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明暗與立體的表現教案

明暗與立體的表現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0 10:59:49

① 八年級美術教案

用明暗及漸變表現立體

上3節我們粗略地研究了一下立體感的構成。可以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亮部與陰影構成了立體感。這個感覺是感性的,我們還要把這個「黑白配」的印象繼續深化。

單純的黑白配(或者說明暗配)就能塑造出讓人信服的立體感嗎?——是的,但還不夠。黑白能讓人有光線的感覺,但從白到黑所產生的變化又是非常微妙的。

下面我們來觀察一組漸變。

這些漸變都是PS自帶的漸變工具製作的。大家覺得哪根柱子最立體呢?答案是最後一根最符合現實中的光線,最立體。前面幾根漸變都簡單,我們著重分析最後一根的漸變構成。

我們看看這個漸變的灰度變化。從左到右,一共有5個關鍵色。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3和第4個關鍵色,就是我們以前說過的「黑白配」。但其他輔助的關鍵色呢,卻是必不可少的。左邊均為亮部,右邊為暗部。但亮部會有亮部的變化,比如因為柱子的形狀,關鍵是慢慢亮起來,越來越亮,到了第3個關鍵色,就是高光部分,然後就到了讓人感覺最暗的「明暗交界線」,最右邊卻又因為對環境的反光而略為亮一點點(注意右邊的深灰色調子)。

這就是從白到黑的光線過渡層次。有這些復雜的層次,我們才得以塑造出真實。其實在實際運用中,我們也沒有辦法做的這么細致。因此上面5色就會被精簡到三色:高光、暗部、反光。反光一定要有,因為它提醒了我們周圍環境的存在。

漸變是很機械的,但是是基本。下面我們來看看如果通過一系列的簡單操作,作出復雜的陰影變化。

這是我事先畫好的一個圓柱體,柱體部分使用了單純的白-黑漸變。大家可以看到,如此單純的線性漸變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造成的結果是陰影死板而無變化。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改進。

首先我們要重新定位一下最高亮度與最低亮度的位置。如圖:

使用最基本的左白右黑漸變,如圖拉出。注意白點與黑點的位置。

然後我們要製作右邊的環境反光,用選擇工具拉出一個矩形的選區,覆蓋暗部的右邊:

然後按CTRL+ALT+D,鍵入適當的羽化值。這里羽化10象素。為什麼是這個值?——憑經驗,呵呵 因為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大小,我們要根據大小來決定羽化的半徑。羽化,就是為了讓選區的邊緣「柔化」,以此來達到柔化應用的程度,產生平滑過渡的效果。如下圖:

然後按CTRL+U,把明度提高,把右邊的暗部提亮一點,製作出環境反光的樣子。

這種做法就是我教程里典型的基本操作:選擇,然後羽化,然後調整色相與飽和度(我在以前的教程,質感表現基本手法 里有詳細的說明,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

同樣做法,把左邊變暗一點,把高光提亮一點,記得要羽化。如圖:

這幾步熟練之後,操作起來速度很快。可能有人問,為什麼不直接調整漸變?漸變雖然好,但每次根據不同的光照條件去調整那個漸變條還是很麻煩的,而且效果無法得到直觀的預覽。而這幾步的好處就是,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去表現我們需要的真實。 現在我們把兩個圓柱體擺在一起看看差異(這里忽略了地面上的投影)。

左邊是初始的圓柱體,右邊是修改後的。顯然,效果是後者好的多,對嗎?

上面這節對大家而言可能會感覺到有點悶。誠然,對於很多可能想在我這里找到一些效果捷徑的讀者而言,這部分的確很枯燥

但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只有懂得立體感原理的,做出來的東西才不會是呆板的、死氣沉沉的。

再拿剛剛上面的圓柱體的例子,右邊的那個圓柱體,效果上已經要比左邊那個完美很多了,但大家細心觀察得話,就一定會感到右邊的圓柱體,還是有點怪怪的。

對嗎?有點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覺得怪?沒錯,右邊的圓柱體,柱體已經很完美,但頭頂的封蓋還不行。應該很容易猜到,它用的還是線形漸變(怎麼改善?這個也當作小練習,我想對大家而言,是很容易的事情)。

現實中的陰影不可能是完美線形的,正是由於光照強度的平方或立方的函數衰減,導致陰影深淺的非線性。

不僅僅是陰影如此,還有景深導致的模糊等等,都是非線性的。

因此,要塑造出真實感,就要避免「線性」的分布。比如剛剛我調整了漸變(以多階段的線性漸變來模擬非線性分布),或者是利用羽化/亮度這樣的操作,把原有的線性打破。

上面所說的都是一個陰影的變化。或者直接一點,我們說的是「光線在圓柱體上的分布」。但我們分析這個光線分布的時候,是把這個圓柱體本身的一個反射忽略了的。我們開始假定它是一個粗糙的無鏡面反光的物體,這樣有利於我們分析,究竟有哪些光線投射到它的表面上。

但如果說要研究金屬表面的話,就大不一樣了。金屬由於光滑的表面,導致它會發生鏡面反射。而鏡面反射,是一種很獨特的反射,我們能同時看到表面很亮,然後周圍很黑——呵呵,非常枯燥吧,可以理解,但請堅持看下去……

② 立體派產生的原因及其特點

立體派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這回個名稱的出現含答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評論家L·活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立體主義的主將是P·畢加索和布拉克。畢加索的油畫《彈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認為是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

它主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的趣味讓位於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不從一個視點看事物,把從不同的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這樣做,顯然不主要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③ 給孩子教畫畫的問題。給我個素描教案一類東東好嗎有追加分

樓主,6歲學素描是不是太早了?你確定他能夠一坐兩三小時不動嗎?
你就教點簡筆畫回什麼的答吧。。。如果不想去外面學,自己陪他畫更好,親子互動嘛,呵呵
小孩子的畫不追求畫的像不像,所以沒有「教」的必要,小朋友畫畫我個人比較忌諱畫個東西,讓後讓他照著畫,畫的像就是好,不像就不好,太打擊想像力了。。。。

另外樓上eos那位朋友提供的教案是最基礎的了,一般是作為素描初學者的第一課。樓主要是覺得太難,可以以後再學。。。。素描根據人的性格觀察能力不同,從9-12歲開始學比較合適。

④ 素描之立體畫面空間如何才能表現強烈

畫面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是由透視效果和明暗調子體現的。樓主最好有一定的素描基礎。
先說透視,簡單的說,由於人眼的構造,距離近的物體顯得大,距離遠的顯得小。
繪畫中採用的基於線性的透視分為三種: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傾斜透視
平行透視,舉例來說,走在一條林蔭道上,路邊等距離栽種的樹木看起來距離我們近的間距寬,距離遠的間距窄。並且兩旁景物由近及遠逐漸變小,直到在視野中心消失。
成角透視,舉例來說,向一座樓房看去的時候,如果樓房的一個牆角對著我們,那麼牆角的這根線在視野里是垂直的,而牆根的兩條線會向左右兩邊的上方成角度延伸,知道視野里最左端和最右端消失。
傾斜透視比較復雜,適合廣角度觀察的時候,物體的邊緣線向豎直、水平和垂直的三個方向延伸,消失在空間的三個端點上,一般應用的不多。
除了近大遠小,透視還造成距離近的物體輪廓清晰明確,距離遠的輪廓較弱,繪畫時強距離近的物體的邊緣明暗對比和轉折,減弱遠距離物體的對比。
再說明暗。在自然光照射下,一切物體都會呈現黑、白、灰三個面,還可以進一步分為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線、暗部、反光和陰影等部分。
1.從素描的角度講,亮部就是上較少的調子,並加強輪廓,拉開與背景的明暗差別。
2.明暗交界線的過度強烈程度要看物體形狀轉折明顯程度,如果是球體,那麼明暗交界線就不能是一根死板的線條,而是有很豐富的變化
3.暗部就是光線照不到的地方,顏色也要重一些
加強立體感,首先要弄對透視,如果透視不正確,調子也會跟著錯
背景也可以配合增加立體感,背景的層次豐富,虛實得當,就可以突出前景的空間感
透視、明暗、背景,這三者的關系運用好了,畫面的立體感自然就出來了。
1.結構,絕對不能有結構的錯誤,比如正方體不能看著象長方體,透視關系要找好
2.前後關系要正確,近實遠虛,不能把背景畫的比石膏和襯布還細,襯布也不能細過石膏,總之要把主體物突出出來
3.明暗面,主要體現在明暗交界線上,要強調
以上這些是基礎,在做到這些以後,可以刻畫細節,例如石膏缺了個角,可以簡單刻畫,使畫面更真實生動,但一定要注意畫面協調統一,不能把缺的那個角畫的比石膏還細,那就功虧一簣了
加油吧!

⑤ 如何表現明暗與立體的關系

首先要從光的照射作用來准確把握明暗調子。即:光影與黑白灰意識。

光產生明暗,明暗是構成完整視覺表現形式的重要因素;明暗是光線照射下物體形體結構的反映。物體本質結構,決定了物體明暗值的變化,而物體的形狀和它本質結構又不隨光線的變動而變化。由明暗而產生黑白灰,要引導學生關注物體與背景的正負空間,以及物體明暗生成畫面的黑白灰構成關系。其中關於黑白灰中心的關注、黑白灰對比與節奏、黑白灰分割與銜接、黑白灰布局、黑白灰基調等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

沒有光線,不會產生明暗調子。明暗調子是光線強度作用的結果,是物體中的面所反映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度。當然明暗調子是表現形體、立體、空間、質量等的要素,是造型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種物體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調子層次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不會只有黑白兩種變化關系。素描中有三大面和五大調子的概念。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

五大調:亮調子、灰調子(中間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三大面和五大調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是同時出現的。它們的關系是相互存在、互相統一的,千萬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你不能說素描中只有三大面而沒有五調子或只有五調子而沒有三大面。當然,五調子是一切物體在一定光線下明暗變化的最基本特點或者說是基本格局。透徹的理解和認識明暗層次現象對我門深入本質地表現對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這些明暗調子能統一畫面、協調畫面,能控制畫面的整體效果。

第二、要從明暗調子的整體性角度來把握明暗調子。

所謂明暗調子的整體性是說,一組或一件物體受光照射以後,它的調子層次是無限多樣的,用素描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調子也是難以計算的。但為了畫面的整體感,對調子的層次要善於歸納、力求簡練、取消一切繁雜的多餘調子。在無窮的調子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感到畫面發黑。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調子的范圍,不會觀察也不會表達調子關系。如果把畫中物體的整體分成零零碎碎的明暗陪襯斑點,這是由於沒有搞清楚暗面中的反光和亮面中的調子的區別。

明暗色調變化的節奏規律,整體地觀察與表現應貫穿於作畫的始終。在進行明暗深入的過程中,要讓同學們意識到亮部與亮部之間,暗部與暗部之間,中間色之間,通過進入視覺所產生的有節奏感的漸變規律。通俗地講,物象最亮、最暗之處,只有一處;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遞減,從而產生色素調子有秩序的變化規律。

第三、要在頭腦中建立立體觀念與空間意識。

體積感與空間感,是整個素描訓練過程的追求目標之一,也是素描觀念的直接體現。既要有整體的體積,又要有細節的體積。作畫前,首先要分析形與體的關系,關注形體結構線,轉折點;注意形體的起伏變化,外形與明暗交界線的變化,與形體的起伏變化都有著直接的關系。整體體積的意義就在和透視規律,並服從於畫面的整體。

素描中微妙而又豐富的明暗調子,它既像一組台階,又像音樂中的「斗、瑞、咪、發、搜、拉、西」一樣,富有韻律和美感,如果我們真正理清這些調子的層次變化與規律,那麼我們塑造物體的立體感、質感和量感就容易多了,只有在頭腦中確立形體是決定明暗構成因素的概念,我們才能在全調子的素描中對體積與空間加以更為本質

⑥ 明暗關系是什麼

意義相反、互相對立的;表達的概念意義互相排斥。

一、明拼音:míng

釋義:

1、亮:明亮。明媚。明凈。明鑒(明鏡;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明察)。明滅。明眸。明艷。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伙,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2、清楚:明白。明顯。明晰。明了。明確。明朗。

3、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義。

4、公開,不隱蔽:明說。明講。明處。

5、能夠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聰目明。眼明手快。

二、暗拼音:àn

釋義:

1、不亮,沒有光,與「明」相對:黑暗。暗淡(不光明;喻景象悲慘)。陰暗。暗無天日。

2、不公開的,隱藏不露的:暗藏。暗號。暗殺。暗娼。暗溝。暗含(做事、說話包含某種意思而未明白說出)。暗流(流動的地下水;喻潛伏的思想傾向或社會動態)。明察暗訪。

3、愚昧,糊塗:暗昧。暗弱(愚昧軟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6)明暗與立體的表現教案擴展閱讀


明漢字筆畫:

明相關組詞:

1、光明[guāng míng]

亮光。

2、英明[yīng míng]

遠見卓識。

3、詳明[xiáng míng]

詳細明白。

4、鮮明[xiān míng]

(顏色)明亮。

5、明澈[míng chè]

明亮而清澈。

6、查明[chá míng]

調查清楚。

閱讀全文

與明暗與立體的表現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