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成課程如何開展
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教學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景,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生成的過程是動態的,它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動態變化、生機勃勃的新特點。
1、動態生成式課堂教學的特點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過程都是在教師的控制之中,甚至問題的答案都是教師設計好的,這種教學看起來學生是「動」起來了,「參與」了,其實質是學生順著教師的設計、順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順著教師的期望,進行教師心中有數的「表演」。最終是學生完成教師預定的教學任務。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開始強調學生是生命體,是充滿情感、富於想像、極具個性的生命體。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從生命的高度,以變化、動態、生成而不是靜止、僵化、一成不變的觀點來關注數學課堂教學。因為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會出現預設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所以在與學生對話中,不可能不考慮「生成」問題,忽視了課堂中的動態生成,與學生的對話就是一句空話或形式,因為絕大部分的課堂生成都是教師在與學生的真誠對話中產生的,即生成是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所以,生成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生成不是教師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和學生一道共同建構。
2、動態生成式數學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
數學課堂教學動態生成是要在課堂上實施,即教師通過預期創設的教學情景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析探究、討論、交流與總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下面結合《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一課的動態生成談談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
2.1 預設情景,准備生成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適宜的情境之下,學生會很自然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情境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拋出問題來設置情境,當然問題一定要適當,不可過難或者過易,而且問題要有生成的空間,一定不能是只有一個標准答案的問題,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1) 課前(星期日) 組織學生分小組通過調查、走訪(例如銀行、房地產公司、汽車貿易城、電器商場等地) 或上網等形式,了解在哪些領域存在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關內容和規定。
(2) 請各調查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介紹各自調查的基本情況(在哪些領域存在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關內容和規定。) 通過讓學生對各自所調查了解的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關內容和規定等進行互相討論與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討論情況,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得出分期付款在今天的消費活動中應用日益廣泛,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分期付款」,的問題有著非常現實和有意義的研究價值。開始進入下一步的學習,導入研究性學習課題: 《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
2.2 分組討論,適當指導
討論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是動態生成中的關鍵環節,討論的方式多樣:有同桌討論、前後左右討論、小組討論等。組織討論時,教師要引導好學生,其中涉及的每個問題都必須由學生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讓學生去爭辯,去做出決策和選擇,同時還必須引導學生圍繞題目中心進行討論,以免偏離主題進行分析討論的目的要求。例如:在分期付款中每期應付款多少元,這是一個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問題。在討論以什麼建立等量關系,布列方程?可適時地指導學生根據題意:通過逐期計算欠款來處理,最後一期的欠款數為零,由此可得等量關系;也可通過每期所還的款額及其所產生的利息總和,等於貸款的本金及利息的和(即本利和) 建立等量關系,布列方程。當學生討論冷場時,應及時啟發,活躍學生思維,使每個人都能進入角色。
2.3 匯報交流,引導總結
在學生經過分組討論後,讓每個學生有一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學習。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語言交流的能力。合作學習之後,讓學生對自己所獲得的知識信息進行匯報交流。在學生把前面討論的結果進行展示過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語言表達,也可以是文字或圖片,在展示中允許其他同學提問,並由調查組同學回答所提出的問題,展開爭論,深入交往,尊重差異,形成共識。
3 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動態生成式教學的幾點注意
3.1 角色定位,確立主體地位是動態生成式教學的基礎
新課程提倡用學生的眼睛來觀察,用學生的心靈去體驗,用學生的方式去研究。教師如果心中、眼中沒有學生,沒有「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沒有「全人」等理念,怎會有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設計,怎會主動追求有效教學的生成,怎麼會為學生的一生發展著想? 只有更新觀念,提升理念,才能促使我們深入研究促進學生有效發展的策略,確定好自身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能激發、培養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意識與能力,使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2 把握實施過程,培養自主能力是動態生成式教學的關鍵
再好的預設如果沒有具體的實施,也是一張白紙。設計得再完美的構想,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號型的東西。如何使這種預設化為載體的書面構想「鮮活」起來,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使其成為師生生命力動態生成的媒介,是我們的最高追求與終極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真正融入動態的課堂中。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光的亮點,把握促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切入點,教師要善於捕捉、放大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瞬間,並有效地加以利用。
總之,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積極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內在生命活動成長、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生命活動、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需要,是教育永恆的、真正的價值追求。
2. 游戲的課程生成功能
游戲的課程生成功能是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中五大領域的前提和條件,游戲自然生成的課程有可能涉及一個領域,或者若干個,甚至所有領域中的一部分內容。
3. 想下幾個模擬生成游戲玩可是不知道在哪下。
http://www.tgbus.com/gba/
絕對能玩```絕對中文回`答`
4. 課程生成游戲,即課程先導式
教師依據幼復兒園課程制標准、大綱等指定的幼兒園課程的目標為內容,把游戲作為課程實施或教學的基本途徑,為兒童創造豐富有意義的游戲(學習)環境,精心設計與組織專門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支持、促進和引導兒童學習和發展。
5.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相互融合有兩種途徑,是舉例說明,游戲是如何生成課程的
與幼兒園的課程相互融合,有兩種途徑
6. 舉例說明游戲是如何生成課程的
游戲現在是很多青少年喜歡的東西,也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模式。
7. 游戲生成課程,即游戲先導式
教師根據兒童在來游戲中表現源出來的需要、興趣,即使地組織與引導兒童展開相應的學習活動,幫助兒童擴展、豐富或深化有關的學習經驗,從而使得幼兒園課程更適合兒童的學習需要與興趣,較好地解決課程的目標、內容與兒童學習和發展的現有水平之間的「相稱」或「匹配」問題。
8. 舉例說明游戲是如何生成課程
生成式學習和開來放式自課堂有一個核心是所有內容和理念都無法脫離和迴避的,那就是課程標准。它就像金庸小說中的《九陰真經》一樣,是所有武功的起源與指導。基於此,備課團隊精心研究後,將緯線與緯度授課過程確定為動手貼(運用教具)——動腦想(說出規律);
動手指(落實新知)——動手做(基於對地球儀的認識,立體建模)——動手畫(平面建模)——動手找(知識運用),而在《經線與經度》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習方法的遷移,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
應當明確幼兒園基本教學模式,使游戲模式。那游戲課程化就是讓幼兒充分的游戲。教師仔細觀察,捕捉幼兒的游戲生長點,給幼兒提供支架,促進幼兒深度學習,適用,共同建構適宜性的課程,路在何方;
路就在腳下,勇敢的邁出自己的步伐,永平教授也提出幼兒園課程必須是做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因此,課程方案的形成過程主要是實踐,記錄反思並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只是一個書寫的過程,更不是請人捉刀的過程。。
9. 課堂互動游戲
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經說過: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為當人們產生這種安全感時,他們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他們可以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而無須壓抑,真知灼見、創新火花才會迸發,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張揚。在語文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心理自由的空間和心理安全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產生,首先依賴於教師對自己的角色的正確定位。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學生的眼中教師簡直成了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必須極大地改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敢於懷疑和否定權威。
1、「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
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學生年長的夥伴和真誠的朋友。教師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和學生拉近距離,學生不再「仰視」教師。要善於營造一種互動的空間,讓學生和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
2、「和學生換一下角色」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首先力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放棄容易造成師生對話障礙的三尺講台,和學生換一下角色,坐下來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交流,甚至讓學生主動上台做老師。在「辯論賽」和「有多種解法或想法」時就可用這種方式。教師可設計讓學生上台當老師,講解解題思路。教師自己則可坐在學生的座位上適時進行組織和引導。如:「×老師,你能將你的相法說給大家聽聽嗎?」「×老師講的話,大家聽明白了嗎?」「如果不明白,誰願意再當老師到台上講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儼然一位有經驗的小老師,講得頭頭是道,甚至用學具演示,到黑板上板演,以期讓台下的學生更理解自己說的意思。通過和學生換角色,課堂氣氛更融洽了,學生的學習更投入了,學習的效果也最好了。
3、「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有效互動的課堂里需要有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創設一種自由的學習氛圍,多給學生一點活動的餘地,多給學生一點展示自我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欣賞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盡量提倡學生走上講台,提倡學生交流討論,提倡學生可以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教師要堅持做到讓學生想說就說,說出智慧火花;想議就議,議出是非曲直;想問就問,問出心中疙瘩;想畫就畫,畫出正解解法。哪怕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教師都應發揮主導作用,在錯誤中發現閃光點,糾正錯誤,在錯誤中成長。學生才不用害怕因為說錯而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了,在如此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們學得更快樂了,也最容易迸發創新的火花。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學力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努力通過體現三個為主來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學力:
1、學生為主,允許學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學,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在教學設計中,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例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在學習蒼耳媽媽如何讓孩子離開她的這節時,老師先通過鎧甲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了蒼耳那帶刺的鎧甲的作用,通過你們想摸摸蒼耳的鎧甲嗎?這樣的問題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意識。孩子們通過觀察、觸摸了解了蒼耳的外形特點。然後老師讓孩子們取出毛茸茸的小動物,當自己當成小動物,真正的入情入境,小動物們,讓我們帶著蒼耳離開媽媽吧,你瞧,蒼耳娃娃靜靜地躺在媽媽的懷里,小動物從遠處跑來了,它調皮地跑過蒼耳叢,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蒼耳掛住了動物的皮毛)小動物繼續向前跑,它一會兒撓撓癢癢,一會兒在地上打了幾個滾,然後呀,跑進林子里不見了。(小動物放回課桌)小動物你把蒼耳種子帶到哪裡了?(理解「山窪」)最後讓學生在這樣的體驗中來誇誇蒼耳媽媽,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小組比賽讀。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學生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
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222能力培養為主,注重教給對能力發展有利的,有價值的,再生性強的知識,使學生保持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體現教學過程的發展性。語文學習的基礎意義就在於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自主發展」打好基礎。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語文學習實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優化語文知識結構,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一般聽、說、讀、寫語文能力以及語文自學能力、語文實踐能力、語文遷移能力和利用圖書館、語料庫的能力等適應學習、適應生活、適應實踐、適應創新的語文應用能力),才能使學生具有「學會學習」的本領,為「終身學習」、「自主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生存提供無限的可能性。首先以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指導作為「學會學習」的起步點——扎實基礎,指導學法,提高知識搜集和吸收的熟練程度。其次以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拓展作為「學會學習」的加速點——注重實踐,訓練技能,提高知識遷移和應用的靈活程度。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一方面是意圖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小蝌蚪如何變成青蛙的一個生長過程的特點,同時文中對小蝌蚪和青蛙的描寫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描寫從頭到尾有順序。因此老師為學生設計了按照從頭到尾的觀察順序仿說鯉魚的樣子,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圖片,發揮想像,調動自己積累的詞句,進行了對鯉魚樣子的仿說練習。學生在一定的指導下不僅說得好,而且給一年級的孩子一種方法,以後介紹類似的知識點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進行遷移學習。
3、自我學習,自我體驗感悟為主
師生在課堂教與學活動的時間比在2:8之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減少講解、減少提問的時間,學生增加提問、增加讀書、增加討論、增加質疑的時間,並教會學生提問和答問。新的課程標准強調的是教學資源的整合,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陣地,是開啟和展示學生智慧的核心場所。在課堂上,除教科書、教師的課前備課和教學設計外,還有一種更重要的資源,就是來自教師和學生交互作用生成於課堂的活的材料。在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預先沒有想到的、奇特的、閃光的、極有個性的語言材料,它是貼近學生實際的活的材料,這就是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緊緊抓住這些課堂資源,並加以充分利用,那我們的課堂就會更生動、更活潑,更具有生成性。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課堂轉變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閃耀著理性的光輝,而且躍動著人性的魅力。如教學《廬山雲霧》這一篇經典寫景文章時,學習第5自然段,讓學生做一位小小攝影師,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拍下來,反復讀一讀,劃一劃,同桌議一議,然後隨生回答出示相關句子。學習第3自然段,讓他們想一想,感覺這里的霧有什麼特點?在這一個教學環境的處理中,我就讓學生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默讀、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等,充分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到了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把課堂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時,結合這一段內容,四人小組合作改一改這句詩,出示「不識廬山真面目,( )」。允許學生有各種不同的寫法,頓時,課堂上出現了許多小詩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廬山雲霧多)(只因牯嶺仙境美)(只因牯嶺霧纏繞)培養了他們的寫詩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使他們的情感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激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自我持續發展態度的形成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4倍。為了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在成功共享里,我們的做法是:
1、「我成功了」——學生自信的搖籃
為了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通過探索,我們在課堂學習總結的五分鍾里,設置了「我成功了」的自我評價,通過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具體是這樣做的:
②評價方法:課堂總結時,學生針對評價內容填寫表格。填表說明:你認為做得很好亮3顆星;你認為做得一般亮2顆星星;你認為還需要努力不亮星星。
一星期後學生把自己的成績匯總給老師,老師及時公布學生的表現情況,全班同學通過後即可,如有不同意見可全班同學合議後更改。然後記入「優點銀行」。
2、「優點銀行」——學生成功的搖籃
為了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以「把優點存起來」的方式來反映學生成長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留下成長進步的足跡,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自信」是我們設置「優點銀行」的宗旨。「提倡縱向比較,拒絕橫向比較」是我們操作「優點銀行」的原則。
「優點銀行」是一本嶄新的練習本,封面由學生仿照銀行存摺的特點自行設計,方式是「把自己的優點存起來」,內容是多方面的,有能夠自覺訂正作業、作業正確率高、上課積極思考、遇到我會的問題我都舉手了、能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能傾聽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能幫助同學共同進步以及最滿意的作業、最有創見的解法、最精彩的發言討論等等。
優點「入庫」,得經過教師審核。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一個星期審核一次,把名副其實的優點「存入」,蓋上紅紅的五角星。
優點以自存為主,教師、家長或者同學發現了你的優點,可以幫助存起來。這樣,學生又學會了肯定別人的長處。為了使自己的「銀行存款」越來越多,學生們努力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評價,並不是簡單地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更重要地是發揮評價激勵功能,讓孩子在形成性評價中逐步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態度,這也是現代人文精神教育觀的體現。
(四)開放課堂,超越課堂,拓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空間。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學習」,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能掌握的技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來掌握。在固守課堂教學這塊陣地的同時,又要超越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參與空間,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開放性、多維性的認識,更有效地掌握與運用所學知識,讓師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在生活的過程中共同交流和分享學習體會和成果,共同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1)教會學生利用課內時間,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自我發展的能力。其基本形式有:
A、課前兩分鍾練口語。每節課鈴聲響後的兩分鍾讓學生自主開展口語表達活動。
B、晨會課上學表達。晨會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新的課程標准實施的背景下,老師完全可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晨會課的主人,開展主題表達活動,既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又發展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能力。
C、閱覽課上重積累。有資料表明:人的語言能力有70%得之於課外閱讀。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走進學生圖書室自由閱覽,有利於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
D、興趣課上展自我。組織與語文學科相關如文學社、朗誦組、主持人班、創作室等興趣小組,開展諸如「我愛讀詩」 比賽活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小品表演、「語文與我」演講會等,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語文學習成果的天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成功感,使學生保持一種持久的學習語文的動力。
2)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保持學習能力上持續發展的勢頭。
A、課余時間辦小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小報主題,設計版式,搜集、選擇材料,撰寫相關文章。辦小報,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B、團結協作搞研究。小課題研究也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言語實踐活動形式。小課題研究溝通了課堂內外,實現了課堂知識與社會知識的整合。小課題研究中既可有獨當一面的調查采訪,又可有團結協作的討論、研究。小課題研究不僅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到提升,寫作能力得到發展,還能增長學生的多方面才幹。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專題,自己所關注的現象,自己的不解的疑惑而展開。低年級學生圍繞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主題,中年級學生圍繞社區、自然的主題,高年級圍繞社會、環保、人的自身發展等主題。做到人人參與小課題的研究,並定期對學生的課題研究給予一定的評價。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適當展示學生的研究成果。如展覽、演講等活動。如小課題《姓氏起源》、《一家三代人的童年》、《家鄉的特產—楊梅》、《中國茶文化》等的研究。
C、走出校外求拓展。關心社會」是人類發展的重大主題,引導學生從小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可以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關心社會可以從了解和關注社區開始,逐漸走進社會的大課堂:課余時間讓學生進社區當讀報員;雙休日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公園當導游;,清明節時,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國慶佳節,讓學生上街宣傳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利用語文資源,運用語文知識,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鍛煉。
五、研究成果
經過二年的實驗,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化。
先進的教學觀念,是語文課堂發展性學力培養的先導和靈魂。布魯納曾說過,要建立一種合理的教學體系必須先選擇其科學的學習心理為理論基礎。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都極為重視理論的指導。一年來,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學習了建構主義理論、有效教學理念、對話理念及《新課程標准》等先進的教育理念。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了教師的角色轉化。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師生觀和學生觀。實驗教師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有效性,必須扮演好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讓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獲得最好的發展。
2、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平等對話、參與、構建,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在師生間的一種良好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意識的過程。通過兩年的實驗,實驗班的師生關系由不平等、不和諧向平等、融洽改變,課堂里充滿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據調查,在語文課堂里,通過發展性學力培養策略的研究,實驗班的學生有90%以上的學生不再喜歡一味地聽教師講授,有70%的學生更希望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方式得到書本上的一些定理和規律。由此可見,學習方式的轉變能夠使學生經歷學習語文豐富生動的過程,真正實現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
4、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質疑能力。
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可見,在基礎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多麼地重要。實驗前,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課堂里總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在課堂中回答教師提問的行為數在學生課堂言語交往行為中佔主要地位,而學生提問僅佔少數,甚至於一個也沒有。而現在的課堂里,教師盡量把提問的機會讓給學生,精心設計教師問學生、學生問教師和學生問學生的教學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實驗後,50%至80%的學生具有自覺問題意識,並能積極質疑。現在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講解、對同學的回答、對書本的內容等進行各方面的質疑。學生們養成了積極思考、大膽提問、積極質疑習慣,提高了質疑能力。
六、研究的問題及今後研究的方向
兩年多的課題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中學生發展性學力培養的策略探究的確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進取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主動發展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由於研究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只在教育教學方式上進行了粗淺的探索,其深度和廣度都有待大家進一步研究提高。語文教學中學生發展性學力培養策略的運用,需要教師有靈活駕馭課堂的技巧,教師應怎樣調控課堂更有效?這些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