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黔東南2011年小學教學教改試 卷 以及 答案,拜託。
2011年秋教師教材教法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120分鍾 滿分:100分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
得分
得分 評分人
一、填空題:(每題0.5分,共16分)
1、小學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是( 工具性 )和( 人文性 )的統一。
2、語文新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與技能 )、( 過程與方法 )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進行設計的。
3、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 感受 )、( 理解 )、( 欣賞 )和評價的能力。
4、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閱讀 )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的智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5、新課程倡導(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學習方式。
6、「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是中國古代名著( )中的一個章節,其中「花和尚」指( 魯智深 )。
7、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 必要的語文知識 );第二,( 良好的學習習慣 )。
8、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 抽象 )的學生。」
9、中國文學流派「三曹」指的是漢魏期間詩人曹操與( 曹丕 )、( 曹植 )的合稱。
10、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詩經 ),它分為( 風詩160首 )、(雅詩105首 )、( 頌詩40首 )三大部分,其中( 風詩 )是各個地域的樂曲,也是詩歌總集的精華。
11、思維課的教育意義,首先在於它能使知識得到經常不斷的(運用 )。
12、孔子說:學而不大厭,( 誨人不倦 )。
13、(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出自( 白居易 )的( 《草》 )。
14、按筆順規范說出正確筆畫名稱:「孝」字的第五筆是( 橫折撇 ),第六筆是( 豎彎鉤 )。
15、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的(《狂人日記》 )。
得分 評分人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5分)
1、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詞語為( C )。
A、麻痹(bì)憧(chónɡ)憬 B、奢侈(chǐ)骨髓(suí) C、供(ɡōnɡ)養 玉屑(xiè)
2、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詞語為(B )。
A、光采奪目 日月如梭 B、勵精圖治 再接再厲
C、中流砥柱 人才擠擠
3、下列古詩哪一首不是王維的作品?( A )
A、《江南春》 B、《送元二使安西》
C、《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下列對1~2年級「識字與寫字」要求說法正確的是( B )
A、大量讀寫 B、多認少寫 C、識多少寫多少
5、第三學段要求學生應認識常用漢字( B )個。
A、2500個 B、3000個 C、3500個
6、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A )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和想像力的手段之一。
A、畫圖 B、寫字 C、勞動
7、閱讀教學過程是:( C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8、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和我們新教育實驗中共同提法的是讓學生不停的( B )
A、仔細觀察 B、課外閱讀 C、積極思考
9、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B )素養是教師最為重要的教育素養。
A、知識 B、語言 C、文學
10、讓學生擁有豐富的智力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讓學生學會( C )
A、思考 B、想像 C、閱讀
11、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B )
A、建構主義理論 B、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論 C多元智能理論
12、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 )
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B、教育敘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C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13、下面幾個詞語中,哪個詞語中的「之」與「無價之寶」中的「之」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這個詞語是( C )。A.自廣州之上海 B.取之不盡 C.驚弓之鳥
14、「國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師。」這句話主要運用的是( A )修辭手法。
A、排比 B、頂針 C、反復
1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C )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得分 評分人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板書的特點是( A C D )。
A、藝術性 B. 豐富性 C. 直觀性 D. 啟發性
2、下列對新課標正確的闡述是( ABD )
A、課程標准把小學語文分為三個學段
B、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 C、第一學段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 目標要求是了解。D、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 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3、下面四句詩,哪幾句是表現友情( A B C D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C、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D、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教師備課應做好三方面工作( B C D )
A、編寫教案 B、鑽研教材 C、了解學生D、設計教法
5、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 B )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 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得分 評分人
四、判斷(每小題1分,共10分)
1、「鼎」字一共有12畫,第九畫是 「豎「。 ( √ )
2、嘆號和問號都可以用於反問句的末尾。 ( √ )
3、現代漢語詞彙中,單音節詞占優勢。 ( √ )
4、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知識素養是教師最為重要的教育素養。 ( × )
5、蘇霍姆林斯認為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 )
6、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 √ )
7、王昌齡《出塞》一詩中的「飛將」指的是唐代英勇善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的名將李廣。 ( )
8、常見的表達方式有記敘 、描寫 、議論 、抒情 、說明等五種。 ( × )
9、寓言往往是通過講述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 √ )
10、「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意思是說好事雖小要做,壞事即小不能幹。 ( √ )
得分 評分人
五、簡答題()
1、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烏鴉喝水》總結全文時的片段:
師: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
生1:它很聰明,自己想辦法喝到水了。
生2:烏鴉愛動腦,他想的辦法挺巧妙。
生3:烏鴉很勤快,渴了的時候到處找水喝。
生4:烏鴉不講衛生,小石子多臟呀!
生5:烏鴉不太會動腦筋,挺愚蠢的。
生6:烏鴉不會唱歌,叫聲很煩人
(教師對每種答案都點頭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別對後四種意見大力贊賞)
你認為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有哪些優點?存在什麼問題?試加評述。
按要求回答問題
(一)
科學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往往要經歷艱苦曲折的過程。常常有這樣的情形,由於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異,以及認識方法的不同,就會出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情況,以至引起學術爭論。因此,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都把反對意見看做對自己的莫大幫助。李四光說:「沒有什麼東西比對我的論題的坦白批評更能使我感到激動。」歌德也說:「贊同的意見使我們處之泰然,反對的意見才使我們的思想獲得豐產。」這都是因為,贊同的意見未必正確,反對的意見未必錯誤。退一步說,即使錯誤的反對意見,對自己的科學研究也是很有好處的。
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為探討定比定律,進行了長達幾年的辯論。最後,普魯斯特成為辯論的獲勝者,發現了定比定律。但是他並未因此趾高氣揚,相反,他對貝索勒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說:「要不是你的質疑,我是難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還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功勞。
要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就要具有寬廣的胸懷。只有虛懷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聽得進反對意見。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A)(1分)
A.科學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都把反對的意見看做對自己的莫大幫助。
C.贊同的意見未必正確,反對的意見未必錯誤。
D.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要經過艱苦曲折的過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根據它們在文中的作用判斷,可以做道理論據的兩項是( CD )(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說:「沒有什麼東西比對我的論題的坦白批評更能使我感到激動。」
B.「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說:「贊同的意見使我們處之泰然,反對的意見才使我們的思想獲得豐產。」
D.普魯斯特說:「要不是你的質疑,我是難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⒏本文使用的論證方法有、。(2分)
比喻論證
引用論證
歸納論證
⒐能否刪去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為什麼?(2分)
答:
⒑第一段中加點詞語「要經歷艱苦曲折的過程」指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1分)
答:
⑵ 小學三年級《作文秋的快樂》的教案
作文教學設計-《秋天的田野》
芝麻開門——與你相約快樂作文
秋,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百花盛開的春天一樣可愛,同驕陽似火的夏天一樣熱情,同白雪飄飄的冬天一樣迷人。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金秋的微風和煦輕柔,金秋的藍天白雲飄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黃。秋也許就藏在金燦燦的稻穗上,也許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許藏在綠油油菜地間。你喜歡用什麼語言來描寫秋天呢?你能說出來,寫下來,告訴你的小夥伴們嗎?
金手指——送你「點石成金」術
l 鳳頭——寫好開頭
1、以擬人的手法來開頭。
夏姑娘悄悄地走了,秋姑娘悄悄地來了,為田野披上了美麗的衣裳。
2、總說秋天的田野很美。
秋天的田野景色多麼迷人,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3、以對比的方法開頭。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遍地金閃閃,黃澄澄的,秋天的田野更是非同一般。
4、用童話色彩開頭。
美麗的秋姑娘提著一籃子香味彌漫的魔法花瓣飛向那美麗的田野,只見她左手一揮,右手一撒,頓時奇跡出現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們的眼簾。
l 豬肚——寫好重點段
我們先來看兩個片段:
片段一:
踏上前往田野的小路,一陣涼爽的西風迎面吹來,樹葉紛飛,猶如仙女散花。落在地面上的落葉猶如淘氣的孩子在奔跑、打滾、翻跟頭。沿路的柿子樹上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它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親密無間。秋天田野的代表物是那一望無邊的稻穗。遠遠望去,一片片稻穗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陣微風吹來,田野里滾著層層波濤,連綿起伏,十分迷人!一株株稻穗被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腰,它們搖晃著小腦袋,似乎在沉思著什麼。
片段二:
走進田野,就像置身於金色的海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天與地也融為一體,到處都是金黃一色。稻子的長勢十分喜人,每顆稻穗都有八十幾粒,粒粒都挺著個快要脹破似的大肚皮,沉甸甸的,直往下墜。它的稈很細,但十分堅韌,盡管已被壓彎了腰,但從不趴下。它的根像鷹爪一樣,緊緊地抓住大地,任憑風吹雨打,絲毫不動。瞧,那邊的老大爺正在收割,他技術嫻熟地揮舞著鐮刀,一會兒,那密不透風的稻田便被割了好幾壠,好像是一條條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遠處的谷場上人們也在忙得不亦樂乎……
以上兩位小作者都是細心觀察的孩子。他們讓秋天的田野有不同的景色,並描繪出了各自色彩。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
一、抓住了秋天田野里最有代表的景物來寫:如落葉、稻子、柿子……並且抓住了它們的特點:樹葉飄飛,柿子火紅,稻子金黃……
二、另外還用了一些生動的貼切的比喻句,如:「猶如仙女散花」,「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根像鷹爪一樣」讓秋天的景物更形象具體;還用了擬人句,如:「猶如淘氣的孩子在奔跑、打滾、翻跟頭」,「它們搖晃著小腦袋」,「都挺著個快要脹破似的大肚皮」,「盡管已被壓彎了腰,但從不趴下任憑風吹雨打,絲毫不動。」讓我們感到很親切。
看來,寫好這篇習作的要點就是:一要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來秋天景物的特點;二是要應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讓文章更生動,另外還要注意敘述的順序。
l 豹尾——寫好結尾
1、直抒胸臆,總結全文。
A、啊!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B、多麼迷人的田野!我愛秋天的田野!
2、贊美田野,抒發喜悅之情。
A、秋天的田野是美好的,它給我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和歡笑。
B、我愛秋色,更愛秋天的田野。因為它充滿了喜悅,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機。
3、以贊美好農民的勞動來升華主題結尾。
秋天的田野是果實累累的田野,是豐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我贊美它,因為它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創造出來的。
l 庖丁解牛——寫好提綱
開頭:秋天的田野景色多麼迷人,像一幅美麗的畫卷。(略)
中間部分:(詳)
(1)寫秋天的莊稼地。(2)寫秋天的菜地。(3)寫秋天的果園。
結尾:秋天的田野是美好的,它給我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和歡笑。
l 畫龍點睛——寫好文題
《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校園》《秋天的果園》《秋天的菜園》《秋天的公園》
l 沙裡淘金——選好題材
1、陽光溫馨恬靜,微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大雁結對南飛……
2、金黃的田野。(金燦燦的稻穗、紅艷艷的高粱、飽脹的豆莢;火通通的柿子、黃澄澄的梨、綠油油菜地……)
3、美麗的公園。(火紅的楓葉、千姿百態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葉……)
語海拾貝——打開你的百寶箱
描寫秋天景物的詞語
草木枯黃 楓葉似火 顆粒飽滿 大大小小 搖搖擺擺 翩翩起舞 色彩繽紛 丹桂飄香 果實累累 瓜果瓢香 落葉紛飛 遍地金黃 豐收在望 晶瑩透亮 五光十色 秋蟲唧唧 北雁南飛 沉甸甸
描寫秋天天氣的詞語
秋風送爽 涼風習習 萬里無雲 一望無際 天高雲淡
描寫顏色的詞語
金黃 嫩綠 紅火 碧藍 紫茵茵 紅彤彤 紅通通 紅艷艷 金燦燦 黃澄澄 綠油油 白茫茫 藍湛湛
描寫事物的量詞
一片片 一個個 一串串 一排排 一盞盞 一面面 一條條 一張張 一把把
描寫人們的詞語
笑逐顏開 垂涎三尺 汗流浹背 揮汗如雨 滿懷喜悅
供你在文中選用的句子
A、梨子樹上掛滿了一個個黃澄澄的梨子,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葫蘆。走近一看,梨子臉上還長著許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樹枝越壓越彎,越壓越彎,有的梨子乾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
⑶ 大班音樂為什麼教案ppt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在理解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嘗試看圖編兒歌。
2.技能目標:藉助圖片形象和編好的兒歌,選擇相應的旋律能將兒歌唱出來。
3.情感目標:在探索詩歌與樂曲匹配的過程中,體驗健康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看圖編兒歌。
2.活動難點:藉助圖片形象和編好的兒歌,選擇相應的旋律將兒歌唱出來。
三、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小朋友做早操的圖片、視頻《小動物做早操》、音樂《新年好》、多媒體。
2.經驗准備:幼兒已有做早操的經歷。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視頻導入
教師播放視頻《小動物做早操》,激發幼兒興趣。
「動畫里出現的是一天的什麼時候?你在圖片里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啊?他們在干什麼?」引出小朋友要做早操,出示圖片。
「小動物們都能早起做早操,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小動物們學習啊?那看看小朋友們是怎麼鍛煉身體做早操的」,出示兩個小朋友做早操的圖片,為接下來編寫兒歌奠定基礎。
(二)基本部分——活動展開
整體感知內容,觀察圖片,發掘圖片提供的信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哪些信息,對圖片上呈現的事物進行描述。
師:大家在圖片上都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做什麼呢?
2.分組討論,創編兒歌
(1)請幼兒描述在圖片上看到的信息,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討論;
(2)將事物總結出來和幼兒一起嘗試編寫詩歌。
師:圖片上有兩個小朋友,他們在鍛煉身體做早操。老師結合大家的想法,也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太陽公公起得早,花兒草兒站站好。
小朋友們准備好,大家一起做早操。
伸伸腿,彎彎腰,天天鍛煉身體好。
3.呈現兒歌具體內容,學習兒歌
(1)結合幼兒討論的結果,將編好的兒歌用多媒體呈現出來。
(2)帶領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3)呈現圖片,介紹兒歌內容,加深孩子的理解,幼兒跟教師念兒歌。
師:接下來就請寶貝們和老師一起把這首兒歌用自己喜歡的聲音讀給圖畫上的小朋友吧
(三)結束部分——唱編兒歌
反復練習,用肢體動作展現兒歌
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加深印象
2.唱編兒歌,加深認識
(1)啟發幼兒將兒歌唱出來。
(2)教師將兒歌譜上《我愛我的幼兒園》的曲子對幼兒范唱一遍。
(3)教師念一句、唱一句,然後讓幼兒跟著模仿。直至學會整首兒歌。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到家裡唱給爸爸媽媽聽吧。
⑷ 秋天的懷念 教案
《秋天的懷念》教案
教學目的: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深沉的愛和無私的關懷.
教育學生要感悟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及課前思考題.(板書)
那花——
那人——
那段經歷——
二、齊讀課文,回答課前思考題.(板書)
——菊花
——母親
——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史鐵生為什麼特別懷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經歷在他的一生中又起著什麼重要作用呢?我們學習了文章之後就會找到答案.)
三、疏通文章結構.
(線索——看花)
母親要帶我去看花
我答應去看花
母親不能同我去看花了
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四、理解,分析.
1,默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思考,討論:
(1),當"我"答應母親去看花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如何?
什麼時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煩不煩! ——絮絮叨叨
(2),復習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本段文字通過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把母親的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3,速讀第三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能說說你自己的母親嗎?
4,男女生重讀第四部分,思考,討論:
(1),"我"懂得了什麼?
(2),由末段的花,你聯想到什麼?
五,根據板書小結.
……母親就像史鐵生無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樣高飛在藍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動聽的,他的生活之花開得很燦爛……
⑸ 我需要《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的比較閱讀教案
同的方面: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和情懷。《岳陽樓記》提出「後天下之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醉情山水之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是很可貴的。
異的方面:《岳陽樓記》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規勸滕子京,並勉勵自己,直抒胸臆、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磊落情懷。《醉翁亭記》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
──《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 之比較鑒賞
公元1045年(慶歷五年),北宋參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因倡議政治改革而觸動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以「朋黨專權」等莫須有罪名貶至鄧州(今河南鄧縣)。同一年,歐陽修上書為范辨誣也遭奸佞打擊,由河北轉運按察使降為滁州太守。《醉翁亭記》(以下簡稱《亭》)就是歐陽修治滁年余寫下的動人篇章。1406年,范仲淹應被貶岳州的滕子京之約,參照《洞庭晚秋圖》,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岳陽樓記》(以下簡稱《樓》)。兩位都出身貧寒,自幼喪父,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和慶歷新政中又都為引為同志,其作品《亭》、《樓》堪為北宋寫景散文的雙璧。鑒賞《亭》、《樓》二文,競相輝映:一邊是秀麗的琅琊風光,水彩畫似的,山美情溢;一邊是雄渾的洞庭波色,油畫似的,水美氣壯。
1、《亭》《樓》二文同源於「民為邦本」的儒家進步傳統,情雅品高。但《亭》袒露的是物喜心樂、忘卻己悲的豁達情懷,《樓》推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太上忘情」的情操修養。
《亭》的文眼是首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此時不超過39歲,卻屢自稱「翁」,亦幻亦真,亦夢亦醒,心明言醉。他痛心於國弱民窮,一生竭忠盡智,卻落得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下場,因此「蒼顏白發」,未老先衰,心理年齡大大超過了生理年齡。他面對「蔚然深秀」的林壑,身處「翼然臨於泉上」的小亭,呼吸著山川田野的氣息,融進滁人游眾賓歡的境界,不禁暫時忘記了無罪遭貶的個人際遇,沉浸在眾樂之中。醉翁之醉乃陶醉之「醉」,而非酗酒之「醉」。歐陽的酒量很小,「飲少輒醉」,可能與他的憂民思想有關。他目睹農民把種出的糯米交官府釀酒,豪紳之門酒香撲鼻,農民卻買糟充飢,於是愧疚不已,深深慨嘆:「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我責何由逃。」(《食糟民》)。他的目光關注著平民百姓,在醉翁亭上追隨著與民同樂,難怪在太守醉之前栩栩如生地描寫了滁人游眾賓歡的情景。山林樂,眾人樂,太守樂其樂。治滁年余,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說:「小邦為政,期年粗有所成」。又在《豐樂亭記》中說:「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
梅堯臣與歐陽修論詩時說到創作的佳境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六一詩話》)。「樂其樂」三字便蘊含著歐陽修的「言外之意」,此意便是:與民同樂。當然,封建社會是不存在桃花源的,但不念個人坎坷,追求與民同樂,這作為歐陽修的生活理想應該是無可非議的。如果把這種思想比做「秀而繁蔭」的琅琊榆,那麼那些敲骨吸髓的貪官污吏則是猥瑣的狗尾草。
歐陽修為范仲淹辨誣曾上書仁宗,誇贊范是「天下至公之賢。」範文武雙全,當年戍守西北,抵禦西夏,連敵人都說他「胸中 自有百萬甲兵」。「燕然未勒歸無計」、「將軍白發征夫淚」,就是他這段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如今他神遊在岳陽樓上,一脈河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樓》關注的是「遷客騷人」,首先肯定滕子京貶至巴陵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政績,然後把我們領進兩種截然相反的湖光水色中,時而讓我們「感極而悲」,時而讓我們「喜洋洋者」,盤馬彎弓,氣勢蓄足。正當我們觸景生情,悲悲喜喜之際,筆鋒又陡然一轉,以古仁人為榜樣,把我們從物質環境的優劣和個人的得失中 超度出來,讓我們掙脫名韁利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入忘我無私的精神境界,再以設問句引出畫龍點睛的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以此自勉與勉友,決心和不計個人榮辱不忘憂國憂民的古仁人一樣完成道德情操上的最高修養,和志同道合者一同走完人生的道路。《樓》千百年來激勵著人們以天下為己任。
2、《亭》《樓》二文都打著北宋詩人革新運動的鮮紅烙印,駢散結合,語言清新。但《亭》文代山川立言,憑美妙的音樂感見長,《樓》文澄懷觀道,以深刻的哲理美取勝。
《亭》文以「樂」貫之,化駢為散,抑揚頓挫,呈現出優美的節奏,和諧的旋律。以平聲「環」起頭,基調為仄聲韻,仄聲音節「醉」反復了六次,仄聲音節「樂」反復了十次,特別是全文403字中仄聲音節「也」反復二十一次的做法,更是新穎別致。這二十一個「也」全是助詞(相當於歌曲中的襯字),表判斷語氣的不少,如「環滁皆山也」,顯得干凈利落;表解釋語氣的最多,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樂,醒能達以文者,太守也」,這里的「也」給人一種恍然徹悟,意韻悠遠的滋味。這二十一個「也」寫盡淋漓酣暢的歡愉,情郁味醇,從容婉轉,一氣呵成。歐陽修精通音律,據說當時的歌女不需准備,拿起他填的詞倉猝間就能唱出動聽的歌。誦讀《亭》,投入之中不知不覺能產生一種搖頭晃腦的唱歌的感覺,彷彿一泓清泉,汩汩地從琅琊山流淌進我們的心田。
《樓》文多四言駢句,且多在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中,第一、五、六段則多散句。駢句排比對偶,整齊勻稱,音調鏗鏘,詞藻華美,呈現對稱美。散句無拘無束,長長短短,樸素無華,或敘述或感嘆或設問或反問,具備自然美。但對稱美也好,自然美也罷,目的不是吟賞煙霞,而是為抒寫情志服務的。梁實秋說:「一切的散文都是翻譯,把我們腦筋里的思想、情緒想像翻譯成文字」(《論散文》)。《樓》文就是這種典型的「翻譯文字」。范對政治歷史和生活現實的思考被形諸於筆墨,什麼該悲?什麼該喜?為何憂?為何樂?第五段直抒胸臆揭示出超凡脫俗的個人理解。由於北宋王朝的腐敗,民族的憂患意識在《樓》文中得到了強化。「憂」字在文中反復出現了七次,在跌宕的感情波瀾中逐步啟發讀者憂國憂民,篇末的「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反問更是發人深省。哲理精闢,但又避免了空洞說教──這就是我們在專心誦讀《樓》文之後,掩卷沉思,彷彿有種浩然之氣從心底蒸騰而上,從而靈魂得以凈化,思想得以升華的原因。
3、《亭》《樓》二文同樣都擅長抓景物特點,捕捉景物個性。但《亭》文描景繪色用的是連貫式畫面組接法,《樓》文用的是象徵堆疊式和對比式畫面組接法。
《亭》文寫四季瞄準春天的野花,夏天的繁蔭,秋天的風霜,冬天的涸泉。寫野花,讓我們聞到「幽香」;寫繁蔭,讓我們觸到清涼──「佳木」主要指獨特的琅琊榆,高大遒勁,盤根糾節,生於石罅;寫風霜,一「高」二「潔」;寫涸泉,抹去了水聲潺潺,卻把溪底石頭塊塊突現出來。春夏秋冬,時序井然,條分縷析。寫「滁人游」:「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這是中景;「傴僂提攜」──白發蒼蒼彎腰駝背的老人手柱拐杖,蹦蹦跳跳的天真孩子牽在大人手裡,吃奶的嬰兒被媽媽抱在懷里──這是由中景推出的特寫;「往來而不絕」,又拉成全景。這不就是男女老少喜游琅琊山的風光紀錄影片嗎?
《樓》文寫的不是實景,而是面對《洞庭晚秋圖》想像出來的幻想和意象,因此採用象徵堆疊式的畫面來塑造鮮明的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作者先用濃墨渲染洞庭湖黯淡陰慘的「滿目蕭然」;連綿的霪雨、怒號的陰風、排空的濁浪,白天檣傾楫摧,夜晚遙聞巫峽上的「虎嘯猿啼」,足見荒涼空曠蒼茫;繼而又重筆烘托洞庭湖明媚恬靜的「心曠神怡」:天光、碧水、沙鷗、錦鱗、芷蘭、皓月、沉璧、漁歌。白天,飛在天空的充滿活力,游在水裡的美麗無比,長在岸上的色艷味濃;夜晚,浮在水面的是碎金子一般的光芒,沉在水底的是璧玉一般的月亮,飄揚水上的是此起彼伏的歌聲,極顯燦爛歡騰寥廓。范把這兩組色彩迥然不同、對比異常強烈的景物組接在一起,產生奇崛感,造成視聽上的巨大落差,形成了強大的情感沖擊力。
總之,山光湖色心浩茫,各領風騷亭樓②范仲淹和岳陽樓的故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疾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聖(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邗溝堰,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歷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蔭」(凡官員遇慶典,文職在京四品以上,武職二品以上,送一子進國子監讀書三年,期滿錄用。)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等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歷五年(1045)貶放鄧州(即今河南南陽市轄內之鄧州市),就在此時,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想請范仲淹寫一篇記,但范仲淹在鄧州為官,不能親赴岳州,於是滕託人捎了一幅岳陽樓的畫給范仲淹,范便依此畫在遠隔千里之外的鄧州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雄文。有趣吧,想不到范仲淹還是看圖寫作文的高手呢!你的看圖寫作功底如何呢?只要把握本質,緊扣主旨,不無病呻吟,亂發感慨,真情真意地我手寫我口,則寫文章如殺一狗耳!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潁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謚文正。有《範文正公集》。他最有影響的要算是這篇《岳陽樓記》了。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為使這二個方面融為一體,作者用抒情成分再分。「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記意圖。
這一構思表現在文章風格上,就是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自然結合。上。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是他們因倡導改革政紀而被貶降職後的發憤之作,都是為表述他們雖遭貶謫卻仍存濟世安民之心的主題的散文名篇。盡管這兩篇佳作在主題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結構技巧、表述方式、語言運用等方面卻迥然不同,可謂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結構技巧有別 這兩篇佳作篇幅不長,400字左右,但卻蘊含著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見結構技巧之高超。《岳陽樓記》開頭扼要的記事,中間生動的寫景,最後精闢的說理,作者把這三者巧妙的融合,從而使得文脈結構嚴謹而不板滯,條理清晰而又有波瀾。且行文變幻跌宕,曲徑通幽,引人入勝。有時明明要酣暢淋漓的描繪一番,卻又戛然而止,另闢蹊徑。有時似乎文意已盡卻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洋洋灑灑寫的卻非要旨,也非閑筆,正兒八經道出的似正確,卻又以否定。然而《醉翁亭記》卻以「樂「字提挈全篇,環環相扣,構思精巧,開篇用長鏡頭層層推近的寫法。點出醉翁亭以後又從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照應和伏筆。細品全篇,醉字或隱或現,聯前顧後;樂字或明或暗,前伏後應,總之整篇文章以樂醉不貫通,不蔓不枝,一氣到底,形成了謹嚴而完整的藝術構架。
表述方式有別 《岳陽樓記》為闡發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思想和偉大政治報負,採用了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醉翁亭記》卻用記敘描寫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達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藉以排遣他抑鬱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同是寓情於景,然而寫景也有區別。《岳陽樓記》是通過聯想寫景,抒發了遷客騷人在「洞庭湖風雨圖」和「洞庭湖晴明圖「中的不同感受,非范公親自登樓之所見,而《醉翁亭記》則是通過醉翁記事這親聞親見,描繪滁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寫了他與民同樂的復雜情愫。
語言表述有別 《岳陽樓記》在語言上駢句結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上字短語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造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韻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文雖也有駢散結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新,僅運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也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敘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的文意層次分明,使的語感節奏起伏,使的音韻和諧悅耳。這此都給人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思的飛升。
主題深刻有別 《醉翁亭記》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世之情隱藏含在敘述描寫之中,沒有一語道破,還是在醉中寫樂,在礫中寫醉,因而才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科山水之間也的千古佳句。而《岳陽樓記》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意的。范公在比較了文人騷客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後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襟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來自勉勉人。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至理名言振聾發聵,另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
⑹ 有能力的朋友幫我寫一下教案,下面的課文可以任選一課來寫.高分報酬!
一、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2、品析詞句,理解人物性格志趣,體會本文寫人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本文寫人方法。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誦讀自學法,品評分析法,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誰認識屏幕上這個人物?(多媒體課件示陶淵明圖象)對!他是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下面就以「我知陶淵明有多少」為話題,談談有關陶淵明的知識,或背誦他的作品。(生談)
同學們說得很好,看來大家平時積累的知識確實不少。這節課我們通過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來進一步認識這一代名家,
(二)、新授:
1、投影本節課學習目標(生齊讀)
2、簡介文體:自傳,傳記文的一種,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展等等。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快速記憶。)
3、研習課文;
A:誦讀——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師:俗話說的好:「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學習文言文更應該多讀,那麼,怎樣順暢的朗讀古詩文呢?請看學法回顧:(多媒體課件顯示)
學法回顧:怎樣順暢的朗讀古詩文?
1、讀准字音。
2、讀出古散文中長短句的停頓。
3、讀出語氣和感情。
1)·聽讀課文,糾正字音。檢查預習情況(C層學生訂正,學生邊訂正,屏幕邊顯出正確讀音)
嗜(shÌ)輒(zhé)吝(lÌn)褐(hè)簞(dãn)汲(jÍ)
儔(chóu)黔(qián)觴(shãng)歟(yú)
多音字 傳(zhuàn) 好(hào)
·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跟讀課文,注意節奏,掌握語調。
標劃節奏(B層學生劃分節奏)
好 \ 讀書 閑靜 \ 少言 不慕 \ 榮利 其言 \ 茲若人之儔乎
·掌握語調誰知道一、二兩段在語調上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學生討論,A層學生回答)
還有很多 見「參考資料」
⑺ 哪裡有好的高中語文教案
如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
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ó)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àn)女,盪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櫂(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州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教學目的:
1、 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細膩、傳神、精練優美的語言,體會貼切、生動的比喻表達效果及其他修辭手法的運用。
2、 掌握《荷塘月色》描繪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並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揣摩細膩的,具有特色的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結構安排,寫景層次。
教學難點:
1、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兩條線索。
江南采蓮舊俗的作用
教學工具:多媒體、學生課下分組在網上查閱的資料實物投影文字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張清華園中月下荷塘的照片,並播放《荷塘月色》的範文朗讀錄音
1、 提問:在上節課的閱讀中,我們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華園中的月下荷塘。而散文的優美的韻味應怎樣更好地來品味呢?
回答: 通過朗讀來體會。
2、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中的寫景重點段落四、五、六3節。
(二)質疑
1、 提問:在朗讀中,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樣的特點?
回答:一種朦朧的美。
2、 點撥:很好。那大家讀過幾遍後,有沒有想過文中的朦朧感是怎樣產生的?同時,大家預習過課文,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現在可以提出來。
回答1:作者的筆下景物的朦朧美與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聯系,因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這篇散文除了寫景很美外,有些語句不太明白。
如: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白天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
(三)資料交流:
1、提問: 我們仔細讀讀這些語句,它們有什麼特點?大家是否想過為何不理解呢?這些語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們對寫作背景不了解。大家課下已經分組查找了資料,現在根據大家在網上查找的資料,體會一下這些話的內在含義是什麼,並說說你的理由和結論?(大家集體交流討論)(由同學上來展示資料)
2討論: 《一封信》「心裡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可以看出作
者孤獨彷徨和煩悶的心情。
《哪裡走》「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表現作者不滿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3、結論:從朱自清的生平了解到,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作為一位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自由知識分子,他也有過苦悶彷徨。
4、 小結:不錯,有了這么多資料,可以看出大家不理解的幾句話和作者
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心情有很大關系,請大家談談自己看法。
討論: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從本文寫作背景看,開門見山點明了作者當時的苦悶彷徨的心境。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結合本段其它語句,作者越是喜愛這片靜謐的月下荷塘,也看出作者在現實中的苦悶彷徨,想逃避又難以超然的感受。
「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點明了作者雖然在月下荷塘中得到了釋放,但又不能完全超越現實之外的淡淡的哀愁。
(用多媒體把同學們的觀點顯示在大屏幕上)
(四)、課文解讀
第四段 月色下的荷塘
1、「彌望」——充滿視野,滿眼。 「田田」——多,連綿不絕。
(通過直觀優美的荷塘圖片來啟發引導)
2、第二句,採用了比喻,舞女的裙。與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相似,這個比喻是「多邊」的,即它不僅表達了「荷」的高貴,還傳達出它的標志,典雅,聖潔,飄逸,靈動,清峻等魅力,使葉子產生了動感,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事物的特徵更加鮮明具體。
(展示動感的荷葉圖片)
3、「層層」——高低有序。(圖片)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本句運用了擬人;擬人的運用可以回應上面的「舞女」, 荷莖象舞女,葉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顏,這樣把整個舞女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展示對比圖片)
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格,為什麼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呢?因為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點綴著」的,與「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白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爍,與「碧天」里的「星星」相似; ƒ荷花是「裊娜」、「羞澀」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態與色澤都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 。
(展示對比圖片)
上面作者通過葉子、花,描繪了荷塘的形態美,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荷塘的動態美。
6、重點理解「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這里作者使用了幾種感官感覺?
(展示powerpoint課件中的對比頁面)
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造成感覺的轉移。
這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於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一種可感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通感」。所以這句話作者同時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
(大屏幕展示例句強化理解記憶)
7、「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中的「顫動、閃電、霎時、穿過」等詞,傳神微妙地寫出了微風過處一剎那間,荷塘的整體形態,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動態。這是作者觀察仔細,用詞的精妙之處。
(展示動感荷葉圖片)
8、「一道凝碧的波痕」,就給人一種船航行留下的痕跡的感覺,作者表達得生動傳神。(圖片)
9、「脈脈的流水」怎樣理解?
這里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現流水的靜態美。(圖片)
「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是因為靜靜的流水更反襯出,動態中的葉子的美的姿態。(圖片)
【小結】從形態、動態、靜態多個角度來反映荷塘的美。
第五段 荷塘上的月色
1、本段有三個動詞用得很形象生動,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滿了動感。 「瀉」、「浮」、 「畫」、「洗」。
「瀉」字喚起了人們對流水的想像,巧妙地寫出月光流動輕柔的情態,化靜為動,有一種自上而下的動感和立體感,這具有一種恬靜的力度美。
「浮」描寫出青霧與葉花既互相貼近互相映襯又若即若離的層次感和動感,又可描寫出青霧似動而靜、似靜而動的輕柔含蓄之態;
「洗」能理所當然地把葉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輕霧聯系起來,「薄薄的輕霧」也成為了「牛乳」、「輕紗」。
「畫」說明樹影的錯落有致、濃淡和諧是恰到好處的,象是出自名畫家之手,也讓讀者更易聯想和想像到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
2、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了聯想?
運用了比喻和通感(視覺與聽覺的呼喚)。寫出了光與影雖不均勻,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卻和諧如名曲,光與影融為一體,荷塘與月色融為一體,心境與物景融為一體,整個天地渾然一體,如夢似幻,如詩如畫,一切融為名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悅。
【小結】作者從正面和側面描寫荷塘上的月光。
第六段 作者的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
從這一段開始,作者的心情又發生了變化,從淡淡的喜悅轉為淡淡的憂愁。
第二部分著重寫荷塘月色的優美景象。有勾勒,有細描,有渲染,有襯托,靈活多樣,井井有條。特別是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有神韻,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與苦悶。
第三部分(7~8) 江南舊俗引起的思鄉之情。
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裡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小結】作者第三部分巧妙地運用了《采蓮賦》和《西洲曲》中采蓮的情景,反襯出自己的思鄉之情,更襯托出作者當時的淡淡的憂愁的難以解脫,「猛一回頭」回到家,又把自己的心情引向了低潮,一切都回復現實,作者又開始彷徨苦悶起來了。
【全文總結】本文根據作者的游蹤,可以引出一條線索。
帶上門——小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江南舊俗、回家
(空間線索——明線)
導出:暗線——情感
頗不寧靜——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愁——思鄉愁——不寧靜
結構自然嚴謹。寫景層次分明而富有特徵,朦朧的景色與淡淡的喜悅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凝練而傳神。運用比喻、聯想、襯托等手法把景象表達得極其真切而富韻味。
(五)確立課題(作業)
在比較中,我們也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有些同學還有想進一步了解朱
自清的想法,這很好,可以把剛才在比較中的出的結論總結成文,也可
以提出,你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想從哪方面繼續了解的?有興趣的同學
可以在 「朱自清散文研究」這個大課題下,確立自己相關的子課題。
課後自評:
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求新知的能力。所以本課教學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1、 《荷塘月色》中關鍵語句的理解一向是全文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寫作背景的介紹很難使學生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質疑,明確問題,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去查找收集朱自清的相關資料,包括網上查找信息、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資料等,再到課堂上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尋找答案的能力。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利用圖片、朗讀錄音以及動感的flash音畫配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了直觀性,加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了閱讀分析鑒賞的能力,課堂效果好,事半功倍。
3、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能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很多,學生也有興趣多了解他的散文。所以課外推薦閱讀,在教學中,學生更容易理解作品各自的特點,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⑻ 怎樣寫一年級語文靜夜思教學案例分析
設計理念:
採用低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防止平均用力。
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目、耳、頭、米」,認識新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課前准備:
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設計意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並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藉助拼音自學,並讀讀自製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 「靜 、床、 光、望、鄉」的後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准、讀順。
[設計意圖:指導方法,重視落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後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滑鼠,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靜 、床、光 、望、鄉 」 5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後鼻音的字,讀正確後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准備給同學正音。
(2)讀後正音。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裡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裡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像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像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樂曲。
8.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裡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一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這里只是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後每一位學生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
五、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1.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目、耳」兩字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和「米」的橫應寫在橫中線上。
(三)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寫字練習注意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范和及時的反饋與矯正。]
六、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七、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⑼ 如何寫幼兒常用的修辭格及其應用的教案
【教學目的】 ⒈明確考綱要求,掌握八種修辭格。 ⒉熟悉修辭考查題型,積累解題技巧。 【教學重點】修辭考查題型,掌握綜合運用修辭的方法。 【教學時數】二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研習考綱重難點 一、導入: 對於語言表達來說,語法解決通不通的問題,邏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修辭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現在高考命題更加註重以能力立意為主,那麼對修辭的考查無疑是重中之重。 修辭就是對語言的B 這道題既考查了修辭方法,也考查了修辭的作用分析。解答這類題時,首先要認真判斷它所使用的修辭方法,然後對照該類辭格的表達效果,結合語境再具體分析。這道題B項中前一個「巴金」指代巴金的風格和精神,後一個「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後一個巴金」應改為「前一個巴金」。 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以及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等。對於修辭的認識,其實絕不僅限於修辭方法。它的內涵遠比修辭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試范圍之內。 二、研習內容: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的復習,應從下述三方面著手: 一熟悉八種修辭方法,辨析易混修辭格。(《語文基礎手冊》) 《考試大綱》限定考查八種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正確運用的前提是准確理解和掌握這八種修辭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徵。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 ⑵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 ①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兩者缺一不可。 下列幾種情況,雖有比喻詞,但不是比喻: 就說那個野蔥吧,香氣和家蔥一樣,味道卻像剛結出的李子。(作比較) 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表猜測) 每當看到這條紅領巾,我就彷彿置身於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表想像) 我們這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列舉) ⑶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例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點 ①喻體要常見、易懂, ②比喻要貼切,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比擬是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幾年來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的「子曰詩雲」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詩雲」代四書五經之類)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用「一針一線」代群眾的財物)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用「諸葛亮」代具有聰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用「魯迅」代魯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用「眉」代人的頭) ⑥個別代一般。例如:當皇帝或蔣介石出來的時候,街道上便打掃干凈,灑上清水;可是他們的大轎或汽車不經過的地方,便永遠沒有見過掃帚和水桶。(用「掃帚」「水桶」代清掃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櫃台,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用「銀的」「銅的」代銀幣和銅錢)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艾奇遜在這里強了美國的民意,這是華爾街的「民意」,不是美國的民意。(用「華爾街」代美國壟斷資產階級) ⑶借代的注意點 必須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徵,對於所借代的事物,一般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同時出現。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縮小誇張。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③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⑶誇張的注意點 ①誇張不是浮誇,而是故意的、合理的誇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 ②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 ③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徵,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誇張,以免歪曲事實。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 ⑵對偶的種類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
⑽ 誰有《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裝》的課件 教案和板書設計啊!
教學目的
1.認識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惡。
2.了解童話想像和誇張的特點。
3.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
4.培養復述課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習復述課文。 (2)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
2.難點:童話想像和誇張的特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頭銜(xian2)駭人聽聞(hai4) 欽差大臣(qin1)隨聲附和(he4)炫耀(xuan4) 勛章(xun1)稱職(chen4)
2.解釋下面的詞語:
(l)不惜:本課指不覺得可惜,捨得。
(2)炫耀:本課指誇耀。
(3)稱職:能夠勝任所擔當的職務。稱:適合。
(4)愚蠢:頭腦遲鈍、不靈活。
(5)不可救葯:比喻人或事物已壞到無法挽救。救葯:用葯救活。
(6)妥當:穩妥適當。
(7)華麗:美麗而有光彩。
(8)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駭:驚嚇。
(9)隨聲附和:別人說什麼,自己跟著說什麼。形容毫無望J見、一味盲從。附和:跟著別人說。
(10)勛章:一種較高等級的榮譽證章。
3.自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麥一個貧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160餘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等》、《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兒童文學家。
本文根據西班牙一則民間故事改編,描述「新裝」的似有實無,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貴族階層的阿諛逢迎和虛偽透頂。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深刻的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
2.導語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往往採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自然界以及傢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下面請看課文《皇帝的新裝》。
三、正課
1.請按照「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從「有一天」到「並授予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
第三段:從「第二天早上」到「他們不敢讓人瞧出他們實在什麼東西也沒看見。」
策四段:從「這樣」到完。
2.提問:課文怎麼寫皇帝愛新裝的?;
討論並歸納:從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三個方面具體的誇張皇帝只圖穿得漂亮。
3.提問:第一段寫皇帝愛新裝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皇帝愛穿著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無能、荒唐可笑,也寫出皇帝上當受騙的緣由。
4.提問:請找出第一段中關鍵詞語,准備復述。
討論並歸納:「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點鍾」、「都」、「總」等詞。
5.請二、三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他同學評價。
6.提問:兩個騙子用什麼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討論並歸納: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說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這就投了皇帝愛穿著的癖好。騙子還說,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葯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為皇帝不僅喜歡穿得漂亮,不問國家大事,而且對他的臣下也極不信任的。所以,這新裝一舉兩得的功能,很快騙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問:皇帝派了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織布,老大臣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他什麼東西也沒有看見。誠實的老大臣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難道我是不稱職的嗎?不成!我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
8.提問: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織布,這位誠實的官員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他什麼東西也看不出來。這位誠實的官員不敢說真話也是為了保住他的烏紗帽。課文語句:「我並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但是我決不能讓人看出來。」
9.提問:皇帝在隨員陪同下親自來看織布,他看到了什麼?皇帝為什麼也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皇帝也「什麼也沒有看見」。皇帝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10.提問:皇帝親自來看織布,那兩位誠實的官員為什麼要搶先介紹?
討論並歸納:怕是帝責怪他們欺騙皇上,以先人為主的方法,極口稱贊騙子級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們的匯報是真的,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11.提問:跟著皇帝來的全體隨員怎麼評價騙子織的衣料?他們提出了什麼建議?
討論並歸納:他們說:「哎呀!真是美極了!」「這布是華麗的!精緻的!無雙的!」他們建議皇帝用這新的、美麗的布料做成衣服,穿著這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遊行大典。
12.根據板書,復述「做新裝」部分。其他同學評價。
四、小結
復述課文有三種形式:一是簡要復述,抓住課文主要情節進行復述;二是詳細復述,除根據課文主要情節外,還有記住一些關鍵詞語,使復述盡量接近課文;三是創造性復述,大體技課文情節,可用自己的語言,增添生動的細節復述。課文「愛新裝」比較簡單,可用詳細復述。「做新裝」比較長,可用簡單復述。
五、板書
皇帝的新裝 治裝費用:「為了」、「不惜」、「所有」
愛新裝 心思興趣. 「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換衣次數:「每一天每一點鍾」、「都」、「總」
(騙子的手段:」任何不稱職……都看不見這衣服。」
皇帝上當:「馬上」、「馬上」
做新裝 皇帝派誠實的老大臣看織布。
皇帝派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看織布 皇帝在隨員陪同下親自看織布
六、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1、2、3題。
2.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代化設計
(-)看下面句子的含義寫出詞語:
1.比喻人或事物已壞到無法挽救。_ 2.使人聽了非常震驚。_ 3.形容毫無主見,一味盲從。_ 4.忙著做各種事情。_
(二)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拼音: 1.稱贊()稱職()稱桿()
Achen4 B.cheng1 C.cheng4
2.差使)差錯()差不多()參差()
Acha1 B.cha4 C.chai1 D.ci
3.走著()高著()著急()著眼( )
Azhao1 B.zhao2 C.zhuo2 D.zhe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並改正在句後的括弧里。
1.他即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 2除非為了去眩妖一下他的新衣服。() 3.他就到那兩個狡滑的騙子那裡。() 4.皇帝錫給騙子「御聘」織師的頭銜。()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准備復述「穿新裝」、「展新裝」兩段。
二、導人。。
上節課,我們已經復述了「愛新裝」、「做新裝」兩段,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復述「穿新裝」、「展新裝」兩段。
三、正課
1.提問:兩個騙子為什麼要裝模做樣趕夜工?
討論並歸納:因為他們要趕制新衣,讓皇帝穿著參加遊行大典。
2.提問:課文怎樣寫兩個騙子獻上新衣的?
討論並歸納:用動作描寫「各舉起一隻手」;用語言描寫,用比喻誇新衣的優點。
3.提問:皇帝穿衣時,明明沒有穿東西,為什麼要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鏡子面前把身子轉動了一下。
討論並歸納:寫皇帝穿衣時的丑態,來表現皇帝自欺欺人。
4.提問:大家為什麼都稱贊新衣?
討論並歸納:寫出他們的阿諛奉承,自欺欺人。
5.請幾個學生復述「穿新裝」一段。其他同學評價。
6.提問:皇帝穿著「新裝」開始遊行,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說真話?
討論並歸納:怕招來殺身之禍或怕別人知道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
7.提問:小孩子為什麼敢於說真話?
討論並歸納:小孩子天真爛漫,無私無畏。
8.提問:皇帝聽到老百姓的真話,為什麼有點兒發抖?又為什麼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
討論並歸納:皇帝聽到老百姓的真話,意識到自己受騙出醜,感到恐慌。但他為了掩飾自己的恐慌,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
9.請幾個學生復述「展新裝」一段。其他同學評價。
10提問: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課文找出語句來分析。
討論並歸納: (1)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從開頭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三個方面寫出皇帝愛穿著的癖好。
(2)愚蠢透項。從被兩個騙子投其所好,上當受騙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沒有看到衣料,但怕別人說他不夠資格當皇帝,便極口稱贊騙子織的衣料,並賜給騙子「御聘織師」的頭銜,封他們為爵士,授予他們勛章。穿新裝的時候,明明什麼也沒穿,還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覺得他在認真地觀看他的美麗的新裝。
(4)虛偽昏庸。在參加遊行大典時,他聽到老百姓說了真話,十分恐慌。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來掩飾自己。
11.提問:那些大臣們又是些什麼樣的人,從課文找出語句來分析。
討論並歸納:大臣們都是些虛偽狡詐、自欺欺人的人。他們明明看不見衣料,卻極大稱贊布料的美,並搶著向皇帝介紹衣料如何美。稱贊皇帝的新裝多麼合身,多麼好看,多麼貴重。
12.這篇童話諷刺了什麼,告訴我們什麼?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並歸納:諷刺了封建統治階段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13.童話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課文中的皇帝、大臣、騙子的行為都極其荒唐可笑的。皇帝光著身子試穿新衣,赤身露體的在大街上遊行都是極度誇張的,你認為現實中有沒有這種情況?
討論並歸納:童話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實基礎的,在封建時代,什麼荒唐可笑的現象都有。昏君確是窮奢極欲,荒唐可笑;大臣們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諛逢承,被愚弄被壓迫的老百姓也總是膽小怕事,人雲亦雲。而騙子們總是善於投機鑽營,欺騙有術,而敢說真話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說假話成風,荒唐可笑的現象也就有可能發生。
14.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調要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也可以表演課本劇) 四、小結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描寫一個愚蠢的皇帝上了騙子的當,赤身裸體參加遊行大典的故事,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文章運用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五、板書穿新裝騙子加班騙子獻衣皇帝穿衣大家吹捧展新裝老自姓不敢說真話一個小孩說了真話所有的百姓都說真話皇帝心裡很恐慌
六、作業 1.課後練習第二、三4、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後的問題。
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遊行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們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後裙是多麼美麗!這件衣服真令他的身材!」誰也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什麼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
「可是他什麼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後叫了出來。
「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於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
「他並沒穿什麼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並沒穿什麼衣服呀!」
「他實在沒穿什麼衣服呀I」最後所有的百姓都說。(皇上有點兒發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說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心裡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臣們跟在他後面走,手中托著一條並不存在的後裙。
l.這段文字選自*體裁是——作者____是_____國家著名的兒童文學家。
2「『可是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呀!』一個小孩最後叫了出來」這句話分析正確的是:() A.表現小孩天真,無私無畏,敢說真話。
B.表現小孩子機智勇敢。
C.表現小孩子膽子大,不怕別人說他愚蠢。
D.表現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天真」的原義和在文中的意思是:() A.性格活潑、浪漫。表示小孩純朴的特點。
B.心地單純,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氣講真話。
C.性格開朗,談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對孩子的誇獎。
D.心地單純,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對孩子不懂事的掩飾。
4.文中畫線的句子所用的描寫方法是:() A.外貌描寫幾語言描寫C.行動描寫外心理描寫 5.對「有一個小孩說他並沒穿什麼衣服呀!」一句的正確理解是: ()A.出於種種原因大家不敢說真話,只好借小孩之口來表達。
B.贊賞小孩有勇氣,敢於說出別人不敢說的真話來。
C.責備小孩不懂事,不該說皇帝的壞話。
D.嘲笑小孩太愚蠢,竟說出這樣的荒唐話。
6.皇帝上當受騙最主要的原因是:()A.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B.皇帝追求虛榮,愚蠢透項。
C.騙子的計策正中封建統治者的要害。
D.皇帝身邊的大臣對皇帝阿談奉承,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