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香港孔教學院

香港孔教學院

發布時間:2021-02-08 17:09:51

① 香港大埔區有哪些中學

香港大埔區有:
神召會康樂中學
佛教慧遠中學(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主辦回)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答
佛教大光中學
迦密聖道中學
迦密柏雨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
救恩書院
羅定邦中學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大埔官立中學
大埔三育中學
恩主教書院
王肇枝中學
這是在香港中學概覽裡面找到的!

②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後代們都有什麼重大貢獻

比較有名的好像有孔鯉,是沾了孔子的光才有點名氣
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孔融
民國時期還有個孔祥熙

③ 香港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怎麼走可以坐地鐵么香港打車24公里大概多少錢

--------------------------------------------------------------------------------

附近的地鐵和公交站牌如下:

太和站-地鐵站
巴士總站
地址:香港特別專行政區大埔區屬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④ 香港藝人就讀的學校

黃大仙區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劉德華、戴恩玲
德望學校:鄭裕玲、楊采妮、朱凱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林一峰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黃宗澤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鄭希怡、KellyJackie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藤麗明

中西區
聖保羅書院:鄭丹瑞、林峰、杜德偉、呂奇、雷宇揚、蔡康年
高主教書院:阮兆祥、陳浩民、鍾鎮濤
聖類斯中學:鄭中基
聖若瑟英文書院:方力申、司徒瑞祈、林海峰、林曉峰
聖保羅男女中學:陳啟秦、雷頌德、側田、陳司翰、林敏驄、Eric Kwok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俞琤、吳君如、蘇施黃、江欣燕、江欣慈
聖士提反堂中學:周慧敏
聖嘉勒女書院:葉麗儀
香港德瑞國際學校:馮德倫、活希兒

灣仔區
瑪利曼中學:林憶蓮、陳慧嫻、陳芷菁
玫瑰崗學校:翁美玲、張國榮、蔡卓妍、郭可盈、劉雅麗、陳慧琳、黃泆潼、鄧一君、江芷妮、陳穎妍、吳日言
聖保祿學校:關寶慧、盧凱彤 (at 17)、張燊悅、向海嵐、任葆琳、車婉婉、陳苑淇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鄭秀文、盧巧音
香港華仁書院:李克勤、鄭嘉穎、葛民輝、鄭君綿、石堅、曾江、秦沛、倪震、房祖名
何東中學:蘇玉華
香港真光中學:羅美薇、謝寧、張小嫻

東區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徐濠縈、羅明珠、盧敏儀、黃夏蕙、梁芷珊
蘇浙公學:汪明荃、劉嘉玲、關淑怡 、劉浩龍、 李蕙敏
慈幼英文學校 (中學部):馬國明
聖馬可中學:梁榮忠、傅穎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李彩華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少爺占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黃又南
寶血女子中學:伍詠薇
嶺南中學:張智霖

南區
嘉諾撒培德書院:張玉珊、譚小環、劉思慧
聖士提反書院:森美(讀至中二)
南島學校:徐子淇、薛凱琪
香港國際學校:吳雨霏
嘉諾撒聖心書院:郭藹明、蘭西、阮小儀、陳方安生

九龍城區
拔萃男書院:林子祥、杜汶澤、鄧梓峰
迦密中學:古天樂
喇沙書院:李小龍、黃沾、孫耀威、森美、倫永亮、陳欣健
陳瑞祺(喇沙)書院:郭力行、蔡子健
嘉諾撒聖家書院:楊千嬅
九龍塘學校(中學部):施念慈
九龍真光中學:鍾欣桐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李嘉欣、章小蕙、梁詠琪、陳文媛、傅佩嘉、林姍姍
協恩中學:佘詩曼、陳淑蘭、翁嘉穗、鄧萃雯
民生書院(中學部):林志美、張崇基、張崇德、彭羚
香港培道中學:宣萱、丘凱敏、何嘉莉、唐韋琪
香港培正中學:陳鍵鋒、歐倩怡、王晶、黃杏秀、鍾景輝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焦媛
德蘭中學:谷祖琳、黃泆潼、楊施詩、梁敏儀
德雅中學:盧淑儀、關之琳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李嘉慧、鄧健泓、呂頌賢
新亞中學:陳小春、謝君豪

油尖旺區
拔萃女書院:莫文蔚、楊寶玲、傅明憲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梁漢文
伊利沙伯中學:高皓正
聖芳濟書院:許冠傑、張衛健、曾志偉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樊亦敏、郭羨妮、曹敏莉、黃紀瑩、吳文忻、黎海珊、余文詩

深水步區:
德貞女子中學:鄺美雲、羅慧娟、蔡少芬、李珊珊
廠商會中學:馬浚偉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劉玉翠
九龍工業學校:黃耀明、戴志偉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楊思崎
陳樹渠紀念中學:張達明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歐陽妙芝

觀塘區
梁式芝書院:吳婉芳
慕光英文書院:王秀琳
聖安當女書院:趙學而

沙田區
潮州會館中學:楊怡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梁思浩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張柏芝
保良局朱敬文中學:吳卓羲
沙田培英中學:容祖兒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古巨基
樂道中學:陳文靜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林家棟
沙田蘇浙公學:蓋世寶

荃灣區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朱茵、黃智賢、康華
荃灣聖芳濟中學:陳紀匡

葵青區
葵涌循道中學:陳素瑩(cookies)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魯文傑
中華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田蕊妮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梁小冰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董敏莉
迦密愛禮信中學:張文慈

屯門區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鄧麗欣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楊愛謹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陳奕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周海湄

元朗區
元朗信義中學:余文樂
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小雪
趙聿修紀念中學:馬德鏟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陳錦鴻

大埔區
佛教大光中學:萬梓良
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唐寧

西貢區
天主教鳴遠中學:周麗淇
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劉小慧

⑤ 香港大埔區有邊幾間ban1中學

大埔區為於新界抄中部,面積太約14,800公頃,人口約32萬,坐落於這區招收中學生的中學一共有23間當中官立中學有2間,津貼中學有21間。在大埔區,以英文教學有6間、中文教學有7間;在初中用中文教高中用英文教有3間;其餘7間就是初中用中文教,到高中就有部份班別以英文教學。不過除了這23間中學外,這區還有4間特殊學校。而大埔區有代表性的中學最少有以下8間 ban1中學,分別是:

1 迦密柏雨中學

2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3 王肇枝中學

4 羅定邦中學

5 沐恩中學

6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7 恩主教書院

8 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

⑥ 孔教文化對中國傳統理念的影響

中華文化,為人處事立國立業之本
儒學命運,和國家時代的命運相連
原始儒家,由仁學進而推及到仁政
九流十家,從百家爭鳴到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實際融合多種思想體系
四教匯通,建立儒家文化新里程碑
多元融合,儒學文化研究走向世界
儒學對話,溝通東西方文化間交流
挖掘儒學, 找到與現代接軌之精華
走出國門,儒家文化得到世界公認
天人合一,三綱六紀融合中國文化
治國治家,儒家文化前途燦爛光明
本土文化,是學習西方文化的根基
中國文化,在和平永恆上引導世界
儒家思想,到底給中國人留下什麼
傳統文化,能否重回中國人生活中
誠信為本,體現儒家文化現實價值
手中之筆,連接起五千年燦爛文化
榮耀無比,我看到積累厚重的泥土
融合貫通,如何接納融合中西文化
文化交流,人類社會發展基本動力
包融精神,使儒家文化更具生命力
言在不言,茶文化與心靈息息相關
和睦治之,治人治於人不絕對而言
超越物質,找到文化意義上的歸屬
人性管理,在中庸和嚴明中找平衡
儒學啟蒙,為弘揚中華文化打基礎
走向未來,平和極需明確企業文化
思維差異,體現兩種文化根基區別
文化成功,成就平和並感恩於珠海

原始儒家 由仁學進而推及到仁政

儒學,從孔夫子創立開始到現在,可以說,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2500多年,儒學的命運,一直是不平坦的。如果劃分時期的話,可以說,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大師,基本上屬於原始儒家,即最早的儒家。孔子是當然的儒學創始人,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仁學體系。這個"仁"就是"仁義"的"仁"。"仁"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准則,"仁"要具體落實到愛人上,而愛人不是抽象的,要通過恭、寬、信、敏、惠、敬、忠等條目的實施,來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這種仁愛之心推廣發展到孟子的"仁政",而施行"仁政",便可以得天下。

所謂仁義、仁學,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人學的一部分,這個"人"就是"人民"的"人"。對孔子所提倡的"仁愛",就是要有愛人之心。孔子提出了類似於今天道德金律的"己所不予,勿施於人",這樣八個字,我的老師季羨林先生,就提出來說,到共產主義,也很難做到。有的學者也認同這個結論。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道德標准,而孔子在那樣一個時代,能提出這樣一個思想,建立起一套"仁"學的思想體系,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孟子,名孟軻(約公元前372~約前289),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本是鄒國人,後來長期在齊國居住。作為儒家思想的繼承者之一,他並不拘於儒家思想的局限,而是採取一種開放的心態。儒學發展到孟子時期,吸收了很多新文化的內容。其結果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學思想,發展成一種仁政的學說,由仁愛之心,發展為統治者、最高的領導要關愛自己的百姓,要施仁政,儒家的思想又向前邁進一步。 孟軻發展了孔子的"禮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張"仁政",並親自到齊、梁、魯、鄒、宋、滕等國游說各諸侯。孟子非常重視孔子的說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進而提出,賢者處世,以公天下之心為心,樂則與天下同樂,憂則與天下同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這種"仁政"思想由孟子提出,並和齊國統治者多次交談後,得到了傳播、擴大。

孟軻所說的"王道",是"以德行仁"。孟軻認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說,以"仁政"統一天下,是誰也阻止不了的。他認為實行"仁政",首先要爭取"民心",統治者應以"仁愛之心"去對待民眾。他還提出要重視民眾,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仁政主張是以性善論為理論依據的。性善論的基本含義、及其深刻之處在於強調人性首先應當是人的社會屬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屬性;肯定人生價值,鼓勵人們追求完滿的人生境界,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確立了儒家特有的價值取向。回目錄>>>

九流十家 從百家爭鳴到罷黜百家

到了第三位大師荀子,孔孟之後的儒學大師,世人尊稱之為荀卿。荀子本人也不是山東人,但長期在山東居住,游學於齊國。尤其在戰國初期,在齊國的都城建立了遐邇聞名的"稷下學宮",他"三為祭酒,最為老師",在這"稷下學宮"里培養了一大批學者。這個學校,可以說非常相似於今天的高等學校,但又不是純本科學校,而是帶有研究院性質的學校,近似今天的社會科學院。

戰國時期的許多大思想家,孟子、荀子、宋鈃等都出入過稷下,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或者說後人知道並不多的,如淳於髡、鄒衍、鄒奭等陰陽家、法家、道家等等人物。所謂九流十家,或者說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都在稷下學宮里聚集過。

作為老師,實際上是稷下學宮的大學校長,荀子曾"三為祭酒",他培養了大批大師級學者,可謂弟子滿門。他的思想,使儒學達到王道和霸道並重有高度。荀子的思想,更多吸收了齊文化里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但是從本質上他又沒有離開孔子思想。所以,代表原始儒學思想的三位大師,其思想已經有了細微的差別。

但是,直到戰國時期,儒家思想還只是眾多思想流派中的一支,或者說是九流中的一派。戰國中期後,它的地位逐漸提高,和墨家思想並稱為"顯學"。所謂"顯",就是顯要,從九流十家中突顯出來,與墨家平起平坐,但是有時候,墨家的勢力更大一些。

到了秦朝,秦始皇採取"焚書坑儒"的政策,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很多儒家的著作,也被秦始皇焚燒了。所以,在秦始皇時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漢初時,儒家學說沒有受到重視。漢初統治者信仰的是道家思想,當時被稱為"黃老之學"。因為漢初統治者認為,用黃老道家的"無為而治",可以緩解社會矛盾。結果,漢初時一直延用道家黃老思想,社會矛盾確實得到了緩解,生產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作為一個皇朝,一位最高的封建統治者,他不可能長期的實行"無為而治"。

於是,在漢武帝當政時期,他多次開明地"舉賢良對策",結果出現了一個儒家大師叫董仲舒,他在《天人三策》里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希望漢武帝能夠廢除其他的各家思想,把儒家思想的大旗豎立起來。回目錄>>>

獨尊儒術 實際融合多種思想體系

其實,雖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他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獨尊儒術,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里,可以說,他把儒家、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融為一體,尤其是他吸收了齊國陰陽家鄒衍的很多思想,所以,中國哲學史的學者們把董仲舒的思想體系稱之為"天人感應論"的神學目的論體系。就是說,他建立的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體系,主要是把儒家和陰陽家融合為一體。所以,他們的統治,在百姓看來,是符合天意的。

所以,自漢武帝起,各代皇帝都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自己詔書的開頭語。實際上,這一點並不是純儒家的,而是儒家和陰陽家思想結合的結果。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個人覺得儒學開始了它自己的分野,即從董仲舒之後,分為三大塊,一塊是政治儒學,一塊是學術儒學,一塊是民間儒學。

政治儒學,從漢武帝開始,由於歷代皇帝延用儒家和陰陽家相結合的思維模式,幾乎每一個皇帝都到泰山進行封禪。所謂的封禪活動,就是向天下百姓告知,我,作為一個皇帝,是受之於天命的。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皇帝被稱為"天子"。政治儒學,實際上被皇帝和歷代皇朝獨霸。

本來應該說,孔廟在政治儒學里,有一些作用。事實上,作為政治儒學的一個工具,孔廟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作為民間儒學的一個載體,其發揮的作用反而更大一些。學術界有人提出:儒學的博物館化。所謂"博物館化",即儒學不存在了,只能在博物館里,在歷史教科書上才能找到。這個觀點,如果用在政治儒學上,我覺得是非常恰當的。作為儒學為封建帝王服務的那部份,確實是走向死亡了,而且在現實社會中,也不再有其立足之地了。

但是,另外的兩類儒學和政治儒學情況並不是完全相同,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學術儒學。現今已經有人在重視道德儒學了。因為時間關系,在此不作展開說明。在學術儒學領域里,我個人覺得,從孔子、孟子、荀子直到今天,它經歷了5個比較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儒術獨尊"階段,具體來說,就是孔、孟、荀三位大師的時代,他們基本上是"儒術獨尊"時期。他們之後,還有沒有獨尊儒術的儒學家了?有。但是我翻過有關的儒家學案,尤其是宋明的一些學案,如《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查來查去,真正恪守儒術獨尊這一系的,很少,大概有兩到三派。 所以,多數儒家在學派上,對外部文化都有所吸收,比如對道家、道教或佛教。逐漸就形成了第二個階段,即儒道互補型,以魏晉時期最突出。魏晉時期,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互補,一個是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互補,各有側重。魏晉時期,有不少思想家,包括魏晉玄學的很多名人,應該說,都是儒道互補型的代表。回目錄>>>

四教會通 建立儒家文化新里程碑

後來,佛教在中國的勢力越來越大。雖然經過唐代韓愈等人的"排佛和反佛",都沒有消滅佛教,其勢力反而越來越大。此時,很多思想家注意到,在佛教里,確實有一些儒家思想里所沒有的內容。佛教,其抽象思維的水平非常高。到宋明時期,很多思想家就開始從佛教里吸收一些形而上學的內容,來補充儒家思想。 從宋代開始,到明末完成的"宋明理學"基本上就是第三個階段的儒學,或者說是第三個階段的學術儒學,即"三教合一",儒家、道家和佛家融合一體。不管是以程朱為首的理學派,還是以陸王為首的心學派,大體上都做到了將三家融合為一體,但又有所區別。程朱突出的是"理",而陸王突出的是"心",一個是強調了客觀,一個是強調了主觀。

第四個階段,是在明末清初。我覺得,這階段出現了一個儒家的新里程,即"四教會通"。所謂的"四教會通"又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儒、釋、道與基督教會通,因為基督教進入中國後,遭到不少挫折,直到明末,才在中國一定程度上立住了腳,而且,開始有人來系統地研究它。正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部分把儒家、道家、佛家和基督教這四種思想融和為一體的學者,比如徐光啟,但是這些學者,仍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理解基督教。

所以,我個人覺得,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形成過以中國為特色的基督教,因為無法把這四種學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這個意義上,我覺得,"四教會通"基本上是失敗的。另一方向的"四教會通"就是儒、釋、道、清。所謂的清,就是伊斯蘭教,那時叫清真教。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時期,學術界公認的說法,是在唐代的"永徽二年說"(公元651年)。

當時,把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人,基本上是來自阿拉伯、波斯和土耳其等地的商人。由於初期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經商方面,沒有時間做文化交流工作。開初的幾百年期間,伊斯蘭教只是在此教的信仰者間傳播,並沒有和中國傳統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到了明末清初,由於這些阿拉伯人、波斯人、或者土耳其人的後裔,逐漸地和中國社會融合在一起,就慢慢地形成了中國一個一個的少數民族,像李贄這樣的人就是回族裡面的精英,而他的父親就是一個伊斯蘭教徒。

除了李贄之外,另外一批非常有作為的思想家,以劉智、王岱輿、馬復初等人為代表,他們把儒、釋、道和伊斯蘭教非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而且用儒家的基本概念來解釋伊斯蘭教的一些范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王岱輿寫了一本書叫《清真大學》。所謂的"清真大學",實際上就是用伊斯蘭教的觀點,來解釋儒家的思想。

《清真大學》由美國哈佛燕京學社社長杜維明領導的一個班子,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以後,引起很大反響。他們沒有想到,在明末清初的伊斯蘭思想家裡,竟然出現這樣一位思想抽象思維程度如此高的學者。他的影響,不僅僅在中國受到重視,甚至在國外,如美國的哈佛也引起注意。所以,我覺得"四教會通"型的這一批學者,其影響不可小看。回目錄>>>

多元融合 儒學文化研究走向世界

儒家發展到今天,我覺得,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稱之為"多元融合型"。這個階段實際上開始於當代新儒家。當代的新儒家,不管是梁漱溟、熊十力,還是港台的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等等,實際上都在把東西方各種文化融合在一起。所以在牟宗三的哲學體系裡,既可以看到中國哲學,也可以看到西方哲學,甚至還可以看到印度哲學的影子。

當代新儒家的思想,不是對儒學、或者對儒家思想簡單的重復,而是一個重新的架構。但是,我對當代新儒家的重新架構和國內很多學者的看法不一樣。國內很多學者,充分肯定新儒家的工作。而我個人覺得,新儒家的路子好像走錯了。為什麼走錯了?新儒家的許多代表人物,都是沿著更為抽象的方向發展儒學。以最著名的牟宗三為例,他把西方哲學的很多概念和中國儒家的一些概念結合起來,提出一些連哲學家也解釋不通的理論。比如,他有一句非常引起爭議的話,叫做"良知的自我坎陷"。

良知本體,作為能夠認識自我的本體。本來通過像王守仁那樣的"良知人皆有",發揮良知的作用,可以使人去做善事。但是牟宗三提出的="良知的自我坎陷",那麼這個良知本體怎麼自我"坎陷"?牟宗三在自己的著作里沒有說清楚。而當代新儒家,包括牟宗三的一些學生也解釋不清楚,所以,像這樣越來越玄的哲學概念,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理解的。那麼,普通百姓不能理解的概念,於社會何益?

所以,我個人覺得,當代新儒家走的路子是不對的。可是當代新儒家有一些學者培養的幾個學生,主要是指杜維明和成中英,他們走的路子,和其老師走的路子實際上不完全一樣。最近這一二年,我特別注意美國的這些儒學研究者,所以,我最近也寫成了一篇文章,叫做《試論美國的儒家學派》。有的人提出疑問,說儒學是中國人的特產,怎麼美國還有儒家學派,但是,現在,事實明擺著,美國就是出現了兩個有顯著特色的儒家學派。

一個是波士頓儒家,一個是夏威夷儒家。"波士頓儒家"這個概念,不是我首先提出的,而是由波士頓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白詩朗提出。波士頓儒家以查爾斯河之北為界,分為兩派,以杜維明為首的一派,和以John H. Berthrong (白詩朗)為首的一派,不同之處在於,一派尊重孟子,一派尊重"荀子學"。其共同點,則是都主張對話。回目錄>>>

儒學對話 溝通東西方文化間交流

波士頓儒家的基本特徵,我概括為:對話派的儒學。其基本觀點是在當今社會里,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應該對話。尤其是杜維明,他和塞繆爾·亨廷頓是同事,但是多年來,亨廷頓提倡文明沖突論。杜維明堅持和他辯論,認為文明之間不應該沖突。文明除了對立的一面,更應該主張的一個觀點是"對話",尤其在主張世界一體化、步伐加快的時候,只有通過對話,才能加強交流,才能緩解矛盾。

我覺得像杜維明所做的這種工作,是很有積極意義的,他們多次召開儒家和伊斯蘭教對話,儒家和基督教對話,及多次國際研討會。在哈佛大學,基本上每幾年都要開一次。其中一次在馬來西亞召開。對話的結果非常好,也許會上少不了有一些爭論,可對於加強東西方文化間的交流,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另外,杜維明除了堅持對話以外,還堅持把儒家思想通俗化,尤其是把儒家的一些經典翻譯成美國普通百姓能夠接受的英文版本。我覺得,這對傳播和擴大儒家影響是功德無量的。

夏威夷儒家,它的代表人物是成中英。成中英也是當代新儒家的學生,但是,他特別注重用現代話語來注譯儒家的著作,所以我把夏威夷儒家定名為"詮釋派儒家"。詮釋派儒家和對話派儒家的根本不同是,他不僅注意儒家思想的通俗化,同時也注意用現代話語來解釋儒家的傳統經典。

用現代話語來解釋儒家的傳統經典,這個工作如果做好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就有了基礎。所以,我覺得儒家思想發展到今天,到了"多元匯合型"的階段。如果夏威夷儒家和波士頓儒家所代表的研究方向,能夠得到繼承發揚和光大的話;如果大陸的學者都能像他們一樣,把儒學的普及始終當作自己工作的一個重點,那麼儒學的命運肯定會更好一些。如果繼續把儒學關在書齋里,作為學者研究的對象,那麼,儒學如何才能復興?只有把儒學變成廣大群眾都能接受的、都能聽懂的思想,我覺得,這樣的儒學才真正有用。

從九十年代初,我就特別注意有關實用儒學的研究。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實用儒學芻議》。我的意思是現代的儒學研究,不應該再爭論儒學的是非功過。現在的學術圈中,還有人否定儒家思想,認為其一無是處。互聯網上曾發過一篇文章:中國最大的弊端就是孝道文化。認為孝道文化害死了中國人、害死了中國。實際上這樣的論斷都是非常極端的。換另一個角度,也有不少學者對儒家吹捧得無以復加,認為儒家思想根本沒有缺點。如果我們總這樣爭來爭去,將永遠也爭不出一個結果來。回目錄>>>

挖掘儒學 找到與現代接軌之精華

我認為,學者們應該把精力放在認真研究儒家經典著作上,把儒家思想里能和現代社會接軌、並為社會所用的部份挖掘出來,使它成為一種實用的儒學。這方面,已經有人嘗試了。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一直把香港的孔教學院,作為推廣儒家思想的實驗場。從小學開始,介紹儒家的經典著作,逐漸實現儒家思想與現代社會接軌,從而發揮作用。我覺得他們做得很不錯。 另外,新加坡的李光耀在擔任總理期間,曾在中學里推廣儒家倫理課程。作為宗教教育的一門課程,據說其推廣的結果是,中學生中出現新的氣象,他們開始對西方的物質主義比較挑剔,犯罪率下降。但是,此舉後來變成李光耀政權一個比較大的危機,為什麼呢?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社會,華人雖然佔有一定的比例,但是,還有其他的民族。比如印度族,他們提出,儒家倫理教育可以進中學課本,為什麼不開設一門印度教哲理教育呢?由於其他民族的介入,這幾年就把儒家倫理教學從中學課本里取消了。但是那一段時期的推廣,據說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和新加坡學者交流時,他們對那時期非常有好感。 從大陸來講,山東有兩個企業,對於儒家思想的推廣做得比較好。一個是海爾,海爾總裁張瑞敏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了解。他蓋的一座海爾大樓就是根據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建築思想設計的。在他的治廠理念里,也吸收了一些儒家思想。另外一家企業是威海的光威漁具集團,專門生產釣魚桿,老總陳光威,他把儒家很多思想,尤其以"禮義"為核心作為廠訓,在經營過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如果把儒家思想里和當代社會接軌的部份挖掘出來,肯定會有所作為。

日本有一位近代實業之父,叫澀澤榮一,他寫了一本書叫《論語與算盤》,非常有名,譯成中文時,國內很多學者表示疑問:《論語》怎麼能和算盤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澀澤榮一在這本書里,闡述了一個基本思想,叫做"道德經濟合一論",即在經商的過程中,不能光顧賺錢,應該時刻記住孔子的話: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也就是說,不仁義的事不要做,不仁義的錢不要賺,只有把道德放在第一,把利潤放在第二,用論語管住算盤,企業才能良性發展,做得更好。 《論語與算盤》在日本的影響非常大,譯成中文後,在中國的企業界也起到很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能挖掘出儒家思想和現代社會接軌的內容,完全可以讓儒學更有生命力。回目錄>>>

走出國門 儒家文化得到世界公認

再看看儒學在國外的影響。現在的儒學早已不僅僅是中國的思想文化,而是屬於世界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說,孔子不再僅僅是中國的孔子,孔子也是世界的孔子。孔子是十大思想家之首,已經得到世界的公認。早在公元一到二世紀,孔子思想就走出了國門,首先傳到朝鮮。公元三世紀,朝鮮一個學者叫王仁,他帶著一本《論語》到了日本,從此,日本也有了儒學。

雖然,日本和朝鮮都接受了儒家的學說,但是儒家學說在這兩個國家的發展,有所不同。從朝鮮向韓國發展的儒學,越來越突出的是朱子學,即"程朱理學"里朱熹的思想。也就是說,在韓國當今社會里起主導作用的儒家思想,是朱熹的。而日本的儒學,受孔子思想影響更大,之後就是王陽明,也就是王守仁的思想。陽明學,在日本明治維新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明治維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對朝鮮(包括今天的韓國)、日本來講,其儒學的表現形態,也是不同的。另外,儒學也很早就傳進了越南。有人認為是在秦朝時期。但在越南,儒學發展的命運比較坎坷,尤其是近代,自從法國佔領越南後,儒學的地位一直比較低。直到南越時期,儒學的地位才稍高一點。最近幾年,有些學者重新提出,應該在東亞設立一個道場來保存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傳入西方,被確認的准確時間為1593年。據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朱謙之教授的研究,他肯定地說,1593年由義大利人利瑪竇首先將《四書》翻譯成拉丁文,從此西方世界第一次知道了孔子,知道了《論語》,知道了儒家思想。後來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哲學家萊布尼茨都曾系統地研究了《易經》和孔子的思想,而且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正是在研究《易經》基礎上,萊布尼茨提出了他的二進位制,這對西方世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可以說,孔子的思想不僅僅在中國,也不僅僅在東方的日本、韓國和越南,甚至在西方世界,都產生著極大的影響。1988年2月,75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開會,會後發表了一個宣言,最後的一句話寫道: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那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裡去汲取智慧。回目錄>>>

天人合一 三綱六紀和中國文化

對於諾貝爾獎得主的這段話,基本上,我是這樣理解的:人生在世,有三個方面的聯系,或者說,在三個方面要發生關系,一是人與自然之間,一是人與人之間,一是人自身精神和肉體之間,這三個方面必然發生關連。而對於這三個方面,儒家恰恰都提出了很多非常成熟的思想。在人和自然方面,儒家特別提出"天人合一"。有詩句將其通俗化為: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對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都要愛護,他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作為人類,更應該與自然和諧,所以天人和諧、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非常突出,這對解決環境生態危機,肯定會發揮巨大作用。

對於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過去許多人認為儒家思想在這方面多數是消極的。可是,有一個大學者陳寅恪,提出了一個主張:"中國文化之要義,具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這句話,當時他的學生季羨林非常不理解。中國文化之要義,怎麼就是這"三綱六紀"呢?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六紀即: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第一紀諸父,即父親叔伯這一輩;第二紀兄弟,;第三紀諸舅,即母親這一系;然後是族人,即自己家族裡的一批人;最後是師長和朋友,此乃六紀。

陳寅恪說,中國的文化就是這"三綱六紀"。經過復雜的研究後,季羨林對這段話有了新的認識。季羨林先生是一個留學德國近十一年的資深學者,現在國內被譽為人文學界的泰斗。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他幾乎坐第一把交椅。他非常了解西方文化。他一直在研究陳寅恪這段話,半個世紀後,突然大徹大悟:中國的三綱六紀,指的是,人生在世,人與人間的關系就是三個方面的"綱"加六個方面的"紀",共九個方面。如果能把這九個方面處理好,社會就穩定了。但是這九個方面,尤其是三綱,他提出必須加以改造。君為臣綱,應該改造為國家和人民的關系,君改造為國家,臣改造為人民,就是把君和臣的關系,改造成國家和人民的關系,那麼國家愛人民,人民愛國家,國家就穩定了;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要避免把它作為單方面的關系來強調,不是絕對的服從,應該把它變成一種平等的關系。處理好這三方面,再加上另外六個方面的子關系,社會必然穩定。這幾年,季羨林先生多次寫文章,肯定三綱六紀。回目錄>>>

治國治家 儒家文化前途燦爛光明

就人自身來講,活在世上,肯定會不斷發生靈與肉的沖突,即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不斷地發生矛盾,尤其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利慾熏心的大有人在,掙錢越來越多卻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也不少,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人自身肉體和精神的矛盾?儒家特別提倡修身養性,通過修身養性不斷節制自己的物質慾望,將其限制到最低程度。這在當今社會確實可以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

儒家思想,以今天的觀點來看,它雖然產生於兩千五百年前,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充滿活力的,而且,對它富有生命力的部分,我們不是認識清楚了,而是還沒有真正認識清楚。對當代人來說,應該用當代人的眼光來挖掘儒家思想,挖掘它和當代社會接軌的部份,為我們所用,來改變我們今天的人生,改變我們今天的社會,使我們的社會更穩定,使我們的社會更繁榮。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儒家的命運是被看好的,儒家的前途是光明的。因為時間關系,我把自己的基本觀點,亮一亮。然後,請大家多發表意見。(鼓掌)回目錄>>>

本土文化 是學習西方文化的根基

⑦ 湯恩佳的經歷

原籍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1934年出生。十五歲離鄉到香港謀生,十九歲以51元港幣起家,自開「佳成染料公司」,因待人至誠,重義守信,以儒治商,獲各方垂顧,生意日益興隆,被稱為香港的「染料大王」,至今已是五家公司的董事長。先生自幼尊孔,五十多年來致力於弘揚孔子儒家思想。1987年被選孔教學院副院長,一九九二年他接任香港孔教學院院長職位,將大部份精力投入到對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宣傳和對國內外孔子文化古跡的考察和資助。他一生弘揚孔教為己任,或慷慨陳詞,宣揚孔子思想精義,或慷慨解囊,捐助孔教事業。曾參加中國及國際的有關孔學會議數百次,發表演講詞九百多份,夜以繼日,孜孜以求者,助我中華文化之復興。至目前為止,對中國數十個省市的孔廟、孔子醫院、孔子公園和學校醫院儒學研究及各團體捐贈逾三億元捐款,捐贈世界各地孔子銅像近四百尊。而他並不曾在中國賺取一分錢,他自己仍過著衣不求暖、居不求安的儉朴生活。他所做的一切,不為名,不為利,只希望孔子思想可以普及全人類。他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點燃孔聖之火到世界每一角落。他尊奉孔子思想「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認為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世界人類做人的基礎,無論物質文明或精神文明建設,都可以從儒家思想中吸取營養。多年來,湯恩佳憂國憂民,心懷天下,一片赤誠,弘孔足跡走遍了全國各省市,捐贈孔子及歷代大儒雕像大小四百多尊,為西藏捐贈了一所孔子醫院,捐獻孔子儒家文獻資料不計其數。在國外,世界五大洲,美、加、澳、日、菲、韓、瑞典、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及摩納哥等國都有他弘揚孔子儒家文化的足跡。夫婦二人深研孔子儒家學術,結納四方名儒高士,放眼世界風雲,共商弘揚中華文化大計,推動大陸海內外各地學術界交流,策劃振興儒家思想文化,他在商界、學術界,尤其是在弘揚孔子儒家思想等方面作出了令世人矚目的突出貢獻,為自己帶來了一身的榮譽。他的主張得到世界各國廣大專家學者及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贊同。

⑧ 香港的教會是以天主教為主還是以基督教為主

根據香港政府出版的年報
信仰基督(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有六十六萬
其中三十二萬是基督教徒
二十四萬六千人是天主教徒
詳情請參看
http://www.yearbook.gov.hk/2007/sc/pdf/C18.pdf

香港宗教與風俗相當多元化。根據《香港基本法》第32和141條,以及香港法例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信仰及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例保障。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香港和諧並存,其中有佛教、道教、孔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回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等。七百萬人口中,以佛教及道教徒最多。基督徒居後,約六十六萬。許多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外,也興辦學校、提供衛生福利設施等。

根據香港教育學院於2006年6月新近成立的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的介紹,現時本港各個宗教當中的八大宗教團體如下:

天主教香港教區、
中華回教博愛社、
孔教學院、
香港佛教聯合會、
香港聖公會、
道教香港青松觀、
嗇色園及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按香港特別行政區排名表,香港七大宗教領袖來自下列團體:

香港聖公會大主教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香港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
香港每年舉辦一次的六大宗教領袖會議與會領袖如下: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香港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

⑨ 孔子的紀念活動

新華網香港抄10月23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孔教學院23日舉行孔子誕辰紀念活動,3000名香港各界人士和學校師生參加了紀念活動。

特區政府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國家宗教事務局港澳台辦主任郭偉、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等出席了慶典。

湯恩佳在致辭時表示,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古今不少有識之士都認為中國文化、傳統、社會的精神氣質將為人類世界做出貢獻,身為中國人要好好把中國文化的精華發揚光大。他表示,希望世界能在儒學

⑩ 孔子認為社會歷經發展要經歷三種形態包括哪三種

孔子認為的社會三種形態分別是社會原有形態和社會當下形態以及社會未來形態。

孔夫子的思想在現世得到了重用,如今,國外都有孔子學校,來教導本國的小朋友學習儒家文化,但是,在春秋前期,孔子思想是不受統治者青睞的。究其原因,無非是當時的統治者目光比較短淺,他們不明白孔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也不明白這番良苦用心背後能帶來的巨大利益。

孔子思想在春秋前期不得重用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思想中帶著一定程度的迷信色彩。那個時候雖然有天意之說,統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天意,但是,天意終究是天意,他的存在阻礙了孔子思想成為當時的正統思想。

(10)香港孔教學院擴展閱讀:

孔子的主要思想:

一、孝。百善孝為先,孔子認為孝道是仁的基礎。孝不僅僅是贍養老人,最重要的是對父母和長輩的敬重之心,是態度問題,如果只贍養而不尊敬,那就和飼養牲口無異了。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反而對別人很尊敬,那就不正常了,所以看一個人的品行怎麼樣,首先就是看他有沒有孝心。

二、悌。悌指的是對兄弟姐妹的敬愛之情,是對孝道的補充。除了父母,和你關系最親近的就是兄弟姐妹了,對兄弟姐妹不友好,對別人肯定也不會友好,即使表面上友好,那也是有所企圖的,不是真的。

三、忠。中心為忠,為人真誠、誠懇、忠厚,這叫忠。這是一種為人必備品格,不是我們很多人誤會的忠君思想,不但對君主要忠,對親人、朋友,任何人都要忠誠,具備這種品格,你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閱讀全文

與香港孔教學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