計劃可以分為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或單元(一個段落)計劃。教學計劃由教師制定,可由教研組討論並採取適當的方式定期檢查。一般來說,每一階段或每一學期的教程大致可分為三段:即恢復課、授新課、復習和考試(或匯報)。三段的授課時間不能平均分配,要依據各教學階段的任務與需要而定。
1、恢復課
是休假(一個月左右)後上課的最初階段,一般歷時三周左右(按每天課時90分鍾計)。底年級稍長,高年級可短。底年級學員由於基礎薄弱,在假期(或間歇期)「退功」幅度大,恢復課可用三周至四周。高年級學員或演員由於已經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礎,假期(或間歇期)「退功」幅度相對較小,恢復課可安排兩周左右。在學員間歇期間,即使學員堅持一定量的基訓練習,但運動量仍然會較正常課減少,學員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的能力與技術方法(即行話所稱的「法兒」)、體力等方面都會有所減退,因此恢復課就是:
(1)使學員身體各部位(頸、肩、背、腰、髖、膝、腳腕、腳趾)的能力、體力與技術的「法兒」都恢復到上學期末(間歇前)已達到的水平。
(2)對上學期末學員已掌握的教材進行有重點的復習(技巧部分單一訓練為主),使之鞏固或提高。
(3)有重點地克服與糾正學員休假前在訓練中遺留的毛病和弱點,如跳、轉、翻各類技巧中存在的具有傾向性的毛病,或身體某部位的能力較薄弱等等。
恢復課從開始到結束,在教學內容的難度與教學進程的速度以及運動量等方面,都需要逐步加強,使學員體力、能力與技巧的恢復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恢復課階段教師在教學時不宜操之過急,過快地推進課程會造成職業病。恢復課開始時低年級可以只做把上練習,中、高年級可以增加少量的中間練習,當第二周結束時可恢復一堂完整課的全部練習內容。此外,恢復課開始時節奏處理要從容些,使學員練習時有較充分的自我知覺,並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依照動作的規格與要領進行練習。由於恢復課的教材較簡單與單一,教師應力求將教材組織得有趣(當然必有具有訓練價值),避免使學員感到枯燥費力。由於教學對象的條件與基礎的不同,恢復課教材的設計以及時間長短,仍然要因人因課制宜。實踐證明恢復課上得是否有成效,直接關繫到授新課計劃能否順利執行,因此不可輕視。
2、授新課
授新課是每一學期教學內容最多、歷時最長的一個教學階段,相對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授新課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 (1)教授新教材。

(2)對已學過的技巧加大難度。

(3)在已經學過的單一動作基礎上進行組合練習,以及加大已學過的組合難度。
制定授新課教學計劃時,教師需要依據年級教學大綱或某一教學階段規定的新課程教材內容,以及教學對象的基礎和授新課所佔有的學時來安排,對所授新課內容在本學期末應達到的水平做一個估計和設想。將新課程全部內容劃分為幾個課程推進的小段落,每一段落可以月或周為單位,從而產生授新課計劃。

7. 以具體動作為例,簡術我國民間舞蹈動作原理與西方芭蕾動作

1.漢族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贊。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發展的。

(1)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干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氂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後,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

不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躺身平轉」、「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來抒發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迴旋,帶有競技色彩。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20年代以後,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肩,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快,最後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束。

4.維族

盤子舞是維族舞中技術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區的麥西來甫民間舞蹈中的旋轉技巧可堪稱一絕。快板部分由雙人對轉發展為競技旋轉,一時間各種跪轉、空轉、掖腿立轉、平轉紛紛登場,讓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5.朝鮮族

象帽舞和長鼓舞都是朝鮮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藝性很強的舞蹈。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轉和飛舞。技巧越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舞者手中擊打著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沖鋒向前,而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後來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表演進入高潮,常作行進性的連續旋轉。技藝高超者,可轉幾十圈之多。

綜上所述,中國民間舞不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技巧「資源」 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徒手動作技巧,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這一點,從以上對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藝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見一斑。

二、中國民間舞技巧與中國古典舞技巧之關系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鑒了戲曲、武術和芭蕾等藝術門類的某些技巧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中國民間舞中的許多技藝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術、戲曲、雜技中的營養後發展形成的。尤其是漢族民間舞蹈中的許多徒手技巧動作,如飛腳、蹦子、旋子、掃蹚、撲虎、疊肩、贊步等等技巧,它們都是古典舞與民間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見,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間舞的技術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為什麼人們總是習慣把這些技巧稱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許有著先入為主的原因吧。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科建設比中國民間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而中國民間舞系至今還沒有完善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在基本功訓練上基本依賴古典舞基訓教材。所以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約定俗成地寫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實這些技巧是很難從中界定其歸屬的,只能說它們都是我們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話,那隻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應該是誰用的「早」就是誰的,而應該是誰用的「好」就是誰的,所謂用的「好」就是技巧的運用符合舞種的審美風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現的舞蹈內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三、中國民間舞技巧的定位

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他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技巧的運用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技為藝而存在,而無技的藝卻無法存在。技巧對於中國民間舞來說,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民間舞中的技巧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體現民間舞風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國民間舞這門風格性很強的舞蹈表演藝術,怎能不需要高超絕妙的技巧呢?

在全國首屆荷花杯舞蹈比賽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編導的《頂碗舞》,一舉奪得了民間舞群舞項目的金獎。這個劇目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它巧妙地運用了維族原生態民間舞盤子舞中的頂碗技巧。女演員們在表演中頭頂盛滿清水的小碗,在優美而歡快的音樂中,從容流暢地移動舞步和變化隊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風中飄盪。其高超絕妙的頂碗技巧和清新獨特的藝術風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觀眾。

去年六月,我有幸觀摩了來自西藏的大型樂舞《珠穆朗瑪》,現在回想起其中的熱巴鼓舞,仍會讓我熱血沸騰、興奮不已。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熱巴鼓舞和男子辮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的。女演員們的熱巴鼓技巧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頂鼓旋轉,還是甩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捷、利落、干凈、漂亮,引得在場觀眾一陣陣贊嘆和熱烈鼓掌。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得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美。他們甩辮擊鼓、揮灑自如,節奏由慢至快,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強烈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心醉神怡、激動振奮。

上述兩個舞蹈都是符合民間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們都是通過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運用,體現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

四、中國民間舞技巧的發展趨向1.技巧風格化

中國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質的極限展示,而中國民間舞技巧追求的是審美風格的完美體現。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韻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而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是同舞蹈風格緊密相融、難以分開的。也就是說民間舞的技巧不是純技巧,而是風格化的技巧。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發展趨向,應該是風格化技巧的強化與發展。風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間舞蹈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間舞蹈中特有的旋轉、跳躍、翻身等技巧。中國民間舞系副教授明文軍在《由廈門班畢業課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過將道具的運用往極限上發展而構成民間舞技巧的教學設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設想是科學的、可行的。我們的民間舞有許多極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發展的。比如漢族的手絹、扇子、鼓、傘、棒;藏族的熱巴鼓、辮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鮮族的長鼓、象帽等等。還有民間舞中的各類旋轉,也是風格性很強的技巧。比如維族舞蹈中的各種跪轉、夏克轉、空轉、平轉,講求快速、多姿、戛然靜止,猶如鷹隼迎風迴旋。而朝鮮族民間舞蹈中的旋轉則講求平穩,優雅,猶如仙鶴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間舞中的技巧是與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場面氣氛緊密結合的,是民間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難、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間舞中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毫無光彩。

我曾經從電視錄像中看過一些民間舞劇目,現在雖已記不起它們的名兒了。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們的「技巧性」都很強,表演中動則旋子3600,靜則控腿1800……。但這些技巧成了游離於舞者情感

和舞蹈風格之外的「無情之舉」,因而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反倒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對此而言,我比較欣賞的是雲南省歌舞團創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馬櫻花》,其熱情風趣、朴實無華的風格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個劇目也安排了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搶臉等一些技巧,但這些技巧是在演員們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緒的層層推進中恰到好處地完成的。這種情感化了的技巧,極大地豐富了舞者的藝術表現力,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

3.技巧藝術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民間舞從廣場向劇場的轉化,民間舞技巧的功能已不僅限於渲泄情感和渲染氣氛了,它將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現人物心理、營造舞台意境的藝術化方向發展。

有人說,楊麗萍表演的民間舞根本沒什麼技巧,為什麼能獲得大眾的普遍喜愛和專家的如潮好評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楊麗萍那獨特的動作語匯的運用就是民間舞的藝術化技巧的最高體現。《雀之靈》中的舞蹈造型與動態,已不同於廣場原生態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過藝術化地誇張與變形,將孔雀那高潔、超然的靈性進一步升華,創造出了一個似真似幻、虛虛實實的藝術仙境。正如於平教授所評價的那樣:「《雀之靈》的過人之處,在於它以『技』成『形』卻又不為『技』和『形』所累。當你在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時根本發現不了技巧的痕跡,因為「楊麗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識在創造『生之靈光』。在那翩躍翔舞的孔雀中,楊麗萍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興、人生悟覺、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這一舞蹈獨白充溢著恬靜的生命和諧感與堅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認為民間舞技巧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將之藝術化,讓技巧的全過程完全隱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動之中,而不「顯山露水」,刻意為之。

中國民間舞系從1987年建系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術技巧訓練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績。潘志濤教授在民間舞技巧課的建設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間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術技巧的思路,引導了民間舞技巧教材的開掘。明文軍副教授則從分析民間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從民間舞的審美風格出發,進而提出了民間舞技巧課應在突出民間舞的風格屬性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的教學思路。所謂「繼承」就是要對原生態民間舞蹈中的徒手動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進行科學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並用於教學。所謂「創新」就是在符合民間舞審美風格的前提下,大膽借鑒其他舞種,其他藝術門類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來完善中國民間舞之「玉」。他將這一教學思路貫徹在廈門班的教學實驗和教研工作中,並獲得了成功。廈門班在民間舞技巧課方面的成功經驗對中國民間舞技術技巧教學大綱的整理與完成,起著重要的指導

8. 舞蹈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於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舞蹈教育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舞蹈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想像力,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的鑒賞能力與藝術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舞蹈是以人的肢體為表現工具,通過對身體素質、協調性、靈活性、控制能力、樂感、節奏感、表現力的訓練,最大限度的解放身體,運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創造美好形象。通過舞蹈訓練,可改變人體的自然形態,為舞蹈藝術需要的表現力打下物質的基礎。舞蹈教學不僅僅是以完成教學大綱的規定為任務,培養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表演能力,還應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和舞蹈教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如何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運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又在教學中使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創編能力、教學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是舞蹈教學的關鍵。 一、培養學生的舞蹈理解力 舞蹈是人的形體藝術,是用身體動律、韻律來反應現實生活,表現人的感情,塑造藝術形象的。理解舞蹈的內涵是跳好舞蹈的關鍵,學生只有充分了解舞蹈的內涵,才能具有表現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礎。例如,在講解《掛帥》這一古典舞作品時,舞蹈老師首先可給學生講述作品背後的故事,即楊門女將的故事,北宋時期,西夏進犯中原,楊家將之一楊宗保為尋退兵良策,深夜入葫蘆谷找尋棧道,不幸中箭身亡。穆桂英驚聞噩耗,十分悲痛,泣不成聲,但左思右想之後,還是以國家大事為重,便強忍悲痛,應急掛帥,率眾出征。充分講解故事的同時,舞蹈老師應結合該作品的內容,再現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斗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穆桂英在國難當頭所具有的責無旁貸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每一個舞蹈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現方式,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並領會了作品的內涵,才能把握好這些情感表現,這是學好舞蹈的前提。 二、教師發揮示範作用 教師的示範能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使學生對舞蹈動作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在舞蹈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可先作出示範動作,邊示範邊講解舞蹈動作的運動軌跡,動作的發力點和阻力點與點和線的關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教師的舞姿,使學生心領神會,然後讓學生模仿體會。例如,在學習山膀動作時,舞蹈教師先口頭敘述手的形狀是蘭花掌,起點為雙手叉腰,路線和方位是右手經過下弧線以3點撩至頭上,從體前蓋下立圓,再從3點撩起與肩同高,手臂保持弧線亮相。教師對每個動作細節都進行有效講解和示範,同時強調氣息與動作、音樂旋律的理解,之後學生模仿練習,學生練習時,開始不帶音樂,教師數著拍子,指導學生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當學生基本掌握動作時,再配合音樂,直到熟練。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講解,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動作的形象,從聽覺上領悟動作的要領。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可根據能力形成原理,挖掘舞蹈動作內在的遞進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以加強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和運用,使其學得快,記得牢。 三、強化學生基礎訓練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將學生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縱觀世界級舞蹈大師在音樂處理上的細微變化和幾個動作的前後變化,我們可以知道,大師們都具備著扎實的基本功,他們能把幾個簡單的基本步,通過運用肌肉的拉伸,身體的擺盪,精確的控制,隨著音樂隨心所欲的調整步幅翩翩起舞。基礎訓練可以讓學生的身體更加有韌性,塑造身體學生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學生只有具備了嫻熟的基礎技能,才能進一步挖掘新的知識並且領會舞蹈的精神實質,基礎訓練是學生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組合表演動作,直至能較成功地創編舞蹈、舞蹈律動和游戲作品的基本。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強化學生對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腰、控制、壓腿、下叉、大踢腿,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基本功的練習,注重情感、節奏、構圖的講解,講究呼吸的控制,教會學生運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動作,去表現美,享受美,傳播美。舞蹈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練習,才能取得進步與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一邊練習一邊講解,並做到言簡意賅,增加學生實際練習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並掌握其方法步驟以及實踐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藝術創造和展示,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四、因人施教 由於生源參差不齊,導致舞蹈教學對象的基本素質和基礎能力有較大差異,每位學生的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生活方式,領會能力,學習態度,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不同,其學校的效果自然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素質、生理和心理、興趣程度及個人條件,認清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承認差異,加以區別對待。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本著遵循共性和個性兼顧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個別輔導,實現因人施教。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舞蹈學習水平,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實行分層舞蹈教學。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舞蹈能力弱的學生,可適當降低動作難度,積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於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可多安排他們參與集體的舞蹈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觀眾的掌聲,受到別人的肯定,樹立學生對學習舞蹈的信心,從而培養其在舞蹈中的表現力。對基本技能較差而具有較強藝術表現力的學生,教師可強化對他們的基本功和耐力的訓練,必要時可以布置一些單獨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以彌補缺陷。對於舞蹈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其設定更好的目標,要求他們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術融會貫通,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使舞蹈知識和技術得以升華。根據每個學生出現錯誤動作的不同情況,採用相應的糾正手段,進行個別糾正,並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讓每個學生既有練習機會,又有顯著的提高。 五、多媒體輔助舞蹈教學 舞蹈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體,是一種自內而外的表現藝術。它的藝術形象是通過人體有韻律的運動來塑造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憑語言沒法清楚地給學生介紹舞蹈的風格韻律、情感等這些內涵的東西,將多媒體引入到舞蹈教學中,可以使教材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准確地表達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舞蹈的認識、了解,增強直觀效果,使學生充分認知生動、具體的舞蹈形象,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並能重復再現反復觀看,實現認識的不斷飛躍,充分傳達教學意圖,有利於培養學生興趣和創造性思維,加強培養學生對知識獲取與分析、處理能力,真正實現將知識技能內化為素質。例如:在技術動作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清晰的了解動作對身體各部分的要求,並且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完美的演示,建立視覺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舞蹈教學的效率及其教學的質量。

9. 民族傳統體育教材包括哪些內容怎樣進行教學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非常多,內容很豐富,根據歷史發展及其運動的主體功能而言,具體有以下三大種類:

1、技擊壯力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武術、舉重、摔跤、田徑、射術項目等。

2、休閑娛樂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球戲、舞戲、舟戲、棋戲等。

3、養生健身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太極、健舞等。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在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時,須做到

⑴目的性

⑵科學性

⑶適宜性和趣味性

選擇傳統體育項目要結合體育課程目標。切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興趣和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特性。進行傳統體育項目教學還要符合科學鍛煉的規律。所學內容首先要有安全性,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和愛好及地方風情等,保證學生能得到學習和鍛煉。
具體做法如下:

  1. 樹立並增強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意識,增強了意識,學生才能主動學習,積極學習,積極鍛煉。發揚傳統文化,這是前提,也是動力。

  2. 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實施培養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做到全面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繁榮添磚添瓦。

  3.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素質教育和終生體育學習有機結合,授之技術,養成習慣,形成技能,使學生有持久的體育生活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4. 我們作為體育教師,還應積極的、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整合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進行傳播,使之發揚。在體育課中結合民間體育教材內容,適當穿插一些身體素質練習,使學生身體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10. 少兒舞蹈教學大綱

建議你看一些中來國舞考級的視頻源,孩子比較小要從頭教。
建議第一節課教勾綳腳,然後做一個組合!以後可以把組合難度加強。
後面可以教一些地面的壓腿,開肩,下腰等基功技巧!
技巧的話,有前滾翻、前軟、後軟等,難度不要大。
舞蹈一定要選擇簡單、活潑的,小孩子只要跳整齊了就好看!

閱讀全文

與民族舞教學大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